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广西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汇编20篇)

浏览

4862

文章

419

篇1:新疆和布克赛尔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和布克赛尔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面积291.03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154.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1%,总投资为13541.82万元,规划建设期8年,分三个阶段完成。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湿地功能展示园、湿地宣教中心、湿地植物园等,并结合生态及文化特色,规划建设展示河流、沼泽湿地和草原自然景观及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游憩的风景区。

和布克赛尔国家湿地公园将定位为我国西北高原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近自然河流湿地公园,湿地动植物的乐园,生态旅游的精品,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载体。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秉承“保护湿地生态,展示湿地生境,结合地方文化,亲近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致力于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开展湿地的科普宣教,展示湿地动植物和湿地生境,传承和布克赛尔地方文化,形成新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

此次建设的湿地公园内将建有湿地功能展示园、湿地宣教中心、湿地植物园、小型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设施,并结合生态及文化特色,规划了以展示河流、沼泽湿地和草原自然景观及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游憩的风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雪峰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09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公园主要包括雪峰湖、资江干流安化东坪-珠溪口段及周边区域。湿地公园由南向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南端至雪峰湖柘溪林场附近、最北端至珠溪口水电站大坝。湿地公园大致范围包括雪峰湖及其周边第一层山脊线或公路、资江东坪-珠溪口段及其周边第一层山脊线或公路,当第一层山脊内有居民点、农地时,则以雪峰湖或资江最高水位至居民点农地边缘为界。同时,入库小溪以库尾至小溪2-5公里长、20-50米宽的为界。整个湿地公园东西垂直长约40公里,南北垂直宽约30公里。总面积9450.2公顷。

湿地公园区划为6个功能区:雪峰湖湿地保护保育区、资江(东坪-珠溪口)河流湿地保护保育区、湖滨生态缓冲保护区、山溪入库口湿地保护保育区、湿地宣教展示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

湿地公园主要特点:

1、特征显著,观赏性强,很具代表性

雪峰湖是一处典型的山地人工湖泊,其湖体形态自然,湖岸线优美,库容面积大,与森林紧密相依,湿地景观独特,观赏性强。其以入湖溪流、水库、沼泽、库塘与环湖森林组成的森林与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我国中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资江是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项目区东坪-珠溪口资江段由山地向洞庭湖平原湖区奔腾而来,河流形态自然婉转,水质良好。该湿地系统表现出来的原始水生态特征、自然的水生态过程,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也甚为少见。

2、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极具生态、科学、教育及其它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

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的河流以及气势磅礴的雪峰湖为主体景观,并辅以绿荫遍野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园内河流形态自然,岸线优美,观赏性强。作为景观主体的雪峰湖及资江贯穿森林景观,营造并组合而成具有不同的景观风貌,形成了融多种风格为一体的滨水风光带,作为生态旅游载体的湿地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品位较高。

同时,园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反映了该区域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湿地文化,形成了深厚的梅山文化、茶文化和渔文化,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赋予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同时雪峰湖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对保证洞庭湖流域的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生物多样性丰富,极具保护价值

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共记载了维管束植物1419种,维管束湿地植物150种。同时,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列入国际公约保护植物名录的兰科植物22种。

同时,在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81种,其种数为湖南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31.6%。其中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125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两栖动物和鸟类、兽类达140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26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评为濒危级别的物种有14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不少中国与日本、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保护的候鸟,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42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8种。

