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山大佛是在哪里【热门20篇】

浏览

7529

文章

28

篇1:乐山大佛下面的江是什么江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的三江分别指的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其中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

岷江总落差3560米,流域面积13588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126280平方公里。岷江各支流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支流3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10条。河口流量2830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820万千瓦。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最重要的水资源,历史上岷江以都江堰为代表的灌溉工程造就了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干支流上还建设了诸多水利工程,特别是水电工程,给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乐山大佛由来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是由行政区名-乐山来命名的,又称嘉定大佛。

古代乐山的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凶猛,舟船划到这里常常出意外。每年夏汛的时候,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乐山大佛是海通禅师为减缓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修建的。佛像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禅师就去世了。海通禅师去世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让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资金耗费多,朝廷也开始下令补贴,使工程进展迅速。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大佛终于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乐山大佛是怎样建成的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家知道它是怎么建成的吗?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现存的尺度最大的石刻坐佛像,全身通高70.8米,肩宽24米。乐山大佛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东面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交汇处的栖鸾峰下,依凌云山山崖开凿而成。

713年,由贵州籍名僧海通募款动工,海通逝世后,由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舍俸钱50万继续兴建,历时90年完工。

803年,乐山大佛造成。乐山大佛高大无比,在极远处,人们便可见其隐没在云山雾海之中。它可远眺峨眉山,近瞰乐山市,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大一尊摩崖石像,它拥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誉。乐山大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佛雕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来历以及传说故事比较多,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是,乐山大佛的开凿者是一位叫海通的和尚所修建的。

在古代,乐山三江汇流之处,也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的凌云山麓,过往的小船大船常常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的流量比较大时,小船被颠覆的状况就会变得更加频繁。海通和尚见此,就开凿了弥勒佛大像,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大佛。

现在乐山大佛是很多人都会去游览参观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仅有着独特的风景,而且这里还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过,由于乐山大佛修建时间悠久,以及受自然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应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大的佛像,乐山大佛的传说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本期四川文化为你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景区面积17.88平方公里,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地处凌云山中部,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

1984年经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1年7月6日,乐山大佛景区晋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乐山睡佛,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乐山大佛刚好位于乐山睡佛的心脏处,构成了“心即是佛”千古奇观。

风景区

风景区东距过境路305省道西外侧100米,北至岷江大桥,沿岷江西岸线至肖公嘴外侧,再沿大渡河北岸向西至肖坝大渡河大桥,沿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河路南侧红线及开发区东界至冠英公路,沿冠英公路北侧红线过老江坝大桥跨江接乐山外环路东段闭合。地理坐标东经103°43′12″~103°47′06″,北纬29°31′12″~29°35′17″,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

核心区

核心区范围既世界遗产保护范围,东起乐山至五通桥公路,北至三龟山,向西跨河至涵春门,沿岷江西岸至肖公嘴,再沿大渡河北岸向西至铁牛门,跨大渡河过凤洲岛至大渡河南岸,沿岸边向南至乌尤山对岸,跨江沿乌尤山山脚至乌尤大桥过运河,沿河向北与乐山至五通桥公路闭合,总面积2.81平方公里。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麻浩岩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墓壁上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动物浮雕。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民俗、宗教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如一堆碧玉浮于江水之中。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寺内现存七座殿堂,寺周林木葱笼,尤显幽雅谧静。寺内尔雅台是汉代文字家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

你可能也喜欢:

韩城人的民间艺术形式——耍神楼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七佛洞石窟,历经多朝的历史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乐山大佛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吗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 ,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乐山大佛在哪里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乐山大佛地处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之处。

乐山大佛是1座由石头山凿开出来的佛像,工程非常之巨大,让人看了叹为观止,正因为如此,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的游客前往游览,那么乐山大佛究竟位于什么地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2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3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4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5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乐山大佛历史是什么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历史:在古代的乐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三江水势特别凶猛,海通禅师为了减杀水势,就召集人力物力来修凿。佛像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去世了,工程也就中断了。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了俸金,就又开始继续修造大佛,因为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让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就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才完工。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乐山一日游攻略美食-东方佛都-乐山大佛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人文之城乐山,旅游休闲的不二选择。接下来,小编带你深入了解。

操作方法

1

乐山的冷串串你一定要去尝试一下,冷串串的味道主要是辣味,有荤菜和素菜供你选择。真的值得一试,超级好吃。

2

乐山的跷脚牛肉也是很出名的,你要去嘉兴路289号的老店吃,你才会觉得好吃。而且性价比超高,物美价廉。

3

东方佛都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主要景点是东方卧佛,万佛洞,连心山等等。你在一路上还可以看见很多虔诚的信徒。

