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林革命烈士纪念碑介绍【20篇】

文学家是在电视编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文学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463

文章

148

篇1:长滩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长滩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钦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长滩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钦州市钦北区长滩镇长滩村,年代为当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滩镇:长滩镇位于钦州市北部,南距钦州市区30公里,北距南宁市 93公里,省道邕(宁)--大(垌)公路穿镇而过,东与板城为邻,南与小董相连,西与邕宁交界。北与新棠接壤。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44亩,其中,水田22600亩,旱田2785亩,坡地7559亩;辖1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2136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定襄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定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定襄县河边镇南庄村北约500 米。1972 年6月,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南庄村村民在村北立碑建碑楼。碑楼为砖混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镌刻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字,下层石碑记载本乡162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姓名与事迹。碑高1.3米,宽0.65米,厚0.18米,保存较好。193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南庄村:南庄村是定襄县一个自然村,邻村有尧泉村,戎家庄村,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交通便利;主要农产品:椰子,红苕,小包菜,南瓜,秋葵,莲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水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三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森林公园纪元塔西侧纪念广场内。为纪念三水革命英烈,激励后人,三水区委、区政府于2002年底筹划兴建三水纪念广场,2003年4月落成,占地约3000平方米,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三水革命烈士纪念碑由三水西南公园迁至纪念广场,碑高19米,由平台、碑座、碑身组成。碑座为三层,上层四周雕刻着以三水地方党组织革命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浮雕,共28.8平方米。碑身镌刻着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97年7月17日由三水市文化局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为纪念东山坳伏击战牺牲的烈士而建。

东山坳位于大朗镇屏山村(原属水平生产大队),紧靠东山,有一山路通往黄江镇梅塘地区。1948年5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委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村驻扎。

5月16日,国民党军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大获全胜,俘虏虎门要塞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五中队长黎汉民、县警中队长刘定加以下24人,毙敌15人(其中3个排长),缴获重机-1挺、轻机-1挺、-26支、-6支、钢盔38顶、物资25担。三团牺牲毛贵、莫培等5人,轻伤5人。东山坳伏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分路合围和进驻梅塘地区的阴谋。

1956年3月,大朗镇水平村为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立碑纪念。碑高5米,宽0.8米,占地80多平方米,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碑两侧种有柏树各一棵,象征革命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大朗镇宣传办叶集凡)

水平村:水平村 水平村是革命游击老区,地处大朗镇南部,紧靠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面积7平方公里,东靠屏山村,西邻犀牛陂村,北近松木山村,南与深圳宝安区接壤。全村常住人口1859人,户数480户,下设两个村民小组。水平村盛产岭南佳果荔枝, 2006年成立大朗镇红绣球荔枝专业合作社,2006年荔枝总产量234吨,被誉为“荔枝之乡”。 。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台上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上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集安市台上镇兴安村东侧4华里,兴安村与光明村交界处的山坡上。

纪念碑是1989年春,在台上镇刘家村农民崔东健的倡导下,台上镇党委、台上镇人民政府以及台上镇人民武装部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捐资修建的。当时参加捐款的人共计1291人,累计捐资3419元,同年5月20日修建完成。这座烈士塔高7.5米,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塔尖立有五角星一枚。塔身正面铭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自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我台上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幸福,在共产党领导下,军、干、群一体与敌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讴歌曲曲篇章,特别是王堃、李高瑞等十五名同志离乡背井,为国为民、不幸牺牲,郭万山、周绍芳等四位同志以土为荣,坚持斗争,为国捐躯,这十九位烈士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另有三十九名台上儿女杀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现在,全国进入和平建设阶段,追悼先烈,宜当奋勉,谨立塔石,永志纪念。”纪念塔左侧碑文为:根据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牺牲在台上镇的本、外地烈士19人,台上人牺牲在外地战场上的烈士39人,计58人。

