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省级

省级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省级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省级问题。

分享

浏览

3962

文章

58

中国25个副省级市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有15座副省级市,很多人对这方面不太了解,甚至以为中国有25个副省级市呢,在未来中有可能会扩大,但是目前只有15座。中国副省级城市并非25个,以上15个城市均为副省级城市,其中深圳,大连,厦门,青岛,宁波是单列城市,其他均为省会城市。

其中中国有15座副省级市,这也是目前为止,所有的副省级市,当然在未来中有可能会扩大,现在的15个城市分别为宁波,厦门,深圳,青岛,大连,杭州,济南,长春,西安,南京,成都,沈阳,哈尔滨,武汉,广州。其中宁波,青岛,厦门,大连,深圳是计划的单列市,其他几个都是属于省会城市的。目前这几个城市是中国所有的副省级城市,然而在未来有可能会增加该城市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杭州是不是副省级城市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是副省级城市。我国目前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青岛、济南、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共15个副省级城市,因此杭州属于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市(副省级城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15个城市的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的行政级别为副省(部)级的地级市。

在我国城市等级分类中,最高级别的城市当然是直辖了,目前直辖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大直辖市(直辖市的级别相当于省级);而直辖市下面就是副省级城市了。

与普通地级市相比,副省级市有以下一些区别: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方面,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2、副省级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干部,不由省委任命而是从中央组织部直接任命。这四个职务的副职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其他一些行政机关干部级别也与普通地级市存在不同,如副省级市的市辖区和市直机构为副厅级(正局级),即区长、市局局长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而副区长、市局副局长为(正处)副局级;市辖区下辖的街道办和区直机构为正处级,这与直辖市级别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地市级和副省级区别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副省级市的党委、政府机关主要领导的级;地市级一般指厅局级,厅局级是我国公务员的一个级别。

地市级和副省级跟我们平时说的省、市是不一样的,相信有在准备考公务员的朋友知道它们的意思,那么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地市级和副省级的区别。

详细内容

1

地市级一般指厅局级,厅局级是我国公务员的一个级别(正职为行政五级,副职为行政六级),正厅局级及其以上级别为国家高级干部。

2

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副省级市的党委、政府机关主要领导的级别,其职务任免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但是在行政区划类别上,副省级市仍然属于省辖市,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管辖。

3

国家公务员需要参加由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4

地方公务员则参加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副省级城市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地级市,其行政级别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中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在我国一共有661个大大小小的城市,而这些城市都被划分为了不同的等级,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单列市、地级市等等,那么其中副省级城市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副省级市是指百万人口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行政级别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特大型城市。副省级市与一般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和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尽管副省级市仍属于省辖市,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上,副省级市政府已经拥有了省级政府的职权。

2

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它都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让一些大城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

3

设立计划单列市之初,并未对行政级别做明确解释,计划单列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出任这一行政区官员的品级为副省级城市。

4

中国的行政区划制度共六级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名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名称→地区、盟、自治州、(地级)市;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名称→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林区、特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名称→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民族苏木、(乡级)管理区、(县辖)区、(县辖)市(台湾省专设);

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名称→村、社区、(村级)管理区;

六级行政区:组级行政区名称→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学周刊是省级学术刊物吗

全文共 185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学周刊》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与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教育类学术刊物。本刊以发表教育类学术论文为主,面向广大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教科研工作者。

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因此,严格来讲《学周刊》不是省级学术刊物。

展开阅读全文

省级风景名胜区:铜川香山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人这样诠释旅游的意义:人们之所以出来旅游是因为,没有什么比在火车,飞机,轮船上,更能倾听到自己的内心。旅游是每个人希望的生活,既能放松心情还能长见识,在铜川香山一定是大家不能错过的,本期铜川文化为你解析。

香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铜川耀州城西北45公里的庙湾镇瑶玉村,距耀县县城40多公里,距西安90公里,距铜川新区20公里,面积约312平方公里,是目前陕西省最大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香山和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两大景点。

风景区内重峦叠嶂,河谷纵横,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的白垩纪砂砾岩地质地貌,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是保存完好的天然次森林区,有野生动物250余种,植物800余种,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和游览观赏价值。

