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说司马家族是小人(精选五篇)

浏览

4656

文章

5

篇1:三国时期最大的家族是谁?司马、诸葛、夏侯三家谁的实力最强?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司马诸葛夏侯这种复姓也都算是大家族了。而且每家几乎都能出几位大人物,像司马懿、诸葛亮,还有曹操原本也是夏侯家的人。那如此比较的话,这三家到底谁的实力最强呢?可能还是最后完成统一三国大业的司马家会更厉害了,不过司马家有一位继承了这三大家族的血脉,而且还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他到底是谁呢?

如今很多人在写网络小说的时候,总是会把主角设定成复姓,好像这样就能够显得主角出身高贵,比如常见的南宫婉儿,上官倩,轩辕问天。虽然这样的现象,经常受到嘲讽,但是这样的设定,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单以汉末三国为例,当时最广为人知的复姓,分别是诸葛、司马和夏侯,而这三个姓氏,在当时而言都算是大族,都非常尊贵。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诸葛氏是琅邪的大族,相信了解过诸葛亮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否则单以诸葛亮的才华,不可能让刘表的连襟黄承彦,主动提出与他结亲,他的姐姐更不能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司马懿所在的司马家族,更是不必多说,据记载,他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世世代代都有人身居高位,算是士族的代表。夏侯家族则因刘邦时期的夏侯婴而兴起,也算是一个望族。

当然了,这些家族在汉末三国时期,不仅拥有一定的权势,其基因也非常强大,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三个家族,不仅是在三国时期,分别涌现出了不少大才,在三国之后,有一个人身兼这三个家族的血脉,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并登基称帝,成为了九五之尊。这个人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做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他身上流淌着司马家族的血液,自不必多说。她的母亲和祖母,则分别出身于夏侯家族和诸葛家族,如此看来,他的确身兼这三大家族的血脉。而他建立的王朝,则是东晋王朝——当初因为司马炎选择了,让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于是导致了贾南风乱权,以及八王之乱,进而引发了五胡乱华。在这个过程中,司马衷数度被废,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相继被俘,司马睿在晋朝贵族和江东大族的支持下,先自称晋王,然后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晋。

然而,如今却有很多人认为,说司马睿身兼司马、诸葛、夏侯三大家族的血脉,并不可信,甚至有人称他为“杂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来,《魏书·列传第八十四·僭晋司马睿传》记载:“僭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 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 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

意思是说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字景文,其实是牛金的儿子。当初司马懿生司马伷,司马伷生琅邪恭王司马觐,司马觐的妻子夏侯铜环,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于是与牛金通奸,并生下了司马睿。为了遮掩这桩丑闻,司马睿名义上依旧被认为是司马觐的儿子,自称祖籍是河内温县。

也就是说,根据《魏书》的记载,司马睿仅是母亲出轨的产物,他的父亲不是司马觐,自然没有司马家族的血脉,也没有诸葛家族的血脉,《晋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与其相佐证:“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另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北朝少数民族,为了证明东晋并非正统,故意传出的谣言,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你更认可哪种说法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氏是不是灭族了 历史上谁灭了司马家族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司马氏是不是被灭族了,还有这个历史上真实的情况下这个司马家族到底是被谁灭的呢?这个问题什么的也都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其实不难理解,下面我们仔细的分析看看就好了,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看看这个司马家族最后的结果吧!

说司马氏被灭族的人,小编觉得你还是有点欠思考了,先不说别的,现在有姓司马的人吧,那如果司马氏被灭族了,这些人都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所以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吧。司马氏并没有别灭族,灭族的只是那个当时的司马氏皇族一派了。

那今天要说的这个被灭族的皇族司马氏又是被谁灭族的呢?其实就是历史上的这个“刘裕”,宋武帝刘裕 灭掉的是司马氏的皇族 。

司马家为何放曹操后代一马,而刘裕却杀光这个司马氏家族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司马家和刘裕家都是这个篡位的,但是司马家对前朝的主人和刘裕对前朝的主人完全是不一样的,一个全部杀掉,一个并没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继续分析。

两者之间虽然都是篡位,但是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司马氏是世家大族,刘裕是寒门出身。

司马氏篡位可是得到绝大部分世家大族支持的,这些人根本不支持曹氏,所以司马氏才可以放心,稳坐江山,留着曹氏后代也没什么担心的。

而刘裕则是出身寒门,他是依靠北伐、消灭孙恩等战争才获得威信,就这样还有很多人不服。他如果留着东晋的皇族后代肯定会有反抗的遗患,所以杀光才放心。这种做法也在南朝的更迭中遗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都说司马家族阴险狡诈,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是什么坏人的,也不是坏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坏事,历史上同样也有很多看起来是坏人,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谓的人物评价,不过都是后世人片面的理解罢了。就比如三国魏晋时期的司马家族,看上去好像是坏事做尽,但实际上,相比起有些类似经历的人来说,他们做的有些事情,其实就已经是相当好了,什么事情呢?

