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会昌紫云岩寺(汇总九篇)

浏览

2406

文章

9

篇1:会昌护生寺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会昌护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昌护生寺,原名护生庵,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5华里,地形平坦,车辆可直达寺前。

护生寺,始建于明朝(1368年),开山始祖为成与和尚。据说成与和尚出家前是个福建木材商人,有一次,他的木排泊在林岗坝湘江河上等水,晚上听见岸上有鸡鸣狗吠之声,似有人村,而白天并没有发现村舍,岸上是一片荒地、沙滩,荆棘丛生。一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商人甚感奇怪,于是上岸认真察看,发现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后山连绵起伏延伸而来,临水而止;河滩两侧,山峰突起,如钟似鼓,分明是左右护卫;宽阔澄碧的湘江河,宛若长龙蜿蜒而过;前山岗峦簇拥,中案朝拱。相传,每逢春夏大雨之时,水涨沙滩高,从不会被大水所冲淹。他想如能在此建寺庵诵经,真是自己的造化,也是一方百姓的福德因缘。于是商人向菩萨祈祷,此次若能一帆风顺则捐资建寺庵,并出家侍佛。几天后,木排顺风顺水,直达南昌,并高价出售,令他惊喜的是,木排卖掉一层,又从水中浮起一层,因而大赚一笔,回到林岗坝,立即兴建寺庵,取名护生庵,乃祈求菩萨保护众生之意。

清朝顺治年间,当代高僧玉琳国师的嗣法门徒闲谷大师应会昌知县的邀请,来寺驻锡-,并修茸扩建。寺庙座西朝东,砖木结构,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祖师殿、地藏殿、钟鼓楼、僧寮等大小殿堂80余间,占地面积约8亩并有谷田20多亩,放生鱼塘4口,建筑精巧,规模宏大,寺产丰饶,在本县实属罕见。

“文革”期间,古寺也难逃浩劫,寺内菩萨被毁,香火断绝,寺院荒芜,成为县农场和良种场的用地及用房。古寺经历劫难后,1988年,因某单位兴建办公楼,把这一所千年古寺毁于一旦,只留下随处可见的石墩、石门、石窗,向人们默默地展示古寺的兴衰。

1977年,经省、县主管部门的批准,古寺成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由释继法法师出任住持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会昌城墙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会昌城墙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会昌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置县。这座千年古邑,以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丰富的人文景观。

羊角古堡、龙光宝塔、步云桥、大成殿、联班第……一座座古建筑,为会昌托举起厚重的历史。延续至今的赖公庙会,五百多年一直长盛不衰。摆字龙、踩鼓、搬马灯、斗笠舞……传承至今的非遗,诉说着会昌永不褪色的记忆。具有“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赖声川,怀揣着家乡情缘,为一年一度的会昌民俗文化旅游节带来了独特的视听盛宴。古今人文之美,在会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正绽放出别样的美。

会昌城墙,位于江西省会昌县,始建于宋代。现存长度1000余米。2006年,会昌城墙列入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西会昌米粉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会昌米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的米粉在江西,江西的米粉在会昌。会昌的米粉出口量占了全国出口量的60%以上。会昌是中国米粉之乡,会昌米粉有悠久的历史,境内有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华达昌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生产会昌米粉,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出口量均居国内同行前列,生产的米粉有五丰牌、高富牌、汉仙牌、祥麟牌和吉麟牌。会昌米粉采用专利工艺技术生产,全部为纯大米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产品外观晶莹洁白,粉条粗细均匀,垂直性好,酸度低,不伤胃,煮后不糊汤、不断条、不破裂,口感爽滑柔韧,富有弹性,极富嚼劲;在冷水中长时间浸泡能保持完整形状且不影响烹调性;20根米粉就能吊起一个48公斤的成年人,堪称天下一绝。其独特的风味、良好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了有关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并已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产品80%以上出口到美、加、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会昌翠竹寺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会昌翠竹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县富尾老庙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给香油钱。

庙会

每年大年初一,岚山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游客,爆竹声声烟锁寺,红花绿树喜盈盈。

旧时的会昌庙会,其场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赣州、宁都、瑞金、兴国、于都、寻乌、安远及福建武平、广东梅县等地的客家百姓,都闻讯赶来。县城内更是盛装庆典,不仅县城各商号、店铺、客栈各业早早做好准备,而且乡下的男女老少都纷纷涌向县城观礼。从七月初五日起,逛庙会的人便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七月初六,人们进入县城南门开始活动,人们高擎万民伞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风招展。整个队伍长达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荡荡。观众人山人海,各家商号、店铺都烧香放鞭炮。那些阔气的大商号燃放鞭炮不是论多少串、多少盘,而是多少担(用箩筐装)堆在商店门口像烧草木灰似的,整条街道震天动地,硝烟满街弥漫,吹鼓手们昼夜不停地吹吹打打,一直喧闹到次日黄昏落日。