香山中峰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穴,人称崎峰洞,即香山正洞,其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菩萨”,亦称香山菩萨,为佛教礼拜中心。据有关史料记载,香山创建寺院,始于苻秦(351-384),盛于姚秦(384-417),曾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翻译梵经于此。宋雍熙年间(984-987)修中峰崎峰洞,建圣果院、白雀寺。清代光绪年间修建各类楼殿亭阁90余间。

由山脚下苍龙岭拾级而上,经十一折,通过“灵官庙”顺山径西行约1.5公里即到达中锋正洞。洞当中原有千手千佛观音菩萨木雕像。洞西壁有一小洞,洞口有泥塑菩萨“肉身”坐像。洞后有小洞,深玄莫测。大洞之上左有白瑕一道,自下而上,形如白练,故名白龙;右有青瑕一道,自下而上,势如云烟,故名青龙。二龙蜿蜒盘结至洞顶中心交口吐水,下成一潭,名曰:“天浆圣湫”,其水清冽芳碧,沁人心脾。

香山西峰最高,形势更为险要。上有殿宇一座,房间数间,因年久失修,已不完整。

东峰有龙泉寺,现遗留龙泉寺碑石,寺后紧靠悬崖瀑布,离地5丈有余,下有水潭,日夜涌流,龙泉寺因而得名。

据前耀县《太香山志》记载:当地群众传说,香山寺为妙庄王之二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昔日妙善公主因不满婚姻而出家,入四川遂宁白雀寺,庄王曾下诏不归,便火烧白雀寺。以后庄王染疾求医,处方要亲人手眼,公主遂舍自己的手眼,疗愈庄王疾病,故封公主为“千手千眼活菩萨”,即香山寺所供的菩萨,故有香山还愿戏曲的流传。

白雀寺,是仿照四川遂宁香山白雀寺修建的,曾称云岩寺。此寺于1920年遭火灾,原建筑焚毁殆尽。目前看到的佛殿、经堂等,皆为后来重建,只有北宋雍熙年间(985)造像碑一通保存下来。

你可能也喜欢:

兴平名人故事之蜀汉名将马超

茶文化解说:安徽名茶都有什么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为科普教育基地。

榆社县域内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世界闻名的“化石之乡”。此外,独特的黄土石林、“榆社群”标准地层剖面也成为研究新生代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基地。随着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四景一馆”等5处科普基地的建成和运营,逐渐形成了以古脊椎动物化石、榆社盆地地质遗迹及地貌、云竹湖湿地科学等国土资源为主的科普展示和实验、体验内容。自2007年以来,共接待游客和科普人员达10万人次之多。

榆社县因为其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资源及其珍贵的科研价值,在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保护区”。正在运营的榆社地质/化石博物馆更是在2009年获得了国家二级博物馆等级资格。坚信在不远的未来,榆社必将建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保障健全的综合型地质公园科普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密山市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密山市西北,距密山市区4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1°2537″至131°3603″,北纬45°2828″至45°3724″。保护区总面积12,748公顷,其中核心区5,494公顷,占总面积的43.1%;缓冲区1,196公顷,占总面积的9.4%;实验区6,058公顷占总面积的47.5%。主要保护对象为马鹿、猞猁、刺五加等珍稀动植物及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铁西自然保护区1993年11月经密山市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定名为密山市铁西林场自然保护区。1996年11月,经省环保局呈报,省政府以黑政函【1996】86号文件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密山市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9月4日,鸡西市编委以鸡编〔2006〕49号文件,批准成立密山市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确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保卫科)、资源保护科、宣教科,定编20人。

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表现为很高的地域独特性和物种稀有性。在保护区几百种生物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水曲柳、黄檗、钻天柳、紫椴、野大豆、乌苏里狐尾藻和北方黑三棱等7种;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鸟类),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9种(其中鸟类34种,兽类5种),占保护区内脊椎动物种数的(327种)的12.23%。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186种。马鹿(Cervus elaphus)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鹿属(Cervus)。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Ⅱ级)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Ⅱ级)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列为濒危( EN) 。这些珍稀动植物主要分布于核心区内,少数分布于缓冲区和实验区。

铁西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风光优美,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既是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开展生态旅游、拍摄影视作品、摄影、绘画的理想场所。铁西自然保护区内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适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接待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实习工作以及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可以为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研究基地。

铁西自然保护区是在1981年划两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铁西村企业公司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了望塔1座,管护站(点)4处;建旅游接待设施3处,1,300平方米;修水泥硬质旅游公路52公里,巡护路10公里。