在这座烈士塔的后面有三位无名烈士陵墓。墓碑是台上镇刘家村农民崔东健于1987年3月树立的。上面题有“烈士墓”三个字,背面题为:“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撤退中三位解放军同志身负重伤,由担架队抬往后方匿隐的途中不幸牺牲,至今没有留下姓名。为纪念三位烈士为国捐躯的业绩,特立此碑,与世永存。”一九八七年农历丁卯三月八日,主碑人崔东健”

纪念碑是集安市和台上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

兴安村:兴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连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9米,底部呈方形,边长5.8米;碑座方形1米高,贴黑色瓷片;碑正面高1.5米处嵌碑刻一块,碑刻长80厘米,高65厘米。碑文题刻有长吉区(今隆街镇、溪山镇、田源镇)首任区长张觉题词“铁血流辉”,有连平县副县长曾献章题词:“名留千古”,还有新丰县县长龙景山、副县长赵准生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序”412字;碑序文中介绍了“田源村叶连鸣同志于四七年春出发至中途在淡洞与蒋匪遭遇,因众寡悬殊,弹尽被俘,受酷刑,被严讯,不稍屈辱,就义时犹唱《国际歌》,高呼打倒蒋介石,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之精神,实堪为后死者效法。”以及原北江人民自卫总队中队长叶少雄烈士的英勇事迹等情况。碑身高7米,正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2010年7月,被连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上半年进行了修缮。

隆兴村:隆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岭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区大岭山公园内。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岭山牺牲的120多位烈士,大岭山人民公社委员会于1966年8月投资建造了总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大岭山革命烈士公墓。1983年10月,大岭山区公所拨款重修,扩建为大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总占地面积扩大到400平方米,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撰写碑文。

2001年8月,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在建设大岭山公园的同时,再次拨款100多万元,拆旧重建,于2001年10月竣工。扩建后的纪念碑总占地面积2997平方米。碑柱与公墓、红棉树同在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上。碑柱的正面对着烈士们当年战斗过的大岭山一带群山。碑柱高9.7米,主体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碑身用花岗岩石块围砌至顶。正南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北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字。碑柱底座北面为黑色大理石,上面刻着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碑文,其余三面均为反映大岭山军民在各个革命时期战斗场面的青石雕刻。

纪念碑园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采用水泥漏空砖,间种草坪;第二层用大理石铺地,周围是雕花的花岗岩石护栏;第三层为大理石铺地,周围也是雕花的花岗岩石护栏。原来水泥质半球形的烈士公墓现已用大理石铺砌,并修饰成光面,形如一座古墓。纪念碑周围均种上青松翠柏。1990年7月19日,在为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将军举行骨灰撒灰仪式的地方,种上他生前喜爱的红棉树,与周围的青松相互映衬。

(大岭山镇宣传科教办牛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棠地河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坐东北朝西南,为砖混结构,内部空心,碑高2.8米,基座底边长2.6米、下底边长1.25米、上顶边长0.75米,占地面积7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设三层台阶,碑身呈上小下大梯形。碑身四面原用红漆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因自然因素侵蚀,年久失修,致使碑体外表局部水泥脱落,字迹不清,碑体缠满藤蔓,周围杂草丛生,整体建筑保存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安溪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安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安溪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北面凤冠山。

1933年,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下,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933年5月1日举行游击队成立周年大会,并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8月24日成立第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苏维埃政权——官桥区革命委员会,8月25日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恐慌。9月8日,安溪国民党当局通过混入红二支队的原民军副营长、股匪头目王观兰,在蓬莱温泉青云楼设下圈套,制造了震惊八闽的“青云楼事件”。安南永德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和骨干陈凤伍、李实、李世全、黄福廷、傅有智、骆招全、唐光华等12人被捕遇害。

