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蚯蚓与红蚯蚓(热门20篇)

浏览

4733

文章

110

篇1:天上下“蚯蚓雨”是怎么回事啊?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挪威南部的几个城市最近突然出现了“蚯蚓雨”。成千上万的蚯蚓突然从天上掉下来,落到雪地上时会蠕动,吓到当地居民。一些专家估计,这些蚯蚓可能被龙卷风或强风卷到空中,然后从空中落下。

第一个发现这一景象的人是卡尔斯泰因·厄尔斯塔德,他是挪威南部卑尔根的一名生物学教师。上周他在山上滑雪时,突然发现地上有成千上万条蚯蚓。起初他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检查后,他发现他们还活着。

埃丝特认为地面上的雪厚达一米。如果蚯蚓生活在地下,它们不可能从雪中出来。因此,她认为这些蚯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补充说,蚯蚓侵扰在该地区很少见,过去只发生过几次。

此后,挪威南部的许多市民,如菲蒙登和林达斯,报告说看到了“蚯蚓雨”。

大自然母亲网络的科学家说,过去,许多生物被龙卷风或强风卷走,漂浮数十公里后就倒下了。据估计,这种“蚯蚓雨”异常也可能是由此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蚯蚓没有眼睛这种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正确

蚯蚓没有眼睛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不存在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是它的嘴巴,叫做口前叶,没有视觉作用,其功能仅仅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

蚯蚓又叫“蛐鳝”、“地龙”。这类默默无闻的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绕道而过。蚯蚓没有眼睛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不存在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是它的嘴巴,叫做口前叶,没有视觉作用,其功能仅仅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对前进中所接触的物体和环境都能敏感地反应出来。

科学家曾经对蚯蚓的触觉做过这样两个实验:一个是在蚯蚓行走的路上放一块铁片或一块砖头,当蚯蚓的皮肤接触到这些物体后,它立即转向避开;另一个是把蚯蚓放在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结果蚯蚓向弱光处行走。这说明蚯蚓确实是用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而且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遇到强光就会本能地躲避,这证明它完全适应土壤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蚯蚓养殖方法是什么?怎么养殖?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养殖方法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是箱养养殖和坑养养殖,养殖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给蚯蚓提供生存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这样就能够把蚯蚓养好,是非常容易的。

1、箱养养殖

可以准备一个盆、罐、桶等,适于饲养蚯蚓。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可以选择在网上购买,购买之后就可以将嫩叶瓜果堆放腐烂发酵的残留物丢进箱子中。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70%,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养殖

做一个养殖池,适宜养蚯蚓。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一定要弄得非常松软,确定要多大的范围,让蚯蚓在一个地方成长,方便管理养殖蚯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花盆里有蚯蚓怎么去除,有哪些方法?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1、使用农药粉剂杀死蚯蚓:使用农药粉剂,洒在盆土的表面,和土搅匀后,浇水即可,使用方法按包装说明即可,还可以防止其它害虫损害盆栽。

2、灌根法:蚯蚓潜伏于花盆土壤里,用3-5个香烟头泡成1碗水,24小时后灌根,可将蚯蚓杀死或从盆中赶出来再消灭。

3、浸盆法:把花盆在水中浸泡约1到2小时,盆中氧气会减少,蚯蚓会因缺氧从土中钻出来呼吸,可乘机消灭。但浸盆法泡的时间较长,会影响根系呼吸,根系敏感的花卉不适用此法。

蚯蚓对于土壤是有益的,但在花盆中就对植物的生长不利了,因为盆土空间小,蚯蚓的活动范围小,蚯蚓在花盆里活动,会分离植株的根系与土壤,植株由于根系不能直接与土壤接触,导致不能吸收营养与水分的减少,所以植物生长会受到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你画小蚯蚓的简笔画

全文共 155 字

+ 加入清单

画小蚯蚓用曲线来画,特别简单,下面就来画小蚯蚓。

操作方法

1

准备一张纸和一支彩笔。

2

先用笔在纸上画一条波浪形的曲线。

3

从曲线的末端再向回画一条同样的波浪形曲线,末端和起笔处连接在一起。

4

用笔在曲线的上方画两个点和一条弧线,表示眼睛和嘴。

5

在用笔在嘴的下面画许多条横线,表示蚯蚓身上的节。

6

最后用笔将蚯蚓身体涂上颜色,小蚯蚓就画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蚯蚓的作用与功效

全文共 3026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蚯蚓的功效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蚯蚓的药理作用

