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乌山 摩崖石刻(热门20篇)

泰山是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泰山石刻虫二两字是什么意思。

浏览

1349

文章

505

篇1:十二龙潭石刻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龙潭石刻为同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龙潭石刻位于同安区五显镇北辰山十二龙潭宫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

保护范围:石刻四周向外延伸2公里,涵盖了山麓崇祀闽王王审知的北山宫(即忠惠庙)。

五显镇:五显镇位于同安区东北隅,北邻汀溪、南安,南邻洪塘,东连翔安新圩,西接大同城区。同新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镇陆域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有15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人口3.46万人,耕地面积2.89万亩,山地面积7.12万亩,有林面积6.6万亩。以种植水稻、花生、蔬菜等经济类作物为主,盛产龙眼,史誉“果园”。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徐庄梅花山石刻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徐庄梅花山石刻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庄梅花山石刻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3年10月10日,徐庄梅花山石刻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庄镇:徐庄镇位于枣庄市北部、山亭区东侧,与平邑、费县接壤,属沂蒙山区的一部分,总面积179.9平方公里,是枣庄市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山场面积占70%,森林覆盖率45%,现有42个行政村,233个自然村,总人口5.23万人。 徐庄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鲁南地区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特产、矿产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优势多,开发潜力大,力口之徐庄的民风与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平山石刻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平山石刻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平山石刻位于上林县巷贤镇六联村留仙屯,时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1999年,平山石刻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六联村:六联村位于巷贤镇西南部约2公里处,有四个自然庄,915户,耕地面积3640亩。设一个党总支部,支部书记是苏秀伟同志,支委5人,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83名。近年来,六联村党总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双培双带”、“党员示范户带富”等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好支部、争做好党员、争创文明村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改善民风、凝聚民力、优化村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寺沟摩崖石刻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寺沟摩崖石刻为汾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寺沟摩崖石刻位于汾西县邢家要乡寺沟村,时代为元大德元年(1297年),类别为石刻及其他。

砂石质,东西宽0.45米,高0.7米,面积0.4平方米。中间刻一“佛”字,下刻莲花,左侧刻一元宝,右侧刻一枚铜钱。并有“元大德元年”、“石中宝”等记载。

寺沟摩崖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底座为界,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200米,面积40283平方米。建控地带:(因与寺头遗址、邢家要遗址、寺沟遗址距离较近)以寺头遗址等三处、寺沟元代石刻保护范围为界,向北延伸200米,以寺沟元代石刻、寺沟遗址保护范围为界,向东延伸200米及小路中心,以寺头遗址等三处保护范围为界,向南延伸250米及道路北沿,以寺头遗址等三处保护范围为界,向西延伸200米,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长约1600米,面积为333133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琅琊山摩崖石刻碑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现存有400多方(处)摩崖石刻及碑刻,其中唐代摩崖石刻7处,其余均为宋代和明代所刻。唐代7块摩崖石刻,其中3块是五言诗,4块题刻。唐代摩崖石刻在江淮地区不可多见。

宋、明、清较为珍贵的摩崖石刻有宋辛弃疾的《游琅琊山》、丁介延的《重游琅琊山》、燕度的《同游琅琊》、郑东的《秋日游琅琊》、王宸的《来游》、王奥的《游记》、杜符卿的《游琅琊开化寺》、《游琅琊山谒》、燕南公弼的《丙寅来游》;明代有肖崇业的《秋游琅琊诸胜》、郝良臣的《再游琅琊寺》、邵富的《重修“重熙洞”》、卫鹤的《游琅琊诗》、殷从俭的《憩饮三友亭》、黄延用的《“乐岁丰”诗》、江左殷的《登琅琊游》、王子恒的《“琅琊山”诗》、刘秉仁的《游琅琊颂梅诗》。清代巨型摩崖石刻有《南无释迦牟尼佛》、《佛》、《南无阿弥陀佛》、《云山之友》、《云荒石老》、《心即是佛》。

琅琊山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是我国石刻宝库中围绕醉翁亭、丰乐亭、琅琊寺为主题,自成风格、自成体系的又一重要的瑰宝,从文学体裁上,它含有诗、词、赋、散文、-、楹联、公文等;从书法艺术上,有楷、篆、隶、行、草各种书体;从绘画艺术上,有人物、花鸟、山水、动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陈德墓石刻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陈德石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德墓石刻位于凤阳县城西乡西陈府村。

