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曹操在哪里大破吕布,导致吕布投靠刘备实用八篇

浏览

3503

文章

8

篇1:马超为什么没有投靠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由于曹操识破了反曹势力的计划,除了刘备提前逃跑之外,计划中的其他人物无一幸免,全部死在曹操手下,这其中就有马超的父亲马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马超日后不选择曹操而是选择刘备效力便能说得通,然而真实的历史情况又是什么样呢,马腾真的是死在曹操手下吗,马超为什么要选择刘备呢?

三国里的马超为什么选着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呢?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上说的来看,那是因为曹操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事情的缘由在小说里交代的是马腾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这个由董承、刘备、马腾等人组成的倒曹集团是由汉献帝发起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去国贼“曹操”。但可惜最后曹操识破了董承等人的计划,除了刘备提前开溜以外其他衣带诏的成员无一人幸免全被曹操诛杀,马腾的死讯传到西凉之后马超痛不欲生从而立下了和曹操誓不两立的决心。如果按照小说的记载来看马超后来之所以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和他有杀父之仇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马腾之死的真相又是什么?马超投奔刘备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

首先我们来弄清楚马腾之死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原来马腾本是割据西凉的一个军阀,当时在西凉像马腾这样的军阀大小得有数十个,其中以韩遂和马腾的实力较强一些。马腾和韩遂在地方长期割据便不怎么听从朝廷的命令了,他们甚至联合西凉的大小势力攻杀西凉地区的朝廷任命的官员公然反抗朝廷。

后来马腾和韩遂由于在西凉相互争权导致了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曾以朝廷的名义命令马腾出兵攻击袁绍占据的河北地区,马腾于是派马超率领一万多人出兵前往关中协助曹操的军队大败袁绍的军队并且斩杀了河北大将郭援。通过这次的合作可以看出在官渡之战以后马腾已经成了亲曹派,这时候的马腾明显有了归顺朝廷的意思。后来曹操派人前往西凉劝马腾入朝为官,马腾因为在西凉和韩遂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上他已经年迈只想颐养天年于是就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然而马超和他的父亲的看法却截然相反,他坚持留在西凉统帅马腾留下来的部下。马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更大的野心,在马腾带着家眷前往朝廷后不久马超立即找到了韩遂。马超对韩遂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原来在马腾入京之后马超便担心曹操会攻占西凉,马超为了对付曹操于是找到了韩遂想要韩遂号召西凉的大小军阀一同起兵反抗曹操。

马超为了打消韩遂的顾虑甚至对韩遂说:“希望韩遂将他视为儿子,而他也会将韩遂看作父亲对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马超在暗示韩遂他已经放弃了在京城的父亲是铁了心的要起兵造反的,为了表示和韩遂的结盟他甚至愿意认韩遂为父。韩遂听到马超这么有诚意的话后立即表示愿意联手马超起兵反抗朝廷,马超反叛后不久曹操就将马腾及其在邺城的家小全部斩杀。

所以我们看马腾之死的真相是因为马超擅自起兵造反而造成的,虽然曹操是最终杀了马腾的人但马超在起兵造反之前已经完全不考虑他父亲的死活了。所以说马超后来不投奔曹操的原因是因为和曹操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是不成立的。西凉叛军尽管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由于叛军里大小势力众多人心不齐到了后来就逐渐曾现败势了。

这个时候马超和韩遂等人商量派人前去曹操大营许诺割地来请求停战但是却遭到了曹操的拒绝,从这里看马超和韩遂并没有向当别人臣子的意思,尽管他们现在的处境不好他们依然想当地方的草头王。这也是后来马超为什么不投降曹操的真实目的,马超甚至在后来投奔偏安汉中的张鲁时还幻想着借张鲁的兵夺回西凉。那么至于他为什么后来选者投奔刘备,那也是马超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为在汉中张鲁的手下不能容下马超这导致了马超在汉中呆着很没有安全感。而刚好刘备当时在蜀地也刚成气候正需要人才,马超选择投奔刘备也只能说是他在山穷水尽之下做出的无奈决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陈宫离开曹操之后,为何投靠勇夫吕布,而不是刘备原因有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陈宫选择投靠吕布,而不愿意选择刘备的原因