1. 抗组胺和平喘作用从广地龙中提得的含氮有效成分(次黄瞟呤), 对大鼠及家兔肺灌注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对因组胺或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有对抗作用;给豚鼠静脉注射可提高其对组胺的耐受量。实验证明:地龙对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哮喘, 有保护作用。从地龙中分离得到的琥珀酸用於临床, 有宽胸、祛痰作用, 亦有镇静作用。

2. 解热作用实验证明:蚯蚓水浸剂及蚯蚓解热碱对大肠杆菌毒素、温刺引起的人工发热家兔, 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其作用比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盐酸奎宁温和。与氨基比林并用, 能加速和延长作用的持续时间。但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则无影响。蚯蚓中所含的琥珀酸亦有降低体温的作用。有报告认为, 蚯蚓的解热原理, 主要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 使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3. 镇静、抗惊厥作用蚯蚓热浸液、醇提取液对小白鼠及兔均有镇静作用, 对戊四氮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及电惊厥均有对抗作用, 但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则无对抗作用。有报告认为, 蚯蚓中所含的琥珀酸有解痉、治疗癫痫的作用;并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琥珀酸铵能治疗震颤性谵妄。实验证明:给小鼠、大鼠、家兔等动物腹腔注射琥珀酸, 能保护动物对抗高压氧引起的惊厥;并能使化学药物引起的小鼠惊厥出现时间明显延迟。谷氨酸钠在临床上可用於治疗血氨增高所致的肝性昏迷和癫痫。

4. 降压作用地龙热浸剂或乙醇浸剂给麻醉犬静脉注射, 有降压作用, 正常大鼠一次剂量10g/kg 灌胃, 或肾型高血压大鼠50mg/kg长期(2 周)灌胃, 均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在后一种情况下, 多数大鼠血压下降出现於给药的第3~7天, 并於停药后第2周回升至给药前水平。对麻醉猫和犬静脉注射地龙后的降压作用有急速耐受现象, 但口服及临床应用则无此种现象。地龙解热碱亦可使兔血压缓慢下降, 如静脉注射可产生休克样血压下降。地龙水、醇、丙酮提出成分亦有一过性或中等度的降压作用。

有人认为, 地龙降压的作用原理可能与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因在第二颈椎处切断猫脊髓后, 其降压作用即消失。但亦有人认为, 地龙则作用於某些内脏感受器, 反射地影响中枢神经, 引起部分内脏(肝、脾等)血管扩张, 容积增大而使血压下降。

5. 抗心律失常作用地龙对因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及哇巴因造成的心律失常动物模型有明显对抗作用, 可使心律失常减轻, 持续时间缩短;亦有抑制房室传导的作用。研究证明, 地龙的这些作用与其所含的钾离子无关。

6。杀精作用蚯蚓的水煎醇提物对人和小鼠均具有快速杀精作用。在一定浓度下, 地龙液不仅能迅速抑制精子的运动, 而且能使精子出现特殊的凝集现象。蚯蚓粉使小鼠、人精子瞬间失活的最低浓度分别为2.5%和5%。人体体外杀精试验证明, 蚯蚓提取物浓度在1.2%及其以上时, 可於20秒内使精子全部失活, 提示蚯蚓提取物有迅速杀灭精子的作用。另外, 该药尚有包围、黏连及凝聚精子的作用, 所以能限制精子的自由前进运动, 成为有效的物理屏障, 更有助於药物发挥杀精作用, 增强杀精效果。有研究认为, 琥珀酸可能是地龙杀精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7。抗肿瘤作用地龙提取液对小鼠S180和H22均有良好的抑瘤效果, 可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延长, 瘤体明显缩小;并能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临床研究表明:地龙提取液对不能手术的癌症患者有放射增敏作用, 可增强放射治疗效果, 减轻放射治疗反应。

