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泉州李妙森故居【汇编20篇】

有一句俗语“站着像东西塔,躺下像洛阳桥”在泉州广为传诵。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为你盘点泉州李妙森故居。

浏览

6014

文章

1000

篇1:杨得志故居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杨得志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得志故居位于株洲市株洲县南阳桥乡三望冲村。

1911年1月,杨得志出生于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县南阳桥乡)。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纵队司令员、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19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为纪念杨得志诞生100周年,2010年,株洲县委、县政府修缮了杨得志故居,同时在故居旁设立杨得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杨得志将军遗物和相关历史资料。

杨得志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阳桥乡:南阳桥乡与洲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南洲镇明时邓姓在乡0驻地里许建有桥,名“南阳桥”,乡以此为名。原属醴陵县,1959年划入株洲市郊区,属洲坪公社,1961年为南阳桥公社,1965年划归株洲县,1984年改南阳桥乡。 南阳桥乡位于湘江东滨、渌江南岸,与县城隔渌江相望。该乡土地总面积 南阳桥乡56.1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辖17个行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唐景崧故居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唐景崧故居为灌阳文物保护单位。

唐景崧故居该故居位于新街乡江口村,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为灌阳清代“同胞三翰林”之一唐景崧的故居。该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饰小青瓦、兰灰墙,分上、下两座,设有前庭、正庭、厢房、天井等,梁、枋、门楣等均雕刻有人物故事、龙凤花草虫鱼,两边墙体均以兰灰粉刷,墙体山头,饰以双龙、太极八卦等图案。该故居建筑雄伟,工艺精细,是我县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名人故居。2002年12月17日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唐景崧(1842.1.8-1903.3.2),字维卿,江口村人。从小慷慨有大志,读书非常勤奋,才学出众,清咸丰丙辰年(1856)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辛酉年(1861)1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1865)23岁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吏部主事。因赋性耿直,不肯谄媚上官,屈在吏部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邓子恢故居隆德堂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邓子恢故居隆德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邓厝邓子恢故居隆德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邓厝村宁斋楼东部,为一独立的院落。约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式两边房土木结构围合院,1927年冬,在邓子恢指导下,邓厝村贫雇农协会在此成立,同地主豪绅开展二•五减租斗争。1929~1932年间,因邓子恢革命活动,该旧址三次被国民党军焚烧。仅剩大门,围墙和础基。1987年重修。该故居是邓子恢早年生活、学习、成长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所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邓子恢,原名绍箕,东肖镇邓厝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8月17日生。父亲邓洪陛,行医为业,后应聘为桐冈小学校长。子恢幼时就读于桐冈小学,十七岁入龙岩中学堂(后改名省立第九中学)。民国4年(1915)组织、发表演讲,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同年,在中学秘密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6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学日本资格。翌年5月,参加留学…… 邓子恢详细信息++东肖红色旧址群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桐冈书院邓子恢纪念馆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龙岩华侨历史博物馆新四军第二支队纪念馆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吴坛故居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吴坛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坛故居位于无棣县海丰街道,年代为清。

2015年6月23日,吴坛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街道: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城区腹地,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大济路、205国道在城区交汇,交通、通讯便利,水利、电力、资源丰富,商贾云集,投资发展环境优越。辖区总面积9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总人口7.9万人,党员数量1159名,街道辖77个行政村, 12个社区。近年来,海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泉州洛江区哪里可以股票开户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营业部简介:泉州安吉南路营业部是平安证券在泉州地区唯一的分支机构,位于洛江区安吉路恒盛汽车城6楼,毗邻医高专,面朝海峡体育馆,交通十分便利。营业部拥有一千二百二十六平米的营业面积,配备最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能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投资品种。营业部特别为专业投资者设立了8间VIP室,室内宽敞明亮,环境安静舒适,电脑、沙发、茶几等设备齐全。平安证券泉州安吉南路营业部致力于为泉州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专业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恒盛汽车商城6楼(医高专旁)业务范围:股票开户融资融券

营业部简介:联系地址:泉州安吉路业务范围:股票开户融资融券

营业部简介: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安吉路28号交通局一层、五层业务范围:股票开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朝甲故居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黄朝甲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朝甲为清光绪钦点御前侍卫(1848—1889),字焕荣,号东垣,铜鼓夏塘村人。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兴,其父建溪创办铜鼓营团练,配合清军进行镇压,立下汗马功劳,诰封昭武都尉。昆仲之间,朝甲最幼,甚得宠爱,取名“朝甲”,望其年长朝觐天子,鼎甲及第。其家专辟练武场地,朝甲少年时代,得父教练骑射,使用兵器技艺,课读《孙子兵法》,培养具有文韬武略才能。

