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汇编20篇)

浏览

7585

文章

653

罗定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黄氏大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定黄氏大宗祠位于罗定市素龙镇谭祝村。黄氏于明洪武年间入籍泷水县(今罗定),永乐年间四世祖黄克任布政司理问,诰赠通议大夫。其弟黄斌任江西按察御史时,在村里建祠堂,以显耀乡里。宗祠历经多次修葺,最大的一次在清乾隆年间。

祠为七进,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面宽13米、总进深达120米。第一进为门,置五级台阶,九架,深4.8米,设有门屏、槛栏、石墩、石鼓等。门楼后天井正中砌一道直通二进大厅的石阶,天井两边各有一座长7米、深2.4米的卷廊。第二进厅前面为一个进深4.8米的卷廊,两侧各设一个小券门,厅堂面宽、进深均三开间。第三进厅梁架结构与第二厅相同,唯厅后正中砌一道墙,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两边设侧门通第四厅。第四进厅和第一进一样,都是敞开式布局,但天井无廊庑,亦无侧墙门。第五进客厅在乾隆年间重修时被拆去后半,并砌了后墙。原祠第六、七进已倒塌。

该祠梁架简练古朴,用材考究,结构紧凑实用,保留明清建筑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洑溪徐氏宗祠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洑溪徐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兴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宜兴溪隐村人,8岁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试一甲第2名,授翰林院编修,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历任国史总裁、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辅,弘治十一年(1498)进华盖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卒后赠太师,谥文靖。在徐大宗祠的第三进正厅,存放着徐溥的画像,据了解这幅画像的年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以前。

这幅画像是我们整个徐大宗祠的镇馆之宝,它是由徐氏的嫡系子孙捐赠给我们宜兴文管会,在去年。首先它是明代的朝服的画像,穿着大装朝服,这个朝服就是我们所说的蟒袍,重要的一点他都有配饰佩玉。

整座徐氏宗祠坐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进,后仅存二、三进。第二进面阔17米,进深6.8米,硬山顶,阳山石圆柱,其梁与枋上均有彩绘,但已模糊不清。二三进间天井进深14.8米。第三进为正厅,因梁柱为楠木,又称楠木花厅。面阔17米,进深9.6米,歇山顶,其梁架结构保持了明代始建时的原貌。厅内梁柱枋椽上均有彩绘,有缠枝花卉、包袱锦、云鹤等图案。

它中间的三节用的都是楠木的梁柱,这个规格就是比较高的,因为古代的典章制度中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用楠木的建筑材料。他的花厅当时是雕梁画栋,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花已经将近500多年了,上面的花还能大概的看到,这个是不容易的。在整个宜兴的祠堂建筑中,这个是规格最高的。

洑溪徐氏宗祠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年代久远,兴盛于明、清两代,体现了人文胜地宜兴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相互补充,是江南地区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2019年10月7日,洑溪徐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明朝大臣徐溥(公元一四二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公元一四五四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卒,谥文靖。徐溥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相城简氏宗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相城简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城简氏宗祠位于高安市相城镇,年代为明。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城镇:相城镇位于市域西南部,距高安市区45公里,总面积115.51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共17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579户,总人口20305人,其中城镇人口5172人,乡村人口20133人。共有党支部22个,811名党员。近年来,党委政府强化工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服务群众构和谐。201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8.36亿元;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云阳彭氏宗祠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云阳彭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阳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彭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803年,于1823年完工,工期耗时20年,是渝东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最为完整、建筑最奇特的晚清封建地主庄园。

该祠座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1平方米,呈封闭型城堡复式四合院布局,由前门厅、正门厅、享殿、戏楼、天井、城墙、围墙、厢房、箭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院中心系石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盔顶塔楼,楼通高37米,下部六层为石砌体,墙厚1.3米。建筑形势宏伟,布局严谨,造形古朴、典雅、雄奇,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因此,被重庆市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阳县“一心两翼”的重点人文景观之一。

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地址: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黎明村

黎明村:黎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白龙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白龙桥叶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叶氏宗祠位于白龙桥镇叶店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镇:白龙桥镇地处金华市区西郊,是婺城区政府所在地。镇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万,集镇人口2.4万。境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经济发展健康,经济实力强劲,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实力和魅力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白龙桥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商贸富镇、生态建镇”战略,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侯材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侯材骥故居位于县城东南方30公里处,依山傍水而建,属典型的湘南大户人家建筑,雕梁画栋,木格花窗,“叠梁式”构架体系,结构复杂而华美。整栋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一进三厅,分前厅、中厅、后厅,每厅有屏障天井相隔,左右设侧门相连,两厢房与整栋三厅呈“十”字形布局,厢房前均设有一眼两亩左右的鱼塘,朝向为座北朝南,正厅朝向高山亮。屋前有良田千余亩,攸洋河横贯其中,视野开阔。