8。其他作用从地龙中提得的针状结晶物对离体和整体豚鼠、兔的子宫均有强烈持久的兴奋作用, 引起痉挛性收缩;静脉注射或灌胃可使子宫瘘管的的收缩波明显增大, 说明此物质对子宫纵行肌似有更强的作用。在整体兔实验中, 当子宫兴奋时常伴有排便现象, 提示该成分对肠道平滑肌亦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该成分对大鼠离体后肢灌流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 点击下页查看>>>蚯蚓的方剂选用

#p#副标题#e#

蚯蚓的饲养品种

在地球上蚯蚓分散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处。据统计地球上大约27000多种,而本国大约160多种。例如粪蚓、菜蚓、水蚓、秸秆蚓等品种。粪蚓包括爱胜属蚯蚓(日本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白茎环毛蚓等,菜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水蚓主要有湖北参环毛蚓,秸秆蚓主要由进农六号。其中适宜人工饲养且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蚯蚓却很少。例如爱胜蚓属、白茎环毛蚓、参环毛蚓、湖北环毛蚓等,其中以爱胜蚓属中的大平二号蚯蚓最为常见、饲养最多。日本大平二号是由日本花蚯蚓和美国红蚯蚓培育成的。它属于杂食类,是雌雄在同一体,却是异体交配来孵化的。蚯蚓一般爱好生活在暖和、湿润、遮光的条件下,爱吃酸甜的食物、晚上出来觅食等生物学特性。具有增重多、发育迅速、孵化、产茧数多、适应能力强、寿命长等特点。

蚯蚓的方剂选用

1. 治疗风头痛及产后头痛:地龙(去土, 炒)、半夏(生姜汁捣作饼, 焙令干, 再捣为末)、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上三味, 捣罗为散, 每服一字至半钱匕, 生姜、荆芥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龙散)

2. 治疗阳毒结胸, 按之极痛, 或通而复结, 喘促, 大躁狂乱:生地龙四条, 洗净, 研如泥, 入生姜汁少许, 蜜一匙, 薄荷汁少许, 新汲水调服。若热炽者, 加片脑少许, 即与揉心下, 片时自然汗出而解, 不效再服一次。(《伤寒蕴要》)

3. 治疗瘰疬溃烂流串者:荆芥根下段煎汤, 温洗良久, 看疮破紫黑处, 以针刺去血, 再洗三、四次, 用蚯蚓一把, 炭火上烧红为末, 每一匙入乳香、没药、轻粉各半钱, 穿山甲九片(炙为末), 油调敷之。(《本草纲目》)

4. 治疗小儿急慢惊风:白颈蚯蚓, 不拘多少, 去泥焙干, 为末, 加朱砂等分, 糊为丸, 金箔为衣, 如绿豆大。每服一丸, 白汤下。(《摄生众妙方》)

5. 治疗风赤眼:地龙十条炙干, 捣细罗为散, 夜临卧时, 以冷茶调下二钱, 服之。(《太平圣惠方》)

6. 治疗喉痹:地龙一条, 细研, 用白梅去核, 以皮裹之, 重着薄绵再裹, 含咽津。(《太平圣惠方》)

蚯蚓的功效和作用

1.清热息风:主治壮热惊痫,动风抽搐。

2.清肺定喘:可治肺热痰咳气喘,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3.利尿通淋: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4.通行经络: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蚯蚓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因此蚯蚓养殖:夏秋季要搭遮荫棚降温(桑园有天然的遮荫条件,但桑树在夏伐后到发芽生长密闭前仍需临时用遮荫物遮盖),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温(可利用蚕室己有的设备)或桑园覆麦草保温升温,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

2、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3、酸碱度(pH值)

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

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5、食物

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蛆叫间争食,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下雨前蚯蚓有哪些表现?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下雨前,蚯蚓会从泥土里爬出来,因为蚯蚓是依靠皮肤呼吸的,晴朗天气中,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溶于蚯蚓皮肤表面的粘液里,但是下雨前,空气稀薄,蚯蚓无法通过缝隙获取足够的氧气,因此需要爬出来获取氧气,因此有“蚯蚓往上爬,雨水乱如麻”的说法。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 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对身体造成威胁。烟气中主要包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蛐蟮一般指的是什么?是蚯蚓吗?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蛐蟮属于变温动物,日常生活中在地里经常会见到,尤其是下雨天,而且它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温度也对其它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蛐蟮。但是很多人对于蛐蟮的生长环境还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蛐蟮是什么,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蛐蟮,一般是以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为食,而且还喜欢夜间或雨后出来活动,同时对疏松土壤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它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是可以食用的,也可作家禽或鱼类的食饵。蛐蟮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蛐蟮,一般指的是蚯蚓,而且它是属于环节动物,它一般是以蚯蚓为食,而且还可以疏松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法国研究人员发现海蚯蚓血液可制人造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本报讯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海蚯蚓的沙滩小虫的血液适合制造人造血液。这一发现为人造血液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海蚯蚓生活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海边的沙滩中,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人类的极为相像,并且血质也非常适合保存和注射。