4

乐山大佛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看大佛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坐船游览70一人,另一种是就是爬山。总体来说坐船好些吧,比较省时省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乐山大佛旅游攻略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千百年来大佛安静地端坐于此,看江水奔流,看世事变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乐山大佛的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乐山大佛旅游其他小贴士:

购物

黄连、牛夕、厚朴、杜仲、朱砂等享誉全国。茶叶峨芯、竹叶青、云雾茶等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同负盛名。此外还有白蜡、江团鱼、罗汉竹手杖、竹编工艺品、“嘉定绸”、峨眉糕、国画纸、夹江豆腐乳、宋笔、天麻、柑橘等。

特色活动

乐山大佛景区节庆活动祭侯会:农历八月乐山大佛文化节五通桥龙舟会:端午节

最佳旅游时节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最佳观景地点

观看乐山大佛的最佳地点是大佛正面的江上,乘船而行可以欣赏到大佛的全貌。

乐山大佛景点推荐:

东坡楼

东坡楼又名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栈道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乌尤寺

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乌尤寺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凌云寺

凌云寺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建于唐代。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

凌云塔

凌云塔位于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又称灵宝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乐山大佛闭眼流泪是真的吗?真相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流泪当然只有活物才可以做到,像是佛像石雕这种物品,虽然会有一些民间传说,一些真情实感感动的雕像也流泪了,但是肯定都是假的,都只是传说而已。而据说乐山大佛在历史上也曾经多次闭眼流泪,这些传说到底都是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闻,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呢?今天一起来揭秘吧。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千米,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

大佛像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一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之大很惊人,更为神奇的是,大佛会出现不同的表情。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灵异事件。

只是因为大佛露天在外,长年累月经风吹日晒,雨水侵蚀,所以黑色眼珠逐渐掉色,而上眼睑部分因为灰尘等沉积物堆积,看着颜色稍重,因此远远看去就是像闭上眼睛了一样。

而大佛流泪的现象就更容易解释了,就是因为下雨,雨水一道道从上往下,留下深色的水印,所以就像大佛慈悲落泪一般。

先说一下民间津津乐道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详情,最近的一次是建国后,那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大概是六二年,由于四川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自然灾害,被饿死的老百姓数十万计,在乐山大佛前的三江汇水面上漂浮了很多难民的尸体,乐山大佛实在不忍看到这人间惨剧,在那一天他痛苦的闭上眼睛,默然泪零。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这都是人间牵强附会的段子而已,咱们先看一张有关于乐山大佛最早的老照片吧,这是1909年6月一个来自于法国的旅行家谢阁兰拍摄的,此时的乐山大佛不但眼睛闭上了,而且五官也风化的十分模糊了,当时清政府正在对大佛进行修缮。然而还没等大佛修缮好,清政府已经在1911年的枪声中倒台了。

民国修缮后的样子,和现在的样貌有所差别,大佛的脸上就有人们所说的泪痕,其实造成这样因素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笔者实地探访过这里,据当地人讲最早以前大佛头部这里是有木制的顶子的,可以给遮风挡雨,但是随着改朝换代的动乱无人管理修缮,很早就已经腐烂掉了,大佛整个就暴露在外,这样每次下雨大佛的面部总会被大雨冲刷,时间长了就被风化了。看起来也有道道泪痕的效果。而且乐山大佛所在的山体,经笔者实际考察石质相对较软,容易被侵蚀,所以一旦长时间不加以修缮,佛像的五官就被风化模糊,从而造成佛像闭眼的视觉假象。

佛是老师的意思,佛并不欠你什么,请不要问为什么不灵,质疑者请反思: 诵了十年经,未曾布施人。 念了十年咒,未践半句行。 烧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

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亲。 放了十年生,未戒腥与荤。 磕了十年头,未感人一恩。 拜了十年山,未访一次病。 修了十年行,未修一日心。合了十年掌,未合一个群。乐山大佛顶上还是应该恢复,修一个顶,遮风避雨,至少减少风雨对大佛的侵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信佛能让自己活的快乐!把握好心态,信佛让自己做事对的起良心!心胸宽广让人没有忧愁!自然长寿!心中存有良善,孝敬父母就是最大最佛!

