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岭山遗址(经典20篇)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浏览

6285

文章

1000

篇1:北丈八寺遗址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北丈八寺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丈八寺遗址位于户县天桥乡丈八寺村北堡一带,与丈南遗址一脉相连,东有涝河流过。上限为周代,下限在汉代,以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据1957年、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调查,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米,文化层厚2.1米。

从遗迹看,东为先民居住区,西为墓葬区。在南北3号路面靠村附近发现有大量的灰坑、墓穴。出土有兽骨、鹿角、铜钱及壶、罐,还有红、灰色夹砂陶片和云纹瓦当等。1981年在村南发现合葬20具人骨骼的殉人坑,坑北发现有汉代空心砖。

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西安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爷台山战役遗址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台山战役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爷台山战役遗址位于咸阳市淳化县方里、固贤、城关三乡(镇)交界处(爷台山)。

1945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肆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矛头指向了英勇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公然调集11个师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犯,妄图夺取关中分区,钳制陕甘宁边区部队向日寇的--,进而发动全面内战。7月21—22日,国民党26军暂编59师向爷台山关中分区保安纵队、关中警卫队、警1旅3团和新4旅711团的6个连驻军发起攻击,侵占了爷台山南10多个村庄。蒋介石、胡宗南无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立即停止一切行动,以利团结抗日”的警告,不但不后撤,反而又增加了预备第3师的兵力继续进攻,爷台山守卫部队经过七昼夜艰苦奋斗,终因寡不敌众,于27日奉命撤出爷台山以西的41个村庄。随后,国民党军即侵占了爷台山等地宽100里、长20里的地方。国民党军又令6个师3个团的兵力集结在耀县、淳化、彬县、黄陵、洛川一带,企图固守所占阵地,再向边区纵深进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命令新编第4旅、教导第1旅和358旅增援关中,并成立了以张宗逊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的爷台山反击战临时指挥部,统一指挥作战。8月8日晚11时,爷台山自卫反击战打响。广大指战员同仇敌忾,冲锋陷阵,英勇拼杀,浴血奋战,于8月10日夺回了爷台山,驱逐了全部进犯的国民党军队,收复了所有失地。

爷台山反击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指出:“不久以前,国民党调了六个师来打我们关中分区,有三个师打进来了,占领了宽一百里、长二十里的地方。我们也照他的办法,把在这宽一百里、长二十里地面上的国民党军队,干净、彻底、全部消灭之。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当然,寸土必争,并不是说要像过去‘左’倾路线那样‘不放弃根据地的一寸土地’。这一回我们就放弃了宽一百里、长二十里地方。7月底放弃,8月初收回。”爷台山反击战的胜利,正是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方针指导下,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有理、有利、有节地消灭了国民党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占据爷台山进而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的阴谋。

1978年12月,此遗址被淳化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6月,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咸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咸阳市委公布为咸阳市党员教育基地。

时代:民国

地址:淳化县方里镇爷台山

保护范围:爷台山主峰为核心向外扩30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500米。

2018年,爷台山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方里镇:方里镇位于淳化县东部。总面积102.2平方公里,全镇共辖方西、方东、桃渠、西坡、北居寨、南居寨、辛留、田壕、高家、南山麻、北山麻、蔡家、安塬、党家、桥辛留、东柳、朱登、徐村、常村、强村、野狐咀、官庄、二王庄、魏村、华家山、桐树渠、陶家庄、夕阳、山里村、余家硷、兴安岭、唐家硷、宁塬、汉寨、汉寨咀、吕家沟、张家村、余寨、黄花坪、宋家山、冯寨、陈家咀、寺前村、寺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百齐堡遗址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百齐堡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百齐堡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洮砚村,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154米,南北宽149米,面积2.3万平方米。墙体夯土版筑,顶部筑有女墙,四角筑外圆内方角墩,东侧开城门,外筑有瓮城。城址内房基、水井、街道遗迹清晰可见,四周散落有青砖、筒瓦、瓷片等遗物。2012年被酒泉市人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绵竹故城遗址