陈宫在三国的历史中也是位很厉害的人物,那时候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当上兖州之主,主要就是因为陈宫的功劳,在三国演义中,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并且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的态度让陈宫心寒,所以离开,但是真正的三国历史中,陈宫的离开跟他后来选择吕布而不是刘备是有直接关系的。

那时候陈宫之所以会离开曹操,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士族想要自己掌握权利,而不是一直寄人篱下,那么,陈宫投降吕布而不是刘备就可以说得通了,因为那时候的刘备是要比吕布有头脑的,对于陈宫来说,刘备更加的不好控制,所以吕布就是第一人选。

其次,刘备那时候跟其他士族的关系并不好,从吕布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刘备的手中拿下徐州来看,最少,徐州的士族跟刘备的关系是很差的,所以,综上考虑,陈宫为了能够自己掌权,就选择了吕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英战吕布最大的赢家却不是刘备?曹操袁绍才是最大获利者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三英吕布让刘关张名扬天下,刘备也是收获颇丰,不过要说最大的受益者可能还不是刘备,而是曹操和袁绍。当时吕布的名声已经被自己玩臭了,所以曹操也是想尽快除掉吕布这颗眼中钉,但是吕布自身实力也不弱,所以需要有人替他先把吕布消耗一部分实力,在强势出击。不过当时刘备也需要打响自己名声,也算是各取所需吧。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大战吕布的桥段,令读者读来颇觉过瘾。这场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好戏,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呢? 作者罗贯中对演义中的吕布偏爱有加,从头到脚将吕布打扮的威风潇洒,连坐骑赤兔马也跟着出尽风头。虽然吕布的形象、名号、武力等都比较高大上,但各路诸侯却不怎么重视他,派一些不入流的武将迎战吕布。当时吕布虎牢关与八路诸侯叫板,不倒五回和就刺死了“名将”方悦;张扬手下穆顺战吕布,被一戟刺死;孔融的大将武安国可算勇猛,但十几合后同样负伤,辛亏跑得快捡一条命。出师不利,各路诸侯见识到了吕布的厉害,曹操想回去和盟主袁绍商议。此时吕布又来叫阵,公孙瓒亲自迎战,几个回合就慌忙逃跑,要不是张飞跳出来拦住吕布,公孙瓒小命就丢了。

待到张飞出场时,气势凛冽,眼珠子滴流圆瞪得老大,咆哮着胡子倒立着。武功比不上吕布,但气势一定要有。并且张飞还很毒舌,开口就骂:“三姓家奴”,吕布应该是很反感别人这样骂他的,毕竟这点是吕布的绝对痛点。吕布自然愤怒了,大战张飞,而张飞也是超水平发挥打了五十几个回合,竟然没败。一旁的关羽却看出了张飞其实已经很吃力了,提刀冲入阵来。二打一虽然拿不下吕布,但还是有优势的。刘备的加入,使得吕布必须要轮番接战,即使刘备功夫不咋行,但架不住三个人转着圈的欺负吕布,总算吼住了。但以吕布之强悍,面对三人即便想跑,也能轻松脱身。

经过虎牢的激战,奠定了吕布第一武力的名头。刘关张也出了风头,公孙瓒还给了刘备一个国相的职位,名利双收啊。可真正获利的不是吕布、刘备,而是这俩个人。

第一曹操,要知道曹操的麾下有很多悍将,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等等,即使他们略逊于关羽,但实力也绝对是一流的。如果曹操派他们合力围攻吕布,一样能够获胜,可为什么曹操没这样做呢?原因是曹操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才不会甘心当个普普通通的诸侯王,再说其他诸侯们都将曹操看作宦官后裔,瞧不起他也没人听他号令。所以曹操如果想指挥的动其他各路诸侯,就必须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先让董卓吕布可劲得瑟,这样诸侯们就知道吕布董卓太强了,好怕怕。这时曹操出手击退董卓,才能显出曹操实力!才能令诸侯们甘心佩服。但好计划被刘关张搅黄了,但曹操一直想笼络刘关张,这次还是可以忍让的。最重要的是:曹操并未出战,一兵一降都未折损,反而其他诸侯人马劳顿、伤亡很多。此消彼长,曹操算来还是赚到了。

