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经典20篇)

浏览

2500

文章

1000

篇1:太阳辐射分为哪几种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太阳辐射分为哪几种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太阳辐射按照波长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0.15~4.0微米之间;

2)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波长为0.4~0.76微米;

3)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微米处。

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分为哪几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上的“蝴蝶图”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上的“蝴蝶图”

这是一张非常漂亮的图:一对美丽的蝴蝶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翩翩起舞。

但如果你知道这群“蝴蝶”是来自于太阳,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太阳上怎么会有蝴蝶呢?这当然不会是真的蝴蝶,而是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的一张示意图。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太阳上有黑子,甲骨文中的太阳就被写作“⊙”,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日”。现在“⊙”是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用来表示太阳的标准符号。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巨大火球,但我们的祖先却永圆圈中间加一个点来表示它,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肉眼看到了太阳黑子,即太阳表面的小斑点,并用来描述太阳了。

人类关于太阳黑子的第一次文字记载,出现在约两千年前的《汉书·五行志》中。在西方,由于宗教神权的影响,人们长期把太阳当作纯洁、神圣的象征,不能容忍它有任何污点和不洁。因此,在望远镜刚刚问世不久的 17 世纪初,当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记录下太阳黑子时,他都没敢马上公布他的发现。

我们知道,一列几十节长的货运列车,可以装载数千吨货物。那么,请想一下下面的场景:几十万列这样的列车一列列的排成方阵,铺满了整个京津地区,它们的总重量有数亿吨之巨。可是,1 秒钟之后,它们全被抛到了上海附近。这可能吗?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这的确不可能,但是太阳就这能耐。天文学家在 70 年代发现了一种新的太阳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太阳磁场会把数亿吨重的气体以高达每秒 1000 千米的速度抛离太阳,进入星际空间。

那么,太阳磁场为什么有这么大能耐呢?原来,太阳也是一个大磁体,但不同于地球磁场的是,太阳两级处的南北磁极每 11 年左右就要反转一次,具有周期性。 而太阳磁场是在太阳内部辐射层和对流层之间的薄区域里产生的,它们穿过太阳表面而爆发,产生种种太阳活动现象。例如,太阳黑子就是太阳磁场穿过被称为光球的太阳表面造成的。太阳黑子数在每 11 年里由少量到很多,呈波浪式变化,形成我们刚才提到的黑子分布“蝴蝶图”。太阳的磁场在黑子出现最多的时候发生反转,这个时候太阳活动非常剧烈,会频繁发生太阳耀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爆炸现象,大爆炸产生的能量极大。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附近的空间环境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航天、通信、供电等部门的正常运转构成威胁。

尽管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磁场在太阳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太阳会有 11 年的活动周期?什么样的磁场结构和变化导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空间环境的  这些仍然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未解之谜。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射了许多颗空间探测卫星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种新的宇宙学框架

全文共 210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来看一下,关于宇宙的未来以及物质和生命的最终命运,正统的和多周期的图景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在正统图景中,宇宙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并正在走向一个终结,物质最初产生于并最终毁灭于亚量子场。在此期间,宇宙向增加有序程度的方向发展,直到这种过程颠倒过来,即已获得的秩序瓦解。如果亚量子场是一种被动的介质,那么进化就会受机遇的支配,并极有可能缺乏自我一致性。如果这种场是相互作用的,那么物质的进化就会偏向于观察到的秩序和同一性水平,但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场不能使物质的有序构型免于最终的崩溃和瓦解。

多周期宇宙论这种替代图景提出了宇宙的另一种命运,初看起来,这种命运与正统宇宙论所描述的命运并无根本的不同。在这些替代图景中,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而且在开放宇宙模型中,它在空间上也是无限的。但是,在不同周期中被合成的物质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仍然是有界限的。当某些粒子组合成原子和分子,当某些原子和分子组合成晶体、细胞、有机体和生态系统时,所有的粒子,不论是构型的还是非构型的,最终都将在开放宇宙的黑洞逸散中瓦解并消亡;而在封闭宇宙中,则部分地消失在黑洞之中,部分地消失在量子密实态的大破灭之中。

如果始基场是一种被动的介质,那么物质的进化就会是相同地或随机变异地一次次重复循环的过程。但如果这个场是相互作用的全息场,那么情况就不是如此,它的高度调谐的结构就不一定在每次循环周期的结尾被抹去。这个结论是从亚量子全息场动力学假说中得出的。在宇宙中,保留物质痕迹的波形图像瞬时地传播而遍及时空,因此这些波形图像目前仍在开放宇宙的范围之内,而在这个开放宇宙中,临界不稳定状态使亚量子场爆炸。在这个范围内,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孤波似的变形 (量子正在退移的星系中向外传播),但是原先由变形所产生的波干涉图像仍将存在。由场合成的量子与这些波形图像相遇,而这种相遇作用于量子的状态并影响其进化的轨线。

如果宇宙由一次周期构成,那么在这个周期的终结处,场中的信息就会继续存在,但只是消极地继续存在,很像计算机中贮存的档案丢失了提取密码。这样一种有结构的微能量的冻结场也许符合某个永恒的神灵世界的神秘直觉,但它不会构成一个能够包含我们所知道的物质、生命和思维的世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是多周期的,那么场的微结构就会周期性地重新活化,每个周期都将以先前周期带来的信息为基础。因为这一周期又会得到先前那个周期的信息,所以每一个周期所得到的信息将是到那个时刻为止所有宇宙周期产生的全部的信息。在连续的循环周期中,物质的进化不会从零开始,它会以所有先前周期所蕴藏的反馈作为开始。在所有周期中都会有这种蕴藏的反馈,所以物质不但会从当时的周期中,而且会从所有先前的周期中获得进化构型的信息。

