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榆次元代道观(热门20篇)

乌金山欢乐谷有很多游乐项目,风景也好,在这里介绍一下几个必玩的项目。

浏览

5653

文章

55

篇1:驿站在元代叫什么 在元代驿站的叫法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元代疆域辽阔,驿传运输发达。元代时的驿站,蒙古语叫站赤,“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汉文的“站”是蒙古语jam的音译,即汉语的“驿”之义。故而驿传在元代汉文文献中,也称驿站,由此产生了“驿站”的称呼。元代邮驿可上溯到蒙古国创始人成吉思汗时期。大规模的邮驿设置则开始于忽必烈时期。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公元1271年设燕京为大都,建国号为元。

同时,在耶律楚材的主政下,颁布《站赤条划》,并以此为依据,统一蒙古站赤及汉地邮驿制度;适应统治中心的转移,规划以大都为中心的邮驿系统;建立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网路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网路。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称雄一时的元代邮驿,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驿站在元代称为什么驿站在元代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当时被称之为站赤。成吉思汗的时候会有效加强每一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开始效仿中原驿传制度,在管辖的境内全部都会设定一些驿站。在颁布相应规定之后进入到元朝期间建立,全国各地全部都是驿站,已经构建以大都作为中间的交通网。当时元代的驿站主要是为了传递边疆的情况,主要是下达号令,可以快速的传递信息。

站赤的划分和管理

主要分成了两个大类,一个是水站,一个是陆站。每一个大类之间还有很多的小分类,比如陆战里面还会有布站,车站,牛站以及马站。水站里面又有着多个不一样的分类,常见的有海战。具有的精细的分类,而且还有明确的分工,能够保证信息全部都可以迅速的传。管理的中央机构在当时又被称之为都统领史司管理战,后来就改名成通政院。不过在明朝时期有过多年的变化,每一个不一样的时期政策有所区别。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什么?

勘合和火牌。但凡是准备向驿站运送公文以及物品,全部都需要看这些凭证。在使用这些凭证时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过境的特定任务还需要派兵去保护。这就使得沿途各个驿站的接递会形成一个相互传递的效果,比如如果是公文就应该利用马上飞递,大概需要日行300公里。上面都会有明显的字样,需要按照时间限时送到,但不可以滥用这一些字样,在进入到清朝时就变得比较完善,有着严格的管理。

驿站在我国的古代有没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古代驿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时的原始情况下,通信的手段比较单调。驿站就承担着多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还有军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物流信息的,其中一个部分就等同于网络传递,还有网络运输。在我国古代驿站的各个时代,虽然有所区别,但有着严密的组织,分明的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董元代古墓群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南董元代古墓群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董元代古墓群位于藁城市南董村,距离藁城北偏西12.5公里,是南董镇政府所在地。南董元代古墓群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董元代古墓群在南董村东侧,是元朝开国元勋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墓地,其后裔大多也葬于此。董氏于元代为卿,父子并列于朝,其墓地地势高阔,占地981亩,分前后两墓区。前墓区为董文炳父子墓区,为元代古墓群,有御赐神道碑九通,每行神道设有阙门、高大牌坊、石像等,均系汉白玉精雕而成,石翁仲雕刻高2.5米。后墓区是董氏后人坟地,董氏历代均有人在朝为官,各朝皇帝均有追谥,整个墓地是碑刻成林,古柏参天,气势非常壮观,历代都有董氏看坟人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瓜园道观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道观位于桑村镇瓜园村西,现仅存大殿、三清阁及6通石碑。该道观原位二进院,坐北朝南,南北长49.5米,东西宽18.6米。南面有门楼,高约4米,院内有古柏3棵,石碑8通。大殿3间,为古代建筑,砖瓦结构,旧有前廊,解放后维修时拆除。大殿后是三清阁,二层,上下各两间,高约7米。门上方三清阁三字毁于“文革”。

