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寅故居开放吗(最新20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为什么中国会选择改革开放呢?以下就是问学吧小编整理的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浏览

783

文章

1000

篇1:唐朝女性有多开放 唐朝女性服装有哪些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如果是关于唐朝的事情,那么大家就能看到唐朝女性服装非常多样,而且很多都是那种袒胸露乳的,对此大家都认为唐朝的女性还是非常开放的,毕竟穿着打扮都能这这样。那么关羽唐朝女性的服装到底有那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女性有多开放

一、开放的女性服饰

唐代妇女的服饰富丽绚烂。唐初女性的穿着还比较规矩,讲究全身遮蔽,但到了高宗时期,女性穿着趋向暴露和开放。唐朝以胖为美,女性身姿多为丰满,所以展现曲线的袒胸装成为爆款,街头到处呈现“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的景致。另外,唐朝也流行胡人服饰,许多女性喜欢穿着男性服饰招摇过市,真有“安能辨我是雌雄”的意思。

二、开放的婚姻观念

唐朝承接隋末乱世,人口凋敝,所以政府一直鼓励生育。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十五岁,女性十三岁,所以社会上早婚现象盛行。同时,在社会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婚姻对人们的束缚也不是很强,离婚改嫁的现象十分常见。

《唐律》中规定“若夫妇不相安谐而离者不坐。”意思是只要双方觉得感情不合适就可以离异。许多女性便以此为由主动提出离婚,这在其他朝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以李唐皇室为例。唐代共有公主211人,改嫁者为23人,其中还有多人曾3次改嫁。 皇室尚且如此,老百姓就不用多说了,唐代史书上到处可以查到离婚判决的事例,可见唐朝的婚姻观念十分开放。

三、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

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许多异族人慕名而来,进行访问、求学和贸易。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表现出充分的自信,所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民族政策。

2、唐朝女性服装有哪些

先来说第一件,儒裙装。这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汉服文化。而这个衣服也是分为了两个部分,上衣叫做儒,而下装就叫做裙。所以说结合起来就是襦裙,而这个从字面意思上就能够与当时的儒家思想结合到一起,并且当时的唐朝也算是比较推崇儒家思想,虽然说这个襦裙装在其他的朝代都有,但只有在唐朝的时候发展的样式以及服装品牌最多。而这也是为当时的唐朝女子增添了很多的外貌色彩。

第二件,那就是胡服,这个服饰也是唐朝时期最为兴盛的一件服饰,而在古代的话,如果与外族能够牵扯上的大多都是以胡这个字样来代替,而且在当时的唐朝也是一个民族大团结以及大融合的一个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外族服饰也都相继的传入唐朝,而中原的文化与这些外族文化相结合的话那这就成为了如今所要说的胡服,这个衣服大多的穿着者都是平民或者是贵族人士,由此也能够见到唐朝民族多样化的一个时期。

第三件,这一件这当时也是有很多女子想要尝试的一款造型,那就是女着男装。实际上这在古代是很难见到的一种场景,并且但是的古代服装礼仪都是比较严格的。并且女子是不能够衣着男子服饰的。到哪实际上在唐朝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期,管理的并不算严格,所以说这个时候就有了当时唐朝时期很是盛行的女子穿男子衣服这样的潮流,并且逐渐走向了中性化,而这也是唐朝文化开放的一个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尔崧、刘琴西故居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

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变中,刘尔崧不幸被捕,4月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刘琴西(1896~1933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紫金“四二六”暴-动-,1928年率部配合红二师攻克南岭,1930年任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1931年调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1933年被押回广州杀害。故居始建于清,坐北向南。1927年“四二六”武装暴-动-后被国民党当局烧拆,夷为平地。1978年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在原址重新建起一幢二层水泥房,面阔6米,进深9米,一厅二居室,2011年重建。故居内现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刘尔崧、刘琴西生平史料。

2011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民社区:安民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封凤子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封凤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凤子故居

