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恐龙还会有吗(优秀20篇)

浏览

1012

文章

313

篇1:恐龙灭绝时:太阳系正位于银河系的另一端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之外,太空和恐龙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布的一个动画视频将两者联系起来。

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利用美国航天局的开普勒探测器、开普勒望远镜和苔丝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来研究行星的频率,即银河系中行星的频率和类型。

这从观测到的恒星的年龄开始。例如,构成昴宿星的恒星大约有1300年的历史,这听起来可能非常古老,但是从天文角度来看,这些恒星仍然非常年轻。恐龙从未有机会看到昴宿星星团,因为这些恒星直到灭绝后数千万年才形成。此外,当恐龙漫游世界时,银河系中太阳系的位置正好与今天相反,它位于银河系的另一边。

这不是新闻,因为很少有人想到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我们不会去想天空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的夜空确实会有所不同。

最后,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利用加州理工学院高级科学家罗伯特·赫特(Robert Hurt)制作的经典银河系鸟瞰图制作了一组幻灯片,然后通过视频录制成视频,希望表明尽管天文学的时间尺度与我们个人的感觉大不相同,但它与考古学的时间尺度非常吻合。

动画显示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2亿到2.5亿年。从我们目前在银河系的位置和动画中的时间线来看,我们几乎完成了一个转弯。上一次太阳系位于这个地区,是在三叠纪,那时恐龙首次出现在地球上。随后的侏罗纪持续了5500万年。然后是白垩纪,持续到大约6500万年前,那时恐龙灭绝了。

像剑龙、禽龙和南方巨兽这样的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当时地球在银河系的另一边。白垩纪持续了7900万年,其中大部分都在这个地区。在霸王龙的一生中,地球离现在更近了。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逐渐开始崛起,而我们仍处于这个“阶段”。在动画的结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太阳系完成下一个旋转周期后,地球会发生什么?

虽然动画很简单,但科学的解释原理相当复杂。尽管天文学家仍在研究围绕星系中心旋转的恒星的细节,但基本上星系中的所有物体都围绕着中心黑洞旋转。离中心越近,恒星转得越快。相反,越靠近外围,恒星转动越慢。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旋臂上,整个旋臂,包括我们周围的其他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

此外,银河系本身也围绕着更大的仙女座星系旋转。这两个星系越来越接近,并将在40亿年后相撞。虽然听起来很惊心动魄,但星系内部的空隙很大,所以恒星之间没有真正的碰撞。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回到了2亿到2.5亿年前的位置。然而,由于银河系本身不断移动和旋转,我们将永远无法回到我们以前的绝对位置。

恐龙灭绝:太阳系在银河系的另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什么恐龙是最大

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许多科学家都热衷于发现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化石,而其中所发现的最大的恐龙便是地震龙。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地震龙的介绍。

最大的恐龙

地震龙(属名:"Seismosaurus")意为“使大地震动的蜥蜴”,是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 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尾巴比脖子略长,小脑袋,有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地震龙起初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属,但研究显示地震龙可能是梁龙属的一个大型种,D. hallorum,更研究提出它们是长梁龙的一个标本。如同其他梁龙,地震龙生存于启莫里阶到提通阶,约1亿5400万年前到1亿4400万年前。地震龙是以部分骨骸来命名,这些骨骸是在1979年在新墨西哥州发现,包含了脊椎、骨盆、以及肋骨。原本被假设是胃石的石头,似乎是经过河流冲积的卵石。地震龙是在1991年正式叙述、命名,属于梁龙科。如同其他梁龙科恐龙,地震龙的鼻孔位于口鼻部前端,但头颅骨上的鼻管孔位于头部顶部;而地震龙的前肢稍短于后肢。

当David Gillette在1991年首次叙述地震龙时,David Gillette估计地震龙的身长可能达到54米(177.05吋),让它们成为已知最长的恐龙(并不包含那些仅发现少数化石的物种,例如易碎双腔龙(58-62米)。有些估计认为地震龙重达200公吨。自从地震龙首次被叙述后,地震龙的首次估计体型被认为是夸大的。较新的研究显示地震龙的身长只有约42米,重量约22到27公吨,小于它们的近亲超龙。这个重新评估是根据地震龙巨大巴的位置,实际上比DavidGillete首次计算地震龙体重时的位置还要前。 另外,地震龙当初估计身长时,曾参考宾州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完整梁龙骨架,该骨架有13节尾椎取自于其他恐龙,因此地震龙的身长估计值多了30%。