第二个袁绍,看起来十分草包的袁绍,其实是最大赢家。起初推举盟主之时,曹操虽然捧袁绍,还将什么四世三公、家世显赫、门生遍地等等赞美的词,一个劲的往袁绍脸上贴。但诸侯们不管你曹操是否真心,就是认这些家世虚衔,即使袁绍没真本事!刘关张立功后,盟主袁绍并没有嘉奖他们。一个是因为刘备他们出身实在低微。第二如果袁绍极力褒奖刘备等人,不就相当于变相的贬低其他诸侯作战不利吗。并且贵为一方诸侯,竟然没有三个不知名的人骁勇,着实颜面无存。对于袁绍没有奖励刘备等人的做法,众诸侯还是很欣慰的,盟主很贴心,暖暖的。但总观整个虎牢之战,袁绍借刘备之力打败吕布也算胜利了。孙坚取得洛阳大捷董卓逃走,袁绍选择不赶尽杀绝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盟主的位子是因为有董卓的存在才有事迹用处。借此机会才可以招揽各路人才扩张地盘,成为拥有北方四州的实力大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杀吕布刘备到底说了什么话?吕布是被刘备害死的吗?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吕布所为三国第一武将,最后却是死在刘备一句话上?当年三英战吕布,刘关张集合三人之力也没能拿下吕布,最后却让刘备用一句话便置吕布于死地,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真正杀吕布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曹操活捉吕布后,原本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杀吕布,因为曹操也是一位惜才之人,而吕布又是人中豪杰,所以内心十分纠结。这时候刘备却在一旁说到:“想想当年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你还敢把吕布放在自己身边用么?”听罢曹操也不再犹豫直接下令斩首吕布,而吕布临死前更是大骂刘备:“大耳儿刘备最不可信!”但也无济于事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吕布人品有些问题,毕竟两度杀死自己的主公,古人又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忠义和品德,吕布在这方面简直没得洗。但吕布杀丁原和董卓的原因又显得非常单纯,杀丁原是因为被董卓诱骗,杀董卓则是因为爱情问题,看上去好像也都不能怪吕布无情无义,难道吕布还是被后人给误解了?其实吕布有勇有谋,但的确不太适合给人当下手,因为吕布自身威胁太大,不管辅助谁都会对他忌惮三分。这对于吕布来说威胁实在太大,所以为了自保也只能最自己的主公多有防范。

在曹操手下做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且曹操有时候也会头脑一热便乱杀人,例如蔡瑁和张允,曹操也是还没调查清楚便把自己人给斩了。所以曹操和吕布一起共事,绝不会推心置腹,大家都藏有一手,等到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方可使出。所以就算当时曹操没杀吕布,两人也走不长久。关键是刘备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落井下石的作用,而且当年吕布还救过刘备,这就让吕布感到相当不爽了。吕布原本还希望刘备在曹操面前帮自己求求情,最后却是让曹操杀自己,不骂刘备才怪呢。

对于曹操来说,吕布只是一位身手不错的武将,如果比智谋和驭人之术那吕布还差远了。最后吕布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所以也想拖刘备下水,便说:“我吕布不是什么好人,他刘备更不是。”目的就是想让曹操提防刘备,当时刘备势力并没有做强做大,曹操更是看不上刘备,所以也没把吕布的话放在心上,想必日后曹操肯定也后悔过,当初竟然没有在意吕布的提醒早些除掉刘备。不然赤壁之战上就算曹操败于孙权,日后也能专心对付东吴,而不会有刘备出来做干扰,三国鼎立之势也不复存在。

