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藕塘烈士陵园(精品2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各种讲话稿频频出现,讲话稿是讲话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场合上表达自己想要讲的话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写起讲话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 藕塘烈士陵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2415

文章

555

篇1: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万宁市的东北方,海榆东线高速公路113公里出口向西5公里处。陵园占地面积242亩,园里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碑高12.5米,混泥土结构,占地1600平方米;陈列馆一间,面积200平方米。一九六一年秋万宁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一九二六年夏,万宁第一个党支部在六连岭下的田头村成立,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南人民以六连岭为革命根据地,百折不挠,前赴后继,革命斗争从不间断,与国内外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海南人民坚持长期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是海南人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一个缩影,是以冯白驹同志为首的琼崖儿女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光辉史篇。

地址: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六连村委会

邮编:571500

电话:13118953666

传真:89862217109

六连村:六连村是革命老区,位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六连岭山脚下,有11个自然村,共有1523人,耕地面积8000亩,村党支部共有46人,其中男党员40人,女党员6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行唐县上南庄烈士陵园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行唐县上南庄烈士陵园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行唐县上南庄烈士陵园位于行唐县九口子乡上南庄村北,占地面积30亩。1945年5月1日,由冀晋军区、冀晋第四军分区、三十团、中共行唐县委、县政府、行唐支队修建。陵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林、烈士墓区、江真烈士墓碑等组成。陵园内安葬烈士228名。2009年新建行唐县革命烈士纪念墙,镌刻着2808名烈士名字,供人们瞻仰凭吊纪念。2015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命名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1年2月7日,行唐县抗日烈士纪念塔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南庄村:上南庄村与九口子乡相距约15公里,是革命老区,上南庄烈士陵园坐落于此,陵园内安葬烈士228名。2009年新建行唐县革命烈士纪念墙,镌刻着2808名烈士名字,2015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命名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属于山区。少有耕地,全村基本靠种植枣树为生。全村行政面积158亩,平均亩产402亩,全村共152户476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河间冀中烈士陵园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河间冀中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间市曙光西路,正门面北,大门东侧的“冀中烈士陵园”六个大字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题写的。正门迎面为冀中烈士陵园广场,纪念馆在广场南面。陵园南端是无名烈士墓,在纪念馆与无名烈士墓之间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内栽苍碧不谢的青松,高耸入云的翠柏和枝叶婆娑的杨柳。青青-的草坪,团团簇簇的花朵,把陵园装点的肃穆庄严。

冀中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所设的省(区)级政区单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冀中区扩大至51个县(市),范围东滨渤海,西至平汉铁路,南界滏阳河,北接京津。

冀中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无数先烈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前赴后继,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血与火的凯歌。

建在诗经陵园内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馆内有橱窗展线65延米。从土地革命时期、八年抗战到三年解放战争,系统地展现了冀中军民为了民族的解放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在京南大地的伟大精神和光辉历史。馆内共载烈士英名2882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1884名,解放战争时期806名。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就壮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纪念馆内有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为常德善司令员雕塑的大理石塑像。

常德善司令员原籍山东省峄县,家境贫苦,1929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贺龙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排长、连长、警卫队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长期担负贺龙同志的安全保卫工作,多次在危急时刻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贺龙同志的安全,深受贺龙同志的信任和称赞,贺龙在多种场合说过“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1939年1月常德善又跟随贺龙同志来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冀中三分区和八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粉碎日寇“大扫荡”战斗中,在肃宁县薛村一带遭到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重重包围,虽然指挥部队拚力厮杀,终因寡不敌众,身中27弹壮烈牺牲,惨无人道的日伪军还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河间南城楼上示众。常德善司令员牺牲时,年仅30岁。1962年8月,对爱将的牺牲痛心不已的贺龙元帅在时隔20年后,为常德善烈士撰写了碑文。