朝甲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寡言慎行,气度恢宏。年方16,赴义宁州(州治设令修水县城)考中同治四年(1865)武科庠生;25岁,去南昌府参加同治十二年(1873)武科乡试,录取中式第六名举人;37岁晋京会试,荣选光绪三年(1877)武科中试第32名进士,殿试名列3甲。

朝甲殿试舞剑,精神过度紧张,锐剑脱手飞出,快将坠地瞬间,竟然情急智生,迅跃踢起回握演试。光绪皇帝看出破绽,笑问“卿家此何招数?”朝甲神色自若,从容收剑威武跪禀:“祖传秘技,飞燕掠波!”圣上见其英俊机敏,深为赏识,钦点进士及第,授职蓝翎御前侍卫加一级。清光绪三年丁丑年间赐予牌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司徒美堂故居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司徒美堂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 开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开平赤坎镇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86.78平方米。保存较好。

司徙美堂(1868 ━1955年),开平赤坎中股村人。为著名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14岁赴美,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帮助筹款。组织安良堂,担任总理长达30年,致力保护华侨在居住国的权利,深得美洲华侨爱戴。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发动华侨筹资捐款,支持祖国抗战。建国后回国,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股村:中股村委会,位于赤坎镇东郊龙,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0亩。现有人口1987人,下辖自然村14条,共有党员37名。村委会主要经济项目有铺位出租,现村委会年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司徒远林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委会特色农业项目有水稻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克农故居陈列馆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李克农故居陈列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克农(1899年-1962年),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是我党我军情报和保卫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99年,为纪念李克农同志诞辰100周年,在将军故乡烔炀镇中李村修缮恢复故居,并建设将军生平事迹展览馆,同时,征集文物和图片资料陈列布展。同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对其进行扩建。目前,李克农纪念馆园区占地面积1521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余件。2003年,授予“安徽省-教育基地”。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评为全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2007年,授予“全国-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情报战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李克农将军纪念馆自1999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者达80余万人次。

李克农将军纪念馆基本陈列内容:一是故居,青砖小瓦砖木结构的农家四合院,二进二厢,陈列农家生活生产用品(具)。二是展览馆,陈列李克农将军生平事迹图片(文字)资料和部分实物(革命文物)。三是放映室,播放电视剧《李克农》以及有关隐蔽战线对外公开的纪录片。四是园区内将军半身铜像和照壁,照壁正面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纪念李克农同志诞辰90周年撰写的《丹心留人间、勋业传后世》全文,背面刻着将军大事年记。

李克农,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29年,李克农受党派遣与钱壮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许继慎故居及许继慎墓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许继慎故居及许继慎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继慎故居及许继慎墓位于六安市裕安区,年代为民国、现代。

2019年,许继慎故居及许继慎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继慎(1901~1931),字谨生,原名许绍周,字旦如,六安县人。童年入私塾,民国9 年(1920 年)考入安庆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次年转入省立第一师范。当时的安庆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涌现了一批宣传马列主义及科学与民主思想的进步报刊,如《安庆评议报》、《安徽全省学生会周刊》、《新安徽》等。许继慎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报刊,学习《共产党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任弼时故居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任弼时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任弼时故居,位于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系砖木结构,为三进三间两偏屋,九个坍池,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7间,全部房屋为青瓦覆盖,三合土地面。属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它坐东朝西,青砖落地,飞檐峭壁,背依山丘,门临池塘,院内古树参天,四周竹木林立,中堂门额下“望重龙门”、“光照壁水”两块御匾,昭示着这书香门第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大门上方挂有-1980年手书的“任弼时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前进两端为马头山墙,北、西、南三面砌有土坯围墙。围墙内,大门前有一圆池,水面约一亩。屋后有30亩山林,林中有任弼时母亲坟墓。

前进堂屋陈列任弼时仿铜石膏胸像,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笔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手书“浩气长存”巨匾。三进正厅设纪念室,挂有任弼时遗像,并陈列有任弼时逝世时机关、团体、学校敬献的花圈。北屋是任弼时家的住房,在任弼时父母的卧室里,陈列有床铺、书桌、大柜、茶桌、纺车、镜盆。在任弼时童年的卧室里,陈列有他用过的书桌、椅子和床铺。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的卧室陈列有床铺、大柜、茶桌。火房、厨房、餐厅都陈列有各种炊具、用具。

南面堂屋于1988年拆除并改建为四间陈列室。其陈列室分6个部分:忧国忧民探求中国革命真理;反帝救亡领导革命青年运动;西征北上夺取长征胜利;坚持抗战宣传党的正确路线;竭尽心力参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骆驼精神在人民心中永放光芒。

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任弼时故居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共保存文物146件。