人在临死前肯定还是想要抢救一下,只是吕布前科太严重,曹操也不敢留一只老虎放在自己身边,这也是吕布最吃亏的地方。所以说吕布的死跟刘备肯定脱不了关系,甚至就是造成吕布被杀的主要原因,看来刘备也并不傻懂得使一些小聪明。但仔细想想,就算没有刘备这句话,吕布也很难活下来,曹操的防备之心可比刘备要警惕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张鲁为何投靠曹操?张鲁为什么不喜欢刘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汉末三国时期,张鲁是汉中一代的军阀,我们知道汉中最终是刘备的地盘,但也是刘备从曹操手里抢过来的,而在曹操之前,汉中就是归张鲁管辖。关于汉中为何会归属曹操,这就与张鲁这个人对待曹操和刘备两人不同的态度是有关系的,张鲁曾经说,宁愿去当曹操的奴隶,也坚决不做刘备的座上宾客。为何张鲁对曹操和刘备的态度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1.张鲁

张鲁,字公祺,或称公旗,祖籍是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那个地方。相传,张鲁是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也是东汉时期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相传,第一、二、三、四代天师都得到了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因此全部成仙,既然如此,张鲁自然也在其中。

2.张鲁对曹操

因为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因此汉中地区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比较安定,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地区的群众慕名来到汉中,张鲁对待他们也是同样。张鲁混迹汉中二十多年,五斗米教之下的信徒数量庞大,这股势力是绝对不能够轻视的。因此,刘备、曹操,都想要能够争取到张鲁。但是,为什么张鲁要选择曹操?

张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为曹公奴,不作刘备上宾”,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向,之后就带着大量的信众来到了长安、洛阳、邺城。张鲁难道是更欣赏曹操吗?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

3.张鲁为何没有选择刘备

刘备以仁义闻名于天下,但是张鲁却一点也不考虑他,是因为和刘备有仇吗?答案是否定的,张鲁与刘备并没有仇,事实上,曹操也不曾有恩于张鲁,张鲁之所以选择曹操,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发展自己的五斗米教。当他来到了曹操的地盘之后,曹操又怎么会亏待他?于是张鲁就利用曹操的优待,明里暗里都在宣传自己的五斗米教。

不管是下层平民,还是上层高官,只要是张鲁能够接触到的,他都会找几乎去发展,以至于到了东晋时期,就连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成为了五斗米教的信众。反观刘备,如果张鲁选择了刘备,他能够像这样发展吗?当然是不能的,受众太少,条件也不好,相比之下,自然是曹操一方更能够让他发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庞统投靠过刘备孙权,为什么不选择势力更大的曹操?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凤雏庞统早些时候投靠过江东孙权,然而却一直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后来转投刘备麾下,结果却也没有比在孙权那里好太多。《三国演义》说赤壁之战之前,庞统曾经到了曹操军营,献上“连环计”,名为帮助曹操,因为他的士兵不擅长水战,实际上是为了以后孙刘联盟可以更好地实施计划。虽然这一段是虚构出来的,庞统并没有去献计献策,但是也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庞统选择这两位,却不去找爱才惜才的曹操呢?

诸葛亮投奔刘备后,欲将师弟“凤雏”庞统揽过来为备效力。然而,当时庞统正和周瑜、鲁肃打的火热。诸葛亮心生一计,告诉鲁肃为何不将庞统介绍给孙权得到重用呢?鲁肃生来厚道,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言,将庞统介绍给了孙权。

孙权喜欢以貌取人,乐于嘲笑相貌丑陋之人。据说,诸葛瑾脸长的略长,尝尝被孙权调笑。一次,孙权大宴群臣,喝多了,在墙上画了一头毛驴,然后在旁边写着“诸葛子瑜”,群臣大笑,诸葛谨大窘,其子诸葛恪不忿父亲受辱,夺下孙权的笔在“诸葛子瑜”后面写了“之驴”二字,当时孙权已经称帝,乱改君主的手书本是欺君大罪,但因诸葛恪形象极佳,孙权不但不怪罪,还觉的此子机变无双,聪慧过人。从此可见,孙权是多么重视手下人的相貌。

