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537

文章

1000

篇1: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属于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区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个纵行。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头向西。居址位于泉护村,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两种。半地穴式为方形圆角,地穴式口部椭圆形。陶窑为横穴式,2、3座为一组。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已成为研究仰韶文化、探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代表性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甘沟驿遗址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甘沟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甘沟驿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甘沟驿镇甘沟驿村三社祖厉河东与当地一条小河的交汇处,遗址呈四方形,长约200米,宽约140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遗址北临小河,西临祖厉河。遗址西现保存有部分城壕,城墙系黄土夯筑,四角有墩,基宽6米,内高5米;外城墙高7-9米。南、北面城墙明显可见两个马面,北面城墙坍塌严重;东、西城墙明显可见一个马面。城门南北对开,南城门有瓮城。城内现有当地群众修建的庙宇,城内其余地方荒芜。地表可见青花瓷片。据《会宁县志》记载,此城筑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明代驿城,是会宁通向靖远的一处重要驿站,为研究会宁地方史志的重要史迹。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沟驿村:甘沟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

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

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如“佳域”、“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等。这与现实生活中他们说他留语与写汉语的情况相吻合,很久前的他留人和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是它的布列之谜。细细看,你会发现整个坟林以姓氏划成不同片区,同姓葬在一个片区,绝不混杂,他留人的所有姓氏也都有自己的茔区,这片坟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留人四大旺族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而又连成一片。据碑文可知,除个别三碑并立而外,通常是双碑并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沉寂的墓群仿佛是一支建制严格的军队,它还昭示着什么吗?

古城遗址紧依在古坟林之南,这里东、北、南三面环山,西面是开阔坡地,东西、南北各长约500米,当年的城池曾在三面屏山上筑有城墙,今天看遗址,仍可想见它当年的易守难攻。而百年前,它却谜一样被毁弃,并从此没有一户他留人返回近在咫尺的城址。现在遗址上的自然村叫营盘村,村民已全是后迁来的汉族。

走入遗址,你还能在营盘村东侧的村道上,找到残破的古排水沟旧痕和城门石狮的台基,以及几个石砌的古水井,几段掩在灌木丛中的城墙断基。遗址东侧有一个叫“大德寺”的古迹,散落的残砖断碑可以猜想此寺当年的香火兴盛;遗址南侧还有一叫“梅云洞”的石崖,崖壁上有北胜州土知州高斗光题于1661年的字刻:“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龙飞凤舞蹈家、闲脱志高的笔迹也只是佑证此城谜一样的曾经有过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贵州龙遗址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贵州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贵州龙遗址

贵州龙遗址位于兴义市区顶效镇绿荫村。贵州龙是生活距今2.4亿年前的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195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在兴义顶效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同时还发现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

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有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于同年5月27日头版头条报道,此后国内外许多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贵州龙博物馆建在顶效的贵州龙遗址景区,占地11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登月计划“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题。馆内不仅陈列已经出土的各类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和岩石标本,而且还用图表模型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表现地质构造、地壳、古地理概况等种种地质现象、规律。在顶效绿荫村贵州龙出土量最多的山上,还将建立贵州龙现场科普馆、贵州龙化石遗址保护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兴堡遗址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新兴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兴堡遗址

时代:明

地址:定边县油房庄乡王湾村

保护范围:以城堡四周城墙遗迹为界,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延50米。

2008年,新兴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油房庄乡:一、基本情况油房庄乡位于定边县南部白于山区,乡政府距离县城35公里,东北与杨井镇、砖井镇相接,南与吴起县王洼子毗邻,西与纪畔乡、白湾子镇、樊学镇接壤,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252平方公里。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2850户、11461人;有10个党支部,308名共产党员;有7个机关单位、135名干部职工。全乡耕地面积13.9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磨子沟三角城遗址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磨子沟三角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五合镇尚树埫村南磨子沟,建于宋代,其北、西、南三面为高山,东临沙河,整个遗址平面呈三角形,按古人因河为池,因山为城的特点,依山势黄土夹砂培筑而成,东低西高,北墙直列培筑,东南、西南城墙在正南弧曲连结,周长约1200米,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

遗址城墙基本完整,高2-8米,基宽5-8米,顶宽2-5米。东开一门,外有弧形瓮城。东北、西北角筑有10米高、直径8-10米的馒头形角墩。城墙内、外有环城壕,宽6-10米,深1-3米。城正中有一不规则台地,遍布青砖、黑红陶瓦件、黑釉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等。

