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家级

国家级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国家级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国家级问题。

分享

浏览

3963

文章

108

国家级最新深海探秘开启 标志着什么?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标志着中国对深海领域的逐步探索和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次深海探险,更是一次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的历史性贡献。深海勇士号是一艘新型载人深潜器,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自主设计研发,于2016年成功试航,成为了目前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深能潜到7000米的载人深潜器。利用深海勇士号开展深海考古,意味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对深海领域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和探索,也表明了中国在“科技兴军”的道路上达到了举世瞩目的高度。

深海勇士号探险的目标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这些沉船遗址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瑰宝和难题,这些沉船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终结。由于深处海底,自然力量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这些沉船的考古保护工作一直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本次深海考古,不仅意味着中国具备了探测深海遗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坚持技术创新、探索创新的信念和勇气。

本次深海考古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次创举,它开创了使用深海勇士号进行考古探测的先河,也为后续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在此之前,许多文化遗产都处于危机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随着深海探险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用科技创新手段探测深海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显现了中国在文物保护与创新科技发展上的新成果。唯有以技术的力量推进现代化文物保护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总是被那个韩国人拿着去申遗真的是有毛病啊,但是这些也并不是问题,话说就在2006年国务院就把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省 + 市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厦门又被委以重任 连获三项国家级殊荣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以前发展的比较慢,如今厚积薄发,经济高速发展,地铁已经建成了,金砖前些日子才刚刚过去,未来的厦门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那么本期的厦门文化,讲讲厦门又怎么了。

重大喜讯!重大喜讯!厦门小伙伴不得了了啊,厦门又被国家选中了!连续传来三个捷报!连续三项国家级殊荣!金砖之城这次要全面起飞了!!

1、全省唯一!厦门入选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2、厦门湖里区入选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

3、厦门两个村被国家点名,拟晋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燃爆了,金砖之城!这意味着厦门的城市建设、民生宜居、绿色生态环境将迎来一波巨大升值!

接下来为大家揭秘这三个国家级殊荣有多厉害?厦门入选意味着什么?将带来哪些重大好处?

全省唯一,厦门入选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厦门被国家委以重任,与上海等37个城市入选“国家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

简单来说,入选意味着未来的厦门城市设计将大变样!越来越美越来越有feel~~并有可能成为全国城市设计的样板!

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是什么?

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通过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设计,对避免城市“千城一面”、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设计试点工作自2017年7月开始,时间为2年,重点围绕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城市转型四个方面开展。

将给厦门带来什么变化?

通过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立体规划、精细管理城市空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现城市精神、特色、魅力;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使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做有用实用的城市设计;划定城市成长坐标,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结合“城市双修”,开展城市设计,推动城市转型发展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为大家畅想,在这个试点荣誉的加持下,未来的厦门,城市环境品质将会有质的提升,城市设计也将更多地向精品化、人文化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鸡公山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一进入到夏天,难以忍受的炎热感扑面而来,在夏天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这句话。炎热的夏天,我们都得靠空调维持生命。也有人选择亲近大自然,择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度过炎热的大夏天。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城市文化来看看,我们中国避暑度夏的好去处都有哪里?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是河南农林、师范、医药等高校教学和科研基地。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淞、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加上名人遗迹、摩岩石刻、革命纪念地、神话传说等,鸡公山自然、人文景观有机融为一体,常使游客流连忘返。

1978年,鸡公山被批准为对外开放的八大旅游景区之一。1982年,被审定为我国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8年、2009年两度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鸡公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2008年初,在信阳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鸡公山实施了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一年来,景区道路整修美化,铁路桥涵加固拓宽,星湖水库建成蓄水,激光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美轮美奂,山下风情小镇建设、老别墅改造和遗址复建、南街改造、宾馆整体改造升级、亮化、电网入地改造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加快进度。

旅游交通提示

鸡公山距信阳市38公里,京广铁路和京港高铁(郑武高铁)在信阳站和高铁信阳东站停靠,游览鸡公山一般从信阳乘公共汽车前往,每隔1小时就有一班车。如乘火车前往,可在鸡公山站下车,再换乘公共汽车上山。但鸡公山站只是一个小站,一般特别快车不停,在选择车时应多加留意。登山路线有两条,一是乘汽车沿盘公路上山,全程9公里。另一条是徒步由登山磴上山,全程只4公里。山上地势平坦,建有旅馆、餐馆、百货商店、邮局等服务设施。