尽管有(实际上是由于)这种局限性,但每个周期中的进化还是会有效地得到跨周期信息库发出的提示,这种提示会选择不仅与这次周期中的进化结构相适应,而且与先前周期中的结构相适应的进化途径。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每一次后来的循环周期中的进化会在逆转为退化之前趋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和复杂性。

我们可以通过详细描述水塘的形象来说明宇宙的这种记忆过程。可以认为水塘具有永久的记忆,即其中的水能贮存所有从中传播过的波阵面的踪迹。当一个气泡的波阵面向外传播时,水塘的表面并不完全恢复平静,而是仍在进行细微的调谐,当下一个波阵面通过其向外传播的路径时,它就与前一个波阵面遗留下来的波形图像相互作用。每一个波阵面都容进干涉波形图像之中,并进一步调谐水塘无限持久的表面。

这种跨周期记忆的曲线会影响宇宙中的所有过程,没有理由说它不会同样影响宇宙的常数。宇宙常数的值也会进化:每一个周期都会把这些常数与随后而来的常数“协调”起来。在一个特定的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基本上相同的进化动态也会在各个周期中表现出来,这就是说,一种特定的进化结果一旦实现,便会使随后的过程趋于一致。正如在我们的环境中,生物圈一旦进化,有机的和生态的过程便会微妙地与生物圈的普遍参数相协调。同样地,不管是多么随机、频繁或原始,一旦在一个周期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命,下一个周期就会更好地适合于产生生命。这里会有一个逐步产生较高级形式的生命的统计概率,而这些较高级形式的生命的产生又会增加在随后的周期中进化出更高级形式的生命的可能性。这种往复循环的结果会趋向于产生恰好数量的重子去充塞时空;趋向于使中微子具有质量 (可以是零值或正值),恰好使产生于循环中的物质不会在合成后又瓦解;并会趋向于确定膨胀的速度和形式,而这种膨胀导致了适宜于生命和复杂性的宇宙的大规模结构。

被正统宇宙论视为宇宙整个寿命的这种过程,有可能被证明只不过是多周期宇宙的那些潜在的是无限循环序列中的一个序列。这些循环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一系列独立的宇宙,因为这些循环会由亚量子场中所积累起来的信息按宇宙法则联结起来。这个多周期的宇宙会是一个不能缩小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物质—能量通过周期循环向愈来愈高的生命和复杂性的顶峰进化,从而也达到思维和意识的顶峰。

尽管是猜测,但是这些远景还是值得认真注意的,它们表明,使宇宙中物质进化有序的联系也使物质在其中进化的宇宙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风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

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彗星的尾巴总是背向太阳,于是猜想这大概是从太阳“吹”出来的某种物质造成的,直到1958年才通过人造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太阳上有微粒流射出。美国的帕克给它取名为“太阳风”。

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这种微粒流是从日冕的冕洞中喷射出来的。

经过长期的观测,我们发现太阳风的主要成分是质子、电子和氦原子核。其中质子约占91%,氦核约占8%,此外还含有微量的电离氧、铁等元素。其密度则随时变化。

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是“宁静太阳风”,它是粒子持续不断地被辐射出来,速度较小,在飞到地球附近时,平均速度约为每秒45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较少,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为1~10个。

另一种太阳风是“扰动太阳风”,它是在太阳活动剧烈时辐射出来,速度比较大。在飞到地球附近时,速度可达每秒2 00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较多,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约为几十个。它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它抵达地球时,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与强烈的极光,同时骚扰电离层,极大地干扰了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短波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发射太阳船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迄今为止,除了冥王星外,其余行星和它们的主要卫星都有许多探测飞船临近进行过考察,研究了它们的运行环境、大气层和电离层特性,星球物质构成以及物理化学组成;拍摄了许多清晰照片,研究了它们的地质结构、表面形状、星球演变、有无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获得了许多信息,揭开了许多奥秘,把人类对行星本身以及太阳系演变的了解,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是否可以说,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已经差不多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纵观过去 30 年来发射的各种宇宙探测飞船,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太阳黄道面内运动。黄道面,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其他行星运行的轨道面与地球运行的轨道面相交角度也很小;不仅如此,太阳赤道面也在这平面内。这样,我们也就发现,过去对太阳系的探测都是局限在太阳赤道的附近区域,而对其他区域,特别是对太阳的南、北两极区域还没有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空白。

太阳两极和黄道面之外的区域里,也许有着开启太阳系秘密宝库的钥匙。那里有许多奥秘使科学家们感兴趣。例如,在太阳系范围内,行星际物质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60 年代发射的先驱者 6 号至 9 号 4 艘探测飞船的观测表明,它很可能是随太阳磁场作螺线形分布。若如此,在黄道面外面,行星际物质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又例如,被称为冕洞的日冕,也即太阳最外层大气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其温度和密度比周围地区低得多?冕洞是如何形成的?特别令科学家感兴趣并迷惑不解的是,极区冕洞常年存在,其面积之和是相当稳定的,约为太阳表面总面积的 15%左右,当一个极区的冕洞面积扩大时,另一个极区的就相对缩小。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那里的磁力线向太阳以外的空间张开。日冕稳定地向外膨胀,使得质子等热电离气体粒子顺着磁力线持续不断地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流出,成为太阳风。冕洞就是太阳风的风口。行星磁场结构和地磁扰动等物理现象,受太阳风的影响很大,在太阳风的劲“吹”下,地球磁场受到压缩,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那就是磁层。更进一步全面探测太阳风,对深入了解日地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太阳出现大耀斑时,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太阳宇宙线)从冕洞向外涌出,影响地球,等等。所有这些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迫使科学家要发射能探测太阳南、北两极地区的探测飞船。在这样的客观需求背景下,就产生了所谓的“尤里西斯”计划。耗资 7.5 亿美元的尤里西斯号太阳探测飞船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联合发起的。西欧宇航局提供探测飞船及其配备的一半仪器;而美国宇航局则提供另一半仪器以及发射手段和地面观测跟踪服务。1990 年 10 月 6 日,尤里西斯号太阳探测飞船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太空成功施放。