在绿化美化方面,保护区移植荷花1000亩,绿化旅游公路20公里,美化庭院10000平方米。

省环保局2009年能力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中使用省投资金100万元,铁西企业公司配套100万元,建成管护站点8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新建瞭望塔一座,新建管护路20公里。

通过能力建设项目和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将给本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展可持续利用项目,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项目的实施,还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保护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位于桦川县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东与富锦市接壤,北部与汤原县 萝北县 绥滨县隔江相望,南部与桦川县的悦来镇新城镇 梨丰乡 东河乡及江川农场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5′2″~131°28′17″,北纬46°59′52″~47°13′41″。

自然环境概况: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处于三江平原西部,为松花江冲积平原。此地貌是松花江经此下陷出现沉积逐渐形成。全区地势低洼,海拔高65~70米,西高东低,坡度1/10000~1/15000左右。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风速3.8米/秒。全年日照时数为2582.8小时,无霜期为145天。 保护区内土壤为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等。

水环境状况: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属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头道江、车轱辘泡、片泡等,水资源丰富,主要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地表多为草本沼泽覆盖,降水径流迟缓,地表水储蓄时间长,地表水ph值7.0,矿化度分级为淡水,水质级别为2级。地下水ph值7.1左右,矿化度分级为淡水,水质级别为2级。

主要动物种类: 鱼类有鲤、鲫、蛇鮈、泥鳅、塘鳢、葛氏鲈、鲫、。花鳅、鲶等;两栖类有黑斑蛙及黑龙江林蛙;爬行类有鳖;鸟类主要有灰雁、绿头鸭、绿翅鸭、白眉鸭、凤头鸊鷉、凤头潜鸭、骨顶鸡等;兽类有6目12科20属25种,以啮齿目(9种)和食肉目(6种)食虫目(4种)、翼手目(2种)、偶蹄目(2种)和兔形目(2种)。

主要植物种类:高等植物65科365种,其中苔藓植物12科30种;蕨类植物12科29种;被子植物51科30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浮叶慈菇、野大豆2种。

保护管理状况: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于2004年9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以黑政函[2004]97号文件批准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5年6月佳木斯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佳编[2005]55号文件批准成立桦川湿地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黑编[2009]6号文件核定桦川湿地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保护区批复总面积为2611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保护松花江中游干流沿岸及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花江中游干流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松花江水质及堤岸安全功能,同时为鱼类、两栖类、水鸟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利用方式是提供生产、生活水资源、蓄发电、观光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乌裕尔河双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黑龙江乌裕尔河双阳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8月由省政府批准成立。2009年4月,列为依安县人民政府直属局,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0人。2010年6月经省编委批准,保护区管理局按副处级事业单位管理。管理的乌裕尔河双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内有相距百里的两条河流.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齐齐哈尔市东北部。东与拜泉县分界,西与富裕县为邻,北与克山县、讷河市毗邻,南与林甸、明水县接壤,保护区理坐标124°50′—125°42′E, 47°16′—48°02′N。湿地面积22934公顷。其中乌裕尔河11438公顷,双阳河11496公顷。核心区7979公顷,缓冲区7281公顷,实验区7674公顷。

乌裕尔河流域湿地区:乌裕尔河发源于北安境内,经过依安流入嫩江。依安段位于依安县城南部,是乌裕尔河的中下游。湿地主要集中于太东乡、新发乡、依安镇、红星乡、新屯乡和新兴乡。乌裕尔河湿地区的地理坐标为124°59′37″E—125°31′51″,47°47′14″—47°52′53″N。湿地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0%。乌裕尔河全长576km,境内长度66km,平均水深在1.3 m。其特点是河道弯曲,河滩地面积较大,河道碎乱,河槽切割不深。乌裕尔河是独立于嫩江水系的一条内流河。

双阳河流域湿地区:双阳河发源于拜泉县南部,在林甸县西部消失,流经双阳镇、依龙镇、富饶乡,境内全长36km。双阳河湿地区位于125°18′30″—125°30′19″E,47°18′45″—47°30′19″N。湿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0%以上。双阳河河谷两岸由低河漫滩到高河漫滩,下游海拔在140—200 m,属于国内较少的内河之一,为典型的盲尾河,河道蜿蜒曲折。