侯材骥故居所在村,叫万田村,该村山青水奇,土地肥沃。既有夏天如冰的泉水井,又有恒温42°以上热水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宜居最理想的地方,对此,该村原有众多富丽的古村落古建筑,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攸洋桥,是安仁境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约建于清嘉庆年间。该桥用青石砌成,单拱,长5米,宽3.5米,高4米左右。桥西头设有桥碑,碑长0.8米,宽0.8米,厚0.2米,青石制成,碑文为正楷字书。碑文大部分字已模糊不清,但“攸洋桥碑”、“嘉庆”等字清晰可辨。此桥至今完好。

桂林书院,是本县有名的古书院之一,就在本村的应学组境内。书院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三进,左右各有厢房,中间有天井,正门两侧设有小门。据考证,该书院建于清代中期。清诰封资政大夫福建候补道侯材骥曾在此教过书。1928年湘南暴-动后期,曾在此书院设立过区苏维埃政府。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侯材骥调任福州知府,后继任漳州知府,深得闽浙总督卞宝第、谭忠麟的器重。后因抗法理政有功,民众口碑上佳,清廷委加盐运使衔,以道台补用。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过度劳累,体力透支,积痨成疾,英年早逝,享年57岁。他的去世,闽人多为哀悼,台人更是悲切,三子扶棂回乡,归葬于龙海镇万田村新湾组高山亮北坡。

《湖南拔贡志》载:侯材骥,诰授中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钦加盐运使衔,福建候补道。历任台湾、福州、漳州等知府,两科文闱内监试,后人还追认他为:“抗法民族英雄”。

侯材骥墓,有墓围、墓碑和石柱。现存一块墓碑长1.7米,宽0.7米,厚0.2米。两根方形石柱高2米。墓围直径3.5米。碑和石柱上的字均为正楷阴刻。墓碑:“诰授资政大夫福建补同”。东面石柱:“熊耳棲神”;西面石柱:“龙湖流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历代王朝都实行了有效统治和管辖,与大陆血脉相连,同文同祖,不可分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关系。”为纪念侯材骥抗法入侵及发展台湾教育的丰功伟绩,2001年,安仁县人民政府将其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侯氏宗祠、侯材骥墓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诗语

侯材骥,号仙舫,安仁县龙海镇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其父侯振焕,是一个优廪生,博学善文,授徒训子,享有盛名。子三人,材骥居长;次材骅,监生;材骧,庠生。材骥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考取拔贡生;同治元年(1862年),在顺天乡试考取举人。奉派在户部任主事,做了二十年京官。光绪八年(1882年),清廷放他在任台湾知府。适值法军侵犯,攻陷基隆,军情紧迫,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申屠氏宗祠,坐北朝南,布局为五间三进,通面阔19.5米,通进深45.28米。一进前檐设八字墙,前檐明、次间为轩廊,轩廊的柱、梁枋、牛腿及梁上小斗均为青石制。二进进深十一檩。后檐明间与三进明间之间设穿廊,廊柱间施美人靠。三进进深十一檩,地面高出二进近1米。

跌界厅,坐北朝南,前后由接官厅、戏厅及花厅三座独立建筑组成,均为三开间,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接官厅,进深六檩三柱,前三后四用脊柱,脊柱间置板壁门。戏厅,坐南朝北,进深十檩,明间为戏台,两次间设二层,下为通道。花厅,进深十檩,后金柱与后檐柱间设看楼。

申屠氏宗祠、跌界厅,石雕、木雕,雕工精细,梁枋、装饰构件时代特征明显,是我省比较重要的清代祠堂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荻浦村: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位于江南镇东部,与富阳场口一溪之隔。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2335人,农户697户。荻浦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申屠氏宗祠、保庆堂、咸和堂)。200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总面积为4866亩,耕地面积1144亩,林地面积3664亩,水域面积58亩,建村区面积(不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银塘赵氏宗祠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银塘赵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银塘赵氏宗祠位于华安县丰山镇银塘村,年代为清。

简介: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现存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由前厅、天井、过水廊、主堂等组成,占地面积740平方米。主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梁架,悬山顶。附属文物有涡纹抱鼓石1对、石旗杆4副。

2013年,银塘赵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外檐滴水位起外延东120米、西63米、南47米、北43米。

银塘村:银塘村是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华安县南靖九龙江北溪下游江畔,背山面水,是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东与长泰县接壤,距长泰县城20多公里,西与漳州市郊隔江相望,距漳州市区20多公里,南与丰山镇湖坪村接壤,距丰山镇政府3公里。[村落与居民]银塘村村落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2700多人,700多户,辖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历史人文]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陔徐氏宗祠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长陔徐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陔徐氏宗祠位于歙县长陔乡,时代为清。

