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界壕遗址在哪(通用20篇)

1982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突尼斯举办科学研讨会,同期在哈马马特召开的执行局会议上,有代表首次提出建立国际古迹遗址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全球性的庆祝活动。这一建议经执行委员会讨论后通过,并于次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上得到批准。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金界壕遗址在哪!

浏览

3377

文章

1000

篇1:绵竹故城遗址

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绵竹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晋绵竹城”遗址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阳市区北15公里,属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中心位置在今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龙安村和袁家镇双江村结合部。以龙安村“土将台”为中心的台地上曾发现大量文化层堆积。“汉晋绵竹城”遗址为汉、蜀、西晋时期绵竹县所在地,东晋绵竹城移治今绵竹市所在地。遗址东临绵远河,位于绵远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遗址中心海拔约534米。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命名为“土将台”遗址,1990年由德阳市市中区(现旌阳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四川省、德阳市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工程、砖厂取土、采沙等过程中发现“绵竹城”砖、石提钱鱼俑、石武士俑、石虎、石狮础、石蛙础、板瓦、铜朱雀等汉代遗物。“绵竹城”砖的发现,初步确认该遗址即为汉”绵竹城”遗址。但是,长期以来,对该遗址的性质、范围、重要遗迹等基本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有文献曾探讨古绵竹城迁址原因,认为有八百年根基的古绵竹城迁离古蜀道要隘原址,于隋大业年间迁现址,不是因战乱、瘟疫抑或饥荒,应该是水患所逼。隋新绵竹城的选址着重考虑的因素是规避水患。

值得一提的是,黄略公路旁所立“土将台遗址”文保碑非土将台遗址所在地。土将台遗址实为江林村黄略公路东侧刘家大院屋后的土堆,现盖有民房。2015年4月西安西北石油管道公司擅自在土将台遗址南侧文物保护范围内挖深坑作业,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根据调查勘探资料推测,土将台遗迹应为“绵竹城”遗址北城墙的残存,土将台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65米,土台现为农耕地和住宅地。根据勘探结果,夯土宽约30米。调查发现的“绵竹城”砖一件位于龙安砖厂取土地,其余全部发现于土将台周围,部分位于土将台上。在勘探过程中,土将台上的探孔大部分发现有砖及夯筑痕迹。南城墙位于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上店子梁子勘探中发现有夯筑痕迹,根据勘探结果,夯土宽约30米。龙安砖厂取土地发现1件“绵竹城”砖,砖厂长期在周围取土,对遗址的文化堆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砖厂南部原来也为一梁子,与上店子梁子和西边的尹家梁子东西走向十分清楚。

根据勘探和发掘情况,北城墙大致呈东西走向,现存高度为1.5~1.7米。因城墙内侧有民房,探沟未能全部解剖城墙。发掘的城墙宽约20.7米。城墙北部边缘系包砖结构,包砖已垮塌,从解剖情况看,较有规律的砖有4层,为错缝平砌。砖的大小规格不一,有“绵竹城”砖、钱纹砖、五铢钱纹砖、“八”字纹砖、菱形纹砖、楔形砖等。夯土北部有修筑城墙之前挖的基槽,剖面大致呈梯形。已解剖的城墙夯土剖面有a、b、c、d四部分,夯土b部分为主城墙,夯土a和c部分为侧城墙,其中夯a和夯c均叠压夯b,为中央夯筑法夯筑而成。夯d城墙靠外部的基槽内及其上部夯土,夯筑前先在下部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上,其上即是城墙包砖。四部分交界处陡直,应为板筑法筑成。

2019年,绵竹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北至绵远河,西至獐子堰,南至尹家梁子、上店子梁子一线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北与保护范围重合,西至保护范围西缘外延100米,南至保护范围南缘外延100米。