为纪念在“青云楼事件”中牺牲的12位革命烈士,1958年5月,中共安溪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烈士牺牲地县城北面凤冠山上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同年11月竣工。凤冠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保护面积2000平方米,纪念碑正面阴楷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左右分别镌刻朱德、邓子恢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英名不朽,浩气长存”。背面记述12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凤冠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5年10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安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3月被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

凤城镇:凤城镇是安溪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2001~2002年,凤城镇围绕加快发展这一大局,以“工业立镇、旅游兴镇、商贸强镇”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两大工程,继续实施“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促进全镇各项事业的较快发展。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1亿元,财税总收入1.33亿元,农(居)民人均收入6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廻龙镇东北村横岗艮。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62年,坐西北向东南。纪念碑方尖形,青砖砌成,外批水泥石米。基座平面正方形,边长3米。碑总高约10米,分三段,第一段正面嵌有龙川县革命活动《志略》,第二段较短,无文字,第三段为方尖形,正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有避雷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廻龙镇大塘肚村曾一度成为五华、兴宁、龙川三县革命的中心,建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兴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大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麻涌镇大步村集体公墓“安陵”内西南角,由大步村于1993年10月22日建成。

纪念碑坐北向南,高3.8米,宽1.85米,长1.85米,底坐外砌瓷砖,碑柱为石米砌成,碑体正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字。纪念碑后面是墓园,一字型列着祝厚良、祝窝群、祝国良、陈有、何炽科五位烈士的墓。每座墓相对独立,墓顶为拱形,两侧分别立有两根石柱。每座墓高1.6米,长2.9米,宽2.4米,墓体外砌马赛克瓷片。南面的墙上嵌着墓碑,墓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另外三面用砖围砌起来,成为一个完成的小陵园。

祝厚良,1943年在大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东江纵队,1953年3月在湛江执行公务牺牲,牺牲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二师五团指导员;祝窝群,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水乡队的蛟龙队当排长,1952年在东莞县人民武装部任参谋,同年到太平参加剿匪工作,在沙田遭敌暗杀牺牲;祝国良,1945年参加中共大步地下党组织,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同年在东莞寮步浮竹山战斗中牺牲;陈有,1949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水乡队的蛟龙队,在吴家涌鹤田战斗中牺牲;何炽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烈士墓园内树木葱郁,安宁静谧。

大步村:大步村是东莞市麻涌镇集行政、文化、居住、商业于一体的新中心区,与麻涌镇办事中心相连,东距东莞市区22公里,西距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5公里、广州市区29公里、毗邻华南最大港口“新沙港”,南有西部快速干道和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北接中麻公路连通107国道、离广深珠高速公路立交口只有2公里,村内水道直通珠江口,水陆交通方便快捷。全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设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热水樟木礤村。

该碑是为纪念广东军区东江军区独立第七团在1950年9月24日追剿“--救国军”残匪时,在仙塘热水樟木寨村与匪部100多残匪激战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张群英、张英(女)等9位烈士而建造。

纪念碑建于1986年12月,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仙塘镇:仙塘镇位于河源市东北部,是县城所在地,距县城5公里。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74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仙塘镇水陆交通方便,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河义公路、东环路、河龙、粤赣高速公路、东江河等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设有仙塘火车货运站,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仙塘镇林业、矿产和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稀土、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为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州中学东170米。始建于1958年,是为纪念连州市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1997年扩建后迁建于现址。

纪念碑坐北向南,由基座、碑座、碑身组成,外贴花岗岩瓷片,碑身上镶“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铜字,基座周围设汉白玉栏杆。

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为清远市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

1996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

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0米;

