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忠烈

忠烈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忠烈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忠烈问题。

分享

浏览

5175

文章

13

杨家将满门忠烈:这一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将满门忠烈这些人死的情况是有人绝食死亡,有人毒发身亡,有人马踏如泥,有人以身殉国,有人万箭穿心。在众多的死亡现象中万箭穿心,可能会让人更觉得心痛,这些全部都是好汉,然后为了守护国家时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

1、杨令公:绝食而亡

原本是北汉的一个名将,拥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被称之为杨无敌。宋军在公元986年,马上就选择北伐,然后和辽国的萧太后一起去对抗。杨业明明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获胜,但是还是会不停的去抵抗,最终被俘虏。

2、杨二郎:毒发身亡

历史上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故事,但是在杨家将的演绎中,这也是一名猛将,在双龙会的时候,因为中毒而死亡。

3、杨三郎:马踏如泥

在历史上没有太多的知名度,但是在杨家将演义中也同样风光无限,当时真的是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在所有的杨家将中死的真的特别的可惜,直接马踏如泥。

4、杨四郎:以身殉国

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会选择殉国的人,当时直接就选择毒死去路,然后展开对战,深受重伤的时候,两人就有了一种同归于尽的念头,然后就将辽军全部都推落到生涯。不过镜头回到两人年幼时的画面,据说两人一直都会很懂得随性,因此就只能够说是失踪并不能够说死亡吧。

5、杨五郎:出家五台山

历史上的杨五郎一直都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实力,在金沙滩战役中受伤,然后就选择来到五台山出家,多次帮助杨家后代立功。

6、杨七郎:万箭穿心

说到杨七郎,可能无数的人都觉得有一些更无法接受,这是一个身上带着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当时在对战的过程中真的是勇猛无敌,可是却不想直接就被人用酒灌醉,就这么用剑直接射死,而且真正就是103箭其中有72箭,全部都是在胸前。当时在看到这一幕时,相信无数的人都会觉得有一些痛心。认为,这可能就是一个让人不敢想象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店前詹建忠烈士故居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店前詹建忠烈故居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店前詹建忠烈士故居位于福安市赛岐镇店前村店前86号,年代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赛岐镇店前村店前86号,是我市闽东革命烈士詹建忠故居。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所建,坐东南向西北。为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屋面为悬山顶鹊尾脊,穿斗式梁架。总面阔21.7米,进深15.2米,占地面积为329.8平方米。主屋面阔五间带左厦,进深七柱。明间两层处施平板天花,中腰壁以插屏分割前后厅,两侧边门上施做内嵌神龛。前廊跨度较大,檐柱出三跳斗拱挑檩出檐。为店前村保存尚为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对研究我市革命先辈提供一个实物。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建筑物四周外延伸5米。

赛岐镇:福安市辖镇。1958年设赛岐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26公里。面积7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是闽东水陆交通枢纽,福(州)温(州)公路横贯境内。辖店前、赛里、狮子头、宅里、廉首、大叶、象环、青江、溪里、苏洋、长岐、下长岐、泥湾、大盘、江兜、宝洋、桃洋、郭厝坪、秀洋、大象、泰康、梨园、小盘、下埔24个村委会和前进、和平、解放、万寿、下港、。

展开阅读全文

上岙忠烈祠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上岙忠烈祠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忠烈祠位于乐清市岭底乡上岙村。系木构平房,面阔三间,约100平方米,明间立《邵烈士祠堂记》石碑。

邵传良(1884-1913),又名企尧,字杰三。辛亥革命时期曾参加光复杭州与攻克南京等役。民国纪元,补浙江陆军少校,历任绍兴督队兼浙江稽勋局科员,陆军第十二旅差遣等职。袁世凯窃位,派遣金华林任浙江都督朱瑞参谋,借以监视朱瑞。“二次革命”前夕,传良因“争取都督,去掉金参谋”密件泄露而遇害,年仅29岁。1916年浙江都督兼省长吕公望眷念先烈,予以抚恤,将传良遗体改葬于西湖丁家山,并在家乡建祠立碑。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岭底乡:岭底乡位于乐清市东北部山区,东与芙蓉镇相接,西与永嘉县依山相连,南临淡溪镇,北靠雁湖乡。境内有茂密的山林、清新的空气,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淳朴的民风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是浙南地区著名的革0据地,永乐抗日自卫游击总队就在这一带活动,开展游击战争,为革命事业做好卓越贡献,素有乐清“井冈山”之称。.镇政府驻地:南充村联系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孙忠烈祠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忠烈祠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忠烈祠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中天阁南侧,为纪念明代官员孙燧而建。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忠烈是其谥号,明代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是一位反对宁王朱宸濠反叛0-,不惜以身殉国的志士。

