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优秀20篇)

影片讲述8小时,1400公里,一起令人揪心的意外事故,一场刻不容缓的紧急救援,一次由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完成的生命奇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以供大家参考!

浏览

4710

文章

149

篇1: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顶上。

该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动工兴建,基座六棱体形,每边长2.5米。碑台680平方米,纪念碑建在平台中央,山石砌成,弹头形尖顶。纪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荡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级高30厘米底座,底座边长4米,碑体底边长2.6米,高2.8米处砌出腰檐,檐下镶嵌碑序与烈士名单碑刻。檐上南北两面浮塑“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余四面分别塑“壮志凌云伟大功勋,无产阶级的好儿女,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壮烈牺牲千古流芳”。六棱台形顶,绕纪念碑有六棱形平台。

近年来,烈士纪念碑平台下新建了4座凉亭,铺设了四周阶梯,进行全面绿化,并对碑身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维修。2001年兴建了南大门,南北两面山下各有一座牌坊门,门内有梯级台阶直通纪念碑。

1985年8月,被和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和平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阳明镇:阳明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毗邻江西定南县,是县城镇、中心镇。2003年原附城、粮溪两镇并入该镇。全镇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512亩,山林总面积22万亩。县城现有面积5.7平方公里,规划扩大到24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3.75平方公里,开发中的新城区17.3平方公里。该镇辖22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人,90%为非农人口。阳明镇交通、通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深溪居委“鸡仔寮”山。北距陈店国道324线7公里,东距两英6公里,南距红场15公里,西距普宁市军埠镇8公里。基地左前方100米处是潮阳深溪水厂,左后方是深溪水库,右后方800米处是汕头市闻名的深溪翠峰岩风景名胜区。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深溪人民的优秀儿子,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大刚在这里发动农民,成立潮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组建赤卫队,刘大刚任农会执委,刘明合任赤卫队长。后来二人带领队伍开进大南山,为开辟和保卫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成长为大南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刘大刚任潮阳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潮普惠县苏维政府副主席;刘明合任潮阳县赤卫大队长,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军务部长。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为纪念刘大刚、刘明合以及在大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深溪籍刘镇坤、刘眯目、刘亚盾、刘亚臣、刘德丰等7位烈士,1971年3月,由潮阳县人民政府择址在深溪“鸡仔寮”山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高7米,宽1.2米,呈矗长方形体,顶端半月形,正面上段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中段镶花岗岩石碑一块,刻7位烈士名字。下面四方形碑座。还有面积100平方米的台基,台基四周是花岗石的围栏。1987年曾重修,并拓宽纪念碑周围广场。2002年又建七位革命烈士石雕像连台基一座,还建革命烈士纪念亭一座。2008年又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现在纪念馆内陈列已初具规模。基地全部设施总面积1220平方米。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被潮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为汕头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由深溪居委管理。自1971年建成以来,以开放免费方式接待各界人士参观和瞻仰,每年参观人数约7万人次。2005年授牌以来,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多,现在每年达到十多万人次,已成为红色旅游观光的场所。每年清明节,汕头市干部、学生都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地 址:潮南区仙城镇深溪居委鸡仔寮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江西上饶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的东侧。山上松柏常青,幽静宜人。它由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道墓和英雄墙组成。1952年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赣东北英雄儿女而建,曾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区人民前赴后继,坚持到全国解放,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世世代代缅怀革命先烈,1952年,在信江书院亦乐堂址修建了“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和基座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高约25米,基平面49平方米。基座上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在碑的西北还建有挑檐式小亭,亭内安放黄道烈士墓。黄道(1900-1939),原名黄端章,江西横峰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也是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在铅山河口被害。黄道同志逝世后,初葬于福建崇安。1950年,忠骨移至上饶市,葬于他早年从事过农民运动的信江两岸。1955年重修了烈士墓,墓为半球形水泥拱顶,正面刻有“黄道烈士之墓”的镏金大字,显得肃穆庄严。

1994年,原上饶市委、市政府在纪念碑西面的台阶墙上,又建英雄墙,雕刻英雄群像,它由大面积的红石雕刻而成,气势磅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翔云镇金安村美格山上。