陈德,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出生于濠州(今凤阳)太平乡孟家庄。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归朱元璋,为建立朱明王朝南征北战,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功封临江侯。十一年(1378年)死后"葬其里鲁山之原"(今城西乡西陈府村东南),追封杞国公,谥定襄。其子陈镛(1357-1387年),于洪武十四年袭嗣临江侯,洪武二十年从征纳哈出战死,归葬先茔。至建国后,两墓于1973年平坟时被破坏,墓前神道的石刻尚在,现今保存完好。石刻自南向北排列,依次为:东侧碑座1块,石马及控马人、虎、羊各1对。碑座呈龟形状,其背中间碑座槽、碑身已不存;石马与控马人连体;虎皆自颈部以下没入土中;羊呈跪卧式。这些石刻均用整块青石料雕成,造型古朴,刀法精湛,神态生动、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神道中轴线中心点,东33米至水泥道路,南30米至高速公路北侧路基,西28米至民房东墙,北由原墓室遗址向北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桂阳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桂阳摩崖石刻群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桂阳摩崖石刻群位于桂阳县莲塘镇天苍村天窗岩风景区,时代为宋—清。

2012年,桂阳摩崖石刻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石刻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

天苍村:天苍村(Tiancang Cun)因境内有自然景观“天苍岩”,故名。村域位于莲塘镇北部,东邻马罗村,南接香枫村,西连东流村,北与常宁市庙前镇西湖村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辖王泥坪、界背、石柱头、丝绒塘、陶都岭、龚家边、万家、阳家、贺家、莲防组、谢家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现有326户,总人口1184人,耕地面积776亩,其中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阆风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阆风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阆风岩上,共有明至现代石刻22题,其中明14题,清1题,民国2题,现代3题,不详2题。阆风岩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含珠洞内外、阆风岩东南壁及东壁。文体丰富,字体齐全,年代连贯。题者中还包括了朱德、华国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明代王泮题的“含珠洞”,高1.30米,宽0.66米,是阆风岩楷书石刻的重要代表。此外,含珠洞中还有石线观音画像一副,尤为珍贵。阆风岩摩崖石刻艺术价值较高、内涵深厚,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岗街道:黄岗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区的东部,位于广东中部偏西,粤西与珠江三角洲交汇处,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粤港澳通往祖国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总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万人,下辖12个村委会和两个社区居委会。肇庆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之间,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寒亭暖谷石刻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寒亭暖谷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寒亭暖谷石刻

时代为唐至清。位于湖南省江华县沱江镇老县村蒋家山。寒亭暖谷石刻被称为“江华石刻书法之长廊”。

唐永泰二年(766),江华县令瞿令问筑亭,道州刺史元结作《寒亭记》,摩刻于亭后。宋治平四年(1067)邑尉李成凡、知县蒋祺游寒亭,于亭西见一谷,命人掘之见一洞,陪同人蒋之奇命名为“暖谷”,并作铭摩刻以记之。明,江华教谕滕元庆之摩刻为“乾坤辟混沌,洞上列亭幽,独秀云山里,清风万古秋”。故称“寒亭秋色”。自唐以来,文人学士留下石刻近70方,大多数保存完好,清晰可辨。

至今寒亭暖谷石刻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其分布较集中,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最大的3平方米,最小的0.2平方米。从书法看,集真、草、篆、隶于一体,成为书法艺术展示之长廊。其文体集游记、铭、序、诗、词之大成。从中可以看到盛唐时期文学书法创作之盛况及其风采。从内容看,大多是赞颂“寒亭暖谷”山势之险峻及风景之秀美。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5-3。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朝石刻遭拓印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能拓印这属于什么行为?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拓印,原本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制一些雕刻或者石刻的表面的手法,在艺术领域的很多地方都会见得到,但是,所拓印的载体却不是每一个都能够经受得起拓印的,就在10月6日,有一处南朝时期的石刻,就遭到了一群学生的拓印,然而这些石刻距今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这么长的时间,这些石刻本身就不像刚刚雕刻完成的石刻那样坚固,这样做只会对石刻造成伤害,不知道这些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中,有没有一丝丝对古代文物的敬畏呢?

