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实用20篇)

浏览

7575

文章

653

平川杨氏宗祠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平川杨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氏宗祠位于宾川县城东北50多公里的平川镇盘谷村杨氏宗祠内,杨氏宗祠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建筑面积837平方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时任云南省宪兵司令的平川人杨如轩之母寿享百龄,-政府特准建坊,以彰人瑞。海内外名流争为诗歌古文以纪盛者,凡一百二十八家。现存有祠堂、过厅、东、西厢房、百岁亭等建筑。宗祠内现存有民国时期当代要人和海内名流题刻八十余通,有胡汉民、蒋介石、于佑任、李根源、朱培德、蔡元培、章柄麟、袁嘉谷、陈荣昌等民国时期当代要人和名流的题刻,是云南省现存民国时期要人和名流题刻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纪念建筑。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上溪陈大宗祠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上溪陈大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溪陈大宗祠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云门村前宅1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1997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1997.08.11义政[1997]115号。

文物价值: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家族宗祠。

保护范围:陈大宗祠整体建筑。

建设控制地带:南前檐向外延伸15米至田,西边墙向外延伸3米至路,东边墙至镇西北路,北后墙延伸7.5米至陈子和户前檐墙。

云门村:云门村与上溪镇区紧密相临,南与上溪镇集市相临,前是镇中心小学,北是环高速公路,后靠航慈溪。全村现有农户369户,总人口898人,土地面积281亩,分为6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2人,村两委成员6人,2008年人均收入8576元。近年来,云门村在修建牌楼,树立本村形象的同时,还建造了大操场,为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其有300余年历史的祠堂,更是义乌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罗洪莫氏大宗祠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罗洪莫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洪村现存的古建筑有莫氏大宗祠、履恕莫公祠、竹斋莫公祠、梅村莫公祠、敏斋莫公祠、尧夫莫公祠、雪峰莫公祠共7间。其中莫氏大宗祠建于明隆庆5年(15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面积527平方米;梅村莫公祠建于民国,面积140平方米;竹斋莫公祠建于清代中期,面积268平方米;敏斋莫公祠建于民国,面积130平方米;履恕莫公祠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面积328平方米。莫氏大宗祠是德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向东南,为砖、木、石结构,总面阔13.7米,总进深38.5米,占地面积527.45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中堂石柱础保留明晚期的建筑特征,中、后堂梁架有明显的清中早期建筑特征,对研究明末清初古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罗洪莫氏大宗祠保存一块完好的碑石,记述莫毓芳为岭南第一位状元封开莫宣卿的第十五代裔孙,因来罗洪设馆授徒,遂安家落户。

罗洪村:罗洪村委会位于德庆县悦城镇的西部,旧国道321线穿境而过,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多人。罗洪村委会距离德庆县城约45公里,距悦城圩镇约6公里,地处丘山岗地带,于2009年铺设连接现321国道的村道新农线2.2公里,地缘优势较好。村委会地处丘陵地带,罗洪村委会利用本地石灰石资源优势,引进优质蔬菜和建设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安曾氏大宗祠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宝安曾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目前的建筑规模成于清乾隆、嘉庆间,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群。总面宽21米、总进深5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大门、石牌坊、中厅、后厅、亭、廊等,是新桥、新二、上星、上寮、黄埔等地曾姓的总祠。大门额刻“曾氏大宗祠”,对联为“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内有“诗礼传家”及叶名琛所题“保障一方”木匾。中厅上挂“大学堂”。前厅与中厅间是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面额书:“大学家风”,北面额书:“片石流辉”。前额表彰其远祖曾子的功绩。将曾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论视为传家之宝。后额记载番禺小龙始祖曾仕行、新桥始祖曾仕贵兄弟两人为躲避搜查皇妃之乱,自南雄珠矶巷逃难到广州,兄弟二人分手时剖石为符的故事。祠堂内的清代壁画及书法,已近200春秋,神韵尤在,栩栩如生。曾氏大宗祠是深圳目前保留的最大的宗祠建筑之一。

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桥社区:新桥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渔村王氏宗祠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渔村王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南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年),时称崇本堂,是我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41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清嘉庆乙亥年仲冬重刊)。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

