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姓冯的历史人物吗(合集20篇)

浏览

5569

文章

153

篇1:涮羊肉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涮羊肉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700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在北征途中想吃清炖羊肉,可这时敌军铺天盖地的来,离这儿不远了,眼看吃不上了,聪明的厨师想出一个办法在羊肉上捡了个好部分切薄放到锅里,搅拌了下就捞出来加些盐给了忽必烈,后来这顿美食为赐名为涮羊肉。

轶事典故

涮羊肉的发明传说与忽必烈有关。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胡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

忽必烈肚子咕咕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该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羊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长歌原型人物是谁 李长歌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长歌行》这部剧是根据夏达的同名漫画改编,剧情角色的设定非常不一般。发生在唐代的玄武门之变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李世民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杀害,然后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一般作品都会选择从李世民一方切入,不过《长歌行》的女主角李长歌却是李建成的女儿。李长歌为了活命只能逃出宫,此后复仇这件事给她烙上了深深的刻印。历史上,李建成共有五位女儿,那李长歌的原型会是其中的哪一位呢?李长歌原型人物

《长歌行》这部剧是以唐代为背景的历史剧,剧中的女主角李长歌是太子的女儿。不过李长歌命运跌宕起伏,武德九年爆发玄武门之变,作为李建成之女的李长歌,被迫逃出长安,在外面所经历了一系列的危机跟变故。那李长歌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谁呢?

据了解,历史上李建成总共有五个女儿,这五个女儿当中有历史信息记载的只有三位,她们分别是长女李氏、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和年纪最小的女儿归德县主。不过李长歌的历史原型并未具体到李建成的某个女儿身上,她的很多经历都是剧情需要虚构出来的。

历史上李建成有五个女儿和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早年去世之外,李建成的另外五个儿子,都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诛杀的,其中年纪最小的儿子才六岁,李世民为了以绝后患,对于自己的这几个侄子痛下杀手,不仅连六岁的小孩不愿放过,哪怕是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同样也没有手下留情。

太子李建成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杀死的。对于李长歌而言,她身上背负着仇恨,这种小我的恩怨,在剧中会如何一步步随着她的经历而变成对国家的责任和情怀,也是这部剧的看点之一。

跟李建成儿子们的下场不同的是,他的女儿对于李世民的皇位也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并没有为难他的女儿。李建成次女嫁给刘应道为妻,史料记载,刘应道聪明睿哲,温清孝友,婚后与闻喜县主琴瑟和鸣,去世后夫妻也合葬在一处。李建成的另外四个女儿的归宿,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李长歌历史原型

历史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处死,之后李世民顺利登基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被杀,但是他们的妻女却得到了很好的安排,李世民还给自己的侄女们找了很好的归宿。

《长歌行》中描述的正是李建成被杀后的事情,李长歌则是侥幸逃脱的李建成之女。不过在真实历史中李长歌并不存在,而是作者虚构的,李长歌的事迹也是不存在的,她和李建成之间并不是真实父女的关系。

剧中出现的李世民追杀李建成妻女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也是作者虚构的。史料记载李建成有儿子六个,除了早夭的一个儿子之外,其他的几个儿子全部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诛杀,当时李建成最小的儿子李承义才六岁,也未能逃脱。

为了斩草除根李建成的儿子们都被杀掉,但是李世民对待政权和皇位毫无威胁的李建成的女儿们却是善待有加。史料记载李建成有五个女儿,但除了次女李婉顺之外,其他几个女儿的信息并无有详细的记载,后人知道的也很少。

从李婉顺的生平记载来看,她和剧中出现的李长歌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由此判断李长歌的原型并不是李婉顺。而是根据剧情需要编造出来的,不过李长歌的故事背景却是真的。大家在看剧的时候需要分清历史和剧情,虽然都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后的事情,其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董若萱历史人物是谁 董若萱原型揭秘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观众都已经知道《长安诺》算是《孝庄秘史》的翻拍版,所以两者在角色和剧情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唯一区别是,《长安诺》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背景设定,人物的名字也是虚构的,但我们依然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其原型所在。那今天就准备先跟大家讲讲由杨超越饰演的董若萱,她的历史原型是谁。剧中,董若萱的一生并不算圆满,她所经历的一切和这位历史人物十分相似。董若萱历史人物

《长安诺》中,董若萱和萧启元真心相爱,可惜他们没能白头偕老。而董若萱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董鄂妃,所以她的人生经历和董鄂妃极其相似,都是充满悲情色彩的人物。

董鄂妃指的是孝献皇后董鄂氏,十七岁时进宫,深得顺治帝福临的宠爱,同年被封为贤妃,一个月后晋封为皇贵妃,当时顺治帝为了她大赦天下,董鄂妃和顺治帝之间确实是爱情,除了董鄂妃是顺治帝真心想娶的人之外,其他后宫妃子都是政治联姻,所以董鄂妃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成为备受恩宠的皇贵妃。

董鄂妃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精通书法,她身上有独特的魅力,正是这点吸引了顺治帝。董鄂妃进宫第二年便为皇室诞下皇四子,顺治帝十分欢喜,皇四子的待遇堪比嫡出皇子。天有不测风云,皇四子刚出生数月便夭折了,顺治帝追封他为和硕荣亲王。

皇四子走后,董鄂妃悲痛欲绝,一病不起,最后香消玉殒,顺治帝以皇后礼葬她,并追封她为皇后。半年后,顺治帝染上天花,没过多久离开了人世,其子玄烨继承皇位。

《长安诺》里萧启元对应顺治帝,董若萱是萧启元的宠妃,她的原型就是董鄂妃,既然是这样,董若萱最后的结局应该跟董鄂妃一样,年纪轻轻就死了,结束了她短暂又悲苦的一生。

董若萱出身江南名门世家,知书达理,聪敏温顺,善解人意,德才兼备,她身上结合了古代女子所有的优点,与萧启元相爱应该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可惜最后结局并不好,算是一种遗憾吧。董若萱介绍

董鄂妃是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女人,但是一直以来,历史上有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包括她的身世都充满了各种争议。

野史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董鄂妃在没嫁给顺治帝之前,其实是顺治帝的弟媳,也就是襄亲王的福晋。襄亲王是皇太极第十一子,本名博穆博果尔,生母是娜木钟。而顺治帝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生母是孝庄文皇后,所以顺治帝是襄亲王同父异母的兄长。

只是董鄂妃既然嫁给了顺治帝的弟弟,那她又是如何跟顺治帝有交集的呢?历史上和硕襄亲王十六岁就去世了,民间甚至还有传言说他是被董鄂妃和顺治帝的关系给气死的。

顺治帝年幼继位,孝庄皇后把自己的侄女,跟她一样也是来自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吴克善之女嫁给了顺治帝,并且立她为皇后。然而顺治帝并不喜欢这个皇后,帝后感情不和谐,自然也给了别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当时有规定,朝廷命妇需要入宫侍奉后妃,也就是这个规定,给顺治帝和董鄂妃制造了相识的机会。董鄂妃温顺美貌,顺治帝深深被她所吸引,当爱情在这两人之间生根发芽,他们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你。顺治帝完全忘了董鄂妃是自己弟弟的老婆,他要把她纳入后宫之中。襄亲王知道他俩的关系就,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这就是野史中有关于董鄂妃来历的传闻,但是董鄂妃是否真的是襄亲王的福晋,她是否真的嫁过两次,正史中并未确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平乐夏竦原型人物是谁 夏竦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2140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观众对夏竦这个角色感到好奇,历史上他和贾婆婆真有这样一段感情吗?实际上这是剧中虚构出来的,那真实的夏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夏竦可以说是年少成名,4岁就能读书,12岁作赋,堪称小天才一名。此后夏竦为官期间,在政治、军事、文学领域也都有自己的成就,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好好介绍下夏竦这个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夏竦原型是谁

夏竦在《清平乐》中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也是个颇有城府,喜欢敛财好色的人。尤其是他跟贾玉兰贾教习的关系,两个一把年纪的人,还有这样一段过往,也不由得让人唏嘘感叹。

和剧中范仲淹、韩琦等人一样,《清平乐》中的夏竦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剧中夏竦的人设,有些让人一言难尽。他工于心计,身边从来不缺少莺莺燕燕,与贾教习私通,干涉后宫之事。不过,夏竦也是个能臣,他颇有才华,如果能够像晏殊、范仲淹这些人一样,做个清正廉洁,忠君正直的人,没那么多的歪心思,不闹出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花边绯闻,想必最后也不至于被贬,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清平乐》中夏竦跟贾玉兰贾婆婆年轻的时候就是相爱的一对,只可惜,两人最后没能在一起。贾玉兰为了夏竦一辈子没有嫁人,夏竦也对贾玉兰念念不忘,两人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地下情关系,直到有一天,这一切败露,夏竦的原配妻子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夏竦也因为风评受损迎来了仕途危机。

当然了,夏竦和贾婆婆的“黄昏恋”都是剧情虚构的,在真实历史上,夏竦只是喜欢在身边养侍婢,但是并未和宫女私通过。作为朝中老臣,夏竦也是极力反对庆历新政的保守派的一员,他将改革派视为想要把持朝政大权的朋党,庆历新政最后失败,夏竦在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就像《清平乐》中所演的那样,抛开人品不言,夏竦也是个文采斐然,颇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文庄集》和《古文四声韵》。历史上夏竦是个怎样的人

夏竦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也是事实。元朝丞相脱脱甚至借《宋史》之口,指责夏竦与王钦若、丁谓合为三大奸邪,实在又有些过分。王钦若、丁谓的最大过错,在于应和宋真宗的“天书祥瑞”,大兴土木,盘剥百姓,以至于民怨沸腾。夏竦却完全不是其一党,也曾立阻真宗的荒唐行径,为何沦为他们一伙呢?