1993年6月7日,在杨成武、吕正操、罗玉川等革命前辈的深切关怀下,国家民政部下达了将1956年始建的河间市烈士陵园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的批复。廖汉生、孙毅、黄新廷、杨秀山、吕正操等曾在冀中战斗、工作过的革命前辈题写了园名、馆名、碑名、无名烈士墓墓名。1999年4月5日清明节冀中烈士陵园纪念馆开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拉萨烈士陵园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拉萨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拉萨烈士陵园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西郊。陵园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有纪念碑、纪念亭、照壁、纪念馆、烈士墓区等,有名烈士墓702座,无名烈士墓402座,著名烈士有被授予“反-勇士”荣誉称号的袁石生,一等功臣王正忠、刘华云。陵园纪念、安葬着在和平解放西藏、修筑青藏和川藏公路、平叛与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平息0中牺牲的烈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西藏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镜镇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江镜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清市江镜镇酒店村江镜电信局东边。

江-镜镇酒店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土地革命时期,在何胥陶的领导下,一些党员在龙(田)高(山)一带传播革命思想,发动、领导龙高革命群众反霸、反--、抗丁、抗粮、抗苛捐杂税。

龙高地区地处福清东南,自北向南,包括龙田镇、江-镜镇、港头镇、三山镇、高山镇、沙埔镇、东瀚镇。

1931年底,国民党林靖部队在龙高地区行凶作恶,-乡民,共产党员何胥陶参与组织救乡团、保民团,策划武装暴-动-。12月26日,龙田、高山两镇分头同时举行暴-动-,歼敌700多名。这场斗争锻炼了一批中共骨干,如何胥陶、陈行福、张端哲、陈金来、陈振芳、池亦妹仔、陈亦桂、陈正顺等,为中共地方组织在福清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下基础。继之,龙高人民在中共福清地方组织领导下,建立瑶山自治军,打当店、斗土豪,举行南西亭暴-动-。

1947年3月,中共闽中地委委员、福平县委书记陈振先带领部分游击队在江镜镇酒店村的泰山寺进一步发展武装力量,组织游击队,泰山寺、聚福堂成为闽中军分区司令部和活动据点。

龙高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0多人,其中江镜地区就牺牲了83名。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不忘历史,报效祖国,2004年,一部分革命烈士后代及镇村有关单位共同发起建立了江镜镇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有纪念碑一座,纪念亭两个。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江镜镇:福清市辖镇。1961年置江镜公社,1991年改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中心19公里。面积56.8平方公里,人口8.7万。东有龙田机场,西有融侨集装箱码头,北通真大公路。辖江镜、酒店、谢塘、后地、雁湖、城坂、玉桂、张厝、塘沁、玉仑、柏陈、鹤潭、南宵、南华、北翁、前张、塘边、岸兜、文房、苍溪、林厝、吴塘、前华、陈厝、南城、柯屿2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子、钢木家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皖东烈士陵园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皖东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隶属于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半塔烈士陵园2009年10月应安徽省民政厅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中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陵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半塔镇,地处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陵园坐落在半塔镇西北部,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头道光山上,全园占地面积260亩。

皖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3月,后因新四军北撤而中止,1958年续建后对外开放。陵园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先后又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军区推荐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3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目前,皖东烈士陵园是该省优秀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也是华东地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半塔镇:在安徽省的东部地区,有一块状如葫芦形的土地伸入江苏省境内。葫芦头是安徽省天长市,葫芦颈便是我们来安县半塔镇。 半塔镇以其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及较强的综合镇力,而成为来安县两个副县级重点建制镇之一(另一个为城关镇)。我镇座落在来安县城北30公里处,她东临天长,西依明光,南邻六合,北接盱眙。距南京市90公里,距205国道仅17公里,“盱宁”、“滁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七雄烈士陵园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七雄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名称:七雄烈士亭

级别:普通景点

类型:建筑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10元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七雄乡