更为重要的是,在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发现了1种湖南省以前从未报道过的鱼类--红尾副鳅,以及1种湖南省以前未曾报道过的蛙种--无声囊树蛙,说明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生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的澧县境内,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自然河流、库塘、河心洲滩、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规划面积27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6.63%。公园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水产养殖场四大湿地型。湿地公园呈南北走向,最北端至山门水库的北端尾闾,最南端至王家厂水库大坝。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7′28″~111°32′33″,北纬29°45′28″~29°54′56″之间,南北长17.50千米,东西宽8.16千米,总面积2778.0公顷。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0℃,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14.0℃。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年均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53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3%。公园外围涉及王家厂、火连坡、闸口、方石坪等4个乡(镇)21个村人口3.8万余人,公园内无常住人口,包括王家厂镇的大兴村、双庆村、偏估佬林场、生产街居委会、建设街居委会、黄木村,火连坡镇的金山村、古台村,闸口乡的沿溪村、芦桥村、花园村、丫角村、石庄村、新桥村、羊耳村、古城村,方石坪镇的杨家湾村、柳树村、枞杨村、龙神潭村、球山村共21个行政村(居委会)。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组成主体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最高海拔为山门水库120米,最低海拔为王家厂水库大坝泄洪口71米。王家厂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澧水支流涔水中游澧县王家厂镇上游1千米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II)型水库,1960年建成蓄水,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2.0亿立方米,集雨面积484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1%,坝址以上河长48.5千米,河道坡降3.5‰。水库建有坝后式电站,装机3台1360千瓦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915万千瓦时。王家厂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是国家防总在1998年全国16座大型水库进行的洪水调度系统工程试点之一,洪水调度系统工程于1999年4月1日投入试运行,担负着澧阳平原2.3万公顷农田的灌溉和下游100万人口、6.7万公顷耕地的防洪保安任务。山门水库位于澧县闸口乡的大垱口,王家厂水库上游,拦截涔水支流九河湾溪河形成。水库大坝外两座大山紧锁有如一扇天然的大门,因而得名"山门水库"。水库始建于1975年,1976年竣工蓄水,其正常库容0.92亿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35.41平方千米,流域多年降雨量1277毫米,灌溉面积0.39万公顷。山门水库水源丰富,库区内水质无任何污染,连续多年达到Ⅲ类水质,是澧县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公园内群山环抱,景色秀美,水溅银花,湖光迷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和涔水作为湿地公园的景观主体,串联起滨湖地带的森林景观、田园景观和村落,营造了丰富多样的复合湿地系统和湿地景观,形成了融多种风格为一体的沿河风光带。

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4个,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环湖低丘植物区系性质,以及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湿地植物有68科、179属、238种,共有保护植物11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即: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即: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莲Nelumbonucifera、野大豆Glycinesoj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花榈木Ormosiahenryi、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

公园规划范围内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0目77科234种,其种数为湖南省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25.55%。其中鱼类有6目13科6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鱼类的33.17%;两栖动物有1目6科15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两栖动物的21.74%;爬行动物有3目7科1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爬行动物的18.18%;鸟类有16目43科119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鸟类的26.56%;哺乳动物为4目10科14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哺乳动物的14.74%。湿地公园现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分别是虎纹蛙Ranarugulosa、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zonorhyncha、黑耳鸢Milvusmigranslineatus、鹗Pandionhaliaedus、雀鹰Accipiternisusnisosimili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gularis、白尾鹞Circuscyaneuscyaneus、燕隼Falcoubbuteostreichi、阿穆尔隼Falcoamurensis、大杜鹃Cuculuscanorusbakeri、东方角鸮Otussuniamalayanus。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20种,其中附录Ⅱ物种有14种,附录Ⅲ物种有6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8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129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40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11种,列入湖南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有101种。

湿地公园内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交融,历史悠久的"城头山古遗址"、"彭头山古遗址"、"八十档古遗址"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石器文化",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荆河戏文化"和"船工号子文化",都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和国家林业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的精神,有效保护涔水湿地、澧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弘扬涔水湿地文化,满足澧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为主体申报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力争在涔水流域建成"河湖为廊、青山为屏、山水相映、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加快澧县"生态家园"建设步伐,实现"生态强县"战略目标,力争将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洞庭湖澧水水系廊道保育的典范和湖南省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公园示范基地,集湿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柏林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境内的柏林沟镇,主要包括柏林湖及周边湿地区域,湿地类型以库塘、河流为主。

