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陷害

陷害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陷害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陷害问题。

分享

浏览

1093

文章

32

武惠妃巧施妙计联手政客陷害太子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武惠妃是怎么陷害太子

关于武惠妃联手政客陷害太子这件事,不能说是武惠妃多么的聪明,用了多好的计谋,只能说是当时李隆基沉迷美色,已经是昏庸无道了。

在当时太子的母后失宠之后,惠妃便去唐玄宗那里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久而久之,唐玄宗对太子非常不满,萌生了废了他的念头。后来,李林甫做了宰相。两人联合起来,继续构陷太子。而驸马杨洄也没有闲着,他也一直在诬陷,尤其是说他们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

时机成熟之后,武惠妃便是召了太子等三兄弟进宫,说宫里有盗贼,结果太子三兄弟稀里糊涂的就披甲入宫了。这事也就奇怪了,宫里近卫这么多,竟然要让手无缚鸡之力的太子来,结果他们还真的来了。没想到武惠妃这个时候却说太子要谋反,结果唐玄宗稀里糊涂的就杀了太子三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朴槿惠真的被陷害了?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分析,萨德入韩是致使朴槿惠下台的导火索之一,朴槿惠先是不同意部署,后来又坚决支持,期间有爆发丑闻,不得不引人深思。

2

不仅如此萨德入韩受到了韩国民众的强烈拒绝,而且萨德对我国和俄罗斯产生了威胁,两国对韩国进行政治施压,尽管如此朴槿惠最后依旧让萨德入韩。

3

朴槿惠的举动使得她的支持率急速下降,这也是导致她下台的一个重要诱因。

4

闺蜜门事件直接导致朴槿惠被停职调查,崔顺实干政并且收受巨额贿赂,醉翁之意不在酒,朴槿惠直接被政府起诉,停职调查被捕入狱。

5

近期韩检发现乐天集团受贿案的主要人物是文在寅的手下田炳宪,可以看出朴槿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政敌所陷害,这背后应该有美国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将打击报复陷害称作“穿小鞋”?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封建时代,妇女以小脚为美,婚姻也全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媒婆会先请男方看女方的鞋样儿,一旦同意,就将此鞋样留下并定做一双绣鞋供女方成亲穿。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穿着不舒服,这就是穿小鞋的最初由来。后来沿用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职权让人难堪的做法。

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后娘却在背地里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子,让媒婆带给男方。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轿。她又羞,又恼,又急,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

后娘为何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子让媒婆带给男方呢?这得从这位皇帝的一个癖好说起。

一千多年前,南唐后主李煜喜欢上了“三寸金莲命”,他命令宫女用很长的白布缠足,把脚缠成又小又尖的弯弯“月牙儿””,站在画有荷花的金莲台上跳舞,让自己观赏享乐。后来全国便兴起了妇女缠足的风气,同时,人们也都以脚小为美,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从那时起,封建时代汉族妇女一直保持着这种缠足习俗。缠足后,脚小了,自然只能穿小鞋了。

旧时男女的婚姻自己做不了主,全凭媒人联系,父母包办。媒婆们说媒时,都会提出要女方的鞋样子,为的是向男方提供女方缠足的证明以及脚的大小,这也类似于现代的相亲。男方如果同意了这桩婚事,就要按女方提供的鞋样大小,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订婚礼品,送至女方家中,否则,这桩婚事就算吹了。如果女方得到这双小鞋,那就成功了。结婚时,新娘就穿着这双小鞋来到婆家。这样的绣花鞋自然是合新娘的脚。

男方有时会不同意女方,但又碍于媒人的面子以及社会地位,同样会做一双鞋送给女方,而这双鞋会被故意做得很小,女方得到这双不合脚的小鞋,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这不是明显不同意,让自己穿上难堪吗?

后来,人们将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 小鞋”。也指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都称为“穿 小鞋”。

展开阅读全文

林冲被陷害之后,他的妻子怎么样了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林冲妻子最后结局 林冲妻子最后怎么样

林冲的妻子选择自杀身亡,这是因为在衙门内就已经被得手,没有办法忍受屈辱,因此才选择致敬,此时的林冲更是后悔万分。

林冲在有了之前的教训之后,从此和妻子两个人深居简出,就是希望能够避免贼惦记。没有想到对方有高求老爹,因此在两人的合计之下,林冲惨遭陷害,为了避免妻子受到影响,直接就休掉了妻子。当时就承诺只要自己能够回来,必然就会把妻子接回家,岳父也同样保证一定会好好的保护好女儿,可没有想到这一走更是九死一生。

如果没有鲁智深的帮忙,如果不是无意听到阴谋,早就已经死无葬身之地。本来这个时候林冲如果能够把妻子接回来,倒也可以平安无事,可是林冲先是火拼王伦,接着又来到梁山效力,早就已经把妻子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梁山好汉全部都把自己的妻子接来时,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娘子。

结果在找到岳父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妻子早就已经自杀身亡,张教头同样在不久之后就已经患有疾病去世,来的显然有一些太迟。有人会询问,这一个人是不是已经得手了,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要知道古代的女子一般都会比较注重名节,之前被调戏的时候并没有自尽,为什么后来就会选择自杀身亡呢?明明林冲都已经答应,一定会将他接回去,为何还是要选择自杀?

林冲虽然非常的后悔,可是真的没有办法挽回这条失去的性命,从此之后就只能够安分守己的去做自己的梁山好汉,希望通过和朝廷作对的方法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可没有想到接下来又要和这对父子一起共事,这所有的一切努力就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让人觉得可笑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岳飞明明知道自己被人陷害,为什么不反了皇帝?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岳飞陷害时,为什么不造反呢

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岳飞不会反抗,再者也是因为不具备反抗的条件,另外就算选择反抗皇帝也并不可能会成功,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浪费力气。

一、岳飞不会选择反抗

岳飞在年轻的时候接受的其实就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在自己的一生之中,三纲五常就是一个道德准则,在参军的这一天,母亲更是在背上刺了忠于国家的字样。这就意味着一辈子都需要对自己的国家保持忠诚,如果岳飞选择造反,这必然就成为一个对母亲不孝,对国家不忠,被大家鄙视的罪人。这也是岳飞所没有办法接受的,因此岳飞知道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杀,但是还是会选择坦然的接受。

二、没有造反的条件

岳飞在获得12个金牌时,如果直接就选择和敌人作战,就算不能够推翻朝廷,占领土地,倒也是可以保证自己的性命。但事实上这一种假设完全不会成立,在古代的时候一般都会比较注重文学,根本就不会注重军事。皇上对于赵将军一直以来都会严加防范,朝廷也会选择各种不一样的限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岳飞造反,更是把所有的将领早就已经进行大换血。所以岳飞如果真的想要造反,这必然就不可能会动用到军队,而且在叛乱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很多的财力物力,如果没有几天都撑不下去。

三、造反也不可能会成功

岳飞所率领的岳将军,只不过是军队的其中一个小部分,当时晋军在攻击的时候已经有无数的人阵亡,如果自己选择叛变,所面临的就是10万大军在自己的面前,宋军的几支大军会把自己直接截获。所以岳飞就算选择造反,也同样可能会面临失败,根本就不会成功,所以当岳飞在被陷害的时候知道自己回去肯定没有性命,因此就没有选择反抗,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生来有效实现自己的名誉和忠诚,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所有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渊2个宠妃多次陷害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 如何处理她们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随唐朝的建立,李渊成为了该时代的第1位皇帝,执政期间后宫有许多的佳丽。到了晚年时,有两位妃子极其得李渊的宠爱,但这两位妃子却与秦王李世民不对付,甚至还多次陷害于他。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成为了大唐的第二位皇帝。

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上皇帝宝座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称帝之路充斥着无数人的牺牲和努力。在隋末动荡时期,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众多起义队伍涌现。李渊所领导的唐军最终获胜,建立了大唐王朝。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这引发了李世民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

随后,李世民成功逼迫皇帝李渊退位,自己成为了新皇帝,开创了他的执政生涯。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也经历了许多险境,尤其涉及到他的父亲李渊的两位宠妃。这两位宠妃分别是张婕妤和尹德妃,她们在后宫中相得益彰,却与李世民敌对。

尹德妃和张婕妤都生下了皇子,使得她们在后宫中地位崇高。她们不满于只享受现在的荣华富贵,为了确保未来地位,她们与太子李建成结盟,试图对抗李世民。这导致了多次陷害行动,甚至在一次土地分配事件中,张婕妤直接告发秦王李世民,导致李渊的斥责。

随玄武门之变成功,李世民登基为帝,尹德妃和张婕妤的命运发生了逆转。李世民清算了与李建成势力相关的人员,尹德妃和张婕妤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被发配到冷宫中。尽管她们没有被处死,但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荣光,被迫在冷宫中度过余生。

尹德妃和张婕妤的敌对行为最终导致了她们的覆灭。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后处理方式显示了他对权力的坚定掌控,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上后宫权谋的残酷和无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全文共 2807 字

+ 加入清单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诬告陷害罪的立案,也有明确的法律标准。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诬告陷害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

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我国《刑法》第243条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犯罪。

诬告陷害罪的含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诬告陷害罪的法律特征

诬告陷害犯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分的行为。

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9]

(4)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3、主体是一般客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动机,不影响定罪。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中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13]

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捏造他人一般违法事实的也构成诬告陷害罪,中国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本法明文要求主观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

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

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

最后,由于本罪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故诬告自己犯罪的,不成立本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成为刑事侦查的对象或卷入刑事调查或刑事诉讼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15]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挟嫌报复、栽赃陷害、发泄私愤;有的是名利熏心、嫉贤妒能、邀功请赏:有的是居心叵测,排除异己,欲取而代之;有的是嫁祸他人,以洗刷自己、摆脱困境;等等。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甚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当然,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至于受到刑事追究,则是指公安、检察、法院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所告发的事实已立案查处。

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

刑法第243条、第17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属于一般主体。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虽已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处罚规定只适用于诬告陷害罪既遂,而诬告陷害罪之预备、未遂和中止都规定在刑法总则之中,因此探讨诬告陷害罪之预备、未遂和中止的处罚,必须结合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依照刑法第22条、第23条、第24条、第243条的规定,对于诬告陷害罪预备,可以比照诬告陷害罪既遂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诬告陷害罪未遂,可以比照诬告陷害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诬告陷害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除上述规定之外,刑法总则规定之自首、立功等刑罚具体适用制度也能适用于诬告陷害罪。就自首而言,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刊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就立功而言,刑法第68条明文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以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张俊与岳飞无冤无仇,为什么还要陷害岳飞?