绿色的柴米河畔,耸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开花落,散溢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苍翠欲滴,掩映着七座烈士坟墓。这就是坐落在沭阳县七雄乡七雄村的七英雄纪念碑亭。亭中高竖一块长方形巨碑,正面上 书写"七英雄纪念碑"六个大字,字迹工整而遒劲,庄重而俊秀;背面为原沭阳县委书记于康撰写《七英雄纪念碑碑文》。吟诵碑文,你会知道,就在这片血染的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

1946年底,我军主力在苏中七战七捷后向山东作战略转移。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苏北根据地猖狂进攻,于1947年1月10日占领沭城。时仲湾乡(在今七雄乡境内)归章集区管辖,处于对敌斗争的前哨阵地,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1947年6月15日,盘踞在沭城的国民党五十一师的一个营,偷偷开往官田,与据点里的还乡团共同策划偷袭我仲湾乡公所。事前,我方城东一带负责人史国华已从内线掌握有关敌人动向,并派人递送情报,同时,章集区委书记张聘三也得到了同样的情报,并派人送信,要其火速转移。但是,两方面派去的人都未联系上。仲湾乡的乡村干部和民兵对敌人的动向一无所知,仍在原地活动,未能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6月16日凌晨,敌军一个营和300多名还乡团,黑压压地趴在柴米河堤,准备攻打仲湾乡乡公所。此时,河南城东三联防宋广德发现敌情后,首先鸣放第一枪。尖历的枪声划破柴米河寂静的上空,空气凝固了。头天晚上,仲湾乡的乡村干部和民兵干部分两处住宿:乡指导员章杰新等17人住紧靠柴米河堤的仲家,乡屠文生等11人住河堤东北角宋家,两处呈犄角之势,以便发生情况时相互策应。

枪声报警,情况危急!章杰新、屠文生分别在各自的驻地进行战斗动员,大家同仇敌忾,纷纷表示:为保卫家乡,保卫人民,血战到底,活着是战士,死了是烈士!

拂晓,敌人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向我两处住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章杰新的住处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后面三间堂屋,东面两间锅屋,前面是个门楼,门楼不远处就是柴米河堤。敌人以河堤为阵地,居高临下,用轻重机枪向我处疯狂扫射,17位民兵以门楼作掩护,机智、沉着地进行还击,到吃早饭时,已打死打伤敌人20多名,而我方无一伤亡。

面对民兵们的顽强抵抗,敌人一筹莫展,只好派人前来劝降,得到的是章杰新义正词严的拒绝:"我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敌人见劝降不成,一面集中炮火猛轰,一面派人到堂屋后檐放火,霎时间,烈焰腾空,浓烟滚滚……

章杰新负了伤,还在继续指挥战斗;仲湾村治安委员杨如成,膀子挂了彩,鲜血染红了衣衫,仍坚守阵地,向敌人猛烈射击。顷刻间,屋被烧光,目标完全暴露,敌人在河堤上用机枪疯狂扫射,子弹像飞蝗似地落下,我方伤亡很大。仲湾村指导员仲维成、屠岭村指导员葛恒兴先后中弹牺牲,不少同志负了伤,情势异常紧张!章杰新说,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冲出去,决一死战。于是,他把已经打坏了的手枪塞进阴沟以后,组织大家突围,但敌人的火力已经-了大门,章杰新、杨如成和乡中队副毛尚柱、仲湾村财粮纪士林、民兵仲跻玉五位同志又都壮烈牺牲。

鲜血染红了柴米河畔。平凡的生命化为壮丽,正是在生与死的炼狱中铸就,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