游玩鸡公山可步行、乘观光车或乘坐缆车。

展开阅读全文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总面积18165.4公顷,位于北温带小兴安岭山地丘陵针阔叶与红松林混交林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科研型示范保护区,也是国际著名的世界生物圈生态旅游胜地。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黑龙江省加入世界生物圈网络最早的保护区。2006年,被评定为全国示范保护区,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小学户外环境教育基地、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5丰林保护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通过《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的自然保护区。

丰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极其珍贵。这里保存的是北半球目前最典型、最完整的原始红松林,经过了生态系统数十亿年进化,是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演化形成的适应本区域生态背景的地带性顶级群落,而且最大程度保存了第三纪植物群落古老特征,堪称“第三纪森林”是欧亚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最丰富、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地理分布上,极具原始性,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特殊地段。

丰林自然保护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的科学研究价值。这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2013年第五次森林经理复查数字显示,这里的森林总蓄积约460万立方米,森林覆96.6%,红松占林分总比重约50%。 浩瀚的原始森林保持着完好的原生态风貌,是地球同纬度生物圈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较完整的生态区域。在整个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有野生植物613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有野生动物747种:兽类43种,鸟类220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9种,鱼类22种,昆虫类44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5种。经过国内有关专家和芬兰专家组在丰林保护区开展研究发现,和同纬度的欧洲生物圈比对,许多物种在欧洲已经灭绝,这里保存的非常完好,生物链比较完整。生态环境循环质量为最佳区域。

作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丰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地方社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方面,组织各种形式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践行生物圈网络成员义务。在世界生物圈网络大会中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行为准则的制定活动,加盟签署《荔波宣言》,积极参与西班牙《马德里行动计划》、秘鲁《利马行动计划》等生物圈保护区国际行动纲领的制定活动。并在东亚、东生南亚生物圈保护区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圈保护区——绿色大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典型的案例介绍。

建区以来,保护区积极开展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进行了五次森林经理调查,完成几十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先后与国内外八十几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了合作和交流,充分体现了丰林自然保护区所特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2015年,保护区管理局完成了《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一期建设工作。

丰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法制建设比较完善。2001年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这部《条例》是黑龙江森工第一部林业地方法规。根据立法成立了丰林自然保护区林业公安局,加大了保护区依法保护和管理的力度。

丰林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现有办公大楼2400 平米、科研宣教接待中心2300平米等附属设施,钢制了望台2座,检查站1处、管护站5处。

展开阅读全文

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热贡”即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2镇10乡,7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8.4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占总人口的73% 。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相间,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属冷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199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院36座,其中隆务寺及附属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么日寺5处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传氛围文化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境内散布着新石器、青铜器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70余处,有19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安多地区的藏文化中心,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丰富。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神秘的藏乡“六月会”、“於菟” 舞等举世无双。200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县。2006年6月,同仁县热贡文化艺术村被文化部命名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6年国家文化部把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藏戏、热贡土族“於菟”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为您呈现了名城、名寺、名景、名人为一体的同仁独有的旅游风景线。

景区地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

邮政编码:811300

电话:09738795001 0973-8795000

门票价格:隆务寺50元/人、 吾屯下寺30元/人、郭麻日寺及佛塔30元/人、热贡画院15元/人

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

停车场信息:各景点均有500平米以上的停车场

电子邮箱:TrTang2008@yahoo.com.cn

地理位置:东经108 38-102 27 北纬35 01-35 47 海拔2160米

讲解员价格:全程讲解费100元/次

提示服务:年平均气温-0.7C_7C、 年均日照2413.0-2634.9小时、 年均降水量388.7-527.5毫米

常设旅游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正月十六日为各景点寺院的祈愿0会

农历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为热贡六月会

七月为热贡艺术节

十一月二十日为热贡土族於菟

交通信息:

交通资讯:距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181公里、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165公里、四川省九寨沟450公里