黄许镇:德阳市旌阳区辖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四川省200强乡镇。1952年置黄许镇,1958年与5社1镇合并建立黄许公社,1984年分置黄许镇和黄许乡,1986年黄许乡并入黄许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26.7平方公里,人口3万。宝成铁路与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贯穿镇境。辖新新、新合、新丰、圣三、龙安、新华、新胜、新广、清平、海胜10个村委会和滨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又名“四十里城子”,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堡乡东面,距库尔勒40多公里,“博格达沁”在维语中的意思为“宏伟高大的城墙”,它是焉耆盆地中最大的古城遗址,是一个周长达三千多米的长方形城池,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该故城现存的城墙高约1.5至2米,有东南和西南二门,宽约10米,城内有两处建筑遗址,城外有护城河的遗迹,附近还有7座高大建筑的基址。考古学家在该城内外曾发现过不少古代钱币及铜镜等器具。

2019年,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平梁城遗址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平梁城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梁城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西郊10公里处的平梁寨上。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先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时任兵部尚书的余玠令都统张实修筑平梁城,取扫平梁州之义,而山寨遂以此而得名。平梁城居山寨之上,而山寨四周如削,易守难攻,是四川抗御蒙军的古城寨之一。宋时在山寨上修筑城墙达20里,5寨9门,内外两层,排列整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抗蒙期间,州城官民及州衙曾迁入此城寨。清嘉庆二年(1797年),白莲教农民起义军占领巴州城,州城吏民及州衙再次迁入平梁城,并在城内建有鸿禧寺,又名真武庙(已毁)。清咸丰皇帝赐四川提督、抗英将领张必禄为“武壮”谥号,张必禄系古巴州人,死后葬于平梁寨上。山前刊有“武壮佳城”四字。

1933年,红四方面军曾在乎梁城作战,总指挥徐向前在此指挥战斗。

城寨上有天生的平梁洞和古时建造的摩崖造像,城中有古井、饮马池。

清《巴州志》载:出州城西行十余里,山渐高,迤邇以至平梁山下。雉堞(高矮城墙)参差,望之如半天赤城(如浙江天台赤城),缥缈在空际。四周皆悬岩峭壁,仅微径可上,既入城,则平野豁然矣。城创自张实。宋至淳祐,境土日蹙(收缩),兹城僻在一隅,乃以抚平梁州(今汉中)为名。其摩崖云:坐据要地,汉中在掌握,将以为兴复之基,故在南宋不效(南宋时没有效果、作用)。历数百年至昨,‘教匪’(封建统治者对白莲教军的贬称)扰乱,州城残破,官民侨居其中,大军粮饷咸在,经略(官名)额公,亦接印于此,卒之扫平‘逆孽’(封建统治者对白莲教起义军的贬称),川陕肃清,则平梁之名,殆为今设也。后之人抚今追昔,其亦知天人助顺,灵应固自有时欤!

巴州平梁城

平梁城创建以来已历750余年,而今环山城墙、城门、基石犹存。城内建的真武庙、饮马池、州衙署等遗址尚在,城外尚有接印台、石旗杆。平梁城山下的平梁洞,人称仙人洞,据传,昔有一妙通居士在洞中炼丹,人称仙人,故此得名。

保护范围:西、南自寨墙边缘外延150米,北自遗址寨门第一步石梯边缘外延250米至公路旁,东自寨门第一步石梯边缘外延300米至龙背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村,距日土县城20公里。据传,城堡前身是’门人’,在形似大象俯卧的土山上所建的门卡。7世纪前,“岭”国大将贤巴敏如泽在此山以东建立贤巴卡尔城堡,贤巴去世后葬于此。10世纪末,当地头人昂巴在山顶西面建新密派卡噶佛殿,主供佛为密宗事部三枯主,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和《般若经》。元初,竹巴噶举派依山而建日布丹佛殿,殿内有竹巴噶举派大师塑像,墙壁偶静猛天众神的壁画。15世纪(元末明初),萨迦派在山以东建夏巴殿。17世纪,格鲁派在山的中央部位修建伦珠曲典寺,在西坡建立分庙—果奴殿(尼姑庙)。17世纪初期,日土宗本在山坡最西边建立宗政府城堡。18世纪,又修建主持堪布的拉让宫殿,共有两层。山下有朵盖齐本的诸多建筑。此后统称为琼宗噶莫城堡,又因城堡的山体形状与建筑布局与布达拉宫相似,故称“小 ”。文革时期,当地群众在墓葬中挖出贤巴尸骨及衣物、陶罐等陪葬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嘎仙洞遗址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嘎仙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峭壁嶙峋,草木满山,溪水盈盈,嘎仙洞就坐落在这里一座高百米、长约千米的花岗岩峭壁上。沿人造梯而上,登高约25米就到了洞口。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数千人。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地面杂陈着碎石兽胄,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

