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县烈士陵园(推荐20篇)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中上坟扫墓是清明节的例行活动。高县烈士陵园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县烈士陵园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

浏览

1884

文章

561

篇1: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先后43天,与敌人作战数十次,歼敌4000多人,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红军总指挥-及-等高级将领在县城亲自指挥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为缅怀西路军将士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勋,1984年开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堂,陈列有-主席的题词,正中高耸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刻-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与北海子风景区毗邻,构成了永昌县最优美的风景名胜建筑群体。除此之外,永昌县还有众多的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历史文物,正期待着人们的发掘和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杨家铺烈士陵园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铺烈士陵园为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铺烈士陵园是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丰润县姜家营乡杨家铺村北。

1944年9月,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区皈依寨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特委成员李运昌、周文彬、李中权、朱其文、王友、丁振军等人,会议期间,得知敌人企图以远距离奔袭合击战术打击我领导机关,我军随即决定分散活动,但进攻杨家铺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主力,约2700人,加上所配属其它部队共3000多人,从唐山、丰润城、榛子镇、迁西铁厂、左家坞等处向皈依寨一带进行突然奔袭合围。在合围中,敌人采取的是电光形不规则行动,各讨伐队都向打响重机枪第一枪的方向冲击。所以,夏庄子一打响,四处兵力迅速向杨家铺方向合围。由于敌我众寡悬殊,形势对我十分不利。战斗接近中午时,杨家铺东面的马头山、东南面的马蹄山、西面的西城山,都被日军占领。面对严重的敌情,周文彬与几位领导商量后,决定从毡帽山南坡向西南李庄子方向突围,命令人们烧毁文件、钱物,彻底轻装。特务二连连长刘景余是杨家铺人,他凭借熟悉的地形,带领二、三排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杀出一条血路,掩护人们突围。

战斗进行了十几个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冀热边特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文彬,特委副秘书长李衫,宣传部副部长吕光,第四地委书记兼专员丁振军,冀东军分区卫生部长兼政委王少奇等430多名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54年,为深切怀念在杨家铺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中共丰润县委、丰润县人民政府在杨家铺村北约3华里老爪山后,建起了杨家铺烈士陵园。原陵区约占地5亩,陵区内有烈士墓二百四十余座。埋葬着烈士四百余名。有纪念馆展室和接待室房屋110平方米;一座纪念碑矗立在陵区之中,另有一个小碑亭,亭内石碑上记载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杨家铺村:杨家铺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叶城烈士陵园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叶城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南线、东线和西线,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62年10月20日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印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叶城是当时西线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西线指挥部设在219国道的康西瓦,在前线部队的英勇善战和后勤军民的团结支援下,西线战斗于当年11月就取得了胜利。

为了永久纪念1962年10月在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委和新疆军区决定,于1965年10月由叶城县和南疆军区协-建叶城烈士陵园,并投入使用。

1995年4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12月被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共同努力下投入28万元用于烈士陵园的修缮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园内道路、绿化、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

2008年申请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立项。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

2009年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先后多次来到叶城县调研,实地查看了烈士陵园的现状,对烈士陵园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上报民政部。

2009年4月,项目正式立项审批,各项准备工作正式开展。

2010年4月动工,2011年完工。

叶城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郊六公里处,经过改扩建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风景秀丽、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建筑别致、气势宏伟的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为78亩,门前是315国道。陵园正门向南,上方刻着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个金字,两边题有“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对联。

门内是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正门正中距离50米处耸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周长19.62米、碑高10.20米(表示1962年10月20日),呈方塔形,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刻着“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烈士纪念碑后是纪念馆,正门是8根大圆柱,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两边题有“先烈精神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的诗句。

纪念馆两侧是气势磅礴的汉白玉石雕纪念墙,正面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卫国戍边,抵抗入侵的场景,背面雕刻叶城烈士陵园简介和英雄的姓名。

