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着火点

着火点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着火点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着火点问题。

分享

浏览

6157

文章

6

乒乓球和滤纸哪个着火点高?具体燃点是多少?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滤纸着火点乒乓球要高。这是因为乒乓球的材质一般为硝化纤维塑料,着火点点为一百八十摄氏度;而滤纸一般都由棉质纤维组成,着火点为两百四十五摄氏度。

硝化纤维塑料也称为赛璐珞,它是由胶棉和增塑剂、润滑剂及燃料等加工成的塑料。成角质状,透明且坚韧,有热塑性,在达到八十至九十摄氏度之后软化,浓酸、强酸等有机溶剂易被点燃。

滤纸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形状是圆形。滤纸根据不同的用途,通过不同的方法而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滤纸,是一种纤维制物品。由于滤纸吸水率最多可达百分之二十二,因此当进行长时间试验时比较容易破损,当进行一些耗时较长的实验时,建议使用硬度较大的滤纸。滤纸表面有无数小孔可供液体粒子通过,因此也常用于化学实验中,是融合在一起的固态和液态物质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酒精燃点 酒精的着火点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浓度100%酒精燃点为75摄氏度,与水混合浓度越低,燃点越低。与可燃性物质混合视具体情况而定酒精的燃点很低,它很快地燃烧了,而且酒精的沸点只有78℃,水的沸点是100℃。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除了戴口罩,有专家指出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病毒。因此很多家庭会买些酒精在家里消毒,不过要提醒大家酒精属易燃易爆品容易引起火灾,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酒精的燃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酒精燃点

浓度100%酒精的燃点为75摄氏度,与水混合浓度越低,燃点越低。酒精乙醇含量100%的燃点是 12 摄氏度,酒精乙醇含量80%的燃点是19.0 摄氏度,酒精乙醇含量60%的燃点是22.75 摄氏度,酒精乙醇含量60%的燃点是22.75 摄氏度,酒精乙醇含量40%的燃点是26.25 摄氏度,酒精乙醇含量20%的燃点是36.75 摄氏度,酒精乙醇含量10%的燃点是49.0摄氏度。

展开阅读全文

家庭火灾逃生必知:分清着火点在楼上还是楼下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就快要到了,气温日益升高,家里如果不注意防火,很容易发生火灾,那么,发生火灾时,该往楼下跑还是楼上跑呢?哪种方式能最快逃离火灾呢?

消防专家称,火灾时,没有标准的逃离方向,关键要看着火的是在楼上还是楼下。

着火点在本楼层时,应就近跑向紧急疏散口,遇有防火门要及时关上。若楼道被烟气封锁,可弯腰低姿前进逃离火场,最好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阻挡有毒烟雾;若必须经过火焰区,一定要将衣服用水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部位,万一衣服着火则要用打滚等方式扑灭火苗。

同时,火灾逃生时还要记住千万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离。因为烟气会通过电梯井蔓延,或突然停电电梯门打不开而无法逃生。

如果着火点不在本楼层,在自家的上层,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向楼下撤离逃生。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家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向楼顶逃生理论上可行,最好方法就是回到屋内固守待援。居民可通过打开窗户、摇晃红布呼喊,夜间可使用手电晃动提醒,向前来营救人员求援。

在室内固守待援,千万不要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现而获救。

家里发生火灾应急逃生时,大家千万不能慌乱,应该快速分辨着火点及火势大小,这样才能梳理出最合适的火灾逃生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汽油的着火点是多少度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着火点就是燃点,而物质的燃点是指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大家也都知道汽油是一个易燃的液体,那么大家知道汽油的着火点是多少度吗?今天就有的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疑惑。

汽油的英文名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0号、93号、95号、97号等牌号。汽油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主要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汽油的燃点是指汽油在接触热源后不但能发生闪火并持续5秒的最低温度,应该是零下20多摄氏度,基本就是他能烧起来的温度,而427摄氏度是汽油的自燃点,就是在汽油温度在427摄氏度时,即使没有热源,也能自己开始燃烧的温度.

