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林革命烈士纪念碑介绍(最新20篇)

文学家是在电视编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文学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464

文章

148

篇1: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厚街大道松山公园内。厚街镇人民政府出资修建,于1995年8月23日落成,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碑体呈柱状形,高约10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厚街镇有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牺牲,被市、镇民政部门认定的烈士有140多名。其中著名的烈士有:被誉为“黄田十七勇士”之一的于1942年12月在宝安县黄田战斗中牺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副指导员王天锡;1943年2月在厚街大迳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石马村民兵中队长李成章;1945年秋在宝安县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的东江纵队中队长林耀;1945年初在香港大屿山游击区进行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政训室干事王月娥;1945年4月在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牺牲的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独立中队中队长周康;1946年春在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而牺牲的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参谋长林冲;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二团一营作战参谋陈成、连指导员叶德顺。这些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宝贵生命,筑起了一座不朽的革命丰碑。

(厚街镇宣传科教办王远宾)

厚街镇:厚街镇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福建莆田王泰宦游至此定居,因选址“军铺”(随军眷属圩场)后面,故名“后街”。此后历代人口繁衍,百业俱兴,人才辈出。又因民风淳厚善良,生活丰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莞草、腊肠、濑粉等特产驰名中外。综合实力 厚街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穗港经济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今水南区分界乡村以北的豆坪岗(也称头坪岗)上,坐向255度。该碑是分界大队党支部、管委会、分协委员会、四清工作队于1966年9月为纪念在1947年5月8日的激烈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游击队战士而建立的。全碑用砖砌叠,处批荡水坭,通高456厘米,分三层。第一层(底层)高48厘米,横截面约134×105(平方厘米);第二层高72厘米,横截面约127×91(平方厘米);第三层成梯形,高300厘米,底部横截面约124×88(平方厘米),该层正面阴雕勾边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第二层的正面用同样手法阴雕形体细小的碑文。

1947年,国民党-派面临全面崩溃,一股国民党残匪窜入广宁、高要交界境地,于农历五月八日,被我游击队河西大队瑞江支队截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我游击队员李火妹同志(四会县石桥人)、罗鉴同志、陈建洪同志(广宁石涧人)为歼灭敌人而光荣牺牲。该烈士纪念碑于2012年11月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公园内,碑高9米,平台长为4.5米,宽为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阶砖铺砌,并设有栏杆,是南海人民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掩埋先烈的地方兴建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由原广东省副省长,1929年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同志题写。1958年8月由南海县人民政府树立。

1927年春夏间,适值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之北阀战争发展到紧要关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4月12日于上海举行-政变。随之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亦相继进行所谓“四.一五”清党运动,实施残酷野蛮的-政策,其时中共南海县委陈道周、周侠生等同志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至此遂遭受挫折,李羽吉、黄苏等二十多人为县内反动派逮捕杀害,各村农会备受摧残,革命活动乃由公开转入秘密。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活动进行疯狂和残酷的镇压,然而忠诚于人民革命事业的革命志士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充分显示出不畏-的崇高气节。

同年12月12日,为配合广州起义,中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率领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二百余人攻占了大沥圩。13日下午,赤卫军遭到反动民团武装二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赤卫军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至14日,除少部分人员突围外,包括县委书陈道周、赤卫军一团团长周侠生等在内的104名赤卫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在南海地方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

为更好地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纪念碑旁还建立了一座革命文物陈列馆,建筑面积为65平方米,纪念馆内设《大沥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展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部分:浴血奋战,豪气长存;第三部分:前赴后继,迎接曙光。展览通过24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系统地介绍了南海大沥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今天纪念碑和陈列馆所在地已辟为一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沥人民公园。每年清明举办祭祀仪式,曾与省政府、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大沥镇政府联合举办纪念广州起义周年悼念活动,各单位、各中小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十多年来,每年清明节和纪念日,前来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南海及附近地区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南海地方革命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该碑于1994年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 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的大沥公园内

联系电话: 0757—85557968

邮 编: 528231

开放时间:全日开放

门 票:免费开放

乘车线路:佛208路、佛222路、佛256路、佛233路;

镇巴:沥02路、沥04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竹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古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古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新围村。