祠堂坐北朝南,顶山顶五开间平屋,前设廊轩。明间采用抬梁式梁架,四柱八檩。次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

整座建筑规模不大,但古朴雅致,是为余姚晚清名人祠堂的代表。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明街道: 阳明街道行政区域面积53.5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3万人,外来人口8.55万人,辖有20个村(社)、8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有21所中小学校。 2009年,阳明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商贸特色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法治化”的工作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应对挑战中抢抓。

展开阅读全文

昌溪忠烈庙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昌溪忠烈庙为歙县文物保护单位。

昌溪忠烈庙位于昌溪乡昌溪村,时代为明。

昌溪忠烈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昌溪村:昌溪村是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为昌溪乡政府驻地。2008年初昌溪乡实施村级区域调整时,把原红旗、红心、昌源、密川四个行政村合并后定名为昌溪村。昌溪村辖8个村民小组,1203户3444人,全村劳动力2070人,其中外出务工1170人。昌溪村总面积为4.56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9916亩,其中耕地面积297亩,园地3278亩(其中茶。

展开阅读全文

“忠烈第”民居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忠烈第”民居为崇仁县文物保护单位。

“忠烈第”民居位于崇仁县河上镇堂仁村委会其门村小组,民国时期建筑,直进一栋,堂后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马头山墙高6.6米,厅堂上方有0-。占地约280平方米。大门上方门罩缺失,石匾刻写有“忠烈第”三个大字。两边厢房木梁上均雕刻有花鸟等图案。

据1990年版《崇仁县志》记载:戴用章(1862—1939),字文人,崇仁县唐剩村(今河上镇唐剩村)人,民国十五(1926年)年毕业于丰城县明德小学,民国二十年南昌第一中学肄业,日本侵略军侵犯我国东北三省时,他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并于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任中国空军第六大队第五中队队长。“七•七”事变发生,他告别父亲和新婚妻子,参加抗日战争,经过三次空中激战,在江苏境内上空,击落日机两架,荣立战功。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三十日,在河南境内的一次空战中,不幸血洒长天,为国捐躯,遗体葬于河南省周家口。

“忠烈第”民居是纪念戴用章烈士的建筑,保护“忠烈第”民居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河上镇:河上镇位于东经116°02′~北纬27°54′。地处崇仁县西北14km处,东邻本县孙坊镇、临川区高坪镇,南接本县巴山镇,西邻本县三山乡,北接丰城市秀市镇,镇政府所在地为江上村委会榨贝岭街。河上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条带状;地形分为大小不一的丘陵盆地,主要山脉有大港岭、鸭咀岭,境内最高峰大禾里位于东来海拔352米,最低海拔50米,位于左港。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

展开阅读全文

忠烈王公祠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忠烈王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忠烈王公祠是庆云县常家镇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为纪念土堡之变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王佐,特钦命兴建,祠堂仿北京故宫样式规模建设,坐落在现庆云城东,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枣园桥西,南临205国道,总占地面积约有10亩,宽52米,长120米,分前院、大殿、后院三部分。此工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样式精美,在当时堪称一绝。

