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百家争鸣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百家争鸣问题。

分享

浏览

571

文章

1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有什么派别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儒家的代表是孔子和孟子,道家的代表是老子和庄子,墨家的代表是墨子,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兵家的代表是孙子。

儒家思想,又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文化主流思想、哲学和宗教体系,起源于中国,影响和传播到周边东亚其他国家。它诞生于周朝的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强调仁、礼相辅相成,注重五伦和家庭伦理,倡导教育,努力重建礼乐秩序,改变习俗,充满入世理想。

道教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教不作为,倡导道教自然,提出道教、雌雄、刚柔政治、经济、治理、军事战略,具有简单的辩证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学校,存在于中国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墨家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由于墨家独特的政治属性和西汉武帝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受到压制,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旧纸堆中挖出墨家,发现墨家的进步。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一套以几何、物理、光学为突出成就的科学理论。墨子的逻辑学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古印度因明学相媲美,并列为形式逻辑的三大来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倡导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和法治思想。法家伦理是指基于人性观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不断发生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经验教训,研究制胜规律。这种学者在古代被称为兵家。所有讨论军事的兵家都被称为兵书。兵家分为四类: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能家。兵家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是中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介绍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历史知识里就有提及到“百家争鸣”,那是一个能与古希腊文明媲美的时代,我国的哲学体系在这个时期得以形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争鸣形成原因,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汉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2、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3、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

4、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正是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汉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百家争鸣出现的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周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入学条件西周时大力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士”的成分很复杂。他们分属各个阶级。“士”可以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弃农为士,而私人办学的发达,提供了这一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这种局面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这种局面,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现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是指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指发表见解。通常百家争鸣是是指春秋到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这种局面

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各种因素的契合。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背景:

1、诸子百家为宣扬自己的观点,既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2、战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领域的大活跃,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百家争鸣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种矛盾激化,为了解决社会矛盾,便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他们著书立说,见仁见智,表现出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创新,并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学术上的繁荣景象,被称为百家争鸣。其中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孟子、荀子后来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墨子一创设的墨家以兼爱非攻爱人如己,反对战争为思想基础,政治上主张尊重有才德的人;经济上主张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财政支出。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百家争鸣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道家也是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主张取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指出倒可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在经济上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主张设立郡县,用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主张学习法律,加强法制教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商鞍。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孙武,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不会失败等军事战略思想已影响了全世界。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代,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是什么

百家争鸣经济大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处在社会转型中的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形成了诸子百家。而这些诸子百家的经典之作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介绍

全文共 56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历史知识里就有提及到“百家争鸣”,那是一个能与古希腊文明媲美的时代,我国的哲学体系在这个时期得以形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争鸣形成原因,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家争鸣出现的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周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入学条件西周时大力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士”的成分很复杂。他们分属各个阶级。“士”可以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弃农为士,而私人办学的发达,提供了这一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p#副标题#e#

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稷下学宫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战国时代,由于齐国经济发达、政治开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齐国君王给予士人的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派汇集稷下。而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并使诸侯各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几乎无一例外,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模式。

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兴衰历史,基本上与田齐政权共始终.随着田齐的强弱而兴衰。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创建于田氏取代姜族,夺取齐国政权后的第二代国君齐桓公田午时期;发展于齐威王时期,兴盛于齐宣王时期;中衰于齐悯王时期;中兴于齐襄王时期;亡于齐王建,秦灭齐时。大约存在了150年,但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

既然稷下学宫是田齐王朝兴办的,其直接的原因是政治乃是需要。田氏代齐以后,历代君主无不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图谋称雄诸侯。稷下学士则是为田齐君王们的政治需要,制造舆论、设计蓝图、拟定典章制度。客观上也是适应田齐统治的政治需要。因此,稷下学宫首先是一个智囊团性质的机构。其次,就是炫耀国力,标榜尊贤至士,吸引人才。这就为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百家争鸣创造了优越的政治环境。故稷下学宫又具有社科院的性质。

“不治而议论”,是稷下学士的主要活动特点之一,这一特点体现了学官鲜明的政治性。“不治”,即“不任职”。虽有上大夫的头衔.但不担任实际职务。“议论”,就是议论时政、国事、治乱之策,为田齐统治者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智囊团的功能。而他们的议论时政,是在宽松自由的政治氛围内,对田齐统治者的政治活动提出批评意见和决策参考建议,没有或者少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情况,所提意见及建议都是坦率的直言。