发现这种小虫的专家福兰克·扎尔说:“给人输送这种小虫血液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据扎尔介绍,目前许多利用化学方法或其它动物血液制造人造血液的方法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不少人对这些血液会产生过敏甚至排异反应,而海蚯蚓血液则不会使人产生这些反应。

目前,开发人造血液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开发成功后不仅会缓解医院血库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能预防因血源污染而发生的各种传染病,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抢险救灾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蚯蚓害怕阳光吗?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是生活在地下的,天气晴朗的时候通常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只有在阴雨天才会发现它们,蚯蚓就是一个喜欢在地下生活的动物,常常在雨后,一些石缝或是角落发现涌出地表的蚯蚓,蚯蚓也是很好的土地疏松“工人”,那么蚯蚓的生活习性都有哪些呢?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对于外界温度的依赖性要比恒温动物强,蚯蚓的体表温度是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影响了蚯蚓自身的生长与吸收,长期处于不适宜的温度中,会大大降低蚯蚓的繁殖能力。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且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蚯蚓不愧全身是宝,连粪便都有大作用?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容易进入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利于植物生长。蚯蚓的粪便也对植物的生长有利,有些蚯蚓把吞咽下的泥土带到土表,又以小土粒或蚯蚓粪的形式将其排泄出来。

蚯蚓粪的颜色因蚯蚓生活的土壤不同而有差异,比较常见的是土黄色,还有黑色,红色等颜色的蚯蚓粪。蚯蚓粪在现代农业中主要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施用一次蚯蚓粪,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超过各种化肥的效果,可使植物连续三年重茬种植。

蚯蚓粪有什么用?

1、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磷和钾为可利用的整合态磷和钾,还可解析10多种微量元素;

2、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3、通过有益微生物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粘液及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相结合,形成团粒结构,增强保水能力;

4、蚯蚓粪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施用农家肥时土壤中含有病菌、虫卵以及烧苗,植物根部缺乏营养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吃下毒草,蚯蚓怎么解毒?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把落叶拉进土壤并消化,使它们成为肥沃的表土。每年,350亿吨植物叶子被蚯蚓和其他土壤生物处理。然而,问题是有些植物毒性很大,所有的植物都进化出一些有毒物质来防止被食草动物吃掉。这些物质即使落叶后仍然有毒。

然而,蚯蚓似乎能吃任何植物。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曼努埃尔·利贝克和雅各布·邦迪发现,蚯蚓的肠道中有一套中和植物多酚的分子。多酚赋予植物不同的颜色,作为抗氧化剂,防止植物被食草动物吃掉。

科学家利用复杂的成像技术,发现并定位了蚯蚓体内的防御系统,并将其命名为drilodefensin。他们认为这种物质非常丰富,在每个人脚下的地球上的蚯蚓中至少有一公斤这种物质。这也是我们存在的原因。去年,科学家证实蚯蚓的存在意味着平均作物产量增加了25%。达尔文也称蚯蚓为“大自然的犁”。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蚯蚓体内没有drilodefensin,它们可利用的土地将会减少。邦迪说:“没有drilodefensin,落叶就不会在地面上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来形成一个厚层。农村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碳循环系统也将受到影响。”

他们用一系列技术分析了14条蚯蚓的消化道,找到并定位了能代谢有毒多酚的分子。李贝克说,分子显微镜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中复杂的生化过程。我们可以定位每个分子,从而理解它们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蚯蚓属于什么类的动物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属于单向蚓目。

