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修辞题及答案(通用20篇)

初中生必须培养他们关于防火的安全知识,可以从防火安全知识问答开始。初中修辞题及答案题你会多少呢?下面是问学吧小编整理的初中修辞题及答案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2623

文章

49

篇1: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隐语谐音、双关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修辞手法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没有采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A.“身体”比作“飞天”,是比喻;

B.“身体”比作“箭”,比喻;

C.该句属于一般的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D.“身体”比作“流星”,是比喻。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反问

全文共 188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设问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引起读者思考,也可以突出某些重点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B【解析】“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结构不一致,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C)解析:A应为“当……后”搭配不当。B“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赘余,应为“不到一小时”。D“塑造”与“人格力量”不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词语解释知识点:真题详解之修辞

全文共 3414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练习: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012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A.杜甫《春望》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怀凄然。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想象奇特。

C.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侧面写尽农民矛盾的心理。

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起笔的“老夫”与词中的“鬓微霜”相照应。

答案:C

2、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7-21题。(13分)

青春

塞缪尔·厄尔曼

①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不是粉面、红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深泉的自在奔流。

②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20岁的后生有之,六旬的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③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④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好奇之冲动,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你我心中都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会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⑤一旦天线落下,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20,实则垂垂老矣;然而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即使80高龄,行将告别尘寰,你也会觉得年轻依旧,希望永存。

文中括号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案: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等积极因素对青春永驻的重要性。(意思接近即可)

3、下面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此句的意图是什么?(3分)(2012年黑龙江中考)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修辞手法:

作者意图:

答案:手法:拟人(1分)

意图:通过苍白的阳光写出天气的寒冷,暗示牡丹不开放的原因;(1分)

“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写出牡丹的拒绝,表现牡丹的个性。(1分)

4、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2012年山东烟台中考)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lóng)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jǐ)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2)选段描写了江南水乡优美的夏夜景色,请你描写一下家乡夏夜的星空,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3分)

答案:略(评分:3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准确各1分,语言简明、流畅1分)

5、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012年湖北孝感中考)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分明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的构图;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河流点染于大漠;有画的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有画的色彩:黄的沙、青灰的烟、橘红的夕阳、白的河水。实乃“诗中有画”。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和主观感受,以春天之梨花喻秋冬之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塞下秋天天气之“异”——极其寒冷,如同“胡天八月即飞雪”,表现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连大雁也过早地飞离衡阳。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是作者将游子沦落之情寄托于九种看似孤立的景物之中,用有形之物来表现无形之情,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案:C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012年北京中考)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敲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方法的使用及作用,D项错在结尾没有说明原因。

强化练习:

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B.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C.好像是要使控诉更加显得有劲似的,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上又登出了下面这么一段。

D.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文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

2.下列句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B.他长得是否很像他的哥哥?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难道像庙里的一尊金刚不成?

3.给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选出一项最佳比喻句。()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

A.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B.好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

C.正是他那双眼睛D.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

4.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6.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7.下面句中没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B.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C.海浪发出汨汨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D.把一种思想用教学设计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像一块生铁反复锤炼,成了熟铁。

8.能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9.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了反复修辞,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真正的尊严是高于生命的。运用排比和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尊严高于生命的主旨。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的茶绿色的晚服。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山色的变化。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星”,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呢?运用设问和反问,批评了“追星族”缺乏创新和开拓。

10.下面的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方法,找出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危害的一句是()

A.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B.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无一利而已。

C.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D.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试题答案】

1.C2.B3.B4.C5.A6.D7.C8D9.D10.D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描写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B【解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没有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屋子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使是人颤lì(),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某个场景。(要求:运用划线句子的修辞方法;50字左右)

(1)栗

(2)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赛腰鼓的艺术美。

(3)参考示例:看那风中的树木,时而如战士匍伏前进,时而像诗人仰天长叹,时而如画家凝神聚力,时而变换的姿式都令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语段,仿照前后文,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参考示例:

(1)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

(2)金风送爽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解析】首先弄清划线句的句式:动宾短语+并列短语+比喻句;其次确定第一、三个分句依次写春天、秋天的季节特色;最后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叠词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比喻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设问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4)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把洪流比作血液,属于比喻;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呻吟”写白杨树,是拟人;

(3)把“高粱”比喻成“红布”。“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排比;

(4)“注视着,注视着”是反复。

答案:

(1)比喻(2)拟人(3)比喻、排比(4)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互文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关于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整理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共有12种: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列顺序:

引用-反复-反语-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比喻-借代

修辞手法之间的用法及区别:

1、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一般要回答,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设问语气较弱,反问语气较强。

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一般要带否定副词。

2、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以上一组,对偶仅限于两项一组。

排比往往以一些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语,对偶要尽量避免字相同,只求对应词性基本相同。

排比字数灵活运用,对偶句中两个句子中必须字数相等。

3、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借体与主体之间必须密切相连,借体常常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的某一特征。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只是相似的关系。

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不能加比喻词,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可以加上比喻词,构成明喻。

4、怎样判断有“像”字的句子是不是比喻?

方法一:比喻一定要有本体何喻体,两者缺一不可。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房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这句只有本体铜牌,并没有雨铜牌相似的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方法二:比喻的本体何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包括人)。

(1)、这棵树像我家门口的那棵树。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同一类事物(树),不是比喻。

(2)、他很像他的父亲。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父亲,同是指人,不构成比喻,不是比喻。

由深入浅地学习八种重点修辞手法:

由易到难排序

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

如何理解?

1.反复

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

作用:能加强节奏感,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2、拟人

定义:把生物或无生物直接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他们认得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何深切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拟人常常在感情激动是运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何感染力,使语言生动有趣。

3、夸张

定义: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某个事物,个人以突出的印象。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

作用: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其强调的作用。

4、设问

定义: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一种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思考,答案紧跟在问题之后。

作用:能唤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可以是人们对后面的的答案加深印象,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5、反问

定义: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懂啊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反问。

作用:能加强语气,表达激动的感情,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排比

定义: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巴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

作用:1、能把要表达内容的重点加以强调,给人印象鲜明突出。

2、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3、宜于抒发壮美的情怀,运用是有力重千钧、排山倒海的分量何气势。

7、比喻

定义: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北比喻的事物,即本体)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

作用:具有秒回何说明的作用,可以吧事物秒回得更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业可以吧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

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8、对偶

定义: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叫对偶。

作用:便于记忆、传诵,增添语言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训练: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

2、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3、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着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5、满窑李围得不透风。(夸张)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8、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他不容易飞过高高的峰顶。(直接反复)

9、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间接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比喻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排比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方法训练题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