地址:岳阳市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

等级:AAAA

电话:0730-5752021

门票:凭身份证进入免费

交通

交通

任弼时故居位于汩罗市弼时镇弼时村新屋里,距省会长沙仅30公里,距岳阳不到100公里。

从岳阳市区有直接到达弼时镇的中巴。或者从岳阳乘坐到达汨罗市的班车,转乘汨罗到弼时镇的班车。

美食·住宿·购物

镇上住宿条件条件一般。卫生状况不是很好。建议参观完毕后回汨罗市区住宿。有多种档次宾馆可供选择。

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陈学昭故居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陈学昭故居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学昭故居位于盐官镇盐官村陈家埭,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3年7月28日,陈学昭故居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盐官镇:海宁盐官镇是观赏钱江潮的胜地,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以往到盐官观光的人,大多是冲着钱塘江的“一线潮”而来的;如今去盐官,除了观潮,很多人都会去看一看“宰相府第风情街”,一条重现旧时风貌的千年古街。新建成的“宰相府第风情街区”位于盐官小东门直街,是一条以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主景的千年古街。这条古街由东向西,全长600米,分布着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亚平故居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王亚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0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王亚平 (1905~1983)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

时代:清

地点:汉阴县城关新街

保护范围:(1)书院(三沈纪念馆):东至政府围墙,南至学校教学楼、住宅楼北侧,西至新街街中,北至和平街街中地段。

(2)三沈故居:院落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书院A区四周外延10米。

2008年,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镇:城关镇居县委、县0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4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面积为132.61平方公里,耕地32000 亩,总人口64100余人,是安康市第二人口大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之首。 近年来,镇党委、0立足镇情,提出了“鼓实劲、兴产业、扬优势、铸名牌”,努力建设市级绿色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张恨水故居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张恨水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恨水故居位于余井镇黄岭村黄岭组。因建在突起的黄土岭上,又名“黄土书屋”。黄土岭呈长方形状,北望长春水库,南视岭头街坊。张恨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躬耕苦学、习文著作的少年时代。

鉴于张恨水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潜山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将张恨水故居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皖光苑建起了张恨水陈列室。

张恨水(公元1895—1967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章回小说名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为他的代表作。

张恨水故居原建筑为4间平房瓦屋与1间院落,清末始建。现存建筑在民国时期进行了大部分改建,白墙灰瓦,一脊二坡三举架,坐北朝南,面阔14.55米,进深0.7米,占地面积约102平方米。户主丁宪文之父原是张家佃农,此处不动产系张恨水逝后赠予。

保护范围:东以相邻民居为界并直线向前延伸到池塘边,南至池塘,西以石头围墙向南直线延到池塘,北至农田。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季步高烈士故居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季步高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季步高1906年出生于安仁镇季山头村,1925年赴广东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曾任广州市委书记。1928年7月在香港被捕,同年冬就义于广州。其故居座落在安仁镇季山头村中心,1981年7月,季步高烈士故居被列入龙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龙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季山头村以季步高烈士故居为核心,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在其周边辐射建设了季步高烈士石像、先烈亭、观光鱼塘、观光林、文化长廊、文化礼堂等,季步高烈士故居的参观价值进一步得到强化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季步高故居瞻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季山头村:季山头村简介 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平山山脚,距县城39公里,距安仁镇12公里,海拔高度600米。全村有六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8户,总人口468人,全村地域面积3.6平方公里的,山林面积2696亩、耕地面积379亩。九百多年前,季姓小九公经林洋、翻越美丽的天平山,来到了天平山脚现如今的季山头村。这里宜人的气候、适宜开山种地的先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孙廷铨故居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孙廷铨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廷铨故居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城东街道。年代为明、清。 2013年,孙廷铨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山大街是淄博市博山区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原属古颜神镇。街道不宽,今做菜市场使用,商贩摩肩击毂,市声不绝于耳。行至博山大街中段,孙廷铨故居赫然眼前,矗立于道路中央。孙廷铨历任清兵、户、吏三部尚书,康熙帝拜其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博山人尊称他为孙阁老,被当地一些居民奉若神明。近日记者到访时,冰雪覆路难行,修缮尚未完工的故居内犹有香火供奉。2013年是孙廷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石刻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晋江市,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

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时进行了改建,它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庵内依崖壁凿成圆形佛龛,并利用岩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约1.5米,宽约0.8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相貌庄严,身体四周还镌刻有佛光四身的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摩尼雕像。

草庵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

作为摩尼教(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晋江草庵。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后,认为草庵摩尼教寺是他们15个国家考察活动中的“最大发现”。

草庵位于泉州晋-山镇苏内村,始建于宋末,初为草筑故名,元初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

草庵寺建在一高台上,后依巨石作壁。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于公元1339年。光佛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绿色,手部呈粉红色,服饰呈灰白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世称“摩尼光佛”。

