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实用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808

文章

1000

包惠僧故居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包惠僧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包惠僧故居位于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湾,始建于清朝末年。故居背倚山岗,面临小河,前面是上、下巴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地,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故居座西向东偏北,一进两幢,并排四间,中有天井,前后室厅,一侧有厢房,厢房前后各一卧室,天井另一侧为一间长横房和两间卧室,正屋后有一长横披屋,门前两口水塘相连,一棵大樟树耸立在水塘边。故居为土木结构,墙体除底层为青砖外,均为土砖。包惠僧投奔革命后,故居由其兄长及侄子们居住,1958年大办钢铁时拆毁。2008年,包惠僧故居修复。

包惠僧(1895~1979)乳名贵三,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肄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1920年9月和-、陈潭秋等在武汉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任支部书记。1921年代表-、陈公博作为广州代表出席0一大。1923年任0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导师-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七·一二-政变后脱离党组织。1931年后任蒋介石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内政部户政司司长等职。1947年,户政司扩编为人口局,任局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澳门,11月回到北京。1950年,到内务部任研究员和参事。1957年4月,调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病逝,著有《包惠僧回忆录》。

包惠僧(1894~1979),乳名桂酸,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其出生于小康家庭,5岁入私塾。1907年,就读于黄州高等小学堂,受熊十力、李仲揆、刘子通、吴昆等黄冈四杰影响,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辛亥首义后,于重阳节回家祭祖,因受到不平等待遇,怒杖房长,愤然而去,流浪武汉。1915年,包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周培源故居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周培源故居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兴市芳桥镇后村,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现有建筑三进,占地750多平方米。1987年周培源将故居捐献给宜兴市政府。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第一进面阔四间14米,进深六架8米,前后有卷棚。第二进四间二层楼,面阔14.3米,进深七架7.5米,南侧有走廊一架。其楼下原为故居的厅堂,楼上为周培源和家人的卧室。二、三进之间有天井,天井内有水井一口,东西两侧为二层厢房,西侧厢为楼梯间,可通达二、三进的二楼。第三进为转楼,正面四间二层,进深六架6.4米,东西侧各为三间二层楼,与主楼连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顶原用玻璃筒瓦覆盖,冬天非常温暖。后散失,1986年维修时改用平面玻璃。

进入大门便是门庭,东侧是厨房间,西侧是杂物间,门庭屏风上悬挂了一幅足有一米五高的周培源先生满头银发的彩色半身像,两侧墙壁上挂了六幅周培源先生各个年龄段放大了的黑白照片。使人一进门就感到非常庄重和亲切。穿过屏风便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天井里青石铺地,翠竹掩映。第二进房屋是二层小楼,底层宽心三间厅房按江南农村耕读人家风格布置。厅堂正面一张条几,一张八仙桌,两张太师椅,两侧面对面摆放着六套靠背椅和茶几。正面墙上挂一幅苍松图和对联,对联内容是:献身科学事业,培育后续新人。两边墙壁上挂的是名人字画。

第三进房屋两侧带有厢房,为周培源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厢房走廊上挂着费孝通、吴阶平、朱光亚、周光召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写的纪念性条幅。周培源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内容丰富,从周培源先生儿童时期、清华读书、出洋留学、回国任教、从事科教工作、担任领导职务、以及外事活动、家庭生活等等非常全面。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芳桥镇后村154号

乘车线路:宜兴市内乘开往芳桥镇的班车,在芳桥客运站下车沿芳扶路北行至后村可达。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宜兴。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周培源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蝉溪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间。

浰东小筑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宽三门五间42米,每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楼,俗称“四角楼”。青砖砌墙,木架梁,硬山顶。斗门和大门均用青石砌成门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檩,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龙花卉图案,镀金漆。斗门上是时任“国民政府农林总长”的钟秀亲笔所题匾额“浰东小筑”,两侧的对联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种族翕顺家庭永怀旧德;门挹遥天佳气对辉烂星云光华日月丕焕新猷”。