全文共 237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岳飞是遭到了秦桧的陷害,然而背后却有着宋高宗的授意,后来在岳飞墓前,人们筑了几尊跪着的铜像,分别是那些曾经害过岳飞的人,而在岳母墓前,铜像要多了一个,那就是张俊。这个张俊,一向可以说与岳飞无冤无仇,但是为什么他要害岳飞,最终落得铜像终生跪着的结局呢?

张俊本是抗金大将,却投靠一心主和的权相秦桧。开初,秦桧一伙恨岳飞碍手碍脚,但还没有下杀手,而把矛头对准另一员抗金主将韩世忠。他们认为韩世忠武勇彪悍,敢做敢说,行事不计后果,不大听招呼,肯定是“和议”的最大障碍。他们先削去了韩世忠的兵权,再由张俊出面拉拢岳飞,提议平分韩世忠的背嵬军(卫队)。岳飞当然不愿干这种缺德事,张俊碰了一鼻子灰。

秦张没有就此罢休,马上再出毒招。秦桧秘密逮捕了韩世忠的部下统领胡访,逼他诬告韩世忠谋反。当是时,如果岳飞袖手旁观,“风波亭”的悲剧主角则是韩世忠了。但是忠怀激烈的岳飞哪能不管,他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派人驰马告诉韩世忠。韩世忠连忙去见皇帝,澄清了事实,避免了杀身之祸。秦桧、张俊一伙由此深恨岳飞,他们放开韩世忠,转而陷害岳飞。

秦桧一伙把整韩世忠的手段照样搬到了岳飞身上,先是收买了岳飞的部将王俊,让他出面诬告岳飞的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然后牵连到主帅。岳飞等三人在狱中也是铁骨铮铮,任凭酷刑折磨,始终不在所谓的“抗命供状”上画押。

岳飞墓和岳王庙景区,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人们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岳飞墓前,读到墓阙门柱上这副名联,就会禁不住心潮起伏。自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下诏“以礼改葬”抗金名将岳飞以来,800多个春秋过去了。游览岳飞墓庙,吟咏岳飞《满江红》词中铿锵的语句,仿佛能感到历史回声阵阵响起。

岳飞墓和精忠柏

岳飞墓座落于西湖北岸的栖霞岭下,与其相伴的是供后人凭吊的岳庙。

话说当年岳飞被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后,狱座隗顺负尸越城,将其草草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并在坟前种植两棵桔树为记。21年后,孝宗即位,岳飞的冤案得到昭雪。隗顺的儿子看到朝廷“追复原官”、“以礼改葬”的诏书,遂将岳飞的葬所报告给官府。岳飞的遗骨,由朝廷以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即今日岳坟的所在地。两年后,宋孝宗又赐北山智果院为褒忠祠,这便是现在岳飞庙前身。

岳庙自南宋始建,历经数代,时兴时废。现在的岳庙为按原样所修复,南临西湖,门楼题额“岳王庙”三个黄金大字。入门为天井院落,香樟、古柏参天而立。庙内设有忠烈祠、启忠祠。忠烈祠内塑有岳飞全身石膏彩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着仿岳飞手书“还我河山”一匾。祠内两侧壁上嵌明人朱珠书“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祠顶绘有百鹤图。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旁有南枝巢、正义轩等建筑,现改作岳飞杭金史迹陈列室。

岳坟在岳庙两侧,经墓园天井,敬忠泉石桥,便进入墓园,高大的岳飞冢前立有“宋岳鄂王墓”墓碑碣,岳飞生前官司任枢密副使,鄂王是他蒙冤死去63年后得到的追封。岳飞墓左侧为岳飞之子岳云墓,墓碑题“宋继忠侯岳云墓”,继忠侯也是追封。在石板铺砌的墓道两旁,立有石人、石羊、石马、石虎。墓周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扩,石栏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的对联。在岳坟对面的墓阙下,列置着陷害岳飞凶手的铁铸像,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四个历史罪人,反剪双手,面朝岳坟,跪于阶下。跪像背后墙壁上,写有一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墓园照壁两厢还建有碑廊,陈列着125块历代石碑,北廊为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南廊为历代名人的凭吊咏题。

在岳墓入口处,有一座精忠柏亭,亭内陈列着八段树干化石,人称“精忠柏”。传说“精忠柏”原为南宋大理院狱中风波亭畔的一株古柏,岳飞含冤入狱被害后,这株柏树如遭雷击,立即枯萎。但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枯柏却僵而不腐,象铁石一般坚硬。人们仰慕枯柏英烈般的风骨,就称之为“精忠柏”。后来人们又把它陈列在岳庙里,供后人观赏。其实,这几段“精忠柏”,并非南宋古伯,据地质部门考证,属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历史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

在岳飞墓陵园内有一株古桧,此树自根部劈开,分支为二,人们把它叫做“分尸桧”。传说明代有个名叫马传的郡卒,一天晚上来到岳飞墓前拜谒,为了表达对奸相秦桧的痛恨,拔刀将陵墓前的一株桧树劈开,中间隔以木板,以示肢解秦桧。第二天人们看到墓前的桧树一分为二,误以为鬼神所劈,无不拍手叫好,大快人心。

关于墓前奸佞跪像的来历,据记载,明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始铸秦桧、王氏、万俟?三像,跪于墓前,不久就被游人义愤击碎。明万历时按察副使范涞重铸,并增张俊一像。后来巡抚王汝训因与王氏同宗,偷偷将王氏、张俊二像沉于西湖,激起公众的愤怒,传说人们曾用渔网把铁像打捞上来。当范涞复任浙江藩司时,遂将四铁像恢复。以后游人频频椎击,铁头落地,屡经改铸。现在墓前的四个跪像,是1979年修复岳坟时依据河南汤阴县岳飞纪念馆的铁像重新铸造的。

岳王庙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岭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岳飞之冤昭雪,改葬遗骸于此。嘉定十四年(1221年)改北山智果院为祠庙,即今之岳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以后陆续重建的。

岳飞墓通称岳坟。在岳王庙中线上。墓前建有墓门,过墓门有甬道至墓前,岳飞墓在正中,左侧为其子岳云墓。墓门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桧妻)、张俊等四人。跪像背后墓门上有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展开阅读全文

韩非子深知帝王术,为什么还会被李斯陷害身亡?

全文共 3020 字

+ 加入清单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连秦始皇嬴政都十分欣赏他的才能。韩非子被称为是最懂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人,虽然他不是帝王,但深知帝王之术,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韩非子已将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运用至炉火纯青。不过韩非子既然懂得帝王的想法,但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同窗李斯给陷害,晚年死在了狱中。哪怕是像韩非子这样的聪明人也没能躲过小人的谋害,实在令人感到惋惜。(一)苦心钻研帝王术

在战国群雄竞相逐鹿中原称王称霸,各路辩士飞沫纵横游走辩说的时代,大中国的棋局在合纵连横的阴谋诡计中不断地被重新洗牌。而这时,胸藏万言执政方略而又有些口吃的韩国公子韩非,却不得不耐着性子著书立说,因为他知道自己是长于文字而拙于言说的,他要想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为自己赚取扬名天下的资本,就得靠著书立说来搏得名主赏识了。

而此时的韩国就像一块肥肉,在诸侯争雄的砧板上被攘来攘去。一直关注着祖国命运,巴望着参与重振韩国国威的韩非,在孤灯清影里埋头刻写着竹简。他希图通过自己充满着“术、势、法”的治国理政的理念,能够使韩国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也不枉了自己作为韩国贵族的身份。

当他把这几卷浸润自己心血睿智的宏文呈给韩王安时,“仗在打、舞照跳”的韩王却根本没心思看,顺手就撂到了冷板凳上。韩非热脸贴到冷屁股上,无奈之下,只得任由这些竹简在战国之间辗转流传了。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些著作很快传到秦国。

当秦王嬴政读了韩非子写的《孤愤》《五蠹》等之后,大加赞赏,不禁感感慨说:“要是我能得到此人,并和他一起探讨治国之道,就是死也无憾了!”