尤里西斯号探测飞船,重 380 千克,其中 55 千克为仪器设备,占飞船重量的 15%。它的主要任务有:研究太阳风和太阳磁场的三维结构图像,日冕、耀斑、太阳各种电磁辐射、行星际气体的空间分布、星际空间、宇宙尘、伽马射线爆发源以及引力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拉斐水岸售楼处-楼盘详情——售楼中心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拉斐水岸售楼处电话:400-0080-669

售楼处电话接听时间:早7;00-晚10;00

项目规划;楼盘介绍;路线咨询;班车报名;团购报名

(注:此为拉斐水岸售楼处唯一指定电话,请不要相信陌生销售,谨防上当受骗!!!)

拉斐水岸,基址北京八达岭官厅湖东南岸,项目总占地1288亩,社区配套规划包含:欧式风情街、拉斐葡萄园、拉斐城堡、温泉养生会所、湖畔湿地公园、欧式贵族跑马场、天然钓鱼场、高尔夫球练习场、五星级标准酒店等多元大型配套,是北京人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的不二之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怀来御泉公馆小区位置售楼处咨询中心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御泉公馆扼守北京至张家口的咽喉位置,面朝美丽的官厅湖畔,背靠著名的道教圣地老君山,PM2.5指数常年保持在50以下,空气质量达到一级国家标准。地处北纬40度,与美国加州、法国波尔多并列为三大葡萄种植黄金带,项目位于万亩葡萄园的簇拥之中,浓情夏日甜香扑鼻。天漠沙场、康西草原、官厅湖、天皇山、古崖居等自然景观环绕,还有八达岭长城、峡谷漂流、万亩海棠林等,颐养身心。

项目地址:河北怀来温泉核心区

产品类型:温泉入户精装电梯洋房现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阳饼和老婆饼的区别 老公饼和老婆饼的区别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会举办糕饼节的台中市,以传统中式糕饼闻名,从凤梨酥、雪花饼、芋头酥、奶油酥饼等种类多样,而名气最高的莫过于太阳饼了,甚至还有所谓的「太阳饼街」,一整条马路上并排了数十间的太阳饼店,相当可观。不过多数台中人都表示自己其实不常吃太阳饼,更对层出不穷的品项感到困惑!其中最容易让人混淆的就是太阳饼、老婆饼和奶油酥饼三者的差异了,无论在外表或口味都十分雷同,即使居住在台中数十年的在地人,也常抱着「到底差在哪?」的疑问,现在就搞懂吧!

老公饼和老婆饼对比

认识了老婆饼,当然不能不提老公饼。老公饼可不是近代随着老婆饼才创造出来的糕饼,它发源自元末明初,其实比太阳饼、奶油酥饼都还要古老,随着时间逐步改良后,形成现今的口味。

老公饼跟老婆饼一样是广东地区的传统酥饼,饼皮配方、做法都和老婆饼差不多,以外观分辨,老公饼的形状多为椭圆状,并且略大于老婆饼;老公饼之所以没有与前三者并列而谈,是因为它属于咸的酥饼,传统做法是用肉末、蒜蓉、蛋黄和椒盐调成内馅,吃起来咸中带甜,不容易腻口。不过现今市面贩售的老公饼,多会做成咸海苔口味贩售,想吃到正统的老公饼,可以趁着到广东、澳门地区旅游时购入。热爱传统中式糕饼的你,不妨也试试以上这些在地传统美味吧!

太阳饼、老婆饼和奶油酥饼差在哪

太阳饼、老婆饼和奶油酥饼是油饼皮包覆内馅的传统酥饼,主要成分都有面粉、砂糖、麦芽,口感、口味都相当雷同,所以常被人搞混。

»太阳饼:

是中台湾的名产之一,起源于台中市神冈地区的麦芽饼,是以猪油制作的传统酥饼中包入麦芽糖糖馅制成。麦芽饼后来在台中「太阳堂饼店」打出名气之后,被取名为太阳饼;因为并没有注册商标,故后来的同业皆会使用此明。

太阳饼的原型其实就是奶油酥饼。

»奶油酥饼:

奶油酥饼与芋头酥并列大甲地区的地方名产,一直以来都是大甲传统的喜饼之一,又是如何打响在全台的名气呢?因每年妈祖诞辰,大甲当地会涌入大量的信徒,也让酥饼成为祭拜供品的最佳选择。不过传统的酥饼是以「猪油」制作,让进香期间吃素的香客无法享用,饼店「裕珍馨」的老板便加以改良成用奶油取代猪油的「奶油酥饼」,中西合璧的美味大受欢迎!从此之后,每每说到「大甲」,不免让人联想到「奶油酥饼」啰!

酥饼原本就是大甲传统的喜饼之一,改良后的奶油酥饼更一跃成为知名拌手礼。

»老婆饼

老婆饼其实不是台中在地的传统饼食,最早发源自广东地区,又称作冬蓉酥,在广东和香港都很常见,也是许多人到香港旅游会购买的拌手礼。老婆饼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内馅,主要成分除了麦芽糖之外,还有使用冬瓜蓉加上熟糯米粉,所以口感也比较特殊喔!