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踏着青砖铺就的石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刻有“忠烈王公祠”字样的金灿灿的匾额,悬挂在高高的山门上,山门前侧立有一影壁,宽6米,高3.3米,厚0.5米,醒目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御笔大字让人肃然起敬,山门两侧立碑两竖,一碑写道“土木替主一死”,又名叹息碑,另一碑历经风吹雨打,碑文不详。进入山门,便是前院了,院内16棵万年松柏横四竖四排成方形,万年松柏粗70公分,身高5丈,高耸入天,庄严肃穆。绕过松柏向东走,有一八尺高的二层魁星楼,楼房小巧别致,别有一番韵味。顺着小路向北,约走30米,便是高大宏伟的正殿,放眼望去,大殿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9米,站在殿前抬眼望去,大殿南正门悬挂黄色、四周龙围的横匾“赐谥忠简”,走进大殿,两块蓝底黄字、黄底黑字的匾额一览无余,一匾题“碧血丹心”字样,一匾题“古谏尘风”字样,两块匾额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一蓝一黄,错落有致,两侧楹联两幅,题曰“西桥明月照忠魂,北汉刚风吹浩气”,一气诵下,直觉一身浩气从脚底直窜头顶,浑身充满力量。大殿正中,只见王佐身着血色黄袍,目光炯炯,正襟危坐,黄袍上的龙案依稀可见,衣角有一处尚未被血色染红,露在外面。王佐像高两米有余,两侧雕家将各一尊,东捧血诏圣旨为王忠,西握玉玺大印为王义,二家将威然立在两旁,以尽臣子忠义之心。绕过先人雕像,隔扇后有一对联“一代中正志,碧血溅黄衣”。进入后院,后院成方形,长宽各20米,东西两侧各有偏方四五间,为铁秀才奉旨接待-之用,西侧偏房有厨房,招待客厅内有对联一幅,曰“明王刺祀崇先德,圣代即今雨露深”。前来祭拜的-均在大厅用膳,一边默念对联,一边缅怀先烈。

然而,令人倍感痛心和遗憾的是,忠烈王公祠已于1966年被毁,祠内文物及先人雕像已丢失贻尽,王公祠的遗址已彻底长眠地下,且能够亲眼目睹祠堂全貌的人也已寥寥无几,但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王公祠的宏伟形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王佐的英雄事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被时间风化,而是长存后人心中,且形象日益高大。

常家镇:庆云县常家镇位于县城东部,与滨州市接壤,辖67个自然行政村,总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5.2万,耕地面积7.01万亩,省道008线穿境而过,马颊河、德惠河贯穿全镇,建有35千伏变电站三处,年供电量可达9000千瓦/时,农业生产初具产业化规模,枣林面积达9000亩,有冬枣、金丝小枣1、2、3、4、号,园铃、无棣等十几个品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拥有一区一园占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浚县忠烈祠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浚县忠烈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忠烈祠

忠烈祠在小姑山北端“忠孝祠”(元末浚州知州王士元及其子祠)之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次年勒石记其事。明末,李自成举义,势若燎原烈火。农民军委马世聪为浚县知县,治理浚地。李化桂“惊闻煤山之音,缟素痛哭,誓诛凶逆”,与刘尚信、刘伟施、王化远、王元祯谋刺马世聪,与义军对抗。事泄,李化桂等被处死。国之蒲等为昭其“大义”,乃建祠、勒石,“欲令忠臣之节与天地同垂不朽”。

附:忠烈祠碑记

天地之悠悠无疆,乾坤之正气,运行于不已;人纪之光照不磨,忠孝之大节,主持于无息。惟正气之恒伸,则专直翕辟;生物之广□,则仁敬孝慈;立身之端方,则无容回曲。是故逢、干、夷、齐舍生取义于前,张、许、文、陆及方、练诸公,杀身成仁于后,此皆志士仁人。烈烈志家,报国捐躯殉君者,亦历历有人焉。至于方策所未载,旌章所弗加,而文节之碼碼难掩者,则未有如今日崇奖之□□□□□李公矣。公讳化桂,原籍秦中。刚方正直,取予不苟,以彝常自励,以信惠及民,君子咸悦其德,小人悉从其化,盖磊落不群之义士。□值木猴之变,惊闻煤山之音,缟素痛哭,誓诛凶逆,密谋于义绅刘尚信、刘伟施、王化远、王元祯等,同雪不共戴天恨。行将□□□□而义旗直指,长驱于范阳,而锋锐未当,必欲得无礼于君王者而甘心焉。不意计泄于细人,反被伪令马世聪先事预防,潜□□□中,立毙杖下,骂不绝口而死。其共事者刘文显、刘襄宸亦次第遇害焉。呜乎,忠孝人之大□也,只缘生存死亡之迹未化,则□□□轻若秋毫矣。公以微员,而倡大义于天下,欲剪逆闯之凶暴,不忍求生以害仁,则四方皆知君父之遗憾宜雪