该道观土改时分给了最后一位道人袁茂盛。他八岁来到此处,师从李元茂,师祖于家森。袁茂盛道明袁明振。此道观为卧观,据崇祯十五年碑刻记载:瓜园村原名“兴龙庄”,观原为“兴龙庵”,又名“姑姑庙”,也叫“二肖庙”。此庙由当时本村宋氏娘俩带家产修建,明、清、民国时期几次重修,最后一次是民国期间,本村高姓重修,文革期间损坏严重。后由政府划为袁茂盛的房产,袁茂盛多次维修,使道观保存较好。“三清阁”供奉“人祖老爷”、“人祖奶奶”和“送子娘娘”三位神仙,大殿有彩色壁画,有“禹王锁蛟”、“八仙过海”、“小鬼吃饭”、“山水风景”等,画面生动、鲜艳。

三清阁道观房屋结构为砖石结构,专家从建筑风格、瓦饰断定为清中期,但从房基和柱础石定位明代修建,这可以肯定清代中期大规模重修过。桑村瓜园道观是山亭区发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精品。(收集整理陈永黄启伟王成前)

信息来源:桑村政府网

瓜园村:瓜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元代的墓很难发现?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原因是采用了秘葬的方式,没有留下墓碑等标志,后人很难发现。另外,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特点是薄葬简丧,没有奇珍异宝,自然降低了被盗墓贼发现的概率。

元代的贵族墓穴确实是挺神秘的,可以说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元朝皇帝的陵墓。

在我国古代,古人们伺死如伺生,因此古人死后都会风光大葬,特别是王公贵族,更是陪葬珍品无数,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元朝,元朝属于蒙古民族,风俗和中原不同,他们讲究的是薄葬,当然这也和蒙古游牧名族属性有关。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在杀死小骆驼的地点,母骆驼就会悲痛地流泪。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而且为了避免有盗墓贼盗墓,元朝的皇帝不设墓碑,也很少有史书记载,因此,基本上没人知道元朝皇帝们的墓穴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鹿泉十方院道观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十方道观位于河北省鹿泉市幸福桥南。据县志载:“金阙宫,即十方院,在西门外……康熙七年( 1668 年),知县唐彝、道人唐国琇、张志贵建。”但是,近年来文物专家发现该庙元辰殿后墙的装饰檐瓦形制是元朝的,据此,该庙可能最早建于元朝。十方院是由道教一贯倡导的“十方丛林”之说,而取名的(东、南、西、北、天、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十个方向组成的)。院内建有斗母殿、龙王殿、祖师堂、四圣殿、十方堂、药王殿、五老殿。

宫院座南面北,整座建筑南北长135米,东西宽32米。为一座四进院古建筑群体。建筑形制严谨,规模宏大,高低错落有致,是鹿泉市规模最大、也是河北省内少有的道教建筑。整个宫观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礼堂效应,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道家文化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理。

十方院南北方向有一条轴线,其主要单体建筑都分布在这条轴上。自北向南依次为:1、黄琉璃布瓦顶的牌楼式建筑三个券门。2、面阔三间、硬山布瓦顶带前檐的三宫殿。3、黄、绿琉璃瓦、五脊歇山顶带四周回廊的灵宫殿。其特点是回廊的檐柱为24根方形石柱,正面都刻有楹联,可惜在文革时期被凿平。4、已改为平顶的玉皇殿,其殿原为前后带廊、起脊瓦顶的过厅式建筑,已于20世纪50年代改为平顶。1997年道教协会搬入后又重建为原来的样式。5、最南为主体建筑面阔五间的斗母殿,殿前原有古松两株,其中一株枯死。