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绵竹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晋绵竹城”遗址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阳市区北15公里,属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中心位置在今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龙安村和袁家镇双江村结合部。以龙安村“土将台”为中心的台地上曾发现大量文化层堆积。“汉晋绵竹城”遗址为汉、蜀、西晋时期绵竹县所在地,东晋绵竹城移治今绵竹市所在地。遗址东临绵远河,位于绵远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遗址中心海拔约534米。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命名为“土将台”遗址,1990年由德阳市市中区(现旌阳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四川省、德阳市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工程、砖厂取土、采沙等过程中发现“绵竹城”砖、石提钱鱼俑、石武士俑、石虎、石狮础、石蛙础、板瓦、铜朱雀等汉代遗物。“绵竹城”砖的发现,初步确认该遗址即为汉”绵竹城”遗址。但是,长期以来,对该遗址的性质、范围、重要遗迹等基本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有文献曾探讨古绵竹城迁址原因,认为有八百年根基的古绵竹城迁离古蜀道要隘原址,于隋大业年间迁现址,不是因战乱、瘟疫抑或饥荒,应该是水患所逼。隋新绵竹城的选址着重考虑的因素是规避水患。

值得一提的是,黄略公路旁所立“土将台遗址”文保碑非土将台遗址所在地。土将台遗址实为江林村黄略公路东侧刘家大院屋后的土堆,现盖有民房。2015年4月西安西北石油管道公司擅自在土将台遗址南侧文物保护范围内挖深坑作业,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根据调查勘探资料推测,土将台遗迹应为“绵竹城”遗址北城墙的残存,土将台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65米,土台现为农耕地和住宅地。根据勘探结果,夯土宽约30米。调查发现的“绵竹城”砖一件位于龙安砖厂取土地,其余全部发现于土将台周围,部分位于土将台上。在勘探过程中,土将台上的探孔大部分发现有砖及夯筑痕迹。南城墙位于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上店子梁子勘探中发现有夯筑痕迹,根据勘探结果,夯土宽约30米。龙安砖厂取土地发现1件“绵竹城”砖,砖厂长期在周围取土,对遗址的文化堆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砖厂南部原来也为一梁子,与上店子梁子和西边的尹家梁子东西走向十分清楚。

根据勘探和发掘情况,北城墙大致呈东西走向,现存高度为1.5~1.7米。因城墙内侧有民房,探沟未能全部解剖城墙。发掘的城墙宽约20.7米。城墙北部边缘系包砖结构,包砖已垮塌,从解剖情况看,较有规律的砖有4层,为错缝平砌。砖的大小规格不一,有“绵竹城”砖、钱纹砖、五铢钱纹砖、“八”字纹砖、菱形纹砖、楔形砖等。夯土北部有修筑城墙之前挖的基槽,剖面大致呈梯形。已解剖的城墙夯土剖面有a、b、c、d四部分,夯土b部分为主城墙,夯土a和c部分为侧城墙,其中夯a和夯c均叠压夯b,为中央夯筑法夯筑而成。夯d城墙靠外部的基槽内及其上部夯土,夯筑前先在下部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上,其上即是城墙包砖。四部分交界处陡直,应为板筑法筑成。

2019年,绵竹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北至绵远河,西至獐子堰,南至尹家梁子、上店子梁子一线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北与保护范围重合,西至保护范围西缘外延100米,南至保护范围南缘外延100米。

黄许镇:德阳市旌阳区辖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四川省200强乡镇。1952年置黄许镇,1958年与5社1镇合并建立黄许公社,1984年分置黄许镇和黄许乡,1986年黄许乡并入黄许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26.7平方公里,人口3万。宝成铁路与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贯穿镇境。辖新新、新合、新丰、圣三、龙安、新华、新胜、新广、清平、海胜10个村委会和滨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帕恰卡马克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