翔云是革命老区,是中共安南同边区的重要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翔云人民流血流汗,前仆后继,为革命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纪念牺牲英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建立“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1957年建成。由于地域狭小,1992年,经上级党委批准,纪念碑迁建于金安村美格口北侧山岗上。碑址现有简便公路通达,地势略显高亢,向东可鸟瞰大岭盘山水泥公路和翔山村全貌层层叠叠集绿积翠的梯田与错落有致的分散民居;西望则是楼房林立、住屋鳞次栉比的的翔云镇区。“青山有幸埋忠骨”,在纪念碑中存放着梁长智等烈士的遗骨,现已成为革命烈士的陵园。

翔云是中共安同南特委和中国抗日义勇军闽西南军区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根据地之一。1934年至1935年,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以安溪县龙门为中心,开展土地革命,翔云前山村(今翔云村)即组织秘密农会,把红旗插上寨山尾。“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等革命标语贴遍翔云墟及各街区,引起-派极大恐慌。当时,曾任东海舰队司令、交通部长的彭德清,就曾率领第五大队,从龙门经翔云的椒岭、安邦格、福庭、沙溪,驻扎于“荇后”,出敌不意,一举端掉同安伪自卫团团长吴英在吴峰的老巢。原广东省委副书记尹壬平,也曾在翔云工作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国民党-派疯狂镇压,龙门地区许多革命同志惨遭杀害,其他人有的被迫远避他乡,有的则潜伏下来,革命处于低潮。

在革命斗争中,梁长智、梁金泉、卓孝梅、卓恒建、梁昆省等优秀党员、武装战士壮烈牺牲,起义军官王文壁也英勇就义。在保卫新生人民政--争中,廖仕、廖亦源、廖振利也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崇敬、学习和继承。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3年3月被南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0月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翔云镇:翔云,俗称"象运",位于南安西隅,东连英都,西抵安溪龙门,南接厦门同安,北通安溪凤城,是古时安、南、同三县商贾云集之地。面积69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翔云属内陆山区,地形以中山为主,平均海拔600多米,境内梯田遍布,常年云雾缭绕,境内西南云顶山海拔1175米,为全市最高峰,主要溪流有黄田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科普教育基地。

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建宁县城北部的中山北路北段西侧青云岭山顶的建宁县革命烈士陵园内。

1984年,建宁县人民政府开始在县城北部的青云岭山顶的建宁革命烈士陵园内的吴静焘烈士墓西侧修建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土地革命战争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革命烈士,1986年5月建成。

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朝东,纪念碑基座呈八角形,占地面积165平方米,碑座呈长方形,碑高11米,石砌花岗岩结构,碑前有鹅卵石阶梯步道。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热水樟木礤村。

该碑是为纪念广东军区东江军区独立第七团在1950年9月24日追剿“--救国军”残匪时,在仙塘热水樟木寨村与匪部100多残匪激战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张群英、张英(女)等9位烈士而建造。

纪念碑建于1986年12月,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仙塘镇:仙塘镇位于河源市东北部,是县城所在地,距县城5公里。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74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仙塘镇水陆交通方便,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河义公路、东环路、河龙、粤赣高速公路、东江河等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设有仙塘火车货运站,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仙塘镇林业、矿产和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稀土、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盂山山顶。1959年东莞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立。方尖碑,两级碑座,高16.5米,底座长4.98米,宽4.96米。钢筋水泥结构,石米批荡。坐北向南,碑身正面金漆书写“革命烈士纪念碑”7字,一级碑座上嵌“革命烈士纪念碑”麻石碑,记载立碑原由及时间。纪念碑四周有两级麻石护栏,周边青松环绕,庄严肃穆。2003年,碑前麻石道两侧立“工农革命”、“欢庆胜利”、“抗日烽火”、“解放斗争”四组石雕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永安村一小山顶上。

建于1957年12月,曾于1982年8月1日和2006年1月4日两次维修。坐北向南,碑方尖状,底座正方形,边长2.5米。上部分二段,下段方柱形,正面镶嵌刘建龙、刘锦香和吴维根等11位革命烈士生平简介碑刻。背面镶嵌细坳镇革命史志略。碑上段方尖形,正背灰塑阳书“革命烈士纪念碑”,左右面灰塑阳书“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周边有八角形砖砌围墙。整个纪念碑占地面积50.4平方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南挺进队队长李大添的主持下,细坳黄麻布乡(今永安)苏维埃政权建立,一批当地革命青年加入革命队伍,献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和人民为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英勇牺牲的刘建龙等烈士而兴建。