蚯蚓的习性

蚯蚓喜欢住在潮湿的土壤里,昼伏夜出,但蚯蚓是益虫,它每天吞食大量的泥土,将泥土中的腐叶和很小的生物吸收,然后将泥土排泄出来,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伯伯都愿意土地里多一些蚯蚓。

蚯蚓的身体结构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筒状(与线形动物的圆柱形区别),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达尔文1881年就曾指出,蚯蚓是世界进化史中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蚯蚓养殖的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有"万能钓饵"之称,钓鱼多使用红蚯蚓,因为红蚯蚓体细、韧性好,含蛋白质20%以上,大多数鱼喜食。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欢迎阅读。

蚯蚓养殖方法之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蚯蚓养殖方法之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 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 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饲料的湿度保持为60%左右。

蚯蚓养殖方法之天敌和疾病

蚯蚓的天敌中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天敌有鼠类、鸟类、家禽类、蛇类、蛙类、蚂蚁、螳螂、蜘蛛、蜈蚣等;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虫类、寄生蝇类、螨类、蚂蟥等。

蚯蚓养殖容器选择

根据需求,选择大小合宜的容器。木箱是最好的选择,即通风透气又滤水。如果没有的话,花盆、塑料箱、铁箱等也可以,底部需要有一些虑水的密集小孔,小孔不宜过大,不然蚯蚓都跑掉了。

蚯蚓养殖方法之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大平3号蚯蚓以畜粪为食。

本技术所指的无土养殖,实际上就是全为蚯蚓的食物,而代替了不要也可的部分土,减少了许多换料管理。整个养殖箱内都是食物,故可减少竞争,还能加大养殖密度。

蚯蚓养殖方法之温度

一 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 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 动物。

蚯蚓养殖环境要求

蚯蚓生长的土壤宜偏酸性,土质松软,黏性不大,干湿适度,含腐殖质丰富,再加些杂草、烂树叶或蔬菜叶。夏季要阴凉无光,冬季需温暖不冻。

取用蚯蚓的方法。为了不使蚯蚓破损折断,可在钓鱼前的头天晚上往蚯蚓箱中倒些剩粥或面条,然后用湿草或浸湿的烂纸等盖上。次日晨,蚯蚓便会爬到土壤表面揭开遮盖物即可取得。

蚯蚓养殖方法之酸碱度(PH值)

大平3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蚯蚓的习性

蚯蚓喜温,生活在15℃-25℃环境为宜,可以冬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盖稻草,放阴凉处,常洒水降温。蚯蚓喜湿怕干,所以要定期浇水,水不要太大浇透即可。又因为蚯蚓喜暗怕光,所以饲养床要盖稻草遮光,并保持湿润 。 除此还应该增加透气,保持饲养床疏松。

蚯蚓养殖饲料的制备及投喂

饲料的种类

大平3号蚯蚓主要以牛粪为食,其次是猪粪。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刀、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蚯蚓是怎么走路的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南方的春夏季节,刚下过一场大雨,就可以看到蚯蚓在稻田里、沟渠旁、田埂上和公路上一个接一个地爬行。蚯蚓的身体是圆的,像一个长而圆的筒管,末端稍尖。它是一种没有脚的动物。

蚯蚓没有足够的食物,但是它们仍然可以在坚硬的土壤上毫无阻碍地钻孔。经过艰苦的劳动,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蚯蚓没有脚,它们怎么能“行走”?原来它有一个特殊的身体结构。它细长的身体由许多身体部分组成。蚯蚓的体壁上有表皮层和肌肉。表皮起保护作用,分泌粘液,保持湿度,促进体壁微血管的吸收。蚯蚓的运动主要依靠肌肉收缩。肌肉的外层是环肌,内层是纵肌,由长梭形细胞组成。当环状软骨肌肉收缩时,身体伸长变薄。当纵向肌肉收缩时,它会使身体变短变粗。环行肌和纵行肌交替收缩时可以爬行。蚯蚓的每个节点上都有刚毛,这也是一个运动器官,爬行时有支撑作用。

蚯蚓是有益的动物。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约有2500种陆生蚯蚓,中国大约有200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利用蚯蚓处理大量垃圾,变害为利。蚯蚓现在被大量饲养在许多地方,作为家禽和鱼类的饲料。国外也有生产蚯蚓食品的公司。中药地龙,即地龙干体,具有降血压和解热的作用。蚯蚓的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蚯蚓是植物的“好朋友”的原因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外形:红色, 黑色等 爬行速度中等。 共两节,头短尾较长。 生活环境:热带、亚热带地区 。土壤肥沃湿润。雨天可自动爬出地面。