纪念墙两边是纪念廊。

纪念馆后是英雄墓区,前排安葬着三位国家级烈士和八位自治区级烈士,整个烈士墓区占地面积为八千五百平方米,安葬着烈士四十八名,为革命牺牲的六十七名,不幸殉职和病故军人五十九名,因公牺牲三十五名,共计二百一十一名。其中立一等功七名,贰等功一名,叁等功贰名。党员四十一名,团员三十六名。团级职务三名,正营级五名,连级十一名,排级三名,其他均为班级和战士。其中有三名国防部于一九六三年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烈士,分别是:罗光燮、司马义买买提、王忠殿。在当时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埋葬着七十九名烈士。

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于2009年4月正式立项审批,改扩建项目总投资560万元,由国家投资460万元,自治区配套1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廊,大门、烈士墓、纪念墙以及附属工程。叶城县委、县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级烈士陵园的建设,县委、政府及地区民政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坦克团、武装部、二十九团、十八医院、油库、阿里留守处、综合库等驻叶部队的支持。

叶城烈士陵园是全疆唯一的具有国防性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驻叶部队、驻叶单位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反对民族0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每逢清明节和“五四”青年节期间,有成千上万人前往烈士陵园悼念、瞻仰,接受国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叶城烈士陵园已成为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长期接待国内外热爱和平人士。叶城烈士陵园在褒扬革命先烈,向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招远烈士陵园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招远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招远烈士陵园位于招远市温泉路。招远是胶东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赵书策为掩护区政府、兵工厂转移,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在招远指挥了著名的道头阻击战,夺取了胶东战场主动权。和平年代,招远人民的优秀儿女邵云环,在美国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光荣牺牲。陵园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安葬烈士2193名,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等。-为陵园题写园名。陵园是山东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榕江烈士陵园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榕江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榕江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南面的广东山上,距县城2.5公里,若从县城南面的

大河口过河去约有1公里,它是榕江县最大的一处烈士陵园。

榕江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12月11日,陵园四周松涛环抱。北连秀美迷人的“五榕山”,遥对壮观的榕江大桥、富饶的“三宝”侗乡和三峰耸秀的“笔架山”巅;南望滔滔的都柳江水;举目往西眺望,起伏不平的西门坡山麓林木叠翠,兴盛的榕江县城映人眼帘……陵园山脚有混凝土浇成的人工踏阶144级,每级高

约20厘米。山顶坪地上,筑有纪念碑,纪念碑的台基高l米,面积为91.5平方米

,台基的周围用水磨石铺筑地面,平整光滑,四周有砖砌压顶水泥栏杆,高60厘米。纪念碑分碑面、碑身、碑座3部分,碑座为正方形,高2米,宽2.4米;碑身

为钢筋水泥结构,果绿色马赛克和水磨石抹面,上窄下宽,高15米,面朝北方,正面为瓷片嵌贴楷书阳文“革命英雄永垂不朽”8个苍劲大字;碑座背面并排镶

嵌石碑两块,各长1.5l米,宽88厘米,上面阴刻楷书碑文:“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伟大光荣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0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我们的中华民族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已意气风发,同心同德地建设社会主义,创造着人类最美好的未来。

为了缅怀为新中国的诞生,保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幸福生活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榕江籍革命烈士,缅怀于1930年转战黔桂,攻克榕江县城(古州)而光荣捐躯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烈土,缅怀1949年、1950年为解放榕江(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第二野战军的烈士;缅怀为我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让烈士们的英灵与天地共存,浩气与日月交辉,忠骨伴苗岭同在,壮志偕都柳江长存。榕江县人民政府根据榕江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择定在县城南面(山)上修建这座烈士陵园,并树立纪念碑,以教育今人和后代,继承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共产主义思想。为捍卫长城,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纪念碑左侧约10米处,有在国内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墓葬29座,其中有榕江籍的胡秉铎、练国梁(二位烈士均于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中牺牲)、罗统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3位烈士,还有在1930年4月底,攻打榕江城时牺牲的红七军黄汉琪等干部战士,1934年12月,红军长征