由于是手下大臣鲁肃的推荐,再加上庞统当时“凤雏”的威名极盛。所以孙权就算再以貌取人,也不会放着这么大的一尊神往外推,于是欣然接见了庞统。当二人见面,孙权见到庞统相貌极丑,恶心的差点“骂娘”!二人头次相见便彼此厌恶之极。庞统不由分说,直接拂袖而去。鲁肃欲上前阻拦,被孙权喝住,还告诉鲁肃说:“像这等丑陋之人不要再带来见寡人!”自此,庞统就和孙权断了联系,本想效忠的英明君主,却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感,无奈地投向曹操去了。

当时,曹操正在发动“赤壁之战”,欲一战拿下东吴。庞统到了曹营,自报名号“凤雏”。曹操求贤若渴,自从知道“卧龙”被刘备那厮抢走之后,正愁如何应对,虽手下“智谋团”异常强大,但若令其抗衡孔明还是不够的。知道“凤雏”来投,异常兴奋,想用庞统抗衡孔明(当时,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郭嘉已死,揽了个谋士徐庶却一言不发,就是个无用之人)。

庞统得到了曹操的高规格接待,在席间,庞统献上了连环计。该计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大小船只相连,第二部分则是在船身上涂抹上防火之物。不要以为连环船真的是垃圾,据说南宋时,南宋丞相陆秀夫便用船身涂抹着防火材料的连环船打的蒙元海军抱头鼠窜。

另外,曹操的“枭雄”之称也不是白来的,他可是兵法大家,如果连环船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他也不会相信的,当庞统将“连环计”献上,令曹操对其更加刮目相看。然而,庞统却留了个心眼,只将计策中的第一部分说给了曹操听,第二部分只字未提。但是曹操的高规格礼遇,不嫌弃庞统的相貌丑陋,庞统便渐渐归心了,欲将第二部分的计谋说给曹操听。

此时,徐庶找到庞统,告诉他刘备才是当世明主,将来必成霸业。何不去投奔刘备,助其一臂之力?若投了曹操,将来只有灭亡之途。庞统刚开始不以为然,并未将徐庶之话当真,只是应付了事。

徐庶早就看出庞统的应付计量,于是再说:“曹操的父亲被徐州太守陶谦的手下谋财害命,曹操为他老爹报仇,不仅杀光了徐州地区的活人,连死人也不放过,把死人也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这一挖墓,却发现墓里的陪葬品,丰富无比,让曹操大大发了一笔。曹操挖墓挖出了甜头,从那以后就有了四处盗墓的习惯,而这些陪葬品多数也归了国库。曹操赏赐手下人的物品中,常常加杂有盗墓得来的金银。”

听完徐庶所言,当场变了颜色,连话都没给曹操带一句,便离曹营而去,“连环计”的第二部分也就没再提及,这也直接导致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曹操一听庞统跑了,大怒,遂命手下大将许禇前去截杀。可惜,庞统早就料到曹操会心狠手辣,不会放过自己,早已经离去到了刘备的旗下。所以,许褚的截杀也是扑了个空。

这件事的最大赢家诸葛亮早就料到庞统会碰壁来投,早早在营外与刘备一起迎接庞统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在刘备和曹操心中,为什么都认为吕布是不能留的?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为什么不建议曹操留下吕布呢?

吕布的骑兵早就已经天下无双,天下无敌,这虽然是一个让大家比较心动的人物,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叛徒,而且多次选择杀害自己的主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可以留下来的,因为这绝对就是后患。

吕布虽然说武艺高强,但是这绝对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而且贪财好色,董卓之所以会挖墙脚,就是因为靠着自己拥有着不计其数的财富。王允能够让吕布去把董卓杀掉,除了是因为貂蝉之外,还是因为给了他高官俸禄。吕布再把董卓杀掉之后,朝廷马上就给他分大将军,而且还会拥有着比较好的俸禄,就算在长安失败之后荣耀还在官位还在,所以曹操到底能够用什么官职去达到招揽的效果呢?