自驾车指南:从西宁市沿西平高速-平阿高速-阿赛公路可到达、 从兰州市沿兰西高速-平阿高速-阿赛公路或兰州-夏河-同仁、从四川省九寨沟-甘南-夏河-同仁

旅游专线车:西宁市长途汽车站乘坐“西宁-同仁”客车

展开阅读全文

右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右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民谣“走西口”的西口就在这里。右玉县西北、北方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关口和税卡,这里在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境内古城堡随处可见,烽火台沿山相望,自然景观也十分壮丽,有塞上草原之称,是休闲度假、跑马骑射的最佳去处。右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有“中国古堡之乡”和“中国魅力小城”的美誉,它是山西唯一用县命名的国家级AAAA级景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西口就是著名的景点杀虎口,在晋蒙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杀虎口是晋商的主要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这里的古长城雄伟壮观,保存完整的杀虎堡,绵延相望的烽火台,苍凉的古战场,清晰可辨的古桥古道和古乐楼等,似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杀虎口的大地上。 “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的光荣与梦想,更铭刻山西人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展开阅读全文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旗境内东北部,地理座标为北纬44°51′42″——45°17′36″,东经121°40′13″——122°14′07″。北靠突泉县,东与吉林省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南以霍林河为界,西距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27千米。保护区南北长约46千米,东西宽约44千米,总面积为126987公顷。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在这里的鹤类、鹳类等珍稀鸟类为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境内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科尔沁草原自然景观的原有面貌。这里分布着家榆、大果榆为建群种的榆树天然次生林;以西伯利亚杏、大针茅为建群种的灌丛化草原,以及类型多样的湿地。

保护区最突出的景观特征是沙坨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在沙坨地上以疏林灌丛群落为主要代表,在地势平坦的沙质栗钙土上,广泛分布着西伯利亚杏、大针茅灌丛化草原,在沙坨地之间的低湿地中沼泽植被和草甸植被呈环状分布。在保护区有限的空间内,浓缩了科尔沁草原的主要代表类型。

保护区内有3条河流交汇贯通:南有霍林河、北有额木特河、突泉河,3条河流均以无尾河的形式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

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类型复杂,湿地、草原、灌丛、疏林、沙土地,以及遍布保护区的40余个大小水泡镶嵌分布,为众多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境内有鸟类225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8种,分别是: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大鸨、金雕、虎头海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34种,有白枕鹤、蓑羽鹤、灰鹤、大天鹅、白琵鹭、角鸊鷉、赤颈鸊鷉、白额雁、小鸥及18种猛禽。其中:白鹳、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已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白琵鹭、大鸨被列入世界受严重威胁的物种。在以上这些珍稀物种中鹤类和鹳类在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居世界之冠,而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鹤类6种,占世界鹤类种数的40%,占全国鹤类种数的66.7%。其中:白头鹤、灰鹤在本区属旅鸟,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在本区繁殖,而且数量均很大。

保护区内设三个核心区:生态系统核心区、物种保护核心区、珍禽繁育核心区,总面积为1.78万公顷。

1985年,兴安盟行署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1994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巴彦呼舒镇:如今的巴彦呼舒镇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通霍(通辽—霍林河)铁路横贯东西,111国道纵穿南北,形成了以巴彦呼舒镇城区为中心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这里邮电通讯设施先进,以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系统为主要手段的立体化通讯网络已经形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覆盖全镇。这里电力能源充足,有东北电力公司在镇内建设的变电站一座。

展开阅读全文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部,距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镇约90公里,保护区地跨达来诺日、达尔罕乌拉和阿其乌拉三个苏木,保护区的西北部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相邻,南部为小腾格里沙地的东段,西以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边界为界,东距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80公里,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2′—117°00′,北纬43°11′—43°27′,总面积119413.55公顷。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候鸟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内陆湖泊生态系统,遍布保护区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占保护区总面积35.8%的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起到了主导作用。保护区西北部的玄武岩台地及湖积平原上是宽阔坦荡的大草原,这里发育着内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义的栗钙土禾草草原。在保护区南部的小腾格里沙地上是别具特色的榆树疏林草原景观区,它是草原地带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在保护区东南部的波状沙丘中,沙坨地植被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这里疏林、灌丛、草甸、植被及沼泽植被环状分布,从而构成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沙地草原景观类型。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现已查明有鸟类16目36科160种。在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动物中,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序列属A级—1的有:黑颧、丹顶鹤、白枕鹤、大鸨、玉带海雕、黄嘴白鹭等6种;属A级—2的有: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等3种;属中国特有种B级的有:赤颈小天鹅、鸢、雀鹰、普通狂、白尾鹞、灰背隼、红角隼、黄爪隼、长耳号鸟等11种。

保护区的涉禽、游禽的种类和数量在珍稀鸟类中占绝对优势,每当春秋两季,都会有几千只大天鹅和几百只白枕鹤、灰鹤、蓑羽鹤等在此栖息,另外还有几十只大鸨在该地区栖息繁衍。

该保护区有着多样的生态系统及丰富的珍稀物种资源。从景观生态系统看,保护区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积平原——湖盆低地——风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观生态格局,与之相应的是台地平原及湖积平原植被——低湿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另外,加上以达里诺尔为中心的湖群景观、以达尔罕山和砧子山等组成的山地景观,为丰富的物种资源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区现已查明有鸟类160种,啮齿类15种,鱼类21种,浮游植物72种,浮游动物36种,底栖动物20余种,高等植物约434种。此外保护区境内还有几种小型兽类。

