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热门20篇

浏览

7572

文章

653

上胡家胡氏宗祠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胡家胡宗祠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胡家胡氏宗祠

坐落在荆州乡上胡家村,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828平方米,三进五开间,抬梁式建筑,拱形轩顶,前后三进,前进在上世纪50年代改建成戏台,后进为二层楼房。该祠用料硕大,做工精细,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解放前曾为九华乡公所办公地点,同时是荆州乡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一,建国后曾为上胡家乡政府办公地点。

荆州乡:绩溪县荆州乡地处天目山山脉之余,是全县最为偏远的山区小乡,却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盛产山核桃而闻名。据统计,2006年,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干籽达700余吨,产值2400余万元。全乡7100多人,单项人均收入3000余元,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蓬溪谢氏宗祠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蓬溪谢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蓬溪谢氏宗祠位于永嘉县东皋乡,年代为清。

蓬溪谢氏宗祠,也称康乐公祠,始建于明朝中叶。祠内谢公山水诗碑廊是蓬溪人心中不朽的诗歌丰碑。谢公山水诗碑刻也是我国山水诗的朝圣地。

大宗祠七间两廊,中有古戏台,戏台前的天井是用楠溪江的天然大卵石铺成的,是一个四周围合的天井式院落。小院中厅挂有“存著堂”的匾额。中堂建有“孝思神龛”,神龛中供置有谢灵运的青石石刻造像。二边厢廊里有36块书法山水诗碑。每方碑刻黑底金字,由书法名家撰写。内容是谢灵运《山居赋》里的句子,以及录有谢公诗歌34首。其中的《山水鼻祖谢灵运碑序》详细地介绍了谢灵运的生平事迹。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闪里陈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闪里陈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闪里陈氏宗祠位于祁门县闪里镇,时代为明。

闪里陈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闪里镇:闪里镇地处祁门县西大门,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本省东至县、石台县接壤,是原闪里区三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土地总面积140·72平方公里,辖8个村,59个村民组,2632户9290人,其中农业人口8529人,耕地面积7642亩,茶园8158亩,山场面积179198亩,森林覆盖率83%。 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该镇距离县城4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双峰葛氏宗祠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双峰葛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葛氏宗祠坐落在涓水河畔的荷叶镇长塘村。

葛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娄底市境内现存的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宗祠之一。葛氏宗祠分东西两个祠门,祠堂前是宽阔的坪地。“葛氏宗祠”四个大字书在正面的山字墙上,大门上悬挂“上达学校”牌。两侧各有一处小门,分别谓“义路”、“礼门”。葛氏宗祠建筑外观宏伟,内部布局合理。过大门为过厅,过厅楼上为戏台。空阔的祭厅名为“敦伦堂”。神龛上安置着葛洪、鲍姑始祖神像和迁湘始祖葛琳等七尊神像塑雕。祭厅两门各有一个椭圆形门,连接左右两厢的教学用房。椭圆形门上分别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既是族规,又为校训。2003年12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护文物。2011年晋升省9。

同治年间,这一大片良田曾为曾国荃所有。但这里的集居者却均姓葛,习称“湘乡葛氏”,是双峰境内唯一的一支葛氏。湘乡葛氏的迁湘始祖为葛琳(1417-1481),字贡玉,系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第35代嗣孙。明朝宣德年间,出身医药世家的葛琳为避兵乱,从江苏吴县(今吴中区)太湖西洞庭包山葛家坞起程,一路上施以祖传秘方,用中草药为民治病。他跋山涉水,来到楚国(今湖南),南至衡州(今衡阳),西止宝庆(今邵阳),最后落籍湘乡县城,附郭而居。贡玉公配何氏,生“经、纶、缙、绅”四子,为湘乡葛氏四大房。后裔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择荷叶长塘之地建葛氏宗祠,年年岁岁祭祀始祖及其先辈。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葛氏宗祠得到改扩建,达到占地15亩之规模。

