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城钟鼓楼作文(精彩16篇)

浏览

3623

文章

16

篇1:靖远钟鼓楼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靖远钟鼓楼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钟鼓楼位于靖远县城中心。原名谯楼,据《道光·靖远县志》载:“谯楼在城中大街协镇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楼三层七楹、高五丈五尺。明正统三年(1438)为指挥房贵建,弘治三年(1490)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楼基上重修”。现存建筑为重建后所建。建筑面积约972平方米,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建楼修于高7.8米的方形台基上,台下拱门连通南北大街,楼为三层五楹,楼东西面宽5间(20.8米),当心间宽3.2米,楼高17米,通高24.78米,歇山顶,从第一层起,楼内设木梯可上三层。拱门南额阴书篆刻“瑞丰”二字,为张云锦所书,北额题“天枢”,传为知县李志学书,楼上有邑人陈国钧撰书一联“此亦天枢,众星环拱;严然砥柱,万壑朝宗”。1987--1990年多次加固维修。保存情况较好,对研究建筑工程技术史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黔城钟鼓楼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黔城钟鼓楼位于黔城镇内龙标山上。据《黔阳县志》载:宋熙宁四年(1071)在龙标山建普明寺,明正统十四年(1449)毁于战火。成化八年(1472)重建,并拓建钟鼓楼,成化二十三年(1487),铸大钟于楼上,清咸丰十一年(1861)寺毁于兵乱,钟鼓楼仍幸存。中国古代城镇中的钟鼓楼主要是用于报时,所谓“晨钟暮鼓”,也有军事上的报警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报时和报警的功能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景观功能,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

1958年大炼钢铁时,黔城钟鼓楼大钟被毁。1984年原黔阳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维修,该楼为方形平面,抬梁穿斗式组合木结构,高14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楼分二层,每层均可登临。二三层无门窗,仅设围栏,登临远眺,水光山色尽收眼底。(图黔城钟鼓楼)夜晚登楼,看小城万家灯火,街巷鳞次栉比,很容易使人想起柳永的《观海潮》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州钟鼓楼城门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海州钟鼓城门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钟鼓楼城门位于海州区鼓楼街。城门高约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砖石结构,石高1.9米:上以砖作券形拱门。城门上原有钟鼓楼建筑,久圯无存。唯明海州知州王同所立《重修钟鼓楼台记碑》,今尚完好。碑额作弧形,高2.5米,宽1.03米,厚0.28米。碑的另一面,为明正德年间的《新建海道碑记》,根据《海州志》和此碑刻所载,海州钟鼓楼城门筑于明初。城砖长33、宽13、厚8厘米,也正和刻有洪武年款的海州城砖的形制相当。按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史书和明代《海州志》的记载,此门原为秦汉朐县城和南北朝朐山县城西门。在这一点上。它对研究古代海州建置就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它又是仅存的海州城门,就更有保护的必要。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海州区政府修复了城门上的钟鼓楼建筑—镇远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象棋:残局篇之钟鼓齐鸣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中国象棋残局篇之钟鼓齐鸣,这个棋局的破解方法,我们一起看下,红方先手,兵右走一步,如图所示。

2

接着黑方走第一手,黑方车吃掉红方的兵,如图所示。

3

红方第二手,红方炮右走3步,如图所示。

4

接着我们来看黑方第二手,黑方上士吃掉红方炮,如图所示。

5

红方这里接着来走它的第三手,红方炮右走3步,如图所示。

6

我们就可以看到黑方的走法,黑方飞象,如图所示。

7

我们这里接着来看红方第四手,红方继续走炮,右走2步,如图所示。

8

接着黑方走,黑方这里车下走10步,继续将军,如图所示。

9

红方这里就要躲避黑方将军,红方将上走一步,如图所示。

10

黑方这里继续走,黑方车右走6步,如图所示。

11

红方这里继续走它的第六手,红方炮下走一步,将军,如图所示。

12

黑方这里的走法就比较的简单,只能够下车,如图所示。

13

我们接着来看红方的最后一手,红方这里就是直接兵左走一步,将军,黑方宣布失败,红方破解了,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

中国象棋:残局篇之钟鼓齐鸣,有用,记得点赞下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办公旧址)

钟鼓楼位于乌什县人民政府大院内。钟鼓楼是南疆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最具中原风格的清代建筑。1942年,共产党人林基路任乌什县长时的办公遗址,始建于清代,楼分三层,高14米,底层是石头砌成的基坐只有上二层的石阶,没有门窗,二层也是石头砌墙,外面描成砖砌的图案;三层全为木质结构。二、三层飞檐斗拱,二层门是阁子门,窗子是圆形,窗格雕有木花,古朴典雅;三层是阁子门、阁子窗。二层外还有12根立柱撑起四周屋檐,檐角都有木质雕刻的龙首,口含木珠,很是气派。