正门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所题“高士旧家”,与对联“扩鸿图以迪前光务遵祖敬宗一派渊源溯东海;谋燕羽而治后裔勉积功累千秋世泽衍南州”。二厅石柱上也是谭延闿所题的对联“爱兹绕屋溪山俯察仰观寄傲有堂伴绿野;志在济时霖雨先优后乐赋闲何日慰苍生”。这两幅对联体现了旧时政界人士怀“济世之心”同时也有“归田园”优游度岁的心理。上厅有木匾,上 书-“亦政堂”。二厅屏风上 书-“文明进步”,均是谭延闿所题。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含村:石含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陈宗妫故居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陈宗妫故居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宗妫故居位于东阿县鱼山镇青苔铺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4年10月,陈宗妫故居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宗妫(1854~1922)清朝财政大臣。原名建中,字麓宾。今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青苔铺人氏。光绪六年(1880)进士。初任户部主事,补福建司主事,开山西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度支部左丞。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带幕僚西逃长安,陈宗妫留在北京。后历财政事宜被诏赴长安,所问及之处对答如流。大学士张之洞奏谓:“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一人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胡晋接故居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胡晋故居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晋接故居

坐落在华阳镇城区良安路10号,为民国初期的砖木结构建筑,1917年建成。整个房子中西结合,由门房、庭院、正厅、厨房、书房、菜园几部分组成。主体结构正厅为前后两进三开间二层通转楼。楼前建有走廊,用木柱支撑。天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为简易封闭式天井。整栋建筑基本保持原貌,结构简朴大方,是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存比较完整、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民居。

胡晋接是清代“礼学三胡”后代。是民国时期教育家,是徽州现代教育先驱,是安徽省现代中等师范教育开拓者之一。生前死后受到当时名流梁启超、黄炎培、章士钊、胡适等人的好评与赞誉,更受到他的学生和后学的敬仰和怀念。房屋产权属胡晋接子胡翼谋、胡广范、胡广度等所有,历经百年,是研究其人及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胡晋接,字子承,号梅轩,晚号止澄,安徽绩溪人,是近代徽州有较大影响的学者与教育家。1874年即从父在东山书院读书,1883年应光绪甲申科试,考入府学,旋食廪饩,援例入贡,熟读经史,成为饱学之士。1891年,在绩 溪城南汪氏家塾任教,后在浙-溪教私塾,其间屡欲创立新制小学,展其抱负,惜无资创办。1903年,绩溪巨商程序东、程松堂创办“仁里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袁振英故居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袁振英故居位于东城街道温塘社区茶中村南边路28号,GPS坐标:北纬23°0257.3",东经113°4953.3",海拔高程21米。

袁振英(1894-1979),笔名震瀛。1894年7月14日出生于此地,11岁随父母到香港,并进入香港的英文学堂读书。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1920年任《香港晨报》及广州《民号报》《新民国报》。在此期间,为声援广东学生反对“二十一条”、-日货的斗争,组织广东游东记者团赴日本、朝鲜等地进行宣传活动。同年7月回国途经上海时,应陈独秀之邀,担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的主编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年8月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共产党》月刊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20年底赴广州,任广东省立一中校长。1921年春在广州参与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1921年8月,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留学。1924年8月博士毕业回国,任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教授。1926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工作。1979年1月逝世。

袁振英故居是一间青砖瓦房,坐北向南,其四周都是当地居民的民居。1905年袁振英随父离乡到香港,这里便空置。至1940年6月,中共东莞县委机关设于此。东莞解放后至今,这里一直无人居住。