蚯蚓

蚯蚓是植物的“好朋友”的原因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门。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它吃土壤里腐烂的有机物,有时也会钻出土壤,吃地面上腐烂的落叶。蚯蚓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镁等矿物质元素以及铜、硼、锰等微量元素,不仅是农作物的好养料,而且使土壤的肥力大大增加。此外,蚯蚓在土里能弄碎土壤,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将深层土翻到表面,将表层土及其所含的有机物带入土壤下层,从而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对土壤的改良。蚯蚓在土壤里非常活跃,它在土里钻来钻去,使紧结的土壤变松,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所以说蚯蚓对植物的生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蚯蚓为什么断了不会死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你知道蚯蚓为什么断了不会死?小编在此整理了蚯蚓断了不会死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蚯蚓的应用

蚯蚓作用可以促进Cu、Zn、Cd、Ni等重金属向交换态和水溶态转化,但对Pb,、Cr化学形态的影响较小,并且蚯蚓对重金属形态影响的综合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351)。本研究结果说明蚯蚓具有活化污泥中Cu、Zn、Cd、Ni等重金属的作用,这与Sizmur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在本试验中蚯蚓对Pb,、Cr等重金属的形态未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Pb、Cr等重金属在污泥中形态较为稳定,不容易被活化。

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蚯蚓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a)对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b)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c)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蚯蚓活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受蛆酬生态类群、种群大小、植被、母岩、气候、时问尺度以及土地利用历史的综合控制。蚯蚓外来种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蚯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土壤本身的复杂性,蚯蚓自然历史和生物地理学知识的缺乏,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滞后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态学的发展。

近些年来,世界上一些开发蚯蚓食品的贸易正在逐步增加,每年正在以20%的速度增长蚯蚓作为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美国、非洲等某些国家,用蚯蚓来做各种菜肴、罐头等食品,在我国台湾省蛆叫食品很流行,大约有20-30种点心以及菜肴。在我国四川成都等地区已经出现把蚯蚓引入到餐桌的现象,用它制作各种调味包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蚯蚓体内的一些重金属、药物残留问题,人们开始对蚯蚓食品存在的疑惑和不安,因此它阻碍着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蚯蚓含丰富的蛋白质,要高于一些肉类和鸡蛋,未来昆虫类食品将成为人们主要蛋白质来源。因此,蚯蚓食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蚯蚓粪主要用于生物肥、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剂、预防病虫害等方面。和一般的肥料不同的是,它无臭、无味、呈粒状、吸水渗透性较好。有研究表明,和牛粪对比,它含矿物质量要多。据报道,在蛋鸡限饲期加入40%左右的蚯蚓粪来替代全价饲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李云格等在肉鸡的饲粮中添加一些蚯蚓粪,可减少鸡舍NH3和鸡腹水病的发生,同时还提高了增重,降低饲养成本,增加肉鸡的养殖效益。蚯蚓粪施入土壤里,一方面可调节土壤的物理特性,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可明显的增加土壤里的营养含量,增强土壤的肥力。蚯蚓吃了畜禽粪便后,排出叫粪,它不但可以作为良好的饲料和肥料,还可以是畜禽良好的除臭剂。在日本某钢铁公司,利用蚯蚓粪来净化污水,起到除臭的作用。在蛋鸡舍内加入一些蛆叫粪可减少鸡粪中H2S, NH3,达到了一定的除臭目的。胡艳霞等利用蚯蚓粪来预防黄瓜苗的病虫害,提高幼苗的生长。在土壤中加入一些蚯蚓粪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减少植物的发病率。

蚯蚓断了不会死的原因

再生(regeneration),顾名思义,就是失去的地方又重新生长出来恢复原状,再生部位的遗传性状和原来相同,它包括存活、适应和再生这一系列发生发展的过程。蚯蚓是环节动物,而再生是环节动物最有趣的特征之一,这和环节动物的身体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

简单来说,蚯蚓的身体是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层是体壁,内层是消化管,两层之间的广阔空腔是次生体腔,也称为真体腔,纵向有隔膜将身体分隔成一个一个的环节。