信佛也好信基督也好,心不好信什么都是假!石头也有灵性,石敢当,山神,河神,树神,万物都有灵性,何妨是人,广结善缘,行善积德。不要迷信科学、科学还远不是尽头,如今的科学理论不代表就是正确的。随着科学的进步、有一天终究能会发现现在的科学是错的。历史上太多证明了。我早就不信佛了→_→,我只相信自己,自己做的事自己知道,没必要告诉什么佛祖,要他们庇佑,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什么佛教,都只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只是一个信仰,你说再多的话,它也听不到,因为他只是一块石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乐山大佛海拔多少米 乐山大佛高度多少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海拔高度达到71米。头部高度为14.7米,宽度为10米,头顶还会有将近1051个发簪,耳朵的长度为7米,鼻子的长度为5.6米,肩膀的宽度为24米,脖子的长度为三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为3.3米,眉毛的长度为5.6米。现在已经成为主要的风景圣地,有无数的人都会选择来到这里游玩。

乐山大佛在什么地方

乐山大佛的位置是在四川省的乐山市,会靠近临江坐立着。这一些年来早已成为一大名胜景点,无数人都会选择来到这里旅游。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里去旅游,来到这里旅游的人数基本都会超过10万以上。

乐山大佛的脚上可以坐多少人

乐山大佛的手指长度大概是在8.3米左右,从膝盖到脚背的整体长度为28米,脚背宽度为8.5米,在脚背上还可以围着大概数百人,从整体来看是非常庞大的。另外大佛的左右两侧同样也是在岩壁之上,两边还可以看到护法天王。和乐山大佛在一起就马上会形成一佛两天王的格局,边上的护法天王高度已经超过16米。

乐山大佛的主要特点

乐山大佛在峨眉山风景区。和乐山城之间,隔江相望,于凌云山的中部,凌云山的海拔大概是在448米,周长估计是在3.5公里,面积只有0.6平方公里。乐山大佛景区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现在已经成为国家5a级的风景名胜区,更是成为风景旅游胜地,拥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这是我国主要的一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我国自然遗产名录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终都会拥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很多专家都会认为乐山大佛还可以和尼罗河的帝王谷相提并论,拥有着较高的优势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乐山大佛最佳旅游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是我国的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精致的雕刻和庞大的身躯吸引着这个世界的眼光。许多游客想要来看看乐山大佛,但一直在考虑乐山大佛最佳旅游时间是什么时候,接下来让我告诉你答案。

乐山大佛是著名的佛山之一,因其美丽的传说每年都会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要说乐山大佛旅游什么时间最好,都说是春季和秋季,但我认为一年四季都是乐山大佛旅游的好时机。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乐山大佛的春夏秋冬。点击查询乐山大佛旅游攻略

乐山大佛的春季。春季向来是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在这里更是这样。这里到处充满生机,一路的花花草草与大佛像相得益彰,是春季踏青的好地方。

乐山大佛的夏季。夏季在别的地方都是炎热异常,但这里却毫不一样。吹着些许凉意的小风漫步在独特小路上,偶尔光脚与同游戏水也是绝好的享受。这里历来是避暑的胜地,因此在这时也引来了一年中最多的游客,俨然会给旅途带来些许不悦,建议游客们避开旅游高潮,轻松开展“佛山”小游。

乐山大佛的秋季。跟其他地方一样,这里也是各种绚丽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山水画。在这色彩新世界诚心礼佛是不是一举两得。秋季往后虽然就进入了乐山大佛旅游的淡季,但是在这时拜访佛山,既能欣赏美景,又能避开旅游高峰,是不是一件好事呢,但在这时旅游可能要带件小毛衫了。

乐山大佛的冬季。冬季虽寒冷,但每当雪后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游行也别有一番乐趣,这时来旅游看到的是一个神秘而又静谧的乐山大佛。

另外,乐山大佛这里会有著名节日------释迦牟尼佛圣诞吉日。在每年的5月,此间会有各种礼佛活动,信佛的游客不能错过。此间还会有宝塔开光法会,在这时可以为自己及家人献功德,求我佛保佑。

其实一年四季都是乐山大佛旅游的最佳时机,乐山大佛旅游什么时间最好还是由游客们决定,希望每一个将要来乐山大佛旅游的游客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要了解更多的旅游准备知识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四川乐山大佛旅游攻略

全文共 1709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四川乐山大佛的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乐山大佛旅游专线

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

乐山大佛景观乐山港-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乐山港-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港-佛光湖

乐山港-碧山湖

乐山大佛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乐山大佛佛像结构介绍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全景(2)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1]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

乐山大佛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残碑

乐山大佛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女子爬上乐山大佛头顶打坐 此行为违法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名女子乐山大佛头顶打坐的行为是违法的。一名女子在四川乐山大佛的头顶上打坐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这名女子身穿白衣,手持念珠,坐在大佛头顶上,引来了众多游客围观。这一行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对佛教信仰的表达。

需要明确的是,乐山大佛是一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任何人在乐山大佛上进行的行为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损害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不得破坏、盗窃、擅自移动或出售文物。该法规还规定,对于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文物,任何人不得进行攀爬、摸索、涂写等行为。

当然,这名女子的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佛教信仰的表达,是一种虔诚的行为,应该得到尊重。而有人则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不文明,给其他游客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信仰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借口。如果某种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那么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应该被允许的。