帕恰卡马克遗址(Pachacamac)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兴起,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毁坏。它位于利马以南20余公里处的“鲁林谷地”,在秘鲁古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帕恰卡马克遗址原为前印加时期土著人的土地神庙,后被印加王国征服,成为秘鲁中部海岸最著名的神庙,以庄严、肃穆、雄伟而著称。恰卡马克是土坯和干打垒的泥土建筑群。地基由石块铺垫,墙壁上有一排上窄下宽的梯形窗式装饰。其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被称为太阳宫(或太阳庙),高6层,背靠大海,建在山顶上。大殿背后建有观象台,观看太阳出没并据此制定农历。

在太阳庙另一侧的低洼处还建有月亮宫。印加时期这里集中了邻近地区的美女。她们从9岁起被选入宫中,学习各种技艺。长大后,出落得最美丽的可被选为王妃;相貌稍逊者则作为宫女或教师。月亮宫内的通道犹如迷宫,宫内还修有水池、水渠供美女们沐浴。

秘鲁利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又称思的克古城,1961年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收人《中国名胜辞典》,遗址位于阿克陶县阿克陶镇亚格恰克村,为19世纪柯尔克孜族希布察克部落封建主思的克屯兵驻守之地。清同治三年六月

(1864年)喀什白山派宗教头目托合提·麻木提乘乱攻占喀什噶尔,不久思的克率兵攻入喀什噶尔,驱逐托合提·麻木提,占据喀什,自称“喀什噶尔帕夏”(喀什王)。同年十二月浩罕侵略者阿古柏挟布素鲁克侵入喀什噶尔,思的克与阿古柏反目,在喀什与阿古柏展开激战,思的克兵败逃回阿克陶,又集结柯尔克孜等族群众六七千人反击阿古柏,再遭失败。思的克逃至英吉沙、阿克陶一带,再次组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并筑城据守,几经激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相传斯的克巴克城即为当年思的克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的军营。城为方形,四周有炮楼。今城内已辟为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奢王府遗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王府遗址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奢王府遗址位于四川省古蔺县马蹄镇马岭村六组,距马蹄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已有600余年历史,是明末奢王奢崇明的府邸遗址。

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奢王府遗址两石狮基座为基线,东、南、西面各外延20米,北面外延15米,东西长50米,南北宽35米。保护、建控建控面积约1750平方米。

马岭村:马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芦山峁遗址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芦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西北侧的梁峁上,西邻延河支流陈团沟、新尧沟两条河沟,整体地形呈“山”字形,分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属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始建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晚段,距今约4500年,将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65~1967年,这里曾先后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别致,较为珍贵。1988年经勘察,该遗址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发现有1~2米厚的文化层,有灰层、灰坑、居住面、墓葬等。采集的标本十分丰富,主要为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纹饰为篮纹、附加条带纹和交错绳纹,可辨别器型有罐、瓮等,同时还发现了石镰等器物。

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

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于2009年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列之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剑门关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关隘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剑门关景区位于剑阁县城南10公里处,原称剑阁,为蜀北屏障、两川咽喉,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也是剑门蜀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和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

剑门关地处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这里曾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十多位帝王莅临并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当年蜀将姜维凭借天险,曾拒魏军十万之师于关外。现存诸葛亮建关的遗址,古老的寺庙,珍贵的碑刻以及著名的剑门四景(剑门细雨、梁山松涛、夕照绝壁、雪染翠云)和剑门四奇(姜维石像、千年紫荆、松柏长青、剑山石笋)。

景点位置

四川省剑阁县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河泊所遗址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河泊所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泊所遗址分布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河泊所、金砂等村部分区域,东邻金砂山、西面滇池水、南望小平山、北接石寨山,是滇池地区最早的人类-遗迹,也是石寨山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08-2010年中美联合考古调查再次认定,2014年开始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教授带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现已探明河泊所遗址分布总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其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

河泊所遗址是集各类功能于一体的遗址群,遗址中发现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玛瑙等工艺品加工区、金属铸造区等不同功能区。经过考古试掘和发掘,清理各类房屋基址40余座、汉代水井13眼,“瓮棺”300余座等等。房屋类型多样,包括半地穴式、地面起建和干栏式房屋等。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包括釜、罐、缽和同心圆纹盘等,为石寨山文化陶器的典型器物;汉代遗物以绳纹瓦片、卷沿罐为代表。