中轴上主体建筑的两旁是东、本厢房。西厢房自北向南依次为龙王殿3间、祖师堂6间、四圣殿5间,共14间。其中四圣殿的北部有一石筑阶梯,可通房顶。东厢房自北向南依次为:十坊堂3间,药王殿6间,五老殿5间共14间,都为硬山布瓦顶,其中五老殿外为起脊硬山布瓦顶,内部为无梁拱券顶。即人们所称的无梁殿。无梁殿是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它的墙体有半米多厚,冬暖夏凉,现用作河北省道教学院的教室。药王殿前粗壮的唐柏拔地而起,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那棵清乾隆年间栽种的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的腊梅,则展露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药王殿和五老殿之间有一小门洞通向西边的跨院,跨院原有西房9间,南房3间,并有过门把西跨院分成南北两院。南院旧有水井一眼,南房也为前后带廊的过厅建筑通向南后院。整座建筑占地近5000平方米。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鹿泉市太平河南路西段(幸福桥南)

乘车线路:石家庄市内乘游5到鹿泉市文化馆下车西行200米路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代戏台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城区西北部,现存3座元代戏台,是我国罕见的一组古式建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村牛王庙戏台:位于魏村镇魏村北的牛王庙内。该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现存大殿三间,供祀牛王、马王和药王。戏台呈平面正方形,台基高1.4米,长宽各7.55米,为单檐歇山顶亭式建筑。东羊东岳庙戏台:位于土门镇东羊村的东岳庙内,始建于元至正四年(1345年),现存戏台和后土圣母殿。戏台坐南向北,正面敞朗,三面封闲,台基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竖浅横阔,呈扁方形。王曲东岳庙戏台:位于吴村镇王曲村东岳庙内。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是硬山卷棚式结构,民国初年重修时增建;后部为十字歇山顶建筑。考其形制结构,建于元初。这一组元代舞台群,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台中的几个代表性建筑,是中国戏曲史的珍贵实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榆次乌金山欢乐谷一日游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乌金欢乐谷有很多游乐项目,风景也好,在这里介绍一下几个必玩的项目。

操作方法

1

跳楼机,喜欢刺激的不要错过,无论是高度还是游戏体验感都非常的棒。它的刺激不在于高度,而是每一次暂停后你都不知道何时就会降下去。

2

过山车,弯道多,路线设计的也很曲折,总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喜欢刺激,可以坐在前面的座位,因为视线会十分开阔哦。

3

大摆锤,作为必玩项目中的经典,大摆锤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是易吐体质,不建议去玩,因为大摆锤来回摇晃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4

水上乐园。这个要特别提一下,特别好玩。乌金山狂欢谷背靠大山,风景好空气也好,特别适合进行水上项目。在准备去玩之前,可以在某宝上买一次性雨衣,很划算。景点卖的贵很多。

5

要注意的是,很多娱乐设施对人的身体情况都有要求,心脏等方面要健康,因此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能否玩这些娱乐项目,还要确定这些娱乐设施是否经过检修,有没有安全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洪道观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道观原名华祖庙,又名蒙山寺,位于金寨县油坊店乡境内海拔657米的蒙山顶上。在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只是几间草房。据《洪氏崇敬堂第五次通修宗谱》记载: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江西乐平洪启、洪发、洪嘉三兄弟移民金寨南溪,洪嘉号海清,因三次进京赶考不第,故入该寺专心修道,并钻研医学。因医术精湛,为民治病,妙手回春,被乡人誉为“华佗再世”。洪嘉信仰道教,供奉华祖,皈依三清。如今,洪道观已是经省宗教局批准的宗教点。正殿大门上方悬挂着重新书写的“洪道观”大理石匾额,前殿正中供奉华祖,左为洪道人,右为地藏王菩萨;后殿正中供奉观音菩萨,左为三霄娘娘,右为药王。三清殿正中供奉三清神像,乾隆所赐“得自在力”匾额悬挂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名言名句:元代名言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元代名言

关汉卿

34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娥冤》34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窦娥冤》343.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马致远

34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345.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汉宫秋第二折》346.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陈情高卧》

高明《琵琶记》

34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34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王实甫