封氏加厚堂,座落于容县杨梅镇四端村,为清嘉庆举人容州十八氏祖建猷公故居。封凤子故居“加厚堂”的后人,遵从家训“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自清嘉庆到清末一百年间,中秀才14人,贡监生7人,举人4人,进士2人,著名的有:举人封祝唐、封祝祁、秀才封濯吾等,是容县典型的书香门第。现被容县政协命名为传统家规教育基地。

封凤子(1912—1996) 原名封季壬,艺名和笔名凤子,曾用笔名禾子。容县人,生于武汉。中学时期曾演出田汉的作品《南归》等。193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洪深创办的复旦剧社,先后出演应云卫导演的话剧《委曲求全》、欧阳予倩执导的曹禺名著《雷雨》,因在《雷雨》中成功扮演女主角四凤而名声大振。1936年毕业后曾任上海《女子月刊》主编,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陈垣故居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陈垣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垣故居位于新会县棠下镇石头村坑塘。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前有晒地,后有山岗。是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一厅四房,有天井和伙房、杂物房。建筑面积124平方米。

陈垣(1880━1971年),字授庵,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十四岁中秀才。后入博济医学院学习,曾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校、《时事画报》、《震旦日报》。1912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次年定居北京。致力教育和著述。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有《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华化教》、《通鉴胡注表微》等著作传世。

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头村:石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让梅花应时开放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梅花花芽分化完成以后,为控制其花期,可将盆栽梅花放在室外,直至深秋,经过露天低温,使花芽得到充分休眠,到小雪前后移入低温房间,花芽即可逐渐膨大,这时即可进行花期控制,一般可控制在元旦、春节直至五一陆续开花。

(一)要使梅花在元旦开花,小雪后,入室室温应保持在4℃左右,于12月中旬移至室温15℃至25℃阳光充足之处,不干不浇,每天喷水一次,届时即可见花。

(二)要使梅花在春节开花,小雪入室后室温应保持在4℃左右,春节前7天至10天,放至15℃至30℃室内,春节即可开花。

(三)要使梅花在五一节开花,可将头一年长满花芽的盆栽梅花放在稍高于0℃的冷室中,于4月上中旬逐渐移至室外,即能如愿以偿。

控制花期加温时应注意事项:

(1)室温不可急骤增加,需逐渐升高,不然往往因叶芽萌发而落蕾,影响开花。

(2)加温时需同时给予充足阳光,否则花色较淡,影响观赏价值。

(3)温度升高后,浇水要均匀,不可过干或过湿。否则花色变淡,花朵小且易落蕾、落花。并要注意经常喷水。

(4)含蕾待放时,施少量速效氮肥和磷、钾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李威光故居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李威光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李威光是广东历史上六名武状元之一,历任御前待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压镇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闽安协副将、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战功显赫,诰封四世武功将军。该屋为三堂、四横、一围龙,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门前有禾坪、照墙、转斗门和月池。整座建筑为灰、砂夯筑墙体,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内仍保留李状元练武用过的长2.5米、重64公斤的铁关刀和武石,以及御赐或名家馈赠的《状元及第》、《御前侍卫》、《会元》、《进士》、《世爱国恩》、《世受恩伦》等金木雕匾额。1994年9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威光(1735-1793),字作楫,号韬序。今华城镇黄埔村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恩科赴省乡试中武举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上京赴考,参加壬辰恩科会试,获一甲第一,殿试钦点状元及第,授头等侍卫,在銮仪卫行走,并跟随乾隆到木兰围场狩猎一次。李威光是嘉应州唯一的武状元。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威光外任,授广西提标左营游击。不久又调浙江黄岩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景崧故居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唐景崧故居为灌阳文物保护单位。

唐景崧故居该故居位于新街乡江口村,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为灌阳清代“同胞三翰林”之一唐景崧的故居。该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饰小青瓦、兰灰墙,分上、下两座,设有前庭、正庭、厢房、天井等,梁、枋、门楣等均雕刻有人物故事、龙凤花草虫鱼,两边墙体均以兰灰粉刷,墙体山头,饰以双龙、太极八卦等图案。该故居建筑雄伟,工艺精细,是我县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名人故居。2002年12月17日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唐景崧(1842.1.8-1903.3.2),字维卿,江口村人。从小慷慨有大志,读书非常勤奋,才学出众,清咸丰丙辰年(1856)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辛酉年(1861)1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1865)23岁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吏部主事。因赋性耿直,不肯谄媚上官,屈在吏部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丁甘如故居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丁甘如故居为上杭县文物保护单位。