与此同时,住在宋家的屠文生等11人打得也很顽强,紧密配合章杰新等17人勇猛作战。战斗持续6个小时,敌见我援军赶到,仓皇撤退。仲湾乡人民政权在血雨腥风中岿然不动。

七英雄事迹传遍淮海。当年华中六地委曾号召全区干群,开展学习七英雄的活动,并将仲湾乡更名为七雄乡,追认章杰新烈士为中共模范党员。

柴米河,英雄的河,那英勇悲壮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沭阳人民心中,犹如清粼粼的河水,奔流不息。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87年6月,七雄乡人民政府于七英雄牺牲40周年之际,在烈士墓地一侧,建成七英雄纪念碑亭。每至清明前后,七雄乡党政机关、中小学生和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地到七雄烈士亭祭扫致哀,重温七英雄革命斗争史迹,决心继承英雄遗志,发扬烈士精神,紧跟时代潮流,坚持艰苦创业,努力在英雄的土地上画出时代最新最美的画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盛浩如烈士陵园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盛浩烈士陵园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镇长岭居委会余丛林湾东南边。

盛浩如(1908-1932),又名可权,化名汪洋,鄂城县(今鄂州市)长岭街人,生于1908年。1925年至1926年在金牛镇虬川中学读书,后因校舍失火停课而辍学回家。1927年投奔共产党员耿丹任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15军,任10团司书,不久,经团指导员范德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一五--政变后,耿丹被国民党-派杀害,15军中的共产党员亦面临被清洗,他离开了第15军,因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28年回乡建立中共长岭支部,次年任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委员。1930年5月,任中共鄂城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不久调到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办的《暴-动-》半月刊担任,后又担任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秘书兼宣传委员。7月调回鄂城,与县委其他负责人一道领导鄂南“八一边境暴-动-”。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派纠集地方民团对鄂城苏区进行“清乡”、“围剿”,敌人捉拿盛浩如未果,将其兄盛漱如、姐夫丁香亭等亲属多人残酷杀害。1932年盛浩如率部转战鄂中不幸被围,弹尽粮绝,战斗中牺牲。

1996年湖北省政府追认盛浩如为革命烈士。1998年原长岭镇政府兴建该陵园。

长岭社区:长岭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八十二烈士陵园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八十二烈士陵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二烈士陵园,在淮阴县城西北30公里的刘老庄,前为淮阴古寨公路,东近刘老庄小学。

1940年3月18日,日军驻淮阴地区六十五师团三个步兵大队及一个骑兵大队共3000余人。在师团长川岛率领下,分兵数路,合围我驻在六塘河北岸张圩一带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我军主力部队。新四军三师十九团二营四连在刘老庄奋起阻击来犯之敌,打退敌人五次冲锋。因敌众我寡,阵地被摧毁,战士们与敌人肉搏,歼敌200余人,四连82名勇士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该地又挑选82名优秀子弟参军,上级命名为“刘老庄连”。当时群众在战后自动搜集忠骸,筑成高大的土墓,命名“八十二烈士墓”。1945年地方政府复用砖石建成“八十二烈士墓”,1946年12月26日国民党军队用炮火将墓摧毁。1955年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墓,1964年筑起围墙,并建陵园。陵园占地80亩,座北朝南,拱形门楼上 书-“八十二烈士陵园”七字。两边由李一氓题“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挽联,陵园正中为一座八角重檐“壮志亭”,亭中立石碑一块,刻有李一氓撰写的纪念文章,背面有舒同题“八十二烈士碑”六个大字。亭东筑有烈士公墓,砖石水泥结构,方塔形,高8米,正面李一氓书“八十二烈士墓”,左侧是黄克诚题词:“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右侧是张爱萍题词:“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墓的四周有两层水泥栏杆,十级台阶,墓前有石狮一对。墓的对面是烈士祠堂,砖木结构,面宽4间24米,进深10米,檐高5米。堂内陈列有四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等烈士画像、遗物和朱德总司令、陈毅军长表扬刘老庄战斗的文章节录,以及刘老庄战斗的历史资料等。祠的西北栽有82棵青松,象征烈士的精神浩气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虎头革命烈士陵园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舞钢市尹集镇政府南、平(顶山)驻(马店)公路西侧的九头崖风景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陵园由凭吊先烈和游览观光两大功能组成,管护完好。