永安村:永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座落在市区西16公里处,碾庄镇南侧,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庄是淮海战役的著名战场,碾庄战斗所取得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的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英勇牺牲的烈士,1958年6月,邳县县委,县人委决定并奠基兴建纪念碑,1960年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陈毅、-题词,背面为县委,县人委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四幅浮雕。整个陵园占地96亩,其中烈士墓地36亩,此处长眠着3700多名英勇献身的烈士。

碾庄镇:碾庄镇地处江苏省北部,西与江苏省规划建设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相接,东与西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毗邻,是江苏省东陇海工业带上的第一个区域性中心镇。碾庄镇交通优越,东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霍连高速横穿镇区东西,京杭大运河也在此相汇,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碾庄镇面积121.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0万,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杏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封开县杏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解放前夕到1950年6月,清剿残匪期间,南下的人民解放军3411部队指战员霍尚礼、警卫员唐锡林、战士马大良等三位烈士,先后被残匪伏击中弹牺牲。为纪念这一时期殉职的烈士,杏花镇人民政府于1983年建立此碑。现今,杏花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杏花镇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杏花镇:杏花镇在具有岭南历史文化之乡称号的封开县中部,距县城江口 39公里,杏花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天下第一石——斑石屹立于镇内,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内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省道水谷线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是封开县中部的交通枢纽,圩镇建设日新月异,繁荣昌盛,街道清洁卫生,环境幽雅,先进的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连接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曾家湾战斗及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804 字

+ 加入清单

曾家湾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942年中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进驻天京潜抗日根据地,组织展开了著名的曾家湾战斗。曾家湾现位于张港镇东北角,距离镇区7公里,与渔薪、蒋场镇相邻。是市境在张港以北地带的一块重要纪念地。

1942年国民党军潘典华旅第一团江鸿部率兵侵占此地,以此为大本营不断向周围“蚕食”。新四军五师十三旅旅长周志坚和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王海山主持召开会议,成立“反清剿”指挥部,决定先攻下曾家湾,歼灭顽军江鸿团。经研究部署:由四十三团一个营围攻曾家湾,四十四团两个营和三十九团一个营共同去郑家滩一带设防,阻击潘旅增援。10月31日晚,各团按作战方案行动。11月1日拂晓,部队向曾家湾发起进攻。曾家湾守敌在村庄周围修了一道土城,挖了壕沟,并拆毁民房构筑了坚固的碉堡和隐蔽的地下工事,囤积了大量武器弹药,新四军激战一日无进展。11月2日,又调三十九团、四十三团各一个营增援,继续攻打曾家湾。与此同时,潘典华的儿子潘尚武派出一团兵力,向曾家湾驰援。该部行至吴家岭时,受到四十四团阻击,歼其一部,残部狼狈逃遁,缴获重机-一挺和其他战利品。由于两天进攻曾家湾无进展,周志坚与王海山遂于2日晚召集营长以上干部会,决定改变战术,在曾家湾土城外筑几座高土台,居高临下,控制碉堡内之敌。这一计划,得到了天京潜县委的大力支持。县委发动广大群众,军民一心,共同奋战,一夜之间,在土城东西北三个方向筑起了三座高土台。3日凌晨,在高土台上重火力的掩护下,再次向土城内发起进攻,但敌工事坚固,弹药充足,战斗仍呈胶着状态,相持到4日下午,“反清剿”指挥部得到情报:驻干驿、田二河的一二八师古鼎新旅已倾巢出动,一部直扑曾家湾而来,一部迂回天门县河以北。同时,日军由天门县城、岳口、渔薪河、皂市、臼口、沙洋等据点向这里增兵,大有与一二八师形成夹击之迹象。于是,指挥部决定停止向曾家湾强攻,立即转移至县河以北,在运动中打击敌军。当晚,攻击曾家湾的部队渡过县河,向北转移。夜半四十四团到达天西石家河时,国军一二八师古鼎新旅史耀先团尾追到石家河,企图把新四军消灭在那里。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与四十四团紧密配合,沿西河左岸布阵,准备迎战。5日凌晨3时,四十三团亦赶到石家河,三股力量合围,将史团全部主力击溃,史团遗尸70余具,伤90余人,其残部逃遁。此役共击溃伪顽军3个营,毙伤350余人,俘70余人,给一二八师潘尚武、古鼎新以沉重打击,把潘旅赶出了天西。这是天京潜县委建立后,配合新四军主力在天京潜境内所进行的一次较大的战斗。也是巩固天京潜县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性的一仗,为新四军五师襄河军分区部队挺进襄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这次战斗,由于情报不准确,计划欠周密,新四军五师部队虽浴血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自己也伤亡严重,团参谋长林光耀等人英勇牺牲。11月15日,四十三团为缅怀在这次战斗中捐躯的烈士,在石家河马溪桥边立下一块“名震豫鄂”的纪念碑,碑中镌刻有曾家弯战斗的部分烈士名单。