349.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王冕

35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35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

刘基

35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

杂家35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李寿卿《伍员吹箫》35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名氏《争报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馆位于素有“文史之乡”、“小北京”之称的韩城昝村镇西街普照寺内,筹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韩城元代建筑,现存32处,据记载,其中紫云观三清殿、薛村三圣庙、周原大禹庙、孝义关帝庙、城内九郎庙、吴村普照寺、昝禹王庙、郭庄府君庙,分别始建于至元七年(1270)、至元十年(1273)、大德五年(1301)、大德七年(1303)、至大元年(1308)、延佑三年(1316)、元统三年(1335)、至正元年(1341)。

馆址所在地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据大佛殿袱下墨书题记和《重修大佛殿碑记》,道光三至四年(1823一1824年)曾予重修。此寺为“中央大佛殿,东西为配殿”的元代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融地方特色、宗教和时代精神为一体。大佛殿为典型的元代建筑,其外形为屋面布有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当心间开门,稍间前檐墙上部正中均开窗户,装直棂格子窗,恰似蒙古包形。2005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普照寺外,韩城境内还保存有三十余处元代建筑,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1998年在省文物局及韩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把韩城境内零散的元代建筑集中搬迁至普照寺内,集中保护。现已迁建有天园寺高神殿一组三座以及三清殿一组6座元代建筑。普照寺内现有元代建筑约20座。

韩城保存元代建筑之多的原因,主要是韩城地处黄河之滨,-之界,旧有龙门、夏阳两大古渡,在地理上具重要的战略位置,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太宗元年(1229)占领韩城,元代在韩城早于元统一中国42年。在这一时期,民族文化的融合,宗教信仰的发展,修建寺观庙宇甚多。加之韩城建筑精良并得到及时重修,因而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韩城元代建筑多为悬山顶,墙体厚实稳重收分大,前檐柱额多为通担,这些是认识和研究元代建筑特征与风格的重要而宝贵的依据。

近几年,为了保护好元代建筑,经省文物部门批准,韩城拟将急需维修的元代建筑约十多处逐步搬迁到规模较大的元代建筑之地普照寺。现已搬迁了两处四座建筑,连同普照寺原有的古建筑及配列建筑共12座,占地8000余平主米,最终建成约二十多座的元代古建群,成为全省最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

昝村镇:韩城市辖镇。1958年建昝村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市区东北,距市区1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5万。108国道、西侯铁路过境。辖昝村、史带、梁带、化石、解家、解老寨、下干谷、薛村、张村、白村、吴村、潘庄、东贾村13个村委会。1991年市委、市政府划定昝村为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以洗煤、焦炭、冶炼、铸造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农业则以粮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榆次豆腐脑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榆次"三宝"之一的豆腐脑,历数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榆次豆腐脑,奇特之处,在于"打卤"。

清朝年间,榆次小东关的白海马,以制作豆腐 脑而闻名远近。白海马的豆腐脑,由"三锅"组成。大铜锅里,是以上等的粉条、黄豆、淀粉及各种调料煮制而成的卤汁。售卖时将铜锅架在笼圈套盒里,下置木炭 盆以保温;火锅里,炖上丸子、猪肉片、油炸豆腐片等:直径尺余的砂锅(俗称皮锅)里,则盛着脑豆腐。食时,先将一勺脑豆腐盛入碗底,浇上铜锅里的粉条、黄 豆、卤汁,再放上火锅里的丸子、肉片、油炸豆腐片,再滴几滴香油。色泽微褐,香气四溢,尤适于冬季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平江路卫道观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有句俗语“先有卫道观,后有观前街”。卫道观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道士邓道枢所创,在原宋代上官氏废圃上建立。明初归于玄妙观。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张复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扩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几度修缮。