根据《衡阳渔溪王氏创修祠堂纪略》记载,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乐时复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葺后改今名。

祠为砖、石、木混合结构,石构较多。除屋梁是由木头拼装外,其余4根柱子和13条门框、门过梁、门坎,以及门厅、地面、台阶、踏步、水沟等,均用石料。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分前后两正屋,左右四横屋。前正屋为戏台,后正屋为看台,两者间距6.7米为天井,内两横屋3.8米宽的走廊,外两横屋为杂屋。前后正房为平房,檐高6.7米,内外横屋均两层,檐高6米。在装饰上雕刻彩绘甚多。石柱上雕有立体对联,其中有明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状元罗洪生等书法真迹和重要题刻。前正屋大门全用汉白玉制作,其过梁雕二龙戏珠。大门厅前的石狮、石鼓、门槛、门顶均刻有花卉。木料制作的下悬梁、照面梁、檐口板、天花板均雕出花卉图案,前正面顶棚装有多形状的八角斗,前后正屋顶棚装有斗圆形天花板,屋面封火山墙两端爪角翘飞。前正屋左右尚有两雨亭。

该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虽经几度重修和扩建,仍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十分可贵。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29-5。

大渔村:大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下沙蒲氏宗祠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下沙蒲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沙蒲氏宗祠位于黄埔区黄埔街道下沙社区珠江下街九巷1号右侧,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珠江九巷现状路东边线,北至北侧相邻3层和5层建筑南墙线,南至南侧池塘北岸边线,西至西侧”悦然别墅“旧建筑东墙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珠江下街17号建筑东外墙边线一线,北至珠江九巷6号建筑南外墙边线一线,南至南侧水塘南边线一线,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4米,局部至珠江横巷一线。

黄埔街道:黄埔街位于黄埔区中心城区,管辖范围东至乌涌河,南至港前路黄埔老港码头,西至荔香路,北至大沙地东路、大沙地西路,周边与文冲街、鱼珠街、大沙街相邻。街辖总面积7.39平方公里。下设1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转制社区1个,全街有居民小组186个,常住户籍人口4.7万多人,外来人口约2.5万人。街辖内商业繁华,有大沙地商业街、百佳超市、摩登百货等商业服务旺地;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曲冲文氏宗祠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曲冲文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曲冲文氏宗祠位于万宁市后安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祠堂东围墙,西至曲冲学校东围墙,南至正气亭边水渠,北至北水沟,面积10.22亩。

后安镇:自然概况 后安镇位于万宁市东北部,东濒小海,南与万城镇毗邻,西与大茂镇、北大镇交界,北邻和乐镇。总面积80.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水田9001亩,旱田6012亩,海岸线长7.2公里,全镇总人口48523人,后安镇是万宁市人口大镇之一,管辖23个村委会,2个镇办农场,1个镇林场,261个自然村,25间完全小学,2个初级中学,镇政府驻后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天柱宗祠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天柱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柱宗祠

天柱县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县有100多座;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县级文物保护有19座,省级文物保护有2座)。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陆续兴建,始建年代长的杨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杨、吴、王、舒、刘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据姓氏堂号分为“清白堂”、“延陵堂”、“冰壶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门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职位命名,如三门塘刘氏宗祠-“昭勇将军”。它们以物质实体反映了历史、地域、权位等概况。

宗祠的建筑结构为外环砖墙以牌楼为面;左右山墙为马头墙,石灰粉内墙壁;牌楼顶部重檐翘角,主、副牌楼连为一体呈五面状;主牌楼高于副牌楼,上嵌姓氏、堂号或郡望名;主、副牌楼泥塑浮雕人物花卉图,并有对联书于柱子上。内为中国传统式穿斗、抬梁、排扇木构建筑,设正殿(又称正厅,建0神龛)、中殿(中堂)、过厅、戏楼、厢房、耳房、天井。其建筑形式富丽堂皇而大雅端庄,或中西合壁且耐人寻思。祠的泥塑、浮雕、木雕、彩绘人物典故、花鸟龙鱼,栩栩如生,布局谐调,寓意深远。正殿的左右山墙或后山墙楷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