同时,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学者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潜心研讨,互相争鸣,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各自学派的学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不同学派的著作,有些著作在稷下得以丰富补充。既有黄老学派,也有儒家、法家、阴阳家等等。《汉书·艺文志》就记述了部分稷下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比如荀子,15岁就到此学习,后来成为了稷下的学术大师。而孟子两次入齐讲学,时间长达三十年,被授予上卿。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宣王时稷下学宫有“数百千人”,其户下不乏有成就者。对一些有成就的人才,往往被齐录用为各级官吏,直接参与齐国的政治活动,《战国策·齐策》对此有所记载。

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这所说的就是指各派学者的定期学术例会。在例会上,各学派推荐出他们学派的代表,阐发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批驳与他们观点不一致的学派。这实际就是为各学派提供学术交流与争鸣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获得政治上的重视。但他们争鸣的议题非常广泛,既有不同学术观点的洁难,又有不同政治主张的阐发,也有对宇宙奥秘的思考。稷下学宫作为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而这类学术报告例会则是百家争鸣的集中体现。

无论在战国早期魏国的“西河之学”,或是战国中期齐国的谡下学宫,还是战国晚期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所实行的学术政策都是宽容的。各国对“士”给以十分优厚的待遇,而其中以齐国威王、宣王时期的谡下学宫尤为突出,是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田齐政权虽然倡导黄老之学,但对各家各派的学者并不排挤打击.而是兼容并包.都受到礼遇。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和随意议论政事。比如儒家大师孟子与齐威王、宣王的政见是不同的.但在谡下学宫都受到重视,爵禄都是相当高的。齐宣王多次向盂子问政,甚至象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来终因为彼此政见不合,孟子离开齐国。但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即打算给孟子建造一座房,并资助其办学。

由于春秋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著留不合则去”。“士”就好像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梧”,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比如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听说秦孝公“广令国中求贤者”,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委以重任。又比如邹衍本是齐国人,在谡下学宫位在上大夫之列,他不满齐滔王的暴政,而到了燕,成为燕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邹衍又回到谡下学宫,并在齐王建时作为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又如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春秋战国这种待殊历史环境,对诸于百家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谡下先生们敢于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探求和创新的精神得到发扬,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观点纷然并存,各种针锋相对的辩论时有发生,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百家争鸣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争鸣。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司马迁《史记》引述了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学说、儒家学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班固在《汉书》中则把

高三历史参考书上有一选择题: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两个可能答案: A.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B.社会处于巨大的动荡与变革中 。选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可以说是B ,社会处于巨大的动荡和变革,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中央权利不集中,则下面就会乱,一乱,就会出现很多思想。

也可以说是A ,社会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而经济的发展就直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那是它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两者都道理,但也不全对,比如封建经济随后的百年也都在发展,而且更快,清朝是封建经济最高蜂,它怎么没出现百家争鸣呢? 因此,只有存春秋时有"百家争鸣",说明社会处于变革中,才是根本原因。

我的看法,A 和B 都不对 ,根本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独尊儒家” ,汉朝“独尊儒家”后,中国也出现过大分裂的战国时代 ,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春秋那么多思想家呢? 因此 ,根子在“独尊儒家” 。

从问题提供的选择看 ,中国现在的儒家继续为自己对中国思想和科学的破坏遮羞 ,甚至有几个学术论文称汉朝没有“独尊儒家”,为什么现在的历史学界扯谎?为了配合恢复“国学”的运动么?无论怎样,这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汉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2、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3、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

4、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正是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汉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指的是谁?百家争鸣由来介绍

全文共 2703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也就是春秋战国年间。当时各国都涌现出了很多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形成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空前绝后局面,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孔子、老子和墨子被认为是百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的哲学理念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不过既然是叫百家争鸣,那肯定不止他们几位,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一起来看看吧。

一.百家争鸣所指时间

百家争鸣是指从中国春秋初期(即公元前770年)到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21年)的大概550年时间里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二.百家由来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确指100家。

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而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影响较大的、流传较广的、较为著名的、为大家所熟知的、能够发展成流派的归纳而言只有12家而已。

其他诸家或没落、或遗失、或名声不显、或并入12大主流学派。

12大流派分别为: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阴阳家、名家、小说家、方技家。

三.12大学派概论(人物、著作等仅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包括春秋之前和战国之后)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学派主旨:仁、义、礼、智、信、恕、忠、孝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等,是由孔子创立的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它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代表著作:《老子》、《逍遥游》、《列子》(又名《冲虚真经》、《冲虚至德真经》)

学派主旨: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

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韩非、商鞅、李悝、申不害、李斯

代表著作:《商君书》、《韩非子》、《申子》、《慎子》

学派主旨:“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4.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