江苏丹阳的修陵石刻,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修陵前遗物,也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近日,这处1500岁南朝石刻遭到非法拓印!到底是什么人盗拓?目前相关情况已经有了进一步确认。

一群年轻人,在梁武帝萧衍的修陵石刻上忙碌着铺纸和拓印。视频是10月6日中午,文物爱好者"若耶溪"和朋友一起寻访江苏丹阳位于三城巷的南朝石刻时,拍下的情景。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看到视频后评论:“视频里拓的声音很响,根本不分轻重地在那里拓。不停地这么击打就会掉落下来,这种行为对文物的损坏是肯定的。”

记者来到丹阳三城巷这处南朝石刻前发现,由于长年风吹日晒,石刻已经显露出残垣断壁的模样,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在其中相对比较完整。

在视频中学生盗拓的石刻位置,记者看到有一块块黑色污点,疑似盗拓时留下。

负责看护这处南朝石刻的唐师傅表示,这群年轻人自称是上海一高校的大学生,具体校名不肯说。

“有十五六个人,三、四个老师。他们说是上海某个大学的美术学院的。我说你不好搞,文物有规定的,他说没来得及打证明。”唐师傅回忆。

未经许可私自拓印属于违法行为

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表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能被拓印,“我这边也没有权力批准对文保单位进行拓印,他们没有通过我们,之前也没跟我们沟通联系过。”

一群大学生在未向当地文物部门申请的情况下,非法拓印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石刻群,这一幕被当天恰好赶去寻访石刻的一位游客拍到。

视频拍摄者:“二十几个人集中在萧顺之陵墓石刻神道面前,女生比较多。当时以为他们是来旅游的观光的,全都是年轻人学生模样,不知道是哪边的,弄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我就拍了段视频发到朋友圈里给大家看一下。”

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劝离人员,并报警。据工作人员观察,共有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和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的三处石兽被擅自拓印,被拓印的石刻本体及附近,留有少许黑色污点,疑似盗拓时留下的痕迹。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为什么不准私自拓、随意拓、任意拓?这就是对文物一个保护的需要。因为拓片,特别是对石刻文物是损害,它的这个墨迹上去渗到石刻的缝隙里面去,对它是一种破坏。”

根据我国《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而如网友拍摄的视频中,非专业人士未经审批的盗拓,极有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对石刻造成污染和损坏。

文物之美,只可远观,不可私自拓印。事情发生后,8号,由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和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派出的三位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到丹阳市,对被盗拓石刻受损情况进行鉴定。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杨毅:“它已经经历了1400多年了,它本身表面就已经有一定的风化,你拓片的过程中,你要拍打,它肯定还要受力,有可能对它表层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比如说你这墨点,你要把它清洗掉的话肯定要用一些其他的试剂,肯定还会对它造成二次损伤的。”

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梁振若:“专家对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遭擅自拓印三只石兽的受损情况进行了鉴定,拓印行为对文物本体结构未造成损伤,拓印行为对三只石兽的外观造成少许影响,建议尽快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专业人员处理残存的墨痕和墨滴,以防墨汁沁入石刻本体。”

根据专家给出的受损情况鉴定意见,当地文物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对擅自拓印者做出了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时,涉案带队老师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涉事教师刘某:“首先,我作为这次的带队老师,我对这一次出现的这个整个的这个事件,我表示非常非常深的一个歉意,我对这件整个的事情道歉。”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介绍,当地已经开始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对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加强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磨山石刻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磨山石刻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石刻

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西南8.5公里处,磨山南缓坡中部一独立巨石上。巨石呈长方体,片麻状花岗岩质,高300厘米、宽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东壁较平坦,文字阴刻,刻面宽170厘米、高223厘米、字径11×14厘米,右起竖行,共71字。

通过内容分析,磨山摩崖石刻记录了曾因石匠随意开打山石导致风水遭破坏及以后再行开打山石对实施者的处理办法。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年三月上浣公立。此石刻对研究连云港市古代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现以磨山主峰和次峰中间平台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状外扩(东西长164米、南北长253米)。

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外四周50米。(东西长约269米、南北长约353米)。

石梁河镇:撤销南辰乡、石梁河镇,合并组建新的石梁河镇。调整后其行政区域面积为103.6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辖24个村委会,镇驻地设在原石梁河镇政府驻地。石梁河镇位于东海县最北部,南距县城32公里,西与山东省临沭县接壤,北与赣榆县以新沭河为界。全镇总面积70.83平方公里,耕地4.4万亩,人均耕地1.1亩。下辖15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总人口4.01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宜宾流杯池石刻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宜宾流杯池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公元1098年,大诗人黄庭坚,因获罪朝廷被贬为培州别架,安置在今天重庆市的黔江地区。黄庭坚到宜宾后常到天柱山下游乐,留连这里的山水泉林,便仿王羲之兰亭故事,在怪石峡中凿石造势,引泉水以通,又在石上刻“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寻常便邀约宜宾文化名士一同到此流杯赋诗。“流杯池”的开凿,为宜宾增添了一大文化遗迹。