丁甘如故居位于白砂镇碧沙村碧沙路31号,又名崇德堂,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主座坐南向北,外大门坐西向东,外大门额阴刻“山水含辉”,正大门额阴刻“山辉川媚”。丁甘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碧沙村:碧沙村位于九曲溪的源头,全村辖碧沙坑和大路下2个革命基点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42户573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372万亩,现有山林面积1.18万亩,竹林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420亩,森林覆盖率达86%。 境内年平均气温18.5度,年平均降雨量1780mm,无霜期27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470-570米之间,属中、矮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改革开放、建设成就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近年来建设成就:(具体成就:)

①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②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③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④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卫星。天宫一号成功运行。

⑤长江三峡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2.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道理、结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

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4、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改革开放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6.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我们建设富强国家的措施:(建议)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8、你打算怎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②积极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树立创新意识,争做创新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钟兆琳故居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钟兆琳故居为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

钟兆琳故居位于新市镇南汇街61号,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0年4月,钟兆琳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市镇:浙江省中心镇-- 德清县新市镇位于浙江省德清县东部,东与桐乡市相连,南与杭州市余杭区毗邻, 北与湖州市南浔区接壤,距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均为50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20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80公里,距杭宣铁路、杭宁高速,沪杭甬高速均为30公里。上海至莫干山风景区公路穿城而过,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绕镇达10余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陈金城陈伯达故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位于洛阳镇梅岭村,是一处革命老区村,也是泉州前往省城的古驿道的必经之路。南宋时期的朱熹曾经路过这里,发现此村形如五瓣梅花,真乃风水宝地。他对身边的人说,此乃风水宝地也,后必出异人。遂刻石于山壁。直到清朝末年,果然出了一位进士陈金城。如今陈金城的故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伯达是陈金城的曾孙,他的故居就在陈金城故居的右侧。

故居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三大落五开间,前有砖埕,边有“勉斋学馆”。故居内有陈金城中举之牌匾,陈列先祖孝子坊、孝前坊残存的碑柱石刻。陈伯达诞生旧厝内挂有陈伯达一生著作目录及部分照片、墨宝。故居最有特-处,是在一个不大的堂屋的墙壁上挂着四个字板,上 书-“陈伯达1992年至1970年著作目录”,里面有政论、诗歌甚至小说。开篇第一篇就是“兵?匪?”,时间是1922年4月。1949年写的几篇文章,如“中国四大家族”(七月)、“窃国大盗袁世凯”(七月)、“人民公敌蒋介石”(八月)等,这些文章令他文名远扬。

陈金城是陈伯达的曾祖父,与林则徐、魏源颇有交往,参加过抗英斗争,著有《怡怡堂文集》四卷,是-战争时期一位爱国士大夫。1840年6月,中英-战争爆发,他撰写《平夷论》、《筹守福州议》、《筹守泉州大队议》等文,提出强兵戎边方略,力主训练兵民,互卫御侮,并主张以民意为衡立法治国,严惩-皇族琦善等,朝野各界深为赞颂。陈金城生前重修过洛阳桥,曾在洛阳桥中亭上题“海内第一桥”,闻名八闽。

陈伯达,原名声训,又名健相,字尚友,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人,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他曾是毛泽东身边最重要的舆论发言人,后来更被视为文革前期除-之外的“第五号人物”。在毛泽东众多秘书当中,陈伯达是担任秘书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共达31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马列学院副院长,第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顾问,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任,《红旗》杂志总,国家计委副主任。

景点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西南7.9公里

梅岭村:梅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谢维俊故居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谢维俊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维俊故居位于衡阳市耒阳市肥田乡肥美村1组毛冲庙。