事情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变化,而韩非的命运从此转折。嬴政觉得字里行间的韩非,是个治国安邦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把这个人搞到秦国为自己服务,岂不是锦上添花?于是,他下令攻打韩国,指明道姓地让韩非来晋见。面对日益严峻起来的周边形势,韩王安不得不起用韩非,让他出使秦国。

在秦国,韩非的超级“粉丝”嬴政先生,毫不含糊地用国宴招待了他,并放下手边的事,和他寝不安席地商讨治国理政之术,并把他作为自己欲图天下的知己,想让他帮着实现“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理想。无奈,韩非期期艾艾的口吃,使他不能向秦王尽诉自己的宏图大略。

这种“相见不如想念”的巨大落差,让秦王的倾慕转瞬成了失望。(二)人最怕的是被小人惦记

然而,秦王连续几天的召见韩非,已经急坏了被晾在一旁的李斯。要知道,李斯当初把韩非的文章呈给秦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炫耀自己这个同师授业的同学。韩非他能写出这种治国宏文,那么我李斯的治国本领也是可想而知的。

李斯恨自己为了一点贪庇之功差点毁了灿烂前程,心下不由得对这个同学多了不轨之意。况且,李斯深知,韩非这种人是像“和氏壁”一样的朴玉,待的有一天被发掘出来,自己那点现世报的本领实在是难抵韩非那经世治用之术的。而这时的韩非,却对秦国的这一王一相充满了感恩之情,丝毫没有感觉危难将至。

在这短暂的受幸之后,韩非文人的轻狂和自信开始显现了。他想,自己虽然没有苏秦、张仪的口才说服秦王,但是他可以为秦王献一份“六合天下”的厚礼。只要秦王用了,那他就可以在秦国立住脚,之后就可以按着自己的理想建设一个法治的国家了。

于是,他就上书秦王说,“现在的秦国幅员千里,雄师百万,赏罚分明,天下不如。我想面见大王,和你面谈纵横天下的大计。如果您听从了我的劝说,而六国没有失败,大王没有成就霸名,那您就砍了我的头,以警示那些为您谋划而不忠诚的人。”韩非就是这样,为取得秦王的信任,竟然偏执地做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祖国的举动,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难怪后世的司马光说他: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理想而丝毫不顾惜祖国的人,简直是罪该万死啊!

事情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秦王没有接见韩非,也没有当面听他的陈辞。

当韩非再次上书劝嬴政先伐赵缓伐韩的时候,李斯趁机向秦王进谗言,“韩非是有韩国王室血统的贵公子。现在大王您要吞并诸侯,如果重用了韩非,他最终会不顾秦国利益而一心保全韩国,这是人之常情啊!您现在不用他,却让他长时间呆在秦国,等把他放回韩国,他对秦国的情况已经摸的一清二楚了,这不是给自己留祸患吗?不如找个过错,借法律的名义把他杀了!(据《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节译)。

而当时的嬴政刚刚从韩国间谍郑国案的怒气中解脱出来,听了这话说的入情入理,自然准奏。于是,韩非被下了大狱。不几天,就让李斯送去的毒药给弄死了。(三)生死其实性情定

韩非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在战国诸子中,他是死的比较冤屈的一位。然而,他的死,至少让人明白了这么几个理:

首先,同行是冤家。

历史把韩非的死大多记在“嫉妒狂”李斯身上,这至少说明韩非在秦国的存在动摇了李斯的根基。韩非懂的治国之道,却忽视了生存之术。他到秦国,无形之中给李斯造成了威胁。原因是,出身同门,他比李斯又多些统治者需要的经邦致用之术。

也就是说,李斯玩的是小聪明,而韩非懂的是大智慧。本来,同门之下本无厚谊。这下,韩非妄自投到李斯的地盘,那自然就成了李斯的眼中钉、肉中刺。

再居同朝,韩非不会不明白,同朝之下本就明争暗斗,口蜜腹剑,怎可轻易将身家性命交于对手?而且,自己那么急功近利,又口拙言非,哪能是人李斯的对手?

身为同命,乱世之时,大家都是逐客,虽说患难见真情,但你韩非来了就可能会抢了李斯的饭碗。李斯也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才混到这个位置上,你韩非凭着几篇文章,就那么受嬴政待见,不是摆明了跟人家李斯夺地盘吗?

再次,同道当知止。

秦王喜欢的仅仅是你的文章,当政的决策权还是在他嬴政手里。你韩非本就是韩国公子,是秦王把你弄到秦国的。你现在身虽入了秦国,但心是不是还在韩国那边呢?你说你为我嬴政要肝脑涂地,难保不是你居心叵测?特别是当秦王想进攻韩国时,你韩非居然让人家先进攻赵国,之后再打韩国。

你这样挚肘当政者的决心,不正说明你对韩国念念不忘吗?不如一杀了之。

俗话说:逢人但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面心。你韩非和秦王之间,还仅仅是思想上引为同道。嬴政打心眼里并没有把你信任到做股肱之臣的地步,你这样掏心肝地为人家想,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或者说是越俎代疱呢?你韩非既然在秦国看到自己的法家思想见用后产生的良好效果,就应该欣然而知足,不要自己再插手搞个亲历为之了。

须知,理论和实践之间,如果没有具有政治头脑与把握实权的强势“操盘手”,是难见事功的。还有,闻世需有道。韩非本是个学究之人,对官场逢迎之术并不专长,但他却深信自己的真心能打动政治家的野心,甚至不惜以叛变祖国的行径作赌注,这就不免让人怀疑你的真实动机了。以不擅长之术行闻世之名,只能是剑走偏锋。

其实,拍马也需要技术,非工于权术者不能为。

拍马也有禁区,论证“盗亦有道”可以,但绝对不能把盗贼之“道”的底细公之于众。在战国的纷乱年代里,口拙的韩非只能做个彻头彻尾的理论家,而要想让自己的理论成为治国之道,非有明主择之用之不可。以韩非的身份,到当时的哪个国家,也不见得会被重用。

只可惜,到死,韩非也是睁着眼睛徒唤奈何啊!

还好,韩非毕竟是幸运的。他死时,法家思想已经在秦国取得了强大功效。仅仅在他身后两年时间里,嬴政就凭着这一套功用,一统中华。而且,他这套统治术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御世心法、万应灵符。他们明习孔孟经典,暗则沐手恭读韩非帝王之术,把中国的封建政治演绎的成熟之至,竟苟延残喘了二千多年。

由此看,韩非之死,也最终算死得其所了!

【作者简介】乔永胜,致力于用现代视角检视历史人物,更多还原人性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武则天长子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被陷害还是自杀的

全文共 4977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上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其实是一位非常霸气的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建立了周朝,其实,武则天在自己小的时候估计就14岁左右便进宫。在宫中也是默默的成长,武则天也是深的唐太宗的喜欢,不仅是因为人长的美,更是因为武则天有一副天生丽质的本领气质,在宫中的一言一行也是决定了武则天最后称帝的关键,那么,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之死也一直是人们舆论的焦点,关于李弘的死也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弘(652年—675年),字宣慈,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嫡长子,永徽三年(652年)出生,六年晋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父皇、母后游幸洛阳合璧宫时,猝死于绮云殿,年仅23岁,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李弘的死因一说因病死亡,一说被武则天鸩杀。

《新唐书》的《高宗本纪》《则天皇后传》《孝敬皇帝弘传》都毫不含糊地说李弘是被杀害。仅举《孝敬皇帝弘传》为例:“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与之一脉相承:上元二年,“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由于史实不足,缺乏过程,《资治通鉴》口气没有那么满,把《新唐书》斩钉截铁的“鸩杀”,改为“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留有余地。

李弘被武则天鸩杀一说,还得追踪到《旧唐书》。

尽管《旧唐书》的《高宗本纪》《孝敬皇帝弘传》都把李弘之死说成“薨”,但到之后的《承天皇帝倓传》中有李泌对唐肃宗的一段话:“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这段话最“雷人”的就是,武则天“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李泌这段话还见于《唐会要》。李弘死后八九十年,突然从李泌嘴里冒出一句天后“鸩杀孝敬”,后人很难知道其根据是什么,但不少学者的看法是李泌想以古喻今。总之,后世人说前朝人的事,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一般不必当真。

本来,李弘被鸩杀的说法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可,但1995年西安新出土的一方《阎庄(623年—675年)墓志铭》又给“鸩杀说”打了一剂强心剂。

墓志内容无非是墓主的身世、功勋和死亡年月日,稍微特别点的就是墓主阎庄的身份。闫庄是李弘的太子家令,其父亲和叔叔分别是唐代名臣、建筑学家、画家阎立德和阎立本。比较敏感的是闫庄的死亡时间,比李弘晚了约五个月。

志文里的一段话引起了一些专家、教授的关注:“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其中的“缠蚁床而遘祸”和“随鹤版而俱逝”两句,被认为暗示李弘不正常死亡;而“蚁床”和“鹤版”是解开这个谜的关键词。

下面是有关专家的解读。

《礼记•檀弓上》曰:“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郑玄注:“画褚之四角,其文如蚁行往来交错。”公明仪为子张所制覆棺之布,其四角绘纹,如蚁行往来交错。据此可知,此处“蚁床”实指灵柩。阎庄因“缠”于灵柩,哀伤过度而罹祸。就是说,阎庄之死,与他哀悼某人有关,那么他所哀悼的是谁呢?“随鹤版而俱逝”一句给出了答案。《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游伊洛之间……乘白鹤驻山顶……拱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乃立祠于缑氏山下。”后世据此称太子驾曰“鹤驾”,太子所居宫为“鹤禁”。”至于“版”字,代指棺椁。联想到太子李弘正是葬于缑氏山,“鹤版”指太子之死无疑!”也就是说,墓主阎庄之死,很可能与他哀悼太子李弘死亡有关。

笔者认为,这个解读可以商榷。

首先,关于李弘之死,朝廷给出的死因是病逝,所以,不会影响太子府的任何人。不像他的二弟章怀太子李贤,是早早背上了谋逆的罪名,才影响到太子府的一大帮官员。

其次,“蚁床”指灵柩,没错;但“鹤版”则不一定专指太子棺椁。

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有“鹤板徵贤”之说,实际上“鹤板”指的是征聘贤士的诏书。再说,人死了,都可以称驾鹤西去。因此,即便“鹤版”作棺椁解,也不一定非是太子的棺椁不可。把这两句统一解读成阎庄因“缠”于灵柩,哀伤某人过度而罹祸就行了。

另外,“上元二年(闫庄)从幸东都”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而“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是在此之前。所以,阎庄所哀伤的逝者很可能是上元二年之前去世的另一个人。

这个人会不会是闫庄的叔叔阎立本?

