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阅读理解(优秀20篇)

浏览

5926

文章

51

篇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

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

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

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其: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13.D(2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捕蛇者说》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9.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10.D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观沧海》

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纪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A.沙鸥翔集集:集中,集合B.去国怀乡去:离开

C.微斯人微:没有D.幸甚至哉至:极点

7.(2分)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其必曰

C.其真无马耶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2分)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9.(2分)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10.(2分)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11.(3分)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11.(3分)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对一处得1分)

12.(3分)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附《泥古者愚》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胡翰传》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劝之仕()②既归()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④鲜习兵()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17.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2分)

A.于B.以C.而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答案:14.太祖即罢之/后修史书/书成而归

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附资料:【译文】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

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选诗赏析】《示顺生》:在招远山中隐居这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公输》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话,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每空1分)

(1)公输盘诎()(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虽杀臣,不能绝也()(4)不可谓知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胡不已乎?

译文: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译文: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胡不见我于王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3分)

答:

16.(1)“诎”通“屈”,理屈(l分)(2)入侵(名词作动词)(l分)(3)即使(l分)(4)明白事理(l分)17.(1)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2分)(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绰绰有余。(2分)18.B(2分)19.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人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兼爱”(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主张。(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河中石兽》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阅:___(2)竟不可得竟:___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山门圮于河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2)众服为确论。

译文: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答: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答:

(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11.(1)阅:经过,过了(2)竟:终于,到底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2.山门/圮于河评分说明:(1分)

13.(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王介甫第一书》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2)恨不与足

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译文: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答: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答:

(二)14.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15.(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2>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18.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浓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义,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大禹治水》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译文: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译文: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答:

14.(1)通“涂”,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15.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米粟非不多也()②委而去之()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

答:

14.答案示例:①粮食②放弃共2分

15.答案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冇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共3分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

16.答案示例:①不久②正共2分17.答案示例: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共2分18.答案:B共2分19.答案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共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狼》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甲】少时,一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②橐坚而不可穴也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于: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10.答案: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醉翁亭记》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2)日出而林霏开开:

(3)杂然而前陈者陈:(4)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译文: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答: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15分)17.(4分)(1)寓:寄托(2)开:消散(3)陈:陈列,陈设;摆开(4)使:出使18.(2分)B19.(4分)(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桃花源记》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15分)9.(4分)(每小题1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4)憎恶10.(2分)B11.(4分)(每小题2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2.(2分)(每小题1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3.(3分)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译文: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

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2分)

(二)1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划对一处1分)12.(1)像狗牙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每小题1分)13.(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每小题2分)14.D(2分)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2)数()(3)阙()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8.【答案】A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马说》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东坡卜居》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11,见东坡,泣自若12。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13,遂举以售诸14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15宁16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17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18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19,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20迎母还旧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

(2)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________

(4)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二、(15分)7.(4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4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愚溪诗序》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二〉(14分〉15.A评分标准:3分。16.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17.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18.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19.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6、C)(2分)

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B.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7、B)(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8、D)(2分)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9.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10.曹操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答谢中书书》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