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夏季,苍松翠桦浓荫蔽日,遍地野花盛开,灿烂似锦;冬季,皑皑白雪盖山林,一片银色世界,-雪原中自由奔驰着各种动物,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没想到,有一天忽然出现了一个躯体庞大、面目狰狞的吃人恶魔。它住在山巅崖的一个山洞里,窥探着人们的行动,只要发现猎人进入森林,它就伸出魔掌将人残害,鄂伦春人受害者不计其数。勇敢的鄂伦春人为了消灭这个恶魔,多次组织青年猎手上山去和它格斗,但都由于它的妖术厉害而失败了。鄂伦春人并未因此丧失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一直斗争了许多年,鄂伦春人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天的嘎仙。嘎仙与恶魔比试,先让恶魔将洞口的一块石头搬走,结果恶魔输了,他们又比试箭法,嘎仙将石头的正中心射穿了一个车轮般大的一个圆孔。恶魔看到嘎仙的本领比自己强大,就逃之夭夭了。人们怕恶魔再次返回森林,就在它住过的洞口塑了一尊手持弓箭的嘎仙石像。果然,恶魔三次过海眺望,看见嘎仙屹立的雄姿就不敢回来了。

从此,鄂伦春人自由地在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中打猎、生活。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嘎仙,人们把恶魔住过的山洞改名为嘎仙洞,把大石头上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

阿里河镇: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是鄂伦春自治旗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阿里河东连北国林城加格达奇,西邻鄂伦春自治旗吉文镇和甘河镇,全镇总面积为4541.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为16万平方米,耕地面积5580亩,草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4000平方公里。阿里河镇辖15个社区,4个行政村,镇内外驻企业有阿里河森工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狮象遗址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狮象遗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狮象遗址位于从化区吕田镇狮象村东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类别为古遗址。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狮象岩山体东侧山脚线,北至狮象岩山体北侧山脚线,西北侧局部至狮象岩北侧现状水泥道路南边线,以及“几”字形灌溉水渠外侧耕地田埂边线,南至狮象岩山体南侧山脚线,西以狮象岩山体西侧温棚(耕地)边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无。

吕田镇:吕田镇位于从化市东北部,总面积393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约3万。吕田镇山青水秀,森林苍翠,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是投资、定居、观光的理想地方。镇内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便利,是从化北部的交通枢纽,主要公路有12条,总长近60公里,村村实现通水泥路,105国道由南向北贯通全镇,经连麻、吕中、安山、塘田4个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莲花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遗址为城固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东1.5公里的博望镇莲花办事处廉家庄村与莲花池村一带。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是一九七三年底县文物部门在全县普查文物时发现,经县文物工作者调查,该遗址高出周围地面0.1——1米,其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600米。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地、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了试掘,共开探方2个,面积41平方米,出土的有石斧、石锄、石凿、石球、陶纺轮、蚌壳、鱼骨、兽骨及大量夹沙泥质红陶片和少量泥质灰黑陶片。从陶片上能辨认出器形的有:钵、盆、壶、瓮、缸、尖底瓶等。遗址发现两个圆锅状灰坑。从出土的大量草拌泥红烧土块中发现有类似芦苇编的篱笆和木桩痕迹。据此断定,莲花遗址当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但遗物中的石锄和外红内黑的陶片,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是不多见的。