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

连州镇:连州市辖镇。市府驻地。1958年设连州公社,1968年建镇。面积104.8平方公里,人口9.7万。107国道过境,连江通航。辖龙口、协民、沙子岗、龙咀、泥潭、满地、元潭、三古滩、良江、高堆、半岭、巾峰、深水洞、城东、城南、城西、城北17个管理区(村委会)和北湖、南门、东山3个办事处。乡镇企业以建筑、建材、轻纺、制革、化工等行业为主。农业已建成蔬菜、养殖、水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江谷镇镇郊哈乸头山,建于1950年,2008年12月重修。坐西南向东北。建筑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碑身铺石米。碑台正面有雷国光和唐钧毅的事迹简介。碑高5米,底座宽2.1米,尖顶处以及四面镶有红色五角星,碑正面壤有1件高1.2米,宽0.6米的红大理石,刻有“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碑台分二层,前面有台阶上落,台阶两侧分别嵌1块碑石,刻有两位烈士生平简介。雷国光(1921年—1951年),四会江谷雷村人。解放初期,雷国光被党组织派到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任土改队宣传员,后被土匪杀害,年仅30岁。唐钧毅(1926年—1950年),罗定罗平塘屋村人。唐钧毅考进西江公学后到四会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工作,后被土匪杀害。

江谷镇:四会市辖镇。1958年为江谷乡,同年撤龙江乡、江林乡、下茆乡,改江谷公社,1961年析设龙江、江林、下茆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江谷镇。位于市境中部偏北,距四会汽车站21公里。面积82.4平方公里,人口3.4万。四(会)清(远)二级水泥公路横贯镇境。辖江和、卓善、江谷、竹寨、榄岗、田心、新屋、佛仔塘、黎寨、清平、旺塘、马岗、塔蓢、十二带、联安1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方12公里,东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相邻。鳌头工业园坐落于本村内。鳌头村面积约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9亩,山地9958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3人。鳌头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4年7月,我党在此成立抗日自卫队;1945年,该村崇德楼创办了鳌头村“青年学习社”;随后,军事情报联络站和鳌头江仰交通总站相继成立;1949年5月25日,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鳌头村的立本楼成立。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鳌头村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鳌头村民用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鳌头村东边的273省道旁,纪念碑上记载了抗日自卫队和解放战争的烈士事迹。不少干部群众也时时前来,缅怀这些革命先烈。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于1996年,为了纪念鳌头村的革命烈士伍泽文(抗美援朝时牺牲)、伍信(抗日战争牺牲)以及肇庆、佛山籍的革命烈士十多人。当时修建这座纪念碑是由鳌头村的群众和热心人士集资所建,由于当时资金有限,还有很多工程未有完成,现在已杂草重生,我们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都倍感自责,深感到惭愧。为了对烈士们深深的怀念,请上级完成我们未完成的工作,使我们革命烈士能够得到安息,其革命精神得到传承。

鳌头村:鳌头村委会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方12公里,东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相连,鳌头工业园座落于本区内。面积约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9亩,山地9958亩,下辖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37人。农业是鳌头村的传统主导产业,以种植果蔗、沙葛(土瓜薯)、粉葛出名,林业以种植桉树、杉等建筑用材为主。鳌头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5年,在鳌头村崇德楼创办了鳌头村“青年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大迳村汪潭小组旁,占地约500平方米,碑身呈方形柱状,高约10米,外用大理石砌成,正面镶嵌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泊金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底座正面刻有碑文,背面刻有烈士英名。原碑于1983年12月建于大迳的对面山(山名)上,1995年因修建高尔夫球场迁至现址。

1926年初,中共广东党组织派李成章从广州返回大迳石马圩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中共石马支部,李成章任书记。同时,成立石马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农-动。日军入侵华南后,李成章在家乡组织农民抗日武装,抗击日军。

1940年11月初,驻东莞厚街、桥头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一个炮兵分队共200多人,奔袭驻汪潭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与敌激战4小时。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游击队占据汪潭后面高地,掩护村民安全转移到大岭山,然后撤出汪潭村。日军在汪潭烧屋抢掠后,抬着伤亡人员撤回厚街。这一仗,毙伤日军30多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队小队长陈定安、黄毓光和战士潘敬波、何光、黄喜等人牺牲,中队长陈其禄、副中队长鲁风、手-队队长翟信等5人受伤。汪潭战斗(史称黄潭战斗)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移海陆丰重返东(莞)宝(安)敌后的第一仗。第三大队以劣势装备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抗日斗志,在东宝地区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群众纷纷说:“打日本的‘老模’又回来了。”