自宋以来,后人为纪念黄庭坚,相继在流杯池周围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吊黄楼”等建筑。涪翁楼是昔曰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笋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后人以黄庭坚别号“涪翁”命名为.“涪翁楼”楼前匾额“涪翁搂”三字为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周建人所书。登楼凭栏,西可观荷塘秀色,东可揽流杯池胜景。园林小景“山谷小憩”坐落于流杯池景区的睡莲池旁,黄庭坚身着便装,手拿书卷,在池旁-沉思。两只白鹤立于水中相伴,小景也称“双鹤伴涪翁”优雅清新,寓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黄庭坚在谪居戎州时,平和豁达的心态。解放后,宜宾市人民政府在流杯池东北角建立了“烈士陵园”,并建了“流杯池”公园。流杯池及石刻题记位于宜宾市江北流杯池公园“涪翁谷”内,谷呈东西走向,长约5.2米,宽约7米,东西谷门各有一两柱式石坊,入谷石梯向坊门下穿过,通往谷底,池凿于谷底中部东段,呈九曲形,长5.2米,宽约0.5米。流杯池附近岩壁上,石刻题记磷次节池,基本完整的石刻题记有98幅。1980年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宜宾流杯池石刻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涪翁谷”内的流杯池、三座石山及周围游览小道。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向东外延40米至公园大门,向北外延40米至水池南面道路,向西外延30米至涪翁楼外侧小道,向南外延105米由治安室到茗香楼石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石排镇燕岭摩崖石刻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石排镇燕岭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燕岭原是东莞这里明清时期的古采石场,有些象广东最著名的莲花山的形成原因,样子也很象。石料为水成岩红石,经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许多的石壁、石柱,呈暗粉红色,当地人称之为十八间房。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爽题书的摩崖石刻---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每字大0.1平方米。以上石刻现保存完好,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有诗曰:文卿大雅,心广体胖,结庐燕岭,万物静观,池鱼逐荔,花鸟口啼红,千林明月,叠嶂清风,与人同兴,佳景时适,高山仰止,书赠铭峰。不过,此景点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只有一些寻幽探古之人喜爱到这里来,而且还可以通过这里了解一下古代采石场的开发过程,对古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据说当地政府正在准备开发,因为莲花山就开发得很好,已成为广东省的著名景点。石排食街:位于石排镇中坑村,这里的食肆以精心泡制塘鱼著称,尤以东莞四大家鱼(鳙鱼、鲩鱼、鳊鱼、鲮鱼)的烹制最为出色。

景点位置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东园大道

石排镇: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4万人,是一个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日益繁荣的现代城镇。石排镇红山含翠,绿水长倚,风景秀丽,古韵深蕴。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5000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恩阳红军石刻标语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恩阳红军石刻标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胡尔包字库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字库四周边缘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2.玉井寺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外延8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3.石匣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标语崖壁顶端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8米至对面崖壁处,向东外延10米至浮图关寨门处,向西外延30米至村民李国富住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4.黑坑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南外延15米,向西南、东北外延10米,向西北外延5米至黎家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大岩壳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南外延15米,向西外延2米至大岩壳溪沟,向北外延3米至崖壁。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6.天官街道红军石刻标语碑(恩阳区)

保护范围:镶嵌标语的堡坎上方向西北外延5米,向东南外延2米至民房屋檐滴水处,向东北外延5米至民房屋檐滴水处,向西南外延10米至民房屋檐滴水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7.恩阳街道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1)正街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西外延8米至56号民居大门口,向东外延8米至52号民居屋檐,向北外延1米至骑门木质柜台,向南外延4米至51号民居屋檐。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大石坎街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西北外延1米至民居屋内,向东南外延3米至大石坎街中央,向东北外延10米至街面阶梯(下)第一步台阶,向西南外延6米至恩阳到三汇公路边缘。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3)下正街(下段)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西外延7米至梯步,向东外延8米至梯步,向北外延5米至街对面边缘,向南外延1.5米至民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4)下正街(上段)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外延15米至55号民居,向西外延5米至街道梯步,向北外延1.5米至民居,向南外延5米至街对面边缘。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大石坎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北外延0.5米至尹仲云住宅,向西外延10米至居民尹仲云理发店,向东外延10米至陈永明五金店,向南外延3米至大石坎街对面边缘。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山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西山岩摩崖石刻为同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岩摩崖石刻位于同安区新民镇西山岩北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代。