整体坐北朝南,20吐纪50年代初占地1950平方米,有殿宇54间。现存建筑主要为中路及西路。中路依次为山门、灵官殿、玄帝殿、三清殿、后殿(斗姆殿),其中三清殿是全观的主殿。从光绪元年《重修卫道(观)记略》的碑文中,可知三清殿始建自明正德四年(11509),距今已近五百年了。清道光时,重兴土木,光绪元年,又进行了适度的修缮。此殿至今基本完整,面阔三间13米,进深17米,高lO余米,硬山造,扁作梁架,两山墙全用抹角方石柱,柱础均为青石素覆盆式,尚存明代遗构。殿内有造像碑和重修记石刻多种,扇面墙上的彩色道教壁画和前金柱上的蓝地金字抱柱对联犹清晰可辨。当初香火鼎盛时,分别在玄帝殿和三清殿中供奉北极玄天上帝和三清神低上置云头,下摆供品,灯烛辉煌、香烟缭绕,盛极一时。

观中各进殿宇之间均为天井。中路殿宇两侧均有廊庑,分别以月洞门与东西两路相通,门上原有水磨细砖门额。西路为西华堂,前后共三进。堂中原有“可与宏教“匾额;堂前另有平房五间,为厨炊、库房及沭浴之所,并有古井一眼。墙外原有空地亩许,曾是观中道士高树杂木、种植蔬果之所。堂西与礼耕堂潘宅隔墙相邻,潘宅中的白皮古松与紫薇的青枝绿叶伸过高墙,与道观相映成趣。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01、301、305等路公交在平江路站下车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鹤峰道观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金顶景区白鹤峰,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保持原始古朴的道教风貌。

--这里虽然看上去很简陋,但是充满了神秘感和古老的艺术感。

--另外这也是驴友们经常搭帐篷的营地,很安全,不过到了晚上寒风刺骨,特别冷。

交通

位于武功山景区内,武功山有好多入口,正门只有吉安安福和萍乡麻田两个方向

1、萍乡-武功山

①从萍乡南站到武功山的班车途径:高坑、芦溪沙湾、三口岩水库(卢德铭烈士陵园)、新泉、麻田,最终到达武功山金顶索道售票处。

发车时间:每天6:00-16:50,每20分钟一班,节假日根据客流量增加班次。(票价为18元每人,车程约1小时左右。)

②乘火车来武功山的游客,可以在萍乡火车站下车,然后直接在火车站门口的长途汽车站乘坐萍乡北站到武功山的快速巴士,经过西海温泉和发云界。(全程票价为22元。运营时间为5:400-17:00,每20分钟左右一班。)

2、吉安安福-武功山(距离有45公里 )

①吉安下火车后有趟6:30直接到文家的班车,10点多到达武功山温泉山庄,13:00返回吉安火车站,每天一班次,票价:25元。

②吉安到安福客车半小时一班,票价:15元;安福到浒坑镇途中经过泰山乡,半小时一次,票价:10元。

门票

包含于武功山景区门票内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江西省武功山金顶景区白鹤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君洞道观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老君洞道观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洞道观位于重庆市南岸黄桷桠附近的老君山上,是重庆的重要道观。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佳节,香客朝山,游人踏青,道观内香烟氤氲缭绕,山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老君洞始建于汉朝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隋末唐初,历时1300多年。原为佛教寺庙“广化寺”,明万历九年(1581年)以尊道教始祖李老君,与大禹庙涂山寺交换,改为道观,名“太极宫”(俗称“老君洞”),曾经一度成为天师道场。

老君洞整个庙宇依山造殿,凿崖成像。主要建筑呈“玄”字型依山盘旋而上。庙区占地300多亩,造像30余尊,有三清殿、灵官殿、三丰殿、玉皇殿、真武殿、吕祖殿、邱祖殿、观音殿及斋堂、客堂、经堂、戏台、戏楼、藏经楼、丹房等,文物古迹以老君洞、三丰洞、纯阳洞、石猴洞、三圣洞、燃灯洞等最具特色。