19世纪中,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汽油的重要性,当时大量使用的是点灯用煤油。那时的石油炼制依赖简单的蒸馏过程,将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煤油组分的沸点较高,点灯时使用安全,成为原油炼制的主要产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则往往被当作燃料烧掉。到了19世纪中后期,创制成功使用汽油的内燃机,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由此,汽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1911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解决了汽油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威廉姆·伯顿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发明的热裂化工艺,将重质的瓦斯油加热裂化为轻质的汽油等馏分,从而整体提高了汽油收率,热裂化工艺在1913年获得了美国专利授权。 随后的催化裂化工艺比热裂化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汽油收率,而且辛烷值更高。

小编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汽油着火切记不能用水来扑灭,要用窒息法灭火,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好了,这期易燃物品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吧,下期讲座小编给大家详细总结汽油起火后该如何正确灭火,敬请大家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汽油着火点是多少度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经过加油站的时候,都会看见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抽烟、禁止打火,因为汽油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液体,不小心就会着火,那么大家知道汽油着火点是多少度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汽油的英文名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0号、93号、95号、97号等牌号。汽油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主要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汽油的燃点是指汽油在接触热源后不但能发生闪火并持续5秒的最低温度,应该是零下20多摄氏度,基本就是他能烧起来的温度,而427摄氏度是汽油的自燃点,就是在汽油温度在427摄氏度时,即使没有热源,也能自己开始燃烧的温度.

19世纪中,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汽油的重要性,当时大量使用的是点灯用煤油。那时的石油炼制依赖简单的蒸馏过程,将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煤油组分的沸点较高,点灯时使用安全,成为原油炼制的主要产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则往往被当作燃料烧掉。到了19世纪中后期,创制成功使用汽油的内燃机,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由此,汽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1911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解决了汽油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威廉姆·伯顿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发明的热裂化工艺,将重质的瓦斯油加热裂化为轻质的汽油等馏分,从而整体提高了汽油收率,热裂化工艺在1913年获得了美国专利授权。 随后的催化裂化工艺比热裂化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汽油收率,而且辛烷值更高。

小编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汽油着火切记不能用水来扑灭,要用窒息法灭火,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好了,这期易燃液体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吧,下期讲座小编给大家详细总结汽油起火后该如何正确灭火,敬请大家关注。

小编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汽油着火切记不能用水来扑灭,要用窒息法灭火,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好了,这期易燃物品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吧,下期讲座小编给大家详细总结汽油起火后该如何正确灭火,敬请大家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酒精的着火点是多少度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酒精的学名叫做乙醇(C2H5OH),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能够钻入细菌内部,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化学上叫做变性),造成细菌因失去活性而死亡。那么酒精的着火点是多少度呢?酒精起火该如何正确灭火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易燃液体知识。

浓度100%酒精的燃点为75摄氏度,与水混合浓度越低,燃点越低。与可燃性物质混合视具体情况而定酒精的燃点很低,它很快地燃烧了,而且酒精的沸点只有78℃,水的沸点是100oC。

水——酒精混合物:

80%酒精19.0摄氏度

60%酒精22.75摄氏度

40%酒精26.25摄氏度

20%酒精36.75摄氏度

10%酒精49.0摄氏度

酒精的危害:

酒精对心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能使心跳加速、血液流动加快、血管扩张,血压上升;而浓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如果饮酒后再喝浓茶,就进一步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酒后饮茶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可能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90%在肝脏进行分解。先被转化为乙醛,然后再被转化为乙酸,最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肾脏排出体外。一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2—4小时。而酒后大量喝浓茶,茶叶中的茶碱可迅速地作用于肾脏而产生利尿作用,使那些还未来得及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对肾脏产生较大的损害。

此外,酒精还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糜烂、溃疡,甚至发生胃出血。而浓茶中的咖啡因也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增加胃酸的分泌,从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