途中牺牲的数名战士和解放战争中以及在自卫还击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士等烈士墓。这些烈士墓均为混凝土围砌,呈圆形,高1.36米,周长9.3米。这里不仅是

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的圣地,而且还是教育和勉励今人及后代的场所。每到清明时节,当地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人民群众纷纷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些外地的游人在榕江旅游采风的时候,也前来瞻仰烈士墓地,立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榕江县人民政府已于1987年11月把烈士陵园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庆元县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庆元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庆元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从1933年到1949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挺进师等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先后在庆元频繁活动,革命前辈的足迹踏遍了庆元的古道和廊桥,其中不乏许多著名的战斗和事件在这里发生,同时也有许多革命烈士长眠此地。1978年,庆元县委、县政府修建了庆元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该陵园坐落在县城西北的石龙山上。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凌云阁”革命文物陈列室、“丹心亭”等主要景点,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烈士陵园大门上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叶飞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陵园内安葬了185位革命烈士,烈士纪念馆内保存着600余件革命文物和烈士遗物。该陵园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工作。加强革命史志教育服务,先后收集制作了反映庆元革命斗争的照片、图片等800余幅,在“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进行开放,并协同县人武部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小朋友到石龙山烈士陵园参观,年接受教育的师生达3000余人,参观的市民达60000余人,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已成为老区后代缅怀革命先烈的圣地,成为庆元做好双拥工作的一股永不枯竭的活力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山战斗烈士陵园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东山战斗烈士陵园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东山战斗烈士陵园位于东山县西埔镇石坛村后的石坛埔,距县城西埔2里多,建于1953年,是省政府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保卫战是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战役。1953年7月16日,--民党当局为了策应美国的侵朝战争,为实现“--大陆”的美梦,拼凑四个主力团,两个海上突击队和两个伞兵中队,约13000人,在军舰、飞机和水陆两栖坦克的配合下,悍然窜犯东山岛。

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东山岛军民英勇奋战,最后在我援军的强大攻势下,共歼灭国民党军3000多人,敌军仓皇从海上逃走。历时36小时的东山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战斗结束后,为了纪念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就在我军民曾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过的石坛埔,兴建了方圆一公里的“东山战斗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

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建筑雄伟壮观。从北大门进入陵园,迎面是一座高大而庄严的“东山战斗纪念碑”,高13.8米,正面镌刻“东山战斗纪念碑”七个金光闪闪大字。碑背面是原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的题词“烈士英灵,雄镇海疆”。碑座由水磨青石贴成,上面刻有各部队和福建省党政--的题词。四周是花岗岩砌成的台阶和精雕的白色栏杆,既美观又堂皇。纪念碑的左侧是烈士陵墓区,有四百六十五位烈士长眠于此。陵园中有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张学栋纪念塔。

右侧的纪念亭造型美观典雅,对联:“赤胆赴疆场敌忾同仇鏖战阵云洒碧血,青山埋壮烈忠魂如在遍观旭日照红花”、“碧血结成胜利果,丹心开出光荣花”、“战地忆当年浪漫烽烟争寸土,陵园瞻今日庄严碑碣足千秋”。

绕过纪念碑,便到了“东山战斗纪念馆”里,纪念馆共有两层,占地250平方米,整个建筑朴实而不失庄严。进入一楼展厅,正面是一幅象征“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主题的油画。展厅右侧是一座解放军战士塑像,左侧是一个东山保卫战大沙盘,展厅四周墙壁上悬挂十几幅描写东山战斗全过程的图画,形象地再现了东山战斗当时的情景。

登上二楼展厅,四周墙壁上展示的图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英模风采”,展示了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的照片及事迹。第二部分是战斗中后勤保障和支前情况。第三部分是党政领导的题词。第四部分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展示改革开放后东山军民继承发扬东山战斗精神,发展经济所取得辉煌成就。展厅中央是一排橱柜,陈列了英烈名录、军功章,以及缴获的战利品。