1923年,佛教僧人瑞意和广空法师筹资修复草庵摩尼光佛殿堂。1932年,在殿堂东建成“意空楼”。按照《摩尼光佛法仪略》中《寺宇仪》规定,摩尼教寺院只能建经图堂一,斋讲堂一,礼忏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这五堂为法众共居,精修善业。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这五堂的用途是:经图堂用于储藏经典和图像,斋讲堂用于吃斋讲道,礼忏堂用于礼拜忏悔,教授堂用于教授宗教,病僧堂用于居住病僧。

1938年,在重建后的草庵殿堂大门石柱上,广空法师题刻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近代高僧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题联:“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

关于草庵的创建年代,弘一法师撰书《重兴草庵记》云:“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弘一法师认为草庵肇兴于宋代,当有所本。近年来在草庵发掘出一批“明教会”瓷碗,可证实弘一法师的论断是正确的。

在草庵遗址前方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宋代完整的黑釉碗,碗内阴刻有“明教会”三字,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末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据悉,摩尼教传入中国时又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公元694年传入中国。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地址:泉州市晋江市华表山麓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95-88124388

开放时间:

9:00-13:30;14:2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彭昱尧故居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彭昱尧故居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彭昱尧故居

级别:县级

时代:清嘉庆年间

地址:平南县镇隆镇周塘村长乐岭屯

以故居主体墙为界,前后左右外墙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

2014.9.22

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2014]14号)

彭昱尧(1809-1851),字子穆,初字兰畹,自号阆石山人,平南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科举人。彭昱尧性格豪放,不入俗流,喜读书,博览群籍,才学过人,他的议论文章,别树一格,锋芒毕露。然而他更擅长于诗词,为粤西学伎(督学太史)云南人池生春所赏识,聘为幕府,被誉为“杉湖十子”之一。彭昱尧平生不置产业,死后只留下几个书架的图书,四壁肃然。著作有《恰云楼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林修竹故居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林修竹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林修竹故居坐落在和平区常德道38号。该楼是林修竹以“日升堂”名义建造的。1938年春,林修竹举家迁至于此。这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小洋楼,由一位美国著名建筑师设计。楼下窗前有大平台,一进门的门厅,楼梯靠右为客厅,左为餐厅,正对着一间为书斋。书斋名“澄怀阁”,意在追求清净安雅的情怀。二楼为林修竹夫妇卧室、大儿一家卧室,另外还设有书房。三楼为二儿和三儿两家卧室。三楼顶为水泥平顶,是个大平台。新居带地下室,包括锅炉房、储藏室以及采暖用暖气。有前后院,前院有门房;后院有平房,为佣人住。前后院种有海棠树、梨树以及其他的花草树木。该故居现为和平区第四幼儿园使用。

林修竹(1884~1948) 字茂泉。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幼年读私塾,17岁考中秀才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民国成立后,学成回国。此后历任山东高等学校教务长、山东教育司科长、山东省长公署教育科主事等职,主持建立山东省法政、商业、工业、农业、医学、矿业等6所实业专门学校,倡导举办甲乙种实业学校70余所。 林修竹积极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泉州港古建筑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港古建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东及石狮市境内,距泉州市区10公里。

泉州港古称后渚港,负山面海,扼晋江、洛阳江出口处,宋元时期商贾云集,是泉州出海重港。历史上说的古泉州港,是泉州地区“三湾十二支港”合成的集群海港的总称。郑和航海曾在此停泊;出土文物有泉州湾宋代海船及宋元外侨宗教石刻、外销陶瓷;附近金山上有南宋观象台望云楼故址;明代抗倭旧址金山寨,寨墙周长85米,花岗石砌成,保存尚好,附近还有古码头遗址。

泉州古港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组成。其中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港口兴、泉州兴,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下,形成了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构成的古刺桐港(亦称泉州古港)。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泉州港古建筑主要包括姑嫂塔、六胜塔、真武庙、石湖港、文兴码头、美山码头。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年-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六胜塔坐落在蚶江港附近有石湖港南边的金钗山上。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六胜塔,又名万寿塔,俗称“石湖塔”。

美山渡则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石头街尾江滨处,是宋至清代的古建筑。其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江海交汇处的咽喉地带,远处可达石湖港、姑嫂塔,内航可直达晋江内河。美山码头北侧为美山天妃宫,祀海神妈祖。该宫由照墙、山门、大殿、两厢廊等组成的完整建筑群。该宫在正德年间曾作为广东高州一带人海上贩运入泉的聚居地———高州会馆。

真武庙始建于宋代,“为泉郡守望祭海之所”。该庙宇有多元宗教海神信仰的重要史迹,同时也体现了海峡两岸人缘、文源、地缘、法源、宗教信仰的相近。2002年真武庙被列为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考察点。

2006年泉州港古建筑作为宋至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