三、地形地貌

依安县属松嫩平原北缘华夏型构造东北凹陷一部分,凹陷基底由海西宁褶皱带的岩层组成,与露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岩石相同。基盘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并夹中生代岩浆岩数米或数十米。地盘上覆盖着第四纪湖相堆积。

县境东北部属小兴安岭西南部山前洪积冲积台地,向西南部过渡到微起伏波状平原地貌类型,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按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组成物质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可分成山前洪积冲积台地、微起伏波状平原和乌双河两岸河漫滩3大地貌区。

四、气候

依安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较长。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最高气温3.3℃(1975年),年平均最低气温零下0.1℃(1969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39.8℃(1957年),极端最高温度37.2℃(1968年)。平均≥10℃年积温2506.4℃,年平均无霜期120—125天,全年日照时数2 790.4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460.3mm。平均风速3.6~4 m/s。

四、主要自然资源

1、物种资源丰富

黑龙江乌裕尔河双阳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野生动物有298种,其中鱼类3目9科49种,占全省种(105)的46.7%;两栖类动物2目4科6种,占全省种数(12)的50%;爬行类3目4科6种,占全省(16)的37.5%;鸟类16目43科202种,占全省种数(373)的54.2;兽类5目12科35种,占全省种数(88)的39.8种。高等植物61科430种;植被类型主要包括:草原化草甸植被、草甸草原植被、沼泽草甸植被和水生植被。该保护区湿地资源丰富,珍惜野生支植物资源众多。

2、珍稀濒危物种众多

保护区有国家级Ⅰ、Ⅱ级保护动物31种全部为鸟类,占保护区动物的10.4%,占保护区鸟类的15.3%,占全国保护鸟类(183种)的16.9%。其中I类保护鸟类6种,占省属国家级保护鸟类(69种)的8.7%;II类保护鸟类25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2.4%。

展开阅读全文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

一、基本概况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2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西北部,保护区主体为黄河故道废河槽以及延伸到两岸宽度约2 km的沼泽地、河滩地及湖泊等(东端从岳庄坝闸开始向上游沿黄河故道至西端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180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86 hm2,季节性核心区面积868 hm2,实验区面积726 hm2。该区自然环境优良,水禽资源丰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平衡、补充城区地下水、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 动植物资源

⑴ 湿地植物

黄河故道湿地分布植物101科490种,其中有国家保护植物野大豆。湿地内分布有莲、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统计到的植物中,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优势类,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共59种。

⑵底栖动物及昆虫

初步统计砀山黄河故道湿地分布底栖动物共有39种,主要包括腔肠动物门的水螅类,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类、蛭类,软体动物门的田螺类、瓣腮类,节肢动物门的虾类。

砀山黄河故道湿地有昆虫34种,其中以蜻蜓目居多,有4科24种;另外,有蜉蝣目1科1种,半翅目4科5种,鞘翅目1科5种。

⑶ 鱼类及两栖爬行类

砀山黄河故道湿地分布鱼类5目10科34种。其中鲤形目2 科26 种,鲇形目2 科2种,鲶形目1科1 种,鲈形目4 科4 种,颌鳃目1 科1 种。分布两栖纲动物3科6种,爬行纲动物6科8种。有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2种,分别为花背蟾蜍和中华大蟾蜍。

⑷ 哺乳类

黄河故道湿地分布的兽类资源均为小型兽类,共有5目7科10种。分别为食虫目1科2种、兔形目1科1种,啮齿目2科4种,食肉目和翼手目均为1科1种。

⑸ 鸟类

砀山黄河故道湿地,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优良的环境,充足的饵料使越来越多的候鸟在黄河故道湿地停歇、栖息。鸟类共有14目32科9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1种(大鸨),国家II级保护鸟类11种(小天鹅、鸳鸯、鸢、赤腹鹰、普通鵟、红隼、燕隼、灰鹤、短耳鸮、长耳鸮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2种(鸿雁、灰雁、花脸鸭、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环颈雉、鹌鹑、四声杜鹃、大杜鹃、灰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家燕、金腰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暗绿绣眼鸟等)。

三、水文气候

砀山县属我国东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春季气候温暖,气温回升快,雨量逐渐增多,盛行偏东风;夏季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盛行偏南风;秋季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较少;冬季常有冷空气侵入,多晴朗天气雨量少。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761 mm,58%的降水集中在6~8月,年平均日照时数2481小时,无霜期199~2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落于此。