展开阅读全文

商城抗日忠烈祠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商城抗日忠烈祠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商城抗日忠烈祠,全称"陆军第84军忠烈祠" .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东南郊,建成于1943年7月7日。

1942年春,陆军84军军长莫树杰为敛葬1937年北上抗战诸役该军殉国将士散失各地的遗骸,特拨款在商城东南半个店购荒地,兴建此忠烈祠。忠烈祠坐北向南而建,由祠宇与墓葬两部分组成。祠宇前有弧形花垣墙,倚墙筑露天音乐台。陵园中央建一牌坊,额镌"精忠报国"4字。后为歇山飞檐,盘龙雕柱纪念堂,正门上悬刻有时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题的"忠烈祠"匾额。两侧悬挂莫树杰撰写的楹联。堂内正中有"陆军第八十四军"抗日阵亡将士神位内壁镶嵌《陆军第八十四军忠烈祠碑记》,以及镌刻该军为国捐躯将士姓名简历的横连碑。

1940年5月,日军为报第一次随枣战役惨败之仇,集中5个师团的重兵,并加之以大量空军、炮兵、装甲车,对鄂北第5战区主力发起突然进攻。第二次随枣会战开序幕。5月2日起,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向中国守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5月5日,日精锐部队突破173师左邻部队的防线,企图迂回包抄中国守军主力。

奉命担任后卫,牵制日军,掩护主力后退的173师在钟毅师长的带领下,扰袭敌人交通,屡挫做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军、师及长官部的无线电通信失灵,部队与上级夫去联系。钟毅判断敌主力必直袭枣阳,遂兵分两路,向吕堰驿以北集结。他自率左翼纵队及师直属部队进入枣阳以北的太平镇与苍台之间。不料,正与日军主力相遇,被敌包围,钟毅布置部队冲锋突围,边打边退,173师伤亡惨重。

5月8日,钟毅率部到达河南边境苍台附近时,又遭日军骑兵追袭。双方短兵相接,杀成一团。5月9日,钟师长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他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了2个时辰,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钟师长右胸负重任,血染前襟。他嘱咐所部:吾等身为军人,当此危急存亡间不容发之际,正宜奋命抵抗,万不得已,当留一弹自用,勿为敌得,遗羞华胄。他顽强地支撑着,下令士兵分散突围,然后把笔记本、作战资料等机要物品埋在阵地的芦苇根下,之后从容地举起手枪。这位年仅39岁的中将师长,悲壮地实现了自己"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的诺言。钟毅死后,随员们英勇奋战,除特派副官蒋志飞受伤潜入水中脱险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84军历1937年淞沪战役、1938年夏徐州会战、同年秋武汉保卫战、1939年和1940年两度随枣会战、1941年豫南会战,战绩卓著,牺牲师长钟毅,副师长周元,旅长庞汉祯等将士达万余之众。

展开阅读全文

峡口抗日忠烈墓

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峡口抗日忠烈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峡口,地处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城东北。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商城县志》记载:“邑之东乡距城三十里有山日:青山。巅岚苍耸,怪石嶙峋’两崖对峙,中通一径,因又名其处为‘峡口’”。“虽系通衢’实届僻壤,崎岖险阻,多暴客猛兽出没其间。”清人-《青山峡》诗云:“两峰霄汉耸,满峡气萧森。树色兼天落,云情出涧深。”峡谷长约1.5公里,谷底宽约80至200米,西北最高峰为鹰嘴山,海拔350余米,东南侧最高峰为晏家山,海拔240米。信阳至合肥公路穿峡而过,系豫皖东进西出之咽喉,历为兵争要地。七十七年前,国民革命军就在这里痛击日本侵略者,打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恶战。

1938年夏,日本侵略军兵分五路沿长江南北大举进犯武汉。其中一路于8月下旬沿大别山北麓西进。9月11日,日军侵占豫皖边境要塞富金山(位于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荻州立兵第十三师团、中岛今朝吾第十六师团经方家集继续西犯,企图攻陷商城;再向南沿商(城)麻(城)公路突破大别山,取麻城,策应溯江西上之敌钳击武汉。