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物种资源吸引着当今中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前来考察、参观和旅游,并给每一位来访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护区既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这里到处是景,到处是画面,来到这里,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经棚镇:经棚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旗委、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通讯、信息、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34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民小组,7个居民委员会,52个居民组,总人口43243人,共14307户,镇区现有个体私营企业32个,各类个体工商户2016家,从业人员3814人。

展开阅读全文

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额济纳旗七道桥胡杨林自然保护区”,1999年改名为“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改名为“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胡杨林为主体的绿洲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库和戈壁绿洲景观为主要目标,集自然保护、生产、科研、教育和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胡杨林植物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荒漠绿洲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额济纳旗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最西端,东与阿拉善右旗接壤,南与甘肃省金塔县毗邻,西与甘肃省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北与蒙古国交界。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济纳旗的中心位置—额济纳绿洲,西临额济纳旗政府驻地达来呼布镇,北临居延海。地理坐标为北纬41o30′—42o07′;东经101o03′—101o17′,行政区域包括达来呼布镇、巴彦陶来苏木和苏泊淖尔苏木一部分,总面积2625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8774公顷,占总面积的33.4%;缓冲区面积为10018公顷,占总面积的38.2%;实验区面积为7461公顷,占总面积的28.4%。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建群植被是以胡杨和柽柳为主形成的天然森林林分,其中胡杨林面积7835公顷,约占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的30%。是世界上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也是内蒙古西部荒漠区唯一的乔木林区。

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按照额机编发【2004】23号关于印发《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五定”方案》的通知,管理局为隶属于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的准处级事业单位,现有人员25人,其中包括局长1名,副局长1名。内设科室为:社会事务科、资源保护与科研宣教科、财务科、办公室和七道桥管理站与五苏木管理站,并且各科室及管理站都处于正常运转阶段。管理局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安排和筹划,积极开展并完成了保护区一、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两期项目投资分别为951.0万元与675.0万元。通过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管理,保护区内大面积天然胡杨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降低了人为干扰和破坏程度,促进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使得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达来呼布镇:额济纳旗辖镇。旗府驻地。“达来呼布”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大海般的深渊”。1959年建达来呼布镇。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新村、吉日嘎郎图、苏泊淖尔、赛汉陶来、居廷路5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建筑、运输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养殖猪、羊。有中蒙易货贸易市场。1993年自治区授予“文明镇”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915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东村林场,林场始建于1958年,1981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牡丹江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世界上距中心城市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东与穆棱林业局磨刀石林场接壤,南与宁安县江东林场毗邻,图形呈椭圆形,东南——西北走向,长约26公里,宽约12公里。行政区属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0′30″--129°53′50″,北纬44°20′0″--44°30′30″。置于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管辖区内,隶属牡丹江市林业局代管。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营总面积1946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593公顷,缓冲区面积6769公顷。

二、地貌

保护区地处老爷岭山脉的西北端,与肯特阿岭相望,西过牡丹江为张广才岭。该区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张广才与老爷岭的第二隆起节。在地理史上有过广泛的岩浆活动,各个时代及各种类型的候八岩和喷出岩占据了本区绝大部分面积。形成了很多自然景观,特别是牡丹峰山川巍峨、景色秀丽,还有玄武河、龙头泉、鹰峰顶、古城垣、磨盘山、鸡冠砬子、一线天、杜松岭、桧柏坡等等。本区地势为南高北低,平均坡度15°,海拔高度在260米—1115米之间。

三、水文

我区属松花江水系。施业区内有4条河流,正沟河,大、小烟筒沟河和石峰沟河,长度5~18公里,均可修成小型水库以提供农田灌溉、养鱼之用。这些河流在牡丹江市兴隆镇境内汇合成乜河流入牡丹江。施业区汇水面积为200平方公里,降水接收量每年1.2亿立方米,现每昼夜流量为18.3万立方米。

四、气候

我区属温和半湿润地区,为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短暂,气温回暖快,风大干旱;夏季温热多雨而集中;秋季短,降温快,霜冻、寒潮早来;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2.5℃,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零下35.5℃,无霜期120天,全年主风方向西北风。