阎立本(?—673年),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的宫廷画家,官至右相、中书令。咸亨四年十月初一(673年11月14日),阎立本去世,谥号“文贞”,葬于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冰溪河南武安山北侧。

像阎立本这样一个籍贯在长安且官至右相的政治家和艺术家,死后一般应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或者葬在长安附近,为何却葬在了偏远的南方呢?而且旧、新《唐书》对此都没有记载。

清康熙年间的《玉山县志》的记载是:咸亨元年,已是70岁的阎立本不满二圣(唐高宗、武则天)专权,选在“百官复旧名”的新旧交替之际,感贤如房(玄龄)、杜(如晦),平生谨慎,遭不肖子荡覆,门户无遗物,佞如李绩,而寝疾诫其弟曰:吾遗诸子今付你,察有志气不伦,交游匪类者,皆先挝杀然后闻。携其子果断退隐于被朝廷视为“蛮乡瘴地”的砂砾镇旁的武安山,以避“二圣”寻隙加害,为其人生画上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句号。但是,在《旧唐书•高宗本纪》里,有“咸亨二年春正月乙巳,(高宗)幸东都”,阎立本随从的记载,而且咸亨三年夏四月戊寅,高宗在东都与阎立本还有过对话。这都说明《玉山县志》的记载有失准的地方。另外,据此还可以推断出,阎立本离开朝廷到南方去的时间最早也要在咸亨三年四月以后。

阎立本为什么要在晚年去往南方,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没有,已经很难说清楚,但阎立本很可能去得不顺当,并且置朝廷的挽留于不顾。因此,“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也可以解释成“一切虚幻的功名都随着朝廷征召阎立本回朝的‘鹤板’而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甚至还可以推断,阎立本与朝廷的矛盾还影响到了他的家族。于是到闫立本去世时,作为他亲侄子的闫庄才有了“缠蚁床而遘祸”(赴南方为叔父送葬)的事情发生。

其实,上面所述铭文中那段话之前的一段话也相当重要:“方谓福善攸徵,践棘林而底绩;辅仁斯验,坐槐庭而缉道。”语中的“棘林”与“槐庭”分别指“九卿”和“三公”之位。这句话让人感到,闫庄的前途光辉灿烂,他也跃跃欲试,可是出现了意外,好运转瞬即逝。其实,高宗朝出现过不少父子、兄弟宰相。弄好了,闫庄会延续父、叔的辉煌。可以设想,太子死了,对闫庄的前途会有影响,但不及他叔叔失宠影响大。

另外,闫庄的姐姐闫婉(622年—690年)是魏王李泰的妃子。当初在立魏王还是晋王为太子的问题上,不言而喻,闫家的态度是支持女婿魏王做太子的。在晋王最终胜出后,作为魏王李泰的妻弟,闫庄自然是终日里怔忡不安。但李泰于永徽三年就死了。接着,阎立德也于显庆元年去世。后来,高宗待阎家还是不错的。阎立本“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元年,迁右相,赐爵博陵县男”。而对阎庄,也从相州司马一步一步提升,先后为太子右典戎勋府郎将、东宫宫城副留守、东宫宫城正留守,最后拜太子家令,若把这些背景综合考虑,很难说阎庄之死与李弘有什么关系。

总之,阎立本与闫庄之死都是谜。如果肯定说闫庄就是因哀悼李弘而死,恐怕证据不足。

其实,李弘就是病死的。

首先,武则天没有谋杀动机。许多人都认为武则天和李弘有权力之争,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除了她本身的素质外,还是客观条件天赶人凑的结果,即人算不如天算,并不就是因为她这个人狠如蛇蝎,毒如豺狼。自古皇位都是父传子,武则天不会不知道封建传统势力的强大。作为母亲,她一开始想的只能是“母以子贵”,根本不会与李弘争皇权。其实,凡事总有一个发展过程,包括野心在内。谁也不可能在八字还没一撇时,就想着篡夺皇位,且不惜以牺牲骨肉为代价,尤其是女人。好歹史书没有编造一个武则天与唐高宗争皇位、谋杀高宗的故事。按照《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说法,早在麟德元年(664年),就“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可是,到上元二年,十年过去了,武则天还不是照样受制于权臣。据《旧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郝处俊传》的记载是上元三年)三月,“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这就让人奇怪了。既然“天下之政归于后”都十年了,天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郝处俊坏了自己的好事。这不矛盾吗?这说明至少到太子弘死的四月之前,武则天的权力都十分有限。郝处俊对她毫不惧怕,直接向她挑战,她还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敢在四月就把太子弘鸩杀?

所以,如果按《新唐书》说的那样,武则天早就当上皇帝了。既然自己大权在握,那多简单啊,直接把李治宰了,不就行了?还要去立李弘为太子;李弘死了,又要立李贤为太子;李贤死了,又要立李哲为太子……凡此种种都说明,当时武则天就是小心翼翼地围着高宗转,以高宗的旨意为旨意,他根本不要和儿子们争。至于说后来武则天就真的坐上皇帝的座位了,实在是几个孩子不是有病,就是缺德才,不是当皇帝的料。由于女人当皇帝实在不容易,出于形势逼迫,武则天不得不豁出去,果断杀伐,树立自己的权威。试想,高宗活着的时候,能看着你把他的几个孩子都随便杀掉、废掉吗?从高宗果断除掉长孙无忌、褚遂良集团,以及使大唐领土超越前朝来看,他可真不是史家笔下的窝囊废,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垂帘的过程,就是向高宗学习的过程。是高宗一步一步地把一个后宫嫔妃培养成了一个皇帝。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武则天其实就是高宗的学生。另外,也没见武则天与李弘之间有多大的矛盾。至于请嫁“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之事,简直不值一驳。义阳、宣城虽是萧妃女,也是高宗之女呀!“太子弘言于帝”,大度的武则天根本不会发怒。萧妃是萧妃,女儿是女儿。再说,萧妃并没有挡武则天的路,她们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武则天如果表现得没有丝毫人性,高宗还会喜欢她吗?明明就是谣言嘛。

其次,李弘一直是多病的。据《旧唐书•孝敬皇帝弘传》,咸亨二年监国时,李弘即因“多疾病,庶政皆决于(戴)至德等”。再者,李弘娶裴氏一年半至死未能有子胤,大概也与他的病有关。

李弘死后,朝廷接连下的《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和《册谥孝敬皇帝文》中都提到他有“旧疾”、“沉疴”。五月五日的制文:“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八月五日的册文:“顷炎氛戒节,属尔沉疴,实冀微痊,释余重负。粤因瘳降,告以斯怀,尔忠恳特深,孝情天至,闻言哽咽,感绝移时,因此弥留,奄然长逝。”都详细记述了李弘临终时的情况。“沉瘵婴身”四个字就具体说明是肺痨了。现在肺痨基本绝迹了。这在当时直到民国就是一个治不好的病。

最后,丧子之后,武则天难抑悲痛,抄写道经。当年八月十九日李弘被安葬于洛阳恭陵时,唐高宗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说,李弘听到父皇将推大位,闻言哽泗:“伏枕流欷,哽绝移时,重致绵留,遂成沉痼。西山之药,不救东岱之魂;吹汤之医,莫返逝川之命。”还提到了抢救医治的事。《金石萃编》卷五十八收录了这篇碑记。可以断定,敦煌卷子中的御制《一切道经•序》是以武则天的口气写的,甚至是武后亲撰的。①当我们读到“今者黄离遽殒,碧题旋虚,翔鹤可羁,奄促逰仙之驾;鸣鸡载响,无复入谒之期。瞻对肃成,惨凝烟于胄序;循临博望,吊苦月于宾阶。拂虚帐而摧心,俯空筵而咽泪。兴言鞠育,感痛难胜。故展哀情,为写一切道经卅六部”等语时,难道不簌簌泪下,感觉到一个母亲在失去儿子时撕心裂肺的痛苦吗?武则天以超人的毅力为故去的太子抄写三十六部道经经卷,反映的是拳拳母子情深!试问,除了母亲,还有谁会为太子说这番话、做这件事呢?这也与高宗在《孝敬皇帝睿德记》中“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之说相吻合,都完全否定他书关于武后杀子之谬说。