蚯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的器官都是横向贯穿全身的,比如消化管、排泄器官肾管和后肾管、位于腹部的神经(分节的神经中枢)等,在断裂以后还能保留功能。特别要说明的是蚯蚓的血液循环系统。蚯蚓的背部和腹部各有一条贯穿全身的血管,这两条血管依靠每个体节内部的毛细血管相连,独立形成简单的血液循环,当蚯蚓在平行于体节方向断裂时,每个体节内部的组织器官由于尚能利用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而不会坏死,这是保障断裂后存活与再生的重要条件。

蚯蚓被切断以后,断面上会形成新的细胞团,形成栓塞将断面闭合,防止失血、组织液流失及微生物入侵。只有重新形成闭合的体腔,它们才有可能存活下去,接下才是再生的阶段。

对于再生, 具体是什么样的机理现在还不清楚,仍旧有待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假说,一种认为秘诀在于具有类似干细胞的作用的中胚层细胞。当断裂发生时,未分化的中胚层细胞会由体内迅速迁移到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同时体内伴随进行着大量有丝分裂,将消化、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细胞向再生芽部位生长。还有一种可能的假说是断裂处的细胞会去分化,恢复到原始未分化的状态,然后由这些细胞进行分裂、分化、生长,完成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蚯蚓为什么在玻璃上几乎不能动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为什么呢?蚯蚓为什么在玻璃上几乎不能动?小编在此整理了蚯蚓不能在玻璃上爬动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蚯蚓的结构

蚯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的器官都是横向贯穿全身的,比如消化管、排泄器官肾管和后肾管、位于腹部的神经(分节的神经中枢)等,在断裂以后还能保留功能。特别要说明的是蚯蚓的血液循环系统。蚯蚓的背部和腹部各有一条贯穿全身的血管,这两条血管依靠每个体节内部的毛细血管相连,独立形成简单的血液循环,当蚯蚓在平行于体节方向断裂时,每个体节内部的组织器官由于尚能利用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而不会坏死,这是保障断裂后存活与再生的重要条件。

蚯蚓被切断以后,断面上会形成新的细胞团,形成栓塞将断面闭合,防止失血、组织液流失及微生物入侵。只有重新形成闭合的体腔,它们才有可能存活下去,接下才是再生的阶段。

对于再生, 具体是什么样的机理现在还不清楚,仍旧有待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假说,一种认为秘诀在于具有类似干细胞的作用的中胚层细胞。当断裂发生时,未分化的中胚层细胞会由体内迅速迁移到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同时体内伴随进行着大量有丝分裂,将消化、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细胞向再生芽部位生长。还有一种可能的假说是断裂处的细胞会去分化,恢复到原始未分化的状态,然后由这些细胞进行分裂、分化、生长,完成再生。

蚯蚓不能在玻璃上爬动的原因

在蚯蚓的腹面处的有小突起,用手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运动,配合身体的肌肉的不断收缩向前蠕动,由于玻璃板的摩擦系数比粗糙的纸板小,所以蚯蚓几乎无法运动。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cuticle)。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上皮细胞基部有短的底细胞,有人认为可以发育成柱状上皮细胞。感觉细胞聚集形成感觉器,分散在上皮细胞之间,基部与上皮下的一薄层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相连。此外尚有感光细胞,位上皮的基部,也与其下的神经纤维相连。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蚯蚓为什么能再生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再生,是指一种事物经历死亡,或者消失而一段时间不存在,通过某种手段、方法等条件,使得该事物再次存活、出现。蚯蚓即使被切成两段也能再生,可是蚯蚓为什么能再生?小编在此整理了蚯蚓再生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蚯蚓再生的环境条件

有了结构和生理的基础,再生也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还受到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再生情况和成活率都受到土壤含水量、温度、氧气浓度和营养等的影响。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对再生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根据Moment的研究结果,25℃条件下的再生速度比20和30℃都快(美国这位叫做Moment的科学家,毕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蚯蚓的再生,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和X射线等对再生的影响,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结果)。

对水生蚯蚓来说,氧气浓度也是影响再生和成活的重要因素,氧气浓度低时,再生会减少,但是当氧气浓度过高时,死亡率又会升高。只有遇到合适的氧气浓度,断掉的蚯蚓才能存活并再生完全。