温塘社区:温塘社区位于东莞市东城东面,面积11.6平方公里。温塘共有2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有2421户,常住人口有5多万人,本地常住人口1万多人,外来人口有4万多人,姓氏以袁为主。温塘社区2016年温塘两级集体总收入2.4亿元,其中居委会总收入1600万元,股份经济合作社一级总收达2.24亿元。目前社区还有2000亩农田保护区,剩余300多亩可建设用地,社区两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宋哲元故居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宋哲元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宋哲元在津住所有英租界17号路与29号路两处(今和平区新华路253号与南京路86号)。其中17号路(今新华路253号)是宋哲元于1932年以明仁堂名义购自英商先农公司经营产业,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楼房21间,平房8间,厦子两条,建筑面积763平方米。该楼沿新华路一侧从上到下带玻璃窗。宋氏于1932~1937年来津期间,携夫人及子女即寓居此处。原房现已拆除,建起富兰特大酒店。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人。宋哲元自幼勤奋好学,常早起就读熹光下,至昏黑不忍释卷。四年读完“四子书”、《诗书》、《三礼》、《左传》等,不但能背诵,而且能通释其义。七年熟读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礼记》、《左传》等,而且还广泛涉猎了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及管子、晏子、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陈胜元故居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陈胜元故居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胜元故居位于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乾隆年间。

保护范围:东、北面以殿前6号路为界,西侧由围墙外延10米,南侧由围墙外延5米。

神山社区:名称: 神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 殿前四路280号 邮编: 361006 联系方式: 3981686 工作时间: 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机构简介:

神 山 社 区 概 况神山社区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部,地处高殿社区周边,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主要由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神山公寓、731。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乔冠华故居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乔冠华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乔冠华故居中外闻名的外交家乔冠华(1913--1983),本是江苏省建湖县东乔庄人。其父乔守恒继承祖业,擅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教子严谨。乔冠华5岁入塾,开始熟读诗书。16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为同级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期间,乔冠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积极参加我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活动,为左派学生的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恩来兼主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乔冠华的一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9月,因患重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乔冠华故居位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1984年,庆丰镇政府对其进行修缮,并由当时盐城市市委书记曹兴福同志为故居题字。1997年,庆丰镇政府派专人赴京运回乔冠华同志生前用过的办公桌、衣橱、沙发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陈列于室内,供人参观。

门票

5元

景点位置

盐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东乔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胡居仁故居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胡居仁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胡居仁故居位于社庚乡古塘村,这个村绝大部分为胡姓。该房屋占地面积262平方米,从结构与装饰来看,属徽派建筑风格。在气宇轩昂的门楼上刻有“淑心遗润”四个石雕大字。故居有400—500年历史,高墙外观森严,墙线错落有致,廊柱石雕,窗楹木雕,花纹清晰精致,厅前厅中有两处四水归堂的“天井”。原宅面积较大,现存房屋仅为其中一部分,房前原有旗杆石一块,现不存。

胡居仁(1434年—1484年4月7日),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现属江西)人。明朝理学家。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卒于宪宗成化二十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484年4月7日),享年五十岁。幼时聪敏异常,时人谓之“神童”。稍长,胡居仁从安仁干淮游先生学习《春秋》,日千言。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及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于谦故居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于谦故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故居位于杭州南宋御街-清河坊景区,河坊街祠堂巷北端尽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距离西湖仅一公里。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现故居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尚留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故居免费向公众开放。

故居一进有井一口,一面靠墙,三面由石栏杆围住。当年于谦在这里汲水,井圈内壁绳痕还在。井边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起居室,于谦在这里起居,在井边洗漱后开始一天的晨读。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忠肃堂”门廊的一副对联:“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击意社稷”。

忠肃堂后面是个小园,一池方塘,两个小亭,静穆得仿佛能听到池中的天光云影。一碑、一井、一室、一堂、一池、两小亭,一眼尽收。

于谦故居占地不大,进门影壁上刻着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466年,于谦案昭雪后,改建为怜忠祠,现在,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也一并展出。