老婆饼源自香港、广东地区,图为香港当地的老婆饼,表面会涂上蛋黄液,看起来更金黄可口。

细分差异还有这些

»外观大小:

奶油酥饼为三者中体型最大,直径约20cm的圆形酥饼、厚度则约1cm;不过近年为了方便食用,奶油酥饼也有推出尺寸较小的产品。太阳饼和老婆饼的大小类似,约莫在直径8~10cm左右,能够一人独享。

»饼皮特色:

奶油酥饼:下层的饼皮厚而紧实,上层则会膨胀、形成空气感的层次;饼皮酥而易碎,食用、切块时很容易掉落饼屑,边缘较硬的皮也常在拿取的时后与内馅分离。

太阳饼:上层的皮比较厚、层次较多,层次间的空隙较小,比奶油酥饼扎实一些。

老婆饼:与前两种不同,外皮有一个个小洞,从外观来看最好分辨;不过也有许多饼店制作的老婆饼表面酥皮是以划出三条裂痕、或是洒上芝麻来区分。老婆饼的饼皮上下层的厚度差不多,轻压表面会回复原来的膨胀度,食用时比较不容易掉屑。

上方有一个个小洞的饼,就是老婆饼。

»口感甜度:

奶油酥饼:饼皮上薄而蓬松、下厚而较酥口;内馅则是三者中最甜的。

太阳饼:整体来说,饼皮比奶油酥饼紧实,咬下后内馅的麦芽会带有微微牵丝。

老婆饼:饼皮松软,内馅Q而带有弹性,吃起来类似麻糬。

老婆饼的内馅Q弹如麻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区块链去中心化账簿结构介绍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年,我国的相关部门已明确表态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技术。目前,很多行业也都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很多投资者对区块链也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还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结构,很多专业的人士都认为这种技术的结构是链式结构。很多投资者除了关注区块链是什么结构以外,他们也很关注它的去中心账簿的功能特点。

一些关注区块链是什么结构的投资者都知道,传统的交易流程是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机构,交易流程中的所有节点都得通过这个机构来进行交易,而在交易流程中,这个机构会维护整个交易的秩序,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区块链的系统中,是不会存在中心化的机构的。在区块链系统发生交易后,系统中所有的节点都会共同确认并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并且,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等同的。而且,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中,我们是不需要进行对账的,只要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簿即可。

不少关注区块链是什么结构的投资者都觉得,它的去中心化账簿的概念比较晦涩难懂。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区块链是什么结构以及它的去中心化账簿。

假设,某单位有20人,这些人都有互相交易的习惯。为了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们在交易的时都会找王科长来做担保。王科长是单位的领导,既可靠又有威望,所以大家都非常信任他。每当有人交易的时候,王科长都会自己的账簿上进行记账。

原本,交易的秩序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一天,张三和李四在交易时找王科长做担保以后,张三发现王科长接受了李四的贿赂,把他们的交易数据篡改了。

自此,大家都不敢找王科长做担保了。但是,大家都还有交易的需求。这时候,赵五就建议每个人都开始记账。每当单位里发生交易的时候,交易双方都需要通知单位的每个人,然后每个人再把听到的交易信息记录在自己的账簿上。这样,账簿上的数据再也不会被篡改。因为,即使某一本账簿的数据被篡改了,那也还有其他的账簿。

在了解了区块链是什么结构以后,不少投资者还非常关注这种技术能够应用到哪些领域。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有非常大的作用,公益捐赠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可以存在区块链上,由于这种技术拥有的开放性以及不可篡改性的特点,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能够做到公开透明和真实可靠,这也更有利于公众对公益捐赠项目的监督。此外,很多知道区块链是什么结构的专业人士也认为,这种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也不小。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金融机构能够降低交易的成本和提高工作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文读懂去中心化市场

全文共 1550 字

+ 加入清单

现阶段中心市场平台能够提供主流用户所期望的服务和可靠性水平,但也可能缺乏透明度,收取高费用,并实施用户可能不同意的规则。这就是去中心化市场所能改进的地方。下面我们将探讨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并给出一些去中心化市场在起作用的例子。

什么是去中心化市场?

去中心化市场是区块链的一切。它们允许人们在全局、无权限和自执行平台上进行交互和交易。房子、车子和服装都可以买卖,无需信任中间人。以去中心化市场为核心,一个去中心化市场与商品和服务的买家和卖家相匹配。大多数重要的功能,如执行交易和释放资金是由智能合同或程序,而不是一个人控制。

这意味着买方和卖方同意条款,当条款完成时,交易由程序自动执行。这使得分散的市场没有权限,抵制审查制度,并且不信任。因为他们倾向于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所以他们也有全球24/7支付系统的所有好处。

发展之路

互联网上一些目前仍然存在的市场是Craigslist和eBay,它们都是在1995年推出的。

在2011年,丝绸之路推出,虽然不是一个真正去中心化市场,但是是该市场许多用户使用比特币支付。

OpenBazaar是运行时间最长、最著名的去中心化市场之一,它于 2014 年 4 月在多伦多的黑客马拉松中启动,名为"黑暗市场"。今天的开放巴扎尔是黑暗市场的叉子。

Syscoin 是一个区块链网络,专注于去中心化市场应用,也于 2014 年 4 月推出。

中心化市场和去中心化市场的区别

中心化市场和去中心化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中间商或中间商。没有中间商,费用就不那么必要了,有时也不需要。市场规则也是完全透明的,未经用户接受,就无法更改。当添加评论、声誉和争议解决等服务时,去中心化市场会以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少的费用获得传统市场的许多好处。