结论:李弘病死,死因与武则天无关。

①汤用彤《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载1962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唐朝太平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人陷害的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太平公主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太平公主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公主,同时,太平公主的母亲便是鼎鼎有名的武则天,说到武则天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了吧,武则天在位期间,做的功绩还是有很多的,不过,相传武则天在位期间对他的议论还是有不少,有的人说武则天非常的霸气,做了很多的好事,有的则说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作为一个女皇帝,为所欲为,也有很多负面的消息。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其实,太平公主也是集美貌和智慧与一身的才女,但是却没有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上位当皇上。对于太平公主的死,一直都是一个迷,到底太平公主怎么死的?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陷害。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首先,第一个观点是太平公主自杀,原因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相传当时太平公主非常喜欢李隆基,太平公主喜欢李隆基可以顺利的上位成为皇帝,但是,因为武则天家族的感情太过于复杂。武则天养男宠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相传在当时,太平公主知道自己的家族事情后,得知李隆基没有机会上位,家族里面也是勾心官斗的,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便悬梁自杀了。

第二个观点是当时的太平公主死于皇权,当时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代表,当时,有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太平公主,觉得太平公主无忧无虑,不过,其实,太平公主的一生并不太平,因为太平公主所处的年代战争不断,而且,谋杀造反连连,就连自己最爱的人李隆基也有造反的事迹。其实,太平公主也是有抱负的,她的骨子里流淌着和母亲武则天一样不安分的血液。

那么,小编觉得应该是太平公主想登上皇位坐第二个女皇帝,和武则天一样。但是,武则天并没有让太平公主登基,太平公主也不是一个什么省油的灯,于是,谋划造反,最后却死于皇权的手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萧远山和慕容博谁厉害?萧远山为何陷害自己的儿子?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萧远山虽然是《天龙八部》当中的一个配角,但是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身为主角萧峰的生父,却是一个契丹人,也因为这个身份,给萧峰带来了很大的波折,乔峰和萧峰,意味着两种不同的身份和人生。而萧远山和自己一辈子的对手慕容博之间,究竟是谁要更胜一筹?萧远山又为何总是做一些对自己儿子不利的事情,像是要陷害他一样?

萧远山原本也是一个主和派,他虽然很是契丹族人,但是从小跟随汉人少林师父学习武功,而且一身武功非常高,得到萧太后的赏识,是萧皇后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萧远山因为对汉人的印象非常好,因此他主张两方修好,而且经常劝阻辽道宗动兵,深受爱戴,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管是哪一方的百姓,平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在他带妻子省亲的时候,却被慕容博陷害,遭受围攻,妻子被杀,萧远山痛不欲生,破了自己不杀汉人的誓言,想要跳崖殉情,却没死成,那么一个身负仇恨的人没死成,他会做些什么?当然是选择复仇了,他之所以选择去死,就是因为觉得生无可恋,但是既然死不了,那么对他来说活着的目的就是报仇雪恨,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那萧远山和他的仇人慕容博两个人,到底谁的武功更厉害?其实这个答案在事情发生之前,当然是萧远山更厉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慕容博的城府心机却很深,他挑拨众人围攻萧远山,又拉拢人心,借刀杀人,他们死了,自己就可以成为第一高手,从而完成自己复大燕的计划,这对他来说也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但是扫地僧也说了,萧远山身体有很大的疾病,只不过慕容博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比萧远山还要严重,虽然说经过了三十年的变化,但是如果真的要打起来的话,萧远山还是会胜利的,因为对于慕容博来说,他的目的不是与萧远山争,而是复国,死了还谈什么复国?他一定会想办法活下来,哪怕是认输也在所不惜,可萧远山不一样,他活着就是为了复仇,这是他唯一活着的意义,所以拼死打的话,萧远山还是会比慕容博更胜一筹。

至于说萧远山为什么总是做出一些让自己儿子陷入不好的境地的事情,还是和上面一样,萧远山身体有病,当一个人有很深的执念的时候,就很容易在练功的时候走火入魔,萧远山就是如此,而走火入魔的人,脑子一般都有点问题,他思考的方式,或者说他做事的时候是不会进行思考的,所以他不管这些事情会对萧峰造成什么影响,他只管做。

萧远山的人生,如果没有慕容博,也许也是很完美的,家庭、事业都有了,而且还有声名在外,但也许正是他的这些声名,他的地位,可以帮助他完成他的夙愿,却给他引来了后来的这些灾祸,有得必有失啊。

展开阅读全文

慕容博设计陷害萧远山是一步好棋吗?慕容博父子为何执着于复国?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后燕是由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开国君主为成武帝慕容垂。不过后燕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前期曾一度称霸东亚,但12年后是被北魏攻占,从此一分为二,最后北燕取代之。慕容博父子作为慕容氏的后人,一直将复国大业当成最重要的使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复兴大雁。所以慕容博才会给玄慈大师放假消息,让中原人士和契丹族的萧远山产生冲突,萧远山乃大辽珊军总教头,如果两国能就此开战,慕容博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慕容博此举真的是一步好棋吗?我们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肯定不是,慕容博这样做完全损己不利人,没有带来任何益处,还徒增仇恨。

很多人不理解,慕容复出生在北宋中期,距离后燕灭亡已经过去600多年,慕容家为什么还对复国如此执着呢?如果慕容复没有被复国使命给束缚住,他的人生会完全不同,说不定他和乔峰能成为心心相惜的对手, 也没必要为了复国背离自己的良心,导致最后还被武林豪杰唾弃。不知道多少慕容后人,为了这一条虚无缥缈的使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一生,在旁人眼里肯定是一万个不值。

而且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想要复国更是难上加难,宋、辽、西夏成鼎立之势,就算宋国和辽国开战,也不能再现四分五裂的局面,这样复国依然无望。所以慕容博根本就没能看清大的局势,一味的想当然,最终都是徒劳。当然对他来说是徒劳,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接一个的灾难,萧远山家破人亡,他自然要寻仇,所以虚竹从小就和父母被迫分离。还有参与到这起事件的人,虽然都付出了代价,但都是叠加在一起的悲剧。

慕容家百年来最有实力的人,应该是创造斗转星移的慕容龙城,他都失败了,其他人希望更加渺茫。不过我也很佩服慕容家的纪律,能将这一要求延续百年每代人还如此执着,不知道是用了什么魔法,要是中间出现一位置若罔闻的人,那使命肯定就此中断了。不清楚慕容复最后有没有孩子,如果他没能恢复正常,那传宗接代都成问题,还是想办法看如何延续后代吧。反正新修版,已经让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了。

虽然这个设定让很多读者不太理解,但毕竟是小说,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设计的十全十美。只是惋惜慕容复原本有大好前程,但始终不能放开拳脚,原本和乔峰齐名的他,最后和丁春秋、游坦之沦为同一阵营,实在叫人唏嘘。可能这也是命运的力量,倘若慕容复想通了这点,他还是有机会重新来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延禧攻略袁春望利用四阿哥陷害五阿哥 为什么五阿哥最后没当上皇帝?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没想到五阿哥小时候的经历竟然这么惨,袁春望依然不甘心又挑起了后宫的斗争,还让四阿哥去陷害五阿哥,导致五阿哥的腿收了重伤。大家也是非常心疼五阿哥,不过五阿哥的确非常懂事,从小就懂得以大局为重,这样优秀的人怪不得长大后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不过为什么五阿哥最后没能继承乾隆的位置当上皇帝呢?其实乾隆选则嘉庆当太子也是有些机缘巧合,而且就算当时把皇位禅让给了嘉庆,乾隆也并没有完全放下权利。

在清朝当皇子,看完就知五阿哥有多不容易? 心疼五阿哥 ,延禧攻略65,66哈哈哈皇上又捏魏璎珞的脸,现在皇上和魏璎珞真的是老夫老妻的两口子了,每天小打小闹,令妃日常和皇上斗嘴[笑cry]然后晚上还互相争被子盖,笑哭了,床头吵完床尾和,袁春望让皇后再次宫斗,结果皇后打了他40大板;然而袁春望并不甘心,竟然利用四阿哥去害五阿哥,五阿哥因此受伤,一条腿怕是不能恢复以前了,事情并不到此结束,袁春望又借着皇后的名义想毒死四阿哥,结果在皇上面前,皇后和四阿哥互相争辩,两人都不知道是袁春望的事情,真的是碟中谍了,都在袁春望的套路了。

魏璎珞后来逆袭成了令贵妃,更是和聂远饰演的乾隆皇帝生了6个孩子,4个男孩2个女孩,可是最小的孩子不幸夭折了,电视剧里吴谨言饰演的魏璎珞有勇有谋,她可以跟高贵妃呛声,只为了救下襁褓中的五阿哥永琪。两个女儿送给了太后抚养,但是女儿没事总爱往延禧宫跑,因为她们的额娘魏璎珞带着她们胡作非为,让继后都看不过去。

很多妃嫔对自己的孩子都管教严格,特别是对皇子,四阿哥的娘因为他没有富察皇后的嫡子聪明伶俐,还曾经懊恼过,只有魏璎珞对自己儿子十五阿哥的管教让人意外,她领着儿子带头捣乱,没事就是疯跑,上树爬墙让一众阿哥羡慕,当别人在书房用功的时候,她居然帮助儿子一起逃学。

永琪也长大了,魏璎珞整个皇宫最怕的人就是他了,整天躲着他,就是不想被永琪教训,因为永琪的每一句话都是关心自己所以说话还不能反驳,他也同样和魏璎珞说了她的三个孩子教育问题,可是和皇后和皇上不同的,永琪真正知道魏璎珞带着她的孩子乱跑的原因其实是想要锻炼孩子的身体。