长陔徐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陔乡:长陔乡地处歙县南部,歙岭西麓,王街公路贯穿其中,驻地距县城58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长标、长陔两乡合并,总面积达 90.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共有3876户,14467人口。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居住集中,常住人口4000多人。 我乡地处偏僻山区,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地势较低,年降水量约1750毫米,发源大连岭的街源河和发源长陔岭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莘村曾氏大宗祠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莘村曾氏宗祠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大宗祠又名宗圣南支。位于北滘镇莘村村。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光绪己丑年(1889年)重修。坐东向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3.1米,总进深43.2米。硬山顶。

头门两侧是石包台,门墙上绘有黑白的壁画。大门上彩绘“门神”,画像依稀可见。门上保存有兽形铜环一副。封檐板长达13米,雕有精致花卉纹饰。厢廊的瓦廊处有高脊筑起,饰以灰塑。

中座面阔三间,宽13米、深11.45米。后墙挂大木牌匾“大学堂”、“竹斋康衢敬书”。后座面阔三间,深9.75米。后墙悬挂木牌“印心嫡派,告天启四年岁,在甲子仲春既望吉旦,赐进士第文林郎知顺德县事吴裕中题”。

祠两旁均有青云巷,巷口内砌有3米长、1.5米高的红砂岩作墙基。祠左侧建有祠堂的“厨房”,经青云巷出入与祠堂相通。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莘村村:莘村村属顺德区北滘镇自然村,位于顺德区西北面,北滘镇西面,地势平坦,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下设新沙、冲元、冲口、麦岸四个村民小组。2014年年底常住人口12135人,其中户籍人口6135人,外来人口6000多人,支部党员数222人。下设1个集体资产办,1个经济股份合作社。莘村村内现有企业68间,以制鞋、家具、五金等行业为主;农业以水产养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店房郑氏宗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店房郑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店房郑氏宗祠位于高安市石脑镇,年代为民国。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脑镇:石脑镇地处高安市中部,位于市区西郊,集镇距市区仅8公里,320国道横穿境内,距省会南昌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基地面积54000亩,山林面积66000亩,水面9900亩。下辖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000人。经济实力位于全市乡镇前列,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汽车运输产业上镇。 石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年代为1935年。

2019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坪白族乡: 刘家坪白族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桑植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3241户, 11297人,白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95%。 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白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有相传700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栅川于氏宗祠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栅川于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栅川于氏宗祠位于乾西乡栅川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乾西乡:乾西乡位于金华城区西郊,距金华铁路新客站、汽车西站仅2公里,南临婺江,西接兰溪市灵洞乡,北与竹马乡、罗店镇相邻,东与城西、城北街道相连,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坛里郑、杨石、王店、马于、后畈田、栅川、幸福、湖头、雅宅、下天师、黄桥头11个行政村,及上陈、联合、上天师、鲍杨、西苑5个居委会,38个自然村。2005年末,农业人口1.74万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谢氏世族宗祠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谢氏世族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谢氏世族宗祠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年),由谢氏先人谢麟之玄孙谢淮及六世孙顺庆府副知训谢承志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一通,前座门楼为垂花柱连拱承檩构架,门厅为木瓜抬梁构架,主座为驼墩抬梁构架。

根据老族人叙述及碑记查证,宗祠中翁重光前只供奉着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玙、其孙谢纪三代。

宗祠座东南朝西北,二进格局,面宽12.15米,进深27.9米,占地面积338平方米。

祠堂分前座、天井和主座三部分,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神山贾氏宗祠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神山贾氏宗祠为原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山贾氏宗祠位于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二村,坐北朝南,东西长16.6米,南北宽36.5米,占地面积606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大门、二门、正厅。东西建配房。正厅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带廊构架,单檐硬山顶。院内现存清代举人贾华芝德教碑1通。

神山二村:神山二村,位于原平市西北10公里处,东临神山三村,南接楼板寨乡,西连神山一村,北与大牛堡接壤,土地面积3288亩,其中水地面积 1600 亩,总户数 456户,总人口 1380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4312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518万元。神山二村土地肥沃,历来为“十八村水地”之一,地貌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东春多风,无霜期145-150天,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崇州黄氏宗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崇州黄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有名的黄氏宗祠始建于清末民初,现存砖门结构二重院落约800平米,门前一楼一底临街,门前中设大门和二门,二墙中脊。正厅单艳檐硬山式屋顶;全部建筑除正厅为花脊鹤吻覆钟柱础外,其余为方堆抱鼓式柱础,硬山式屋顶。后院精致,前院宽敞,典型中式建筑与西式门柱合璧。黄氏故居多用黄莺牡丹作饰,暗切黄氏大富大贵之意,既是民国中期小镇地主生活,权势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中西建筑艺术融合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宗祠建筑群外推10米,北至民居外墙,东至麒麟街,南与供销社为临,西抵西河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桥头吴氏宗祠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桥头吴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保存完好,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