莲花池村:莲花池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

二战区兵工厂位于壶口瀑布西岸的寨子沟内。当年阎锡山退居秋林时,把好多工厂搬建在宜川,兵工厂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厂位置非常隐蔽,外界很难发现。厂房建造也很特别:主体是东西长约1百米的大石拱窑洞。南北各有许多小窑洞,从内部看,好像是一个具有宽敞走道的双面楼。在周围的各沟岔,还有许多屯兵的土窑洞。旧址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拉甫却克古城遗址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甫却克古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内,东距哈密市65公里。为汉唐时代城址。海拔614.2米。1957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颇具规模,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吕”字形。由于白杨河水自两城间流过,致使古城遭受破坏。城内已被辟为村民居住地或果园,原有建筑大多被毁。

在古城内外发现的陶片主要是夹砂红、灰陶。多为轮制,火候较高。纹饰以花边刻线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有罐、瓮等。从形制特点看,与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0土器物多有相同或相近似之处。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庐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鄯善国被高车人攻破,部分人北逃伊吾,在这里筑城居住,称为纳职。唐贞观四年(630年),又在此设伊州,下属纳职县城。

2019年,拉甫却克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堡镇:一、概况五堡乡位于哈密西南75千米处,东临南湖乡,西接七角井镇,南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靠二堡镇、柳树泉农场、三道岭。行政区划面积17159平方千米,面积仅次于沁城乡,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总面积的20.2%,有草场4.4万公顷。全境气候是热量丰富、气温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4度,年极端高温42.6度,年极端低温零下27.7度,平均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平头沟遗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平头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头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东至石家塬子山,南至平头沟,西、北至汭河。遗址东西宽约190米,南北约长110米,分布面积约2.09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1-3.6米。暴露的遗迹有袋形灰坑和文化层,以及墓葬等。遗物有尖底瓶、钵、罐、鬲、盂,石刀、石斧、铁器、板瓦和筒瓦等残片。平头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涵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和汉代文化遗存。

平头沟村:平头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壶梯山战役遗址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壶梯山战役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壶梯山战役遗址

时代:民国

地址:澄城县冯原镇孙堡村南

保护范围:壶梯山战斗遗址本体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壶梯山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冯原镇:冯原镇是渭北名镇,中国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省级重点镇。距省会西安180公里,全镇辖27个村,188个村民小组,8250户,350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30867人。冯原镇位于澄城县城西北32公里处。北依黄龙山与陕北相连,南濒洛河水与蒲城县相接,东隔长宁河与本县刘王安三乡镇相望,西临马村河、孔走河与白水县毗临,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美誉。总国土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武威白塔寺遗址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武威白塔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

1239年,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凉王。其久攻西藏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四祖萨迦·班智达来凉和谈。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和谈”。至此,西藏归顺于元,使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0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

萨班居凉州白塔寺,并将其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使之成为凉州四寺之首,名“东部幻化寺”。萨班圆寂后,阔端为其在寺内建灵骨塔一座,俗称白塔,寺因塔名,称“白塔寺”。萨迦派五祖八思巴续建。元末,毁于兵燹。明、清重修。

原寺院有佛城、灵骨塔及塔院、塔林等建筑。大多毁于1927年地震和“文革”期间。现仅存白塔塔基、殿基、几座小型墓塔、萨班铜像等。其中,塔基为土心砖表结构,土心呈十字折角形,残高5.1米,外部砖饰为明代重修。基座下有两层方形台基,黄土夯筑,边长26.75米。历年寺院遗址及白塔内出土有陶器、瓷器、钱币、藏文和汉文写经、泥塔婆等遗物。另存有明碑两通及清碑一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寺坪遗址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寺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镇双轮磨村南3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2米,断面暴露有灰层。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勾叶圆点纹、黑色竖条纹、带纹、旋涡纹,可辨器形有彩陶双耳罐、钵、盆、尖底瓶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罐、单、双耳大口罐、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双轮磨村:双轮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尾沟门遗址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长尾沟门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尾沟门遗址位于庄浪县朱店镇中街村西北1公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距地表5米的黄土层及其下部的砂砾层中,采集有羊角、羚羊角、牛角、象肢骨化石及白色石英凹刃刮削器等,经测定年代为距今27000±600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上部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0.8—1.8米,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彩陶纹样多见钩连纹、花瓣纹等。可见器形有曲腹钵,重唇口尖底瓶等。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和演进有重要价值。