谢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1908年10月9日出生在一户富裕农家。他从小聪颖好学,做生意的父亲望子成龙,自幼在家施教,使他3岁能识字,6岁可作文。8岁又送入蒋家祠堂读书。

1921年,经蒋啸青安排,谢维俊到衡阳三师附小就读,在那里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考入蒸湘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推举为湘南学联代表。1925年元月,他与邻村蒋啸青的妹妹蒋祥英完婚,新房就在正厅堂左边一间厢房。此后,这里便作为他的卧室兼书房,经常在此会晤亲友、读书写作。

1926年夏,经蒋啸青介绍,谢维俊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工农特派员身份回耒阳开展工农运动。在县城,他筹建了青年工友社。在北乡与蒋啸青组织成立了肥田农会、码头工会。大革命失败后,他建立了中共肥田支部,秘密组织游击小组,与陈芬、段兆祺、杨开伟等领导发起肥田暴-动,在北乡坚持开展游击武装斗争。

1928年2月,谢维俊任耒阳十六区区委书记,参加了湘南起义。在北乡新市和江头一带,以县委特派员身份组织当地工农武装向地主豪绅反动势力进攻,有力配合了工农革命军抗击敌李宜煊师的反扑。4月7日,他在永济圩率农军与国民党军及挨户团激战脱险后,尾随朱德部队上了井冈山,其兄谢凤亭被捕砍头示众,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还抄了他们的家,把谢维俊妻儿关进监狱,房屋遭到毁坏。在井冈山时期,他先后任连、营党代表,1纵队政治部主任。在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创建瑞金中央苏区期间,他历任总前委秘书、中共赣东特委书记、独立4师政委、独立5师师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在国民党军先后四次重兵围攻中央苏区时,他率领地方武装积极挺进敌人后方,开展英勇的游击战,牵制敌人,配合红军主力粉碎了敌人一至四次“围剿”,立下了显赫战功。1933年,他因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与邓小平、毛泽覃、古柏一同被“左”倾领导人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受到错误批判和撤职处分,后调中央组织部工作。

1934年10月,他随中央军委第二纵队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谢维俊也从此翻了身,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协助部长李维汉工作。10月,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转战,终于到达陕北苏区西大门吴起镇,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的伟大壮举。随后,中央率主力红军东进,决定留支队长谢维俊在当地剿匪。年底,中央任命谢维俊为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特委书记、三边剿匪总司令。由于靖边县游击支队叛乱,引领大批敌军重重包围了特委秘密驻地沙清沟。谢维俊为掩护部队突围,战至最后,英勇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谢维俊的儿子谢孟符参加工作后到长沙定居,其妻蒋祥英于1990年去世。旧居现在由其侄保管使用,经过几次简单维修,基本保持了原貌。

谢维俊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源故居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黄源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葛岭路13号。是黄源先生生前居住最久的地方,从1955年5月到浙江工作起,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5年。

故居占地330平方米,传统木构架、木门窗,白墙黑瓦,青石板阶沿踏步,颇具江南民居风格。旧居内陈列了黄源先生的创作手稿、书籍、生活起居用品以及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来往书信等百余件,用展柜、图板、多媒体演示与生活场景布置有机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黄老闪光的一生。

特色

黄源(1905--2003)名启元,字河清,浙江海盐人,翻译家,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曾在东南大学附中、春晖中学、立达学院等校求学。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晚年任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

黄源早年与鲁迅、陈毅、茅盾、巴金等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由他主持改编昆曲《十五贯》,得到了“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名。2003年,98岁的黄老在杭州溘然长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刘冯故居

全文共 1548 字

+ 加入清单

刘冯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钦州刘冯故居景区分别指的是刘永福故居和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在广西钦州市。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村退居时住所。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1857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天地会起义军。1864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组织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率领黑旗军与法国侵略者抗击,先后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等,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是著名的爱国将士。

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因刘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故居又名三宣堂,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它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22776平方米,建筑面积5622.5平方米,有大小厅房119间,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

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一百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四周有花草树木,是一座气势不凡、宏伟富丽、典型古朴的建筑。三宣堂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冯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冯子材旧居位于钦州市沙埠镇白水塘区内,与刘永福旧居直线距离1千多米。原名宫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而得名。