柏林湖湿地总面积290公顷,水域面积140公顷,积水面积320平方公里,河道总长60公里。湿地内山青水秀、环境清幽、风景迷人,被全国著名乡土民俗建筑专家季富政称为山沟里的“小九寨”,已经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据了解,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柏林古镇,于东汉末年(公园128年)建葭萌分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境内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清新秀美,秦汉古街被誉为川北民居“标本”,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拟建的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境内,主要包括柏林湖及周边湿地区域。湿地公园范围东北起于石板河向西南,沿沟至寺坪向南,沿冯家河至张家河向西北至观音岩,向南沿至三房里,向西北沿柏林湖至王家湾,向东南至江家湾,向东南沿柏林湖至马蹄滩大坝,向西北至何家嘴,向东北沿冯家河至石板河。规划面积1597.5hm2。

公园内湿地主要由人工湿地的蓄水区湿地132.09公顷、水塘湿地1.31公顷、灌溉地湿地5.16公顷、自然湿地的永久性河流湿地8.12公顷和泛滥地湿地88.67公顷构成,占公园总面积的14.73%,湿地种类较丰富。

公园内森林均为湿地汇水区,山谷溪流终年不断流,保障了湿地充分的水量供给,湿地生态系统随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与周边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频繁,整个生态系统已达到生态的平衡。 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柏林湖湿地周围分布着近20余种树木,主要有马尾松、柏木、桤木等树种,还有省重点保护原生珍贵树木杜仲、银杏等,野生动物42种,其中水禽类8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5种,鸟类19种,兽类7种。特别是白鹭等水鸟作为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灵敏反应了湿地环境的变化。

公园内有多处古刹名寺、石雕古墓、魁星0、闭关佛洞等人文景观,还有自然形成的柏林湖、五岚二锦、摩崖造像、三国古柏等自然景观,景点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地处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市城区段淠河中游,南临横排头水利枢纽北端,北至合六叶高速公路下游500米处城北橡胶坝。湿地公园内,总面积4448公顷,公园湿地率61.28%,是典型的河流湿地类型。公园水系淠河为淮河一级支流,由正阳关入淮。

淠河湿地公园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其中湿地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内淠河上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北端至312国道区域,河流长度19.6千米,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6.3%,为淠河湿地公园的重要湿地。湿地恢复区位于新城一路至合六叶高速下游500米,河流长度6.1千米。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位于中心城区淠河两岸。

公园内有适宜湿地植物及鸟类、鱼类、底栖动物等生长繁殖,现有浮萍、水鳖、野菱、菖蒲、莲等湿地植物;有鲤、鲫、鳊、鲢等湿地野生动物,有绿头鸭、白鹭、苍鹭、䴙䴘等湿地较常见的鸟类。

公园自2011年12月批准试点建设以来,为加强对淠河湿地的综合管理,六安市人民政府成立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下设六安市城区湿地公园管理局,从事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并颁布《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管理保障。

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已取缔了采砂,清理采砂船只及捕鱼“迷魂阵”网,修复生态驳岸,并兴建橡胶坝拦蓄河水形成湿地水域;合理利用区已经成为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观光及以水上运动为特色的各类群众健身和体育赛事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教区和管理服务区各项设施,正在建设实施中。

淠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提升了淠河水环境,维护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六安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疆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哈密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疆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总面积1500公顷。

哈密河湿地公园分为东哈密河和西哈密河,北起哈密河出水口,流经哈密市城区,南至鹤鸣湖。拟建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200公顷,湿地面积830公顷。根据国家湿地公园分期建设目标,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期限7年,分为三期,近期3年(2014-2016年),中期2年(2017-2018),远期2年(2019-2020年),经初步概算,总投资1.135亿。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计划建设项目有植被恢复、水域清淤、围栏工程、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增置科研设备、配置巡视设备等。

哈密河流域湿地,被誉为哈密绿洲之肾,流域内湿地生物资源丰富,也是咱们哈密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之一,经过两年建设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建设美丽哈密、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的示范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湖南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邵阳天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林业局正式批文(林湿发字〔2013〕243号)批准同意试点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784.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72.1公顷,湿地率为60.2%,建设期为8年(2013-2020年),概算投资为12.8亿元。

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邵阳县城西北,为资江两大支流赧水和夫夷江汇合地,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生态良好,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湿地公园内有微管束植物106科、430种,脊椎动物有5纲25目63科1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省级81种。