常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来形容曹操和司马懿两家关系,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曹操一辈子紧盯着汉献帝的江山,费尽心机,耍心眼使诡计,耗费几十年心血,总算让曹家后人取而代之,当上了皇帝。不料一报还一报,他在前边盯着汉献帝虎视眈眈,司马懿早就在后边抄了他的后路。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打下来的江山,曹家后人只坐了四十来年,龙椅都没暖热,就被司马懿信手拈来。等于是曹操白忙一场,打个兔子喂了鹰。一切都跟曹操当年篡位程序一模一样,司马懿扫清障碍,儿孙们荣登大宝,三分天下万里江山,最后都归入司马家族囊中,东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晋朝,巍然崛起。

不过,司马懿家族深受曹家厚恩,担任曹魏大将军、大司马之要职,位极人臣,不思报效国家,反而篡位自立,不忠不义见利忘义,落下了千古骂名。后世很多皇帝都对司马懿的行为嗤之以鼻,后赵皇帝石勒曾说过:"大丈夫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若曹孟德、司马懿,欺负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也!"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但是,千夫所指的司马懿家族,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办过的一件善事,后世皇帝无一人能做到,足以让天下皇帝汗颜。这件事就是善待前朝国君。众所周知,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末代皇帝的命运都是最悲惨的,新皇帝往往会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把他们弄死,睡觉都不安生。因此绝大多数末代皇帝都难逃一刀,所以才会有那句痛彻心扉的悲鸣:愿生生世世,无复生帝王家!

司马懿家族精明狠辣,为争权夺位手狠心黑,唯独在对待前朝国君时,却判若两人,宽厚仁慈,恢宏大度。司马昭灭亡蜀汉后,刘禅被俘虏。惊恐不安的刘禅,既没被杀,也没被流放,反而被封为安乐县公,在晋朝国都洛阳赐予公爵府,朝廷还赏赐大量金银财物供他花费,继续享受安富尊荣的富贵生活。刘禅的子侄六十多人,全部赐予官职爵位,天下人都佩服司马昭的宽宏大量。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登基后,继续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被他夺去帝位的魏国末代皇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并且允许他住在魏国故都邺城的宫殿里,除了失去权力,其他仪仗礼乐制度依旧保留,并且允许陈留王爵位世代传承,代代如此。晋朝后世皇帝无不遵从此例,陈留王一家子整整传了一百五十多年,代代安享富贵。甚至晋朝被灭后,陈留王一家依然存在了几十年才被别国废除封号,创造了优待末代皇帝的一项纪录,后世皇帝无一人能做到。

司马炎灭吴国后,又把吴国皇帝孙皓捉到洛阳。孙皓治理国家一无是处,口才倒是极好。司马炎一见孙皓,开玩笑说:"我在朝堂上早已给你留了个位置,你现在才来!"孙皓比刘禅胆子大,立即反唇相讥:"我在南边朝堂上,也给你留了座位。"旁边的人都吓得心惊肉跳。但司马炎却不以为意,一笑了之。

后来安置孙皓时,照旧采用很高规格,封他为归命侯,在洛阳赐与府邸,同时赏赐丰厚的田产、粮食、布匹,孙皓的后人都可以凭借才能做官,不加限制。最为难得之处在于,司马家族对于这些末代皇帝的优厚待遇完全出于真心,并非权宜之计或做给外人看。后世皇帝也有优待末代帝王的,但很多都是做个样子,局面稳定后就让他们"暴病而亡"。刘禅、曹奂、孙皓三个末代皇帝,最后都因病亡故,死因在史学界也没有引起争议或怀疑。

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很看不上眼,专门写了篇文章谴责他。但对司马家族善待前朝皇帝,则佩服不已,认为司马炎"仁以御物,宽而得众",给予极高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西晋灭亡司马下场有多惨?

西晋在灭亡之后,司马家族的下场还是很惨的,在这个家族中没有离开的宫女,还有后宫妃子,全部都被杀死,更是一片凄凉。

刘渊当时带兵选择攻打,在此时就可以得到统治,西晋贵族也同样会破坏他们在所有老百姓的形象,长此以往,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刘渊的地位就会逐渐的提升,让百姓也同样更加喜欢刘渊。

在这种情况下留言怎么可能会放松警惕,一直都没有选择放弃抵抗,但是最终寡不敌众,还是弱不胜强。司马家族并不像刘渊这般拥有着比较强大的兵力,而且军民一心素质相对比较良好,最终战不胜这必然就是必然的。

刘渊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同样会派儿子一直都和官兵纠缠,这才会打的对方节节败退,其实在初期的战争中,在这个队伍中也会有着大批的将士全部都会前来支持。