旧居建于187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

旧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刘永福、冯子材旧居均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1996年,刘冯故居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局列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以后,国家及地方先后拨巨资对刘冯故居进行全面修复,建成和完善了刘永福广场、刘永福铜像、龟王城、宫保街道桥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凸现了以“刘冯”英雄事迹为本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清代的建筑文化,相关诗词对联、工艺美术等岭南文化,石碑、铜鼓、独木舟、大刀等文博文化。

刘冯景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被批准为“国家AAAA景区”。

交通

公交路线:乘6路公交车到达。也可以坐公交车1、5、9、19、38路到万国广场下车西走300米既到

景点等级:4A

具体位置:刘永福故居:钦州市钦城管理区扳桂街10号;冯子材故居:钦州市钦城管理区沙尾街133-144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8:00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随父母迁往广西上思直隶厅(今上思县)务农。咸丰二年(1852)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余随父叔学习拳棒。不久父母双亡,遂以打柴捕鱼为生。咸丰七年,约同乡邓阿富等六人,参加了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在归顺(今靖西)活动。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 刘永福详细信息++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早年镇压太平军1818年…… 冯子材详细信息++三宣堂(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陈端生故居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正门的对面,有一个石砌高墙的院子,院门上题写着“勾山樵舍”四个大字。

走进院子,可见一小山,人称勾山,大约这院子就由此山而得名吧。这个静静的院子,曾经就是清朝女诗人陈端生故居

陈端生,这个名字并非很有名,但是她所写的《再生缘》却为很多文人雅士所熟知的。《再生缘》是一部浪漫的长篇叙事诗,一部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较高文学地位的弹词。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陈端生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祖父陈兆仑在朝为官,又是一位文学家;她的父母亦能诗能文。因此,家庭的熏染使陈端生自幼就喜好诗文,加之她聪颖好学,诗文妙句脱口就来。因此,陈端生从小就被人们称为才女。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秋阳穿过树梢,斜射到勾山上,西湖的水面上无波无澜,也不见湖畔人家的炊烟袅袅。陈端生就坐在窗前的石案上,开始撰写七言排律诗《再生缘》。这一年,年仅18岁的陈端生就写完了《再生缘》的第一卷至第三卷。

到第三年秋天,她已经完成第四卷至第十六卷。但是,家庭的不幸与变故,使风华正茂,荷花初绽的陈端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先是母亲去世,继尔又传来祖父病故的噩耗。加之29岁那年,她的丈夫范秋塘参加乡试时因作弊被罚,流放新疆伊利。诸多的痛楚与悲凄,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使《再生缘》的写作被迫停笔。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在亲友一再劝解之下,陈端生再次忍痛提笔。她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第十七卷。此后,她的父亲病故,女儿夭折。心灵的伤痛与家境的贫困使中年的陈端生病倒在床。

清嘉庆元年冬(公元1796年)。一场大雪覆盖了西湖,西湖的一切似乎猛然间沉寂如死。一个江南才女,在病痛折磨中,眼睛里噙着泪水与无奈,带着她的才华与灵性,留下一部未完的《再生缘》,撒手人寰。

年仅46岁的陈端生,永远的去了。谁来续写《再生缘》?似乎这悲情的弹词本来就是一个未了的情缘,这也许是陈端生短暂而悲凄的人生,在冥冥之中就注定就要留下的一个遗憾。

《再生缘》做为一部浪漫的长篇叙事诗,陈端生写就了前十七卷。庆幸的是,女作家梁德绳(1771-1847,字楚生,浙江钱塘人)续写了第十八至第二十卷,给《再生缘》划上了一个0-的句号。

1961年郭沫若先生在西湖探访了勾山樵舍,他曾写诗感叹:“莺归余柳浪,雁过胜松风。樵舍勾山在,伊人不可逢。”上个世纪六十年郭沫若先生对《再生缘》进行了校订。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此校订本一直沉寂了40年。在先生诞辰110周年前夕,北京古籍出版社才使这部沉埋的遗作得以面世。