保护范围:石刻四周向外延伸300米。

新民镇:新民镇位于同安城郊西南侧,北邻祥平,南临集美,东边西柯,西接莲花、凤南。镇域面积51.2平方公里,下辖乌涂、梧侣、后宅、四口圳、湖安、禾山、西塘7个社区及柑岭、湖甘、溪林、洋厝埔、西山、蔡宅6个行政村。人口30939人,外来人口近4万人。已建立40个党(总)支部,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23个,共有党员999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福厦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城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青城山摩崖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城山摩崖石刻

年代:清光绪、民国十四年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城山摩崖石刻有4处,最早的有唐初的“大字岩”摩崖石刻,也有清朝和民国时期名人留书,分别为“云巢”、“云根”、观日亭石刻,各石刻分别位于青城山山脚、山腰和山峰处。“大字岩”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现无存。其余石刻虽已历经数年,但仍然字迹清晰,保存完整。

青城山摩崖石刻数量虽不多,但同青城山古建筑群相互辉映,对于提升青城山整体文化品位,有着点睛之用。

保护范围:石刻分布范围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青城山镇: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一、基本情况 青城山镇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旅游景区,距都江堰市区15公里,距成都市区60公里,是国家、省、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君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君山摩崖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市君山公园龙腭山南麓的崖壁间,一大一小共两方,相距约4米,皆摩崖石刻,大者居东,凿痕高一米,宽1.7米,中以直线间隔,左右各阴刻一字,为“人”字刀法,小者居西,高0.45米,宽1.25米,内阴刻三字,为平底刀法。前者刻于公元7世纪以前,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悉昙体梵字石刻;二字是最具神圣意义的梵字。两方石刻既是唐代君山及岳阳佛教兴盛的见证,又是研究唐代佛教密宗流布的宝贵实物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洲石刻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估计距离现在已有3000年历史的青铜器时代石刻,位于长洲东湾沿岸的华威酒店下方,于1970年被地质学家发现 。石刻上的两组纹饰均由数条曲线环绕着小凹槽构成。第二组石刻于发现时尚未完全暴露;须经小规模挖掘后,才能展现全貌。 交通

1、可从中环搭乘新渡-司的渡轮前往。渡轮营运时间为:【中环到长洲】周一至周六00:30至23:45,周日及假日00:30至23:55。【长洲到中环】周一至周六02:20至23:45,周日及假日02:20至23:30。票价周一至周六慢船(需航行1小时)普通位11.3元,豪华位17.8元,快船(需航行35分钟)22.2元;周日及假日慢船普通位16.7元,豪华位26元,快船32元。2、逢周六及假日的下午,也可从尖沙咀搭乘快船往返长洲,票价32元。下船後需穿过海傍街,沿东湾路直行,至警署径右转,至长洲体育馆,再沿长洲体育路走两三分钟。

香港香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紫花岗摩崖石刻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紫花岗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紫花岗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广海镇紫花岗。“海永无波”四字刻于高8米、阔9米的花岗岩石斜面,字高3米、宽2.2米,直书两行,双钩楷书,字迹清晰,笔力雄浑。是明代钦差总督张通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在广海大胜倭寇后书,巡视海道副使徐海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刻此记功。此外,在“海永无波”石刻前面南侧约50米处大石上刻有“波恬万顷”四字,字高0.9米、阔0.75米,阴刻楷书,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新宁县同守尤诗英和知县熊文华至此观光而刻。

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海镇:广海镇地处台山市东南端,靠山近海,为台山市沿海要地。北面与端芬镇相连,东北面与斗山镇相接,西部与海宴毗邻,东面与赤溪镇接壤,南邻南海,与上、下川岛隔海相望。全镇总面积132.58平方公里。广城苑新城区是广海镇政府所在地。全镇辖9个村(居)委会122条自然村,总人口44695人。有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是著名侨乡。历史上广海镇是有名的古城,是古代海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仙字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仙字岩摩崖石刻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仙字岩摩崖石刻位于顺昌县大干镇土垅村,时代为元代。

仙字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垅村:土垅村,俗称“铜窟”,位于大干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土垅村属于高山区,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内有最高山峰—宝山,海拔1305米,与西北面峨山遥遥相对。全村由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构成。有202户,612人,其中男306人,女306人,以高、张、饶姓为多。 土垅村总面积33221亩,其中林地面积28590亩,耕地面积154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