西晋会慢慢的增加,但是并没有像想象中的一样直接就拿下洛阳。

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刘渊确实也没有,等到等到儿子继承地位之后,直接就选择去攻打洛阳,在消灭对手之后,西晋也开始进入到灭亡的阶段。

刘聪军队在开始进入到洛阳之后,也开始诛杀司马家族的贵族,还有奴婢,最终还抓获了皇帝以及皇后,所有的人全部都会被消灭。

行军打仗肯定就会有伤亡,其中受伤比较明显的就是老百姓每一个皇朝的服役,也同样需要通过老百姓,每一个皇朝的稳定也同样需要依赖于老百姓,老百姓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君主也不能够只考虑自己,还是应该为农民而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司马家族是中华罪人 司马家族是被谁灭了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发动政变后,魏国实权已由司马家掌控,改朝换代只剩时间问题。只是谁也没想到,司马家族开创的晋朝竟是至暗时刻的开始,两晋大部分皇帝都昏庸无能,五胡乱华事件更是导致汉人差点灭族,因此司马家也被贴上了中华罪人的标签。司马家可以说是聪明两代,糊涂数代,只有司马懿和他的孙子司马炎有点能耐,其余基本都是庸君,这也使得晋朝百姓在百年间苦不堪言。

1、黑暗的两晋时代

从公元220年西汉灭亡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南陈统一中国这369年的时间的时间内,华夏大地风起云涌、战火燎原,史称“魏晋南北朝”。先有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后有前秦东晋划江而治。整个魏晋南北朝共诞生了30多个王朝,而其中短暂获得过国家统一的只有西晋。

而“八王之乱”事件直接导致中原政权分崩离析,北方草原的五大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族、羌族、氐族纷纷南下,西晋王室带着大批汉人开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从东晋开始到南北朝结束,黄河流域成为了蔓延上百年的战场,而东晋王室则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东晋王朝时期虽然不乏祖狄这样的北伐名将和“淝水之战”之类的大胜,但汉人政权始终难以跨越长江一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反观东晋王室的11位帝王,有两位被敌军俘虏,4位成了短命皇帝,最年轻的只有18岁,也是艰难曲折。

纵观晋王朝兴衰史,除了晋武帝司马炎之外,一个有能力的都没有,更别说那种雄才大略的雄主了。

2、聪明两代糊涂数代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王朝短暂统一,东晋王朝偏安一隅。在155年的时间内,总共出现了15位皇帝,而这15位君主中,却没有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明君。有人戏说:“三国时代太过于璀璨夺目,导致魏晋南北朝近300年的历史发生了人才断代,没有出现过政治军事层面的杰出人物。”

戏说归戏说,魏晋南北朝没有雄主确是真的,唯一一个有能耐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在统一中国后开始变的骄奢淫逸、昏庸不堪。司马炎将大片国土分赏给王室子弟,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各皇室子弟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使得战火荼毒了中原整整16年之久。

除了开国皇帝之外,晋朝皇帝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晋惠帝、晋怀帝以及晋愍帝等等,无一不是懦弱无能的泛泛之辈。

其中最为可笑的就是晋惠帝。当时战争、瘟疫横行,老百姓食不果腹,以树皮、草根为食,而晋惠帝在知道后却说:“既然老百姓吃不上饭,何不让他们吃肉粥来充饥呢?”昏庸程度可见一斑。

3、司马家族是被谁灭了

历史上,是刘裕灭了司马家族,其实是消灭贵族世袭。刘宋之前是贵族政治,周灭商后也分封了殷商后人,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也没有屠杀王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王族也没有赶尽杀绝,东、西汉就更不用说,刘宋之前一国君主被杀才是特例。至少在这一点远超曹操,敢于将司马灭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论他势力范围有多么巨大,树倒胡孙散是千古真理,曹操英雄一世做错这件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已经意识到了士族门阀壮大的危害,意识到士族门阀才是汉朝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有意识的削弱他们。而司马家篡位后反而加强了士族门阀的力量,这才有了中原地区的进一步衰弱和后面的五胡乱华。一报还一报,种下恶的因就会接恶的果子。曹操家篡汉司马篡曹家都是因果循环,到大明朝朱棣篡位及极还怕后果,所以他就一直想办法洗白自己以求名正言顺。

刘宋王朝建立后不久,也不稳定,还出现了子弑父的局面。最后萧道成篡位,不久宋顺帝刘准被杀年仅13岁,之前刘昱生性残暴,也被萧道成用计杀害。

历史叙述还是要语言平和,中华大地属于所有栖息在此的民族,汉族尤其是古代民族长期整合而来,并非血统性民族。夷夏之辨只能是文化制度,没有血统纯正之分。民族融合必然伴随着民族间的互相杀伐,最终适应性最好的,才会继续生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