五合镇:五合乡位于甘肃省靖远县东北部,兴电东干灌区,109国道、刘白高速公路和五靖公路贯穿全境, 地处甘肃、宁夏两省的交界地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8′-105°11′左右,北纬36°44′—37°1′上下。东与靖安乡相邻,南靠黄家屲山与平川区毗邻,西与东升乡相倚,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源县接壤。隶属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辖田窝、刘寨柯、野马涝、二道渠、杨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西狭古栈道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西狭古栈道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古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抛沙镇丰泉村西南1.2公里。该遗址分布在两处:其一位于下峡峡口,此处共有4个栈道孔,为圆形孔,口略向上倾斜,孔径0.17米,深约0.2米,栈道遗迹共分布在长13米的石崖上,最南端的栈道孔距西入口大门5.7米,栈道孔距地面0.3-0.5米不等,位置较低,应为栈道下部支柱栈孔。其二距西入口约800米,位于“西狭十渡”第三拦水坝南15米处东侧崖壁上,现存栈道孔2处,栈道孔为长方形,边缘整齐,高0.15米,宽0.2米,深约0.18米,两孔相距约1米,距地面5米,位置较高,应为架设横木的栈孔。据西峡颂摩崖石刻中记载,该栈道建于东汉。

丰泉村:丰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烛峰书院遗址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烛峰书院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烛峰书院遗址

烛峰书院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的城关小学内,清代。烛峰书院始建于清代,光绪七年改设为砖坪小学堂,现为岚皋县城关小学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存青石碑2通,其一为“捐修烛峰书院碑”,同治五年(1866年)立。碑载“兵(太平军)燹之余”,众绅捐资重修一事;另一为“改设砖坪小学堂捐户碑”,光绪七年立,首题“改设砖坪(岚皋)小学堂各捐户碑记”,文载砖坪厅城关等二十八保捐输钱银、水田,“以为砖坪学堂常年经费”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西藏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卡若村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在他们遗留的各种生活用品中,除了实用的需要以外,还看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的萌芽,遗址0土的玉器和海贝是卡若居民与各个地区的民族相互交换而来的。说明尽管西藏和其它地区之间有高山大河的阻隔,但并不能断绝本地居民和其它民族的正常交往。

通过发掘,初步认为:卡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的原始村落,村落布局有一定规模。卡右遗址位于澜沧江畔,为川、滇、藏三地的枢纽,又是古代南北民族的交通要道之一,就目前材料可知,卡若遗址的文化北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南与云南境内的龙川江流域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野狐冢遗址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野狐冢遗址为城固文物保护单位。

野狐冢遗址位于城固县宝山镇西庙村南约100米,原来的遗址呈锥型,高约18米,占地面积约30余亩。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人在遗址旁边修砖窑,用遗址的土制砖,使遗址缩小。现在遗址底部呈长方形,其东西长30米,南北宽26米,高约18米,从遗址的断面看该遗址是由人工夯土组成。每一层夯土后约40厘米左右,并见有圆形孔洞等。野狐冢所在的宝山共有这样土丘七个,故称七女冢,《水经注》载,湑水又东经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星,高十余丈,周廻数亩。后来当地人根据其形状大小分别称之为:塔冢、方冢、小冢、野狐冢等。201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桥峪栈道遗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桥峪栈道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峪栈道遗址

时代:汉—元

地址:渭南市华县大明镇桥峪村

保护范围:7处栈道及1处摩崖题刻遗存。

建设控制地带: A区外延20米。2014年,桥峪栈道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镇:华县辖乡。1956年设大明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2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2.3万。有乡村公路与310国道相接。辖大明、三义、高楼、沟南、孙堡、吕塬、赵家、唐安、算王、杜湾、白泉、方寨、里峪口、渔池、水渠、马场、桥峪17个村委会。工业以矿产、建材、食品加工为龙头,农产有小麦、玉米、水稻、晒红烟、苹果、柿子、板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城固宝山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城固宝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

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殷商遗址之一。其中烧烤坑为全国仅见,地方特征鲜明,大量出土的陶器、陶片为研究殷商文化在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传播提供了科学标尺。宝山遗址殷商遗存,经过与长江三峡同期文化遗存对比,可以初步判定与当时的巴人有着密切联系。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村:宝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树坬遗址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树坬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树坬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点:吴起县新寨乡树洼村

保护范围:东至河边,南至湫滩沟,西、北靠山。

2008年,树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寨乡:新寨乡位于延安市吴旗县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总土地面积298.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1810户7700人,党员363人。有乡属单位9个,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3所。乡政府驻地新寨过去是一座古城堡,北宋时赐名矜戌堡,明代改称新寨至今。境内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55.95米,最高海拔1755米,年均降雨量380多毫米,无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刘家洼遗址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刘家洼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洼墓地