从夏竦的经历来看,是活脱脱的一部励志电视剧,完全可以作为开了挂的男主角写入小说之中。年轻时,他的父亲在抗击契丹的袭扰战中壮烈殉国,朝廷抚恤奖励了他一个“三班差使”的官职。可是,这是个低级武官职位,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注定无法出人头地。

于是,夏竦拿着自己的诗稿,专门在路上等候当时的宰相李沆。面对气派的随从马队,夏竦没有惊慌,而是拦下李沆后恭恭敬敬递上诗稿,并希望能够换为文官。李沆才翻了几页,读了一句,便马上应允,还带回诗稿细细品读,第二天与宋真宗分享。让李沆极为欣赏的那一句就是:“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

虽然弃武从文,但夏竦得到的只不过是丹阳县主簿这样不入流的官职而已。然而,夏竦的诗文才华,却迅速名动天下。翰林待读学士杨徽之读完他的诗,称其“真宰相器也!”他的诗词确实非常精彩,在当时惊艳绝伦。要知道,他并非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在讲究门第、科举的宋朝,已经非常难得。如果不是宋朝涌现了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这些妖孽级别的后辈大咖,夏竦在文坛的地位绝对是宗师级的。

以文出名的夏竦,很快平步青云,成为了真宗时期的大臣。他一不阿臾上级,二不迎合皇帝,是难得的直臣。《宋史》拿他和丁谓并列,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与丁谓不和,甚至身为下属还写诗讽刺自己的上司丁谓。宋真宗迷信道教,听信丁谓、李溥的话要修建上林苑复道、三神山,朝中大臣没人敢劝,只有夏竦以户部员外郎身份反对,认为这些工程劳民伤财。

宋朝大臣,往往会派往地方主政,夏竦在外放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他知襄州时,当地发生大饥荒,百姓流亡,盗贼横行。夏竦当机立断打开公廪发粮食,随后又劝说富商捐粮,这才让四十六万人度过饥年。皇帝自然是赐书褒谕,民众则将宋真宗的诏书刻成石碑,世代不忘夏竦的恩德。

夏竦知洪州时,那里的百姓迷信鬼神之说,有病不看医生。夏竦硬生生地没收了迷信器具,并捣毁了乱七八糟的神庙祭坛。他教习百姓重视农业,命人攻习针灸方脉,完全扭转了当地的风气。

《清平乐》中提及的宋军被西夏打败的好水川之战,历史上确有其事。追究责任时,下令出兵的韩琦自然首当其冲,他自己也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并在主帅身上找到了韩琦叮嘱的公文。夏竦立即上书宋仁宗,为韩琦说情,这件事被洪迈记录在《容斋随笔》中。洪迈感慨道:

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在提携后进上,夏竦更是不遗余力。宋庠、宋祁两兄弟都受过他的知遇之恩,一个当上了宰相,一个当上了尚书。范仲淹更是因为他的保举,才从不得志而为人瞩目。范仲淹自己也在《谢夏太尉启》中承认“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虽然夏竦没有当过宰相,但他的才能才华,却足以让人赞叹。他死后也差点被谥号为“文正”,只是因为风评不佳,改谥为“文庄”。除去夫妻关系不和闹得太大,史书也指责他贪财好饮乐。其实,他也没有贪百姓之财,而是派仆人在边境做贸易,实在不算大错。至于说好饮好乐甚至好色,这不是俸禄优厚、养尊处优的宋朝文人常态吗?何苦,偏偏为难夏竦?

文/小珏说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华盛顿一生有哪些黑历史?英法大战华盛顿却成了关键人物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也是美国国父级人物。华盛顿的伟大之处大家肯定已经非常熟知,不过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那华盛顿又有哪些黑历史呢?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其实也不能说是黑历史,而是发生的一件意外。当是英国和法国都在争北美这片殖民地,而华盛顿自告奋勇站出来要帮英国对付法国,但这在中间却出现了一个差错。美国的诞生算是一个奇迹了,本国殖民者对推翻了自己的殖民政权。

说到华盛顿,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肯定是:带领美洲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人民争取到了自由和独立。美国人这么想。我们的历史教材也是这么写的。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问题不是他如何引导美国人民走向独立,走向自由,而是扒一扒年少轻狂的华盛顿在军旅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小黑历史。这段历史并不影响他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大家都知道,美国在独立以前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但是在18世纪上半叶。这片土地可不都是属于英国的,同样争抢美洲这块肥肉的还有一个国家——法国。这俩国家在北美没事就打架,你捶我一下,我踹你一脚的。不过没有合适的开战理由,所以正经仗也打不起来。这种僵局直到一个年轻军官的出现才被打破,这个军官就是华盛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法国人在伊利湖的岛上修建了一城堡,但是城堡所在地的管辖区域应该是英国的。英国人一看法国人做这种动作之后寻思“你个法国佬,你这是搞事情啊,得采取措施,”。于是派人找法国人谈判去了“哥们,你这在我家盖房子不合适,先撤吧,要不家里不乐意揍你我也不好说啥”。然后法国那边回应“我们家是自由的,孩子们去哪我们管不着,还有,你怎么就说我在你家盖房子了?我怎么不知道?,就算那地是你家的,我这又搭工又费力的,都是钱啊,先把账结了吧,结完账我们再拆”。

英国人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心情很不爽,后果很严重:“你个法国佬,你这是要打架啊,好,老子奉陪!”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出现了,他向英军方面提出了先在前线修筑堡垒,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并且自告奋勇说“让我去,我能行”。看见英军热情高涨地修堡垒,法军也不傻,你修我也修。堡垒修好后,两军就开战了。华盛顿决定先下手,给法军干那么一票,就袭击了在争议地区驻扎的法军,给了法军沉重的打击。

这一仗打完之后,有不少法国兵被俘虏了。按理来说审问战俘之前需要对战俘进行救治。要不战俘神志不清的你也问不出来啥东西。可是还没等大夫动手呢,一个印第安士兵大喊一声“我的家人都是这群法国佬害死的!”好嘛,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军中的印第安士兵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把那一群法国俘虏全突突了。一个没剩。

这回华盛顿闯祸了,把人家俘虏杀了,一个活口不给留,法国人不乐意了。找华盛顿来算账。当时的情况对华盛顿非常不利,那个地方离法军大本营太近了。敌众我寡,硬拼根本不是办法,这可怎么办?投降吧,投降的时候华盛顿心里也犯嘀咕“我不能死吧,毕竟我杀了那么多俘虏。”但是法国那边没提杀俘虏这件事,就让华盛顿在投降书上签个字。

签字就签字,无非是道歉认错加赔钱,签!可是投降书递到华盛顿面前的时候他懵了:这,这是法文啊!我也不懂法文。但是在那种场合,他绝对不能说自己不会法文,一来自己好歹是个官,二来这事传出去对国家也不好。投降书嘛再严重也不过是把杀掉俘虏的凶手查出来,还能怎么着?于是华盛顿一咬牙,就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可这一签,还真签出事来了。

原来啊,那封投降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针对印第安人屠杀战俘事件的军事长官的。就是华盛顿本人。还有一点是英国撤离争议地区,由法国驻扎。眼看着闯下大祸的华盛顿马上要被自己害死了,可是也因为上天眷顾他,没死成。后来经过法国一而再而三地挑事,英国本土再绅士也憋不住了。1756年5月11日,英国决定对法宣战。当然,美洲这块儿肯定也不能闲着,也一起进入了战斗状态。这场战斗打了七年,所以也叫“英法七年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的全胜告终。同时华盛顿也是因祸得福,立了一功,不得不说吉人自有天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史上最智勇双全的人物排行 西楚霸王项羽只能排最后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有的武艺很强有的智谋很厉害,但是说能达到智勇双全地步的人可不是很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历史上非常著名能文能武的人物。当然能打还能出谋划策的人是只能当帝王的,不然你在别人面前就是一个太大的威胁,所以有时候能力太强也不要显摆,关键时刻再拿出压箱底的东西。如果你是帝王出身那就能名垂青史了,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了。

古代战场上风云变幻,许多大将都被人说成是心狠手辣,但是掌兵者不能有慈心,因为对敌人心太软,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反攻过来,这反而是对自已军队的心狠。

第四位:项羽

大家都认为他是悲剧式的人物,一方面,他胸怀大志,想能成大事,又神力无穷,另一方面,他又优柔寡断,做事不能当机立断,所以才放刘邦一条生路,给自已最后失败埋下伏笔,又太儿女情长,都到最后的的生死关头,还一个劲儿的儿女情长,和虞姬诉说心事。

事实上,项羽在和秦军做斗争时是非常凶狠的,他采取暴力手段扫清一世的障碍,甚至对敢于反抗他的平民也毫不容情,大型的屠杀活动项羽就进行了六次,残忍至极。

第三位,白起

秦昭王是一个野心家,他对内运用商鞅,进行强国变法,对外四面出击,要称霸天下,他敢于任用新人,白起就这样被他推到对赵国的最前线。

赵国和秦国在长平打的是消耗战,本来赵国主将廉颇防守的十分到位,秦军三年守土未进,而赵王却派出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去把廉颇换下来,而白起假装不敌对手,仓皇逃跑,实际上却一点点把赵军引到埋伏的包围中,四十万的赵军被迫投降,而白起竟然下令将这些人用坑活活埋下,真是骇人听闻。

第二位:冉闵

冉闵原本是汉族人,被羯胡首领石虎收养,为他卖命,东征西战,石虎的儿子曾经许诺将来立他为太子,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冉闵心中十分恼怒,后来起来造反。

因为恨胡人,冉闵下了一道命令,只要卖力多杀就升官进爵。几天之内就杀死了近二十万胡人,死尸被抛到野外,被野兽所吃,石虎一家也都被杀光,冉闵建立魏政权后,开始对汉人友好,而对胡人继续下达剿灭的命令。手段虽然残忍,却也让汉族人得以生息。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恶魔,反而把他当成民族英雄。