长塘村:长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雷州莫氏宗祠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雷州莫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雷州莫氏宗祠位于雷州白沙镇东岭村。明代休宁县知县莫汝翰倡建,是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著名华侨、越南河仙镇开发者“开国上柱国大将军开毅公”莫玖(1655-1735年)的祖祠。平面为四进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顶,总面宽20.85米、总进深66.3米,占地1382平方米。大门原建有“德泽流芳”石坊,已毁。正厅右壁嵌有明万历年间镌刻的“莫亚崖七十八岁像”,上刻成化举人柯时复撰《莫公像赞》,左右刻明嘉靖进士、南京礼部尚书王宏海题赠对联。第三进魁星楼。后进以铁力木大柱抬梁,气势宏大。全祠共有厅房12间,祠内仍存明万历十九年《海康莫氏族祠记》、二十四年《莫氏嗣宗祠记》、二十五年《莫公亚崖祠田跋》、二十八年《莫氏亚崖祠田记》、二十九年《莫氏世祖祠自叙》等碑刻8通。

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莫氏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岭村:东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广安蒋氏宗祠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广安蒋氏宗祠为广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安蒋氏崇义祠堂:老祠堂者,谓之今崇义蒋氏的“先贤祠也。

该祠迫溯当始建于明中(约1300-1500 年)时期。木结构的四排三间瓦房,宽阔1.2 丈许。檐柱下的一双雄狮。虎觇对面的山间隐约处。窗花木雕炫丽精美,板壁高到7米,预防野启虫鼠的侵扰。四扇邓开的雕花馁空花窗大门开启,气派大方。纯系明初的建筑风格。修耸后的整座屋宇既古朴又庄重严肃,一见便知是久经风霜的过来人,殊不知他是在明末清初的四川兵祸天灾的旷日持久中,受尽煎熬,眼见主人殁于怀中,七沟八梁人烟绝,自己又被疯长的膝蔓杂树缠绕,树木荫被遮龠吞没千杂草乱林中偷生。全凭修行(檩柱粗壮结实,四周阴阳沟宽深) 有“术”方数百年“金身不败”。幸遇我宗人脉在“奉旨入川垦植”中,开荒砍伐出了这不化的古屋,遂定为蒋氏祠堂,掐指于今已600 岁矣。

经十七脉族人在2012 年的抢修,老词焕发出了昔日的光辉,恭迎蒋氏列祖列宗归位受祀。现在为广安区文物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氏世德堂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孙氏世德堂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世德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东栅,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3年1月,孙氏世德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菱湖镇: 南浔区菱湖镇是我市重点蚕区之一。去冬以来,镇委、镇政府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了蚕桑园区建设。现该镇已有6个村规划兴建园区面积1000亩。目前,各村蚕桑园区建设正全面展开。其中永福村整治土地2000多亩,2月10日开始调集11台推土机、1台掘土机平整土地,搬动土石方5万余方,迁移坟堆27只,10多天时间把原先高低相差4-5米的高地、池塘、废兜浜推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桃村袁氏大宗祠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桃村袁氏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大宗祠位于北滘镇桃村村。始建年代未详,现存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广东祠堂风格。坐西向东,三间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3.6米,总进深45米,面积612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瓜柱式梁架。

头进为乐台式头门,有包台,白麻石方檐柱、弓梁,门面白麻石勒脚,水磨青砖外墙,砖雕墀头,门内南面次间壁上有土地神龛。

20世纪30年代,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建立西海根据地,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谢立全和谢斌两位干部于1940年9月到达西海,1941年7月,由谢立全主办的第一期军政干部培训班就在袁氏大宗祠开课。这段时期,此祠成了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

2006年10月25日,袁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桃村村:桃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桃村、横岸和绿道。常住人口8164人,其中户籍人口2164人,外来人口6000多人。现时桃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党支部党员数共93人。桃村下设一个集体资产办和一个经济股份合作社,股东总数1875人。桃村拥有850多亩的工业区,辖区内企业150多间,主要以经营彩印、纸类包装、五金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潘火桥蔡氏宗祠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潘火桥蔡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潘火桥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潘火桥村,据谢国旗在全国宗祠建筑研讨会上发表的《蔡氏宗祠建筑及其文化理念》考证,始于万历十六年(1588)的单一男祠,至清同治庚午(1870)辟建女祠,始为男女祠合一,民国有维修。