市场区块链

Syscoin是一个区块链协议或网络,具有用于电子商务和去中心化市场的内置平台。用户可以利用 Syscoin 的应用程序专用区块链,该区块链具有高交易率和高安全性,此外,Syscoin 区块链可使用 Syscoin 桥与其他区块链互操作或兼容。

市场应用程序

OpenBazaar 不是它自己的区块链,而是充当对等应用程序或直接连接想要交易的应用程序。它有许多区块链的好处,例如不必依赖中心集权、中间商或中央数据库,但由于它只是为了交易和电子商务,因此不需要矿工或复杂的共识算法。

OpenBazaar 也享受不收取任何费用或使用限制的好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该软件并开始交易。该计划使用多种加密货币进行支付,如比特币、比特币现金、莱特币和Zcash。

市场平台

去中心化市场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一个平台或协议,开发人员在其中创建允许其他人创建自己的对等市场的工具。通过创建标准和智能合约系统,这些平台允许几乎任何人启动自己的分散市场。这两个平台还允许用户以简单易用的方式管理列表、托管、评论、评级以及买家和卖家。

市场代币

一些去中心化市场有自己的令牌,以帮助促进市场的功能。例如:Syscoin 用户能够在 Syscoin 平台 (SPT) 上创建自己的令牌,用于治理决策。该令牌还奖励用户、开发人员和市场操作员。同时有它自己的ERC20令牌 ORI 。ORI 用于争议解决及其分散的支付系统,并可降低交易成本。

您可以对去中心化市场执行哪些工作?

大多数去中心化市场允许您购买和出售几乎任何东西,并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去中心化市场可让您节省平台费用,无需提供个人信息或信任中央提供商即可随时随地访问。

未来我们值得期待

由于去中心化市场的规模、规模和使用规模仍然远未达到其中心化市场的规模、规模和用途,因此几乎所有去中心化市场面临的挑战是让更多的买家和卖家在他们的平台上。当时我们相信,只要拥有足够的时间,其发展就能与其他加密行业一样,欣欣向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盆栽太阳花的养殖方法

全文共 222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花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我们要怎样养好它呢?下面就和小编来学学盆栽太阳花的养殖方法吧!

盆栽太阳花的心得:

1、种苗越冬:每年霜降节气后(上海地区)将重瓣的太阳花移至室内照到阳光处。入冬后放在玻璃窗内侧,让盆土偏干一点,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后,可将花盆置于窗外,如遇寒流来袭,还需入窗内养护。

2、平时养护:太阳花极少病虫害。平时保持一定湿度,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就能达到花大色艳、花开不断的目的。如果一盆中扦插多个品种,各色花齐开一盆,欣赏价值更高。

盆栽太阳花的注意事项:

施撒肥料:太阳花对肥料要求不高,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就能达到花大色艳、花开不断的目的。

浇水要点:

(1)太阳花生长期不必经常浇水。

(2)育苗阶段时,天气还不很热,水气蒸发得慢,不宜浇灌太多。

(3)开花期正处三伏天时,需将其浇透,充分吸水。

修剪要领:太阳花的小苗长到3、4厘米高时,从根部又长出了分枝。此时摘去主枝的头梢,不久在断口处又会萌生出一簇枝芽。待到根部的分枝长到一定长度,也可对分枝进行摘头,如此这般处理后,太阳花被矮化了,株型也变好看了。

盆土更换:(1)太阳花移盆时可收集家中过期的油性食品,如芝麻粉、自磨豆浆的下脚料豆渣(让其发酵),或者鱼肠子(提前发酵好)以此作为基肥。(2)也可配制培养土:可用3份田园熟土、5份黄沙、2份砻糠灰或细锯末,再加少许过磷酸钙粉均匀拌和即成。(3)底部渗水处垫上瓦片,以利渗水,就可装入培养土种植了。

繁殖要点:

1、播种。当气温20℃以上时种子萌发,播后10天左右发芽。覆土宜薄,不盖土亦能生长。幼苗分栽,株行距5×6cm。需施液肥数次。在15℃以上条件下约20余天即可开花。

2、扦插繁殖。常用于重瓣品种,在夏季将剪下的枝梢作插穗,萎蔫的茎也可利用,插活后即出现花蕾。移栽植株无需带土,生长期不必经常浇水。果实成熟即开裂,种子易散落,需及时采收。

病虫防治:

蚜虫:防治蚜虫的关键是在发芽前、即花芽膨大期喷药。此期可用吡虫啉4000~5000倍液。发芽后使用吡虫啉4000~5000倍液并加兑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即可杀灭蚜虫,也可兼治杏仁蜂。坐果后可用蚜灭净1500倍液。

球坚介壳虫:分别于发芽前和5月下旬喷布机油乳剂50~80倍液并加兑乐斯本1500倍液。

盆栽太阳花的养殖方法:

1、土壤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瘠薄的土壤、旱地、盐碱地均可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和抗旱能力。生长最适诶土壤pH值为5.8~6.5。土壤在灭菌和播种之前要翻耕和疏松,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通透性对向日葵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2、育苗

可以采用穴盘和营养钵育苗,育苗基质可用草炭、蛭石和沙子按照2:1:1的比例进行配比,同时可掺入少许有机肥。盆栽向日葵种子较小,顶土能力相对较弱,播种时不易过深,一般在1厘米左右即可。播后覆土,轻镇压,如在冬春季育苗,就可覆膜保温,缩短出苗时间。播后保持土壤湿润,夏季一般3天至5天出苗,冬春一般5天至10天出苗。