2019年,河泊所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村:石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可乐遗址可乐古夜郎遗址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可乐遗址(可乐古夜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乐遗址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是一处战国至汉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的遗址。

遗址区包括遗址2处、墓葬群

14处。遗址和墓葬群均有汉代遗址和战国时期的当地少数民族(即夜郎)遗址和墓葬两类。汉代城址,位于可乐河南岸,平面为“猪心形”,面积约6-7万平方米,有夯土城墙环绕。城内出土大量青铜戈、矛、钱币、瓦当、花纹砖等建材及陶、铜、铁等生产和生活用品。夜郎文化遗址距汉城约1

公里,位于可乐河北岸,出土石器、铜器、陶器。汉墓一般规模较大,随葬少量金、银、玉等饰件及铜、铁、陶器等物。少数民族墓群除随葬少量陶、铜、铁、漆器外,其葬式极为特殊,其中的“套头葬”在国内罕见,反映出夜郎民族的埋葬特点。

可乐遗址对研究夜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景点位置

贵州毕节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褒斜道留坝段遗址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褒斜道留坝段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留坝段遗址

时代:秦—清

地址:汉中市留坝县青桥驿镇、马道镇、武关驿镇、江口镇

保护范围:(1)青桥驿镇三个点:蔡家坡万年桥遗址、褒斜道遗址青桥驿段、青桥铺古桥遗址,以上3个点的遗址本体为中心,下至褒河水面约10米,上至路面或山体50米以内,左右向外延伸50米以内;(2)马道镇四个点:萧何追韩信处遗址、马道金洞子栈道遗址、樊河铁索桥遗址、白岩山手扒崖道路遗址,萧何追韩信处遗址以“寒溪夜涨”及亭为核心,亭北至凤凰山北角,南至河边,东至316国道,西面外延20米;其他3个点的遗址本体为中心,下至褒河水面约10米,上至路面或山体50米以内,左右向外延伸50米以内。(3)武关驿镇六个点:杨家河坝栈道遗址、纱帽山栈道遗址、武关驿栈道遗址、倒水湾栈道遗址、阎王碥栈道遗址、孔雀台栈道遗址,以6个点的遗址本体为中心,下至褒河水面约10米,上至路面或山体50米以内,左右向外延伸50米以内;(4)江口镇十二个点:白果树栈道遗址、寒水沟栈道遗址、马家湾栈道遗址、田大湾栈道遗址、江西营栈道遗址、磨桥湾栈道遗址、倒角树栈道遗址、猴子岭栈道遗址、锅厂栈道遗址、石垭子栈道遗址、老堰嘴栈道遗址、磨坪栈桥遗址,以12个点的遗址本体为中心,下至褒河水面约10米,上至路面或山体50米以内,左右向外延伸50米以内。

2014年,褒斜道留坝段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桥驿镇:青桥驿镇位于留坝县南部,地处汉江主要支流——褒河下游。乡政府驻地青桥铺,距县城45公里。316国道纵贯全境。全乡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630户,总人口2303人。 青桥驿乡有耕地4530亩,其中水田1055亩、旱地3475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作物。2002年农业总产值3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2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牛蹄岭战役遗址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牛蹄岭战役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蹄岭战役遗址

时代:民国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牛岭村

保护范围:(1)北部遗址区:战壕遗址外扩20米。(2)南部遗址区:东、西、北至纪念碑外扩20米,南至牛蹄岭战役遗址指挥所南侧围墙外。

建设控制地带:(1)北部遗址区:A区四周外扩10米。(2)南部遗址区:A区四周外扩10米。

2018年,牛蹄岭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县河镇:县河镇位于汉滨区东南部,南与平利县接壤,西与田坝乡相邻,北与新城办毗领邻,东与迎风乡隔江相望。属丘陵、中高山地形,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3646户、1.4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境内316国道横贯4个村,从1998年开始通过多种渠道筹劳筹资,兴修通村道路,通路村由原来的50%上升到85%。农电网络建设实现了全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祝英台塬遗址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祝英台塬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祝英台塬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祝英台塬村。年代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汉代,类别为古遗址。