林基路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地方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政治家和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基路任乌什县长时,整肃吏治,忧国忧民,每当夜深人静,林基路都要习惯地登上这座钟鼓楼,考虑国家大事和民族的命运。为纪念共产党人林基路,再现林基路烈士当年办公真实情景,追古忆今、缅怀先烈,使参观游客受到启迪,钟鼓楼现已成为乌什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保护文物,红色旅游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钟鼓岩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钟鼓岩位于南雄县城北27公里处,原城翠屏山,因其中有二石,一在钟岩叩之如钟声,一在鼓岩击有鼓音,合称为钟鼓岩。

钟鼓岩与梅岭相望,是梅岭古道的必经之地,开发历史悠久,岩洞内外,留有历代名流的墨宝诗句。岩上石壁刻有“万福洞”三个大字,落款“大唐吕岩”(即吕洞宾)。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获赦后北归路过这里,为八仙洞题“诸仙洞”三字。钟鼓岩不仅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岩石亦奇形怪状。并建有六亭:甫梅亭、倚翠亭、迎曦亭、拱北亭、崆峒亭和梅亭。岩下有“洞真观”,观内两侧陈设陈奇和郑伦二将塑像,进而是老子像、玉皇大帝殿、吕纯阳殿、三清殿等。交 通乘车去梅关顺便游览钟鼓岩。 门 票/开 放 时 间门票12元。

广东韶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的解释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的解释是礼呀礼呀,仅仅说的是玉器和丝帛吗?乐呀乐呀,仅仅说的是钟鼓等乐器吗?出处,《论语》中的阳货篇。孔子动辄教人学礼乐,这个礼并不是普通的礼貌,所以我们强调说它就是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哲学。

孔子这里说,礼,并不只是送火腿,这是情礼的一点表达而已,主要在文化的精神,乐也并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有礼物有音乐,就有了形式。而有了形式,就容易走样,内外脱离。玉与帛本身并不是礼物,恭心敬献才成为了礼物。钟鼓本身也不是音乐,虔诚地进行演奏才能成为音乐。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城钟鼓楼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电城钟鼓楼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其时钟鼓楼的古铁钟还存在,公社化期间,被抬走砸烂投进了炼铁炉。1984年,钟鼓楼被公布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茂名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市、县、镇三级政府合资对钟鼓楼进行了重修。历时半年之久,于1993年8月竣工,耗资36万元。

电城钟鼓楼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三层城楼式建筑,通高13.1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底层中为石砌券拱门洞,高4.1米,宽4.25米,洞纵深15.2米。洞门上方嵌横额“云门”石匾,书法苍劲。城台上两层楼阁高耸,悬山顶,灰雕脊,重檐斗拱,画栋回廊,红墙碧瓦,典雅古朴,气势恢宏。

在中国古代,钟鼓楼是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而电城镇的钟鼓楼,却是钟和鼓存于一楼。据说它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报时,每遇海盗倭寇扰城,即鸣钟击鼓以示警,召唤城中军民防灾御敌。国内仅存的钟鼓楼屈指可数,明代建的有北京钟鼓楼、西安钟鼓楼、泸州钟鼓楼、安阳钟鼓楼等,电城钟鼓楼为茂名市仅存的明代钟鼓楼。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电城钟鼓楼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电城镇: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总面积109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281条自然村,人口13.6万,是电白县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广东省中心镇。 电城镇地处电白县东南沿海,是座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南北朝梁起,它就是百越之南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中心。在温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以其地理优越,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

唐—宋 南雄 钟鼓岩摩崖石刻 位于南雄市梅岭镇翠屏山中。钟鼓岩因有钟岩与鼓岩悬石,敲之有钟鼓声而得名。这里因有梅关相伴,历代名人游士甚多、留下许多清词丽句。现有唐至民国石刻20多题。最早的石刻是大唐吕岩(即吕洞宾)书镌的“万福洞”和“上清景”题字。“诸仙岩”三个大字署名“东坡书”,每字高0.50米、宽0.10米。东坡被谪二度梅关到此游览,曾赋诗多首留念。石刻中以清代石刻为多,作者有官吏、学者、道士。字体有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下,-江西省大余县县长彭育英派代表鲁炯雯与赣粤边游击队代表陈毅等人曾在此岩举行会谈,共商国共合作抗日事宜。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玉屏钟鼓楼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地址: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十字街处