每年清明节,东山县都要在东山战斗烈士陵园举行大型悼念活动。平时经常有学生、战士、干部、职工、农民等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凭吊,听老英雄介绍东山战斗英雄事迹,学习当年勇士们为保卫祖国海疆不怕牺牲的精神。这里成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地址:东山县西埔镇石坛村

交通:西埔镇近郊

开放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电话:0596-5887716

门票: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富村乡烈士陵园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富村乡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以西200米处。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富村,播下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40年代末,在中共云南省地下党领导下,先后在富村松子山、新厂、玉麦登、大凹子等地组织了4个游击大队,共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有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励后人,富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碑刻及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身东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面浮雕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刻“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村之年;北面刻“1950”象征富村解放之年;塔基四周刻有题字、建塔说明及68位烈士姓名。西南距塔300余米处并列烈士墓冢7座,除三座有名字外,其余均为无名烈士墓。每逢清明时节,当地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群众等主动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1年6月28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被命名为曲靖市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六个鸡烈士陵园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六个鸡烈士陵园为凯里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个鸡烈士陵园位于炉山镇六个鸡村,年代为197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3年9月13日,凯里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个鸡村:六个鸡行政村,驻六个鸡得名。位于镇驻地南13公里,东界何花村,西、南接角冲村、甘坝村,共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05户,493人。耕地面积599亩,其中田208亩,湘黔铁路过境2.3公里,并于村东设有六个鸡车站。辖组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要烈士陵园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高要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乐城镇是高要著名的革命老区,镇内领村村是大革命时期西江地区较早开展农民革命运动的地方。高要烈士陵园位于高要区乐城镇领村西南的长岗山山顶(北纬23°2240.8",东经112°1954.1"),占地22亩,安葬着高要区各地106位英烈,陵园内竖有一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海拔高度80.1米,占地总面积3343平方米(含烈士陵园)。该纪念碑于1958年建成,在1980年和1994年又分别进行维修扩建。坐西向东,纪念碑分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碑座占地面积158平方米,碑座高2.68米,整支碑高11.1米,正面嵌有“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云石碑刻1块。纪念碑周围筑砌了石栏杆,并栽种有30棵柏树,使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满山青松翠柏与绿树既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意,又歌颂了先烈们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领村村:领村村位于省道264线路边,面积约7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2400人。领村是革命老区。 领村村距高要城区55公里,距乐城圩镇3公里。领村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水田小,山地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山地主要种植玉桂、沙糖桔、佛手等作物。领村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及种植水稻、玉桂、沙糖桔、佛手等作物。 领村旅游区金钟山省级森林公园是乐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的竹沟镇丰碑路,这里曾经是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素有“小延安”美誉。这里先后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张震等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4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100多位将军。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题词,文革时间陵园受到破坏,二期工程停建,78年复建,1982年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为陵园亲笔题写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名,该园占地面积188亩,依山而建,植被茂密,与竹沟湖紧密相连,省道411公路和新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期间遭到破坏,1962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陵园得以重建。园内主要纪念设施有:竹沟革命烈士公墓、烈士墓园、竹沟革命纪念碑、竹沟革命纪念亭、竹沟惨案陈列厅、中原烽火陈列厅、碑林和革命老战士墓园及竹沟惨案浮雕墙等。1987年陵园被国家命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993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3家单位命名为“全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4家单位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每年都有上万名党员干部、社会群来此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观教育。2009年又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目前,竹沟烈士陵园正在向着园林化道路迈进,以烈士褒扬为主,形成集宣传、教育、游览等多功能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阵地。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丰碑路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竹沟镇:竹沟镇位于确山县西30公里处,全镇辖15个行政村,2.8万人口,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是一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服务体系完善的新兴小城镇,也是革命老区,素有革命圣地——“小延安”之美誉。竹沟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现已查明有各种矿藏23种,其中铁储量100万吨,铅、锌储量240万吨,石灰石、水泥石2.5亿吨,莹石10万吨,石英石90万吨,花岗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银川烈士陵园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银川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银川烈士陵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兴水路。陵园始建于1964年,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厅、烈士墓区、雕塑等。安葬着革命时期牺牲的“宁夏三烈士”(崔景岳、孟长有、马文良),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顾金海,银川“4•20”-中壮烈牺牲的一等功臣李福林、张建军、李海滨、孙虎,舍身救人的英雄少年王涛等100多名烈士。陵园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史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托里烈士陵园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托里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托里烈士陵园位于托里县生态园内。1969年8月13日,在托里发生了铁列克提边防自卫反击战,这是继珍宝岛事件后发生在西北边境的一次重要的自卫反击战,战斗中28名烈士为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光荣牺牲。为纪念铁列克提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69年始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有烈士瞻仰馆、国防教育展览馆、廉政教育馆、烈士祭祀墙、烈士墓区等,有烈士墓46座。陵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解放江山烈士陵园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为纪念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光荣牺牲的525位烈士而建。。陵园主要建筑有牌楼、墓道、战斗纪念塔、纪念亭、石碑、烈士墓、烈士桥、烈士塑像、纪念馆、陈列馆等。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授予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为纪念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英勇牺牲的454名革命烈士,1956年3月4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而牺牲的烈士,在海门修建了烈士陵园。1959年、1974年、1998年分别进行过整修、扩建。特别在纪念解放一江山岛战斗50周年来临之际,台州市委、市政府和椒江区委、区政府决定重新规划设计,投资1亿多元,改扩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200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扩建工程完工并重新对外开放。陵园内现有一江山岛登陆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烈士桥、烈士墓群、纪念牌坊、“众志成城”、“光照千秋”、“三军丰碑”、“和平昌盛”群雕、52名将军题词碑廊等主要建筑物;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前线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原国防部长-、张震将军,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原20军军长廖正国将军,原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省长周建人,原民政部长崔乃夫以及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副主席沙孟海的亲笔题词等。