中街村:中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陕甘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

时代:近现代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

保护范围:(1)马鞍岭烈士墓:烈士墓群四周外扩10米。(2)陕甘边特别委员会成立地遗址:刘苍福住宅院落。(3)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地遗址:汪有财住宅院落及纪念碑本体。(4)杨柳坪地母庙:以1—6号窑洞所在区域为中心,四周外扩20米。

建设控制地带:(1)马鞍岭烈士墓:A区四周外扩30米。(2)陕甘边特别委员会成立地遗址:A区四周外扩50米。(3)杨柳坪地母庙:A区四周外扩30米。

2018年,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照金镇:耀县辖镇。1949年为照金区,1958年为管理区,1961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203.1平方公里,人口0.8万。柳(林)照(金)公路横贯东西,耀(县)照(金)公路纵穿南北。辖尖坪、照金、田峪、芋园、北梁、胡巷、杨家、代子、台尔、高尔塬、崾岭、梨树、麻地13个村委会。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土特产有核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彭原宝塔寺遗址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彭原宝塔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彭原宝塔寺遗址位于西峰区彭原镇彭原行政村陈家庄自然村。据1995年重修宝塔寺碑刻记载,彭原宝塔寺始建于唐肃宗上元元年,为彭原太守李遵主持监修。原寺内建有大雄宝典、无量殿、药王殿、文昌殿、显神殿及戏楼两座和钟鼓楼一座。因寺院内建有一座砖塔,故称宝塔寺。2000年被庆阳地区西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建大雄宝殿一座,雕塑佛像和观音像及罗汉像三十尊。

彭原村:彭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惠家宫殿遗址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惠家宫殿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惠家宫殿遗址

时代:秦——汉

地址:三原县新兴镇惠家村

保护范围:西临沟,东至干渠,南至惠家村北50米处,北至潘家村;南北400米,东西10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0米。

2008年,惠家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兴镇:新兴镇位于三原北部,距县城20公里,三新公路、新照公路、洪马公路、张陵公路贯通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镇34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6977户人口28778人,耕地面积68232.6亩。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123.8万元,人均1433元,人均家庭自有资产4000元以上,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00元左右。该镇为渭北革0据地的一部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合阳魏长城遗址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合阳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魏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合阳属魏西河之地,魏国所筑之长城遗址犹存。魏长城遗址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处梁山南麓,由西向东穿越皇甫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个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长约20公里。西经大浴河入澄城县境,东入韩城市境。其中杨家庄乡的木场、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长城残迹仍高1-6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尤以东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东北尚有一座较为完整的烽火礅,为陕西境内魏长城遗址中仅存的一座。长城残迹蜿蜒越过徐水沟,延伸至木场村。河西坡一段依崖坎而筑,村中有一巨大的木瓜树,树龄有1700余年,高12米,树围6.3米。初夏繁华似锦,但从不结果,五根主干张开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堪称奇观。

魏长城遗址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地段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城固宝山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城固宝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

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殷商遗址之一。其中烧烤坑为全国仅见,地方特征鲜明,大量出土的陶器、陶片为研究殷商文化在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传播提供了科学标尺。宝山遗址殷商遗存,经过与长江三峡同期文化遗存对比,可以初步判定与当时的巴人有着密切联系。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村:宝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城子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南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子遗址位于肃南县大泉沟乡南城子村西北200米。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73米,东西宽170米。面积2941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基宽6米,残高10.2米,夯层厚约0.2米。北墙开门,门外筑瓮城。瓮城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8.5米,东向开门。城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突出墙外8--10米。距离东北角墩14.7米处建有高13米、边长23米的正四棱台体夯土台。城外有口宽8.5米、深1--3米的护城河环绕。地表散见黑釉、青花瓷片及残砖、瓦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