蚯蚓再生的原因

蚯蚓是环节动物,而再生是环节动物最有趣的特征之一,这和环节动物的身体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

简单来说,蚯蚓的身体是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层是体壁,内层是消化管,两层之间的广阔空腔是次生体腔,也称为真体腔,纵向有隔膜将身体分隔成一个一个的环节。

生物体的整体或器官因创伤而发生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和功能上大致相同的结构,这一修复过程称为再生。简言之,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成被截除之后重新生成的过程叫再生。动物中如水螅的身体碎片能再生成完整的机体;日常所见的伤口愈合,或骨折后重新接合也是再生的实例。一般把再生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如鸟类羽毛的脱换、红血细胞的新旧交替等为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是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如上述伤口愈合或骨折后重新接合的再生,或名补偿再生。再生能力在植物和低等动物之间特别明显,如插枝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低等动物如果失去一个器官还能再长出一个新的同样器官,例如龙虾失去一支螯还也可以重新再生出来,切除蝾螈的一条腿,它可以再生出新腿来。

注射或植入能再生细胞诱导原位再生是用来补充器官和组织移植和仿生物植入的、使受损的人类组织和器官恢复的一个新方法。再生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对于再生机制的彻底理解仍然是一个难题。关于肝脏、骨骼肌、心脏、脑的再生是研究的热点,骨髓干细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被认为缺乏再生能力。但是脊椎动物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能通过受损的轴突再生,亦有证据表明心肌细胞有再生潜力,因为在人类心肌梗死区周围的心肌细胞能分裂。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的研究结果给再生在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光明的前景,特别是在以后人类器官的移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蚯蚓养殖四法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1)多层水泥台架

利用预制好的水泥板,搁在线砖砌好的台架上,或用角钢做的台架,每层的距离50厘米—60厘米,可以搁3层—4层。这种办法是目前搞多层养殖较常用的一种办法。造价不高,修建容易。但操作不方便,各层的宽度有很大的局限性,房屋的利用率不太高。

2)尼龙肉床架

利用钢架固定尼龙网做成箱式蚯蚓床。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改善通气条件,免于蚓床积水,清理料床时也比较容易。不过床面的承受力有限;因为网纱的阻碍,蚯蚓无法到四壁活动,且四壁饲料容易风干结壳,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3)重迭式箱养

利用钢架或水泥台作支架,在上面放置活动的养殖箱。箱可以是木制的或竹编或柳编织的,也可是塑料的。规格以长80厘料、宽50厘米、高20厘米为宜,能装50公斤料,两人能抬起。没有支架可以一个箱一个箱成品字型重迭着,箱与箱之间用木条支搁着,有利于通气。箱中投放充分发酵腐熟的饲料,每平方米箱面投入孵化日期相近的幼蚯蚓1万条,养殖40天—50天。提取蚯蚓的时间视其饲料取食情况、蚯蚓的个体大小及群体密度灵活变动。养殖期间不再投料和放种蚓,也不取粪,除洒水保湿和注意检查是否有天敌危害外,将箱一次性倾倒出来,分离蚓体和蚓粪,然后重新投料投种养殖。周而复始地循环,没有基料饲料之分,因此对饲料加工的要求要特别严格,并且要计算好饲料和蚓种的比例,消耗的时间,收集的时间要安排在大部分蚯蚓环带突出,个别蚯蚓开始产卵的时期。

4)百叶箱式养殖法

此法原理与重叠式箱养是一致的。百叶箱式结构要求是钢筋水泥的,各箱斜向相违,每层相间的距离以20厘米为宜,形式如同气象台使用的百叶箱,斜向箱公成对称的两列,中间为贮料间。养殖时,将料先投满贮料间,然后自上至下分级拨向各个斜向的百叶板面上,形成斜面的养殖床。如果用电动车送料即可直接将料分卸于各级斜面百叶板上,则可减少一道工序。洒水后,在每个斜面养殖床上投以相应数量的小蚯蚓,待到饲料基本粪化,小蚯蚓达性成熟时,进行一次性收集都可以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施工,适合于企业化大规模生产,也是冬季大棚养蚯蚓的适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