五、土壤

我区土壤分五个土类,即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棕色针叶林土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山地,占经营面积的11.8%;暗棕壤多分布在700-400米山地,占经营面积的76.3%;白浆土多分布在300-500米的漫岗下部,占经营面积的7.6%;草甸土分布在河岸阶地、山间洼地和沟谷边缘地带,占经营面积的4%;沼泽土分布在河岸低洼积水地带,占经营面积的0.4%。

六、植被

保护区属于长白植物区系。核心区保存有原始云冷杉林,主要由云杉、冷杉、红松、枫桦等组成;缓冲区、实验区中上部由针阔混交林、柞树、山杨、椴树等组成;实验区下半部由以混有黑桦的柞树林及人工林组成。林冠下主要灌木有:胡枝子、榛子、忍冬、卫茅、山梅花等;地被物以禾本科、草科为主,其次沙参、桔梗、苍术、山黧豆、蕨类、玉竹、地榆、铃兰等。

本区森林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着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林带:

1、原始针叶混交林带: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南部,海拔700米以上,水分充足而且排水良好的山腹中上部。树种组成常以红松、云杉为优势的针叶纯林,以中龄林最多,林下更新较好,该林分较稳定。在近时期内,不会演变成其它林型。

2、次生软阔混交林带:该类型面积较大,且混有一定数量的红松,分布在山之中、下部,说明该类型是由红松阔叶林被破坏后,由椴树、色树、山场、柞树构成现在的次生群落类型,该类型因有红松种源,且现有林冠下也有红松幼树,所以将来该类型可能变为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但这个演替过程将是非常缓慢的。

3、次生柞树林带:该类型面积较大,是由针阔混交林经过反复破坏后,林分被再生能力强、且耐贫瘠干旱的萌生蒙古柞林所更替,林冠下更新树种除柞树、黑桦外,还有椴树,但幼树单位面积株数很少,这说明该林分已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4、人工林环形带:该类型面积较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为活动频繁,森林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保护区下部靠近村屯的地区,通过人工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环形带,主要树种为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人工林。

七、动植物资源

我区是长白山北部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缩影,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80科,278属,680种;其中经济植物508种,药用植物153种,食用菌有22目125种;有名贵的绿化亚乔木花楸和稀有的珍贵树种红豆杉。这里是东北地区森林演替最具代表性地段之一。

动物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原麝、马鹿等54种。昆虫有6目90科417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千姿百态的各种蝶类,为保护区一景。

展开阅读全文

青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青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青山,位于双鸭山市东南9公里,地处完达山脉北坡。景区占地面积3,899公顷,森林覆盖率82%,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为典型"三山夹两沟"的"山"字型地貌,园内山峰高低错落,最高山峰石佛山顶峰海拔680米,宛如一尊石雕的佛像,翘望着群山。林中泉眼密布,溪径纵横。生长着红松、云冷杉、樟子松等常绿乔木,还有水曲柳、胡桃揪、黄菠萝等落叶乔木。一年四季风光秀美,景致缤纷。春来,万物萌绿;夏季,-涛声;秋到红果绿叶;冬日,白雪青松。建有滑雪场、九峰禅寺、普渡寺、瞭望塔、人工湖和极具异国风情的别墅区等景观。

双鸭山佛教的代表建筑普渡寺与九峰禅寺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两寺隔人工湖南北相望。寺庙环境保持了自然山水脉理,红砖黄瓦,古树参天。每逢佛门节日,寺庙里钟磬悠扬,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自然景观与人文之妙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是各界人士观光旅游和佛教信徒朝山礼佛的圣地;人工湖,水域面积7万余平方米,清澈而无污染的水质,是垂钓的理想之处,更是水上游憩的绝佳之地。此外,园内还有可供20人同时击靶游戏或训练比赛的靶场和面积300公顷的狩猎区。宾馆、娱乐场所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建造的日本、俄罗斯、南斯拉夫、法国等五栋别墅风情各异。

地址:黑龙江双鸭山市岭东区307省道青山村

等级:AAAA

展开阅读全文

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茅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龙江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北坡嘉荫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8°52′00″~49°10′09″,东经129°32′50″~129°54′46″。保护区南接汤汪河林业局,西与乌伊岭林业局接壤,北与嘉荫县的乌云林场相邻,东临黑龙江。保护区南北长36.4km,东西宽26.9km,总面积为35868公顷。保护区管理局局址设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市区内。

保护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湿多雨,秋季多风干燥,冬季寒冷而漫长。平均气温在-1.5℃,年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7、8月之间,无霜期110至120天。