这里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由中国南方岩溶区域库区蓄水后形成的由库塘湿地、此生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组成的典型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鸳鸯、鹭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冬季,有大量的鸟类在这里越冬,春夏时节,有上万鹭鸟在这里群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908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金沙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倒水河中部,红安县城西郊,规划总面积1903.3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90.69公顷。湿地公园规划为5大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湿地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金沙湖是以入库溪流、水库、沼泽、洪泛湿地、洲滩与环湖森林组成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属人工库塘湿地,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植物资源有96科、205属、318种,有水生植被1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鸟类有77种,隶属14目34科,与湿地紧密相关的鸟类有30种,是西伯利亚--澳洲的候鸟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中转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栗鸢、白琵鹭、红腹锦鸡、雕鸮、鸳鸯、穿山甲等。金沙湖的土著鱼类共有29种(含亚种),隶属7目14科29属。土著鱼类中以鲤科的种类最多,有15种,金沙湖鲂,为金沙湖特有鱼种,已被列入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名录,金沙湖湿地水面宽阔,河岸线曲折连绵,拥有大小岛屿22个,构成了河中岛、山外山、山-复、山水环抱的独特景观。水质常年达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是红安县20多万居民饮用水源地,

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批准红安县开展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2年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批准设立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2013年1月黄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核定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2013年5月7日,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正式揭牌运行。

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先后成立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筹建领导小组、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指挥部,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争取国家农发行授信贷款额8亿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高起点编制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完成了一期《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并列入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计划;出台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大力实施治污工程:拆除滨湖畜禽养殖场77处,关停滨湖的红信化工厂和萤石矿,依法拆除湖区违法乱建的建筑14处。精心组织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全长39.8公里的引水渠,每年为金沙湖补水约2000万方;完成植被恢复8000多亩。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集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于一体的科普监测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全长525米,宽50米的公园大门入口大道已基本完成,3个基层管理站基础建设已完成,湿地科普馆布展和湿地文化广场建设正在进行中。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与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科院武汉水生植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管理质效;与县水利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签订协议,对公园内水文、水质、气象、土壤进行监测,共享成果;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巡湖制度,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与周边村签订共建共管协议,聘请村民为兼职信息员。三年来共处理各类建规事件45起。印发宣传册5000余本。安装宣传牌200多个。联合公安、林业、环保等10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金沙湖湿地保护管理的通告》,举办"秀美金沙湖"摄影大奖赛,制作了多部宣传片播放,举办"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大型展览。

2016年4月,国家湿地公园专家组对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进行了实地验收。8月16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2016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目前,正在按5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湿地公园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倒水河中部,红安县城西郊,规划总面积1903.3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90.69公顷。湿地公园规划为5大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湿地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金沙湖是以入库溪流、水库、沼泽、洪泛湿地、洲滩与环湖森林组成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属人工库塘湿地,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植物资源有96科、205属、318种,有水生植被1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鸟类有77种,隶属14目34科,与湿地紧密相关的鸟类有30种,是西伯利亚——澳洲的候鸟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中转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栗鸢、白琵鹭、红腹锦鸡、雕鸮、鸳鸯、穿山甲等。金沙湖的土著鱼类共有29种(含亚种),隶属7目14科29属。土著鱼类中以鲤科的种类最多,有15种,金沙湖鲂,为金沙湖特有鱼种,已被列入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名录,金沙湖湿地水面宽阔,河岸线曲折连绵,拥有大小岛屿22个,构成了河中岛、山外山、山-复、山水环抱的独特景观。水质常年达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是红安县20多万居民饮用水源地,

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批准红安县开展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2年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批准设立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2013年1月黄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核定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2013年5月7日,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正式揭牌运行。