嘉靖年间莱芜史志上记载,诗云:“流水行云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至今传说樵柯烂,不识当年柯烂无”,就是描写的棋山自然风光和“棋山柯烂”美丽动人的故事。棋山文化历史悠久,以儒、道、释三教,天、地、人三才融汇的文化特色浓郁鲜明,其代表棋山后宫,始建于1498年,距今已有503年历史。明代书法家雪蓑曾多次在此山-,并留下了“玄之又玄”的墨迹,勘称书法一绝。

棋山又是革命老区,-元帅亲笔题写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几年来,在不断挖掘和恢复棋山柯烂、后宫、雪蓑碑、雪蓑洞、佛洞子、三清殿、抗日烈士纪念碑等名胜古迹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望海石、人站泉、石瓮、风箱道燕子窝、后洞等20多个景点。棋山风景区,中国古今文化交融,自然人文景观呼应,开发前景广阔,它必将成为旅游者的天堂、投资者的乐园。

棋山景区自然风景优美,有“山中一日,人间百年”美丽传说的“棋山柯烂”。明朝嘉靖莱芜县志载:“晋建元间,一樵子采薪,见二人弈,其一人授之药一丸,随久观其弈,至斧锈烂,及归,无复时人。”有诗云,“流水行云世代殊,石棋山有樵夫,至今传说柯烂无”,棋山由此得名。

景区以石奇水秀著称,有一线天、双猴山、老鹰石、雪蓑洞等自然景观。

棋山文化历史悠久,宋代的佛洞子、棋山观,明代的后宫、佛爷殿、雪蓑碑,近代的徐向前元帅碑、抗匪英雄碑等人文景观,形成了深厚的棋山文化内涵。另外,棋山饮食文化颇具吸引力,形成了树下吃鸡、水边吃鱼,赏自然风光,听神话故事,品美味佳肴,亲朋好友齐相聚,十分惬意。如今,棋山已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饮食文化三位于一体的独特旅游风景名胜区。

整个公园游览下来需要2小时的时间

地址:济南市钢城区里辛镇

展开阅读全文

鹿步溪省级原始次森林保护区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鹿步溪省级原始森林保护区位于安化县苍场乡西北部,总面积12000多亩,有湖南的“西双版纳”之称。区内生态保持良好,自然景观瑰丽多姿,人文景观独具民族特色。

保护区保存着大量面积较好的原始阔叶林,有伯乐、香果、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0余种,还有大量野生珍贵保护动物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中以云豹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多达16种。

保护区常年气候宜人,山石突兀,瀑布奇险,丛林茂密,奇花异草,美不胜收。同时,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使这里的山民保留了土家人简单纯朴的生活习惯,吊脚楼、小背篓以及身着土家衣裳的村民随处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古大同省级森林公园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坐落于津市城南区,属武陵余脉向洞庭平原过渡段的丘陵区,东西长4.5里,南北宽近1公里,总面积211.7公顷。整个山体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有大同山、关山、刘家山、羊人山、皇姑山等主要山峰。最高海拔251米,最低海拔60米。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的前身是津市国有林场,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期。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山林面积达3000多亩,活立木积蓄量近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近几年来,围绕寺庙修复、陵园山庄新建、水电路三通等基础建设投入资金600万元左右,为公园深度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境内主要为沙砾发育成的红壤,适应多种树木生长。森林植被以天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松、杉、檫、樟、枫香、苦槠、樱桃、棕榈、龙柏、桂花、柑橘等,主要乔灌木树种121种,动物种类150种以上,其中鸟类有120多种。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富有,自然景观独特,与闻名遐迩的孟姜女故乡嘉山风景区及药山寺组成旅游体系,与夹山寺、桃花源、黄山头、张家界著名旅游景区联为一体,构成旅游网络。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北靠澧水,扼九澧入洞庭达长江,靠“三路”(石长、枝柳铁路、二广高速)跨南北,临“三场”(沙市、张家界、常德机场)通全国。