对于这名女子的行为,人们应该既尊重她的信仰自由,又要承认她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也应该呼吁广大游客,尊重文物,爱护环境,不要进行任何可能对文物和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应该认识到,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乐山大佛后面是谁的墓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后面没有墓。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我们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乐山处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之处,水势非常湍急,行经此处的舟船很多都会被湍急的江水吞噬。唐朝中期,一个法名海通禅师的和尚为了避免此类惨剧再度发生,决心在山岩上临江开凿一座天下最大的弥勒佛像,让他不舍昼夜、千载万世地面对浩浩三江,保佑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乐山大佛的特点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特点主要有雄伟壮观、高耸入云、栩栩如生、细节精致、排水系统巧妙等。乐山大佛最大的特点要数其排水系统,设计巧妙,隐而不见,大佛身体内的各个地方都存在着水沟和洞穴,能够科学排水、隔湿、通风,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对保护大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乐山大佛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格最大的佛,走在大佛脚下的人甚至不及大佛的一个脚趾高,站在大佛脚下观摩大佛,可以看到其高耸入云,神情栩栩如生,包括脚趾在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制得十分完美精致,令人十分震撼。

乐山大佛的身体内部还有一间藏经洞,用来封门的石头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记事残碑,内有废铁、铅皮、砖头等物,最早称“大佛阁”,后在宋代重建,称“天宁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一位名字叫海通的和尚,历经三代工匠努力最终得以完成。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乐山大佛闭眼事件是真的吗 乐山大佛闭眼图片和全程视频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乐山大佛闭眼这件事情,其实大家想必也听说过,但是一般人也都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个大佛是大佛,但是也不是活生生的佛啊,怎么可能闭眼呢?但是这件事情还真的就是这样的,话说这个大佛还真的闭过眼,但是这个闭眼也是有说法的,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

乐山大佛闭眼事件在历史上是发生过三次的,分别是1962年,在已连续四年人神共愤的“自然灾害”大饥荒中,惨死的人以千万计,此时岷山上漂浮众多饿莩,大佛不忍看这人间的悲剧,痛苦地闭上眼睛,默然泪零。1963年的时候,灾情仍未见好转,民尸持续增加,大佛无力拯救苍生,再次闭眼默默流泪。1976年,毛、朱、周三元首俱陨,又唐山大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仁,面含愠色。

乐山大佛不仅仅是闭眼过,还有出现过佛光事件,话说在2001年的时候,我国发生了几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双喜临门,乐山大佛佛头闪佛光,吉祥众生。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

看完这些小编惊讶了,这个乐山大佛还真的是显灵了啊,厉害厉害,但是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乐山大佛闭眼这件事情科学家已经研究过了,这个是有科学根据的,更多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实际上,佛像闭眼的罪魁祸首是酸雨,或者叫酸性沉降,这是一种能够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的降水。酸雨还会导致建筑材料变脏、变黑,,从而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因此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而我国的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

由于乐山大佛处于四川盆地,近代以来由于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现象加重,加上该地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因此发生了大量的酸雨的湿沉降,即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硫酸或硝酸气溶胶被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腐蚀建筑和树木。佛像闭眼正是一种典型的酸雨“黑壳”效应的体现,佛像上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效果。1962年,乐山市政府因佛像破损,专门拨款对佛像进行了全面维修,这也是为什么1963的时候佛像又重新睁开了眼睛。

这也是为什么乐山大佛建成一千多年来,直到建国之后才出现大佛闭眼的情况。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之前,煤和石油的燃烧较少,空气质量比较高,自然也就不会有酸性物质的沉降。

佛光则是光的自然现象,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因其形成的要求较高,所以较为少见。

在佛像头颅后面与两耳间都有一个经过巧妙设计,不被外人发现的排水系统,这也是存在千百年的乐山大佛没有被侵蚀风化掉的最重要的原因,闭眼流泪的“奇观”仅仅是佛像在“排水”。

看到最后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吧,其实并不是大佛闭眼了,其实就酸雨等气候的原因,导致了外皮脱落了,至于佛光就是反射现象了,所以闭眼其实是真的,但是并不是大佛活了,而是气候原因造成的。所以什么大佛闭眼的图片视频其实都是假的,都是网传的,所以小编在这辟谣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乐山大佛由来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当年这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异常凶险,来往舟船经常惨遭舟毁人亡之祸。为祈求佛祖镇压兴妖作怪的孽龙,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八方游募,始凿大佛,祈求神灵护佑,万民安生。取三世弥勒未来佛像,端坐姿,寓意未来光明,四平八稳。前赴后继历90年始成,历尽苍桑战火,迄今已一千二百余年,依然挺立。佛法无边,由此可见。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