3、移栽

尽早移栽可以缩短缓苗时间,同时还可以防止“高脚苗”的出现。植株长出1对真叶时即可移栽。播种两个星期后,向日葵幼苗便可长出强壮的根系。向日葵幼苗的根系十分强大,是保证较高移栽成活率的基础。

4、浇水

由于根系较发达,所以较耐干旱。从播种至现蕾较抗旱,适当干旱对根系发育有利。以后由于光照强、温度高,又由于植株高大、叶片硕大而繁盛,水分消耗量大,所以,现蕾到开花这段时间是需水的高峰期,必须及时浇水。如盆土过于干旱,会严重影响开花的质量,特别是盆小棵大的盆株,更应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容易脱水萎蔫。但浇水也不宜多,盆土过湿会导致叶片发黄。生长时期的浇水应掌握“干湿相间”的原则。

5、施肥

喜肥,生长期间每7?10天追施1次肥料。苗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以促枝叶生长苗壮;现蕾后则应增施憐钾肥,以使花蕾发育良好,并有利于开花。缺肥时不但枝叶生长瘦弱,而且植株基部叶片枯黄,导致株形不美。

6、温度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植物。向日葵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当地温稳定,2℃以上种子就开始萌动;4~5℃时,种子能发芽生根;地温达8~10℃时,就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向日葵发芽的最适温度为 31~37℃。其生长时最适的白天温度是18~30℃,夜温是10~18℃。向日葵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就能正常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防止中午温度25℃以上要进行通风换气,夜间温度防止13℃以下要进行保温加热。

7、光照

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苗期日照充足,幼苗健壮;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和花芽分化。

8、授粉

为异花授粉植物,开花时给予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重瓣种不易结实,也需人工授粉才能提高结实率并收得种子。授粉时间以上午9~11时为好,连续授粉2~3次。

9、病虫害

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主要病害为细菌性叶斑病、锈病、茎腐病、白粉病和黑斑病;虫害主要是蚜虫、盲蝽、红蜘蛛和甲虫等,如发生可对症进行防治。

盆栽向日葵拥有着比较好的观赏效果,能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但如果养护不当,就有可能造成盆栽向日葵茎干不挺拔,叶片柔软下垂并呈黄绿色,花盘小而不整齐,整个植株变得蔫蔫的,失去它提升家居品质的作用哦。所以大家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阳对航天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太阳对航天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高能质子达到地球附近肘,特别是容易到达无辐射带保护的极区,会影响极区飞行;如遇卫星则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太阳能电地在高能质子的轰击下,性能会严重衰退以至不能工作;如遇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将危及生命。

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时,地球上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气温升高、海水加速蒸发、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降雨增多,而与此同时,东太平洋热带海域气温降低,这一现象类似于拉尼娜现象。在接下来的一两年中,这一现象又在太阳活动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一种类似于厄尔尼诺的现象,缓慢移动的洋流带来温暖的海水,取代了东太平洋热带海域温度较低的海水。

总的说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今天小编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

1.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2.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它会使变压器磁核饱和,导致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当电网中的变压器被毁坏时,会造成停电事故。

3.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今天小编对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太阳风是由太阳的哪一部分产生的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风是由太阳的日冕层产生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00万至10000万个,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由于太阳温度极高,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驱使这些由低能电子和质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不停地向行星际空间运动。这些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350公里以上,最高每秒达1000公里。尽管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大28倍,但这样高速的粒子流仍有一部分要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那样不停地"吹"向行星际空间,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太阳风"。

通过人造卫星和宇宙空间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冕上长期存在着一些长条形的大尺度的黑暗区域。这些区域的X射线强度比其他区域要低得多,从表观上看就像日冕上的一些洞,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冕洞。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这里的磁力线向宇宙空间扩散,大量的等离子体顺着磁力线跑出去,形成高速运动的粒子流。

今天小编对太阳风是由太阳的哪一部分产生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宇宙的膨胀和分离性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宇宙的膨胀分离性整个宇宙的确都正在膨胀分离,这是已被天文观测证明的事实,这也是宇宙最重要的共性现象。为什么宇宙星系要膨胀分离?从何地开始膨胀分离?宇宙星系膨胀分离的原因、方式和原理是什么?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宇宙模型能够给出理想的解释!大爆炸宇宙学说把宇宙膨胀分离的原因归结为宇宙大爆炸,膨胀分离的方式是线性运动的,但这一理论学说已被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证明是绝对不可能成立的,而我们的新宇宙模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银河中心存在黑洞的最佳证据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中心存在黑洞的最佳证据

欧洲科学家 10 月 16 日宣布,他们发现了证明银河系中心存在巨型黑洞的最佳证据。

据报道,该科研小组带头人、德国马普外太空物理研究学院的莱因哈德·根策尔博士说:“这使黑洞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在过去 20 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观测银河系中心一些星体的活动情况,尤其对一颗名为 S2 的星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跟踪研究,最终得出结论:S2 附近确实存在一个巨型黑洞。

根策尔介绍说:“S2 是惟一一颗距离黑洞很近、并且我们能够仔细观察的星星。”根据 S2 的运行轨迹,根策尔得出结论:除了 S2 的周围有黑洞存在,再也没有解释其运行情况的其他可能性了。S2 是太阳质量的 7 倍,为了避免被黑洞“吞噬”,它必须以很高的速度运行—每小时 1.8 亿公里。它按照自己的轨道“旅行”一圈,需要 15 年的时间。

根策尔小组认为,这个黑洞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质量比 100 万个太阳加起来还要大,根策尔还得出结论:“每一个大的星系都拥有一个大型的黑洞,这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能量所在。它们的‘生日’也许都在同一时期。”许多天文学家认为,根策尔小组提供的黑洞存在证据,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搜寻宇宙物质和宇宙归宿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搜寻宇宙物质和宇宙归宿