坐落在大同山北麓的千年古刹佛教圣地大同寺,为唐咸通年间修建,有山门、前殿、大殿、后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寺前立舍利塔。公元827年,清同治二年重建,主体建筑为殿堂三进,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大雄宝殿、后殿,占地总面积4400平方米。建筑保留晚清风格,为单檐硬山顶,马头山墙,四周用砖墙围护,内部为木穿斗结构,上盖小表瓦。古大同寺还保存塔林等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宗教研究价值。2002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山西峰的中武当道观相传为真武祖师飞身之地,建于唐朝,正殿楣上“廉洁”二字系朱熹手迹。殿前柱上有一楹联“利锁名缰,笼络多少好汉;晨钟暮鼓,映醒无数痴人”。内供真武祖师铜像重达150公斤,香案前置一陨石250公斤,黄质黑章。此地视野开阔,可观澧水,澧阳平原万顷秀色,为道教圣地,可与南北武当相比。过去道徒云集,为九澧著名道场,如今香客如云,为公园佳点之一。

公园树林具有“高、大、古、稀”的特点。园内古树成片,浓荫盖日,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树生长在寺庙峡谷之中。有的横空出世,仪表非凡;有的形态优美,风采动人;有的奇花异果,别具一格。古大同寺前左侧的一株枫香树为澧阳平原古树之冠,高24.5米,胸径108厘米,树冠面积213平方米,树龄500余年,树干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每到金秋季节,红叶迎秋,灿若红霞,颇为壮观。一对姐妹桂花树,树高18米,树冠300平方米,树龄200多年,枝叶繁茂,每到八月桂花盛开,一树灿然,香飘数里。几颗几百年的古松树更是直穿云霄。至于“关山烟树”景唐人杜光庭《福地记》列此为道家第四十八福地,《直隶澧州志》列为澧州八景之一。每当风雨欲来,眺望关山,烟雾蒙蒙,轻松隐隐,故称关山烟树。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内之皇姑山、御果园更是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记载,朱元璋孙朱悦耀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华阳王被贬澧州,在关山开辟御果园游玩,因迷恋园内景色,不觉与父走散,迷失方向,其父华阳王派随从搜山一日,在山顶发现皇姑正东眺澧水烟波,意甚眷眷,后这座山被人们叫做皇姑山。园内历史古迹,古墓葬等人文景观奇多,彭德怀、任弼时、肖克、-、廖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此留下光辉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

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座落在云浮市云城区,毗邻324国道,距广州16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该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内石山如林,群峰挺拔,溶洞多且奇特,自古就有:星岩古洞,绀岭层峦,石麟秀耸,天马腾空,玉屏拥翠,天柱擎空,碧虚夜月和太空夕照八景。199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正式批准蟠龙洞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蟠龙洞是一个经历了一亿七千多年逐渐形成的次生溶洞,发育于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中,因而洞体迂回曲折,形若蛟龙,故取名“蟠龙洞”。洞分三层,上层天堂通天洞,中层大厅堂,下层龙泉地下河,层层相连,曲折迂迥迷人。洞内石花高挂,钟乳低垂,石笋如林;洞中有洞,一步一景,五步换形,景景皆奇,景物天成,形形式式的洞穴生化学沉积物千资百态,拟人拟物,栩栩如生,各景物更与家喻户晓的龙母斗赖布衣的神话传说紧密相连。置身洞中仿如进入瑶池仙境、水族龙宫。

地址:云浮市云城区蟠龙路75号

类型:地质地貌洞穴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766-8822720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信息:

周一-周五35元,周六、周日40元。

展开阅读全文

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0年1月,保护区位于上川岛的东北端,东与国家4A级飞沙滩旅游区相邻,东西北三面临海。保护区群山连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奇石林立,其中包含有观景望月、水帘洞奇、捞潭月影、猕猴乐园、水绕四门、车旗凌风……等十大景观。保护区总面积2281公项。其中核心区1200.8公顷,缓冲区和科学实验区面积1030.87公顷,另设特别控制区面积49.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猕猴及其栖息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现有猕猴1500多头,24个种群,另有蟒蛇、巨蜥、大壁虎、金钱龟、猫头鹰、穿山甲、水獭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单鸟类有75种,蝴蝶有100多种,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据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调查统计,这里植物有110个科,250多个属,10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罗汉松、桫椤、土沉香、兜兰等等。

保护区边界线全长50公里,其中岛岸线长26公里,沿岸景色优美、奇特,组成了高山与大海相连、海涛与山林共鸣的大自然浓缩景观。

信息来源:广东省林业厅

展开阅读全文

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为1989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7373.7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及海岛生态环境,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候鸟以及猕猴原生地和发展史的重要基地。