第一名,成吉思汗

这是最全世界公认的杀神,他是一个军事天才,没有系统地学过什么兵法战略,打仗时却能够随时了解情况,根据形势,灵活做出各种战术变化,敌人永远猜不起他下面会使用什么样的招术出奇制胜。

成吉思汗对战争有一种狂热感,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打败敌人,把敌人彻底灭绝,看到妇孺们痛苦哭泣让他有变态的快感。所以他在京川两地曾进行过大型屠杀,八千多万人为此丧命,很多民族从此绝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局中人沈放原型人物是谁 沈放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从先前放出的预告来看,就感觉《局中人》的质量很高,主要是两位主演的演技太好了,所以有着极强的代入感。张一山饰演的沈放,是地下党安排在军统的卧底,期间他遭到自己哥哥沈林的怀疑,兄弟之间的感情一度遭遇破裂。沈放这个人物还是挺难演义的,因为他要在工作、亲情、爱情之间不断切换自己的身份和情绪。那在历史上,沈放有没有原型人物呢?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沈放原型人物是谁

《局中人》不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是原创剧本。剧中男主沈放和沈林都是虚构的人物,所以他们在历史上并没有原型。

《局中人》又名《破局》,是一部制作精良的谍战剧。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天才型谍报人员沈放回到国民党军统总部,在情报处担任接线员。表面上,他是国民党高官沈林的弟弟,看上去潇洒不羁,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为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沈放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渐渐变得身心俱疲。

沈林对沈放产生怀疑,陷入巨大的纠结中。本是一脉相承的兄弟,沈放、沈林如何破局,创造出一个双赢局面,成为最大的看点。据悉,之前,张一山、潘粤明一起拍过几部电影,但是,两人的对手戏不多。《局中人》是张一山、潘粤明合作出演的首部电视剧,两人扮演了一对站在对立阵营的兄弟。

有资料介绍,《局中人》的编剧叫刘誉,他拥有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学士学位兼导演系硕士学位。另外,他还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剧理论博士。当初,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刘誉留校任教,成为管理系一名老师。后来,他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创作,成功转型为编剧。到今天,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老牛家的战争》、《女高男低》、《天使行动》等。《局中人》剧情解析

由张一山、潘粤明等合作主演的电视剧《局中人》受到了很多的关注,这部剧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剧中,哥哥沈林和弟弟沈放两人原本分属不同革命阵营,最后却因为共同的信仰一起奋斗,一起投身革命浪潮。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沈放重回组织,接线任先生后开始了纠察出我党叛徒、获取“灵芝计划”、破坏“金陵会”预谋的行动。长期的潜伏生活始终处在黑暗之中,即便有来自组织的帮助与关心,沈放依旧感到身心疲惫,脑中遗留的弹片更是不停的折磨着他并且随时威胁着他的每一次行动。

然而困难还不止这些,与父亲久积的矛盾,哥哥沈林对自己的怀疑、不解与监视,更是让他孤立无助,危机四伏。一场蓄谋已久的“局”慢慢浮出水面,一段生死对弈逐渐拉开帷幕。一脉相承的沈氏兄弟,就此入其局,陷迷局,溺小僵局,攻破局,步步为营,终为最后的胜利赢取转机。

潘粤明和张一山的演技也都是有目共睹的,二人对戏会怎样令人期待!其次,除了潘粤明和张一山两位主演之外,这部剧的其他演员个个也都拿得出手,可以这么说,不论你身处哪个年龄段,几乎都能有对应给你期待的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激情的岁月王怀民历史原型是谁?王怀民原型人物介绍

全文共 4878 字

+ 加入清单

激情岁月》是今年国庆一部受关注度很高的献礼剧。剧情是以“两弹一星”为核心,讲述了当年那些年轻的科研人员,为了理想把自己放在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中,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最后终于实现了“两弹一星”,铸成一个伟大的时代。这部剧主要是致敬“两弹一星”的元勋人物,剧中男主是王怀民,那他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我们国家“两弹一星”的元勋都有谁,一起来了解下吧。

王怀民历史原型是谁?

《激情的岁月》作为国庆的重头戏,受到了媒体的高度重视,王怀民由李光洁饰演。剧中怀着崇高理想的年轻人,在无比严苛与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整部剧用有趣的方式表达朴实的价值观,通过一代科学家的命运来展现激情澎湃的伟大时代。剧中,王怀民有历史原型吗,一起来看看!

据悉,《激情的岁月》是致敬两弹一星元勋的一部作品。拍摄期间,剧组在嘉峪关附近的沙漠取景,时间长达一个季度。演员们顶着毒辣太阳的烘烤,出色完成表演任务。通过这次经历,他们充分体会到当年科研人员和保障人员的不易。目前,暂未听说王怀民有人物原型。或许他是无数科研人员的一个缩影。

《激情的岁月》中,王怀民是一名物理学家,他曾经到苏联深造。建国初期,王怀民选择归国,怀孕的妻子难产而死,他完全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心地善良的妇科医生杨佳蓉主动给王怀民提供帮助,替王怀民处理家庭琐事。1958年,二机部九所成立,王怀民投入对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八年的时间很快过去,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患上绝症的王怀民卸下重担,开始替自己而活。杨佳蓉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他们正式生活在一起。实际上王怀民的原型人物,就代表了当年成功研发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

“两弹一星”元勋人物: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12.27~1983.08.28)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08.03~2018.11.17)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2]

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王希季(1921~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1923~2016.05.2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12.25~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3]

孙家栋(1929~)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201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激情的岁月背景

作为首部以年轻科学家为主角的“两弹一星”题材的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背景,讲述科研工作者扎根戈壁、奉献青春的传奇故事。该剧由白涛、黄楠执导,黄剑东编剧,李光洁、高露、李健领衔主演,即将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

近日剧研社对话该剧制片人梁仁红,聊了聊有关《激情的岁月》台前幕后的故事。在梁仁红看来,创作这样一部年代剧最难的在于平衡真实与虚构、保密与揭秘、事业线与情感线这三者的关系。

为了突出作品的真实性,主创团队采访了很多当年两弹事业的亲历者。其中有院士级别的科学家、各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也包含警卫员、保密干部、工人等基层人员。

据梁仁红回忆,这些采访对象的联络依赖于中核集团和绵阳九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中核集团。除此之外,主创团队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那段历史,力求更加真实地去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量的回忆录,专业的书籍,啃史料,消化史料。”

直到现在,梁仁红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中国核工业史》这本书,通过文字记录和亲历者的讲述去一点点还原故事,重温那个时期年轻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

除此之外,该剧还有专门的顾问团,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期间全程参与其中,“他们负责剧本中的专业知识、史料真实性还有保密审查,在拍摄阶段,也要对服化道真实性提供意见。”

而在拍摄阶段,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文字和语言转化为镜头语言,怎样营造整部剧的年代感,成了主创团队的新目标。

其中仅搭建的场景就有300多个,再通过书籍中的记载和亲历者的讲述,一点点归置物什摆件,填充空间,渐渐呈现年代感。

尤其是剧中出现的核爆塔,高达102米,搭建难度极大。核爆塔中间要有升降梯,顶上需要有爆室,地面要有控制室,通过一个按钮控制,然后空中起爆。剧组花了3个半月的时间搭建了三分之一爆塔,再通过特效做出一个完整的爆塔。

在拍摄期间,《激情的岁月》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的年代剧更具挑战性,一方面很多年长的观众都经历过那个时期,但环境已经变了,有些场景很难完全还原。所以只能一遍遍打磨,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寻找合适的摄影棚、搭景。

而解决了大的场景问题,还得保证场景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环境才能提供真实的创作氛围。氛围对了,演员才能更快投入,演员表演的投入,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创作过程。

因此道具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关于道具可以去旧货市场和专业的道具城淘,但用哪个道具就完全取决于制作团队的眼力和专业性。而《激情的岁月》剧组被称为是细节控,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每个物什摆件都力求真实。

开机前一天,主创团队去拍摄地,发现黑板、桌子、灯、窗户没有突出年代感。最后剧组连夜通宵改景,第二天早上才顺利拍上。

梁仁红认为细节是决定一部戏质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年代戏,每一件道具是否符合那个年代,吃穿用度,背景装饰都很重要,尽管因为时间问题有一些遗憾,但每个成员都出色完成了各自的工作。

除了环境上的变化,演员服饰、发型、妆容、精神面貌的变化,饮食文化的变化。经历过的人都还有记忆,想要呈现真实感,更需要花费心思。

《激情的岁月》造型由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敏正操刀,剧中每个人物均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年代感。包括脸上都晒斑、嘴唇脱水的效果、高原效果和被晒伤的肤色都很逼真。

此外对人物状态和年龄差的拿捏也很到位,“因为年代跨度大,主演们要从意气风发的少年一直演到50多岁,甚至结尾有场女主的戏是70多,这些都很考验造型。”

《激情的岁月》主场地选在嘉峪关附近一个神秘的地方,说它神秘是因为至今都是军事禁区,在地图上找不到。“当年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那里造的,那里本身就是大戈壁。”

梁仁红用“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形容拍摄地的风。整个拍摄期,基本每天都在刮风,大风预警很多次。梁仁红调侃说,“喝风吃土100天,说的就是我们。”

有一次拍戏,监视器在的帐篷被刮跑了,整个帐篷被掀了起来,铁杆子都从土里拔了出来,翻滚着往前。当时梁仁红就坐在导演旁边,“帐篷杆从土里拔起,掠过我头顶那一刻,我抓住那根杆跟着跑,根本拉不住,还有几个人都各扯着帐篷一角在跑。导演当时大喊一声‘监视器’,就整个人扑在了监视器上。”