地震龙曾被认为体长超过50米,体重超过150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大的梁龙,已缩水至29-42米长,40吨重。地震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生存在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尽管地震龙的相关数据已经严重缩水,但它仍比迷惑龙、腕龙都要长,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地震龙脖子虽长,但由于颈骨数量少且韧,因此地震龙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颈龙一般自由弯曲。腕龙、迷惑龙、地震龙的鼻孔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脖子最长的恐龙是巨酋龙,尾巴最长的恐龙一定就是地震龙了。

地震龙曾被认为有39-52米长,因此当时被认为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除了双腔龙(58-62米)。由于背部骨骼较重,使得它的身躯庞大,有150吨重,体重是恐龙时代的冠军。不过已缩水至29-42米长,42吨重。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地震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地震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尽管体型巨大,地震龙的脑袋却是纤细小巧。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嘴的前部长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成群活动,它们走路非常的慢。地震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它们不照顾自己的孩子。地震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地震龙是植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地震龙.如果让20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的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地震龙的体长差不多。

地震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四条腿像柱子一般。地震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地震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称其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地震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地震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地震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地震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地震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人类会怎么样?世界将会怎么样?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在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有着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从天而降,这颗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时速撞击在了如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紧随着一场席卷整个地球的大灾难准就此爆发,巨大的海浪袭击陆地,地震也随之爆发,一瞬间,地球遮天蔽日海浪滔天,大量的物种死亡,地球环境发生惊天巨变,统治地球1.5亿年的恐龙也在此次事件中灭绝,史称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那么恐龙没有在这次事件中被灭绝,地球又会变成怎样的存在呢?人类是否还会出现?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明白人类究竟是怎样一步步的爬上地球食物链的最顶端,成为地球的主人的。

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只有千年的历史。在一万年前,人类也只是地球所有物种中的一个很普通的物种,然而随着人类对工具的利用并开始改造环境,人类获得了巨大的生产力,文明也随之建立,并逐渐发展到现代科技社会,并走出地球,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的种族。

其实现代科学对于人类的起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有一个假说,认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演化而来的,这种棘鱼属的原始鲨鱼,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虽然这种假说并不定正确,然而这代表着在恐龙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出现。我们所有的物种都是自海洋之中而来,如果恐龙没有在那次事件中灭绝,那么作为地球的霸主恐龙将不可避免地对其它生物造成影响。整个地球的食物链将会完全改变。

如果恐龙在那次事件中没有灭绝,那么伴随着恐龙还有更多的物种会存活下来,虽然它们不一定会保持当时的样貌并一直繁衍下来,但是它们会和地球大多数生物一样,在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中不断的适应环境,最终进化成如今的地球生物。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的恐龙之所以体型巨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裸子植物营养水平较低,而在白垩纪时期地球的气候温暖而湿润,被子植物开始兴起,逐渐代替了侏罗纪时期的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有营养。

如果恐龙没有在6500年前被灭绝,那么食草恐龙基本上会以被子植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的体型会变得更小,因此体型较小的新型恐龙会抢了大型恐龙的食物来源,而且繁殖速度也可能会变得更快,大型恐龙数量会开始下降并逐渐灭绝。而在后面地球所发生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以及多次的冰河时代都会对恐龙造成巨大的影响。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热龙没有灭绝,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没有出现,那么我们人类很大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历史上任何一个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对以后的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更何况是这种全球生命大灭绝事件。

因此人类能够发展成现在的科技社会,甚至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可以说是无数的奇迹和巧合,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超级好运气!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珍惜保护好我们现在的地球,珍爱我们现有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手工折纸小恐龙DIY教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用纸折一个小恐龙,简单又可爱,下面就来折冠龙。