1989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6月,成立珠海市担杆岛猕猴保护区管理站,由市绿化委员会管理。

2000年4月,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淇澳红树林保护区”,由淇澳管理区管理。

2002年2月,市林业局正式接管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接管,卢海洋站长兼管全面工作。

2004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淇澳岛自然保护区和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1月,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筹建正式完成,并独立办公。

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西北部,地理位置居于东经113°36′40〞~113°39′15〞,北纬22°23′40〞~22°27′38〞之间,东南、西南与该岛大澳围、东涌、西涌、石井湾接壤,西北及东北与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总面积5103.77公顷。-

担杆岛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入海中,北距香港、深圳分别为20km和78km,西北距澳门、珠海分别为72km和74km。地理位置在东经114°07′~114°19′,北纬21°58′~22°04′。包括担杆岛、二洲岛,总面积2270公顷。

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及海岛生态环境,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候鸟以及猕猴原生地和发展史的重要基地。

植物

淇澳红树林保护区内拥有维管植物165科470属695种(野生植物140科398属556种,栽培植物65科106属139种)。在野生维管植物中,其中蕨类植物19科28属39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8科367属513种。其中红树植物达10科13属15种,分别占中国现有红树科、属、种的83.3%、86.7%和55.6%;半红树植物达7科9属9种,分别占中国现有半红树科、属、种的77.8%、90%和90%;红树林伴生植物为11科15属15种,分别占中国红树林伴生植物科、属、种的73.3%、71.4%和68.2%。

担杆岛猕猴保护区内拥有维管植物438种(含9变种),分隶320属123科。其中蕨类植物22种,分隶18属17科;裸子植物7种,分隶5属5科;双子叶植物342种8变种,分隶250属86科;单子叶植物58种1变种,分隶47属15科。属国家3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土沉香、吊皮锥和白桂木三种。-

动物

淇澳岛:区内拥有底栖动物103种,隶属5纲,14目48科;鱼类90种,隶属10目,41科;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54种(含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27种,鸟类99种,哺乳动物13种)隶属25目,58科。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珍稀濒危动物)1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12.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

担杆岛:区内拥有野生动物85种,分隶34科、19目。其中兽类10种;鸟类60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5种。属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蟒蛇1种;国家2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松雀鹰、雀鹰、鸢、褐翅鸦鹃、长耳鸮和虎纹蛙等9种。

展开阅读全文

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

金沙县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位于金沙县沙土镇、后山乡和官田乡交界处,乌江渡电站库区主航道北岸,与贵阳市息烽县隔江相望,上游是六广河化觉峡谷风景区,下游可达偏岩河和乌江渡水库大坝。

金沙县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99791亩。距金沙县城50公里,渡江经息烽距贵阳市中心80公里。

该景区是金沙省级森林公园中风景资源类型最多,景观最奇特的主体景区。

其主要景观是水域、溶洞、跌水、森林、云海、古迹。鹿角山横贯森林公园中部,是三丈水(翁贡水)和那杵河的分水岭及源头,均为乌江一级支流。那杵河的源头响水沟,上段为地表溪流,中段为伏流,下段从山脚溶洞中涌出成地面河,形成4级跌水(瀑布)进入乌江,称桃花谷。

三丈水(翁贡水)为主要集水区,上段称翁贡水,下段称三丈水入乌江,两岸山峰、断崖、峭壁、森林,倒映水里,渐入画中。其间的三丈水溶洞(桃园洞)和王家坪溶洞,具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公园内相对海拔高差500~600米,森林面积42045亩,分布有以丝栗栲为主的原生性强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隐藏野生动物数百种,立体气候明显,登高远望,雾霭沉醉,日出新天。

历史古迹,既有东汉到明清时期的墓葬遗址、古营垒遗址,又有红军强渡乌江天险梯子岩渡口、钱壮飞烈士牺牲地和陵园。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东汉石刻造像墓一但得到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及价值,必将震撼全国。