代表著作:《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学派主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5.墨家

代表人物:墨翟、禽滑厘、田鸠、孟胜等

代表著作:《墨子》、《胡非子》、《随巢子》

学派主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家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的逻辑学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媲美,并列为形式逻辑三大源流。

6.纵横家

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

代表著作:《鬼谷子》、《战国策》

学派主旨: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7.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尸佼

代表著作:《吕氏春秋》、《尸子》

学派主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即“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8.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

代表著作:《神农》

学派主旨:顺民心,忠爱民,修饥谨,救灾荒,农本商末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由于儒家轻商农汉朝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

9.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代表著作:《邹子》

学派主旨: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10.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公孙龙、宋钘、尹文、惠施

代表著作:《公孙龙子》、《邓析子》、《尹文子》等

学派主旨: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名家以擅长论辩著称,他们在论辩中比较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

11.小说家

代表人物:虞初

代表著作:《伊尹说》、《黄帝说》、《周考》等

学派主旨: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12.方技家(或称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代表著作:《扁鹊内经》、《黄帝内经》

学派主旨:主要研究养生和医药。

各位,以上这些,你了解了吗?

小知识:

后世“三教九流”之说: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释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意义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其中主流的是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更加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百家争鸣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二、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前夕,一文读透「波卡平行链插槽拍卖」

全文共 10326 字

+ 加入清单

在 Web3 基金会的长期支持,生态内项目方的协作耕耘,资本机构的布局投入之下,波卡的未来定会欣欣向荣。

过去一载,区块链行业一如既往高速变迁。比特币依旧是比特币,但过去我们认知中的不少“主流币”可谓大势已去,币价萎靡不振,生态乏善可陈,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的潜力项目。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波卡。

图片来自:Parity Technologies

波卡的热度不仅在于创始人 Gavin Wood 的强大号召力,DOT 上线不久就跻身前五的市值,更在于认同 Web 3.0 愿景的一众开发者热情积极地投入波卡生态,在以太坊之外,几乎没有一条公链像波卡一样,在上线之初就拥有了如此生机勃勃的社区景象。

大考将至!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波卡最快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启动平行链插槽拍卖。作为波卡路线图中最为关键的里程碑之一,拍卖一事与生态各方息息相关,早已成为关注焦点。

Gavin Wood 10 月 10 日曾表示,波卡主网计划于年末或明年年初上线平行链,在此之前将在 Kusama 网络上先行测试。

Parity Technologies 亚洲技术总监贾瑶琪也向Odaily星球日报表示,波卡一直在通过专用测试网 Rococo 调试平行链功能,该测试网即将发布新的 v1.0 版本。

拍卖日益临近,尽管具体方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在区块链的世界,落于人后就可能失去把握未来的机会,重要关口将临,不少项目及其身后的资本已砺兵秣马,准备争得头筹。

最近,Odaily星球日报采访了数十个深度参与波卡生态的开发者、项目、投资者、交易所及矿池,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波卡平行链插槽拍卖」一事进行系统梳理,并详细分析如下问题:

什么是平行链插槽拍卖?

为什么项目要去竞拍?又如何参与?

各家给出的激励措施有何不同?

投资机构、交易所、矿池怎么看,他们扮演着什么角色?

拍卖可能对DOT产生哪些影响?

从波卡基本结构告诉你「平行链」是什么

在解释什么叫作平行链插槽拍卖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下波卡的基础愿景和结构。(已经了解这部分的朋友可以跳至下一段落阅读。)

「跨链」是波卡最核心的愿景。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波卡设计了「中继链(Relaychain)+平行链(Parachain)」的双层结构。中继链负责信息交互的验证,维护整个网络的安全;平行链则负责处理各种“琐事”,不同的平行链可专注于不同的业务,服务于不同的需求。

理论上,未来任意两条平行链之间都可以直接或借路中继链完成跨链交互。

图片来自:Plasm Network

注:基于不同的区块生成逻辑,平行链可分为同构平行链和异构平行链。同构平行链基于 Cumulus 共识引擎创建,与波卡有着相同的区块生成逻辑,相互之间可直接交互;异构平行链虽然遵循不同的区块生成逻辑,但可通过「桥结构」接入,再借路中继链实现与其他平行链间的交互。

平行链的运行需要消耗一定的网络计算资源,因此其数量存在上限。Gavin Wood 今年 7 月在波卡中国行活动上曾表示,平行链的数量上限大约会在 100 条左右。