位于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十字街。该楼始建于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清代顺治庚寅、康熙辛未两次进行维修,它是侗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钟鼓楼,又名谯楼、南明楼,楼高21米,共3层,重檐翘角,琉璃瓦面,赤褐油漆壁、柱,五角攒尖顶。每层外部塑翼角四只,均系龙凤、鳌鱼形象。各层翘角尾部悬吊铜铃,风吹即发出悦耳之声。楼内门窗、围栏、挑枋、照面和扶手,都雕有龙凤花鸟,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登上三楼,极目四望,巍巍崇山,滔滔舞水,交相辉映,玉屏侗乡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五师长征途经玉屏时,曾在此楼向各族群众宣传长征宗旨。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多次维修。“0”期间被毁。现已重新修复,更为壮观。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钟鼓寨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钟鼓寨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钟鼓寨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南面的东桥镇西南。因两山山形如钟似鼓得名,并寓“钟鼓乐之,琴瑟友之”之意。鼓山高且平,山顶有旱地近1000平方米,山腰多岩,其东面一岩最大,岩内建有包公庙。腰部立有烈士碑。东面山顶紫石一脉向下延伸,形如鼻梁,鼻脊下有数百级石级犹如悬空,令人毛骨悚然。清代诗人邓寅曾游于此,留有绝句:

尖峰顶上对平峰,

午后晴云雨后松。

想是仙岩楼佛境,

高悬暮鼓和晨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盖州钟鼓楼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盖州钟鼓楼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盖州钟鼓楼

营口盖州钟鼓楼位于营口市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位于盖州市中心偏南,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二楼已毁,中部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殿、宝殿左右各有配殿。

盖州钟鼓楼平面呈长方形,长37米,宽14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钟鼓楼上,东西为钟鼓亭,中间为观音阁,阁后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楼座正中为券顶门洞,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连的西北角,有山门一座,东向,门两侧各有一石雕狮子,此石狮比例准确,刀法流畅,堪称石雕艺术品中的佳作。山门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由此拾级而上即进入钟鼓楼。楼上青砖铺地,四周围以女儿墙,并设有向外排水的水槽。

正殿又称观音阁,硬山式,前出卷棚抱厦式建筑。上覆青瓦,下为朱色圆柱挺立。正殿两侧另有配殿、僧舍、枯木堂等建筑。正殿前,钟亭、鼓亭分立两侧,另有清同治年间重修碑记两块。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1963年公布盖县钟鼓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88]100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进社区:前进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临江钟鼓楼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钟鼓楼:原名“观音观”,又名“钟楼”,位于临江镇府前街与民主街之间,素与大观楼相媲美。始建年代不详,明初大学士解缙曾夜览临江,吟出诗句“风夹钟声过渡口,月移楼影到江心”,据此证实此楼明初即有。钟鼓楼楼高30米,内置铜钟一座(尚存)重3000余斤。民国时遭日本飞机轰炸,楼体倾斜。1979年1月将危楼拆除,保留楼基观音阁,铜钟完好,《碑记》文字有些磨损,均存于阁内。2007年在原钟鼓楼建筑基址上,重新修建,基本恢复原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昌钟鼓楼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永昌钟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

钟鼓楼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

永昌钟鼓楼内置钟、鼓,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振兴文教,教化民众,历经数百年风雨浸润,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以来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5月,永昌钟鼓楼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白钟鼓楼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钟鼓楼在电城镇十字街口,明天启七年(1672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楼改为文昌阁,题额日:“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后,至今幸存。

电城镇: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总面积109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281条自然村,人口13.6万,是电白县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广东省中心镇。 电城镇地处电白县东南沿海,是座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南北朝梁起,它就是百越之南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中心。在温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以其地理优越,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杞县钟鼓楼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称鼓楼,坐落于县府前街路北。初建于元代,称齐政楼,明嘉靖二十年(1541)改建,称抚辰楼。楼高10余米,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占地面积294平方米。蓝砖砌筑台基,中留拱券,宽4米,高3.1米,为出入县府大门。台基上为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硬山式三开间,底楼楼门居中向南,回廊四向延伸,廊下环立漆红明柱16根,以鼓形雕石为柱础,顶楼呈宫殿形,四面起坡,五脊分立,檐角展翅,上下楼八角翅飞,各悬一钟形铃铛。楼小于台基,四周各留隙地丈余,供游人环行憩息,台周筑透花女墙为护栏,高1米许。昔日顶楼门楣上方曾悬木匾1块,-“抚辰楼”。建国后县政府对该楼多次修葺,195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再行整修,将通道拱券升高40厘米,改建新式门面,顶楼东、西、南、北四面各留一孔轮形月窗;全楼自上而下粉刷髹漆一新,1984年再次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开封市杞县府前街路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