“所以再刮大风的时候,一群人压着帐篷边,有坐着,有站着,有拉着帐篷绳子,很壮观。”

除了应付不可控的天气因素,人员的调配和管理也是一件破费心力的事情。剧组仅工作人员就有600人,参演人员总数更达到12000人。拍摄的地方缺少比较专业的群演,又不能经常从北京调配,只能求助当地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开始报名的人很踊跃,后来就不愿意了,宁可加班。”

一如创作初衷,掺杂了民族情怀和个人坚守的《激情的岁月》也希望给现在的年轻观众传递些什么,或是那个年代人的精神风貌,或是价值观、爱情观层面的内容,至少让他们看得懂、感兴趣。

创新和改变是必然的,保留时代特征的同时和年轻观众产生联动也很重要。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与现在观众的生活相去甚远,想要与他们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情感是突破时间维度,连接不同观剧人群最好的方式。

因此在剧本中将情感作为突破口,将喜怒哀乐俱全的科研基地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人与人亘古不变的“情”字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除了家国情怀,还有兄弟情、亲情、爱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突出他们的特质,完成对那一代青年形象的刻画。尽量能完整展现那一代人情感、生活的变迁。

比如科研人员住集体宿舍,互怼的日常,寝室夜聊……都非常像现在大学宿舍的相处模式。同时包含了不同类型的爱情,多元化的恋爱方式很容易引起当下观众共鸣。

在创作上,精益求精,突出作品真实性。在情感上与年轻观众的建立连接,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4k50帧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具备了电影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人物:曹丕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是什么人?

曹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魏文帝,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曹魏开国皇帝。论排行,他是魏武帝曹操的次子,但论嫡庶,他是曹操与正室卞夫人所生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又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40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40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关于曹丕有哪些轶事典故?

关于曹丕比较著名的典故就是煮豆燃萁了。曹丕曾命他的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事《三国志》并没有记载,这首诗也没有收录于《曹植集》,其真伪历来争论不休。

曹丕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曹丕命令刘劭等人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第二,他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第三,他创作的《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人物赵云两拒绝色佳人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293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赵云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赵云是历史上的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了,在古时候,赵云虽然很厉害但是一直没有被诸葛亮所重要,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当然了,小编也是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赵云两拒绝佳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也是看到赵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晚婚,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姻缘向他招手

英雄常需美人配,但三国时期的勇猛战将赵云却是典型的大龄晚婚。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赵云已经出道20年,还是孑然一身,也没个红颜伴侣。

赤壁之战后,刘备起兵攻占荆州南部的四郡,派赵云带兵三千,进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闻得赵云威名,早有心投降,在部将的撺掇下勉强打了一仗,大败,于是捧了印绶,出城投降。他和赵云都是常山真定人,同姓同乡又同年,赵范就提出和赵云结拜兄弟,赵云也同意了。

第二天,赵范请赵云入城安民,在衙门里设宴招待。酒至半酣,赵范又把赵云请入后堂继续喝。看赵云有些醉了,赵范忽然请出一个妇人,给赵云斟酒。赵云看这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就问赵范:“这是谁呀?”赵范回答:这是我嫂嫂樊氏。赵云立刻“改容敬之”,并且辞谢,请樊氏还是回内室去。接着,又问赵范:“您嫂子一个寡妇,何必要麻烦她来举杯呢?”这时,赵范笑嘻嘻地说出了他的用意。原来,赵范的哥哥已去世三年,樊氏也就守了三年的寡。赵范劝樊氏改嫁,樊氏说,要我改嫁,新丈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其次是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其三还要姓赵。如今正巧,赵云这三条都符合,赵范就想把寡嫂嫁给赵云。

谁知赵云听了,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我既然和你结为兄弟,你哥哥就是我哥哥,你嫂嫂就是我嫂嫂,怎么能做这样乱伦的事情!”原本其乐融融的酒席气氛,顿时僵住了。赵范也很不爽:“我好心相待,你怎么这样无礼!”给左右的小弟使个眼色,打算动手了。赵云眼疾手快,先下手为强,劈脸一拳把赵范打个四仰八叉,然后快步出了衙门,上马回营了。

再次拒绝绝色佳人

这下脸皮彻底撕破,赵范恼羞成怒,重新举兵反叛,准备用诈降计杀死赵云。结果,赵云将计就计,连夜占领桂阳,生擒赵范,迎接刘备、诸葛亮大军入城。在庆功宴上,诸葛亮听说了赵范许婚之事,就问赵云:“赵范要把樊氏嫁给你,这也是一桩美事啊,你为什么要拒绝呢?”赵云回答:“第一,我和赵范结为兄弟,又娶他寡嫂,这是要被人唾骂的;第二,让樊氏寡妇再嫁,是失节;第三,赵范新近投降,又不知道他的本意如何。我赵云是什么人啊,怎敢因为一个女人,就坏了主公的大事呢?”

刘备和诸葛亮都赞赏了一番赵云以大局为重,然后,刘备问:“如今,桂阳的大事已经定了,我做主让你娶樊氏,怎么样?”赵云又说:“天下的女人不少啊,怕只怕名誉不立,大丈夫何愁没有妻子呢?”就这么又拒绝了。于是,刘备和诸葛亮又赞扬赵云,实在是大丈夫啊!关于“倾国倾城”大美女樊氏的故事到此为止。她仅仅就在《三国演义》里面露了这一面,引起了赵云、诸葛亮、刘备和赵范之间的这一点讨论。她日后的结局如何,没有一点交代。想来,真要再恪守那三个条件,除了赵云之外,世上哪里还有第二个?那么,这位绝色佳人,看来也只能孤灯相伴余生了。

内心的想法

其实赵云当时的心态是颇为有趣的。首先,是这一事件的真正主角赵云,取桂阳的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了。若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倒推,这时赵云已经是半百高龄,在古代可以抱孙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说他一点没把婚姻放心上,未必是真话。

他拒绝娶樊氏的理由,第一条称得上堂堂正正。赵范的逻辑,咱俩结拜了兄弟,你就是我哥哥,所以我嫂嫂你也不妨拿去。要换成曹操,恐怕就眉开眼笑接受这逻辑了。谁知赵云这账门儿清:我就算是你哥哥,但你的哥哥也是我哥哥呀,你的嫂嫂也该是我嫂嫂,而不是我老婆呀!我怎么能娶自个的嫂嫂呢!

赵范为了和赵云套近乎,想先拜哥哥再嫁嫂嫂,自以为这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却不料遇上死心眼的赵云,这两条手段相互冲突,第一条反而变成第二条的阻隔,结果亲家变成冤家,落了个适得其反。

至于第二条,寡妇再嫁失节,则是无稽之谈,或者是牵强附会的理由。虽然寡妇“守节”的说法当时也有,但寡妇再嫁更是天经地义。拿封建社会后期的伦理去苛求封建社会前期的樊氏,这不过是明朝作者罗贯中的想当然罢了。而第三条呢,其实才是赵云真正的着眼点。

无论从《三国演义》还是史料看,赵云是一个政治上相当谨慎的人。平时低调谦逊,遇上大事,一方面听领导的话,踏实干活,另一方面也非常懂得以大局为重,关键时刻处事果决,敢提意见。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大公无私,或者说冷面无情的人。

谨慎严肃的赵云

据《三国志》记载,赵云为人谨小慎微,坚持原则。博望坡之战中,赵云生擒了自己的同乡好友夏侯兰,向刘备求情没有杀夏侯兰,又知道夏侯兰通晓法律,于是用为军正(军法官),但又不让夏侯兰在自己身边做事。刘备带兵入益州时,赵云担任留营司马,专门管束孙夫人带来的东吴士卒。后来,孙权派船队迎接妹妹回吴。孙夫人想把刘备之子阿斗带回去,又是赵云与张飞率兵截住,夺回了阿斗。等到益州平定之后,很多人都想把成都的房屋和土地分给将士们,赵云则说,现在国贼曹操还没灭,益州人民遭到了兵火,应该把房屋田地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而不应让将士们急着享受。后来,孙权袭取荆州,关羽被害,刘备大怒,要倾国讨伐孙权。赵云又劝谏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只要先灭了魏国,东吴自然臣服。现在曹操虽然死了,他儿子曹丕篡夺汉室,应该趁机鼓舞军心,占领关中之地,然后顺着黄河讨伐凶逆,这样关东的义士必然纷纷响应。如果把魏国放一边,先和东吴交战,一旦打起来,不能很快解决,反而会让曹魏渔利了。”凡此种种,都是持重的言论。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铁面郎君,面对桂阳初定,降将赵范心思难测的局面,当然不会贸然地娶了樊氏,与赵范攀上亲戚。不然,万一以后出事咋办?