该祠坐西朝东,通面宽42.5米,通进深56.95米,占地面积约1984.2平方米。整幢建筑以男左、女右布局。

男女祠中轴线分别:天井、旗杆、前厅、戏台、二厢、穿堂、后殿,门楼、天井、前进、后殿。各进面阔都为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梢间穿斗式,用材粗大(女略秀气),装饰考究。石雕、木雕和壁画等较为精致。

这种显示男女平等的建筑理念,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在鄞州区尚属首次。富有宁波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祠堂文化研究价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鄞州区文管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光明余氏宗祠

年代:清

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

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附属文物有左侧的余氏祖墓。

1931年6月8日,盘踞在将乐、泰宁和邵武一带的最大股匪首罗鸿标,带领500多名匪徒,冒充红军队伍,在邵武县城大肆劫掠商店、--烧杀3天后,掳走汉美中学100多名女学生及大量金银财宝。该匪帮途经安仁、万安等地后,于23日窜到将乐县光明乡境内。红3军团第6师政委彭雪枫命令红8团一部和红7团两面夹攻,把罗匪分别包围在光明乡余氏祠堂和附近的一座山头上。红军犹如天兵而降,把正在祠堂内喝酒的匪徒-械全部缴获。当发现匪首罗鸿标不在其中后,红军便迅速缩小村后山的包围圈。此时,罗鸿标胁迫众匪负隅顽抗,但在红军猛烈的攻势下溃不成军。罗鸿标带着两个保镖妄图突围潜逃,被红军活捉。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红军击溃了500多名匪徒,活捉罗鸿标,缴获机-2挺、马10匹,以及许多-支弹药、黄金、银元、烟土等财物,救出了遭劫持的100多名女学生。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在桥头沙溪洲对罗鸿标执行死刑,平息了多年的匪患。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就在光明村余氏宗祠内办公。

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光明乡光明村余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坐北朝南,为穿木架构围屋,分上、中、下三厅和2个天井,两侧有对称厢房10间,祠前有一院坪,左侧为一排杂物间。

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余氏宗祠于2003年6月被将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保护对象,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北至公路,西到余家墙,南至谢家墙,东至土地所。

光明村:光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杨氏官厅杨氏宗祠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杨氏官厅(杨氏宗祠)为城步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官厅

杨氏官厅(杨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儒林镇大竹坪村,明末崇祯五年(1632年)开始修建,其名始于明隆武二年(1646年)。钦命太僕寺少卿、湖南巡按监军监察御史杨乔然由京奉旨还乡祭奠竹枝坡、邓公冲、婆子冲先茔,偕七户子孙修建次祠堂,而奏请以题名。直到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先后分三次才建成。官厅为宫殿式建筑,古朴庄严。内立“杨氏世勋”石碑,载有杨乔然奉旨还乡祭奠竹枝坡的始末。一直为当地杨姓后裔祭祀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胡氏宗祠二奉厅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胡氏宗祠二奉厅为歙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二奉厅位于霞坑镇里方村,时代为民国初年。

胡氏宗祠二奉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里方村:再走进黄山古村落——里方村。寻里方村名来历诸多说法之来源。从对村民的访问中了解到在村内鲤山自然村中,确有一处罕见的“双池”,该古迹更为神奇,徽州无双。“双池”连在一起如同两枚铜板,“双钱眼”内方外圆,常年各向中街、南街流水入曲至村末。村中流传的古人言:“双池”如钱眼,眼里常流泪,外圆里又方,里方始创名,此乃之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嵊州马氏宗祠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嵊州马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显潭乡举坑村。是一处晚清时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坐东朝西。合式,依次为门厅、戏台、正厅。戏台两侧有厢楼。正厅五开间,面宽21.60米。门厅、正厅、檐廊船篷轩,花篮式悬柱,檐枋、牛腿雕刻精致。戏台单檐歇山顶,藻井以24组斗拱分十层螺旋式收缩至顶,四周配以木雕图案。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麦氏大宗祠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麦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塘尾街道麦屋村麦氏大宗祠建筑风格碧瓦朱檐,古色古香,祠堂内记录了麦氏先人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麦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数次重修,解放后,该宗祠改为麦屋小学,1998年,后人又将它重建,成为今天我们见到这间大宗祠。