而“勾山樵舍”,这个古朴而沧桑的高墙院落,依然在西湖厚重的文化气息里,默默伫立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寸尊福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寸尊福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翡翠大王寸尊福的故居,典型的和顺的四合院的结构,保留得相当的完整。

景点介绍

福盛隆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翡翠大王寸尊福1885在曼德勒(瓦城)创办的商号,以玉石业为主,集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兼营其他。地点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是寸尊福的故居,也是当时的著名商号“福盛隆”的所在地。房子是典型的和顺的四合院的结构,采用的木材都是上好的楸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结构还保留得相当的完整,二楼的窗户是从英国带过来的铁窗。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古镇内

类型:名人故居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萧殷故居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萧殷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竹园里。建于清代,原建筑已改建,现仅存右横屋后一角楼(3层)。面宽5.5米,深5.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夯筑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角楼高三层,约12米。木楼棚、木楼梯。角楼每面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再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先后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后加入0领导的“上海防护团”任战地记者。1938年,从武汉辗转到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校。同年加入中国0,任延安中央研究所文艺研究员和中央艺校教员。1939年调张家口任《新华日报》编委。抗战胜利后,历任张家口《新华日报》编委、《晋察冀日报》编委兼副主编。国共“和谈”期间,在北平主编《解放三日刊》,并兼新华社北平分社采访部主任。解放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报刊编辑、文艺教学、文艺理论方面,先后担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编辑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讲习所副所长兼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系教授。1960从北京调广州任中南局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等职,为培养青年作家倾注了心血。

萧殷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解放后出版的著作有小说散文集和《月夜》、《与习作者谈写作》、《给文学爱好者》、《谈写作》、《鳞爪集》、《习艺录》、《论生活艺术和真实》、《萧殷自选集》、《翻身诗话》、《创作随谈录》等文艺理论和评论集。1985年获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荣誉奖,1986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特别奖。1983年8月31日病逝于广州。1987年,0龙川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文化公园(萧殷公园)为萧殷树立一尊汉白玉雕像,作家吴有恒为塑像撰写碑文,书法家赖少其书写碑文。2011年重修萧殷公园。

新渡村:新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瑞故居

全文共 2642 字

+ 加入清单

海瑞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府城朱云路的红城湖衅,一座庄严肃穆的“南海青天”牌坊耸立于红城湖路边。牌坊后,有一仿古建筑群,这里就是新修的海瑞故居。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府城镇朱桔里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海瑞自幼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大志。36岁举乡试为举人后,便被吏部谒选派官,初为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后升任淳安、兴国知县,嘉靖三年(1564)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深为嘉靖皇帝忽朝失政宠信方士所担忧,嘉靖四十四年(1565),备死上《治安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而得罪皇帝被罢官入狱,嘉靖死后获释复职。隆庆三年(1569)升任应天巡抚,任内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狱,治理吴松江、白茆河。深受老百0戴。隆庆四年(1570)因戴凤翔、高拱等人论劾,被罢官回乡闲居达15年之久。万历十三年(1585)朝廷起复年迈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仍力主严惩-,肃清史治,后卒于任上。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忠介。生前著有《海忠介公集》。

海瑞故居在明代府城北门外海宅塘村,今属府城镇红城湖畔的朱桔里。朱桔里属府城郡西厢城外,西邻金花村,东靠北胜街,明清时期是个十分兴旺的人居地。当时朱桔里村外北面的坡地是菜地,东西两侧是树林,今天红城湖所在地是一片百亩良田,村四周有很多水塘,原海瑞故居的房屋前也有个池塘。整个朱桔里充满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景象。

海瑞一生在故居生活时间较长。39岁前,除赴京应试外,不离乡土。嘉靖三十二年(1553)40岁至隆庆四年(1570)57岁,共18年在外任职。隆庆五年至万历十二年(1584)71岁,致仁仕归田15年。万历十三年在南京任职,至万历十五年74岁逝世。海瑞前后共计在故里生活53年。