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先后成立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筹建领导小组、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指挥部,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争取国家农发行授信贷款额8亿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高起点编制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完成了一期《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并列入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计划;出台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大力实施治污工程:拆除滨湖畜禽养殖场77处,关停滨湖的红信化工厂和萤石矿,依法拆除湖区违法乱建的建筑14处。精心组织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全长39.8公里的引水渠,每年为金沙湖补水约2000万方;完成植被恢复8000多亩。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集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于一体的科普监测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全长525米,宽50米的公园大门入口大道已基本完成,3个基层管理站基础建设已完成,湿地科普馆布展和湿地文化广场建设正在进行中。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与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科院武汉水生植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管理质效;与县水利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签订协议,对公园内水文、水质、气象、土壤进行监测,共享成果;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巡湖制度,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与周边村签订共建共管协议,聘请村民为兼职信息员。三年来共处理各类建规事件45起。印发宣传册5000余本。安装宣传牌200多个。联合公安、林业、环保等10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金沙湖湿地保护管理的通告》,举办“秀美金沙湖”摄影大奖赛,制作了多部宣传片播放,举办“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大型展览。

2016年4月,国家湿地公园专家组对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进行了实地验收。8月16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2016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目前,正在按5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湿地公园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吉林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境内,地处长白山脉北麓、沙河支流二道河上游,距敦化市大石头镇1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2′—128°35′,北纬43°09′—43°11′,总面积为2291公顷。

吉林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各类湿地在东北东部山区具有十分明显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公园内的“亚光湖”水质为国家Ⅲ类水质,是大石头镇和林业局重要的水源地,对流域水源涵养、调节二道河上游水量分配及水源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流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亚光湖区域广泛分布的大面积湿地对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态保障均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特别是湿地公园所处的敦化市及周边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泥炭地”公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该地区泥炭沼泽湿地的保护,对于保护我国的山区泥炭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境内山峦重叠,岭脉相连,海拔在500—700米之间。主要湿地类型包括白桦落叶松-灌木森林沼泽、苔草沼泽、蒲草芦苇沼泽和库湖水域(即大石头镇镇饮用水源——亚光湖水库)。湿地面积1380公顷,占公园面积的60.2%。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60科140属24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分别是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紫椴、野生大豆。野生动物241种,约占长白山区野生动物种数的65%,其中鱼类2科6种、两栖类2目6科12种、爬行类1目2科11种、鸟类14目35科176种、兽类5目14科36种。陆生野生动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7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26种,鸟类有鸳鸯、花尾榛鸡以及鸢、苍鹰、毛脚鵟、白尾鹞、红脚隼和长尾林鸮、纵纹腹小鸮等隼形目、鸮型目猛禽21种;兽类有黑熊、青鼬、豹猫3种。上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的世界濒危物种,为濒危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尤其是为珍贵水禽提供栖息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功能。同时大石头湿地是典型的长白山低山丘陵森林—沼泽—水域自然综合体,对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具有特定贡献。

大石头亚光湖区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突出,湿地与生物资源多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处在敦化市六鼎山国家风景区、长白山国家五A级风景区与张广才岭的老白山风景区的中部连线上,距著名的长白山国家五A级风景区140公里,距著名的黑龙江镜泊湖不到百公里,联合进行旅游项目挖掘与旅游路线整合,丰富区域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品牌,有助于完善区域旅游结构,拓展生态旅游空间。

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保护与恢复性建设,湿地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动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多。公园湖区水天一色,周边林木茂盛、水草丰茂,道路两侧,绿荫匝地。成为依托敦化市“六鼎山”和南去长白山、北到境泊湖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来源:吉林省林业厅