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马家沟西塬西侧断崖为界;西:以南道河为界;南:以南峡村居民住宅区为界;北:以桐温公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永清镇:自然环境:永清镇位于清水县中部,总土地面积3.78万亩,总耕地面积1.71万亩。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8.9°C,年平均降雨量580.5毫米,全年无霜期172天。行政区划:辖4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010户,乡镇总人口48428人,乡镇从业人员24280人。六通情况:1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城固宝山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城固宝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

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殷商遗址之一。其中烧烤坑为全国仅见,地方特征鲜明,大量出土的陶器、陶片为研究殷商文化在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传播提供了科学标尺。宝山遗址殷商遗存,经过与长江三峡同期文化遗存对比,可以初步判定与当时的巴人有着密切联系。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村:宝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俄界会议遗址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俄界会议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俄界会议遗址位于迭部县达拉乡政府驻地西3公里的高吉村(旧时译为俄界,意为“八个山头”),西北距县城68公里。该村座北朝南,四周群山环绕,松林茂密,是一个地势平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藏族山寨。俄界会议,以其会址所在村而得名。会址为一座典型的藏族山寨土围墙木楼建筑,总面积23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高6米。其中红军司令部住室面积69平方米,毛泽东居室面积15平方米。现设有展览室15平方米。

1935年9月11日傍晚5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随同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顺利走出草地后,相继抵达俄界,当晚向左路军发出了《中央为贯彻战略方针再致张国焘令其即行北上电》。9月12日,党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何凯丰、刘少奇、邓发、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李维汉(罗迈)、杨尚昆、李德(共产国际所派顾问)、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青等参加了会议(周恩来因病未能到会)。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讨论了红军北上的任务与到达甘南后的战略方针,确定了红军以后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的退却主义、军阀主义和-、0-红军的错误;会议还决定:1、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2、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3、通过了彭德怀关于缩小部队编制的建议,成立编制委员会,以李德为主任,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为委员,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会上还作出了攻打天险腊子口的决定,迅速打开全军北上的最后一个天堑大门。同时党中央向全军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抗日告同志书》。会后,部队在村对面的打麦场集合,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境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战胜张国焘0-、破坏党和红军,胜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俄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址,在红军走后不慎失火烧毁了一部分,会址失火后遗留的部分板壁上写的红军标语,解放后已被四川省阿坝州和甘南州有关部门拆走收藏。如今,会议遗址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妥善保护,至今基本完好。1981年9月10日会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庆祝甘南州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县政府拨专款对会址进行了维修并立碑纪念。1981年9月7日,俄界会议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2006〕19号)。现被县政府确定为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达拉乡:迭部县辖乡。 1959年设达拉公社,1962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5公里。面积73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均为藏族。有公路接两(河口)郎(木寺)公路。辖次哇、高吉、亚拉3个村委会。地处岷山山区,白龙江南岸,达拉曲两侧。森林茂密,林中栖息岩羊、梅花鹿、金钱豹等野生动物。驻有达拉林场。以林业为主,有木材加工厂。特产蕨菜。境内高吉村有革命纪念地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海门口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海门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

海门口遗址在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距剑湖湖尾闾250米处,1957年发现“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在长140米,宽20米范围内小面积清理。遗址中发现住房桩柱224根,均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桩柱之间。桩柱排列不规则,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为房屋间隔。

遗址发现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铜器14件。此外,遗址中有四处发现谷物,出土时均成黑色。经有关部门鉴定,出土谷物属于粳稻类型。还有大量兽骨出土。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何家坝史前遗址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何家坝史前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米易县挂榜镇不少居民家的灶台上,放有一种被称为“雷削子”的石头,传说是天上的雷公发怒时,从天上摔下来的什物。民间还传说,当妇女生孩子难产时,把“雷削子”烧红泡水喝下,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这种打磨得光光生生的石头,让人着实感到有些神秘。