1965年,张港区新桥人民公社为纪念在1942年11月1日强攻曾家湾牺牲的2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筹款在曾家湾(现增加村五组)修建纪念碑一座,上 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并镌刻有200余名革命烈士的姓名。1997年,该碑因数十年风吹雨打,已成断壁残墙,面目全非。徐桥、增加、柴口、诸通口等村部分村民自发筹资2000多元进行重修,因革命烈士姓名被风雨剥蚀,已无可查考,所以只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2006年11月,该碑又一次倒塌,曾家湾强攻中幸存的几位革命老前辈来这里追祭当年牺牲的战友,要求修复该碑。经增加村党支部、张港镇委申请,天门市民政局拨款3万元重修,碑正面文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下面书建国后几次修碑的时间。重修后的纪念碑,分主碑和围墙两部分,其背靠南港河,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栽植有数百株白杨,是一块瞻仰革命先烈的幽静遗址。

张港镇:天门市辖镇。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属天门县,设张港区,1956年改名朱场生产指导组,1957年复名张港区,后改名公社,1984年建县辖镇,1987年由原张港镇、罗巷乡、朱场乡和新桥乡组成建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南部,汉江北岸,距市区30公里。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8.9万。镇区沿江分布,为市境汉江港口。辖张港、蒲潭、李湖、百台、螺蛳滩、周庄、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惠东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惠东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山霞镇后洋村飞凤寺边。

山霞后洋惠东暴-动-纪念碑原坐落后洋小学边,后小学搬迁,随之纪念碑迁往飞凤寺旁,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惠安暴-动-也称惠东暴-动-。

1929年,苏克明等人打入崇武张灿民团内部,以办凤阳(后洋)乡民团为掩护,建立革命武装基干队伍。

1930年7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决定举行惠安暴-动-。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惠北为第一团,惠东为第二团。

9月16日,红二团从后洋村出击,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尔后成立五陈乡苏维埃政府。然后挥军向前黄村、垵固村、山腰村挺进。17日,进驻湖埭头并成立村苏维埃政府。18日午后,按计划占据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以山上的土地宫作为临时战地指挥所。

19日凌晨,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及民国约千余人,三面围攻屿头山。经过两小时激战,陈琨、曾赉弼、陈天送、陈显文在战斗中牺牲。红二团主力从北面撤退。

暴-动-失利后,国民党军队继续围剿革命势力,破孩-红军亲属,仅惠东地区就有百余户被迫流离失所。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山霞镇: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飞跃公社设山霞管区,1961年属崇武公社,1974年析置山霞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4.9万。惠崇、泉崇公路过境。辖山霞、固、宣美、鹰园、前张、田墘、新塘、后洋、山腰、大淡、田边、青山、东坑、东莲、埭透、下坑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石雕等厂,所产的各种石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立新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立新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东城区立新犬眠岭村北面的金桔岭山南坡,建于1966年。纪念碑内安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蔡焯、张检、袁生等14位烈士的骸骨。

纪念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碑高5.4米。碑座呈正方体,边长2米,用水泥、红砖构筑。碑的正面朝东南,碑身中间竖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纪念碑座上面横刻着“永垂不朽”四个字。碑座中间是油漆书写的碑文,现字迹全消。周围是140平方米宽的水泥平台,平台四周种有青松翠竹,四季常青。

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原有的纪念碑年久失修,1997年底拆除旧纪念碑。2000年3月,立新村委会在洋杞坑村与洋田沥村交汇处的山顶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新纪念碑长4米,宽3.7米,高10.5米,碑身中间竖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黑色大字。

(东城区宣传办祁晓峰)

