0

水里的植物特点是什么(合集20篇)

立春过后,就是小年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就要开始准备“忙年”,那么立春后,天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水里的植物特点是什么,欢迎阅读!

浏览

7763

文章

102

耐阴耐寒的庭院植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耐阴耐寒庭院植物如下:

1、木瓜海棠

木瓜海棠是落叶灌木至小乔木,树高约2-6米左右,它的花朵惊艳好看,带有别致的水果香味。木瓜海棠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冷,冬季能耐-20℃的低温,它也能耐阴,短暂的阴凉不会影响到生长。

2、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在炎热的夏季休眠,它喜半阴的生长环境,能耐阴凉,但是生长阶段不能缺光。荷包牡丹的观赏性也很好,茎部直立,呈圆柱形,带紫红色,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花朵优美,花朵就像是一个心形。

3、落新妇

落新妇喜阴凉,主要分布生长在山坡林下阴湿地或林缘路旁草丛中,落新妇性强健,耐寒,对周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4、矾根

矾根是属于虎耳草科、矾根属的多年生耐寒草本花卉,非常耐寒冷,能够在-15℃的温度下存活生长,适合在庭院中越冬。矾根耐阴,但是生长期间不能缺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能生长良好,叶色更加鲜艳亮丽。

5、其他

红豆杉的品种较多,能耐阴,也能耐寒,尤其是幼苗期需光不多。除了上述植物之外,还有玉簪花、绣球花、四照花、秋海棠、筋骨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植物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旱害可使木本植物的叶子黄化、红化或产生其他色变,随后落叶。受旱害植物的叶间组织出现坏死褐色斑块,叶尖和叶缘变为干枯或火灼状,当植物因干旱而达永久萎蔫时,就出现不可逆的生理生化变化,最后导致植株死亡,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大家知道植物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特点吗?

许多真菌病害由于病菌及寄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如煤病、炭疽病、疫病在亚热带和热带种类多,危害重;黑粉病、壳针孢属和壳二孢属等引起的叶斑病,核盘菌属引起的菌核病则主要发生在温带。有些真菌在北方寄生性弱,不致病;但在热带、亚热带则可引起严重病害。

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类型最多,许多病菌可形成特殊的组织或孢子越冬。在温带,土壤、带病种子、病残组织和果树林木的病枝常是越冬场所;在热带和亚热带,不少病菌不越冬而越夏。冬季生长的寄主在侵染循环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有些病菌的分生孢子可越冬,有的病菌终年有危害性。大多数病菌的有性孢子在侵染循环中起初侵染作用,其无性孢子起不断再侵染的作用。

在热带、亚热带许多病菌不产生有性阶段,只以无性阶段完成其生活史和侵染循环。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但传播真菌病害的昆虫属种与病原真菌属种间绝大多数没有特定关系。真菌的菌丝片段可发育成菌株。真菌可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有时导致某些寄生性弱的细菌再侵入,或与其他病原物进行复合侵染,使病症加重。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特点的内容,一旦发现植物真菌性病害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水葫芦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水葫芦是雨久花科凤眼蓝属,属于多年生宿根水生漂浮的草本植物,别称包括凤眼蓝、水浮莲、凤眼莲、布袋莲、浮水莲花等。水葫芦的茎部很短,匍匐枝颜色浅,是淡绿色的,叶片在基部呈现丛生状态,莲座状排列呈椭圆形,花色为淡紫色,中间为蓝色。

水葫芦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很强。适宜水温18-23°C,超过35°C也可生长,气温低于10°C停止生长,具有一定耐寒性。喜欢生于浅水中,在流速不大的水体中也能够生长,随水漂流。繁殖迅速。开花后,花茎弯入水中生长,子房在水中发育膨大。

水葫芦一般是生长在江河、池塘、池沼中,原产自巴西,是想当做观赏性的植物引进我国,它的繁殖速度很快,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将结的果子摘下来,剥掉外面的果皮,从里面取出种子。2月份将种子放在25-30℃的水中浸泡大约10天,这样就可以播撒在水面上,一到两周的时间就能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维管系统,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蕨类植物的根通常为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仅有固定作用。茎多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柱通常分为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其存在的目的是保护蕨类植物的毛和鳞片。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一大类群,也是最早的陆生植物。这种植物是生长在山野的草本,有着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蕨”最早出现在我国《诗经》。《诗经》中有“言采其蕨”的记载。它的别名很多,古代叫它蕨萁、月尔、綦等,民间又称它为龙头菜、蕨菜、米蕨草、如意菜等。