操作方法

1

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和一支彩笔。

2

将正方形上下两个角,向中间折到1/3处。

3

将左侧的角折到后面去。

4

在将中间的两个小角向上下两方折一小段。

5

将纸的上半部分向下对折。

6

将纸的上边向左下方折下来。

7

再将左边的角向上折回一小段。

8

用彩笔在左边的三角形里画三条线,表示冠龙的冠子,在冠子下面画一个圆形和一个圆点,表示冠龙的眼睛和眼珠。

9

在上方的长三角形里面,画几条竖线,表示冠龙背上的条纹,小恐龙就折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侏罗纪公园》里边的恐龙实际上大多数活在白垩纪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侏罗纪公园》的人,都是被里边惟妙惟肖的恐龙所吸引住,实际上,侏罗纪时代里边的恐龙,绝大多数全是活在白垩纪的。

例如猛龙(又叫三角龙,别名雷克斯龙)和三角龙,他们第一存活于白垩纪后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至今已有约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垩纪最后期。迅猛龙(又称为快盗龙),大概生活于8,三百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

非鸟恐龙类在地球上生活超出了1.六亿年,超越了三个地质学在历史上的“纪”:三叠纪、侏罗纪时代和白垩纪。他们最繁荣昌盛的时间段应当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而大家更为了解的恐龙大多数来源于晚白垩世。趣味的是,去除一些晚侏罗世的佼佼者,绝大多数侏罗纪时代的恐龙都不以大家孰知。

因此,《侏罗纪公园》应当称为《白垩纪公园》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食肉恐龙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肉食恐龙你知道多少呢?

  滑齿龙

滑齿龙(属名Liopleurodon),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大型、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6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水生猛兽.雄性滑齿龙身长25米,重150吨

  克柔龙

克柔龙又名克诺龙、长头龙,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的上龙亚目,上龙类的明显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颈部。克柔龙是以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为名。

  阿根廷恐龙

据阿根廷和北美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阿根廷发现了可能是迄今最大的食肉恐龙化石。据估计这种恐龙体长约达13.7米,比人们熟知的霸王龙更大、更凶猛。这批化石是在阿根廷境内安第斯山东麓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区发现的,据认为属于6只生活在1亿年前的巨型食肉恐龙。这种巨大的恐龙叫阿根廷恐龙。参与此项研究的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菲利普·柯里博士说,这种恐龙体形较长,有着狭长的颅骨、长鼻子、长尾巴和短腿,嘴的形状像剪刀,牙齿十分锐利。此前发现的最大食肉恐龙体长12.5米。人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霸王龙体长约12.2米。当这只阿根廷恐龙的骨架搭建完成时,它的个头让人惊叹不已,它高达八层楼,长达半个足球场,体重达一百多吨,它会让它的敌人战栗不已,它什么都不用怕,因为它是最大的。

沧龙

沧龙生活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白垩纪的肉食海洋爬行动物,沧龙并不是真的恐龙,沧龙体重6到13吨,体长9到17米。

沧龙的外形看起来有些像爬行动物和鱼类的混合体,它的躯干长达10米,身形十分修长,上面长有四个鳍.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皮肤上覆盖着鳞片。

沧龙通过摇动它那细长的尾部来掌握游动的方向,它扭动艇干的游泳姿势和蛇有些相似。

它的下颚很长,嘴张开时能够达到1米,口中有成排的尖牙利齿,有了这张大嘴和这一口好牙,沧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各种鱼,鹦鹉螺,还有小型的鱼龙整个地呑入口中了!

  毛伊龙

毛伊龙(属名:Mauisaurus)是种蛇颈龙目,生存于晚白垩纪的新西兰,约6500万年前。毛伊龙是种大型蛇颈龙类,也许是该时代新西兰水域的最大型海生爬行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韶关恐龙博物馆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博物馆建在南雄县城内三影塔脚下,馆内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南雄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情况,再现了七千年前白垩纪的恐龙世界。

在南雄红层中埋藏着很多恐龙蛋化石和恐龙化石,馆内展有霸王龙、短棘南雄龙、南雄小鸭嘴龙及成窝的恐龙蛋化石。南雄红层古生物化石动物群化石的发现,说明我国化石层位多、品种极其丰富,结束了我国新生代地层中古新世阶段科研长期处于空白的状态,并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完整古新世地层剖面的国家。交通从韶关有汽车直接到南雄,博物馆就在县城北面与三影塔相邻。