海瑞廉介一生,为当时人所敬仰,海瑞家乡成为当时人观瞻的胜地。海瑞谢世后,由于后继乏人,其故居逐渐衰败,至清初,故址已转鬻他姓。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琼州知府佟湘年对一代忠臣的身后遭际感到悲愤,他寻访了海瑞故居的遗址,便以官价赎回,刻石立界标明四至,明令今后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占用。又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购买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

康熙四十二年(1703),都察院右佥御史彭鹏巡按至琼,对海瑞祠的规制不满,特命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址上扩建祠宇,同时创建苏公祠和丘公祠,使三祠鼎立外绕以垣,统称为三贤祠。海瑞故居遗址上的三贤祠是海南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纪念建筑群体。

乾隆三十四年(1769)秋,广东承宣布政使秦其立碑树于海公祠中,碑上刻海公故址四至范围,严禁任何人侵占动用。这块海公故里碑保存至今,碑高1.7米,宽0.53米,厚0.13米,碑文正楷阴刻,小字大部分模糊不清。“明海忠介公故里”七字,字大16厘米见方。

清末民初,三贤祠已经崩败,后人无力复修。民国9年(1920)八月,交通部长赵蕃,陆军中将、督办海疆防务、陕西省长李根源,连名刻立海瑞故里碑及丘浚故里碑各一块,树于海瑞故居遗址上。碑文正楷阴刻,字大5—16厘米不等,该碑现残缺,存放于府城朱桔里红城湖畔的海公阁内。

解放后,海瑞故址成为菜地。1978年,当地百姓自动集资在原址上兴建海公庙一间,系常见的土木小屋,供奉海公木塑像及海南名贤、本地人林杰(府、县志均有传)的木制神位,并找回上述二碑竖于庙檐之下。

199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海南各界人士开始在故址上复建海瑞故居,表达了人民对海瑞的敬仰心情。

复建的海瑞故居坐北向南,西向红城湖,背靠朱桔里大街。占地1363平方米。以海瑞故居的原貌为依据,参照明代海南建筑风格加以设计,海瑞故里后人承建,琼山县政府、府城镇政府拨款和各界人士捐资兴建。

前门为牌坊式,上正中悬挂“海瑞故居”木匾,匾上方有“粤东正气”四字匾。入前门便见前后二进正屋,皆一厅两房,正屋两侧为横屋,设书斋、陈列厅、花厅、杂用间各一间。

正屋十柱抬梁结构,四面石墙,屋檐高3.6米,十柱全用进口坤甸木,椽桷全用进口梢木,障板全用海南特产铁树和抱密树精制而成。四周墙垣长154米,高2.2米,围墙上安青竹窗。

现位于朱云路口、红城湖路旁的海瑞故居为1997年,琼山各界筹资重建。

重建的海瑞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列为琼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弘扬海瑞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的精神,把海瑞故居融入环境优美的红城湖公园总体景观中,2002年5月,海瑞故居增建广场、雕立塑像、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又完善海瑞故居及附属设施。

走进海瑞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海青天”四字的大牌坊,左右两旁分别书写“刚峰、忠介”,是海瑞的自号和谥号。

牌坊的基石上雕刻着海浪图案,牌坊上方雕刻着祥云图案,坊中门雕着对称的两只栩栩如生的龙头。

进牌坊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宽敞的海瑞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尊高大的海瑞石像,石像前有座大鼎,鼎身上铭着“万世留芳”、“千秋不朽”的吉言。海瑞大型石雕像基座北侧雕刻着海瑞的生平。

海瑞故居前堂面阔三间13米,进深二间9.4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正堂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二间9.2米,前檐插廊1.3米,抬梁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内置玻璃钢铸成的“海瑞像”,高1.6米,底座高70厘米;神龛下有木匾,正中阴刻“孝忠”两字。花厅与书斋间有一长8.8米,宽2.5米的走廊,内侧置海瑞书法石碑5块。书童间旁边还有后人用明代海瑞故居留下的石雕井口砌成的石水井,井口为圆形,直径90厘米,高35厘米,厚6厘米,井深至水面1.3米。