蕨类植物也叫羊齿植物。在古生代,蕨类植物中的鳞木、芦木都很高大,后来绝灭了,埋在地层中形成了煤。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除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桫椤是木本外,其他都是草本。蕨类植物没有花,也没有果实和种子,是以孢子来繁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茵陈是什么样的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茵陈别名牛至、白毫、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是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茵陈适合生长在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处,通常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山东、陕西、山西是主要产区。

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惯称为“绵茵陈”,秋季采的习惯称为“茵陈蒿”。

茵陈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株高50-120厘米,枝叶展开直径60厘米左右,植株整体分枝比较多,根部有木质化的现象,容易折断。它的叶片细小,长约5厘米,呈绿色,表面光滑;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花萼钟状,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钟形,花盘平顶;小坚果卵圆形,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棱,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茭白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茭白也叫做菰笋、菰菜、茭首、高笋、茭草等,是禾本目、禾本科、菰属植物。茭白属于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匍匐根状茎,茎干直立,比较粗壮,叶子呈长披针形,颜色呈草绿色,叶片扁平宽大,圆锥花序,分枝多数簇生,上升,果期开展。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古代它被人们称作“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之一。

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其肉质鲜美有独特香味,与竹笋不相上下,于是就有人开始利用黑粉菌阻止菰抽穗,繁殖这种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菖蒲是水生植物吗?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菖蒲属于水生植物,鸢尾科,鸢尾属,别名包括黄鸢尾、水烛,植株高大,根茎短粗。叶子茂密,基生,绿色,长剑形,长60-100厘米,中肋明显,并具横向网状脉 。花茎稍高出于叶,垂瓣上部长椭圆形,基部近等宽,具褐色斑纹或无,旗瓣淡黄色,花径8厘米。蒴果长形,内有种子多数,种子褐色,有棱角。

黄菖蒲叶片翠绿如剑,花色艳丽而大型,如飞燕群飞起舞,靓丽无比,极富情趣,可布置于园林中的池畔河边的水湿处或浅水区,既可观叶,亦可观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水生植物。如点缀在水边的石旁岩边,更是风韵优雅,清新自然。

黄菖蒲对水体中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可以净化浮游植物较多的水体,从而保持清洁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界油王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油王指的是油棕。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其通常用优良厚壳种(母本)与优良无壳种(父本)杂交而获得产油量高的薄壳种,其最大的果实重达20公斤,油棕一般亩产棕油200公斤左右,比花生产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产油量的近十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称。

油棕原产于非洲西海岸,是一种热带植物,油棕的果实含有两种油,果实外皮榨出来的油叫棕油,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业用油,由果仁榨出来的油叫棕仁油,是很好的食用油。

用棕油提炼出来的植物油有很多用处,生活上,可用于制造清洁剂和制药,也可精制成高级奶油、巧克力糖,还可以代替可可脂、冰淇凌用油;在工业上,油棕可制造优质香皂,其果壳可提炼醋酸、甲醇,制活性炭、纤维板,棕油饼可作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槐树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和特征?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槐树原产于中国,为了区别于北美的刺槐,也被称为“国槐”。槐树的特点:树型高大、喜光、根深、生长迅速,但和其他豆类植物不同,根部没有共生的根瘤菌。

槐树的特征

槐树是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冠圆球形或宽卵形;树皮灰黑色,有小块状裂纹;小枝绿色,光滑,有明显的黄褐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椭圆形或卵形;圆锥花序顶生,花瓣具爪,旗瓣阔心形,浅黄色,6-8月开花;荚果串珠状,熟时黄绿色,10-12月成熟。

槐树喜光,略耐阴,耐寒,但不耐阴湿,抗干旱、瘠薄,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耐轻盐碱土,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有较强的抗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枝叶茂密,寿命长又耐城市环境,是良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乱子草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乱子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具备长而被鳞片的根茎,其根茎长5-30厘米,直径为3-4.5毫米,鳞片硬纸质且育光泽。秆质较硬,稍扁,直立,高70-90厘米,基部茎1-2毫米,有时带紫色,节下常贴生白色微毛。