真实历史上,赵云拒婚后,赵范并未如《三国演义》那样试图杀害赵云,而是在不久之后弃官叛逃。赵云因为其英明,而没在此事中受到任何干扰。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他的不讲情面促使了赵范的叛逃。总而言之,常山赵子龙依然一身清白,干干净净。正如他的说法:“天下好女人多的是,但愁没有名誉,哪里怕没有老婆呢?”最终他不知何时娶了夫人,生下儿子赵广、赵统,在历史上都是籍籍无名。

但他毕竟错过了一段姻缘,所以在一篇今人写的评论里,赵云为了大局舍弃樊氏,其实心头是颇为恋恋不舍的。天下女子虽多,这般绝色佳人送上门来,可真不太多啊。

特殊的三原则

那么,樊氏如果不是因为曾被人介绍给赵云,根本就没机会在史册留下名字。在她心中,又是如何看待这一段不成的姻缘?毫无疑问,樊氏“改嫁三原则”,完全就是给赵云量身定做的。数遍三国,确实不大可能找出第二个符合的人。

但这三原则是赵范说的,而且是在樊氏出来露了一小脸后对赵云说的。从赵范的为人分析,这三原则很可能是他临时的杜撰,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显得赵云与樊氏的般配,从而促成这段婚姻而已。如果来的不是赵云而是张飞,说不定第三条原则就要改成“声若洪钟,气吞千军”了。假设这样,那樊氏完全是被动的木偶,仅仅被赵范当做政治上攀连关系的筹码。在乱世,对一个寡居的美女而言,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与清明节有关的人物历史

全文共 394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共有34位公安消防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在杭州牺牲的有9位,他们是:尹进良、尹智慧、陈伟、单根荣、林者焕、李惠松、王仲良、陈新祥、陆明灿。英雄从未远去,我们不会忘却。

解读清明节历史

现代人对清明节的印象除了放假和扫墓,能够讲出清明节的历史沿革的人恐怕不多,这篇著名文化学者王学泰的读史小文为我们讲述了清明节的历史变化。王学泰潜心研究历史几十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笔下生风,兼有文化的深度和历史的纵深感。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曰明”,清、明二字叠加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天地之间,纤云四卷,清风吹空,光影四射,温暖晴和。这真是一个很美的形容词。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清明这个节气,按照时序,已属季春,江南已经是“拆桐开尽莺声老”了,为什么还用如此光鲜亮丽的词形容它呢?我想这与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北方的周人定下来的有关。《逸周书·周月》已经标明“清明”,《逸周书·时训解》也说“清明之日,萍始生”,春天带来了一片生机。清明在阳历的四月初(二十四节气现在虽属“阴历”一部分,但它的设立、推算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节律的),在北方,此时尚属春初,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气候开始稳定,天空一派澄明,上古先民逐渐把生活重心从室内搬到室外。

《诗经·绵》写周族祖先“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这诗是写周人如何艰辛地建造家园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解释“陶复陶穴”引《易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并指出“陶复陶穴”是周人建造穴居或打窑洞。那时人们或住窑洞或住半地下室,没有采光,室内即使白昼,也是迷蒙一片,虽有窗户,但还没有发明纸糊窗户,更遑论玻璃。平常用木板或瓦牖挡着窗户,只有天暖和时,才能打开,放些阳光进来。

入秋转冬之后,人要“冬藏”了(简直像熊在树洞中冬眠),把朝北的窗户用木板挡住,再用泥巴糊严,不使漏风(即“塞向墐户”),尽量防风保暖,可是光亮也没有了。整个一冬天,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之中。春天来了,当它稳定下来之时,人们便从室内移居于室外,恢复“野处”,其心情可以想见,这一声“清明”道出他们对大自然、对春天由衷的赞美,也抒发出百十天里“冬藏”的郁闷。

后世医家倡导的,春天早晨起来,“披发跣足,缓步广庭”,也是学习先民对“清明”的享受。因此,“清明”来了,也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此后的二百多天里,除了下雨刮风和睡觉大多时间都是过露天生活了,先民与大自然关系的密切和对大自然的依赖,是把大多时间放在室内生活的“文明人”不能理解的。

清明节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日,它的习俗都与先民从“穴居”到“野处”有关,如钻燧改火、淘井插柳、踏青、挑荠菜等。新春来了,三阳开泰,万象更新。冬天用于取暖、照明和烹饪的火种,不再使了换新的,于是有重新钻燧取火。唐宋两代,宫廷还以新取出来火,分赠予贵官豪门,唐诗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就描写此事。淘井,也是除旧布新,淘出旧水,取用新水。插柳其意也在于迎接新春,留住春光,因为“柳者,留也”。辛弃疾的名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人们到郊野挑荠菜是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也带上一点绿色、春色,沾一点野味。

唯独自宋代以来特别看重的扫墓,这倒不是上古所遗的习俗。孔子说“古也墓而不坟”,墓地没有隆起的标志,当然就不可能有扫墓祭祀之事。清初博学的毛奇龄在《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二《清明日、霜降日行墓祭礼》中指出,到墓上祭祀亡灵的习俗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中讲述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那位吃得满嘴流油的“良人”就是在坟墓间乞求祭祀之余的,可见当时就有了墓祭。

宋代中叶以后,经济文化逐渐南移。形诸诗文的清明祭扫活动以写在南方者为多,而南方此时,桃李花期已过,苦多风雨,再加上祭扫活动就会给人以凄凉之感。晚唐杜牧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本来只是写春雨之中路人的感受,与祭扫无关,但后人读此诗,那凄迷的境界,淡淡哀愁总会把它与清明时节对逝者的怀念联系起来。杜牧这首小诗影响极大(通俗诗歌选本如《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大多选此诗,明清时调还把它写入歌词),几乎为以后诗人歌咏清明节定了格。特别经典的一首是南宋吴文英怀念离去姬人的《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上阕)不仅怀念离人,更哀叹转瞬即逝的春华,词人把残花落蕊收集起来埋掉,还写篇墓铭,名之曰《瘗花铭》,以志悼念。大约《红楼梦》写林黛玉葬花就受到吴文英启发罢!很少再有人问一下这个节气为什么叫清明了。

清明祭英烈,历史更需铭记,英雄从未走远!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又有两位消防烈士离开了我们,一位是义乌市佛堂镇消防专职队消防员王燊,另一位是义乌市公安消防支队战士邹宁浩。

清明时节,我省各地纷纷举行活动,悼念这些逝去的英烈。

地点:杭州萧山航坞山烈士铜像广场

烈士生前战友:他们一直在我们中队,在我们心里,不曾离开

4月1日上午9时,萧山航坞山烈士铜像广场气氛庄严、肃穆。杭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缅怀先烈、认定使命、勇立潮头”清明集中悼念活动在这里举行。杭州市消防支队机关、主城区各大队代表60余人和各界群众一起,共同追思献身消防的英烈们。

尽管时隔4年多,杭州萧山一机电厂房的那场大火却清晰犹如昨日:2013年1月1日,本该是辞旧迎新的欢喜日子,可就在凌晨2时刚过,一声声急促的警笛打破了夜的宁静,“一机电厂起火!”接报后,消防支队指挥中心先后调派52辆消防车、211名官兵到场扑救。在整个救援过程中,3名年轻的消防战士倒在了火灾现场,不幸遇难。年龄最大的尹进良时年28岁,最小的尹智慧,还不到20岁。

柳笛哀回,松柏肃立。杭州市消防支队全体官兵和各界群众向烈士铜像三鞠躬,伴着耳畔悲鸣的乐声,这三鞠躬如此沉痛。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如今,3位英烈的铜像时刻凝望着山脚下那片广袤的土地,不分昼夜,“人民卫士”4个大字分外夺目。

正如杭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何肇瑜在悼词中所说,消防英烈的壮举充分展现了杭州消防官兵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精神,深刻诠释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使命。他们是杭州消防的骄傲,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祭奠仪式结束后,萧山中队的消防战士们排成一列纵队,再次为烈士铜像庄重献花。他们都是2016年入伍的新兵。

消防战士倪烜当年和牺牲战士陈伟一同入伍,在萧山中队已有7个年头,“他是1991年出生的,比我大一岁。”如今已经是中队1班班长的倪烜,回忆起当年形影不离的好友,十分动容,“2011年3月刚到萧山中队时,我俩同一个班,整天在一起,哭笑打闹在一起,摸爬滚打在一起,每次赴汤蹈火也在一起……新兵训练特别苦,所以感情也特别深,部队里同一批的感情最深了。”

……

“尹队长教会我很多东西,让我从一名大男孩成为一名消防战士。”追忆起曾经一同生活、战斗的战友们,倪烜内心深处埋藏多年的情感,依然能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时间虽然过去有点久,但我们的内心一直记着他们,每到清明时节,还有他们牺牲的纪念日1月1日,我们都会来这里。我们会把他们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周维锋去年9月刚刚入伍,今年20岁。他说在入伍前就听过烈士们的事迹,“能够分到同一个队,感到非常荣幸,希望能传承他们的精神与斗志。”

地点:义乌烈士陵园

千人缅怀以邹宁浩、王燊为代表的红门英烈

4月1日上午9时,义乌市公安消防支队在市烈士陵园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暨参观革命老根据地活动,义乌消防全体官兵、文武职人员、专职队代表、森林消防队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和各地学校师生共千余人参加。

祭扫活动的气氛同样庄严、肃穆,脱帽、肃立、默哀,消防官兵们眼中满是对烈士的崇敬与悼念之情。随后,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义乌市消防支队敬挽”字样的花圈被安放在纪念碑前,全体人员上前瞻仰,并敬献了鲜花。

义乌市公安消防支队政委余才福在悼词中说:“我们深切缅怀革命英烈和以邹宁浩、王燊为代表的红门英烈,进一步继承他们忠诚于党、英勇无畏的优秀品质,始终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植于心、外践于行,积极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甘于牺牲,甘于奉献,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016年11月18日21时28分许,义乌市佛堂镇嘉博朗毯业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火灾。为尽快扑灭火灾,现役消防队员和专职队员积极配合,全力以赴投入到扑救行动中。19日零时许,消防部门发现佛堂专职消防队战斗一班班长王燊失联,直到当天早晨6时左右才在火场内找到他的遗体,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12月24日下午,义乌市民政局接到省民政厅通知,经省政府批准,在佛堂镇“11·18火灾”中牺牲的王燊被追授为烈士。

王燊烈士

同样在2016年12月,义乌一公司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立即展开救援行动。16日18时20分,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消防宣传员邹宁浩失联。最终,邹宁浩被发现并送医抢救,但无法挽留住年轻的生命,于当晚牺牲,年仅29岁。

据悉,邹宁浩入伍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两次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消防部队优秀报道员”。