保护区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250米左右。茅兰沟独特的峡谷地貌景观是我国东北地区花岗岩地貌的典型代表,至今仍保持着完整的原始状态,纯真古朴及山崎水秀、潭优、瀑美、林茂于一身,被人们誉为塞北的“九寨沟”。

保护区内主要河流有茅兰沟河、九旗大河、西支流河、库尔洛斯河、乌云河等5条河流,其中茅兰沟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受地形影响,形成跌水而发育成众多瀑布和深潭,呈西向东北方向延伸,蜿蜒曲折流入黑龙江;乌云河等其他河流也直接汇入黑龙江。因此该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维护黑龙江的涵养水源、国家生态安全及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生境特异,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分布着大面积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森林类型包括针阔混交林,云冷杉林、云冷杉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及天然次生林等,森林类型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几乎囊括了小兴安岭北部林区的所有森林类型,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高等植物753种,其中,苔藓植物48科80属103种,蕨类植物12科24属40种,种子植物89科292属610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松、水曲柳、黄檗、钻天柳、紫椴、野大豆、浮叶慈姑7种。

保护区不仅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还孕育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资源。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脊椎动物33目71科311种,其中鱼类7目12科44种,两栖类2目4科7种,爬行类动物3目4科10种,鸟类17目42科198种,哺乳类6目17科52种。此外,还有昆虫10目73科367种,大型真菌8目33科261种,充分显示出该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区还分布有原麝、紫貂、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细嘴松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分布有马鹿、棕熊、花尾榛鸡、鸳鸯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这说明该保护区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和繁殖地,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

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生境特异,森林、灌丛、草甸、沼泽、水塘镶嵌分布,构成了复杂、多样的森林景观。区内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物种遗传“基因库”,是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及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研究和保护的理想基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科学意义。

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原则,结合茅兰沟自然保护区资源分布特点,将该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中心,集中分布着处于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核心区面积为1290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0%,是绝对保护区域,没有经过批准,任何人不得入内。缓冲区面积为1196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3%,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对核心区起到良好的蔽护作用,可适当安排一些科学考察和生态监测等活动。实验区面积为1100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主要用于科学实验、生态旅游及多种经营等项目。

黑龙江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境独特,珍稀物种多样集中,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小兴安岭北部保存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独特的花岗岩地质遗迹,本保护区具有国家意义上的珍贵性和稀有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会同县东南部,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端,沅水上游,地处雪峰山脉西支南段,距会同县城约35公里。总面积1.75万公顷,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10.6公里,全区包括团和、若水、洒溪、沙溪、岩头5乡镇的18个行政村。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有关专家誉为湘西南乃至全国少有的一颗“绿色明珠”,具有天然林多、物种丰富、地广人稀、景观奇特的特点,是一片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有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有大量的珍贵树种和珍稀野生动物,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亚热带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保护区内群山连绵起伏,沟壑丛横,青山叠翠,主峰鹰嘴岩海拔856米,终日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往。

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植物216科860属179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3种;有脊椎动物8纲30目75科22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有昆虫16目159科73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昆虫9种,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昆虫12科91种;有大型真菌4纲36科55属186种,其中能食用的菌类55种。区内有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在亚热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区内环境优雅,地貌景观奇特多姿,森林景观丰富绚丽,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教学、森林旅游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开发价值。2001年9月,鹰嘴界自然保护区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经通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之,区内地貌景观和森林生态景观交相互融,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景色十分迷人,堪称湘西一绝,被有关专家誉为“小张家界”。同时,这里环境幽静,树幽林密,具有极强的古朴原始神秘感,且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湘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生态氧吧,是人们休闲度假、返朴归真、科学考察、观光旅游的一处理想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徐闻角尾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角尾灯楼角沿岸浅海一带,属于热带海区,气候环境条件适合珊瑚生长和珊瑚礁的发育,因此集中布着面积达143.78平方公里,65种的珊瑚礁群,是我国大陆架浅海连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资源,也是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珊瑚组合在一起,参差不齐,甚为壮观,其间有五彩缤纷的鱼儿游来游去,与珊瑚礁一起构成一道美丽的海底风景线。亲临其境,可以领略近1万年来由于气候变迁而造就的自然景观,体验自然界创造世界的力量,也在这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加对地球演化历史的了解。而到此游览,游客还可以看到海边村庄用珊瑚礁建造的房屋呢。2006年,国家地理杂志和南方都市报发起寻找广东最美丽的地方评选活动,珊瑚礁区被评为广东最美的海岸。