现行的宇宙热大爆炸理论,得到了河外星系光谱的红移和各向同性的黑体背景辐射等重要实验证据的支持。因此大爆炸宇宙模型又称“标准宇宙模型”,它虽然不断遇到挑战,但由于支持它的实验事实的存在,其科学地位还是颇为稳固的。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既然宇宙目前处于大爆炸后的膨胀之中,那么它会永远膨胀下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楚宇宙的总质量到底有多大。因为能够制止宇宙永远膨胀的,只有宇宙间物质的引力;而强力是和质量成正比的。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他们遇到了宇宙范围的“物质丢失”问题,既有相当大一部分物质迄今并没有为人类所知。于是,现在科学家们开始努力搜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所说的宇宙“暗物质”和“反物质”。探索这两类物质不能依靠常规的观测手段,而必须有一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引入。例如,中国和国外的天文学家们目前在通过观测的分析“引力透镜”效应来确定不可见的物质存在。宇宙到底会不会由于引力作用由膨胀转为收缩呢?也许在 21 世纪初就能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正好选 7 个太阳质量?我们选择这颗星来进行计算的原因是希望它在演化的后期有一定把握经过所谓造父变星演化阶段,并具有这类变星的全部性质。而在这以前没有人能看到一颗普通的主序星怎样在演化过程中变成造父变星的。现在有了强有力的亨耶方法,就有希望达到这个目的。果然,这颗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甚至多次地经过了造父变星阶段。关于这点我还要再提到,但现在我想先按顺序地介绍一下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过程。

先从主序阶段开始。这时恒星内部的化学组成是均匀的,并且是由含氢丰富的物质组成的。恒星具有主序星的所有性质。图 6-1、图 6-2 给出了这颗星在主序以后的变化。图 6-1 中的各图表示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内部结构,是从图 6-1(a)所示的化学组成均匀的初始模型开始。图 6-2 给出这颗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程,图中同时还给出其他质量不同的恒星的演化程。演化程是由主序开始,而且也正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进入到红超巨星区域。以前有人曾经说过,恒星的氢储量可以维持供能很长时间。由图 2-11 就可粗略地看出,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根据它的氢储量可以生活几千万年,并且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氦才会在对流核内逐渐增多。这期间恒星的总结构仅有微小的变化:它的半径略微地增大了一点,表面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又上升,光度增大了一点点。恒星在赫罗图中先慢慢地往右移动(图 6-2),然后又转为向左移动,但它在整个这段时间里一直停留在主序带内。由氢燃烧开始到中心核内的全部能源耗尽大约要经过 2600 万年。在这以后,恒星的内部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由于中心核内产生的能量已不够维持它的辐射,于是在一个壳层内发生了氢燃烧,这个壳层就处于氢已燃烧完的核的外面。这和太阳演化史中所出现的壳层源一样(图 6-1(b))。在壳层外部的物质仍是含氢丰富的原始物质,而在壳层源以内则仅仅是氦了。所以恒星现在有一个氦核,并在氦核的外表层内发生氢聚变为氦的反应。

这以后的恒星演化进行得很快。壳层源内部的氦核向内收缩并变热,它外部的恒星外壳向外膨胀并不断变冷。表面温度大大降低,相反光度却维持不变。在赫罗图中恒星水平地向右移动。它变成了红超巨星(见图

6-1(c)和图 6-2)。这个转变仅用了 50 万年。在这个相对很短的时间里恒星由左到右穿过了整个赫罗图。

在红超巨星区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外层在温度下降时变为不透明,因此在这里能量的传递要靠对流来进行。于是,恒星内出现一个很厚的外对流层,它从表面一直延伸到内部。恒星总质量的大约 70%暂时都在

外对流层内。有物质上下运动的外对流层还没有深入到能够使中心区域新产生的氦和外部混合,氦仍然保留在中心附近。

同样红超巨星区的内部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演化阶段。当外部区域向外膨胀时,已燃烧完的氦核却强烈地向内收缩,并使中心的密度可以升高到每立方厘米 6 千克。被这样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可以使温度达到 1 亿度。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温度可以使氦转变为碳。从恒星在主序有氢聚变开始,经过 2650 万年后它又开发出一个新的能源,即氦聚变为碳(见图 3-4)。和以前的氢燃烧一样,现在氦燃烧也是集中在最内部的中心附近,并且在这里同样也出现了一个相对小的对流核。恒星的光度现在由两个能源来提供:在壳层内有氢转变为氦,在中心有氦转变为碳的核反应〔见图 6-1(d)〕。

这以后恒星的演化将变得相当复杂。最内部的核内碳在增多,而氦不断被消耗。从氦开始燃烧起经过 600 万年以后,中心的氦就全部烧尽了。和从前一样,现在又出现一个使氦变为碳的壳层源。恒星的化学组成现在已不那么简单了:外层仍然是原始的,即从恒星诞生时就有的以氢为主的混合物;在它的下面有一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是在两个交界面上发生的,即在原始混合物与氦过渡的交界以及更内部在碳和氦的交界面上。所以恒星现在有两个壳层源〔图 6-1(e)〕。在赫罗图中恒星多次地来回运动,但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红巨星区域。最外部的壳层源很快熄灭了,恒星只能依靠氦聚变来产能〔图 6-1(f)〕。以后的过程变得更复杂、中心区域的温度迟早要达到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并且使核反应继续下去。