2016年12月19日,公安部追授其为烈士,授予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12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授邹宁浩烈士“人民卫士”荣誉称号;12月19日,浙江省公安厅为其追记一等功,追授其为优秀共产党员;12月26日,共青团浙江省委追授其为“浙江青年五四奖章”。义乌市委市政府、义乌市公安局、义乌市消防支队也分别作出了向邹宁浩烈士学习的决定。

2017年3月2日,邹宁浩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邹宁浩烈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库狄琉璃原型人物是谁 库狄琉璃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2033 字

+ 加入清单

《大唐明月》这部剧是根据蓝云舒的同名小说改编,背景放在了唐朝李治时期。男主角是唐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裴行俭,女主是娜扎饰演的胡女库狄琉璃。整个故事情节还是比较曲折的,其中的核心肯定是库狄琉璃和裴行俭之间的爱情故事。从预告来看,《大唐明月》整体质量非常不错,场景布置十分精致。因为裴行俭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那库狄琉璃有没有对应的原型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1、库狄琉璃原型人物

《大唐明月》中,库狄琉璃是裴行俭的夫人,而裴行俭是唐朝著名将领,所以很多观众好奇,库狄琉璃在历史上是否也有原型存在。

历史上,裴行俭是唐朝初年的大臣,字守约,他文武双全,精通政治和兵法,曾担任多个官职,唐高宗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裴行俭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并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商量对策,让皇帝打消这个念头,没想到这件事被武则天知道了,裴行俭因此被贬职。

裴行俭有政治头脑,能文能武,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唐朝大将,他曾威震西域,大破突厥,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身兼文武双职的人,永淳元年,裴行俭接受皇命领兵出征,可是还没有出发就病逝了,享年六十四岁。

关于裴行俭感情生活记载的不是很多,只知道他有两位夫人,一个是原配陆氏,另一个是继室华阳夫人库狄氏。那库狄琉璃应该就是以库狄氏为原型,剧中库狄氏是极具制衣天赋的胡女,她的真实身份是前朝制衣大家安氏的女儿,后来在宫中屡次遇险,都是裴行俭帮她摆脱险境,两人共同辅佐李治,在这个过程中,库狄琉璃和裴行俭互生情愫,最后走到了一起。

历史上库狄氏也是很了不起的女人,史书里关于她的记载只是寥寥数笔,库狄氏后来被武则天召入宫中,拜为御正,并封为华阳夫人,开元时期加封为晋国夫人。

2、库狄氏人物介绍

史籍中,有关库狄氏生平事迹的记载并不多,存世记录只有以下内容:

①《旧唐书·裴行俭传》

光庭早孤。母库狄氏,则天时召入宫,甚见亲待,光庭由是累迁太常丞。

②《新唐书·裴行俭传》

光庭字连城,早孤。母厍狄氏,有妇德,武后召入宫,为御正,甚见亲宠,光庭由是累迁太常丞。

③《赠太尉裴公神道碑》

公元夫人河南陆氏,兵部侍郎爽之女也。陆氏卒,继室以华阳夫人库狄氏,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圣后临朝,召入宫阙,拜为御正。中宗践祚,归养私门,岁时致礼。娲皇(一作后)补天,进参十乱;少康嗣复,退协三从。晋朝公卿,列拜虞潭之母;周官音注,近同韦逞之家。皇上临极,旁求阴政,再降纶言,将留内辅,夫人深戒荣满,远悟真筌,固辞羸惫,超谢尘俗。每读信行禅师集录,永期尊奉,开元五年四月二日,归真京邑;其年八月,迁窆於终南山鸱鸣堆信行禅师灵塔之后。古不合葬,魂无不之,成遗志也。长孙参元,官至泾邓二州刺史,聿修厥德,人忘道存;次子延休,并州潍令,世载文雄,家传草圣;次子庆远,协律郎,深达礼乐,克和神人:咸负长才,同沦短运。季子光庭,侍中兼吏部尚书。辅政邕熙,致君尧舜,孝理发乎陵庙,仁泽遍乎松贾。是故妻以夫荣,母以子贵,以尚书先赠方伯,申命上公,夫人旧封华阳,增号晋国。《诗》云:“文武吉甫,万邦之宪,”上公有焉;又曰:“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小君有焉;《孝经》云:“立身行道,以彰(一作显)父母,”侍中有焉:合三德而为家,横百代而济美。信可以主时称伐,镂石刊金者欤!神道前铭,薛令所撰,且有后命,俾余系述。马迁世家,益孟坚之一传;刘宽表墓,并伯喈之两碑。报德教忠,俱传不朽。铭曰: 天生亚圣,祚此王国。文综九流,武参七德。柔远服叛,穷西尽北。赫我皇灵,去其蝥贼。仁则不远,智何不周?如山之峻,如川之流。术与神合,艺将道游。书来悬帐,赋出登楼。司马军阵,官人纲纪。帝加常伯,国于闻喜。室有令妻,家成克子。社金传世,桓圭守祀。神为上台,永介邦祉。

④《唐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上柱国正平县开国男赠太师河东裴公墓志铭并序》

髫丱之岁,丁太尉宪公艰,属太后临朝,中官作乂,母氏晋国太夫人礼为权夺,道符国桢。起自惟堂,入闻朝政。

3、库狄氏和裴行俭

《大唐明月》原著小说中,库狄琉璃是个从现代穿越回唐朝的女子,她在唐朝所处的时代正是女皇武则天上位之前,她在唐朝的身份是一名多才多艺的胡女。原本库狄琉璃是没有打算让自己卷入这历史的纷争中去的,毕竟她是一名了解历史走向的旁观者,但是,现实却不允许她袖手旁观。

她遇上了裴行俭,一个风度儒雅,文武双全,又心怀抱负的人,哪怕他的官场之路充满了变数跟坎坷,他依然心怀大唐子民。与库狄琉璃的相遇,让两个人的命运从此交织在了一起。为了裴行俭,库狄琉璃也甘愿卷入纷争,成为备受武则天赏识的宫中女官。

裴行俭娶过两个妻子,第一位妻子河南陆氏去世后,他又续弦娶了库狄氏为妻。库狄氏虽然是胡女,但据了解她也是个很有才华的女人。武则天欣赏她的才华,让她入宫当女官,封她为华阳夫人,这些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

传闻称库狄氏曾是裴行俭之子的妻子,可惜裴行俭之子早早死了,库狄氏这才转而又嫁给了裴行俭。如果这是真的,那古人的开放程度真让人瞠目结舌,如果这是假的,就权当这是捕风捉影的野史一笑而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 孙若微根据什么原型改编的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孝恭孙皇后。孝恭皇后孙氏,山东邹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任皇后、明英宗生母。明宣宗即位后,册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胡皇后被废,改册孙氏为皇后;明宣宗逝世后,儿子朱祁镇登基,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孙太后采纳兵部侍郎于谦的意见,立朱祁钰为帝,化解了危机。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

孙若微,是电视剧《大明风华》女主角,由汤唯饰演。剧中,她是建文朝御史景清长女,在靖难之役中与妹妹走散,幸得景家故交孙愚收养。经一路乞讨逃难,后加入靖难遗孤的组织。性格坚韧倔强,不畏强权,与朱瞻基因刺王杀驾一案相遇相知。

明永乐元年,靖难之役,建文旧臣尽遭屠杀,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十年之后,若微图谋刺杀朱棣,妹妹蔓茵嫁入宫中,若微在刺杀中遭遇皇太孙朱瞻基,目睹了金陵城波云诡谲的政治叛乱。

苍茫暮色中,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纂《永乐大典》,盛世将成。最终若微决心放弃个人仇恨,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为天下人谋取最大的幸福和安宁,她历经了五帝六朝,以自己的气度和智慧,数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林楠笙原型人物是谁 林楠笙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叛逆者》是一部将背景放在民国时期的谍战剧。在剧集开播以前,该剧的同名小说已经出版,可能有朋友已经看过了。《叛逆者》小说内容并不长,情节十分紧凑,剧版应该也是这种风格,喜欢这类故事的话一定不要错过。那有网友好奇,剧中男主林楠笙历史上是否有原型人物存在,下面就和大家简单讲讲这个问题,顺便介绍下《叛逆者》的看点,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1、林楠笙原型人物是谁

林楠笙在《叛逆者》这部剧中,他原本的身份是干部训练班的学员,后来上级让他接触地下党联络员朱怡贞,准备将地下党一网打尽。林楠笙天性单纯善良,他此后被地下党人的精神所打动,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悉,林楠笙并没有具体的原型人物,但从他身上能看到当时很多为新中国努力的人,共同做出的努力。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起“12.9”和“12.16”运动。第一次喊出我们耳熟能详的“反对内战”、“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号召大家统一战线,放下矛盾,一致对外。

1936年,林楠笙到达上海时,轰轰烈烈的运动,得到包括上海、武汉在内的全国大中城市的积极响应。街道上涌现的大批学生,给站长陈默群带来极大压力,他迫切需要尽快解决问题。职业本能告诉陈默群,其中必然有我党的影响和手笔。

2、《叛逆者》剧情介绍

《叛逆者》的剧情设定并不复杂,但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当分析出朱怡贞的真实身份后,陈默群非常重视。朱怡贞是大学生,也是好苗子,但她还需要时间来成长。现阶段工作中,多半只是负责外围,情报价值并不高。与其抓个小角色,不如放长线、钓大鱼。利用朱怡贞,将她背后的人一网打尽。朱怡贞缺乏工作经验是事实,但她能成为联络员,就表明绝对不是傻瓜。

林楠笙被朱怡贞信任,并顺利潜伏到她身边,靠的是林楠笙自己的人品、脾性与家国情怀,这个结果证实了陈默群的“先见之明”。被刻意按“目标”喜好挑选出来的林楠笙,果然如他所料,成功接近了朱怡贞。正等待时机打入我党内部时,林楠笙身份却突然暴露了。