因为魏璎珞最小的儿子夭折了,魏璎珞守了他一夜也没能留住孩子,自然对十五阿哥格外的注意,因为十五阿哥天生体弱,所以魏璎珞不强迫儿子努力读书,先把儿子的体质提高上去,自然领着孩子疯玩就是最好的办法。

俞妃下线后就把五阿哥教给璎珞抚养了,两个人相处的很好,璎珞还给五阿哥外号叫“小唐僧”....接下来就等袁春望下线了,袁春望一直以为自己是先帝的私生子,一心想着报仇,最后得知不是后,精神崩溃的疯了。

接下来的全是撒糖了,璎珞和皇上等来了第一个孩子。皇后娘娘(佘诗曼)自然就不高兴了,准备去嘲讽一番,但是却被璎珞的无欲无求,看破全局,也承认自己扳不倒皇后,所以也不白费功夫,知道自己现在处在非常时期,没有能力与皇后争,于是转变思想态度,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倒也清闲。

璎珞为了求得太后的原谅,主动把自己的格格送给太后,太后欢喜得不得了,从此对璎珞也放下了芥蒂。同时还把嘉庆帝送给庆妃抚养,但是三个孩子有空就在延禧宫玩,跟自己也不生分,毕竟是亲生的。

生的孩子都被送走了,皇上自然就等不及了,送了咱们就再生一个,想着就刺激……

不过历史上令妃只活了49岁,便撒手人寰了,想必是跟生了这么多孩子有关。后来看着她真有富察皇后当年的感觉,终究还是活成了另外一个人。网友们纷纷表示“高贵妃走的三万七千八百一十三天……想她…… ”。延禧攻略中,永琪被害受重伤,却不忍追究,怕皇上伤心,兄弟残杀。我们的蛙哥一定要这么善良懂事吗...

展开阅读全文

凤弈叶凝芝一共有几重身份?魏广被陷害叶凝芝挺身而出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凤弈》已经快要来到全剧最高潮的部分了,皇上为了得到叶凝芝还在不停打压魏广,直到魏广生命受到威胁,叶凝芝终于选择挺身而出。其实皇上早知道无法拆散这对恋人,但又想舍不得叶凝芝。当然叶凝芝也没选择被动接受,而出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细心的观众应该早就发现叶凝芝在剧中的身份还挺多的,从演员走到贵妃。虽然旁人满是羡慕,但叶凝芝却安不下这颗心。

叶凝芝挺身救魏广

《凤弈》魏广被皇上陷害,叶凝芝拔出一剑霸气护夫:有本事先杀我。

叶凝芝和魏广之间的爱情非常感人,然而皇上却一直暗恋着叶凝芝,后来叶凝芝闯下大祸,皇上为了保她性命,不惜一切代价封叶凝芝为妃,刚开始很多人认为魏广和皇上对叶凝芝的爱不相上下,但是叶凝芝奉皇太后之命去长公主那里做卧底的时候,魏广多次劝她不要深陷险境。

因为她担心叶凝芝会出事,哪怕她已经当了皇上的嫔妃,魏广也愿意保护叶凝芝一生,他愿意背负江山重担,但不想让叶凝芝和自己一样,皇上得知叶凝芝去当卧底的消息,却和魏广的态度有所不同,皇上首先担心的是叶凝芝会和魏广有独处的机会,然后才担心叶凝芝的安危。

然而皇上并没有和魏广一样极力劝阻叶凝芝的行为,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魏广对叶凝芝的爱更加无私,而皇上最关心的只有自己的权力,等到魏广和叶凝芝帮助皇上击败长公主之后,魏广与皇上之间的情敌关系也将愈演愈烈。

皇上必定会用权力打压魏广,而叶凝芝对魏广的爱也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关键。

叶凝芝多重身份揭秘

身份一:杂技演员

要说叶凝芝是一个杂技演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可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百戏团的当家花旦,虽然这叶凝芝身为女子,但是可是没有一点女孩子的娇弱呢。在舞台上那是翻跟斗,打把势的。不过也不止于此,女孩子家的舞蹈啥的,那也是都能安排的。简直就是雌雄合体的节奏。

身份二:宫女

虽然这小叶子像个假小子一样吧,但终究还是个女孩子,有些时候稍微的努努力还是可以的。这不,扮上宫女装再加上掌事的宫女那么一调教,还是很有女孩子的样子的呀。要不怎么连皇上都被小叶子给迷到了呢!

身份三:女官

在宫女的位置打好基础的小叶子,很顺利的就走上了仕途,当然,这也一直是小叶子内心所希望的。毕竟是一个爱打抱不平,善良好心的女孩子嘛,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于是她灵机一动,觉悟了,还是得自己提升起来,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身份四:贵妃

有句话不是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像皇后说的皇上认定的事情,一般人是改变不了的。虽然小叶子当上妃子是为了保命,也和皇上达成了一个对皇上有害无力的约定。只要魏广回来,就允许小叶子和魏广远走高飞。但是,但是这皇上变主意了,假戏真做了。而小叶子也从妃子变成了宁贵妃

身份五:制雨装置

大家伙都知道,这小叶子和魏广那是真爱呀。只是天不遂人愿,他们二人终要君臣相见,但是小叶子心里苦呀。爱而不得的赶脚真是弄的小叶子抓心挠肝的。而且最残忍的事情就是她和魏广还要日日相见。怎么能不伤心,怎么能不难过。压力大了必须得解解压呀。那怎么办呢。不能杀人不能放火的。所以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方式,那就是哭。见面就哭,见面就哭。估计这大禹治的水都是小叶子哭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清平乐许兰苕为何要留在宫里?许兰苕为何陷害赵徽柔?

全文共 2331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平乐》剧情当中,许兰苕这个人物的戏份也是越来越重了,原本以为只是与张妼晗在跳舞上面相互看不顺眼,后来张妼晗又因为赵祯与许兰苕发生了矛盾,张妼晗成功成为赵祯的妃子,也生了女儿,但许兰苕对张妼晗的第二个女儿却下了手,差一点要了她的命。贾教习找到许兰苕的时候,许兰苕也承认是自己动的手,却说自己只是为了对付张妼晗,并没有想杀掉她的女儿。贾教习想要把许兰苕赶出皇宫,许诺给她房子和花不完的钱,但是许兰苕为何坚持要留下来?贾教习最终又是为什么留下她呢?1.许兰苕为何要留在皇宫

赵祯到了翔鸾阁安慰张妼晗,还说自己会一直陪着张妼晗,直到张妼晗生下新怀的孩子,自己每天都会来陪张妼晗,张妼晗高兴不已,甚至自请降低位份,以求换取女儿的平安。贾教习知道手帕有问题后,便跑去质问兰苕,兰苕承认是自己做的手脚,还看破贾教习不敢把此事告诉张妼晗,贾教习气急,和兰苕厮打起来,杨怀敏听到动静,赶紧进来拉开两人,并告诫贾教习不要再闹下去,因为张茂则也在死死地盯着翔鸾阁,若事情闹大,难免不会被张茂则抓到把柄。

兰苕向贾教习承认了是自己放的诅咒布偶,但是她在手帕里加构树花里并不是为了针对瑶瑶,而是她记得张妼晗对构树花过敏,想要害张妼晗,兰苕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在教坊的时候,贾教习处处偏心,贾教习没有回答,说自己愿意给兰苕一座宅子和花不完的金银钱财,只要兰苕出宫,兰苕却不肯出宫,还说自己以后不会再针对张妼晗,贾教习正要再逼,兰苕拿出石介写给富弼的信,这信夏竦一直想要,兰苕用这封信证明,自己对贾教习是有用的,让贾教习留下自己。2.许兰苕为何陷害赵徽柔

不得不说,官家和丹姝不希望贾教习陪在张妼晗身边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这两人在一起,真心容易出幺蛾子!这不,在《清平乐》最新更新的剧情中,张妼晗就在贾教习有意无意的撺掇下开始怀疑是有人陷害她的玥儿,原本玥儿喘气的毛病是娘胎里带来的,她倒好,愣是要往人家徽柔身上推。

当然,此次张妼晗要找徽柔的麻烦,楞说是徽柔做小人毒害玥儿也不算是空穴来风,此次事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那便是此前曾经出场过的许兰苕,也就是差一点代替张妼晗去给官家献舞的女子。正是许兰苕将扎了针的娃娃放到了湖畔的草丛中,还将这个锅甩给了徽柔。

那么问题来了,许兰苕与徽柔压根就没什么关系,无冤无仇的,她为什么要陷害徽柔呢?