地址:韶关市南雄市南雄县城内三影塔脚下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恐龙遗址科考观光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遗址科考观光为文化旅游景点。

恐龙遗址科考观光

恐龙遗址科考观光区位于禄丰县城4.5公里处,主要分布在恐龙山内,整座山均为中生代侏罗纪地层,由于这里出土了大量恐龙化石,所以名为恐龙山。

禄丰恐龙化石于1938年被发现的,是当今世界恐龙化石保存数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当时在禄丰一带发现了24属30多种,分别属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三大类,统称为“禄丰蜥龙动物群”。

其中尤其以许氏禄丰龙的发现震惊全球,这种恐龙的体积不大,距今已有1亿8千万年,属于最古老的种类,但保存得却十分完整,对于人类对恐龙早期进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将在这里

走进恐龙王国,穿越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的亿万年世界奇观。

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彝族自治县县城4.5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恐龙公园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公园位于广西省扶绥县山圩镇那派盆地,距广西首府南宁市75公里。恐龙从地球霸主到灭绝,给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研究恐龙的衍化、分布、生存与灭绝,多少专家、学者对此孜孜不倦的探索着。扶绥县于1973年和2001年先后在那派盆地出土世界顶级品位的恐龙化石,其中2001年出土“一窝三龙”恐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高大、最完整的晰脚类恐龙化石,堪称“稀奇珍宝”。晰脚类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出土,填补了白亚纪时期恐龙化石资料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化石的衍化、分布以及古气候,古生态等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扶绥山圩渌榜出土的恐龙化石群,经被誉为中国“恐龙王”的赵喜进教授分析,在此发掘到的恐龙化石群具有三特点:1是属于目前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晰脚类恐龙新属种;2是个体特别大。从脚至背部就高达6米;3是数量多。在50平方

山圩那派盆地属古生界寒武系沉积的沙岩,也属三叠纪沉积的沙岩,其发育形成的土壤,质地沙壤至沙土,矿质含量较多,目前是世界上储藏有恐龙化石资源最多的地方之一。

恐龙公园以恐龙文化为特色,以突出扶绥—中国上龙和晰脚类恐龙为主题形象,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恐龙统治地球多少年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统治地球1.2亿年。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

拓展资料: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灭绝原因在于物种起源进化。恐龙作为地球霸主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没有天敌,是进化到了极限的物种。而物种大进化首先淘汰的必然是最底层和最顶层的物种,留下中间的个体。因此,作为地球霸主的恐龙才会走向灭亡。

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别称恐怖的蜥蜴,是指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为方便研究,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500万年前、部分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而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恐龙灭绝除了物种进化说以外,还有着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植物中毒说、酸雨说、陨石撞击说、造山运动说、火山爆发说、海洋退潮说、温血动物说、自相残杀说、压迫学说、气温雌雄说、物种老化说、生物碱学说、繁殖受挫理论、气候骤变理论、大气变化理论、综合原因说、其他猜测、流星撞地球说等多种不同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地点:四川省自贡市。

简介: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主展馆面积6000平方米,该馆建成于1987年,以展示极为丰富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极其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现场,以及恐龙同时代动、植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为特色,以普及古生物知识、地球科学知识、环境演化知识为基本职能,被誉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也是世界闻名的古生物研究基地,在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埋藏遗址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大山恐龙化石群埋藏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该遗址最早于1972年发现,1977年首次发掘,获得一具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1979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年间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范围内获得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万块以上,被誉为"恐龙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该遗址上修建有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门类齐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点。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它所产出的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而且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恐龙博物馆围墙外延120米。

建设控制地带:“恐龙公园”规划确定的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灭绝原因为气候变化、火山爆发等。由于板块移动导致海流和气候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再加上火山爆发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就导致了缺乏食物的恐龙的灭亡。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恐龙的定义为三角龙、麻雀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在西方,恐龙指的是“恐怖的蜥蜴”;而在古希腊,恐龙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类似蜥蜴的爬虫。

恐龙主要在中晚三叠世至白垩纪末出现,到今天为止,恐龙已经灭绝。但是从人类发现的恐龙化石来看,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