海瑞故居整体风格为明代海南民居风格。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为成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67号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海瑞(1514~1587),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明朝政治家、著名清官。琼山人。4岁丧父,靠母亲抚教成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考中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被选授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上任后,制定教约十六条,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由于教育成绩突出,受到副提督朱衡的器重,被召掌管书院。他主张维护师道尊严。有一次,提学御史视察学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孙立人故居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孙立人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进门迎面立着孙立人将军身着戎装的蜡像,墙上挂有各种印刷品,主要是孙立人生平事迹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尽展列了将军一生重要经历。

孙立人(1900年至1990年),字仲伦,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人。1900年12月8日,在三河八扇巷降生。1932年,孙立人父亲逝世时,孙立人曾两次回乡,自此之后,就未曾回过三河。

在相距三河不到20公里的庐江县金牛镇也有一“孙立人故居”。故居坐落在金牛镇旁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初建时有百余间房屋,解放后逐渐拆除,现为金牛镇中学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间,约250平方米,是孙立人24岁时结婚时住处,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为明显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

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两个“孙立人故居”,也不知孰是孰非。

“这座故居建造的依据是一副对联‘龙舒绵世泽,鹊渚振家声’,这是在孙立人家谱里找到的”。“龙舒”便是舒城县,而“鹊渚”便是三河的古称,“正是因为这副对联,才确定孙立人将军曾在三河居住。”

孙立人将军祖辈自1688年起的170年间就-于三河,因1858年太平天国的“三河大捷”房屋被烧毁,-逃往庐江居住,孙立人便在庐江出生,但由于一直在三河做生意,在三河八大街南大巷买了房子,孙立人一至八岁都在三河度过。晚年的孙立人在台湾定居,但时常回忆童年在三河居住的日子,多次为想回籍祭祖难以成行而扼腕叹息。

三河“孙立人故居”确实为纪念馆,但是历史上孙立人确实在此处有故居,现在是依旧修旧,房屋的样式和结构都是根据孙立人曾经的左邻右舍回忆而建的。

保护范围:以故居为中心,四周50米。

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孙立人(1899~1990),字仲伦,出生于庐江县金牛乡山南村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民国元年(1912 年)随父母旅居北平就学。民国7 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民国13年官费赴美留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孙立人留学期间,目睹欧美各国在军事上竞相坚甲利兵,争夺霸权,而中国备受列强蹂躏的情形,深感报国之道在于强兵,遂放弃学习土木工程,考入著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陈慈黉故居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陈慈黉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总格局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迴曲折,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傭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天也就暗了。

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近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造型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富丽堂皇;木雕石刻多以花鸟、祥禽为内容,表达吉祥、吉庆、富贵的美好愿望;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帖”。

善居室的主人是陈慈黉幼子立桐,因其早逝,故这座楼宅基本由幼媳一手督建。关于“幼媳”及建造这宫殿式大屋过程的各种传说,更增添故居的神奇色彩。

历经沧桑,慈黉故居这颗蒙尘数十载的“明珠”终于重焕异彩。目前。故居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陈慈黉家史馆、红头船雕塑、潮汕戏曲馆、木偶馆、潮汕新娘房、潮汕工夫茶馆、老潮州小食馆、书画廊、微雕展馆、潮汕工艺礼品馆、古厨房系列等富有潮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景观;还有潮汕乡土舞蹈“双咬鹅”定时表演,情趣盎然,让您游兴大增。

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中西合壁的建筑艺术,古老的潮汕民俗,典雅的旧日风情,陈慈黉故居是潮汕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学术研究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览陈慈黉故居,将为您揭开潮汕人与潮汕文化的秘密。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东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754-85786955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交通

市内可乘坐103路、澄海8路公交车

前美村:前美村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澄海区西北部,距城区约15公里,历史悠久,海外华侨众多,是潮汕地区著名的古村落,也是汕头市著名侨乡。前美村始创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前辈先贤的艰辛创业,为当代积聚了许多可供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尤以陈慈黉故居和永宁寨等连接成片的古建筑群最具特色,最早到前美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