为了减少损失,陈默群只能提前收网,逮捕朱怡贞。而林楠笙身份的暴露,应该是档案室主任顾慎言,所发出的示警。也许因为林楠笙的任务太成功,即将接近我组织的关键信息、人物;或者朱怡贞不只负责外围工作,还要处理某些重要情报。

林楠笙身份暴露,使陈默群的“筹谋”付之东流,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身边有内鬼。当总联络站被炸毁时,陈默群趁机以退为进,故意“叛逃”,顺理成章躲在暗处进行调查。最后林楠笙决定听从自己的心声,从而完成蜕变,在对日伪的斗争中屡立战功。

3、人物介绍

《叛逆者》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了。朱一龙本次是短发造型,有一张干练清爽的气质,而且短发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很多男明星在拍戏或者是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是不敢以短发面对观众的,但是朱一龙并没有这种偶像包袱朱一龙穿上军装的时候很是帅气,因为他本身就有一种英气的气质,能体现出英姿飒爽的感觉,穿上军装之后还多了一种威慑力,剧照中的朱一龙既帅气又有威严。

那女主朱怡贞是由童瑶饰演。童瑶在《三十而已》之中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她的演技可以说是可圈可点的,也许正是因为《三十而已》,所以现在童瑶的的资源还是不错的,和朱一龙主演的这部剧,应该更能体现她的演员实力吧,男主是朱一龙,女主是童瑶,这部剧的收视应该是有保障了。

除了男女主之外,这部剧中还有王阳这个老戏骨的加盟,王阳在这部剧中饰演的就是一个区长陈默群。王阳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庆余年》里面,有很多人都他的侍卫这个角色印象深刻,王阳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演员了,出演这样的角色应该说是毫无压力的。

这部剧中还有一个颜值很高的女演员,她就是朱珠了,朱珠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女演员,她主演了张一山版的《鹿鼎记》,虽然这部剧口碑很差,但是朱珠在里面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在这部《叛逆者》中,相信她的表现也不会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四面楚歌》讲的是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与刘邦争天下打仗的时候,刘邦在项羽的军营外唱楚国的歌项羽以为刘邦已经攻过来了,于是赶紧逃跑。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了很好的了解他们,文人们就把他们的故事写进史册里,其中很出名的就是《四面楚歌》,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吧!大家快来看看!

详细内容

1

项羽是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也是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2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复立楚王后,册封鲁公。项梁阵亡后,援救赵王赵歇。破釜沉舟,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赢得巨鹿之战。率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火烧阿房宫,杀死秦王嬴子婴。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弑杀楚义帝,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3

汉五年(前202年),兵败于垓下,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4

和项羽有关的是故事还有: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作壁上观,锦衣夜行,沐猴而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共叔段和武姜。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汉语诗词,释义为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的一句成语。

共叔段(前754年―?),姬姓,名段(一说名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武姜。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公在共叔段未公开反叛之前,便得知其图谋,于是派兵攻打并击败共叔段,共叔段逃到共地,故称共叔段。共叔段最终死在他国。

武姜,生卒年不详,姜姓,名失考,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公元前761年,嫁于郑武公为妻,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武姜与郑武公生有二子:长子寤生、少子共叔段。因寤生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宠爱共叔段。郑武公病重时,武姜曾请求将共叔段立为太子,但郑武公不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程处默原型人物是谁 程处默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大唐儿女行》这部剧是由王凯和李一桐主演的古装轻喜剧,从剧名就能看出,其背景安排在了盛唐。男主程处默是长安城内有名的纨绔子弟,拥有一些爱慕者,不过能让程处默动心的人很少。直到傅柔的出现,程处默像是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从此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不得不感叹爱情的力量。剧中程处默是程咬金的儿子,那他的历史原型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了解看看吧。程处默原型人物

古装轻喜剧《大唐女儿行》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但剧中很多角色在历史上都是有迹可循的。其中不光是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男主程处默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

《大唐女儿行》的背景发生在唐朝李世民即位初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大唐还没那么繁荣稳定。程处默作为国公爷程咬金的宝贝儿子,从小就纨绔不羁,我行我素。但是,自从程处默喜欢上了女主角傅柔之后,程处默就决定痛改前非,开始当一个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

到底是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身上还是很有成大器的潜力的。当看到国家内忧外患的处境的时候,作为武将之后的他,也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跟担当,为了国家的兴盛繁荣,为了大唐子民的安居乐业,他也做出了惊人的改变,开始从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纨绔子弟,逐渐成长成了足智多谋的少年将军。

据悉,程处默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的人物原型正是程咬金的长子。历史上程咬金的儿子当中有记载的总共有六人,他们分别是程处默、程处亮、程处弼、程处寸、程处立和程处侠。程咬金是唐朝的开国大将,同时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儿子们自然也都是不输他人的。尤其是程处默,因为是程咬金嫡长子的缘故,不仅娶了清河公主为妻,在程咬金死后,他还承袭了父亲卢国公的爵位,一生高官厚禄,富贵显赫。程处默历史原型

程处默的历史原型是程咬金的长子程处嗣,因为在《唐书》中程处嗣是被称为程处默,袭爵卢国公。不过史书对于程处嗣的记载很少。历史中,程处嗣号称明威将军,是唐朝的第二代卢国公。在隋末时期,程咬金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和宋金刚,然后被封为宿国公,经过玄武门之后便被封为卢国公,并且可以世代承袭。

程处默可以说和父亲程咬金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英俊潇洒,风度翩翩,“陌上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他最适合不过了。因从小就跟着父亲,所以说也养成了军人的性格,敢说敢做,直来直去,他跟云烨是一类人,心地善良,重感情讲义气。

程咬金是《隋唐演义》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绝技就是梦中学会的三板斧,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以贩卖私盐起家,和秦琼是姑表兄弟,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程咬金有六个儿子,个个都很有出息,而只有长子程处默是功臣,赫赫有名,所以一直都深受唐太宗的重视。程处默演员介绍

程处默的扮演者是许凯。2013年,许凯获得广州国际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平面组冠军,以模特身份正式出道。2016年签约成为欢娱影视旗下艺人,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朝歌》,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9年,许凯搭档李一桐出演电视剧《大唐儿女行》。10月17日,许凯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同年,主演古装剧《从前有座灵剑山》,饰演男主王陆。2019年,许凯搭档吴佳怡出演电视剧《天舞纪》。

五官立体有型的许凯脸型帅气的眉眼令人过目不忘。许凯为了诠释好“傅恒”这个角色,提前进组围读剧本,做足功课,还为了造型需要剃成光头,努力可见一斑。从电视剧《延禧攻略》曝光的剧照中可以看出,许凯几组清装造型都十分出彩。手持长剑,星眉剑目帅气满分;伊人在侧,冷漠沉静满目愁容;剧照表现力十足。许凯在《延禧攻略》中拿捏角色十分到位,眉眼中历尽沧桑,十分有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上阳赋王儇历史人物原型 王儇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上阳赋》目前正在热播,想必很多人都在看,毕竟主演还是章子怡,她饰演的角色王儇还是让人记忆尤深的。这个电视剧是一部古装剧,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这个章子怡饰演的王儇在历史中真的有这个人吗?如果有的话历史原型人物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上阳赋王儇历史人物原型

这是章子怡出道二十多年唯一的一部电视剧作品,但是因为剧中她饰演的女主“王儇”是个十五岁的少女从而引起了争议。一直在《我就是演员》中做犀利导师的章子怡,没想到因为这部剧被观众批评的相当惨。不过“王儇”这个角色是成长型的,且看后期章子怡饰演“王儇”能不能扭转乾坤呢?

而且虽说章子怡饰演的“王儇”有点违和,但是剧中“王儇”这个角色还是很讨喜的。她的性格、聪慧、勇气都让大家佩服和喜爱。也许正是因为“王儇”有那么多的优点,所以最后的结局会坐上“皇后”的宝座。那么很多观众就会问,既然做皇后了,那是不是“王儇”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大家知道,“王儇”的出身相当显赫。她的父亲是当朝丞相,母亲是先皇的长公主,舅舅是当朝皇帝,奶奶是皇太后,姑姑又是皇后。她出身的“王家”还出过十二位皇位,由此“王儇”的尊贵可见一斑。根据“王儇”这样显赫的家室,从而寻找到她的历史原型就是“文穆皇后”王宪嫄。

王宪嫄(428年-464年10月9日),即文穆皇后,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宋孝武帝刘骏的表姐及皇后,东晋丞相王导之后,散骑常侍王偃和宋武帝刘裕次女吴兴长公主刘荣男的女儿,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四任皇后(454年 - 464年)。

元嘉二十年(443年),武陵王刘骏纳为王妃,颇得其宠爱,生前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册为皇后。大明八年(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其子刘子业即位,尊为皇太后。同年八月,王宪嫄去世,时年三十八岁,谥号文穆,与宋孝武帝合葬于景宁陵。

2、王儇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

该剧是根据原创小说《帝王业》改编而来,女主王儇小名阿妩,出身名门士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要是她想要的东西就没有得不到的,唯独她的感情归属不能自己做主,长辈让她嫁给谁她就得嫁给谁。

王儇与三皇子子澹两小无猜,两人早就私定终身,可是王儇是王家的女儿,理应是未来的皇后,所以她的夫君只能是太子,王儇好不容易让皇帝松口许她婚姻自由,谁曾想还没如愿以偿嫁给三皇子就发生了宫变,始作俑者却是王儇的父亲,当朝丞相王蔺。

王蔺棒打鸳鸯,逼迫女儿嫁给豫章王萧綦,刚开始王儇抵死不从,但是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她只能接受这场政治联姻,委曲求全,成为萧綦的王妃。