对于项目方来说,需要通过竞拍的方式去租下有限的插槽,才能接入平行链。

由于早期系统优化工作尚未完成,网络负荷能力有待提升,预计初期开放的插槽数量不会太多。

贾瑶琪向 Odaily星球日报解释称,除了参与拍卖外,一些轻量级的项目其实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接入波卡网络,比如利用平行线程(parathread),或是直接部署至某些支持智能合约的平行链上,但这些方式均需要等待平行链真正落地后才会逐步实现。

注:平行线程专为那些无力承担插槽拍卖费用,或是业务模型无需长期租赁插槽的项目而设计,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共享型平行链”,支持多个项目以区块为单位共用一些特定的平行链插槽。

为什么需要拍卖「平行链插槽」?

解释完基本概念,我们再来简单分析一下,插槽拍卖对波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项目方都在准备积极参与,以及为什么投资者会投以关注。

对于波卡而言:

平行链插槽拍卖是波卡路线图中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波卡的跨链愿景真正开始落地。

可丰富 DOT 的使用场景。

将影响全网的 DOT 锁定结构及总锁定率。

对于项目方而言:

成功拍下插槽意味着项目将可以共享波卡网络的安全性,实现与其他项目的跨链互操作。

由于初期开放的插槽数量及释放间隔等关键信息仍未确定,拿下首批插槽将为项目带来一定的先发优势,可以尽早推进计划中的开发工作。

对于已准备就绪但尚未正式启动主网的一些同构项目而言,在拍下插槽时同步启动主网,可以直接利用波卡的验证机制。这将减少先启动主网,再更改代码接入的开发工作,因此,拍卖也关乎着此类项目的主网上线进程。

拍下早期的插槽本身是一次高调的市场宣传,有利于后期生态建设。

平行线程等其他接入方式更适合轻量型项目,且开发仍需时间,短期内迫切需要接入的项目们只能选择参与平行链拍卖。

对于投资者而言:

插槽拍卖的 IPO(初始平行链众筹,下文会详细解释)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波卡生态参与方式,由于拍卖在设计上并未限制项目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因此参与拍卖的收益相较于 NPoS 质押(下文统称“节点质押”)更具想象空间。

对于已布局波卡生态的投资机构而言,助力被投项目尽早拿下插槽,可间接获取更大的利益。

「平行链插槽」具体如何拍卖?

我们再来聊聊拍卖方式,其设计相当新颖,也蕴含着不少玄机。

根据现已披露的计划,Kusama 将先于波卡主网对插槽拍卖进行测试。

在正式启动拍卖之前,一些系统级的平行链将先行释放。系统级平行链本质上也属于平行链,但并不会参与拍卖,其主要意义在于为中继链减负,一般不会产生新的代币。

关于拍卖,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插槽只租不卖。拍卖可竞标四个租赁期,每个租赁期时长 6 个月。有意参与拍卖的项目方可出价竞拍单个或是相邻的多个租赁期,简单数学计算后可得知,共有 10 种组合方案。

拍卖每次仅会释放一个平行链插槽,下一个插槽的释放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仍未确定,可能是几周)。

通过蜡烛式拍卖减少投标狙击。插槽拍卖将分为两个阶段——安全期、随机期。两个阶段内均可自由质押 DOT,拍卖不会在安全期内结束,而是会在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根据链上随机数随时落锤。为了成功拿下槽位,项目们需要在进入第二阶段前质押尽可能多的筹码。

插槽拍卖设计了「初始平行链众筹(IPO)」方案,允许项目向外部借力,即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他人将更多的 DOT 锁定给自己。反过来,这也为投资者们打开了参与拍卖的大门,大家届时可以在竞拍模块中选择拟支持项目锁定自己的 DOT。

插槽拍卖只会将 DOT 锁定,不会出售。在租赁期结束后,参与拍卖的 DOT 将全部退还。已参与常规质押的 DOT 不能同时参与拍卖,反之,参与拍卖的 DOT 也无法再获得常规质押奖励——取而代之的是获得各种竞拍项目给出的不同奖励。

整体而言,波卡的平行链插槽拍卖为拟进入这一生态的项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代币分发机制。

拍卖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建设的过程,投资者选择将 DOT 锁定给某个项目后,本金将在整个租赁期间被锁定,后续获取的激励收益往往也需要时间逐步释放,双方的利益将长期绑定。

赛场之内:百家争鸣

可以确定的是,在平行线程落地之前,大部分有意在波卡生态内进行建设的项目都会尝试竞拍。

上文已提到,拍卖规则设计开放,项目方可通过 IPO 模式向外部借力,且激励措施并不受限。因此,预计项目方将各显神通——拿出最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以撬动更多投资者手中的 DOT 筹码。这让我们相信,之后的“百家争鸣“一定看点十足。