每逢退潮时,众多的游人就乘牛车赶海看珊瑚.这片海珊瑚分布在5米水深左右,每当退潮阳光晴朗时,就是驾着小船在海面看珊瑚的绝佳时机,你还可伸手触摸这些长了一万年的小精灵呢。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部角尾乡和西连镇沿海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

可在湛江坐车前往徐闻县,到了徐闻后在乘坐当地客车前往角尾乡

角尾乡:历史沿革此地形似一支角伸向大海,故称为角尾,而最南端称为沼尾角。明、清时期,此地隶属仁政乡。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20年(1931年)设立角尾乡,属徐闻县第五区(也称西区),民国29年属第三区,民国30年裁区并乡后仍设角尾乡,民国37年与西连乡合并,称西角乡。建国后,1949年末属迈西乡,1950年5月起属徐以第三区,称为第七行政村,1953年改为角尾乡。

展开阅读全文

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

港口镇位于惠东县最南部,东依-,西靠大亚湾,南临浩瀚无边的南海,三面环海,北接平海镇。港口镇渔业、农业、盐业并举。渔业盛产龙虾、石斑、鲍鱼等珍贵海产品。农业则以水稻、蔬菜为主。大园萝卜是港口的特产,清甜爽口,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整个萝卜就会碎成颗粒状。大园萝卜生吃可以作为水果,有药用价值,熟吃可佐味于海鲜和肉类,增添美味。一直以来,大园萝卜作为惠东县出口蔬菜的品牌蜚声于港澳市场。

在港口大星山南部九莲澳海滩有一处天然海龟湾,是我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单位。港口港是天然优良避风港,东西两岸有天然屏障可以避风,可停泊3000吨位的海轮,是国家级渔港,亦是惠州市重要的进出口岸,设有海关二类监管码头。

港口历来是边防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1718年,清政府为抵御外敌侵略,在港口大星山修建了大星山炮台(又称炮台山)。1962年的小星山战斗,港口英雄民兵连创下全国首例民兵单独作战,全歼美蒋武装特务的光辉战例。

港口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产丰饶,景色迷人。港口是一个美丽的港湾,惠东音乐人为歌颂它创作有歌曲《美丽的港湾》、《我爱大星山》,已录制成VCD影碟。到港口休闲度假,既可见证历史,又可观赏渔村新貌;既可一睹“中国一绝”的万种风情,又可饱尝南海的美味海鲜。如果您觉得应该与家人或亲朋共同分享难忘的海龟湾之行,那就请您到水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在那里,鱼、虾、蟹、贝类产品林林总总,物美价廉。

地址: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海龟湾1号

类型:自然保护区海滨/沙滩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752-8560818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

成人票:30元。儿童票(身高1.2米-1.5米的儿童):15元。

交通

自驾:

从广州出发,走广(州)惠(州)高速公路,从惠东乌塘出口下,转广(州)汕(头)公路,往汕头方向行,到大埔屯转港口镇,到港口镇后再行3公里抵达海龟保护区。保护区从早上8:30到下午5:30对外开放,游客可以进入参观海龟养殖区和海龟湾海岸。

公交:

在惠东县车站乘坐开往港口镇车站的车,然后乘坐摩的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3月,1994年8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直属于省林业厅的一个正县级机构。管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副县级)、办公室、林政科、科研科、天保办、开发办六个科室及长坝、三岔河、小坝、大白塘、长嵌沟、蔺江六个基层管理站,总编制47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地域在习水县境内,部分地域跨赤水市,所辖范围涉及习水县大坡乡、三岔河乡、程寨乡、东皇镇、土城镇、同民镇六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及赤水市官渡镇、石堡乡的4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为5191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0288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97%,活立木蓄积量327.2万立方米。

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已发现的各类生物共有569科1898属3863种,其中植物有312科929属2327种,动物种类有257科969属1536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福建柏、红豆树等16种;贵州省省级重点保护树种有三尖杉、红花木莲、紫楠等17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林麝3种,国家Ⅱ级保护的动物有黑熊、小灵猫、苏门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28种。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有贵州新纪录植物种14种,保护区特有种7种,中国特有植物470种;动物新种73种,新记录种17种。

保护区极其重要的价值:

——大自然的调节器

世界罕见、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强、保存完好,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7%,对习水乃至贵州、四川、重庆的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及为各种生物生存繁衍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保护区拥有各类生物物种3863种,其中中国特有物种达470余种,还有许多药用、食用和观赏物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特殊的地貌环境对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遗传学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场所。