第一、缓和与张妼晗的关系

张妼晗是个小气的人,许兰苕曾经得罪过她,现在张妼晗成为了官家眼前的红人,许兰苕当然害怕,加上自己又在张妼晗手下办事,所以她不得不想办法讨好一下张妼晗。她知道张妼晗一直看不惯徽柔,于是就顺水推舟,将这件事栽赃给徽柔。

第二、报复张妼晗

虽说许兰苕想要讨好张妼晗,但是她打心底是恨张妼晗的,张妼晗曾经烫伤她,当众羞辱她、嘲笑她,这一切,许兰苕都是记在心里的,所以她栽赃徽柔,是想挑起张妼晗与皇后、苗娘子的争端,好坐收渔人之利。

第三、飞上枝头做凤凰

曾经的许兰苕,差一点就成为了为官家献舞的人,张妼晗如今的位置差一点就是她许兰苕的,所以说,许兰苕心里肯定是不甘心的,她希望可以留在张妼晗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官家的欢心,飞上枝头变凤凰。3.贾教习为何留下许兰苕

张妼晗的人设实在招人恨,弹幕里大家都在盼着她下线,还有人提前祝她三十一岁生辰快乐,因为张妼晗的历史原型张贵妃就是在三十一岁时暴病而亡的。张妼晗的智商和做派,在真正的宫斗剧里,根本活不过两集,她能有命在后宫嚣张十几年,完全是因为皇后仁慈,不屑于搭理她罢了。

皇后仁慈,不屑于收拾她,架不住她自己作,处处陷害人,处处树敌,还敢把仇人许兰苕留在身边,这才真真是作死。在后宫,除了贾婆婆和杨怀敏,没人喜欢张妼晗,她几乎把后宫叫得上名的人都得罪光了。

在教坊时,许兰苕就嫉妒张妼晗得贾教习偏宠,经常言语讥讽,但张妼晗是个暴烈性子,不吃亏,端起一大碗滚烫的汤从给她从头浇下,把她脸给烫伤了。从此两人就结仇了,张妼晗跳舞跳得好,但太不谦虚了,时常奚落许兰苕,两人势同水火。心怀怨恨的许兰苕便陷害张妼晗,把禁书塞在张妼晗的房间,被任都知搜出来,差点打一顿撵出宫去。

张妼晗一出事,贾教习就猜出是许兰苕陷害的,二话不说先扇了许兰苕一巴掌,还骂其手段低劣,痴心妄想。所以,许兰苕不光恨张妼晗,也恨贾教习,她一直自认为美貌和舞技都和张妼晗不相上下,但贾教习却一直偏袒张妼晗,两人合起来羞辱她,她怎能不恨之入骨。

要说贾教习冒险救张妼晗是以为心疼她,根本扯淡,不过是她看明白官家喜欢张妼晗,她想冒险赌一把,赌张妼晗能获得官家的欢心,能最终留在官家身边。贾教习清楚,就算赌输了,她顶多就是离开教坊,被逐出宫去,断不会赔上性命,她知道官家是个仁厚的皇帝。贾教习这么做,一方面是为自己打算,也是在为夏竦铺路罢了。

张妼晗在后宫独得圣宠,她撒娇装病,愣是把贾教习弄到自己身边,还把许兰苕也留在身边。许兰苕智商不高,但她知道从哪下手能真正刺痛仇人,所以张妼晗的女儿从生下来就病痛不断,焉知不是她捣的鬼?许兰苕还用巫蛊之术诅咒张妼晗的女儿,被发现之后她陷害徽柔,着实高明,因为徽柔才是最有理由嫉妒和诅咒张妼晗女儿的人,这样就没人怀疑她了,张妼晗对此也会深信不疑的。

一开始我觉得张妼晗真蠢,明知许兰苕恨自己,还敢把其留在身边,真不知是蠢还是自信,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她留许兰苕在身边,一是为了炫耀,她就是要让曾经瞧不起自己的许兰苕亲眼看着,看她如何得官家宠爱,如何在后宫尊贵显赫于众人;二是贾教习老谋深算,岂会不知把许兰苕留在张妼晗身边是祸患?她们不过是觉得把敌人留在眼皮子底下,好监视,好利用,此后一旦发生任何事,许兰苕绝对是背锅的。

张妼晗生了三个女儿,但都早早夭亡了,不知是不是许兰苕做的手脚?可见,把仇人留在身边,终究是祸害。

展开阅读全文

古董局中局2老朝奉为什么陷害许一城?老朝奉和许一城什么关系?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董局中局2》的剧情里面,第一部中许愿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爷爷许一城是被老朝奉陷害,才被当做汉奸枪毙了,而第二部的剧情里面,许愿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老朝奉到底是什么人,找到当年那个陷害自己爷爷的真凶。然而老朝奉这样的做法让人难以看透,不知道老朝奉为什么要陷害许一城,而许一城又为什么心甘情愿替老朝奉背黑锅,至死都没有说出任何辩解的话?老朝奉和许一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1.老朝奉的身份

五脉中的红门主书画,青门主木器,黄门主青铜名器,玄门主瓷器,白门主金石玉器,四九年以后这五脉改组,成了中华鉴古研究学会,影响力很大,许愿的爷爷许一城曾是民国时期五脉的大族长,出生白字门,后来因为倒卖则天明堂的玉佛头给日本人被当成汉奸枪毙,为还爷爷一个清白,许愿历经磨难,一路追查,证实了当年他爷爷是为保护国宝,煞费苦心的计划,也令玉佛头顺利回归了祖国,让一段被隐埋的历史大白于天下,后来许愿才知道他爷爷是被一个叫老朝奉的人陷害的,这个老朝奉是古董界的一股暗流,把持着庞大的制假产业,他和五脉是天然的对头,佛头案就是他要击垮五脉的阴谋,许家一系列的变故都是因他而起,不仅如此,他还控制了玄字门药家,令药不然背叛了五脉,药家的大家长药来自尽身亡。

老朝奉到底是谁?自始至终都没人见过他的真容,他为何要陷害许一城?药不然为何要投靠他?种种谜团悬而未决,许愿誓要揪出老朝奉,让一切真相水落石出。2.老朝奉为什么陷害许一城

姊小路永德是老朝奉假扮的,这个所谓的“姊小路永德”根本不存在,也不是支那风土会考察团的人。老朝奉当年陷害许一城,为了防止身份暴露,他才用“姊小路永德”身份拿走那三本笔记。

在许愿,黄烟烟,药不然一同去天津寻找付贵的时候,所有人第一次得知了姊小路永德这个人,还知道他当年取走了木户有三的笔记本。老朝奉当年是五脉中的学徒,是许一城非常看好的弟子。

许一城曾和木户有三一起到海螺山办事,老朝奉是随行助手。老朝奉心思不纯,从木户有三那里套出了和佛头有关的事情,并且猜到了真佛头的真相,因这事被许一城赶走。

老朝奉记恨上许一城,陷害许一城是偷盗国宝的汉奸,许一城因此被捕入狱。之后,老朝奉通过木户有三搭上了支那风土会,一直替日本人搜集国宝,将文物源源不断运往日本。他仿造那些文物的赝品,让假货国内流通。3.老朝奉和许一城什么关系

老朝奉是《古董局中局》一剧中的幕后大boss,但他和许愿的爷爷许一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就是老朝奉向警察告密,许一城才会被抓并背负冤屈而死。

按理说,许一城所做的事极为隐秘,常人根本无法得知,老朝奉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老朝奉不仅知道,还全程参与,因为他是许一城的徒弟,深得许一城信任。

许一城的计划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于是他便找了老朝奉和郑老太爷,让郑老太爷制造了一尊关公像,和老朝奉一起将它运到海螺山山顶的庙中。

在木户有三到中国后,许一城带着他在关公像下找出佛头,当时老朝奉便一直好奇为何木户有三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找到佛头,于是通过试探木户有三的口风,了解了木户家族的故事。

那时他便觉得这个佛头肯定被许一城动过手脚,真佛头应该藏在海螺山附近的一座明代古墓中,于是悄悄潜入古墓,却一无所获,没想到出来之后便看见许一城在外面,老朝奉知道已经败露,便向许一城求饶。

许一城看在师徒一场的份上,将他赶出五脉,没想到老朝奉居然怀恨在心,上警局告发许一城,并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许一城虽然知道佛头的真相,可为了保护佛头,他只能选择将真相烂在肚子里,慷慨赴死。

展开阅读全文

锦绣南歌沈乐清父母怎么死的?沈乐清为何要陷害沈家?

全文共 1967 字

+ 加入清单

在《锦绣南歌》这部剧当中,沈乐清这个人物是属于黑化之后的反派人物了,原本沈乐清身为沈家的养女,在家里生活的也算是很不错,但是沈骊歌的到来,夺走了沈家父母对沈乐清的关注,而且与彭城王的联姻也被沈骊歌抢走,虽然事出无奈,但是这笔账却都被沈乐清算在了沈骊歌的头上,她也逐渐黑化,开始帮助陆远扳倒沈家。而沈乐清认为,自己的父母是被沈家父母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沈乐清的父母究竟是怎么死的,沈乐清最后又是什么结局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沈乐清的身世

《锦绣南歌》女二号沈乐清黑化和陆远勾结,各种迫害沈家,大家都知道,沈乐清只是沈夫人的义女,那《锦绣南歌》沈乐清身世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沈乐清父母又是谁怎么去世的?沈乐清和沈骊歌是什么关系,一起去了解一下。

世代将门沈廷章和沈夫人只有3个孩子,两个儿子沈植沈枫和一个女儿沈嘉儿,但女儿沈嘉儿自幼被拐,失踪了。在沈骊歌没进入沈府前,沈府的大小姐,是沈乐清,沈乐清并不是沈夫人的亲生女儿,而是沈夫人收养的义女。

沈乐清的父母,应该是沈廷章的手下,因为沈乐清的父母是随沈廷章上战场后,战死沙场的。所以,在沈乐清父母去世后,沈夫人又因女儿失踪,所以就收了沈乐清为义女,一直对沈乐清像亲生的一样好,哥哥们也很宠她,不过,由于找到了沈骊歌,原本天真烂漫的沈乐清因此出现不平衡。沈乐清沈骊歌这对异父异母的姐妹,表面上维持平衡,但私下真的都很讨厌对方。