大石头镇:(1)自然概况大石头镇位于敦化市区东25公里,地处东经128028`至128032`之间,北纬43014`至43018`之间,辖区总面积为1398.6平方公里,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驻镇有大石头林业局、延边火柴厂、养鸡场、太平林场、敖东集团养鹿二分场、三分场、乾康木业等州、市属企业。全镇总人口61173人,总户数17264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淇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规 划区西至淇县贺家村,东至淇滨区庞村,北至许沟村,南至淇县礼河寨,总面积332.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71公顷,湿地率81.43%,公园包括生 态保育、科普宣教和管理服务三大功能区。生态保育区面积248.1公顷,涵盖了河道及滩涂区域,主要是保护淇河湿地生态系统、许沟温泉和维持淇河湿地自然 原始风貌,保护水环境,恢复滩涂植被,开展生态定位监测、鸟类观测、水文水质观测等;科普宣教区面积77公顷,通过水系设计和植被恢复,建设科普宣教中心 和淇河文化展演中心等,普及湿地相关知识、宣传环保意识、开展生态休闲旅游;管理服务区面积7.4公顷,包括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等。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展现淇河芳草萋萋、绿竹猗猗、飞鸟成群、鱼翔浅底的湿地景色,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成为自然环境优美、湿地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独具北方河流湿地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景点位置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淇县庙口镇贺家村与市第三水厂取水口下游220米处之间(302省道淇河大桥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霍城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霍城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霍城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霍城县南部,西起中哈边境,东至惠远古城城墙下的防洪堤,南部以伊犁河为界,北至图开沙漠南缘,位于东经80°31’30.29”-81°01’12.1”,北纬43°52’17.6”-43°57’06.7”,总面积10953 hm2。湿地率高达95.4%。规划区内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洪泛平原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洪泛平原1455 hm2,草本沼泽7579 hm2,森林沼泽1393 hm2,库塘湿地25 hm2。

伊犁河谷湿地是新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多种水禽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途径,是沿岸各族人民生存的生态环境基础。伊犁河北岸湿地区域生长着高等植物14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水体浮游植物72种。栖息着脊椎动物130种,其中鱼类32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8种。规划区及周边伊犁和主河道中的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有河流、沼泽草地、天然次生林、沼泽、沙洲等多种湿地景观类型,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区域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15公里,地理坐标:111°2519"E—111°2851"E,28°4735"N—28°5124"N,面积751.79公顷,属沅江的一段,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和基础,以开展生态旅游为导向,充分利用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科普宣教和文化娱乐,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明显。记录到的维管植物有63科130属154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种,分属于9属7科;裸子植物3种,分属于3属2科;被子植物140种,分属于118属54科。按植物性状区分,乔木树种28种,灌木树种21种,草本植物105种,其中藤本植物10种。主要乔木有枫杨、樟树、紫弹树、簇序润楠、响叶杨、山枫香、构树、水杉和八角枫等。记录到的动物有:软体动物6科30种;鱼类9目15科99种;鸟类11目29科54种。重点保护动植物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樟树。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且列入IUCN名录中EN(濒危)1种,中华秋沙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分别为鸳鸯、黑耳鸢、雀鹰、普通鵟斑和斑头鸺鹠;IUCN名录NT(近危)1种,白颈鸦。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优良的水质、充沛的水量和开阔的水域空间,与两岸绮丽的风光,周边层峦叠嶂的山体、古老怀旧的村屋组成良好的山水风景。其自身景观资源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又与桃花源风景区、武陵渔村、双洲公园等多处景点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一个以湿地公园为核心,向沅江上下游辐射的沅江风光带,为湿地公园建设的科普宣传和生态旅游提供良好基础。相传中原隐士善卷归隐德山,数次沿沅江而上,教化万民;两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曾溯沅江南下,写下不朽诗篇《涉江》。历代文人墨客郦道元、李白、刘禹锡、陆游、黄庭坚、朱熹、王阳明、袁宏道,无不流连其中,畅抒胸臆。而今,访古探幽,问津赏景,亦然快哉。沅水一带,有桃源八景“桃川仙隐、潼舫古渡、漳江夜月、梅溪烟雨、楚山春晓、绿萝晴画、浔阳古寺、白马雪涛”;更有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还有三塔三阁“白佛阁,漳江阁,文昌阁;楚望塔,文星塔,回风塔”。一条夷望溪,如青罗带串连了水心寨、钟鼓山、月亮岩、象山和十万亩竹海,可感“清溪涤尘,幽篁长啸”。一处桃花源,历经千年,沉淀了德文化、陶文化、傩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隐逸文化,尽显“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每年3月28日桃花节,如织游人,往来不绝。武陵渔村、桃源人家屋舍俨然,良田美地,桑梓竹林,回归田园、体验农趣;“三棒鼓”、“九子鞭”、“草把龙”等民间艺术,在此传承并发扬光大。擂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浓郁的农家人的饮食文化。台湾诗人余光中品过擂茶,留下“识得擂茶味,更羡武陵人”的咏叹。