目前,多个项目已宣布了将参加拍卖,但均未公布完整的激励方案。Phala 创始人佟林就此向 Odaily星球日报表示,部分原因在于拍卖本就是个博弈过程,太早披露完整方案会导致自己落入被动。现在就像是德州扑克中的“翻牌”阶段,还没到第二轮开牌和 Call 的时机。

基于此,Odaily 星球日报有幸采访到了 Acala、Phala、ChainX、Darwinia、Bifrost、Stafi、Litentry 等项目。作为即将上场参与竞拍的参赛选手,他们的回答将为我们揭示插槽拍卖竞争中的各种潜在可能。

Acala:将全力竞拍首条平行链,开启 Web 3.0 defi 新生态

目前,生态内呼声较高,在首条平行链拍卖中最具竞争力的项目之一是 DeFi 平台 Acala。Phala创始人佟林也表示,第一条平行链大概率会被 Acala 拿下。

Acala 理事会成员 Fuyao 介绍称,Acala 网络及其先行网 Karura 将分别在波卡主网及 Kusama 网络上参与竞拍,力争成为波卡主网及 Kusama 网络上的首条平行链。

Acala 之所以会竭尽全力去竞拍首个插槽,部分原因在于拍卖直接关乎到其主网上线进程。Fuyao 表示,Acala 将在成功拍下插槽后同步诞生创始区块,正式上线先行网 Kararu 以及主网 Acala。

10 月 27 日,Acala 在「Karura 先行网私享会」上披露了 Karura 网络竞拍 Kusama 平行链的部分激励规划,如越早锁定 KSM(Kusama 代币)或锁定时间越长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激励力度;当 Karura 成功拍下插槽后,奖励部分的 KAR(Karura 代币)会根据锁定周期及数量进行线性释放,但所有的 KAR 均可参与网络治理与其他网络功能权的使用。Acala 还表示,租赁期范围等竞拍方案细节将由支持 Acala 竞拍的投资者们决定。

Fuyao 还提到,Acala 测试网 Mandala 已在波卡平行链测试网 Rococo 上成功测试了与Laminar、Plasm、Interlay、Phala、Darwina 等项目的跨链交互。

在主网上线后,Acala 计划于 2021 年上半年推出衍生品 PDOT ,用于释放因拍卖而被锁定的 DOT 的流动性,丰富用户参与插槽拍卖的玩法。

Phala:我们想拍下 Kusama 网络上的首个插槽

隐私基础设施 Phala 日前已公布了插槽竞拍的大致规划,目前正在讨论是否设置硬顶,激励代币如何释放等细节问题。

Phala 将划拨出一定比例的原生代币 PHA 作为竞拍成功奖励,目前的计划是 Kusama 插槽分配 0.5% - 1%(500 - 1000 万),波卡主网插槽分配 3% - 5%(3000 - 5000 万)。佟林表示,具体的奖励参数仍有可能发生变化,在 9 月份公布的新版白皮书中,Phala 预留了 9% 的 PHA 用作波卡生态建设及插槽拍卖,以及 1% 的 PHA 用于社区及测试网激励。

图片来自:Phala 可信网络

佟林表示,Phala 计划在波卡主网的插槽拍卖中「争三保十」,但希望能够去竞争一下 Kusama 上的第一条平行链。在这一方面,Phala 的优势在于将直接拿出主网代币(PHA)去激励支持该项目竞拍 Kusama 插槽的投资者,而生态内的其他项目在 Kusama 网络竞拍期间大多只会拿出先行网代币。

Phala 还将就竞拍一事与一些中心化机构(如交易所)进行合作,但具体如何分配中心化机构及散户支持者之间的激励池比例仍需慎重考虑。佟林解释称:“与中心化机构的合作显然可以帮助项目快速获取大量筹码,但过于依赖于中心化机构也不利于项目本身的社区建设。

“此外,目前波卡全网 66% 的 DOT 质押率其实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交易所手中的 DOT 筹码并不多,但如果因为拍卖一事导致大量 DOT 流至交易所,将对整个波卡生态造成伤害。作为项目方,我们有责任去平衡中心化机构及散户支持者的激励池比例分配。”