1987年,当时修建堰沟的乡民在距地表深2.5米的地方挖到两个完好的双耳夹陶罐和成堆的陶罐、陶片、黑色炭粒(泥)组成的堆积物。后又相继发现了石斧、石锛、石镰、钻孔器(石纺轮或石佩器)、石箭镞(石剑尖)等形制偏小,工艺粗糙、原始的磨制石器。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雷削子”之谜,也为研究安宁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文化类型和原始人类生存形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原来,大约在距今4000至3000年的时候,在安宁河西岸的何家坝,黄帝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用他们自制的石器工具改造自然,创造生活。从何家坝遗址上出土的物件中可以看到新石器时期的夹砂陶片和磨制石器。文物专家证实此地有烧陶的窑址,确定何家坝遗址为“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与米易其它的、毗邻地区的史前遗址——攀枝花回龙湾旧石器时期晚期智人洞穴遗址,席草坪洞穴遗址,格里坪洞穴遗址以及下湾、红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一起,共同佐证了“攀西裂谷是人类摇篮”的论断,改变了人们认为攀西是不毛之地的认识。

神秘的“雷削子”竟是老0们使用的工具!2002年12月31日,米易县挂榜镇何家坝遗址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徜徉在这块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迎着扑面而来的浓郁古风,思绪的缰绳自由驰骋,远古的历史仿佛近在眼前。

关于“何家坝”的这个地名,据说是有来历的。在现在的挂榜村六社居住的人中,大约有100多人都是姓“何”。据何姓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叫何盛昌。其父何全举孤身一人从福建汀洲府(现龙岩市)武坪县太平村迁居到现米易县宁华乡何家湾子。成人后,何盛昌从何家湾子迁移至此,生养子孙,发家致富,进入何氏兴旺鼎盛时期。他生养的四子均进入国子监学习,其中二子何开桂、三子何开荣还取得了功名,被清道光皇帝赐予蓝翎正五品官职,现有道光十三年(1833年)赐匾为证。何家二子取得功名后,即大兴土木,修建了占地大约六亩的何家大院,雕花镶麟,极为气派。大门外建有高大的照壁,照壁前是宽阔的草坪。房侧屋后是高大的槐树、柏香树、蚊子树。距何家大院向西不足百米之处,从米易县黄草乡仙山流下的河水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龙”奔向何家大坝上肥沃的土地。就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何家子孙安居乐业,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人们便将此称为何家坝。

有兴趣的人,还会了解到这样一段历史。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遭到土司张在公的伏击,双方各有伤亡,后被太平军攻克,土司衙门被放火烧毁。现在挂榜“叫花岩”的乱石丛中,还有一门太平天国留下的土台炮,摇得动,却拔不出来。

保护范围:遗址分布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阴湾遗址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二阴湾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阴湾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贾家铺村二阴湾社东山咀。

二阴湾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贾家铺村二阴湾社半山坡地带,东至苏家岘,西靠杨家山,北近陈董家,南临王家咀。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地表暴露有大量的彩、素陶残片。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搞农田建设时出土过石器、彩陶、素陶等。多为红陶,喊少量的灰陶,其上多带刻画纹和绳纹。彩陶纹式有波浪纹、漩涡纹、黑平行线纹、圆点纹等,器形以壶、瓶、罐为主。出土石祖两件,一件存会宁博物馆,一件存白银市博物馆。该遗址为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生活区。1991年,该遗址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东山咀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瓦渣梁遗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瓦渣梁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瓦渣梁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汉

地址:华阴市碨峪乡岳庙街道办

保护范围:以遗址南端(北纬34°36′09.2″,东经110°09′48.7″)为基点,向东、西延伸250米,向北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瓦渣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庙街道: 华阴市岳庙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元月,由原岳庙办与观北乡合并而成。该办地处华阴市区东郊城乡结合部,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岳庙相邻。下辖23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2141人。国地总面积41.6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为黄地高原,南部为秦岭山区,紧邻西岳华山。2003年耕地总面积17212亩,其中水浇地9765亩,旱地7447亩,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