1943年2月,日伪军在石马进行反复“扫荡”,李成章率领石马民兵中队英勇抗击,后因弹尽粮绝,被俘牺牲。

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四周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柏树,背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覆盖着茂密的荔枝林。纪念碑屹立在青山绿树之中,显得分外挺拔肃穆。

厚街镇:厚街镇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福建莆田王泰宦游至此定居,因选址“军铺”(随军眷属圩场)后面,故名“后街”。此后历代人口繁衍,百业俱兴,人才辈出。又因民风淳厚善良,生活丰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莞草、腊肠、濑粉等特产驰名中外。综合实力 厚街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穗港经济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义容镇。

1948年6月,紫金人民抗征大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四团紫金大队。同月,国民党160师92旅400多人,进攻安墩、松坑、上义、好义、蓝塘、青溪等地。青溪伪乡长刘鉴明、-地主蓝员、叛徒蓝素增勾结国民党军星夜包围了驻青溪的紫金大队长春中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中队长赖炎等27位同志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其余30多人被捕。其中指导员赖方平等4人被押至广州杀害。为纪念这些革命烈士,中共紫金县委和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刻有19个牺牲烈士姓名。

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镇:紫金县义容镇位于紫金县西部,东接附城镇,西连古竹镇,南毗凤安、蓝塘,北邻临江、柏埔。省道中石线穿境而过。距紫金县城50公里,至古竹15公里,到河源市区50公里。全镇总面积356.2平方公里(2003年8月青溪撤并入义容镇),其中山林地面积29766公顷,耕地面积34013亩。全镇有2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2476户,人口53974人。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治平乡治平村马背岭崠。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治平境内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和游击队活动,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治平乡人民政府于1967年3月建竣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后,每年清明节治平乡组织师生前来祭扫,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砖混结构,坐西朝东偏北,碑高2.76米,碑堂通面阔5.6米、通进深4.7米,总面积26.7平方米。由碑座、碑身、碑顶、四级碑堂及37级台阶组成,其中碑座长1.2米、宽1米、高0.44米。碑顶置五角星,碑身正面阴刻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为毛主席语录一条68字及立碑时间。当地政府对纪念碑经常维修,整体建筑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李坑村坳头山,距省道官灯线公路约100米。

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5年3月,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陂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1949年解放陂头及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纪念碑四面为尖柱形,高2.2米,从下往上分三级,第一级为碑座,边长0.8米、高0.8米;第二级为碑刻,边长0.5米、高0.8米。四边各有凹嵌长方形石碑,镌刻碑文记有解放陂头牺牲的13名烈士及抗美援朝牺牲的2名烈士的名单;第三级为碑身,高约2米,正面有浮刻黑色行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面是石灰坪,一条东南走向水泥小道通向官灯线省道。四周种有果树。

李坑村:李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位于思明区虎园路1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54年。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位于厦门万石岩园林植物园门前。建于1954年10月,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向西,由花岗岩台基、碑座及碑身3部分组成。通高24米,碑身正、背两面均镌刻五角星及陈毅手书“先烈雄风永镇海疆”8个鎏金大字。烈士陵园位于纪念碑正后方,陵墓呈圆形,花岗岩砌作,墓高2.3米,周长31米。陵墓内安放着厦门解放前夕为革命捐躯的中共党员以及在解放厦门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渡海船工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公献身的烈士共计1036人的遗骸或骨灰。烈士陵园东侧有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英勇牺牲的安业民烈士墓,碑上镌刻朱德手书“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等字。1987年在纪念碑北侧建有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该烈士纪念碑集美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铁栏杆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