ChainX:整体激励方案已敲定了 90%

跨链项目 ChainX 也早已官宣将先后参加 Kusama 网络及波卡主网的插槽竞拍。

在接受 Odaily 星球日报采访时,ChainX 首席运营官 Kristen 表示,ChainX 主网已于去年 5 月启动,在拍下 Kusama 插槽后,ChainX 将另起一条 Kusama 平行链,以对智能合约、X-BTC 等功能进行测试;待拍下波卡主网插槽后,ChainX 主网也将正式接入并成为波卡网络的一条平行链。

Kristen 表示:“出于先发优势考虑,ChainX 将尽最大努力及早拍下插槽。ChainX 主网已上线一年多了,可以说目前就是在等着平行链插槽开拍。”

在谈及具体的激励计划时,Kristen 介绍称,ChainX 计划拿出议会基金和全网算力(可挖出 ChainX 原生代币 PCX)的 15-20 % 来激励支持者;同时 ChainX 也正在探索如何去释放竞拍中锁定的 KSM 和 DOT 的流动性;此外,ChainX 还计划通过某些措施吸引用户提前锁定其筹码,以抢占先机。

Kristen 透露,目前 ChainX 的整体激励方案已敲定了 90%。

Darwinia:基础设施类项目更值得关注

跨链转接桥网络 Darwinia 的联合创始人 Alex Chien 在接受 Odaily 星球日报采访时表示:“对于竞拍一事,Darwinia 已有了大致思路。我们当然希望尽早去拍下插槽,但出于性价比考虑,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去抢拍第一个插槽。在此之前,Darwinia 的测试网 Crab 将先行竞拍 Kusama 插槽。”

Alex Chien 介绍称,早期接入平行链的项目数量并不会太多,因此所谓的跨链交互意义在一定时间段内并不是很显著,但尽早拍下插槽肯定会带来较好的市场宣传效果。

此外,初期究竟能释放多少插槽仍不确定,早期最适合接入的其实是那些可为其他平行链乃至整个波卡网络带来更多价值的基础设施类项目,Darwinia 就属于这一类,其跨链转接桥网络可为外部异构区块链打开进入波卡生态的大门。

在激励计划方面,除拿出常规的代币(Ring)激励外,Darwinia 还将在跨链虚拟世界游戏「进化星球(Evolution Land)」中为支持其竞拍的投资者提供土地(Land)奖励 。Alex Chien 表示,对于像 Darwinia 这样的代币已上所项目,收益计算相对透明,想象空间相较那些代币未上所项目会稍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原生代币之外再拿出一些特色的激励。

Bifrost:我们可以释放锁定资产的流动性

专攻质押资产流动性释放的 Bifrost 在接受 Odaily 星球日报采访时表示:“Bifrost 将会参与平行链插槽的竞拍,因为 Bifrost 的主网需要利用波卡的共识及验证机制,我们将在成功拍下插槽后同步启动主网。但退一步来说,如果拍卖进展不顺,Bifrost 也可以选择采用平行线程。”

Bifrost 在最近发布的新版白皮书中宣布将推出 IPO Liquidity 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平行链提供 vsDOT 和 vsKSM(Voucher Slot DOT / KSM)衍生品,以解决插槽竞拍过程中 DOT 和 KSM 的流动性问题,实现用户参与平行链 IPO 过程中权益的随时转让。

Bifrost 还表示,将通过内部交易池、平行链 DEX、CEX 等方式为 vsDOT 和 vsKSM 提供交易场景。

举个例子来解释,比如某个投资者在竞拍模块中选择了支持某个项目,并锁定了 100 DOT / KSM。按照插槽拍卖原本的设计,投资者锁定的100 DOT / KSM将在整个租赁期内被锁定,但 Bifrost 可以为投资者 1:1 分发可自由流通的衍生代币 vsDOT / vsKSM,在本例中就是 100 vsDOT 或 vsKSM,衍生代币的价值等于被锁定的原资产价值及其锁定收益的总和。

Stafi:我们对插槽拍卖一事早有规划

质押资产流动性释放项目 Stafi 的创始人卡咩在接受 Odaily 星球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对插槽拍卖一事早有规划。”

卡咩介绍称,平行链插槽拍卖一事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 Stafi 目前还在商讨具体的竞拍计划。在 Stafi 的愿景(解决质押资产的流动性问题)中,波卡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关系链,因此 Stafi 对于插槽是有需求的,但需要根据供需关系判断何时适合接入,理论上也可以选择等待平行线程或智能合约层。

对于像 Stafi 这样已上线主网的项目,如何调整代码接入平行链其实并不太难,最难更改的是项目本身的经济模型,Stafi 在启动初期就已预留了 40% 的社区代币,可用于设计 IPO 的激励方案。此外,Stafi 对于未来是否能够成功接入平行链,以及插槽租赁期满后的不同状况均已有所准备。