翠竹寺

地址: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水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会昌酱干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会昌酱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酱干全称酱油豆干,江西会昌是有名的酱干之乡。会昌酱干富于悠远浓厚的文化底蕴,它在清代嘉庆年问,被官府指定为贡品,誉满京华。实际上,它的历史渊源还可上溯到“真龙天子”乾隆皇帝,盛世佳话,传为美谈。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曾经三下江南。一次他亲率几位近臣,微服私访,来到山城会昌,这位天子喜爱山水风光,也喜欢附庸风雅,随处赋诗填词。他看到会昌虽属僻地,却风光旖旎,野趣天然,于是游兴大发,一行人随意玩赏,竞走人驿道边上的一处深山。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见山中一幢草屋,炊烟袅袅。此时众人肚中饥饿,便顾不得体面,闯入这户人家。这家主妇热情好客,虽不知来者身份,还是一边端水让众人洗脸,一边张罗做饭。近臣发话说:“我们饿了,快去办十二道菜来。”主妇含笑应允。转眼间,饭好菜香。桌上端放三大碗菜:一碗蒸蛋,一碗青菜拌豆腐,一碗酱干丝。乾隆皇帝一行人吃惯山珍海味,何曾见过这等山村小菜?皇帝指着蒸蛋问:“这道什么菜?”妇人回答:“滚冻。”滚烫而能“冻”结,有趣!天子颔首。妇人指着另两碗菜逐一介绍:这叫“白日青天”,那叫“龙须”。那位近臣却仍显摆,问:“妇人家,我吩咐你办十二道菜,为何才有三道,是不是怕我们没有银子?”主妇指着蒸蛋中的韭菜说:“韭菜加蛋,不就是十菜!”近臣哑然无对,天子龙心大悦,连称“甚妙”。饭毕,主妇不收银子,还特意送上一包酱干。乾隆皇帝龙颜一笑,吩咐近臣研墨铺纸,御笔挥写一首七绝回赠。

乾隆皇帝回京后,将酱干与太子和众妃分享。太子连称“佳品”,过口不忘。太子即皇位后,庙号嘉庆。嘉庆皇帝谈起会昌酱干,言辞中不乏赞语。抚台暗记心中,回赣后指令下属进贡。那时酱干尚无保鲜技术,抚台便沿江附设专递。可怜几多船夫日夜兼程,苦不堪言。由于山里人家不识字,终归把乾隆皇帝书写的墨宝弄丢了,所以成书稍后的《赣州府志》和《会昌县志》记载甚略。然而,民间传说却象酱干制作技艺一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近年来,会昌县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在产品的保鲜、营养方面不断创新,使这一当地特产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该县在资金、销售方面对酱干产业给予扶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酱油豆干的生产企业达到20多家,年生产酱干2000多吨,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30多个省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会昌桔柚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会昌桔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昌桔柚是继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赣南脐橙后大力发展的又一果品,也是该县特有的果业种植品种。桔柚兼具桔和柚的香气,其以果肉鲜甜、汁多、化渣、口感清爽,富含有机酸、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且食用后不上火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5年12月16日,江西省会昌县被授予“中国桔柚之乡”。

近年来,会昌县调整果业发展思路,引进桔柚进行试验栽培,并在开发、营销、产业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对具备发展潜力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给予信贷扶持,推动全县种植桔柚4万多亩,其中连片千亩以上种植基地5个,成为全国桔柚的主产区。预计今年该县桔柚产量500多万公斤,到2020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

会昌桔柚产地范围为江西省会昌县文武坝镇、筠门岭镇、周田镇、麻州镇、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西江镇、小密乡、庄口镇、珠兰乡、站塘乡、洞头乡、富城乡、清溪乡、永隆乡、庄埠乡、白鹅乡、中村乡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 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

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射击;敌炮弹不时落在指挥所四围,而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始终在前沿阵地沉着指挥。中午时分,25师赶到,来不及做午饭,立即投入战斗,起义军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不断向敌军发起阵地攻坚战,激战到下午4时,起义军终于攻下会昌山,乘胜攻占县城,钱大钧弃轿仓皇南逃,这一仗歼敌5000余人,俘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起义军将士伤亡千余人。

现在会昌山上仍存有当年的战壕、防空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江西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江西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为会昌县境内羊子岩电站大坝至老虎头电站大坝段湘江及周边滩地、部分山林地,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44′14″~115°48′7″,北纬25°14′15″~25°37′30″之间。建设面积1264.70公顷,其中湿地1038.80公顷,涉及筠门岭、周田、站塘、麻州、文武坝五个乡(镇)。

江西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适度恢复、保护与恢复并重;科技先导、合理开发,科研与建设同步"的指导思想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公园按功能区划,划分为五大分区,分别是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

江西会昌自然风光独特,美不胜收,一代领袖毛泽东曾在这里写下"风景这边独好"著名诗句。江西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依托湘江得天独厚的优良地理生态条件,在保持湿地生态原貌、保护生物综合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建设和人文景观建设,力在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与休闲旅游于一休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会昌清凉寺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会昌清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昌清凉禅寺,原名南禅寺,在县城南大街,志载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间夷为平地,改作他用,高楼林立,圣地匿迹。

一九九三年,移地东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宝殿落成前夕,申报更名为清凉禅寺,近十年来相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桥等,建筑面积万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径幽深。尚待筹建的有藏经楼、罗汉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计划中。

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为日课,间或应酬少许祛事,和合共处,乐守清贫。

会昌县清凉寺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