桃源沅水湿地公园分为四大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是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生态基质,也是湿地公园的景观载体,主要为范围内沅江水域,面积为530.62公顷,占总面积的70.58%。恢复重建区,是湿地公园恢复和重建湿地系统的典型示范区,主要包括沙洲、吴家洲北部和沅江西岸张家堰护堤滩林带。该区总面积为131.39公顷,占总面积的17.48%。管理宣教区,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设施和科普宣教馆。面积14.8公顷,占总面积的1.97%。生态旅游区,是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休闲和游憩体验的场所,主要包括洞洲和吴家洲南部,面积为74.98公顷,占总面积的9.97%。

其结构布局为“一核、两轴、四片区”。“一核”:是指以洞洲和吴家洲南部湿地生态系统良好、湿地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作为核心依托,在陆地上联系外部城市,也是公园内部各个功能片区的连接纽带和辐射平台。“两轴”:主轴和辅轴,主轴:以“一核”为轴心,在主河道向南北方向延伸,串联起公园各区域,是公园进行日常管理巡护的主要轴线。辅轴:该轴也是以“一核”为辐射平台,在辅河道向北延伸,是公园内部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宣传的连接纽带。“四片区”:分别为水域区、洲滩区、林地区和河堤区。水域区在湿地公园内分布最广,是整个湿地公园的主体和载体;洲滩区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高,是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供体”;林地区是湿地公园陆路上与外界连通的区域,该区域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湿地景观丰富,是公园的管理核心区域;河堤区保护边缘山体和人工护堤,是湿地公园的“保护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行列。位于古勒巴格乡和依玛乡片区,规划总面积2050公顷,湿地率高达98.8%,是我国西部干旱区罕见的河滩芦苇沼泽湿地,水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的“绿色水库”。其中自然环境优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稀缺的湿地资源,是维持荒漠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

新疆共有各类湿地148.35万公顷,湿地比重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新疆湿地的垂直分布从-155米至4800米,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与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具有孤岛性、多变性、富营养、矿化度高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是国家林业局于2011年批准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湿地公园位于北海市银海区,是我国南部沿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湿地公园总面积2009.8公顷,共有维管束植物672种。建设有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

地理位置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北至鲤鱼地水库,西接银滩白虎头,东抵大冠沙,包括鲤鱼地水库及其周边部分缓冲区域(人工湿地),园博园水系、冯家江及其沿岸50-200米缓冲区域(河流湿地),冯家江入海口至大冠沙海堤沿岸红树林以及浅海区域(近海和海岸湿地),是我国南部沿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发展历程

2014年10月,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开工。该项目可以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为动植物尤其是水鸟提供良好的繁衍、栖息场所,从而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提升北海市滨海景观价值。

2014年底,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部分区域,发生红树林成片死现象。在湿地公园银滩冯家江桥附近,死去的红树林已被连根拔起,新补植的树苗在潮汐中歪歪斜斜尚未立稳,鸭子成群地在红树林中穿梭觅食。

规模

北至鲤鱼地水库,西接银滩白虎头,东抵大冠沙,包括鲤鱼地水库及其周边部分缓冲区域(人工湿地),园博园水系、冯家江及其沿岸50-200米缓冲区域(河流湿地),冯家江入海口至大冠沙海堤沿岸红树林以及浅海区域(近海和海岸湿地),湿地公园总面积2009.8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18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9%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白水林皋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白水林皋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林皋湖湿地公园位于白水县城西部,距县城约20公里。公园范围内白水河水系长约6.5千米,林皋河水系长约21.5千米,规划面积769.7公顷,其中保护保育区面积371.9公顷,恢复重建区面积232.4公顷,宣教展示区72.9公顷,合理利用区面积77.5公顷,管理服务区15.0公顷;公园湿地面积为287.2公顷,湿地率为37.3%,其中保护保育区湿地面积与恢复重建区湿地面积之和为211.6公顷,占公园湿地面积的73.7%,即湿地保护率为73.7%;合理利用区湿地面积27.6公顷,占公园湿地面积的9.6%。该区域现有种子植物59科201种;陆生脊椎动物29目57科16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有白琵鹭、鸳鸯、灰鹤、红隼等;省重点保护动物14种,有苍鹭、白鹭、池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石城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石城赣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石城县是赣江源头县,湿地资源丰富,有河流型湿地面积1679.35公顷。境内有大小河流140条,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总长1099公里,河网密度0.69公里/平方公里。县内最大河流琴江河全长71.8公里,在县城段建成人工湖,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许多迁徙候鸟的天堂。建立江西石城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可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灌江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灌江湿地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湘江的源头区和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地处我国35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南岭区内。