而且喜欢的人刘义康也要娶沈骊歌,沈乐清认为,自己之前所享受的一切以及喜欢的人,都是被沈骊歌抢走的,于是开始黑化,和陆远狼狈为奸,不仅对养了她十几年的沈家下手,还对沈骊歌各种陷害,想要沈骊歌死。不过,沈乐清其实也蛮可怜的,说到底,只是被陆远利用了而已。2、沈乐清为什么黑化

《锦绣南歌》中,沈乐清身为女二,处处针对骊歌,令人恨之入骨,但实际上,沈乐清的身世也很悲惨,还被陆远利用,她就是一个可怜的工具人。

沈乐清其实并不是沈家的亲生女儿,她的父亲跟随沈廷章战死沙场,由于愧疚,再加上沈家的亲生女儿已经失踪,沈家便收养了沈乐清,使她成为沈家小姐。

原本沈乐清也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父母非常疼爱她,将她拿亲生女儿看待,两个兄弟也对她极好,从不拿她当外人,她对爱执着,自小钟情于彭城王刘义康。

但这一切都随着沈骊歌“空降”沈家成为沈家大小姐,并顶替了原本要和刘义康联姻的沈乐清,反倒成为那个可以嫁给刘义康的人而发生了变化,这种人物性格的转变也给剧情的推进留下了悬念空间。

因为沈骊歌的出现,父母对沈乐清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备受宠爱到被冷落,这种心理上的变化让沈乐清逐渐开始黑化,她曾对此陷害沈骊歌,但沈骊歌可不是那种娇弱的大家闺秀,自然不会让她得逞。

沈廷章回城当日,沈夫人早于先前吩咐沈乐清选谱一首,亲自传授沈骊歌琴艺,准备在洗尘宴上弹奏此曲,没想到沈乐清教给骊歌的是西域鬼乐,可以乱人心智,还会令沈夫人陷入梦魇。

沈骊歌明白沈乐清有意加害自己,索性便在宴上扯破琴弦,怒扇沈乐清耳光,当众拆穿她的假面,起初沈乐清据理力争,甚至命令丫鬟拿来曲谱证实清白,谁知沈骊歌略施小计,吓得丫鬟直接说出真相,坐实沈乐清害人之心。

后来,刘义康要与沈家联姻,沈乐清深爱着刘义康,便令沈家同意将沈骊歌先送走,由她代替出嫁,等成亲之后再将沈家大小姐找回来的消息公之于众。

她让舅舅暗中买通江湖人士,想要在路上刺杀沈骊歌,但骊歌武功高强,并没有让他们得逞,回府后便拆穿了沈乐清的阴谋,可沈乐清并没有善罢甘休,她不惜和陆远合作,被陆远利用陷害沈家,实在是太可恨了。3、沈乐清的结局

沈乐清是骊歌小叔叔的女儿,父母早早就去世了,沈夫人看她可怜收养了她。十八年前沈家小姐失踪,沈夫人思女心切,沈乐清的到来让她心里有了一丝安慰,所以把沈乐清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疼爱。

纵使沈夫人对沈乐清百般疼爱,也无法让沈乐清放松警惕,毕竟她不是沈家的亲生女儿,平日里要小心谨慎,不能犯错。

长时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沈乐清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看似温柔善良的她其实暗藏心机,特别是在骊歌出现在沈家后,沈乐清感觉地位受到威胁,处处跟骊歌作对。

刚开始沈乐清并不坏,她对骊歌还是挺好的,退居到二小姐也毫无怨言,当她发现沈夫人眼里除了骊歌容不下任何人时,沈乐清对骊歌心生妒意,所以想方设法陷害骊歌,可惜她不是骊歌的对手,每次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害到人不说,还破坏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完美人设。

沈乐清喜欢的人是彭城王刘义康,刘义康为打破士庶隔阂,与沈家联姻,本来沈乐清有把握嫁给刘义康的,可她万万没想到最后刘义康娶了骊歌,沈乐清爱而不得,对骊歌的恨意越来越深。

沈乐清黑化后,为了报复骊歌不惜与大奸臣陆远合作,不仅没能除掉骊歌,还导致沈家家破人亡,沈乐清最后的下场应该不会很好,领盒饭的几率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诬告陷害罪,顾明思义就是捏造事实,故意陷害所犯下的罪,而诽谤罪也必须要捏造虚假事实才能对受害人进行人身攻击,那么,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呢?侵害人格权违反哪些法律及维权方法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名誉维权小知识吧。

第一,两种犯罪的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自然人的人身权利,想要对方锒铛入狱,而诽谤罪侵犯的是自然人的人格和名誉,只为损害他人的人格或者名誉。

第二,两种犯罪的主观意图不同,诬告陷害罪目的就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而诽谤罪的目的是为了破坏他人的人格和名誉。

第三,两种犯罪的客观行为不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而诽谤罪是捏造有损他人人格或者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者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但如果告发,那么就是诬告陷害罪。

综上所述,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存在客体要件不同、主观意图不同、客观行为不同这三种区别,而两种犯罪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目标,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来实施的,这两点是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风起霓裳卓锦娘是大反派吗 卓锦娘为何陷害安氏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卓锦娘在《风起霓裳》剧情的一开始,就被定为是一个反派人物了,因为卓锦娘想要讨好杨妃,为她做一套皇后规格的衣服,但是自己的绣工不好,只能去找到自己的师父安氏,也就是库狄琉璃的母亲,无奈之下安氏答应了卓锦娘,但是她并不希望女儿卷入其中。但是衣服做好之后,安氏却遭到陷害,吃下假死药,却没想到还是被卓锦娘烧死,卓锦娘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卓锦娘为何陷害安氏

七天期限已到,卓锦娘来拿袆衣,看到安氏把袆衣修改得栩栩如生,天衣无缝,她立刻惊呆了,安氏提醒她不要忘了她们俩的约定。库狄琉璃把武元华的吉服最后收尾,武元华试穿了一下,她看到镜子里美轮美奂的吉服,连连夸库狄琉璃心灵手巧,想带她进宫,库狄琉璃婉言谢绝,武元华也不再勉强,她一心就想进宫,将来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指点江山。

林尚服亲自来给杨妃送袆衣,预祝她早日登上后位,没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突然赶来,认定杨妃想篡位做皇后,杨妃百般辩解,还以死明志,杨妃不顾一切撞向大柱子,李世民赶忙把她搀起来,苦苦逼问袆衣出自谁人之手,林尚服和卓锦娘拼命狡辩,极力撇清关系,把一切罪责都推到安氏身上,诬陷安氏想重回皇宫,才制作了袆衣送给杨妃。

李世民下令把林尚服和卓锦娘拉下去问斩,杨妃极力为她们俩求情,李世民才饶过她们的死罪,让她们俩协同大理寺抓捕安氏。卓锦娘带大理寺侍卫来抓安氏,给她扣上巴结后宫嫔妃,霍乱宫廷的罪名,安氏当面揭穿卓锦娘栽赃陷害,库狄大朗和阿曹见状,赶忙拿来休书,撇清和安氏的关系,侍卫下令把安氏抓走。

2、卓锦娘为何烧死安氏

安氏和库狄琉璃都被关在大理寺的监牢,卓锦娘逼她们交出金针,安氏断然拒绝,她不想连累库狄琉璃,就双双服下假死的药,她们被送到不禄局,卓锦娘还不依不饶,想烧死她们斩草除根,也想趁机找到金针,不禄局的孙内侍坚决不同意,卓锦娘就拿出大理寺的腰牌相威胁,孙内侍只好作罢。

卓锦娘亲自监督着焚烧安氏和库狄琉璃,裴行俭假扮内侍顺子来现场,亲眼看着安氏被活活烧死,林内服看出卓锦娘的小计俩,就想等她们母女俩烧死以后找金针。

卓锦娘让侍卫们抬着库狄琉璃进火堆,高内侍突然派人来找孙内侍问责,纪念是武元华进宫的日子,宫里避免一切污秽之物,孙内侍趁机下令赶快灭火,卓锦娘相阻拦,被林内服强行拦住。

3、卓锦娘是什么结局

在已释出的剧照中,李芯逸饰演的卓锦娘身着青色锦衣,独一无二的冷色调寓示着她深邃的内心世界,也因为高颜值和这独特的气质获得了不少关注。而在预告释出后,卓锦娘发现库狄琉璃的刺绣手法与已逝师父一致时,不敢置信的声音和阴狠不甘的眼神则让不少观众不寒而栗,纷纷表示“果然不能因为颜值就轻易pick角色”、“卓锦娘的眼神好吓人,光看预告就能感觉到是个狠角色。”

据悉,这已经不是李芯逸第一次饰演反派了,但此次在《风起霓裳》中值得一提的是卓锦娘论事业拼尽全力只为一个目标,坚持始终;论性格更加果断狠绝,可以为了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从微表情到气场透出“狠”都能让人生畏,与之前的反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这个极端的角色对李芯逸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其实,李芯逸在生活中的随性低调和戏里的严苛自律、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我的真朋友》中的花园店业务员郝美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女中豪杰般的瑶光上神、《丑女无敌》中温柔的李安茜和《一粒红尘》的设计师艾米,她致力于挑战各种各样的角色,还在革命历史剧《啊摇篮》中为还原农村妇女“马五婶”颠覆形象化“丑妆”,其认真的态度和塑造角色的实力,让不少网友期待李芯逸在剧中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