保护范围:现状围墙范围内,总面积为442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南侧祠堂巷,南至高银巷北侧道路缘石线,西至祠堂巷西侧道路红线外扩约22米,北至太平坊巷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0288平方米。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但殿试时因策伤时,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为新西兰知名的短篇小说作家,被称为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知名著作有《在德国公寓》、《花园酒会》、《幸福》和《在海湾》等,被誉为新西兰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想要了解这位作家的一生,就需要去她的故居看一看。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坐落于惠灵顿的郊区,已被新西兰列为国家历史遗迹,这个漂亮的房子由曼斯菲尔德的父亲于1887年开始建造,她还曾在自己的多部小说中提到这座优雅的房子。游客可在房子内看到曼斯菲尔德的肖像画和油画,参观她的娃娃屋、书房、厨房、客厅、卧室灯,了解她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在房屋的外面还有一个小花园,花园内草木茂盛,鲜花怒放,种植的是1880年至1900年这一时期的花儿和植物。除此之外,这个具有文学气息的故居还成为广受欢迎的婚礼举办地、生日派对举办地和举办图书发行会之地。

为了方便游客参观,还会有日语、汉语、韩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翻译者陪同参观。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的对外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10:00至16:00,周一、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闭馆。

Katherine Mansfield Birthplace

必去理由:新西兰最具影响力作家的故居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西兰[New Zealand]

景点所在省、州:惠灵顿大区 [Wellington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惠灵顿 [Wellingt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尔崧、刘琴西故居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

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变中,刘尔崧不幸被捕,4月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刘琴西(1896~1933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紫金“四二六”暴-动-,1928年率部配合红二师攻克南岭,1930年任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1931年调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1933年被押回广州杀害。故居始建于清,坐北向南。1927年“四二六”武装暴-动-后被国民党当局烧拆,夷为平地。1978年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在原址重新建起一幢二层水泥房,面阔6米,进深9米,一厅二居室,2011年重建。故居内现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刘尔崧、刘琴西生平史料。

2011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民社区:安民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谷城故居遗址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谷城故居遗址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谷城故居遗址

地址: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友实村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代

保护范围:以故居遗址为中心,四向各延伸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延伸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公布日期:2011年6月21日

欧江岔镇:牌口乡、欧江岔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欧江岔镇欧江岔镇位于益阳市东南角,东靠望城县,南邻宁乡县,西与湘阴县接壤,是四县区交界之处。总面积88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辖 猴子岭、罗家湖2个居委会;东塘、团伏、虎形、高坪、树塘、梅塘、莲盆、侍郎、北坪、金盆、梅树、大闸、闸坝、柏薮、民胜、大胜、红洲、回龙、莲花、上湖、长湖、东湖、龙山、中心、黄荆坝、楠竹、普济、望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方膺故居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李方膺故居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方膺故居位于崇川区寺街29号、31号,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及院落、院墙。

建设控制地带:位于寺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祁寯藻故居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祁寯藻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祁寯藻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乡平舒村和龙门河村之间,临307国道,所在地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独具特色。祁氏一门祖籍平舒,是清代寿阳望族,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祁寯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侍教道光、咸丰、同治,誉称“三代帝王师”。景区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集观光纪念、娱乐体验、休闲度假、会议修学等功能于一体,风景园林和生态园区并存,传统韵味和现代展示结合,让游人感受祁氏文化魅力,回归自然情趣,全身心放松体验,是一个体验度假的理想场所。

景区地址

晋中市寿阳县平舒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李叔福故居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李叔福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叔福故居位于和平区睦南道28-30号,是李叔福于1937年建造的私人住宅。砖木结构,混水墙面,一楼正立面设有三个拱型大门,二楼设有大型露台,有四棵六角形立柱,柱头为科林新式雕花。整座楼风格简洁、古朴。楼内客厅、书房、卧室、餐厅等一应俱全,装修讲究。大楼四周有高墙相围,自成院落,是一座具有欧式古典风格的高级住宅楼。该故居现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叔福,为早年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善人”(李春城)的后代、北洋政府大总统曹锟的侄女婿、直隶省长曹锐的女婿。沦陷时期,李叔福拥有不少开滦股票,当时开滦股票为“快货”,行情大涨,他便大量抛售。因本身从来不事经营,便将全部款项交给亲友经理,开设了许多投机商行,结果账目虚赢实亏,最后全部赔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冯燊故居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冯燊故居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88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