祠堂内设置有麦国树纪念厅、麦为仪纪念厅、历代仕官纪念厅、革命老区纪念厅、知名人士留念厅和功德留念厅等六个展馆。麦国树是麦屋村人,他生平好古敏求,潜修经典,博学多才,被乾隆皇帝特赐为“翰林院检讨”。

麦氏理事会麦伟松说:国树公出生于康熙己卯年,1699年,到乾隆二十六年中翰林,中翰林后因为他才貌超群,皇帝让他教太子,是太子的老师,很值得人尊敬,后因年老还乡,皇帝特赐“耆年宿学”的匾额。

塘尾街道:塘尾街道位于吴川市区西南部,毗邻市区,濒临南海,西傍鉴江。全街道面积33.37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是吴川市工业园A、B区所在地。2005年该街道被广东省批准为羽绒科技专业镇,2006年被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羽绒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07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羽绒特色产业基地。塘尾还是广东十大机智人物麦为仪的故乡。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曾氏宗祠西街衍庆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曾氏宗祠(西街衍庆)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宗祠(西街衍庆)位于汝城县卢阳镇曾家村,时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曾氏宗祠(西街衍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卢阳镇:卢阳镇位于东经113°40′41″、北纬25°33′27″之间。地处县境中部。东界集益乡,南连大坪镇、泉水镇,西邻马桥镇,北接土桥镇、暖水镇。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将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合并建立卢阳镇。卢阳镇是 [1] 湖南省十大魅力乡镇。地形地貌南岭山脉屏于东南,东岗岭海拔1479米。中部地势较平坦,分布着南北长约12.5千米,东西宽约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定安胡氏宗祠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定安胡氏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安胡氏宗祠位于定安县雷鸣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外缘为界,向西北延伸21米,向东南延伸6米,东北和西南面均以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围墙为界,面积为2.40亩。

雷鸣镇:雷鸣镇位于定安县中北部,东与龙湖镇、黄竹镇相邻,西与富文镇相邻,南与龙门镇相接,北与定城镇接壤,距定城16公里,至省会海口市47公里,定龙公路从其中横穿而过,交通四通发达,面积128.3平方公里,墟镇建成区65公顷,规划区130公顷。辖区有风光秀丽的南丽湖风景区,北接定安县城。辖11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234个经济社,是定安县规模较大的乡镇,20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沙滘陈氏大宗祠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沙滘陈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滘陈氏大宗祠奠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广州陈家祠建成不过1年。当初,族人商量筹建祠堂研究方案时,就以广州陈家祠为参照蓝本。因此,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州陈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筑工艺上则更精细,一柱一梁,都值得驻足凝视。

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筑为面阔五间两路、深三进,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中轴进深80.23米),属典型的岭南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建筑,布局按中国古代建筑形式集岭南风格之精髓。

从2007年9月开始,乐从镇政府陆续投资近2千万元修缮沙滘陈氏大宗祠。现在陈氏大宗祠已经重焕往昔光彩,重现传统经典的三雕一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所造型的传说人物、祥禽瑞兽、花鸟虫鱼、器皿图纹神态生动,粗犷细腻皆有。

除宗族活动外,沙滘陈氏大宗祠还一度成为沙滘村的教育基地。1947年,沙滘村委会将几所小学合并,创办沙良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并于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沙滘小学、70年代设立沙滘中学,直至1997年校舍搬迁。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滘社区:沙滘社区位于乐从镇城区南面中部,325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捷,辖区总面积5.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12人,住户2331户,登记暂住流动人口12000多人。社区下设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四个居民片领导组,共划分23个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全社区共有居民代表99名,社区居委会党总支部一个,“两委”成员4名,以居民片为单位设置四个党分支,党员人数2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照南山尹氏宗祠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南山尹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尹氏宗祠,建造于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由正堂、两侧厢房组成,为三合院布局。正堂设廊,走廊栏板由青石精工打造,栏板上雕刻有人物、山水等图案,左、右两幅图案合为一个整体,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泸州城风貌。正堂内的六根石质方柱分别刻有反映尹氏宗族的三副楹联。尹氏族人吉甫是周朝太师,影响深远。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东北外延22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南外延5米,西南外延21米至公路边,西北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东北外延50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北方向,东南外延50米,西南外延5米,西北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梅州世德堂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梅州德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有着近400多年历史的世德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下店,是一座三堂两横三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近7000平方米。置身古屋,犹如行走在一座偌大的“皇宫”之中,门外有门、屋中有屋的建筑构造,让人顿感这座围龙屋的宏伟壮观。据世德堂23世后人李汉钱老人介绍,世德堂建于1645年,初建时有72天井,36厅,12个门楼,299间房,是其祖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据了解,关于世德堂还有一段历史,据传,明末翰林李二何(李士淳)在皇宫任侍读学士,教明末代皇帝崇祯的儿子朱慈烺读书。清兵入关,李二何见大势不妙,便携皇太子朱慈烺潜逃至福建,后听说侄子李直简在老家松口建世德堂,李二何就回到松口把世德堂里的大部分建筑按皇宫模式进行建造,为使朱慈烺称帝复明时有座行宫。