此外,灌江湿地毗邻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水生态资源和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510.21公顷,湿地率为83.31%,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灌江生态安全。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从洞井牛江、大河江、小河江汇水口起,沿江经洞井、观音阁、黄关、新街、灌阳镇,至县城止,以两岸范围为主,包括沿岸局部小面积陆地,如唐景嵩故居、大井塘生态园,倒风塘新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垦利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垦利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垦利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起胜利水库,南达胜兴路,东至民丰三号水库,西到天宁东路,总面积966.41 hm2。其中湿地面积789.69 hm2,湿地率为81.71%。

天宁湖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是以自然湿地修复为主,加强水源地保护,通过实施保障水量水质、疏通供水渠道、保护水禽栖息地、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等,逐渐恢复和保育湿地资源,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体系的健康稳定。其次通过开展湿地生态农业工程,探索黄河三角洲湿地发展与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缓解湿地保护恢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冲突,逐步实现农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有机统一,以点带面,分期全面发展。同时以湿地资源为载体开展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科研等活动,确立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之间平衡的发展关系,通过生态示范建设、生态旅游创新湿地公园的运行模式,带动垦利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汉阴观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分布在汉阴县城关镇杨家坝村、观音河镇观音河村、合心村、进步村、水田村。公园总规划面积425.15公顷,依据《汉阴县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规》将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域。公园内有龟山、蛇嘴、麻龙洞、水围寨等自然景观,植物共有37科180余种,有马尾松、麻栎、落叶松、锐齿栎、槲栎等珍贵乔木;主要有杜鹃、中华蚊母、女贞、胡枝子、马桑、高山柳、蔷薇和悬钩子等灌木;园内动物共有12目33科154种,有朱鹮、金鸡、白冠长尾雉、猫头鹰、杜鹃、啄木鸟、苍鹭、白鹭等国家、省级保护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绵阳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三江湖湿地位于绵阳市建成区内,因涪江、安昌江和芙蓉溪“三江”在此汇流而得名,绵阳市民习惯称之为“三江湖”。

湿地公园地处我市建成区内,总体上为南北走向的狭长型廊道,最南端至三江大坝,最北端至涪江二桥,东端至小枧湿地,西端至安昌河洞天大坝,规划总面积921公顷。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湿地公园有着独特的性质:以三江湖秀丽的湿地生态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西蜀历史人文景观为特色,以保护河流—洲岛—库塘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文化展示、湿地休闲、湿地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分为5大功能区

打造后的湿地公园将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

涪江是绵阳的母亲河,湿地公园是涪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将以河流湿地生态体系为基础,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水环境状况为根本立足点进行功能性打造。同时,突出西蜀历史资源,恢复展示清雅秀丽的湿地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具备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游憩休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经过前期的科学设计,还可以把湿地公园打造为河流、库塘、沙岛、沙洲构成的湿地科普宣教示范点和湿地保护示范点。

可看飞鸟赏风景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将设立科普宣教中心,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主题,采取图片、标本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湿地的起源、分布、种类、功能等知识,让市民了解湿地,保护湿地。

同时,合理利用区将修建百米木质观鸟长廊,设置宣传栏宣传展示湿地公园内的鸟类科普知识。最重要的是,长廊两端靠近水禽栖息地的位置将设置两处隐蔽观鸟屋,让市民和水禽近距离接触。

此外,湿地公园还将在小枧湿地区域种植观赏植物群落,标明种类、分类地位、经济价值等基础信息,市民可以在这样“满目皆绿”的环境中边学习,边游玩,边“洗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