庙宇慈航殿上雕刻有碑铭“真武传道”,三清殿前石刻有“玉龙捧圣”。岩造图象老君骑青牛,周文王拜相,节子访贤,日月星辰岩上石刻浮雕,文人墨客的题字多在岩壁上,技艺尤为精湛。老君洞道观内多崖刻佛道故事图像,其中以九龙碑和八难岩两处石刻浮雕最具艺术价值。另有摩崖石刻文字多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榆次元宵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元 宵

“三件宝”之一的元宵,在榆次历史上负有盛名。民国初年,榆次街市,元宵经营者众多,唯有南门洞昌盛号韩正保的元宵,因其风味独特而最有名。

元宵制作采用的原料主要有软大米,白糖及辅料,均系上等原料,其做法是:先把馅子用香油火炒,冷却后剁成丸药大小。馅子由白糖、核桃、杏仁、花生等配制而成。滚法上,用面内粗外细、滚而不跃。煮出来看着膨头大,吃着软而香,馅子化不成水,嚼着有“噌噌”的冰糖声,并有桂花等辅料香味。

元宵在榆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不论是喜庆节日,还是婚礼宴席,元宵常常是“席上客”,倍受群众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卫道观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道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卫道观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道士邓道枢所创,在原宋代上官氏废圃上建立。明初归于玄妙观。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张复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扩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几度修缮。

卫道观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历经近千年的变⾰与洗礼,卫道观几度颓落与复兴,2013年11月,由苏州城投资产开发有限公司再度完成全观整体修复保护工作。卫道观修复与运营是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核心项目之一,现由苏州泰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卫道观整体管理与运营。

全新的卫道观倡导传统导引创新,文化启动生活,通过持续不断的展览、演出、论坛、讲座、工作坊等⽂化交流项目,构建一个跨越学术与生活,融合⽂化与艺术,集艺术创作、学术交流、媒体推介、创意与跨界研讨等方向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空间。激发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持续思考力与创造力;⿎励并促成高端学术领域与公众的深入对话和良性互动;厚泽传统与活力当代热情-碰撞,把优秀的文化、艺术精粹留载史册;沟通南北(中外)文化与艺术,并融入城市发展进程,打造成为长三⾓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化创意互动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屹址寨道观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屹址寨道观

屹址寨道观位于南郑县黄观镇宝鼎,朝水,青龙三村交汇处的宝鼎山,又名宝鼎山道观,建于明朝初年,是我县影响较大的道教活动场所。

宝鼎山山势高峻险奇,明清时期苍松古柏,擎天而立,道观依山势而建,原有殿宇三进和一座乐楼等古建筑,寨墙用石料筑砌,厚1.90米,高5.20米,东寨门宽2.00米,高2.30米,。真悟祖师殿雄居山巅,殿前有石桅杆。其他神殿“凿峭壁而建,以壮宏观”,有真悟祖师,周公,桃花,雷公,电母等神像,神态逼真,衣着色调彩绘线条清晰流畅。惜于文革时期此道观遭劫难被拆毁,现殘存部分寨墙和东寨,南寨门,乐楼基台,建筑装饰构件,以及立于光绪九年(1883年)的一通石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榆次老城 老城遗园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榆次古已有之。西周时,部落首领榆罔(其祖为神农氏)的后裔在榆社(山西榆社县)一带建立榆州国,榆次因与之相次接属而得名,战国时期已经建城。岁月迢递,榆次老城逐渐消失。从本世纪初起,经过对主要历史遗迹“外科手术式的拼合”,这座古城终得复活。