Litentry:种子轮时曾考虑过投资方持有多少 DOT 筹码

去中心化跨链身份协议 Litentry 是波卡生态内最新涌现的明星项目。Litentry 近期完成了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股权融资,参投机构包括 FBG Capital、Candaq Group、Signum Capital、NGC Ventures、BlockVC、D1 Ventures、Altonomy、Hypersphere Ventures、PAKA基金、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RockX 及 LD Capital 等。

在接受 Odaily 星球日报采访时,Litentry 创始人程翰文表示,目前并未确定具体的竞拍计划,但预计会拍卖之前上线主网。在此前的种子轮融资中,Litentry 也考量了投资方手中的 DOT 筹码因素。

综上,尽管每家有意在波卡生态内进行建设的项目都希望参与竞拍,但各家项目在开发进展、资金储备(代币预留)、业务量级等方面各不相同,对待插槽拍卖一事的积极性也略有不同。

对于项目方而言,激励力度的大小与拍卖成功与否直接挂钩,但过度的激励——如拿出过大比例的原生代币,或提供过多的外部代币激励——也会给自身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项目长期发展。

虽说初期释放的插槽数量仍不确定,但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插槽数量会逐渐增多,在将来还会有平行线程等替代功能,项目方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量力而行。

赛场之外:暗流涌动

除了直接参与竞拍的项目方,波卡生态中的其他角色(投资机构、交易所、矿池等)也早已蓄势待发,他们手中的巨额筹码将是冲锋陷阵的项目方背后的潜在军备力量。

投资机构怎么看?

在接受 Odaily 星球日报采访时,Hashkey Capital(投资组合包括 Acala、Darwinia Network、Edgeware、Moonbeam、Zenlink)、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投资组合包括 Acala、Darwinia、Zenlink、Bifrost、Plasm、Litentry、Dipole)、德邻资本(投资组合包括 Bandot、Litentry、BOOL、Opensquare)等机构均表态有意参与拍卖,且将优先帮助已投项目拍下插槽,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其他优质的新项目。

德邻资本创始人李昆运谈到了私下里曾有过一些项目方前来寻求帮助,希望能够“借币”竞拍。

就此,李昆运表示:“其实从项目方本身来说,想要更好地发展,这一步(借币)是必须要走的,不管是向大户、机构还是交易所借币,其实都是为了项目建设考虑,为了能够在波卡生态中取得一席之地。毕竟宣传得再厉害也只是在表现软实力。”

“而且借币这个事情并不简单,背后是一套回馈机制,就像 Staking,肯定是有一定收益的。现在大家可能对这个事情比较敏感,但再过几个月,插槽拍卖一开始,这一情况会很普遍。我反而对现在就开始借币的项目方会有一点好感,因为这说明他们在将插槽拍卖当作一件大事,提前准备,争取筹码。我也希望波卡持币用户到时候都能积极参与到插槽拍卖中来。”

除上述三家机构外,另一些投资机构也正在密切关注插槽拍卖一事。

NGC Ventures 合伙人朱威宇表示:“插槽拍卖对波卡本身、成功竞拍的项目以及投资者来说,中期都会是一个多赢的机会,因此可能会支持优质项目方竞拍。NGC 一直在深耕波卡生态,在 DeFi、存储、聚合器、隐私保护等方向都有大量布局,也投资了包括 Polkastarter、Crust Network、Litentry、Bifrost 在内的多个生态原生项目。”

Fundamental Labs 合伙人袁皓则表示,自己确实正在关注插槽拍卖一事,不过目前仅会持币(DOT / KSM)观望,待一些明星项目跑通了流程后会考虑参与。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有意参与插槽拍卖,除简单计算各个项目给出的账面激励外,还需仔细考量代币释放时间,项目长期前景,经济模型能否支持续租费用等诸多细节问题。

作为参考,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给出了自己的投资逻辑——关注基本面,即项目是否提供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是否可证明有实现产品的能力;与波卡官方是否有密切的技术联系,能够快速部署最新的波卡技术成果。

交易所、矿池怎么看?

