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经的四家精选20篇

浏览

2450

文章

57

篇1:诗经多少篇 诗经一共多少篇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一共收集了311篇诗歌,但其中有6篇是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的《诗经》只有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后来为了方便,人们便称之为“诗三百”。

《诗经》简介

《诗经》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1、《风》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

2、《雅》

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3、《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诗经取名 诗经取名有什么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取名有:朝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孔阳,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清扬,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等等。

1、斯年: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2、周翰:出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3、关鸠: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女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4、之贻 :出自《诗经·邶风·静女》“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人仪:出自《诗经·鄘风·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6、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硕人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木桃: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8、子衿:出自《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9、子佩:出自《诗经》“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10、婉清:出自《诗经》“水木清华,清扬婉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诗经论语春秋先后顺序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顺序

《诗经》最早,《春秋》次之,《论语》最晚。《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诗经 氓 翻译 诗经氓译文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的赏析

《氓》出自《诗经》的《国风·卫风》,诗中女性从对恋爱生活的甜蜜追忆开始,讲述了被丈夫抛弃,被兄弟们嘲笑的悲惨婚姻生活,真切地表现了古代女性在婚恋上被压迫的悲惨命运。在表现手法上,《氓》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作品富于现实性,展现了封建礼教生活与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对女性的压迫。除此之外,《氓》在塑造人物中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凸显了负心男子薄情寡信的形象,也表现出女性又多情到绝望的感情路线以及刚毅的精神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诗经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即房县五台山森林公园,以房县诗-化命名,于2011年获得国家森林公园称号。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房县城东南33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2万亩,森林总蓄积量2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5%。重点保护宝贵的原始次生林以及鸟类生态栖息环境,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达10多种。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融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实现生态旅游与科普科教、文化娱乐、休闲度假、探幽寻趣、环境保护、经济生产的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诗经硕鼠原文及翻译 诗经硕鼠原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硕鼠》是《诗经·魏风》中的一篇,又名《国风·魏风·硕鼠》,全诗三章,每章有八句,虽然字面上是描写硕鼠,但是实际上是以硕鼠来比喻当时社会的剥削者,以此来表示反剥削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秋诗经论语的先后顺序 诗经春秋论语成书顺序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顺序:《诗经》、《春秋》、《论语》。《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至战国前期成书。

春秋诗经论语的先后顺序

《诗经》、《春秋》、《论语》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诗经以什么为主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春秋》、《论语》。

《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扩展资料: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3、《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经典著名诗经“桃夭”,不出错的读一遍真的很难!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桃夭

选自:《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zhuó zhuó)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诗经分为哪三部分?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风;雅;颂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泉、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兼葭诗经的意思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兼葭诗经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含义寓意:

全文描述里此地的场景,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诗经中的长诗,你知道正月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shǔ yōu)以痒。父母生我,胡俾我瘉(yù)?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yǒu)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忧心惸惸(qióng qióng),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jí)。

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huǐ yì)?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wù)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chóu chóu),亦不我力。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zhāo)。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佌佌(cǐ cǐ)彼有屋,蔌蔌(sù sù)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zhuó)。哿(gě)矣富人,哀此惸独(qióng d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诗经中的氓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氓》表达了古代妇女对变心男子的虚伪与欺骗的斥责,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恋情的追忆以及今日沉痛的悔恨与决绝的心情。

《氓》的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的赏析

《氓》出自《诗经》的《国风·卫风》,诗中女性从对恋爱生活的甜蜜追忆开始,讲述了被丈夫抛弃,被兄弟们嘲笑的悲惨婚姻生活,真切地表现了古代女性在婚恋上被压迫的悲惨命运。在表现手法上,《氓》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作品富于现实性,展现了封建礼教生活与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对女性的压迫。除此之外,《氓》在塑造人物中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凸显了负心男子薄情寡信的形象,也表现出女性又多情到绝望的感情路线以及刚毅的精神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诗经里描写两性的词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诗中颇多“男女相悦”之词,涉及到爱情与两性生活的诗篇占了相当的比重。此外在《小雅》中,亦有个别篇章描写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生育所抱的态度。

诗经》首篇《关睢》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意思是说,漂亮贤淑的年轻小姐,恰是品学兼优的小伙子所追求的理想配偶,郎才女貌,这正反映了古代一种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在《标有梅》一诗里,反映了大龄姑娘急于出嫁的愿望。诗中写道“标有梅,其实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暮春时节,梅子逐渐黄熟掉落,树上只有七成果实,大姑娘感到时不我待,便催情郎赶快选择吉日良辰前来迎娶她。诗的第二章又写道:“标有梅,其实三分,求我庶士,迫其今兮。”梅树上的果实七成已经掉落,树上仅剩下三成果实,大姑娘更加感到岁月不饶人,心情十分焦虑,于是吉日良辰也不必选择了,只要求情郎今天马上就来娶她。

在《小雅·斯干》一诗中,;曾对妇女怀孕分娩作过这样的描:写:“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意即孕妇在睡梦中常梦见大狗熊之类这是生男孩的预兆;而孕妇常梦见蛇类,则是生女孩的预兆。尽管这种看法并无科学根据,却对后世影响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具体包括什么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三个指《诗经》的体式,赋、比、兴三个指《诗经》的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被后世诗歌所继承。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就是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赋、比、兴作为《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比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件事物;兴是诗歌在音乐上的起调或用来引起主题的景物或象征物,它们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诗经第一首诗是什么 《诗经》开篇第一首是什么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开篇第一首诗是《关雎》,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诗中作者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先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后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君子对淑女的相思与追求。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诗经击鼓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赏析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里的一首战争诗,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作品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译: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

赏析

《国风·邶风·击鼓》是一首战争诗,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康出自《诗经》哪里 诗经中的小康社会的诗句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该句意思是老百姓已经很劳瘁了,也该稍微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

《大雅·民劳》

《大雅·民劳》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相传为周朝大臣召虎(召穆公)所作。此诗是一首具有古风意味的文人作品,诗中描写平民百姓极度困苦疲劳直撞,劝告周厉王要体恤民力,改弦更张。

《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有哪些,代表什么含义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意象可以说诗歌中必备的要素之一了,有了意象,诗歌的形象性才得以体现,才使得诗歌充满了画面感和含蓄蕴藉的意味。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至今依然是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那么,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有哪些意义呢?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了,这是为祝福一名出嫁女子而作的诗,不仅写出了女子美丽的容貌像桃花一般,还营造出一种生机和喜庆的氛围。而“有女同车,颜如舜华”中的舜华就是芙蓉,这也是用以赞美女子姣好的姿容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中以荷花比喻女子美貌,以蒲比喻女子的性情,表达着男主人公对这名女子的思念之情。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葭也是人们熟悉的植物意象,它用蒹葭这种植物表达着对美丽伊人的向往。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比比皆是,大多出现在诗歌的开头起到起兴的作用,或者用以比喻女子的容貌,或者寄托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具有非常唯美的画面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