乱子草叶鞘疏松,平滑无毛,除顶端1-2节外大都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无毛或具纤毛,叶片扁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两面及边缘糙涩,深绿色,长4-14厘米,宽4-10毫米。

乱子草的花朵呈圆锥花序稍疏松开展,有时下垂,长8-27厘米,每节簇生数分枝,分枝斜上升或稍开展,糙涩,细弱,小穗柄糙涩,大都短于小穗,与穗轴贴生,小穗灰绿色有时带紫色,披针形,长2-3毫米,颖薄膜质,白色透明,部分稍带紫色,变化较大,先端常钝,有时稍尖,无脉或第二颖先端尖且具1脉,长0.5-1.2毫米,第一颖较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蕨类植物出现在什么时期?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蕨类植物最早出现在石炭二叠纪,尽管泥盆纪裸蕨就已开始在陆地繁盛,但它还不能真正适应广大的陆地环境,到泥盆纪末期就灭绝了。然后石炭二叠纪,出现了较高级的蕨类植物,如芦木、鳞木、楔叶木、封印木、科达树、翅羊齿、楔羊齿、细羊齿、大羽羊齿等,这些植物真正占领了陆地,使整个陆地出现了万木参天,密林成海的郁郁葱葱的景象,因此,石炭二叠纪又称蕨类时代。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指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生活史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原始的维管组织,配子体微小,绿色自养或与真菌共生,有根、茎、叶的分化。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管。

蕨类植物是没有种子的,分步在世界各地,尤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繁多。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湿生或水生,喜阴湿温暖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什么?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十字形状的花冠

十字花科植物主要特征是十字形状的花冠,这种花的花朵呈总花序状,花瓣一般为4片,以辐射对称的方式生长,花的形状十分有特点。十字花科植物大多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种子内部没有胚乳,果实分为角果和短角果两种,种子内部含有较高浓度的芥子油,叶子一般是全缘或羽状,植株含有大量的黄酮醇成分,根据品种的不同会有含量上的差别。

莲座状无托叶

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为莲座状无托叶,植株会带有一些绒毛,主要作为蔬菜和油料作物供人们使用,种子可以合成较高浓度的芥子油。十字花科植物的花朵颜色有很多,有白色、粉红色、紫色和黄色等颜色,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十字花科植物在全世界有3200多种,主要产地为北温带,一般在地中海区域分布较多。十字花科植物在中国也多有分布,主要生长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高山区及丘陵地带,平原及沿海地区比较少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橘子是植物吗?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橘子是一种水果,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实,橘子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通常呈灌木或小乔木状,是常见的果树,因此是属于植物的。

橘子的原产地是中国,由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至今在荷兰、德国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中国是橘子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约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橘子树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气温低于-8度时容易发生冻害,适生于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的砂壤土,一般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橘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枝细,多有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厘米,有窄翼,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或为波状,具不明显的钝锯齿,有半透明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刺苔是什么植物,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刺苔是一种生长在荒野中的植物,刺苔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多生长于荒野的灌木丛中,5月份到6月份发青薹。那么刺苔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刺苔,枝条缀满钓鱼钩一样的刺,很扎手。多生长在重庆南部、云贵地区,大别山地区。青嫩的刺薹茎秆可以食用,剥去带刺外皮,就可以享用了,味道脆甜,略带苦涩。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枚,卵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多数叶面平滑有光泽,初展叶时为紫红色,后逐渐变绿,和月季花茎秆近似。

刺苔是一种灌木状的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或蔓状与攀援状藤本植物。初生茎紫红色,嫩茎绿色,老茎灰褐色;茎上生有尖而挺的刺,刺的疏密因品种而异,但也有几乎没有刺的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秋罗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秋罗是百日菊的一个别名,属于菊科桔梗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茎部直立,高在30-100厘米之间,叶片为宽卵圆形或者是长圆状椭圆形,两面都比较粗糙,开花时为头状花序,总苞有多层,呈宽卵形,舌状花,花色多样,花期在6-9月,原产于墨西哥,有单瓣、重瓣、皱叶、卷叶等不同品种。