宗祠的社会功能是:传承文明,怀念0,晒谱议事,教育族众,娱乐演出。天柱宗祠在接受荆楚文化和建筑技术中,吸收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家规族法,创新了文化模式和丰富了宗祠文化内涵。宗祠同姓族众每逢六月初六即“晒谱议事”,“晒谱”使本族谱牒不生虫霉坏,“议事”是重温家规祖训,缅怀0功德。现在族规内容为“遵纪守法、勤劳俭朴、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等,注入了新的观念。

天柱宗祠文化,体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历史文化的丰厚内涵和地域特色,蕴藏着大量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伦理学以及宗族制度的资料。它们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镇槟榔村。原为古氏宗祠,由乡绅古腾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祠为硬山顶,三间两进布局,面积1602平方米。头进为砖木结构,两边有偏殿,天井两边有廊,后进为抬梁式木构架。

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迁来此地。1944年10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和省军政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有珠江地区指挥部、粤中、西江、珠江二个特委领导参加的干部会议,筹备成立珠江纵队。1945年1月15日,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公开宣布成立,并以此作为司令部的办公地点及举行各种会议的会址。解放战争期间,古氏宗祠仍为中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指挥部。

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位于歙县霞坑镇,时代为清。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霞坑镇:霞坑镇位于县城东南,镇所在地大茂新村距县城30公里,东临梓里镇,西与北岸镇相邻,北与绩溪县接壤,南与昌溪乡、深渡镇毗连。辖20个村委会,一个镇直茶林场,152个村民小组,全镇6325户,总人口21354人,劳动力14121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4785人。霞坑镇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773公顷,森林覆盖率51.2 %,有耕地面积330.3 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鱼龙桥杨氏宗祠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鱼龙桥杨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鱼龙桥杨氏宗祠位于怀化市中方县石宝乡,年代为清。

2019年,鱼龙桥杨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宝乡:石宝乡、新路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路河镇石宝乡地处雪峰山西麓,位于中方县东部,沅水东岸,东面与铁坡、锦溪相连,北面与接龙、丁家两乡相连,西与新路河毗邻,南与洪江市群峰乡接壤。全乡共辖9个村,92个村民小组,2389户,总人口10028人。全乡总面积45.3平方公里,稻田5673亩,旱地1163亩,油茶、杉林27208亩。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境内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50.9",东经113°5007.1",海拔高程22米。

整座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建筑三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进深29.86米,面阔11.84米,高7米。两侧设两廊,围合中间设有一天井。砖木结构,硬山顶,首进博古脊,二进龙舟脊,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梁架。

1925年秋,广东农-动领袖彭湃在此开展农运串联。随后,在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发动下,成立了大沙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会址设在殷氏宗祠,开展农-动。1927年12月17日,中共东莞县委领导人蔡如平等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响应、支援广州起义的工作。

1938年初至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张英受东莞县党组织的委派来到大沙乡开展抗日游击基地建设,以殷氏宗祠为据点,建立了党支部,发展了邝应陶、殷灿林、邝池寿3名党员,同时在此以抗匪保家乡为名,组织大沙乡抗日常备队,培训了100多名抗日自卫队员,成为大岭山区人民抗日斗争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殷氏宗祠于2004年1月8日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进行过重修,基本保持了原貌。