与投资机构不同,交易所、矿池等机构坐拥大量用户资源,可以选择与项目方直接达成合作,在交易所内打通用户参与拍卖的通道(可以类比此前不少 PoS 项目大火时,交易所和节点都会提供 Staking 服务)。

币安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平行链插槽拍卖可能给我们的用户带来更高收益,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我们已经做了一些产品上的准备,会在平行链插槽拍卖开始后正式公布。一些项目也在积极和我们联系,由于正式开放拍卖的时间没有确定,所以我们目前没有正式合作的项目,但是我们会和波卡生态项目保持联系,在增加我们用户收益的同时,参与到波卡生态发展中。”

火币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预计插槽拍卖将会助推整个波卡赛道指数级的生态爆发和技术升级。火币将第一时间与波卡基金会、开发者社区等合作,提供专业便捷的服务通道,帮助用户参与插槽拍卖。”

Hashquark 矿池首席执行官李晨在接受 Odaily星球日报采访时谈到:“Hashquark 目前也在关注拍卖一事,对于矿池业务而言,如果大量参与节点质押的 DOT 转去参与插槽拍卖了,那么节点质押的收益率也会相应提高,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所以 Hashquark 仍将继续专注于节点质押。至于是否将选择参与拍卖,当前仍然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从生态角度出发,我们也会考虑参与。”

无论是对投资机构,还是对交易所、矿池来说,插槽拍卖都是一个全新的战场,是否参与、如何参与都还需要细细斟酌。反过来,项目方也早已“盯上”了这些机构手中的巨额筹码,预计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使尽浑身解数,吸纳囤积更多“粮草”。

多位受访对象都向 Odaily星球日报提到了对这一极端情况的担忧——一些机构可能会出于套利目的自行拍下插槽,再转售给急需插槽的项目方。

朱威宇表示,如果某些知名公链或交易所亲自下场竞拍,资金实力相对不足的一些优质项目很可能拿不到槽位,这一问题需要 Web3 基金会和生态一起来考量如何解决。

不过,机构直接下场竞拍也需要评估风险因素,就像上文曾提到的,插槽的价值会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而逐渐被稀释,在局势更加明朗之前,机构也未必会贸然出手。

此外,一些项目方也在担忧官方背景的筹码(如 Web3 基金会及 Parity Technologies 所持 DOT)是否会参与拍卖,就此,贾瑶琪向 Odaily星球日报表示:“很有可能会支持优秀的功能和项目。”

插槽拍卖将对DOT产生何影响?

从目前仅有的信息来看,猜测具体的币价走势过于武断,但我们可以降一个维度,来谈谈插槽拍卖对全网的 DOT 质押结构及质押率有何影响。

注:平行链拍卖带来了全新的 DOT 锁定方式,为了区分,下文「质押」一词仅代表节点质押。

如下图所示,波卡采用了非线性的通胀模型,当全网质押率(x轴)超过 50% 时,质押收益率(绿线)将出现明显下降。

x轴:DOT 质押率

y轴:(膨胀率及收益率)百分比

蓝线:通胀率

绿线:质押收益率

图片来自:PolkaWorld

Polkacube 数据显示,当前波卡全网的 DOT 质押率约为 66.52%。因此,预计在平行链插槽拍卖启动后,全网的 DOT 质押率将开始逐渐向 50% 回落,节点质押的收益率也会逐渐回升。Fuyao 预测称,第一条平行链开拍时,预计会吸引全网 3% - 5% 的 DOT 参与。

随着更多平行链的释放,预计全网的 DOT 总锁定率(节点质押+拍卖锁定)将会超过当前的质押率(66.52%)。

佟林预计这一数字将会突破 70%,甚至突破 80%;Alex Chien 也给出了类似的预测,称将会有超过 20% 的 DOT 选择参与拍卖——如果按照 50% 左右的 DOT 会选择参与节点质押来计算,DOT 总锁定率也会突破 70%。

作为基本面的重要指标,全网锁定率的提高预计会对 DOT 的二级市场表现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币价究竟会何去何从,仍需结合届时的市场环境综合判断。

后记

尽管各方势力已经摩拳擦掌,但目前距离插槽拍卖的正式启动仍有一段时间,各项关键信息的敲定也需等待新版本 Rococo 网络的实际测试结果。

波卡对 Web 3.0 的愿景是一篇宏图,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生态各方长久的协同建设。项目方们也都需要更加耐心,在积极准备参与的同时保持合理预期。

对于波卡而言,平行链的落地只是其漫漫长路上的重要关口之一,但从这个缩影里,我们可以对这一生态的未来充满期许——在 Web3 基金会的长期支持,生态内项目方的协作耕耘,资本机构的布局投入之下,波卡的未来定会欣欣向荣。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吧!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周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入学条件西周时大力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士”的成分很复杂。他们分属各个阶级。“士”可以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弃农为士,而私人办学的发达,提供了这一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

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