关于数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人类提出了很多家说。例如,陨星撞击说、气候变化说、海洋退潮说、火山爆发说、造山运动说、温血动物说、哺乳进化说、骤变理论说、物种进化说、受挫理论说、变化理论说等。

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是,气候变化说和火山爆发说。其中,气候变化说主要是指因为板块移动和海流改变,引起了气候的糟糕变化。

这样就造成了地球上严寒而干燥的气候,恶劣的气候使得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都死亡,缺乏食物的恐龙也就因此灭亡。

再就是火山爆发说,火山的爆发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和动物死亡。这样也就造成了恐龙的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恐龙有等级制度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引言:许多研究表明,当生殖季节到来时,雄性通常会激烈地争夺雌性。号角是战斗的有力武器。

古生物学家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墓地,里面有大量的恐龙个体。有些保存了十多种恐龙,有些保存了数百种,有些甚至数千种。这表明恐龙经常成群生活在一起。我们知道羊群里有“头羊”,猴群里有“猴王”。那么,生活在一起的恐龙是否和绵羊和猴子一样被划分等级

答案是肯定的,这可能会让人们感到惊讶。

美国古生物学家斯科特和斯凯勒研究了美国和加拿大许多角龙的墓地。这些墓地保存了大量成年和幼年角龙个体。他们发现随着角龙的成长,角龙的毛发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变化:童年时角龙的龙头几乎没有装饰。尽管喇叭水龙头的大小与成人相似,但装饰并不像成人那么复杂。只有在成年后,牛角龙头才会长出自己独特的装饰,包括各种角和刺。

许多研究表明,当生殖季节到来时,雄性通常会激烈争夺雌性。号角是战斗的有力武器。显然,成年角龙比幼年和幼年角龙更容易争夺配偶,自然它们也更容易在群体中争夺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号角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和象征。慢慢地,不用诉诸武力,不同年龄和大小的角鼻龙根据这个明显的特征来测量它们在群体中的位置。最后,角鼻龙组有明显的等级。

古生物学家认为,通过角斗士而不是像角龙一样拼命挣扎来决定社会地位,对整个群体的生存非常有利。因为它们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多一个成员,多一双眼睛和多一双耳朵可以减少死亡的威胁。这个群体占主导地位吗?“大哥”也会像猴群中的“猴王”一样勇敢和熟练,带领强壮的恐龙击退所有入侵者,保护老弱病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最新科学研究发现臭虫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虫子人类发现了最令人不安的寄生虫之一。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昆虫的第一个宿主是蝙蝠,这表明昆虫已经存在了5000万到6000万年。新的研究表明臭虫比以前认为的要古老得多,并且可能和恐龙生活在一起。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包括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比较了几十种臭虫的DNA。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群体内部的进化关系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该小组发现臭虫比蝙蝠存在的时间长得多。在蝙蝠出现之前,它已经进化了大约5000万年,这表明臭虫的进化历史比以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该小组称,当霸王龙在地球上行走时,臭虫就已经存在,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发现当时它的宿主是什么。目前的理解表明,这些生物不太可能吃恐龙血。这一假设的原因是臭虫以有家的动物为食,如巢穴或洞穴,或者以床上的人为食。据科学家称,恐龙从未采用过这种生活方式。

一位科学家说,在得知臭虫比蝙蝠老得多后,第二个惊喜是发现臭虫专门研究了一种宿主类型,尽管研究小组不知道宿主是什么。该小组还注意到,两种主要的臭虫,热带臭虫和普通臭虫,也比人类要老得多。科学家对臭虫进化史的研究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控制臭虫的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京琉璃河天香牡丹园恐龙园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琉璃河天香牡丹园——集牡丹观赏、盆栽牡丹展销、草莓采摘、亲子娱乐与一体的度假园区。牡丹园内种植400多个优质品种的牡丹花和芍药花,是北京地区著名的牡丹观赏园,赏花面积达100亩地,园区赏花小道纵横交错,曲径通幽,环境优美,另有50亩茂密树林、草莓采摘区、生存拓展训练(30多项亲子活动)。