大沙村:一、地理位置大沙村位于大岭山镇西北部,面积3.6平方公里,由大沙村、黄屋村、下虎山村三条自然村组成,与金桔村、鸡翅岭村及太公岭村相接,紧靠同沙水库,毗邻镇中心区、吉龙木材市场、吉龙农贸市场、信立国际农批。二、人口组成我村设有5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1813人,流动人口约4000人。三、经济情况目前我村辖区内现有企业4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卢金峰墓含卢氏宗祠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卢金峰墓(含卢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金峰墓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有墓和享堂组成,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现存的最大古墓。坟墓上下分五坛,下三坛是拜台,逐坛依着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铺设,并向上逐坛递减宽度。每坛两侧均置踏跺三级,最后一坛有踏跺五级。各坛两侧都建青石屏风墙,墙壁上有浮雕、上面设置屋顶,盖着青石雕成的瓦。第二坛前有青石栏杆,配以精美的青石雕荷叶荷花状作为支柱,踏跺三级。第四坛正中立墓碑一方,上阴刻“金峰卢公墓”五字,上置荷叶状碑盖,碑前地坦成龟背状隆起封堆。第五坛后面是神龛牌楼,五间,通高2.40米。明间檐柱方形,高1.37米,上置坐斗,下有石础,台基高0.70米。明间檐柱上架额枋,前浮雕双狮抢球,上置补间坐斗二个。屋檐明间最高,次间、梢间递减。屋顶用青石雕成的筒瓦,正脊上有龙头纹吻兽。牌楼后壁和两侧石屏上浮雕廿四孝图。墓室前为祭坛,中间铺有石板通道,其两旁有池塘。祭坛右侧是享堂,为原坟院旧址,有原坟院祀堂一间,左右贴房各二间,石门一座。现在祀堂和贴房已毁,在前角石门尚存。1990年7月21日,瑞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列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宗祠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经三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比较完好。据说也是瑞安市目前唯一一座有确切建筑年代的清早期祠宇建筑。祠堂内的一座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的古戏台,平面呈方形,深阔各4.35米,顶部的藻井随着“出将入相”的远去也褪色了。没有褪色的是那金字家训屏风,被族人视为宝贝。这幅屏风由12片单屏连在一起,每片高2.3米、宽0.4米,上有用金粉写的清代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朱子家训》,落款为“余庆堂主人敬书”,时间为乾隆戊戍三月。算起来有300多年历史。屏风上雕有八仙过海的八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刀法娴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昌教林氏大宗祠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林氏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1276年宋景炎年间由新会大江乡开族到顺德昌教乡,祠堂最初建于元、明朝之间,早期规模比较小,于清朝乾隆年间进行大规模扩建,最大建筑面积清同治年间达十亩地之大,现存建筑实体也有5亩之多。

林氏算是昌教村比较大的宗族之一,其宗祠也是保留得比较完整。好多都系清中期遗留下来的古物。横梁上的精细的雕工争奇斗艳,艺术价值极高。每一个都诉说着不同的寓意、故事。落雁平沙,玉麟吐书,松龄鹤寿等。

历史上昌教林氏人才辈出,有清朝乾隆年间五品顶戴林雨田、清同治十三年钦点武进士守备营副将林滢。近代国民革命军少校团长林安民;十九路军大刀队教练林少立,淞沪第一战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部属上尉团长机关官林景芳。

昌教村:昌教村委会昌教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2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昌教村。下设海边、魁基、南塘、南安、东头、潭头、东街、村心、新街、司马、耕沙、镇龙等1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643人。昌教村工业基础较好,以塑料、电缆、五金、制衣等行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新朱氏大宗祠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清新朱氏大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门向东,迎紫气东来之瑞气。门檐高达5米,门上镶嵌石匾,上刻“朱氏大宗祠”五字,宗祠高达9米,青砖墙,琉璃瓦剪边,屋顶两侧为镬耳,虽经二百多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是粤北地区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之一。宗祠大门两侧沿巷的建筑物均为附祠。门口的照璧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木雕屏风,祠堂是五进结构,前座是仪门,中座为大堂,大堂中间为大厅,高悬牌匾,两侧大柱有楹联,后座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据介绍,从前祠堂两旁设有读书室,每进均设一间,前为天井,后通青云巷,十分宽敞,厅旁设有登0梯。宗祠坐西朝东,明亮通爽,静穆的祠堂,清秀的庭园,是朱家子弟读书的地方。