194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中共中央制定了“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派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主力进驻舞阳、遂平、泌阳交界处,开辟舞(阳)泌(阳)方(城)叶(县)边区抗日根据地,先后在舞钢市境内的母猪峡、尹集、大韩庄、鹁鸽楼、虎头山等地进行数次战斗,歼敌3000余人。1945年2月9日,为转移母猪峡战斗中俘获的600多人及武器、弹药、粮食、布匹等,黄霖兵--一个营兵力驻守舞阳至遂平的交通要塞,被前来报复的漯河、舞阳等地日伪军偷袭,在虎头山展开阻击战。敌军携带钢炮、机-等轻重武器,轮番向虎头山进攻。我新四军战士英勇抵抗,与敌进行殊死搏斗,激战两天一夜。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27名壮烈牺牲的新四军战士被当地群众安葬于虎头山上。

为纪念先烈,中共舞钢市委决定辟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2002年10月陵园一期完工,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亲笔为烈士陵园题名。后又多次扩建、修缮。烈士陵园场景宏大、庄严肃穆。陵园主景区分烈士陵墓凭吊区和游览观光区,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在苍松翠柏之间,12座烈士墓洁白整齐,安葬着27位烈士忠骨,人们常年在这里缅怀凭吊先烈。游览观光区由烈士纪念碑、游览平台、拱桥、广场、观景台等组成。新四军烈士纪念碑碑身是用汉白玉雕成的英雄雕像,展示了新四军战士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基座上镌刻“新四军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背面有碑文。拱桥与纪念碑之间是宽敞的纪念广场。陵园展台上安放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上将批送的退役飞机、大炮。

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既是一座庄严肃穆、缅怀先烈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又是一处观赏奇景、险道和凭吊抗日战场的游览区。进园两条路,情趣各不同;无论乘车盘山或是徒步拾阶,均可抵达主景区。

该陵园2004年10月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3年被平顶山市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11月团省委确定为河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7月被平顶山市确定为中-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焦作市烈士陵园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焦作市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作市北依巍巍太行,南邻中华母亲河—黄河,地扼晋豫咽喉,山川秀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烈士陵园为原太行军区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烈士陵园,占地23亩。安葬烈士785名,烈士墓560座。

一、烈士陵园历史

1943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想太行军区发布命令:在晋冀鲁豫和豫北中间地带的道清铁路沿线开辟建立太行第八军分区。

1945年9月8日焦作第一次解放后,太行第八军分区和专署就拟定了建立太行八分区烈士公墓。同年,改为四分区抗日烈士公墓。1946年元月竣工。在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9月19日焦作被占领,烈士陵园遭到破坏。1948年9月24日焦作第二次解放,政府拨巨款重建烈士陵园。近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先后拨款对烈士陵园进行多次修缮。

二、烈士陵园园内环境

陵园园内含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太行八分区事迹陈列馆、华夏魂碑林、烈士墓区、骨灰堂、烈士墓碑碑廊、烈士英雄事迹浮雕、中华英烈百人石雕像、仿古陵园大门等。

太行四分区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原坐落在焦作老广场内(现东方红广场),1945年修建,1959年因城中心东移至东方红广场,“文革”期间原题词被毁。1992年中共焦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陵园中心重建,1993年12月26日竣工。碑体上半部呈五棱形,正面镌刻原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刘伯承同志的题词“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其他四面分别为邓小平题词“通过天险,绝路逢生”;-题词“烈士英明万世流芳”;杨秀峰题词“四专区人民复活纪念碑”。

烈士墓碑碑廊:位于烈士纪念碑西侧,原碑廊1964年修建,现碑廊为1993年冬重建,南北长30米,宽4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碑廊高3米,共陈列烈士墓碑150方。