北京琉璃河天香牡丹园可以让北京市民及游客不出京城便可观赏到“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国花牡丹”。 本届牡丹观赏活动汇集9大色系、上百种精品牡丹,艳丽多姿的牡丹花,景色可谓是美不胜收。牡丹盛开时节,这里是摄影爱好者、写生爱好者的乐园,他们的作品可以将这一视觉盛宴记忆流传于社会生活当中。

门票

门票19人民币

开放时间

09:00—17:00

景点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琉陶路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西侧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只有侏罗纪才有恐龙么?恐龙到底活在哪几个年代?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和恐龙有关的电影都要叫侏罗纪,难道只有侏罗纪才有恐龙么?当然不是这样,恐龙再好几个年代里都有存活到,至于说为什么电影都喜欢选取侏罗纪就不太清楚了。恐龙一共生存在三个年代当中,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些年代至今已经有了上亿年,而白垩纪也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时代,绝大部分的恐龙都是在白垩纪被灭绝的。每个时期的恐龙种类也是不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最早的恐龙也是进化出来的物种,当时的时代被称为是地质年代,出现了大量的爬行动物,其中之一就是恐龙。不过当时的爬行物种要怎么进行区分呢?因为也有些和恐龙非常相近的大型物种,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是直立爬行并且腿是直的而不是弯的那就是恐龙。这就是区别恐龙的主要依据,放到现在就有点说不通了。而且并不是名字里有龙就是恐龙,例如苍龙、海龙、蛇颈龙就不算是恐龙。

先跟大家讲讲三叠纪,在三叠纪进化的恐龙都非常简单,而且根本不像电影里的恐龙那样高大威猛。三叠纪的恐龙是始盗龙、鼠龙还有一些鳄。这个叫鼠龙可不是因为像老鼠一样小,鼠龙最大可以长到5米。到了侏罗纪就出现很多我们在电影里见过的恐龙了,双脊龙、剑龙、腕龙和蛮龙等,这里顺便说说蛮龙是当时最大的食肉恐龙,而双恐龙是侏罗纪体型最大的恐龙。直到白垩纪我们最熟知的霸王龙才出现,可能大家都没想到吧,在侏罗纪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霸王龙,这在电影里也算是一个小误导,想要分辨霸王龙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手,霸王龙的两只手特别的小。还有就是速度很快的迅猛龙、三角龙和甲龙等。这在电影里都有出现过,但一般主角还是霸王龙。

那恐龙为什么到了白垩纪就被灭绝了呢?因为当时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岩浆爆发就把大陆给分割开了。一部分动物就会被岩浆被消灭,或者掉入海中。而且岩浆的破坏性非常的高,把当时的大部分森林都给烧没了,所以地球上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氧气减少。恐龙缺少氧气肯定是没办法活的,最后大部分动物都是因为缺氧而死。当然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科学家也给不出一个最准确的说法,大多数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的推测。不过恐龙可是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的物种,从这一点上来看人类能不能一直繁衍生存这么久还不好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恐龙谷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谷风景区背靠卧虎山,面向卧龙山。卧龙山因形状似虎而且每年秋冬季节登临山顶有时能听到虎啸之声而得名。卧龙山传说年大禹治水时,此山有青龙、黑龙、火龙三条龙盘住山间而得名。恐龙谷风景区共有七处景点:一是乘船游览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红旗渠的渠源;二是实地观看千古流传的大禹治水议事之处;三是在这个世界第二的恐龙谷了解恐龙家族,揭开恐龙神秘的面纱;四是欣赏具有传奇色彩的神龟灵蛙;五是领略漳河第一瀑布壮丽风采;六是在灵光闪烁的天然浴池沐浴;七是摆渡千米绿色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蟑螂和恐龙谁出现的早?

全文共 148 字

+ 加入清单

蟑螂

在中石炭世维斯发早期(距今约3.2亿年)蟑螂就出现了,而恐龙直到2亿4500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才出现。

蜚蠊目的化石显示,在中石炭世维斯发早期(距今约3.2亿年)蟑螂就出现了,而恐龙直到2亿4500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才出现。

晚侏罗——早白垩世(恐龙时代)的丽卡拉套蠊化石,和现在的蟑螂并无二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