明太子朱慈烺在松口还留下了别的“痕迹”。农历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的日子,因此每年到了三月十九日李二何和朱慈烺会就祭拜先皇,称此日为“太阳生日”,至今仍被当地客家人定为民俗节日。李汉钱告诉记者,每年到了三月十九,他们一大家人就会聚在一起祭拜祖先,炒面条吃,从他懂事起就有这习俗,已经传承多年。

世德堂的化胎上,至今仍种着3棵树干高大、枝繁叶茂的荔枝树。用肉眼看,树高近20米,起码要有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李汉钱说,因为世德堂所处地势较高,一年四季阳光十分充足,特别到了夏天会非常热,所以祖先出于调节房屋阴阳的考虑种了荔枝树。李汉钱还向记者透露,荔枝树在房屋初建时就已种下,和世德堂同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本来有7棵,由于时间长久其中4棵枯死了。

古屋、古人、古习俗、古树,记者一一眼见和耳闻,当然客家围龙屋还缺不了古井。从大门出来右转,过两个小门,沧桑的古井就摆在眼前。李汉钱告诉记者,水井从初建至今,从未被破坏,井水冬温夏凉并且水清味甜,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喝井里的水,如今喝过井水走出围龙的后代一代接一代。记者看到,沿用了快400年的水井,除了井沿留有深深的绳痕外,一切如初。

最后,李汉钱担忧的告诉记者,虽然住在世德堂里的李氏后人不定期会对房屋的瓦梁、墙壁进行翻修,不过都是小修小补。历经几百年沧桑的世德堂,很多地方已经破旧不堪,现在急需修复和保护。

据悉,为了打造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梅州市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古村落古民居的进行保护,特别是近期在梅州召开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为梅州保护开发古村落资源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地人表示相信有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参与,古村落完整的历史风貌定能为侨乡梅州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2015年12月10日,梅州世德堂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腊田埔村熊氏宗祠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位于增城区派潭镇高村腊田埔自然村北端,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以祠堂前广场围墙边线为界,其余以祠堂(中路三间六进)建筑外墙边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祠堂东侧山坡地与耕地平地的分界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70米至腊田埔村新村南边线,局部至祠堂北门楼北侧现状路北边线。南从祠堂建筑外缘外延约130米,至南侧池塘外侧现状路北边线。西包括祠堂西侧水塘,至水塘外侧现状路东边线。

派潭镇:概况:派潭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北端,是增城市北部最大的山区镇,南距增城市中心28公里,距东莞60公里,西距从化市中心22公里,距广州市70公里,东北面与龙门县毗邻。全镇总面积289.5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76799人;辖3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为14.3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8820多人,总户数2210户。 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雕博物馆周氏宗祠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三雕博物馆(周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

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

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的追求和向往。

以木雕和石雕见长的周氏宗祠本身就是精美的宏大艺术品,现依托这个实体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三雕博物馆,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三雕博物馆内征集了徽州民间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精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粗犷大气的明代雕刻,也可以看到线条细腻和逼真的清代雕刻,更有让人赞叹不已的木雕绝品二十四孝图。如果你有机会一睹三雕博物馆的风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曹家井39号

华阳镇: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 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