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街、谢家滩一带是吴姓族人的集中聚居地,过去几乎村村有吴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与自然的损坏,加之村民无力维修,多数祠堂或已倒塌毁坏,或己拆除另作他用,现存的吴氏宗祠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鸡峰桥头吴氏宗祠,仍属徽派建筑,粉墙皂瓦保留完整,女儿墙高达丈余,气势恢宏。除正门外墙有两个小窗外,其他方向墙面没有窗户。东西各有一个偏门,现在进出是走西边的侧门,大门紧锁,管理严格。祠堂内木雕、石雕、砖雕都非常精细,油漆鲜亮,遍布各个墙面、廊柱和栋梁之上,保存完好。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眼目传神,花草景物,搭配合理,栩栩如生。似乎毎一块雕刻都在讲述着一个祖先的故事,使我们在凝望之时,肃然起敬,默默沉思。尤其是大厅和戏台中央上方旋涡状造型的斗拱,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称奇!为此,“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谢家滩镇:谢家滩镇系鄱阳北陲重镇,南濒九景高速公路,北邻安徽省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碧石线穿镇而过,谢彭线(谢滩——九江彭泽)水泥路面纵贯全境,西河婉蜒流经本镇汇入鄱阳湖。距景德镇市机场60公里,昌北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227平方公里,13000户,近7万人口。现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4个村民小组,3个林场。耕地面积54000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朱家绍德堂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绍德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绍德堂位于朱家行政村朱家村中部,坐南朝北,三开间四进三明堂,硬山顶,保存完好。年代为明、清。

“绍德堂”为全村众厅,分次建造,初建于元明,后建于民国初年,头门有文人匾额一块,书曰“宋室名贤”,内设戏台。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店镇:兰溪市辖镇。1961年建黄店镇公社,1983年改为乡,1992年设镇。位于市西北部,距市区12.5公里。面积47.7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交通方便。辖王家、黄店、都心、肥皂、徐村、长连、柏树园、毛堰殿口、范宅、三泉、山后圹、八角井、王女、甘溪、社溪、潘村、露沅、刘家、高井、佳宅坞、大圩陈、清塘何、上包、下包24个村委会。有白露山省级风景旅游点。乡镇企业以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座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湖坑村龙登岭半月腰,二厅二厢房带二护厝土木结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中叶,旧址坐西朝东,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灰坪、大门、灰坪、前厅、边厅、天井、后厅、左右护厝。后厅面阔二间,进深4米。正中设有戴氏历代先祖牌位。祠堂共有房8间,厅堂2间。是研究湖坑村戴氏源流的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宁波周氏宗祠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宁波周氏宗祠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宗祠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新庄村新庄自然村2号,据周氏家谱记载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间。主体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前、中、后三进及两厢组成,占地面积684.42㎡。前进为门厅,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七间,进深四柱七檩,明间安两扇大门,左右两侧立一对石狮门枕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中进为大殿,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明次间后端放有周氏祖宗画像及排位,供周氏族人祭祀。后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梢间用中柱,五柱落地。前进与中进之间设厢房,为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进与后进之间左右两侧设廊,经后期翻新。

周氏宗祠布局规整,建筑高大宽敞,用材考究,牛腿、雀替等雕刻精细、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是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新庄村:新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含黄氏大宗祠、月轩黄公祠、黄氏名贤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东至西依次为:月轩黄公祠、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均属清代大式建筑,总面积1667平方米,分别由该村黄氏族裔、同治进士黄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议,于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于1862-1876)陆续建成。建筑格局均为三进连庑廊夹天井布局,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石础青砖墙,硬山式顶,抬梁木架构;绿釉瓦当滴水。

建筑群气势雄壮,祠内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砖雕、灰雕等多种饰物,其中以放置祠前的6只神态各异的石雕狮子最为精美。黄氏大宗祠基本保存原来的建筑格局,具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朝晚期(1889年),状元黄槐森、黄德森兄弟组织了重修。该祠堂群为三进两院结构,总占地面积4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2平方米。

作为斗门地区保存原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00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荔山村:荔山村位于乾务镇西部,南部紧邻珠峰大道,西部紧邻富山工业园区以及新城大道,全村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012亩,其中水稻面积423亩,鱼塘面积3959亩,其他(花卉、果树、香蕉及其他经济作物等)面积1630亩。现有常住人口10680人,2275户,其中户籍人口4680人,外来人口6000人。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选好、配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