为缅怀戴耀田、戴瑞灵、王锡明、朱春泉、王金福、赖松安、许顺泰、张祝荣、刘桂莲等33名革命先烈,2000年11月,古竹镇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在紫古公路榕丰路口的小山丘上兴建了古竹革命烈士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由碑顶、碑身、碑础、台基、余坪、围墙组成。面阔52.9米,进深42.7米,围墙四周种有柏树。石米磨光要板、台基、碑础,碑身贴大理石。碑身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础正面大理石阳刻“古竹镇革命烈士英名”,方形碑顶。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诗山镇山一村诗山公园内。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南安县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诗山镇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为石材结构,由碑底和碑身两大部分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边形,五角边有圆柱,边长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边均雕刻“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纪念碑下埋葬着14位革命先烈的遗骸,他们分别牺牲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根据资料记载,安息在纪念碑里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是黄朝来(诗山吾丰)、李嘉宾(诗山红旗)、陈赤九(诗山联山)、柯连科(码头内柯)、叶老洗(女,金淘占石)、吕云元(诗山红星)、吕振鼓(诗山红星)、戴江山(码头亭里)、吕荣火(诗山红星)等9名,其他烈士都是外地人。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3年3月被南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0月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山一村: 山一村位于冠山南麓,时代大道冠山隧道南出口,全村有人口3500人,(其中征地农转非人员为1694人),2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有山林1145亩,农田685亩,水面面积320亩,境内山林,河流,湖塘资源及其丰富,没改革开放以前,山一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在铁路以南行政村中小有各气,改革开放以后,山一村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有企业15家,街道级重点骨干企业2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越山。

始建于2002年。坐西南向东北。纪念碑方尖状,三级,青砖砌成,水泥沙浆批挡,总高约8米。碑台边长1.3米,高0.35米。第二级边长1米,高1.4米,正面嵌有中共铁场镇委员会、铁场镇人民政府2005年冬刻制的志略碑,右面嵌有铁场革命烈士英名录。碑第三级方尖状,正面阴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顶镶嵌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纪念碑前是110平方米的水泥地坪,坪前面有九级台阶;后部有水泥护坡。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铁场建立基层组织,并先后设立11个秘密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茅輋建立铁群队90多人的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

铁场镇:铁场镇位于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兴宁、五华县,著名的霍山风景区东南面为我镇辖区。广梅汕铁路横贯全镇9个行政村,并设有三级火车站,228省道经圩镇连接兴宁、五华境内的205国道,村村通公路、电话。中国通信、中国联通在我镇均设有发射台,通讯方便。韩江河、洋田河两条河流流经我镇。全镇总面积251.9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8.461万亩,耕地3.5357万亩。辖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庵埠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碑廊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庵埠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廊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庵埠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碑廊位于潮安区庵埠镇亨利路,时代为1957年。

2006年,庵埠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碑廊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庵埠镇:庵埠镇为潮安县城所在地,位于粤东腹地,地处潮汕三市交界,总面积30平方公里,辖有31个村委会和19个居委会,总人口12.7万人,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8万多人。 庵埠镇委、镇政府积极实施“科技兴镇,工业强镇”战略,真抓实干,夯实基础,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个文朋”建设稳步推进。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乡镇党委、省文明单位、全国发展乡镇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

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称“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各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人数共达5000余人,其中英名记录在册的有3280人。为纪念革命英烈,宜黄县委、县政府于1964年10月建成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此碑塔基长44米,宽24米,山下入口处建有长10.5米、高5米的钢筋混凝土牌坊。进门铺有宽4.2米的四层百级水泥石阶通道,两旁植有整齐的柏树,尽头处便是纪念碑。塔座正北碑文记叙了宜黄人民自1926年--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实,号召全县人民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传统。全文约720字,隶书阴刻。南面碑文为中国共产党宜黄县委员会所题“继承革命先烈光荣传统,发扬更大光荣!”东面为宜黄县人民委员会所题“继承先烈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西面为宜黄县人民武装部所题“坚决保卫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立新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立新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东城区立新犬眠岭村北面的金桔岭山南坡,建于1966年。纪念碑内安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蔡焯、张检、袁生等14位烈士的骸骨。

纪念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碑高5.4米。碑座呈正方体,边长2米,用水泥、红砖构筑。碑的正面朝东南,碑身中间竖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纪念碑座上面横刻着“永垂不朽”四个字。碑座中间是油漆书写的碑文,现字迹全消。周围是140平方米宽的水泥平台,平台四周种有青松翠竹,四季常青。

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原有的纪念碑年久失修,1997年底拆除旧纪念碑。2000年3月,立新村委会在洋杞坑村与洋田沥村交汇处的山顶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新纪念碑长4米,宽3.7米,高10.5米,碑身中间竖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黑色大字。

(东城区宣传办祁晓峰)

立新村:立新村坐落在上塘镇东大门,位于仙清路西侧,背靠绿嶂山,坐北朝南,本村户数132户,人口438人,共有水田168亩,旱田14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人均收入3161元。为了把我村建设成文明、生态富裕的新农村。村两委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兴建了48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建设了办公楼前40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对广场前的河沟进行了治理,对村东、西二条溪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叶布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叶布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叶布村的一山坡上。