12日,弛援富金山的国军三十军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中将)九十三旅进抵峡口时,旅长乜子彬少将得悉富金山失守,立即率领部队抢占制高点沿山脊列阵;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前哨部队l个团和刚从富金山撤出的宋希濂七十一军三十六、八十八师残部约2个营,也进至峡口,分别在两侧晏家山和鹰嘴山一带布防,相机阻击日军。

13日黄昏,日军第十六师团、十三师团经武庙、方家集进入峡口以东的姜棚、卜店。14日晨,日军第十三、十六师团以优势兵力,空中飞机轰炸,地上火炮轰击,向峡口发起猛烈攻击。池峰城三十一师九十三旅和于学忠五十一军各部凭借山险居高临下,英勇顽强地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日军进攻受阻后,在姜棚、卜店一带架起十九门重炮和六O炮,轰击峡口守军阵地,并以飞机轮翻轰炸峡口两侧山顶,一时间,峡口浓烟弥漫,0声震耳欲聋。日军又猛扑峡口,与守军激战至晚,仍未突破我军防线。

15日上午,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自樟柏岭、方家集前来增援十三、十六师团,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再次进攻峡口,仍未得逞。下午,日军兵分三路:正面加强攻势,直取峡口,同时分从南北两翼迂回对峡口形成了三面合围。左翼从二道河、四顾墩绕到何店,右翼从赵棚、王集转至县城。守军义无反顾,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鏖战三面蜂拥之敌。

到了晚上,日军乘雨雾逼近我阵地,我军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白刃战。守军头裹毛巾,膊系标记,与敌顽强拼杀,情景壮烈。数里山谷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喊杀声震天动地。终因敌众我寡,我守军在重创日军后于16日拂晓且战且退,转移商城以南达权店、沙窝一线大别山要隘据守。当晚10时许,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占领商城县城。

此役历时三天,日军伤亡惨重,尸体皆在附近焚化。我军伤亡官兵为7840余人,因战事紧急很多阵亡将士遗尸山野。1938年9月17日《新华日报》第2版载:“犯方家集之敌,有一部已被我军诱至商城县东四十里之峡口,该地山峦重叠,羊肠鸟道,我步炮兵正在险峻之山地中与敌军鏖战,情况异常激烈。”寥寥数语,洞穿岁月云烟,人们犹感枪声在耳,血光在目。

战后当地士绅号召“此为抗击倭寇而捐躯之烈士,吾等岂忍炎黄子孙拋尸曝骨”,至1939年春,峡口周围民众和观音山庙道长共收拾抗日殉国官兵遗骨1878具,残缺尸骸无数。同时选峡口公路南山之腰,深挖葬坑,堆冢葬埋,俗称“万人坟”。

1944年,当地乡绅民众再度捐资修筑巨型墓冢、拜台,立“中央陆军抗战阵亡将士忠烈墓”碑,碑高近二米,其铭曰:“戊寅年秋七月下浣,我国陆军与敌鏖战于峡口石门,喊声震天,坚抗数日,死亡无算,尸填青山峡谷,血流沟洞之涧,忠魂烈骨,抬埋于此地,名曰:忠烈墓。又恐年久湮没,因是募资相助,刊立碑志,以垂永远云尔。”并在墓西侧建祭祠,享春秋两祭。

时代:1939年

地址:商城县丰集乡洞冲村

展开阅读全文

岳麓山忠烈祠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岳麓忠烈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麓山忠烈祠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赫石坡,今湖南师范大学校区内。

忠烈祠原是纪念岳飞的岳王庙。抗战时期,湖南作为抗战主要战场,先后有近10万民众参加抗日游击队和自卫队,有100万民众直接支援守军作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中,30多万将士献出了生命。国民政府第10集团军总指挥、第4路军总司令刘建绪为纪念和祭祀第4路军抗日阵亡将士于1939年进行改建,称为第4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第4路军系在1929年春蒋桂战争中产生的湖南地方部队。九一八事变后,第4路军将领联名通电请缨抗日,1936年8月,刘建绪奉命率第4路军第16师和第19师由湘西开赴前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撤销第4路军番号,将其所部改编为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是年夏秋,第16师开赴浙江江山,10月中旬参加淞沪抗战,阻击日军进攻,完成任务受到嘉奖。1938年8月,第19师师长李觉率所部担任宁波镇海间杭州湾守备任务并扩编为第70军,9月下旬,全军驰援上海,所部经激战收复坝石桥阵地,随后在陆家堰、麦桥宅、孙家屯苦战20余日,屡挫日军,尤以第113团在狮子桥与敌反复争夺阵地7昼夜,最为激烈,团长秦庆武(浏阳人)身先士卒,与敌肉搏,壮烈牺牲,全团官兵1400多人幸存者无几,日军也伤亡3000多人。这支部队后转战昆山、富阳,到此,共伤亡团长以下官兵6000余人,占全体官兵的3/4,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评为上海会战中战绩最佳之师。1938年秋至1939年,中共长江局和中共湖南省委为李觉所部创办“70军战时步兵干部训练班”,培养了200多名干练的指战员,增强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此后,第70军又相继参加南昌会战、上高战役、长沙会战,均取得良好战绩。