烈士陵园内葬有为解放一江山岛而英勇牺牲的454位烈士,职位最高的是0080部队3支队的炮营副营长吴沛和(浙江省缙云人)。牺牲烈士中荣立一等功1名,荣立二等功12名,荣立三等功90名,四等功26名,有椒江籍烈士1名(金寿兴,支前船老大,荣立三等功)。

烈士纪念碑,高3.8米,宽1.1米,正面碑文是一江山战役总指挥、国防部原部长、浙东前线总指挥部司令员张爱萍的题词:“为解放一江山岛献出生命的陆海空先烈永垂不朽”。 碑的背面有南京军区原司令员许世友题词:“碧浪万千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胜地,万紫千红。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遥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澎”。这是“解放一江山岛”大型雕塑。由陆军、海军、民兵和支前民工各1人组成,雕塑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民兵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解放一江山岛而努力奋斗的崇高革命精神。

陵园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意教育基地,十分重视软件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陵园目前基本具备了“七个有”,即有一个切实负责的领导班子;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讲解员队伍;有一套比较完善和丰富的展品,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等;有一套介绍一江山岛战斗情况的声、光、电多媒体演示设备;有一个专门接待参观的场所。

陵园还根据不同的观众,选择不同的宣教主题。即对中小学生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教育;对党员干部以“回顾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为主题的教育;对普通群众以“缅怀革命烈士、英雄业绩永记心中”为主题的教育,千方百计使在参观后有所收获。每逢清明节和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日,陵园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部队官兵、青少年学生瞻仰革命烈士、祭扫烈士墓、邀请参战老战士、老党员作当年事迹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从陵园扩建后至今,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教育的人数达60多万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泉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边缓坡地带。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南温泉战斗中,我军一营营长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战员光荣牺牲,1953年为纪念烈士们建立的历史功勋,特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简介

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当晚,--司令在南川召开了11军、12军、47军军长会议,紧急部署解放重庆的行动计划。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为三兵团前卫部队,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飞兵南温泉,扰袭国民党军队依托南泉及其周围险要山势构筑的重庆江南防线,以查明敌情,并伺机为后续主力部队开辟一条过江通道。团里决定由一、二营执行任务,三营留在南川进行休整和看守打南川时抓到的俘虏。