立新村:立新村坐落在上塘镇东大门,位于仙清路西侧,背靠绿嶂山,坐北朝南,本村户数132户,人口438人,共有水田168亩,旱田14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人均收入3161元。为了把我村建设成文明、生态富裕的新农村。村两委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兴建了48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建设了办公楼前40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对广场前的河沟进行了治理,对村东、西二条溪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无锡马山古竹之南的塔山上。建于1976中1月,4月22日正式落成。碑高9.9米,砖石混凝土结构,碑基呈六角形,上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舒同体金色大字,蔚为壮观。

马山一称马迹政山,抗日战争中,日寇曾两次大规模侵犯马迹山,1938年,日寇血洗马山,残杀1500余人,其中马山人民999人;1943年日寇再次偷袭马山,我新四军和马山人民奋起反抗,同数倍于我的敌人殊死战斗,同仇敌忾,终于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但我30余名指战员光荣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光辉业绩,抗战胜利后,我马山区政府建造了太湖阵亡将士纪念塔。194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拆毁。解放战争中,又有一批革命志士在此遭到杀害,为国捐躯。解放后,人民政府选择塔山建造了革命烈士墓,后又建造了这座纪念碑,将逐步成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环境幽静,庄严肃穆,四面绿树掩映,是马山著名的景点之一。

1983年11月21日市人民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连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9米,底部呈方形,边长5.8米;碑座方形1米高,贴黑色瓷片;碑正面高1.5米处嵌碑刻一块,碑刻长80厘米,高65厘米。碑文题刻有长吉区(今隆街镇、溪山镇、田源镇)首任区长张觉题词“铁血流辉”,有连平县副县长曾献章题词:“名留千古”,还有新丰县县长龙景山、副县长赵准生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序”412字;碑序文中介绍了“田源村叶连鸣同志于四七年春出发至中途在淡洞与蒋匪遭遇,因众寡悬殊,弹尽被俘,受酷刑,被严讯,不稍屈辱,就义时犹唱《国际歌》,高呼打倒蒋介石,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之精神,实堪为后死者效法。”以及原北江人民自卫总队中队长叶少雄烈士的英勇事迹等情况。碑身高7米,正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2010年7月,被连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上半年进行了修缮。

隆兴村:隆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凤山东麓。

纪念碑是遵照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老前辈的批示,为纪念革命烈士而兴建的。纪念碑镌记着25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其中,16名是在本地革命战斗中牺牲的游击队、区常备队的英都籍战士,1名强渡长江战役和2名解放金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英都籍战士,2名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英都籍解放军战士,4名是解放初期为捍卫新生革命政权在英都、东田牺牲的南下干部与解放军战士,他们来自山东省、河北省、福建莆田县等地。

20世纪30年代,由中共厦门中心县委指导下建立的安(溪)南(安)同(安)边区革命根据地就以安溪县的龙门、官桥,南安县的翔云、英都,同安县半岭、吾峰等地为基础,发动和开展地下革命斗争。英都的西峰、良山村一带的革命群众,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反抗国民党政府“征兵、征税、征粮”的反三征斗争,因而英都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安南同边区革命斗争的前哨”。1948年,闽粤赣安南同边区党委先后在英都建立溪北、溪南、南英中学、新榜等地下党支部,组织抗征队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4月,中共地下党员张克辉同志奉命从厦门到安溪、南安游击区工作,同年5月亲自参加了由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统一指挥,安南同边区游击大队林金狮、林水芸,英都武工队谢金庭、洪润泽、韩世芳等同志参与的英都暴-动-,击溃国民党驻英都的县自卫队,摧毁伪英都乡政权,解放英都,成立英都人民解放委员会,建立中共英都区委会。

1998年10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张克辉视察革命老区英都镇,追寻当年的战斗足迹。在视察过程中,张克辉副主席十分怀念50年前一起在英都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特别是16名为新中国壮烈牺牲的英都籍战友,深沉地对陪同视察的市、镇领导说:“英都老区人民为解放战争,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这块战友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上,应该建立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让那些英勇捐躯的烈士英名,载于丰碑,永垂青史。”遵照张克辉的指示,英都镇党委、政府立即向南安市委、市政府申请建立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建碑申请于1999年3月获准,同年9月纪念碑竣工,同年10月19日,隆重举行落成揭碑仪式。