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以森林为主体,集真山真水、奇峰异石、神秘溶洞为一体,奇、险、秀、美、俊尽收眼底。钱壮飞烈士就牺牲在距三丈水森林公园5公里处的乌江渡库区梯子岩处。钱壮飞烈士墓及其事迹陈列室,还被评为-教育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猴子沟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龙里猴子风景名胜区,位于龙里县南部,距贵阳市中心28公里,距龙洞堡国际机场23公里。景区含有82个景点,分属两大片区:一是包括猴子沟、国翁、宝和冲一带的喀斯特峡谷,共有景点50余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二是波状起伏的开阔草场,包括亮山坪、王寨坪、马郎坪、谷朗坪、五里坪等等高山平台,共有景点20余个,面积约99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龙架山森林公园也在景区范围内。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表现为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气候、植被、景观等的有机组合。台地草原——猴子沟峡谷地质构造组合,主要表现为台地草原与猴子沟峡谷两大不同景观单元的有机组合,即山顶上是大草原,山脚下是猴子沟。

(一)台地草原景区

龙里地处黔中腹地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具有黔中地区普遍存在的喀斯特复合地貌类型,如开阔的溶蚀盆地、宽谷式槽谷、峰林盆地、峰丛洼地与峰丛谷地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龙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然而,龙里还有一个更绝妙的地貌景观,那就是高耸于黔中第二平台上的喀斯特“台地草原――峡谷”。著名的龙里“台地――峡谷”景观在贵州这座喀斯特王国中独领-。

(二)峡谷景区

除台地草原外,猴子沟风景名胜区的另一大景区――峡谷景区也是龙里重要的旅游资源。与省内其它景区相比猴子沟风景名胜区突出的特色就是台地草原与峡谷相辅相成、唇齿相依、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就其峡谷景区本身而言,它也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峡谷景区内全为碳酸岩出露,水热条件好,所以岩溶发育很强烈。良好的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峡谷、山峰、洞穴、洼地、落水洞、飞瀑、以及各种奇山异石。地貌景中“孔雀开屏,猴王把关、望天洞、坐井观天、双龙飞瀑、猴王拜师”等分别被评为国家及省级景物景观。

景区内主要为原始次生态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区内有许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由于植被的高覆盖率,为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较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在这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十多种,如斑羚、猕猴、林鹿等。在峡谷溪流中还有许多鱼类。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生态旅游、探险寻幽、体育健身、科考教学的好地方。

如前所述,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水系属长江流域,是县城内最长的河流打草河――三元河的发源地,主要靠地下水(地下河或泉)的形式补给,如望天洞、地下河、双龙洞、地下河、渔井泉等。从源头到出境下汇水面积697.2平方公里,它也是龙里县城主要的饮用水源。

猴子沟景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峡谷景区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岩溶景观丰富而典型,极佳的自然环境及优质多样的生态系统。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原生生态环境是一座难得的自然宝库,一座“生态实验室”。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城市近郊一处十分宜人的自然公园,一个心灵的休憩之地。这里的森林、峡谷、草原,无不具有一种发人幽思的魅力。这里是徒步旅行、健身康体、科考教学、探险寻秘的好地方。

(三)森林景区

森林度假旅游是世界上颇为发达的一种形式。森林是户外娱乐获得的最佳地之一,它所提供的户外娱乐活动机会远远超过其它场所,这主要是由森林的特点和功能决定的。

龙里是我省著名的森林大县,县城内森林面积达40%。多年来,由于管理得当,森林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发展,龙里国有林场已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天然林保护区。可以预料,今后森林覆盖面还会继续增大。1999年,国家林业部在龙里林场建立了面积达3500亩的“贵州省中亚热带高源珍稀植物园”。今天,被誉为“林城”贵阳百里林带,大约1/3的林带属于龙里林场。龙里林场的莽莽-,像一条绿色丝带围绕在贵阳的南部和东南部,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它又像一座巨大的绿肺,每日为贵阳送去新鲜洁净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同时调节着山城贵阳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使贵阳地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大空调”,夏日清凉的好去处。龙里的森林资源与台地草原以及猴子沟喀斯特峡谷景区交相呼应,共同构成了龙里潜力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它们紧贴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为贵阳市近郊旅游增添了一份稀缺的资源,填补了空白,使龙里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都市近郊旅游目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临沧市西部镇康县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98°41′—99°18′,北纬

23°45′—24°04′。保护区内分为:1.竹瓦;2.忙丙后箐;3.薄刀山;4.雪竹林山共四个子保护区,保护区东西跨度62公里,南北跨度35公里,总面积36970公顷%。南捧河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1、季风常绿阔叶林及中山湿性常经常阔叶林的生态系统;2、保护珍稀濒范动植物资源。分布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2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19种;云南省二、三级保护植物13种。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