中华英烈百人石雕像:位于纪念碑东侧,原碑廊1964年修建,现碑廊为1993年冬重建,南北长30米,宽4米,占地120平方米。共雕塑李大钊、瞿秋白、赵一曼等中华英烈雕像。

焦作烈士陵园秉承褒扬先烈、垂范后人的精神。每年清明节、七月一日都要举行大型爱国教育活动。是焦作市爱国教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爱国教育基地,1987年9月焦作烈士陵园被列入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89年至今被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市级“文明单位”,2013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烈士街33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溪桥烈士陵园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新溪桥烈士陵园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溪桥烈士陵园位于临安区锦城街道新溪桥村,年代为195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7月24日,新溪桥烈士陵园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溪桥村:新溪桥村东邻锦北西墅居民区,南濒南苕溪,西至横街村,北靠锦北街道龙马村,东至临西桥、西至新溪桥村,南至苕溪,北至狮子山、强盗山,区域面积4.25平方公里,共有5个自然村,现有10个村民组,总户数582户,户籍人口数1508人,党员数58人。耕地面积208亩,林地面积2673亩。特色产业是水果、蔬菜。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458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宣威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风景秀丽的东山公园南侧。

宣威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开展武装斗争和解放较早的县之一。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不少优秀儿女到外地寻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并把革命真理带回家乡,播下革命火种。30年代,在红军长征两次过宣威的革命影响下,300多名有志青年参加红军长征,宣威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不少地下党员身先士卒,带领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宣威境内曾经发生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农民-。40年代初期,宣威地下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以-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活动此起彼伏。40年代中后期,宣威成为滇东北地区反蒋武装斗争的基地,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就在宣威诞生。宣威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在长达20多年的地下革命斗争中,宣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解放宣威、解放云南、解放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激励后人,宣威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宣威革命烈士陵园。工程于1987年5月1日奠基,10月1日竣工,10月11日举行落成典礼,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曲靖市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长子县城北关外的北高庙遗址上。因该庙坐落在古城北,地势高昂,故统称为“北高庙”。

北高庙顶部海拔1080米,为全城制高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1945年8月22日抢占长子,占据北高庙,9月13日,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北高庙攻坚战”在此打响。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业绩,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于1946年元月将“北高庙”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铭记着2328名烈士的英名,掩埋着部分先烈的忠魂。1991年薄一波为北高庙题写了“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的门匾。1997年、2006年进行了改陈扩建。为山西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临清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革命烈士陵园为临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临清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东兴街379号。

临清市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临清东郊,建于1979年4月,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烈士陵园正门西向而开,为牌坊式建筑,宏伟肃穆。院内正北为纪念堂。纪念堂为现代建筑,分为正厅、东厅和西厅三部分,正厅立一牌匾为毛泽东同志题词“死难烈士万岁”,上悬朱德同志题字“浩气长存”。东西两厅为死难烈士事迹介绍及遗物遗迹陈列。

纪念堂东侧为死难烈士墓地,原有革命烈士墓36座,后部分墓碑由烈士后人迁出,现存23座烈士墓碑。

纪念堂正南建一纪念亭,与纪念堂相对正南方为迎壁牌坊,上 书-毛泽东同志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79年,临清市革命烈士陵园被定为临清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军节等节日,机关、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纷纷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1986年10月27日,临清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菉塘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菉塘革命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菉塘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林普中、林毓精等十二位革命烈士丹心一片,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他们有的奋战沙场,在枪林弹雨中壮烈殉国;有的坚持地下斗争,不幸被捕,慷慨就义;有的为革命不辞劳苦,积劳成疾,鞠躬尽瘁。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中共菉塘支部和菉塘村委会筹集资金,于1986年4月在菉塘林氏宗祠前面约距100米的百羊山建成菉塘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510平方米。陵园大门两侧门柱分别囊有“菉塘革命烈士陵园”的大字;陵园中间建有烈士纪念碑,碑高10.5米,碑前、碑后分别竖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缅怀先烈继往开来”大字;纪念碑两侧分别建有“浩气”亭和“英魂”亭,供人们小憩;纪念碑后建有十二位烈士墓,墓前两则立有十二位烈士碑名;墓后有碑亭,写着“丹崖凝碧”四字,两则长廊刻有十二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简介;陵园四周筑有围墙,顶贴琉璃瓦;园内种植花草树木。陵园自建成后,每年清明节期间,有许多大、中、小学校广大师生及各界人士前来拜祭革命烈士,进行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995年,湛江市委和湛江市人民政府把该陵园命名为湛江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满青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叙州区烈士陵园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叙州区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叙州区烈士陵园位于宜宾县城柏溪镇公子山。