秋罗喜好温暖向阳,不耐酷暑高温和严寒,其白天的生长温度以18-20摄氏度为宜,其夜间的生长温度以15-16摄氏度为宜,秋罗在夏季生长尤为迅速,可直接采用全日照方式,而日照不足则会导致植株徒长且抵抗力弱,此外开花也会受影响。

秋罗花期很长,从六月到九月,花朵陆续开放,长期保持鲜艳的色彩,象征友谊天长地久,秋罗第一朵花开在顶端,侧枝顶端开花比第一朵开的更高,所以又得名“步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比,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那么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1)没有病征;

(2)大面积同时发生;

(3)没有传染性。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条件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水浮莲是什么植物?有什么样的生长特点?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水浮莲的学名凤眼蓝,也叫做水葫芦、凤眼莲等,是一种浮水草本植物,原产于巴西,现广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一般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的水塘、沟渠及稻田中。

水浮莲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很强,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3度,气温低于10度以下会停止生长,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欢生于浅水中,在流速不大的水体中也能够生长,随水漂流,繁殖迅速,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

水浮莲高30-60厘米左右,须根发达,棕黑色,茎极短,具长匍匐枝,淡绿色,与母株分离后可长成新植物;叶在基部丛生,莲座状排列,叶片圆形、宽卵形或宽菱形,顶端钝圆或微尖,基部宽楔形或在幼时为浅心形,全缘,具弧形脉,表面深绿色,光亮,质地厚实;穗状花序,通常具9-12朵花,花瓣紫蓝色,花冠略两侧对称,四周淡紫红色,中间蓝色,中央有1黄色圆斑;蒴果卵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爬山虎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爬山虎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具有超强的攀爬能力,通常都会顺着墙壁、植物等生长,它的藤蔓上长着“小脚”能够帮助它牢牢的抓住物体的表面。爬山虎的生长速度非常的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爬满一面墙。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寒、耐旱、耐贫瘠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气候。

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爬山虎既喜温暖又耐寒冷,阳处、阴处都能生长。但是,水分、养分充足,温度适宜,光照度合理,植株才能旺盛生长。

爬山虎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它对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在缺钼、缺锌、缺锰、缺硼和锰中毒等条件下植物也会发生非侵染性病害。在必需元素中,有的是可再利用的元素,如氮、磷、钾、镁、锌等缺乏时,首先在下部老叶上表现褪绿症状,而嫩叶则能暂时从老叶中转运得到补充,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大家知道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特点吗?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类似表现,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区别。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田间取样研究发现: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油菜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特点的内容,植物一旦出现细菌性病害要赶紧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豚草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向日葵族,豚草属,豚草种,又被称为豕草、普通豚草、艾叶破布草、美洲艾,豚草再生力极强,茎、节、枝、根都可长出不定根,扦插压条后能形成新的植株,经铲除、切割后剩下的地上残条部分,仍可迅速地重发新技。

豚草高约为2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狭小,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被密短糙毛。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径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花冠淡黄色,长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钟状,有宽裂片。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蕨类植物的特点 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蕨类植物特点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蕨类植物的特点

蕨类植物又名羊齿植物,由于它们不能开花,所以在高等植物中被列为比较低级的一个群类。这类植物由来已久,远在3亿年前大都长成高大的乔木状,生长十分茂盛。在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的漫长岁月中,这类植物称霸着地球绝大部分地域,因此考古学家把那个时代称为蕨类时代。二叠纪以后到三登纪由于地球演变这类植物才大部分灭绝,其遗体埋藏在地下而形成了现代的煤炭层,目前存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小型的草本植物。

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蕨类植物具有能够独立生活的原叶体(配子体)和孢子体。孢子体由根、茎、叶三大部分组成,其形态特征因种类不同千变万化,有的高大粗壮,有的矮小纤细;有的常绿,有的落叶;有的为单叶,有的为复叶。叶片的形态琳琅满目,大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叶片背面能产生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子,孢子呈褐色粉面状,相当于种子,是天然的繁殖材料。

在花卉栽培中可被利用的孩类植物主要有铁线威、肾蕨(蜈蚣草)、蝙蝠藏、鹿角孩、卷柏和翠云草等。由于它们的耐阴性强,特别适合在室内陈设培养。虽然只能观叶不能观花,但以其独特的叶形令人赏心悦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