时代:东周

地址: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

保护范围:东南至永乐苹果示范基地边界,东北至马家沟南界,西南至赵冯路鲁家河桥西北80米,西北至鲁家河西沟北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A区外扩100米,东北同A区,西南至A区外扩30米,西北至A区外扩10米。

2018年,刘家洼墓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刘家洼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庙嘴坪遗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庙嘴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庙嘴坪遗址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北1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房址、灰坑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彩陶纹样多见鱼纹、带纹,器形有鱼纹盆、弦纹罐和杯口尖底瓶。采集的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黄陶片饰篮纹、绳纹,器形有高领罐、侈口罐。采集的周代陶片多为夹砂灰褐陶,纹饰主要是绳纹器形有鬲、罐。采集汉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盆、罐等,并有“千秋万岁”瓦当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艾恩文化遗址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艾恩文化遗址:哈菲特、西里、比达-宾特-沙特以及绿洲(The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由一系列遗产所组成,这些遗产拥有大量史前文化遗迹,为人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在沙漠地区活动定居这一事实提供了见证。

突出的遗迹包括圆形石墓葬群(约公元前2500年)、水井及大量的土坯建筑物,如住宅、塔楼、宫殿及行政建筑等。特别是西里(Hili)的阿夫拉贾(aflaj)精密的灌溉体系是这种源自铁器时代的灌溉体系的最古老例证之一。艾恩文化遗址的遗产是这一地区由狩猎与采集文化向定居文化的过渡的重要见证。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 (Hafit, Hili, Bidaa Bint Saud and Oases Areas)

必去理由: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联酋[United Arab Emirates]

景点所在省、州:阿布扎比酋长国 [Emirate of Abu Dhabi]

景点所在城市:Al Ain [艾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平军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军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1850年

地址:大鹏镇花洲村上帝坪

1981.10.29

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1]74号)

大鹏镇:大鹏镇地处大瑶山南麓,距县城43公里,位于平南县最北端,与金秀县、桂平市相接,四面环山,素有小瑶山之称,聚居着瑶、壮、汉等民族。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360个农经社,人口40000多人,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万亩。大鹏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鹏山峰峦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且有各种奇崖怪石。鹏山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园子湾遗址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园子遗址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园子湾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9年7月6日,园子湾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四周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四周200米。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秦直道遗址安塞段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秦直道遗址安塞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遗址安塞段:

保护范围:l、秦直道(南起鹰嘴,北至宋家坬)长约55公里,路面两边外延50米。

2、秦直道沿线13处附属遗址:曹嘴遗址(6500㎡)、红花园行宫遗址(100000㎡)、毛塌台遗址(80000㎡)、罗居遗址(30000㎡)、瓦碴梁遗址(3000㎡)、鸦巷山遗址(15000㎡),以及堡山、东里畔、贺庄、阳山梁、高山峁、新庄、宋家坬等7处烽燧遗址(每处200㎡)。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或两侧)外延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海口海底村庄遗址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村庄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是明万历年间(1605年)一次大地震造成的陆陷成海的灾难所致。这次大地震导致陆地沉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整个沉陷板块垂直下降,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地震史上罕见。原先一条陆上的小河沟,瞬间变成今日的东寨港;原先陆地上的72个村庄,永远陷落大海,成为举世罕见的“海底村庄”,400多年过去了,震后的“海底村庄”遗址已成为奇特的水下景观。

海底村庄奇观是中国唯一的因地震导致陆地陷落成海的古文化遗址。如今在退潮时,从铺前湾至北创港东西长10公里、宽1公里的浅海地带可见平坦的古耕地阡陌纵横。从东寨港至铺前湾一带海滩上,古村庄废墟遗址隐约可见。透过海水,可见玄武岩的石板棺材、墓碑、石水井和舂米石等有序排列。海底村庄离东寨港不远的海滩上,有一座以方石块砌成、保存完整的戏台。在铺前湾以北4公里处,有古“仁村”沉陷遗址,透过10米深的海水,当年村庄的庭院、参差的房屋遗迹依稀可辨。铺前湾与北创港之间的海底下,一座雕工精细、四柱三孔的“贞节牌坊”仍竖立于水中。横贯于东寨港海底的“绝尾沟”是地震留下的裂沟,深10多米,宽20多米。沟东的古河道上,至今仍有一座石桥横跨河道两旁。

近几年来,许多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到海底村庄参观、探古。他们深深地被这片神秘莫测的地震遗址吸引着。他们凭吊当年因地震灾害沉沦于海底的古人,更倾心今天这个风景宜人、水晶宫般美丽奇特的旅游胜地。

景区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

乘车线路:在海口市内包租渔民的小船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