叙州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82年,占地33.3亩。陵园主体为一座高15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为127个烈士墓,实际立碑有刘华、卢德铭、郑佑之、赵一曼等115名在不同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含无名烈士10人)。其中,刘荡之烈士,宜宾县双谊乡人,中共宜宾县党组织早期党员,1931年被国民党-派杀害于宜宾城西华严寺侧。宜宾解放后,迁葬宜宾县烈士陵园。吴锡藩,宜宾县泥溪镇人,宜宾大塔农民暴-动-领导人之一,1929年11月21日被驻军抓捕,英勇就义。宜宾解放后,迁葬宜宾县烈士陵园。烈士陵园设有纪念堂一个,纪念堂陈展有宜宾县相关革命烈士人物传记和部分遗物展品,其中烈士遗像及图片79幅,资料14幅,注解89条。总体布局现已成为“陵园、公园一体化”的社会公益场所。

叙州区烈士陵园1995年被四川省民政厅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宜宾市国防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位居巢城南大门望城岗,现有烈士墓6座,烈士13位,总占地面积260.43亩。自成立以来,每年接待全市大中小学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团员、社会各界群众及驻巢部队官兵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30000余人次,是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南山烈士陵园管理处自1994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完成了大门、台阶大道、瞻仰台和烈士纪念碑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台阶大道长580米,瞻仰台长98米、宽27米,水泥附道600余米,外围墙2200米。陵园内遍植苍松翠柏,四季长青,园林绿化、美化面积达到90%。

南山烈士陵园自成立以来,积极主动地搜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资料,配备专职解说人员。每年清明节期间,积极为前来举行大型祭扫活动的社会各界群众服务,做好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2011年5月全市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青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在陵园举行,2011年6月及2012年3月巢湖市在陵园分别举行了全市党员干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陵园建设和发展,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符合陵园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实行园务公开,强化内部管理,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接待来园观瞻人员。树立“窗口”单位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南山烈士陵园建设成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于一体的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不久,数十万国民党军向遵义地区发起围攻,企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并在乌江以北、长江以南的川黔地区“围歼”红军。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习水发起青杠坡战役,进行了长达62天的转战。青杠坡战役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序幕,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红军化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的经典战例之一。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红5团政委赵云龙等10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为纪念青杠坡战役牺牲烈士,陵园于1980年始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有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群、战地医院遗址等。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距土城镇东北5公里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蓬南烈士陵园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蓬南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遂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蓬南烈士陵园,位于蓬溪县蓬南场镇的林家山顶,是为缅怀在一九五○年平定反动武装九路军的--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纪念建筑。陵园建设完成于一九五三年,一九八三年修复。陵园座北向南,建有纪念碑、烈士墓、挡土墙等。碑为四方柱形,高8米。烈士墓呈圆形,直径5米。墓碑由主壁四柱嵌镶而成,中壁镌刻烈士英名,左右壁镌刻赞诗十首。挡土墙平面呈椭圆形。梯道循山势安置,小径曲折,竹柏掩映。陵园屹立山巅,丰碑高竖,象征着烈士的浩然正气。

1990年,由蓬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