榆次老城现占地10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榆次县衙素有“三晋第一衙”之称,始建于宋朝,占地2万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格局最全、建筑最巧的县级府衙。它坐北朝南,左文(吏、户、礼三房)右武(兵、刑、工三房)、前朝后寝,完整地体现了传统的礼制思想。其最具特色的是,衙门前立有草白玉石质牌坊,阳面正中“民具而瞻”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意为“你治下的庶人全看着你”。两侧题字分别为“正风”、“敦仁”、“崇礼”、“尚俭”。衙门楹联也是劝官尽职爱民:“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我想,封建社会对官吏的这些要求和警戒方式,在今天也不无启示和借鉴意义。

县衙一侧,一般对称设置城隍庙,县太爷管理阳间,城隍神执掌阴间,护城佑民,体现了古代“阴阳各司其职,人神共治”的思想。榆次老城亦然。榆次城隍庙始建于元代,当时就占地6000平方米,是国内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之一,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誉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仰首四望,满眼是石雕、砖雕、木雕、匾额、楹联、壁画的精品荟萃,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商以城而兴,城以商而名。榆次老城的明清街,就是一幅活灵活现的明清商贾图。走在这条2000米长的石板路上,只见商号云集,店铺林立,商品繁多,市声鼎沸。我出生于晋中,祖上也曾经商,面对此情此景,一种“晋商今日又重来”的感觉油然而生。商铺为两层建筑,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古代“前店后坊,前铺后户”的格局和特色。这里还复原了当年众多久负盛名的大商号。四条主街交会处,一座过街骑楼巍然耸立,最高层东面题写“天下第一楼”的巨匾十分醒目。这是当年榆次市场繁荣、金融发达的见证。

老城建有庙前、衙前、清虚阁三座广场和东花园、西花园、畅春园三座公园,将北方古建的大气与江南水乡的灵秀融为一体,供人们悠闲怡情,从事各种文体活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亦建于此,收集陈列着瓷器、钱币、家具、字画、服饰、鼻烟壶、茶具、酒具、民间工艺品、根雕等近万件藏品,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几千年的发展轨迹。

榆次老城是“老”,但这正是其价值所在。古韵悠悠。出入老城,如同浏览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典型样本,又像穿越历史隧道,欣赏古人继承创新的生活画卷。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府兴路225号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54-3284999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00;冬季8:30-18: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五台道观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道教圣地中五台道观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东风路和文林路交会点,南临渭河川,北枕五陵原,东依汉高祖长陵,西牵汉武帝茂陵,地势北高南低,呈黄土沟坡状,海拔430米,为关中五台之首。

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是九天太一元君庙,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朝廷赐名太清观,并颁发尚书礼部牒(牒文现存咸阳博物馆),明朝时称真武台,后改名为中五台和南五台齐名,时庙高数丈,峻峭如削,游人如织,香火旺盛。据塔尔坡当地老者讲,过去站立在楼台最高处可览咸阳全城景致。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是指这楼台。

1949年5月彭德怀元帅在此设指挥部进行了咸阳解放史上著名的中五台战役,1950年土改时道观依然存在,1953年部分殿堂被改为中五台小学,1964年观内大量建材被拆迁修建渭滨公园亭台,1967年又拆迁部分观内建筑材料修缮塔尔坡小学,1968年文革破四旧道观建筑全部拆毁复垦为耕地,四周夯土全被毁坏。直到1989年金太真道长和信士在遗址修建了吕祖殿和老毋殿,1992年渭城区文物局把中五台定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1995年4月渭城区人民政府批准中五台为宗教活动场所,2003年起经多方筹集资金修复了部分建筑,道观内已建成山门和三殿一楼,其中真武大殿为道观主殿,高24米,重檐飞峙,气势巍峨……从此游人云集,香火不断,千年清观重现辉煌。

中五台历史遗迹丰富,主要有由金大定时颁发“尚书礼部牒”原样雕刻的牒石,记录着该观名称的来由,其文为:“陕西东路转运司京兆府咸阳县,住持九天太一无君庙道士王道法状告:见住本庙,自来别无名额,已纳讫合着钱数,乞立太清观名额。勘会是实须合给赐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