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极左路线破孩-死于粤北犁市监狱。故居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为三合土舂墙屋,建筑面积103平方米。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全部拆毁重修改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原貌已改变。

冯燊(1989-1970年)工人运动先驱、优秀共产党员恩平圣堂镇天村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出任恩平县委书记。1928年在恩平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天村党支部,并在恩平各地开展农运工作。 1930年任全国海员总工会组织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1938年至1941年先后任西南特委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邹韬奋故居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邹韬奋故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的故居。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7年开始启用的“韬奋”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韬奋青年时代家庭日趋困难,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又真才实学的工程师,把他送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而韬奋本人爱好文学,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闻记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转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读书。1921年大学毕业后,于次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职业教育丛书”,从此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生涯。

1930年,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一起设法租下了法租界吕班路万宜坊54号,也就是现在的故居所在地,作为自己的寓所。这一寓所是一幢联排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楼住宅,砖混结构,外墙用混凝土拉毛,屋前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护。进入围墙是一个小天井,然后是会客厅兼餐厅。这里四周安放这用蓝色士林布覆盖的沙发,中间又一张小圆桌,桌旁是四个靠背椅,墙上挂着韬奋父母的照片和沈粹缜的一幅刺绣佳作,还有几幅秋冬景色的油画,整个房间里显得朴素和雅致。二楼是韬奋夫妇的卧室,落地门窗外是用铁栏杆圈着的小阳台,室内是普通的木地板,一边安放着一个大床,另一边是大橱和梳妆台,西南角放着一张小圆桌及两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家人的生活照片。后面亭子间是韬奋的工作室,靠窗有一张写字台,靠墙是两只装满外文书籍的书柜。邹韬奋在这不满七平方米的斗室,写下了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犀利檄文。

“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7月15日,他与沈钧儒、陶行知等共同签署发表了“团结御诲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公开信,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观点和抗日战线的主张。毛泽东用公开信的方式给予了复信,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日志。

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在上海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12月4日又将此七人移送苏州关押,由江苏高等法院审理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在八个月的牢狱生活中,韬奋等人坚贞不屈,与法官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1937年6月13日,上海市民五千人举行大会,要求当局宣告“七君子”无罪。在全国人民坚决斗争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

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返沪就医,第二年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9岁。

邹韬奋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1944年9月28日,党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53号建立了韬奋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韬奋一家居住的原貌;生平事迹陈列则分8个部分介绍邹韬奋同志革命的一生。现韬奋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故居在内的纪念馆也是上海市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并被上海旅游局推荐为观光点。

门票

5元

开放时间

9:00~11:00,13:00~16:00

景点位置

中国上海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54号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合肥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情况,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故居自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1902年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辗转运回合肥,1903年葬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集。李氏家族后人为祭祀他,在墓旁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享堂。1985年,享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墓园,分为享堂区、合葬区和仓房区。享堂有前、中、后三进,两个四合院,分为门厅、前堂、寝堂。西侧是李鸿章与赵氏夫人合葬墓,墓前有神道碑引导。神道碑上主要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赠他和封赏李氏子孙的情况,由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东侧是仓房,主要是储藏用于维护享堂和日常开支的粮食,现布置有《江淮地区农俗陈列》。该陈列用大量的实物展现了江淮地区的农具以及农民的-情况。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合肥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西各10米,北至撮造山巷北侧红线,南至淮河路北侧规划红线。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40米,西、南、北同保护范围。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在职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最终却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签署《越南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明义士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义士故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义士故居是已故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博士曾经生活和收集、研究甲骨文的旧居。明义士博士早年来华传教,曾经在此居住达13年,他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在此出生。其中1916年在安阳出生的次子ArthurMenzies(汉名:明明德)1976-1980年出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明明德先生任内曾经到安阳两次访问。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义士被称为甲骨学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我国学界的公认。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得到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山东大学方辉、社科院考古所唐际根博士、安阳师院、安阳甲骨学会等的重要学术支持。

地址:安阳市北关区红星路39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