朱汝珍旗杆夹在祠堂门口,有一百多年历史,旗杆夹上两面刻有“光绪甲辰恩科联捷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授职编修臣朱汝珍立”的字样,顶端是两只威武的石狮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宜兴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宜兴潘氏宗祠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位于丁蜀镇蜀山村东坡书院西侧。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南偏东5°),为典型的民国建筑,共三进,通面阔5间17米。第一进前天井进深1.80米,第一进进深8.10米,正房面宽3.70米,一二进间天井进深5.40米,第二进进深8.50米,二三进间天井进深3.30米,第三进为两层楼房,进深7.40米。潘氏家族中潘稚亮为东南大学知名教授,潘序伦则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据族人介绍,当时两人均过问祠堂的建筑,祠堂位置东邻东坡书院,西靠蜀山老街,在蜀山风景区保护范围内。目前,第三进房屋损毁严重,已是危房。一、二两进房屋改建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瑚琳杨氏宗祠群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琳杨宗祠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瑚琳杨氏宗祠群(含杨氏大宗、遯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位于茂名市化州市杨梅镇那新村委会瑚琳新村。

这个宗祠群最早最高的是杨氏大宗,另外几个是杨氏的几个分支各自的祠堂。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杨氏大宗和立斋公祠。但是,都在头门遭到贴磁砖破坏原有立面和毁灭原有彩画。虽然头门遭到破坏,可是内部还是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雕绘的,特别是木雕,这些精美程度在穷困的茂名地区是很少有的了,说明当时杨氏十分富有。

关于此地杨氏,有资料称:本系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龟山公)五子造公房直裔,造公五世孙大经、大纶裔散居于广东电白、吴川、茂名、高州、廉江、遂溪、雷州等地。又五世孙弼养,号松庵,于元末明初由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太塘里(大塘里),遂为东莞一世祖,衍四代其玄孙体震,字复中,号云水与弟体乾,字美中,号霞侣,于明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偕叔道福、道丑、道通之孙众,族亲八十,率众三百余人由东莞迁化州、吴川为瑚琳始祖,现族属村庄一百一十九条,人口十万余众,人文鼎盛世,为粤西望族。

明中叶建立杨氏大宗祠、遁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形成宗祠文物群。建造巾帼英雄醮国夫人冼太庙。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那新村:茂名市化州市那新村位于杨梅西南边、邻和平、吴川板桥。那新村辖2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272户,人口6438人;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56亩。那新村年平均气温为22.6℃,年降雨量约为1775毫米,气候特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番薯,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香猪,上一年那新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288万元。近年来,那新村发展经济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白桥张氏宗祠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白桥张氏宗祠为马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宗祠:位于和县白桥镇陈桥行政村张湾村村中。时代为清代。

2015年6月5日,白桥张氏宗祠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

白桥镇:和县辖镇。1958年置白桥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成立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3.3万。和(县)沈(巷)公路纵贯中部,牛屯河通航,自西向东流入长江。辖周贵仕、西王、周王、兴隆、七六二、大许、王成岗、孙家圩、七成、周徒、周吴、邱吕、黄桥、施庄、大闸、牛屯河16个村委会及1个街道居委会。乡镇企业以轧钢、江砂、药棉、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平江余氏宗祠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平江余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余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白尔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建筑面积95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前厅、后寝、东、西厢房、书院组成正方形四合大院。两院呈双天井布局,并在两侧设东、西厢房,厢房两侧各安放一扇八角门,连接左右书院。总体布局合理,内部空间合理,通风采光性能十分优良。

余氏宗祠为三市地区最大的、最为完整的祠堂建筑,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下,是作为封建国家统治基础的历史见证。该祠的存在,不仅是进行通常的祭祀睦族活动,同时也起到了培植文教、劝课农桑,保一方平安的特殊作用。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元下张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湘山村元下组,年代为明永乐二十二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敖泉镇:名称来历 人民政府原驻于敖泉圩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23′26″~112°4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县城北面,东接仁义镇,南依舂陵江,西邻和平镇,北靠流峰镇,人民政府驻荷叶塘,距县城33千米,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14。政区沿革 1957年,为桂阳县敖泉乡,属桂阳县设立的六个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溪边余氏宗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小溪边余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溪边余氏宗祠位于开化县村头镇,年代为明至民国。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村头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村头乡,1956年更名友谊乡,1958年建村头公社村头管理区,1961年改村头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金水溪西岸,距县城中心14.5公里。面积37.3平方公里,人口1.0万。底(本)大(桥头)公路从镇中穿过。辖村头一、村头二、村头三、村头四、古竹、牙田、汇坑、照坑、雷岭、青山、汪川、大黄山、上边山、富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