如果真的要给一个官位,最起码要比以前更大,那么是不是应该让吕布和曹操一起去执掌朝政呢?从曹操的性格来看,显然是不可能会这么做的。可如果不这么做,这必然就会选择造反。所以最终刘备也建议曹操还是不应该留下来。许多的人都会发现吕布其实有着反复无常的性格,简直就是有奶便是娘,根本就不知道未来会选择投靠谁。

也有可能只要袁绍选择鼓动一下,吕布马上就会选择叛变,所以这一次能够活捉吕布,这完全是因为吕布众叛亲离,下一次可能就没有如此的简单,如果一旦放走,这很有可能就是放虎归山。虽然眼前的这个后患已经被抓住,为什么还要继续放下去呢?所以在曹操的心中也会觉得一定是不可以留下吕布的,但是他手下的这些兵完全可以留给自己。为了能够有效达到收入人心的作用,这必然不可能会选择自己去做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陈群投靠刘备,又为什么要改投曹操?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时,都会提到一个词,就是科举制度之前的的“九品中正制”,虽然经过不断发展,但是仍旧有利有弊,最终被科举代替。而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陈群。陈群原本投靠刘备,做豫州别驾,而后来曹操入主徐州时,他却又被曹操拉走。这样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择曹操而不是留在刘备帐下呢?

若说起三国时期先投刘备,后仕曹操的谋士,大家自然会想起化名单福的徐庶。当然在历史之中,徐庶并没有化名,这是罗贯中的误解。而且当时徐庶很早就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两人还曾一同在刘备手下共事。后来曹操想得到徐庶,将其母直接抓到许都,逼徐庶到许都。只不过徐庶在曹魏阵营不能说一无是处,至少他最后还是做了御史中丞的,虽说算不得大权在握,至少也算怡然自得。但今天要说的这个谋士,也与徐庶有相似的经历,只不过他在归属曹操后,前后共辅佐曹氏祖孙三代,可谓人生圆满,此人就是陈群。

陈群此人最为出名的,就是曾在曹丕登基后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同时也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可谓身负大才,但是这样的人才,为何在投身刘备后又离去了呢?

说起来,这件事是刘备自己的问题。当初徐州牧陶谦推荐刘备做豫州刺史,刘备受命后,就在小沛安札下来。而由于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加上从汉献帝那里骗来了正统刘皇叔的身份,因此当时他以此为名招徕有才学名望的有识之士时,一眼就相中了久负盛名的陈群。而当初陈群见刘备真诚可靠,胸怀大志,是一个可以跟随的人,于是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做了刘备的别驾从事。

后来陶谦病重,准备将徐州对刘备拱手相让,而刘备之前在民间素有名望,因此当时徐州牧举州迎刘备。刘备自然非常开心,毕竟自己征战大半辈子,终于不用寄人篱下了。于是他当即准备接手徐州,但就在这个时候,陈群阻止了他。

陈群一直对天下大势十分关注,他认为目前势力雄厚的袁术居于淮南,对徐州虎视眈眈,此时占领徐州,直接等于与袁术为敌。而刘备手中的势力完全无法与袁术这个老牌割据势力抗衡。即便能依仗守城的优势,堪堪将徐州守住,对徐州同样看在眼里的吕布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要知道吕布近在咫尺,一旦他偷袭刘备后方,只怕徐州最终落入谁手,尚未可知。

只可惜刘备当时正高兴着,没有听取成群的建议,最终被袁术与吕布夹击败退。而经历这件事后,陈群也逐渐看清刘备的为人,与自己的父亲离开刘备,到徐州避难。等后来曹操攻占徐州,杀死吕布,亲自迎接陈群时,陈群顺势入了曹营,最终封侯拜相。可以说,正因为刘备的目光不够长远,不远听信逆耳忠言,这才错过了以为当时大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