南泉距当时的重庆市区十八公里,地处狭长山谷,两面山势险峻,峰峦重叠,回环的山山岭岭构成重庆江南的一道天然屏障。沿花溪河以南的傍山险道,是南川直达重庆的必经之路。因此,国民党视南泉为据守重庆“江南防线”的战略要地,调集了罗广文部四十四军、杨森部二十军一个师、罗君彤361师和内二警总队等重兵把守,并匆忙空运胡宗南部“王牌”师167师赶赴重庆,妄图守住重庆南大门。

26日下午3时许,我103团一、二营在副政委苖新华、副团长吴颜生率领下,飞抵南泉虎啸口同国民党军队相遇,一举击溃罗广文部守敌,于黄昏时分占领了敌前沿阵地——虎啸口。但国民党部队控制着建文峰等制高点,并以数倍于我之敌疯狂--我虎啸口阵地,对我军造成了很大威胁。当晚,团--决定首先抢占南泉最高控制点建文峰。为了0-敌军,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由一营组织密集火力佯攻打鼓坪,二营于27日夜半时分沿建文峰东南面的白炮石山沟隐蔽运动,攀登断崖绝壁,突袭建文峰主峰,一举全歼峰顶守敌,控制了南泉制高点。企图夺回制高点,敌167师等国民党军队轮番向我二营建文峰主阵地屡次发起集团进攻,并以数十门大炮狂轰滥炸。建文峰上炮火纷飞,烽烟弥漫,弹坑遍布,树断草燃,战斗异常激烈残酷。但我军打退了敌军一次次疯狂进攻,牢牢地将建文峰制高点控制在手中,直至28日夜奉命撤出战斗。在建文峰激战的同时,我一营多次向南泉正街发起进攻,但均未果。28日,在我军35师104团由重庆西侧渡江成功、31师91团鱼洞战斗获胜后,我参加南泉战斗部队奉命有序撤除战斗,迅即由江口渡江,汇入主力部队;而南泉守敌167师闻其退路将被截断时也连夜仓皇溃逃。

南泉战斗自26日下午3时许打响,至28日晚11时半许我军撤除战斗,历时56小时,是解放重庆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它重创了国民党军队构筑的重庆江南防线及南泉守敌,为我军主力部队大迂回、大包围解放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战斗中,我一营副营长徐泉水、二营副教导员梁松斗、二连连长徐根、三连连长曹辉等百余名指战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以鲜血、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壮歌,浇铸起一座光华四射的丰碑。

为纪念南泉战斗及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53年九龙坡区在南温泉景区修建了南泉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随着当地行政区划变更,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巴南区人民政府先后命名这两处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南泉建文峰建成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园,老同志、原重庆市副市长、原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马力为“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碑题写了碑名,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巴南区人民政府命名其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9月11日,中共第十届中央副主席(时任35师师长)李德生亲笔题写“南泉之战”四字。

针对原展用南泉战斗史料的诸多失误,2002年起,在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领导下,区委党史研究室根据深度挖掘出的大量第一手材料,经过艰苦细致的分析鉴别,先后完成了对烈士纪念碑和主战场遗址纪念园原展用史料修正完善的一、二、三期工程,并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11月重新打造了这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展现出今天的新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南泉街道:南泉镇是2001年7月由原南泉镇与鹿角镇合并而成,位于重庆市主城近郊,属东部新城建设组团,渝黔高速公路、上界高速公路横穿其境,距市中心18公里、江北机场32公里。镇域面积84.26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常住人口为4.4万人),非农业人口1.4万人,辖区内有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23个合作社。 南泉镇旅游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仰天岗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仰天岗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仰天岗革命烈士陵园

1926年9月13日至16日北伐军第二、三军的一部与北洋军阀邓如琢部激战于仰天冈一带。北伐军先败后胜,重创敌军。此役北伐军阵亡2000余人,新喻农友牺牲200多人。