渐渐地,王儇被萧綦守护百姓,开创盛世的美好愿望所感动,她决定帮助萧綦为百姓创建美好家园,常年的奔波劳累让王儇心力交瘁,加上生育子女导致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萧綦建国称帝后不久,王儇便撒手人寰了。

3、萧綦和王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萧綦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分寸,不愿卷入争权之争,但因为王儇他加入了争权之争,他掌管兵权很多人都有意拉拢他,最后萧綦推翻了马氏王朝的统治,称霸自己为王,王儇当上了皇后,为萧綦生下了双胞胎,萧綦对王儇也是宠爱有加,当上皇帝后没有再册封妃子,萧綦拼了半辈子,终于迎来了更稳定的生活实在是一种苦涩的经历贺兰箴劫走了王儇,但是反而促成了这对新婚夫妇成亲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因为有了这次机会,萧綦和王儇能够静静地坐下来把之前的事情说清楚。萧綦丝毫不避讳地告诉王儇,大婚之夜自己的突然离开并不是因为边关战事告急,自己娶她也并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得到王家女,实际上自己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呢?可是丞相王蔺想要掌控兵权,不惜让皇后下旨赐婚把自己的女儿下嫁,与其说自己逃婚,倒不如说是因为想逃离丞相的掌控。而对于王儇来说,她一直以为这是皇后姑姑的安排,没想到最终竟然是父亲为了拉拢兵权才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活活的拆散了自己和子澹哥哥。其实,王蔺是很爱王儇这个女儿的,平常连打都不舍得打一下,得知在宫内受了委屈,他二话不说直接对太子上手,“一百个太子也抵不过我女儿一根手指头”估计只有他敢说了吧!只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为了王儇的以后,手握实权的萧綦是他最好的联姻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雨化田的原型人物是谁?雨化田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飞甲》这部电影让陈坤饰演的大反派雨化田火了,可能在历史上明朝的太监都是最有名的,明朝出了很多权倾朝野的太监而且皇帝可能都拿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办法。那《龙门飞甲》里的雨化田原型人物又是谁呢?其实太监就是皇上的秘书,平时跟皇上走的近肯定有人就成了红人,不过太监武功还这么厉害那就有点夸张了。一起来看看真实的雨化田到底是什么样的吧。

在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雨化田相信给大家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他是明朝西缉事厂掌印督主,明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的亲信,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心思缜密,武艺旷世,同时又心狠手辣,冷酷残忍。其实雨化田这个人物角色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他就西厂第一任提督,权倾朝野,令百官闻之色变的宦官汪直。

成化三年(1467年),曾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的汪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最初在昭德宫侍奉万贵妃,随着万氏在后宫斗争中节节胜出,汪直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后升任御马监太监。成化十二年,北京城爆出所谓“妖狐夜出”的离奇传闻,宪宗见汪直“为人便黠”,灵活机警,便令他易服出宫,化装成老百姓“密出伺察”。为加强特务统治,成化十三年(1477年),宪宗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更是自京师遍及各地。深受皇帝信任的汪直被任命为西厂第一任提督,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提督汪直也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专权太监。

西厂的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就是严刑逼供,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闻汪色变。西厂的成立也令汪直的权力“更上一层楼”,西厂成员也纷纷借手中的权力陷害异己,残害忠良,正如《明通鉴》所说:“ (汪直)气焰熏灼,凡西厂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请。”宪宗朱见深见汪直屡屡揭发奸贼,愈发宠幸汪直,西厂也愈发肆无忌惮,屡兴大狱。汪直每次有事出差,所经过的郡县,县令长官全部都膝行伺候,稍微不顺汪直的意,就会被问:“尔头上纱帽谁家的?”轻则丢官,重则被抓入大狱。中官阿丑擅长在皇帝面前演诙谐剧,有一次竟在表演中讽刺称“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可见其权势之盛。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汪直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

但汪直除了是一个专权太监之外,还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在后世的评价中,其实是毁誉参半。《明史记事本末》记载,福建建宁卫指挥杨晔及其父亲杨泰横行乡里,草菅人命,无恶不作,汪直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将他们抓回西厂严刑拷问并依法处决,南京镇监覃力朋用一百艘船只载运私盐,骚扰所过州县,并滥杀良民,汪直查访得知,报告给明宪宗,结果覃力朋被逮捕,判处斩刑。汪直对于朝中不肯结纳自己的清官也是非常敬重,嘉兴知府杨继宗非常廉洁,有次进京入觐,汪直想去拜见他,杨继宗却闭而不见,汪直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在宪宗面前称赞杨继宗的清廉,杨继宗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河南巡抚秦纮数次上书弹劾汪直,对于一手遮天的汪直而言,如果想找个借口治秦纮的罪,自然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但不仅没有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反而以秦纮既廉洁又有才能而向皇帝大力举荐。

此外, 汪直在军事上的见识与才华也值得一提。 成化十四年五月,汪直奏请武举设科,当时边患紧张,汪直此举显然是为大明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做准备。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屡犯边境,明宪宗命汪直监军前去征讨,史载,汪直“掩杀之。出塞掩不备,焚其庐帐而还,以大捷闻。成化十六年,鞑靼派军进入河套,宪宗令汪直监军,兵部尚书王越提督军务,保国公朱永为总兵前去御虏。汪直与朱永等以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人,昼伏夜行二十七日,出其不意大败鞑靼,明军纵兵掩杀,获大胜。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仅以身逃,达延汗的妻子,蒙古传奇女英雄满都海战死。成化十七年,鞑靼军入大同境剽掠,汪直等分布官军截杀,追至黑石崖等处获胜。

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成化十九年,明宪宗以汪直与总兵许宁不合,影响边关戍守为借口,把他直接贬到南京,这颗皇帝手中没用了的棋子被降为奉御(六品),西厂也随之解散,几年以后,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塞上风云记吕俊杰原型人物是谁 吕俊杰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塞上风云记》的时间跨度,是从清朝同治皇帝到民国年间,主要讲述一代儒商吕俊杰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经商之道,并且对抗外来敌人的故事。当时全国商家中,就数吕家家业最为庞大,洋行眼红吕家,因此用尽各种阴谋让吕家不能好好从业,吕老爷子死后他们的诡计更是变本加厉。此时吕俊杰站了出来,不仅保住吕家家业,还狠狠给了敌人一个教训。可能会有观众好奇吕俊杰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人物,那下面就为大家揭晓答案。吕俊杰原型人物

《塞上风云记》这部剧讲述了张家口一代儒商吕俊杰坚持正义商道,在逆境中成长的传奇故事。其背景是在清朝咸丰年间,清政府倒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情况下,吕俊杰带领家族利用商业救亡图存,不少人好奇这部剧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吗,吕俊杰有没有原型人物?

《塞上风云记》原本叫《张库大道》,这是编剧原创剧本,背景和所发生的故事都很真实,但是张家口首富吕家却不存在,编剧只是借助吕家这个媒介来传递清末民初时期的儒商精神,所以吕俊杰也没有原型人物。

许多人对剧情有了大致的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同治年间到民国时期,张家口当时是仅次于上海的大口埠,有很多生意来往,而吕家是八大皇商之一,在张家口是数一数二商贾世家。

吕俊杰得知吕老爷子死了之后,急急忙忙从国外赶回家,但遗产没有他的份,兄长们要拿着老爷子留下的家产跟日本人合作,吕俊杰不同意,但他一人难敌众口,为了将吕家发扬光大,吕俊杰凭借自己的经商技巧和不懈努力,终于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吕俊杰历史原型

吕俊杰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原型,但从他身上能看到当时无数儒商的影子。儒商有超功利的最终目标,有对社会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古有陶朱、子贡、白圭等一代儒商,后有徽商、晋商、淮商、闽商、郴商等儒商商帮,现今也涌现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荣氏家族、邵逸夫、霍英东等具有新时期儒商精神的现代儒商。

由于儒商的特殊存在方式,他们对资本的使用更具有文化特点。同样是资本的消费,一般商人和儒商之间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别。儒商的消费一般是在艺术层面,如建造园林、挽救文化遗产、收藏艺术珍品等等。而一般商人的消费则更具有挥霍性,如暴富后赌博、淫欲等等。当然,这种消费观念只是相对而言。也不否认儒商对非文化艺术会丧失兴趣,也许有一部分儒商还染有很多恶习。

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是在人类社会中的进步,使百姓可以通过读书进入上流社会,使社会管理阶层知识化,使选举制度成为可规范化。欧洲文艺复兴,学习儒家的人本思想建立了文官体制,学习儒家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世俗大学和知识阶层,成为欧洲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尤其需要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规范的商业家和企业家、金融家,也就是儒商。

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文化大家族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那些璀璨的文化遗产包含着一代又一代儒商的勤劳和智慧。这是社会的财富,也是人类的财富。吕俊杰演员介绍

吕俊杰的扮演者是韩栋。韩栋大学就读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工程性质的国有企业工作。一次假期,韩栋回家陪朋友参加某演艺学校的选拔,在此过程中恰好看到了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选秀活动,便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随后他遇到了导演尤小刚,尤小刚把他从萧山带到了北京,韩栋便开始了自己的演员之路。

从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阴狠的九爷到《美人无泪》中深情的多尔衮,再到《天龙八部》中木讷憨直的虚竹,韩栋在不同类型的角色中表现地游刃有余,让人印象深刻。因在多部偶像古装剧中塑造的帅气高颜值的角色形象,韩栋几乎被贴上了“小鲜肉”的标签,但他并没有一味刷颜值,反而追求演技和内在的提升。韩栋在自己的众多作品中,凭借过硬的表演将每个角色都塑造的深入人心,不论是行云流水的打戏还是细腻独到的情感流露,都演绎的十分精准,恰到好处的诠释了角色的内心,倍受观众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