建于1956年。坐东北向西南,底座正方形,座高0.45米,边长2.5米。座上立碑石。碑为砖砌,外批水泥面。该碑呈四棱柱形,下大上小,尖顶。碑高约5米。碑的正面上部灰塑“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楷字,下部阴刻“黄克、陶智明、王文、陈汝涛、罗高”等革命烈士英名碑石一块。背面阴刻烈士简历,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碑志。碑前有二十级水泥台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叶布村是龙川县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中共党员黄克、黄觉群等在该村成立龙川县革命委员会,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叶布村:叶布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紫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紫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含烈士墓)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良居委会安良街1巷(中山公园左侧),坐南向北,占地960平方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紫金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其中评为烈士的有700多人。为纪念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城区五湖桥外草埔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1959年从紫城镇东风路迁于此,1992年重修。纪念碑由碑座、碑身组成,水洗石米饰面,方顶,高14米。碑身正面阴刻“永垂不朽”。碑座正面镶花岗岩阴刻“紫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87年徐向前元帅题写;后面镶花岗岩阴刻重修碑文,两侧镶“革命烈士英名录”。烈士墓在纪念碑后5米,高2.7米,直径4米,圆顶。纪念碑(含烈士墓)四周种植柏树。

1987年6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良社区:安良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座落在市区西16公里处,碾庄镇南侧,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庄是淮海战役的著名战场,碾庄战斗所取得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的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英勇牺牲的烈士,1958年6月,邳县县委,县人委决定并奠基兴建纪念碑,1960年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陈毅、-题词,背面为县委,县人委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四幅浮雕。整个陵园占地96亩,其中烈士墓地36亩,此处长眠着3700多名英勇献身的烈士。

碾庄镇:碾庄镇地处江苏省北部,西与江苏省规划建设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相接,东与西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毗邻,是江苏省东陇海工业带上的第一个区域性中心镇。碾庄镇交通优越,东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霍连高速横穿镇区东西,京杭大运河也在此相汇,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碾庄镇面积121.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0万,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义容镇。

1948年6月,紫金人民抗征大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四团紫金大队。同月,国民党160师92旅400多人,进攻安墩、松坑、上义、好义、蓝塘、青溪等地。青溪伪乡长刘鉴明、-地主蓝员、叛徒蓝素增勾结国民党军星夜包围了驻青溪的紫金大队长春中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中队长赖炎等27位同志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其余30多人被捕。其中指导员赖方平等4人被押至广州杀害。为纪念这些革命烈士,中共紫金县委和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刻有19个牺牲烈士姓名。

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镇:紫金县义容镇位于紫金县西部,东接附城镇,西连古竹镇,南毗凤安、蓝塘,北邻临江、柏埔。省道中石线穿境而过。距紫金县城50公里,至古竹15公里,到河源市区50公里。全镇总面积356.2平方公里(2003年8月青溪撤并入义容镇),其中山林地面积29766公顷,耕地面积34013亩。全镇有2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2476户,人口53974人。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临清市八岔路镇杨二庄村东150米处一院内。

1943年3月25日,万庄据点的伪军进犯杨二庄。在队长王家祥的指挥下,民兵奋起应战,连续击退了日伪军七八次冲锋。4月28日夜,日伪军再次进攻杨二庄,民兵勇猛反击。农历八月初五凌晨3点,日伪军再次蜂拥而来,民兵和村民按支部原来的部署,沉着应战。因装备悬殊,敌人用大炮轰开西南门。民兵冒死向北门外松林里突围,突围中20余人中弹身亡,其余民兵仍顽强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共有37位民兵遇难,多人受重伤。5月18日,卫东办事处主任解方在彭店召开了追悼大会,中共卫东县工委书记刘殿臣宣布在“八五”战斗中牺牲的民兵为革命烈士,并立碑纪念。

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现建有石碑3个,松树10棵,保存完好。

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学生和群众前来扫墓、献花,以寄托哀思。

八岔路镇:八岔路镇位于临清市城西南,距市区20公里,南于冠县接壤.境内“102”省道南北贯穿,烟尚公路东西交叉,镇内村村通柏油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25个行政村,版图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0亩,总人口32000人。2002年社会生产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000万元,财政收入540万元,人均纯收入2530元。该镇是具有特色的农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桥头镇中心鸡心岭西北面,GPS坐标:北纬23°0142.8",东经114°0551.9",海拔高程7米。