为表彰烈士的功勋,1929年8月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拨款建碑,碑文曰:“国民革命第三军新喻之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端塑有剌刀。新余市政府现已将仰天冈西面辟为烈士陵园,重新修建了烈士纪念碑、烈士公墓以及北伐、红军、抗战、解放四亭,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辉南县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辉南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辉南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辉南县朝阳镇东北约一华里的丘陵上,占地4、05万平方米。园中央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的北侧是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分东西两部分展厅。东侧展厅展示的是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其中主要有东北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中共满洲省委常委金伯阳烈士。他是1933年11月15日,在金川县旱龙湾(今属辉南县金川镇)与伪军邵本良部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年仅26岁。有曾担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秘书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烈士。他是1940年4月8日,在金川县小金川屯附近谭家房场(今属辉南县金川镇)不幸以身殉国的。西侧展厅展示的是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其中主要有曾任山西省介休县人民武装自卫总队队长兼大队长,山西省霍县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代理大队长,晋西区警卫营教导员、二纵队组织科副科长,吉林省辉南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兼县大队政委,辉南县参议会议长张一清烈士。他是1946年5月27日,在参加东北人民代表大会途中于磐石县明城附近的上马达沟(今属官马乡)被一伙政治土匪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的。馆的北端是39位烈士的墓碑。

辉南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县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5月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民政部门每年还拨出专项经费对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维护和修葺,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信息来源:柳河县委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卫河县烈士陵园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卫河县烈士陵园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卫河县烈士陵园位于清丰县大屯乡大屯集村。陵园建于1945年,南北长约72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院门内华表左右峙立,上镌挽联。两侧东为建烈士陵园记事碑,西为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烈士纪念碑(1946年立)。园中建“碧血亭”,亭北建烈士祠,廊下立烈士题名碑2方,镌650名烈士籍贯、姓名、职务。祠后为烈士墓地,周围砖墙环护,墓地中央建烈士公墓一座,前立“卫河县抗战殉国烈士公墓”碑,两侧建58名烈士墓冢。陵园松柏吐翠,庄严肃穆。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屯集村:大屯集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门家庵子家庭烈士陵园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门家庵家庭烈士陵园为沂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门家庵子家庭烈士陵园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位于苏村镇门家庵子村南,类别为抗日战争。

2018年5月31日,门家庵子家庭烈士陵园被公布为沂南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村镇:苏村镇地处沂南县东北部,东红公路(东营至红花埠)和沂青公路(沂南至青岛)交汇处,东距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口岸百公里;南至临沂飞机场50公里,距-公路、日东高速公路20公里。交通方便,通讯设备先进。全镇总面积67.7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5.6万口人。土地以平原为主,土质肥沃,西邻沂河,水资源丰富,粮食产量以小麦、水稻为主,是全县农业大镇之一,工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桃村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桃村革命烈士陵园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桃村革命烈士陵园

编号:总序23

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地址:烟台市栖霞市桃村镇英灵山阳坡

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构筑物、碑刻、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

保护范围:1-34保护范围标桩,陵园现有田产,控制点坐标为:标桩1:37°11′13.2″N,东经121°06′46.3″E,标桩3:37°11′16.5″N,东经121°06′53.1″E,标桩6:37°11′19.2″N,东经121°07′0.6″E,标桩11:37°11′36.9″N,东经121°07′02.3″E,标桩16:37°11′53.3″N东经121°06′59.6″E,标桩20:37°11′55.0″N,东经121°06′46.3″E,标桩25:37°11′41.2″N,东经121°06′34.5″E,标桩28:37°11′31.6″N,东经121°06′36.1″E,标桩33:37°11′21.7″N,东经121°06′36.5″E,标桩34:37°11′13.8″N,东经121°06′43.5″E。

建设控制地带:1-34保护范围标桩向外50米区域

桃村镇:桃村镇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113个行政村,10万人口。2002年全区GDP达到8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相继被国家建设部、体改委和山东省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山东省中心镇。桃村工业企业发达,现有山东野夼集团、烟台中大针织有限公司、烟台市塔峰实业有限公司、烟台汇丰石材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340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