忠烈祠建在长16米、宽19米、高60厘米的台基上,是一处四周立石柱设回廊的单体宫殿式建筑,坐西朝东,门向105度,砖木抬梁结构,面阔三间,歇山顶、卷棚,覆黄色琉璃瓦,整个建筑高15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饰有麒麟山花、琉璃鳐吻、雕花雀替等,正门上方挂一块横木匾,上金书“麓山忠烈祠”,门外立有石狮一对。南墙外侧嵌有汉白玉制石碑两块,分别为“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记”、“重修麓山忠烈祠记”。

2004年,湖南师范大学出资对其重修。次年,在忠烈祠内设计、制作湖南抗战陈列展后正式对外开放。

麓山忠烈祠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忠烈祠所在的岳麓山于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桔子洲街道:一、位置、面积 桔子洲街道办事处地处长沙岳麓山下、湘江西岸。东起湘江之中的桔子洲,西抵岳麓山——岳麓公园,南接湖南师范大学南院,与岳麓街道毗邻,北至湘江一桥、枫林一路,与望月湖相接。全街总面积为16.02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 二、地形、河流、交通 桔子洲街道地域总的是西高,经岳麓山逐步向湘江西岸倾斜。岳麓山的最高点云麓峰海拔2。

展开阅读全文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忠烈祠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忠烈祠)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公园内。

在馆中,展示着不少抗战时期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被掳劳工证件、抗战期间潮汕籍空军资料、日方在侵华期间发行的多期画报、潮汕地区出水日军、潮汕民间抗日所用的--等武器、军方及日军物资一批、华侨抗日爱国侨批一批,甚至笔录的亲闻日寇侵略罪行、官家小姐参加救护队所留的战地赠言本等藏品,已经超过350件,这些藏品均来自民间收藏家及相关慈善机构捐赠。

1939年6月,日军华南沿岸,发动了攻占潮汕的命令,在6月21日端午节当天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地区进行大肆轰炸。“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霎时间,烽火连天,家园被毁,满目疮痍,尸殍枕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危难时刻,潮汕军民共赴国难,与疯狂的日寇展开了激烈血战,谱写了潮汕人民抵御外侮的壮丽篇章。

潮汕抗战史,是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一道缩影,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便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一系列侵华行动:释放毒气、制造细菌武器、进行人体活体试验、烧杀淫掠,开展大规模屠杀……在正义面前,万千英雄儿女壮怀激烈,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精神,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之中,与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寇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幻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中国军民以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喋血疆场,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民族尊严的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桃园县忠烈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桃园忠烈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Taoyuan Martyrs Shrine

必去理由:目前台湾唯一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建筑

桃园县忠烈祠前身为日本人所建的桃园神社,位于台湾桃园县桃园市成功路三段200号。日治时期时,殖民政府在台湾推行“一街庄一社”的政策,企图以神社取代寺庙在社会精神领域的中心地位。在此政策的实施下,日本在台湾各地建造了大大小小约200座神社,桃园神社就是当时所建的神社之一。

桃园县忠烈祠落成于1938年6月10日,除了奉祀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外,也加祀掌管五谷丰收的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台日断交后,政府发布毁弃台湾日治时代表现日本帝国主义优越感的遗迹,明确阐述日本神社应该立即清除,全台各地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毁坏,目前仅有桃园神社被完整保留。该神社于民国35年(1946年)改设为忠烈祠,1985年时曾一度决定要拆除重建忠烈祠,后经各方反对,最终得以依照原样整修并保存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