这就是我们在 1963 年所得到的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历史。以后又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不同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计算。美国的皮埃尔·德马尔凯(Pierre Demarque)和伊科·伊本(Icko Iben)计算了很多演化程。现在厄巴纳市伊利诺伊大学当教授的伊本尤其注意研究恒星核反应的各个细节。他现今的工作是寻找恒星如何能够将内部形成的元素同位素带到表面的机制。因为在有些恒星大气里出现了一些元素,它们是不久前在很深的内部刚刚形成的。波兰的博丹·巴钦斯基(Bohdan Paczy-nski)也是研究恒星演化的先驱者。他是在一个不利的条件下起步的,因为华沙的计算机功能比他的同行们的计算机的功能要差得多。然而他还是将一个复杂的按亨耶方法编制的程序在这个计算机上进行了运算。粗略地说,2 个太阳质量到大约 60 个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它们的演化和以上所说的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很相似,而较小质量恒星的演化和太阳的演化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太阳上的黑子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在明亮的太阳圆面上,常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的中心部分,看起来最黑,叫作本影,本影周围亮一些,但也没有光球亮。

关于黑子的产生,科学家们一般认为:它们是一种巨大的漩涡形状的气流,是由于太阳上的大气活动而形成的。就像地球上大气的运动会形成台风一样,黑子也可以说是太阳上的“风暴区”。但是这种风暴比地球上的台风要猛烈得多。12 级台风的风速不超过每秒钟 50 米,而黑子中气流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钟 2000 米。所以,黑子是太阳上物质激烈运动的一种现象。

太阳上并不是每年都出现同样多的黑子,而是有的年份多些,有的年份少些。如果我们从某一个黑子最多的年份开始观察,就会发现在以后几年中黑子数目会逐渐减少,减到一个最少的数目后又重新增多,增到最多后又减少。黑子数目的这样一种变化规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循环替换,我们把它叫做周期性。黑子数目变化的周期,就是太阳活动程度强弱变化的周期。

黑子大量出现,就表示太阳上的物质活动达到了高潮。黑子数目变化的周期是 11 年左右。就是说,如果从某一个黑子最多的年份算起,一直算到下一个最多的年份,前后一共是 11 年。天文学上规定,从 1755 年开始的 11 年为第一号周期。这样依次排下来,现在正处在第 22 号周期。

黑子其实并不黑,它们的温度大约为 4200℃左右,比飞溅的钢花和电灯泡里钨丝的温度高得多。但是,太阳表面的温度更高,大约有 6000℃。所以,黑子在周围明亮的背景反衬下就显得是黑的了。

黑子的形状很不规则,大小也很不一样。小黑子的直径大约是 1000 公里,大的可以达到 20 万公里,比地球的直径还大十几倍。

观察黑子并不困难,不一定要用望远镜,肉眼就能看到。我们的祖先用来观察太阳黑子的方法很多:有的是通过一块墨色水晶来看太阳;有的是用一块半透明的玉;还有一种方法,叫做“盆油观日”,就是在一只盆里装上油,让太阳光射到盆里,从油中的太阳影子上可以看见黑子。当然,不用任何别的东西,只用眼睛直接看黑子,不能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看。可以在有薄雾的时候,或者有风沙而天色昏暗的时候去看。早晨太阳刚升起时,黄昏日落西山时,都是肉眼观察黑子的好时机。据我国的《汉书·五行志》里记载,公元前 28 年 3 月的一天早晨,太阳出来时,它的中央有一个黑斑,看上去像枚铜钱那么大。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对太阳黑子的记载,比朝鲜、日本的记载早 600 多年,比欧洲的早 800 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强的背景噪声来源于银河系中心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射电天文学通过电磁波频谱以无线电频率研究天体,其技术与光学相似,但由于射电望远镜观测的波长较长,所以更为巨大。无线电波能够穿透地球的大气层,使我们能够从地球表面观测它们,比如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然而,X射线不能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因此必须从太空或非常高的高度进行观测。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第一个对太阳系外X射线源进行观测的太空计划。

像eROSITA这样的仪器可以观察到我们周围宇宙中最剧烈的事件。X射线是一种短波长的高能电磁辐射,当气体被加热到数百万度时就会释放出来。当气体被压缩或加速时,也会发射出X射线。当恒星死亡时,巨大的超新星爆发在冲击波中压缩气体,X射线从耀斑中释放出来。在X射线光谱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死亡恒星的残余,或者中子星(中子星密度非常大,一小块中子星物质就比地球上所有的人都重)或者黑洞。黑洞实际上并不发射X射线,它们实际上是黑色的,因为所有的电磁辐射都被吸进去了;但是,当黑洞旋转并产生磁场时,聚集在奇点中的物质的确会在X射线光谱中发出信号。有一类发出明亮X射线辐射的双星系统被称为“X射线双星”,其中有一颗为致密星,通常为中子星或黑洞。该双星系统由具有较大引力的“加速器”和“供体”组成,后者提供的气体在向中子星或黑洞加速时被过热。

一个X射线双星系统,一个黑洞将物质吸入的过程中发射出X射线波

太阳也会释放X射线,尽管较为微弱。科学家用X射线来研究太阳物理学中一个有趣的难题。日冕是太阳的外层,比太阳的其他部分要热得多,其温度为100万至300万 K,而太阳的平均温度约为5570 K。太阳耀斑的X射线辐射可以用于研究磁场及其对日冕加热的影响。

最后,这张新的X射线源地图可能是理解暗物质的关键。2012年,Jee等首次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测到正在碰撞的星系,它们在X射线发射和质量分布上显示出明显的分离。有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暗物质造成的引力透镜所引起的,导致光线的弯曲和剪切。这是暗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eROSITA的巡天观测将提供大量的X射线源数据,并可能为暗物质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