——旅游避暑胜地

丹山、碧水、秀峰、林海等自然景观与工业文明发源地的融合以及凉爽的气候是人类回归自然、纳凉避暑的绝佳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包括九龙洞景区、锦江景区和六龙山景区。九龙洞景区: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同时也是铜仁市众多溶洞中最先开发的一个,1981年被列为县级名胜保护区,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并被收录入《中国名胜大辞典》,2004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景区由观音山、莲花寺、九龙洞景点组成。位于铜仁城东17公里处,背靠巍峨苍茫的六龙山,前临碧波滔滔的锦江河,在骂龙溪之右,在观音山之腰,其山峭壁嶙峋、雄奇险峻、漫山翠竹,绿意盎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溶洞奇观,身临其境,探神奇龙洞,登观音险峰,膜拜莲池观音,惊叹大自然奥妙是游九龙洞景区的乐趣所在。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漾头镇:漾头镇位于铜仁市东部,镇政府距铜仁城区30公里,东与湖南省郭公坪乡接壤,南靠本市瓦屋乡,西接环北办事处,北与云场坪镇交界。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地势起伏较大,为中低山峡谷丘陵侵蚀地貌,属锦江河下游,全镇最高海拔970米,最低海拔205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日照数1127.5小时,年降雨量1317毫米,全年无霜期达280天。全镇辖3个村,1个居委会,37。

展开阅读全文

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著名的洽川名胜风景区北端,她以雄浑阳刚的水文化与处女泉的恬静阴柔形成强烈的反差和互补,迅速成为秦东抢眼的旅游景点和新兴的旅游热线,游客所至,惊叹不已。

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黄河魂景区,得中华龙脉之先,自有史书记载以来,无论大河怎么游荡变化,这里河魂永驻,从未脱流,是-的水上交通要冲,素有“铁码头”之美誉。景区四季摄魂,处处动魄。春观黄河流冰,浮山玉镜,浩浩荡荡,戛然作响;夏看黄河揭底,千米河床万起沙峰,雄奇峥嵘,古称大河浮山;秋聆黄河地啼,声若牛吼,沉闷悠远,实乃世间罕见之地籁之音;冬赏黄河凌汛,冰封雪飘,滔滔顿失,银蛇逶迤,莫见首尾。更有朝观大河日出,暮眺长河落日,仰视绝河雁陈,远望蒹葭苍苍,俯察大水走泥,近看水蚀岸崩等诗意景观,令游人于魂魄震慑,心旌摇荡之际,领悟“三十年河东又河西”的时空易递哲理。尤其是“揭河底”与“地啼”乃万里黄河上独有的两大自然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敦煌市西部,库姆塔格沙漠以东,东接敦煌市南泉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阳关镇,南与阿克塞哈塞克族自治县接壤,西、北分别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敦煌市国家雅丹地质公园毗邻,并与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92°45′~93°50′,北纬39°45′~40°36′。

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其中核心区19.8万公顷,缓冲区14.575万公顷,实验区31.625万公顷。属自然生态系统类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国际濒危物种——野骆驼种群,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水资源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径流是疏勒河、党河及南湖泉水,因多种原因现基本断流,其次还有山水沟、西土沟、崔木土沟、多坝沟、小多坝沟、八龙沟等8条沟谷,多在夏季向区内排洪。现保护区内湿地的主要水源由地下潜流提供,西祁连山和东阿尔金山的雪山融水渗入地下,经过地下潜流,在低海拔的地区以泉涌的形式流出地面,形成大面积的季节性沼泽型湿地。保护区湿地分布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区域泉眼较多,四季不竭。

地质地貌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960米,区内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向西微倾斜,区内海拔最高点为卡拉塔格山海拔2238米,最低点为湾腰墩一带海拔820米。保护区属敦煌盆地的一部分,为河西走廊的最低点,是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盆地,地貌主要有沙漠、戈壁、裸石山地、湿地草丛、荒漠植被区五种类型。

土壤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分风沙土、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5个土类。

气候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库木塔格沙漠前沿,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气候特征是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源短缺,空气极为干燥,日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风沙尘天气较多,年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39.9毫米,年均蒸发量2486毫米,相对湿度40%,干燥度18,全年日照时数3246.7小时。

范围面积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约占敦煌市总面积的21%,其中核心区19.8万公顷,缓冲区14.575万公顷,实验区31.625万公顷。主要保护范围包括湾腰墩、天桥墩、土豁落、马迷兔、艾山井子、清水沟、火烧湖、后坑子、盐池湾、崔木土沟和卡拉塔格等区域。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敦煌西湖旅游景区(玉门关向西八公里)

类型: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草原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0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