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管理,列入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荣星村:荣星村位于英都镇镇区中心。在秀丽的翁山脚下英溪河畔,东与民山、英东村接壤,西与良山村交界,南与大新村毗邻,北连英溪河畔。全村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782户,3500多人。荣星村位于荣山(即洞后寨)东麓,故称“荣山境”,解放前为荣山保,1949年解放初与民生保合并称民山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自立荣星社,相继沿用为大队名,198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新寨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石狗镇带下村委会合龙村村背半山腰上,碑文刻着“李班长”和“个人简介”字样。座西向东,离合龙村约60米左右。解放后,经当地有关部门反复调查认为,此烈士无法查找其真实姓名,生前所属部队不详,具体出生和其他事项不明,只知道叫“李班长”,男性,是东北人,属于在解放战争攻打当地“新寨村”时而牺牲的。现在在新寨村“炮楼”外墙都可见-痕迹。2009年,四会市民政局下拨维修款,对公墓进行了小修。随后,被石狗镇列为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至今。

石狗镇:石狗镇位于四会市西部,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地处绥江下游,东接下茆镇和城中街道办事处,北接黄田镇,西接高要市、广宁县,南接邓村镇。我镇交通发达,省道四连线、绥江贯穿全镇,各村之间以水泥路连接,水路运输可达珠三角和西江各地。石狗镇辖管10个村委会和1个居民会,238个村小组,总人口25662人,其中非农人口1042人;石狗镇耕地面积21435亩,其中水田16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潮安区登塘镇登塘村,时代为1954年。

2006年,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登塘村:登塘村,登塘村创于宋代,创乡初期有陈、林、雷、彭、张,董、郑、王、许、杨等姓,至今尚有柯、郭、林、宋、章、彭、许、李、苏、杨等姓为主,因居住集市墟址,商贾来往,历代还有个别姓氏在此定居,现该村边缘,如东面官仔龙,尚有较大面积村落遗址,西面的旧寨头(即寨顶),据传为董姓居住村寨,至今遗迹残存。2006年12月,全村5826人。位于登搪镇南部,村的北侧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桥头镇中心鸡心岭西北面,GPS坐标:北纬23°0142.8",东经114°0551.9",海拔高程7米。

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桥头牺牲的13位革命烈士,1963年4月,桥头公社在鸡心岭西北面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1995年和2000年,桥头镇政府对革命烈士墓进行了两次修复。重修后的烈士墓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碑边长5米,高3.4米,占地25平方米,采用花岗石砌成,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墓身全部用黑色大理石镶贴,石上雕刻13名烈士性别、年龄、籍贯、职务、牺牲时间和地点。这13位烈士是:邱剑洪、邓生、尹汝森、尹创志、蔡辉、黄六成、李汝平、李光、罗珠、罗月佳、罗灿、莫润贵、钟景布。墓地四周用方形条石围砌,墓园用麻石铺设,周围树木郁葱。

桥头镇:桥头镇地处中国最发达的南部沿海经济带和亚洲著名的惠、莞、深、港经济走廊,位于东莞市东北部,处在东经113°60′28″、北纬22°58′38″之间。桥头既有丘陵又有平原,是闻名中外、供水香港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源头所在地。全镇辖16个村,1个居民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3万人。桥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无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为纪念东山坳伏击战牺牲的烈士而建。

东山坳位于大朗镇屏山村(原属水平生产大队),紧靠东山,有一山路通往黄江镇梅塘地区。1948年5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委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村驻扎。

5月16日,国民党军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大获全胜,俘虏虎门要塞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五中队长黎汉民、县警中队长刘定加以下24人,毙敌15人(其中3个排长),缴获重机-1挺、轻机-1挺、-26支、-6支、钢盔38顶、物资25担。三团牺牲毛贵、莫培等5人,轻伤5人。东山坳伏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分路合围和进驻梅塘地区的阴谋。

1956年3月,大朗镇水平村为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立碑纪念。碑高5米,宽0.8米,占地80多平方米,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碑两侧种有柏树各一棵,象征革命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大朗镇宣传办叶集凡)

水平村:水平村 水平村是革命游击老区,地处大朗镇南部,紧靠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面积7平方公里,东靠屏山村,西邻犀牛陂村,北近松木山村,南与深圳宝安区接壤。全村常住人口1859人,户数480户,下设两个村民小组。水平村盛产岭南佳果荔枝, 2006年成立大朗镇红绣球荔枝专业合作社,2006年荔枝总产量234吨,被誉为“荔枝之乡”。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