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桥头牺牲的13位革命烈士,1963年4月,桥头公社在鸡心岭西北面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1995年和2000年,桥头镇政府对革命烈士墓进行了两次修复。重修后的烈士墓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碑边长5米,高3.4米,占地25平方米,采用花岗石砌成,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墓身全部用黑色大理石镶贴,石上雕刻13名烈士性别、年龄、籍贯、职务、牺牲时间和地点。这13位烈士是:邱剑洪、邓生、尹汝森、尹创志、蔡辉、黄六成、李汝平、李光、罗珠、罗月佳、罗灿、莫润贵、钟景布。墓地四周用方形条石围砌,墓园用麻石铺设,周围树木郁葱。

桥头镇:桥头镇地处中国最发达的南部沿海经济带和亚洲著名的惠、莞、深、港经济走廊,位于东莞市东北部,处在东经113°60′28″、北纬22°58′38″之间。桥头既有丘陵又有平原,是闻名中外、供水香港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源头所在地。全镇辖16个村,1个居民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3万人。桥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无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江西上饶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的东侧。山上松柏常青,幽静宜人。它由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道墓和英雄墙组成。1952年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赣东北英雄儿女而建,曾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区人民前赴后继,坚持到全国解放,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世世代代缅怀革命先烈,1952年,在信江书院亦乐堂址修建了“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和基座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高约25米,基平面49平方米。基座上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在碑的西北还建有挑檐式小亭,亭内安放黄道烈士墓。黄道(1900-1939),原名黄端章,江西横峰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也是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在铅山河口被害。黄道同志逝世后,初葬于福建崇安。1950年,忠骨移至上饶市,葬于他早年从事过农民运动的信江两岸。1955年重修了烈士墓,墓为半球形水泥拱顶,正面刻有“黄道烈士之墓”的镏金大字,显得肃穆庄严。

1994年,原上饶市委、市政府在纪念碑西面的台阶墙上,又建英雄墙,雕刻英雄群像,它由大面积的红石雕刻而成,气势磅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木螃村。始建于1951年。1984年10月,将原碑拆除在现址重建。坐西南向东北。为青砖、水泥、灰砂、石米混合建成。碑体方柱形,碑顶金字装饰,碑高9.4米,其中碑座1.45米,碑座边长2米。纪念碑平台四角的地方均修筑一个装饰方柱,碑的正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阴刻42位烈士芳名。纪念碑前建有陵道,长20米,宽3米。碑四周栽有松柏。

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排沙地区革命先烈而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教育意义。2004年被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排沙镇:广宁县排沙镇位于广宁县南部,广宁县的南大门,与四会市相邻,全镇面积15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7.3万亩,耕地面积1.89万亩,辖有1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人口3.3万人,农业人口2.9万人。水陆交通方便“一河二道”贯穿全境,绥江、省道四连公路穿越南北,春江公路横贯东西,全面实现村道硬化。资源较为丰富,林木17.3万亩,竹林24005亩。林木活蓄积累计36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陆屋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陆屋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灵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陆屋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灵山陆屋镇车站旁,年代为1950年,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陆屋镇:位于灵山县西南部,黎钦铁路,钦陆一级公路贯通其中,是灵山县火车站所在地,交通便利,距钦州市仅54公里。全镇面积299平方公里,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716个自然村,总人口85810人,其中农业人口73379人。耕地面积6441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748公顷,粮食总产量35189吨。 主要盛产稻谷、荔枝、龙眼、香蕉、花生、甘蔗等。1999年,水果种植面积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棠地河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坐东北朝西南,为砖混结构,内部空心,碑高2.8米,基座底边长2.6米、下底边长1.25米、上顶边长0.75米,占地面积7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设三层台阶,碑身呈上小下大梯形。碑身四面原用红漆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因自然因素侵蚀,年久失修,致使碑体外表局部水泥脱落,字迹不清,碑体缠满藤蔓,周围杂草丛生,整体建筑保存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德庆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德庆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德庆县德城镇香山南麓睡牛山上。德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丰功伟绩。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派高誉雄到德庆发展了第一批党员,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农-动遭到--,中共党员高誉雄、孔炎亭、刘翰平、谢五昌等40多位先驱不幸遇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共西江特委的领导下,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梁买等60多位抗日将士光荣殉国。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德庆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1948年2月28日,成功举行了震撼西江的德庆武装起义,组建了绥贺支队第二团。随后,在与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战斗中,取得了重大战果。1949年10月23日,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德庆。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有陈树才、谢仲龙、贝朝准、徐金华等20多位前辈英勇献身。德庆解放后,在清匪反霸、保卫国防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捍卫党和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有100多位壮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德庆县委、县政府特立碑作纪念。纪念碑第一平台面阔33米,长34.9米。碑前石步级阔6米。总占地面积1349.7平方米,1985年4月5日,建成揭幕。德庆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兼政委梁嘉题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