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团圆饭

团圆饭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团圆饭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团圆饭问题。

分享

浏览

238

文章

21

除夕吃团圆饭还是春节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会击鼓驱除“疫痨之鬼”,这也是除夕的由来。除夕夜,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夜达旦不眠为守岁。古代人吃年夜饭时,桌上放一个烧的很旺的火炉,全家人围着火炉吃年夜饭,因此也叫“围炉”,不是日子过得红火兴旺。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因为一年之中大家都很忙,只有过年才能团聚在一起,所以特别重视除夕的团圆。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直接在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这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年夜饭。到了除夕这天晚上,全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举杯祝酒,一起吃年夜饭。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凡是能够回家的,一般都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中,所以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古人平时用餐时男女不同席,但吃年夜饭时,男女老幼都在一起吃,意味着全家永远欢乐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吃团圆饭的寓意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团圆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春节吃团圆饭的寓意

团圆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团圆饭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寓意吉祥、发财、圆满、团圆。团圆饭的食材和菜式也多寓意吉祥,如广东取谐音“发财”“好市”的发菜和蚝豉,江淮地区的人们常会吃象征圆满、团圆的圆子,北方人则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而南方人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一家美满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团圆饭是为了一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新年并祈福来年团团圆圆。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人的团聚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是一种幸福的时光。

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一般较长,通常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从南北朝到宋代,长江流域年节有饮“屠苏酒”和“柏叶酒”的习俗。据传饮屠苏酒可以避瘟疫,饮柏叶酒取其寿命长久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吃团圆饭的寓意和象征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团圆饭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寓意着吉祥、发财、圆满、团圆。

吃团圆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而团圆饭是家庭的一种文化活动,吃团圆饭会使家人之间关系更加的紧密,也会使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团圆饭也会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春节,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对中国人是特别重要的,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跟前,共吃团圆饭,心头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充实幸福感,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年夜饭的每缕味道都是家的味道,年轻人可以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向父母表达孝心以及养育之恩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农历除夕吃的团圆饭叫什么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不一样的地区来说风俗习惯不一样,不过许多地方的人们会把农历除夕团圆饭常叫做年夜饭。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它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鱼、发菜、腐竹、莲藕、生蒜、腊肠等以求吉利。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团圆饭的寓意和象征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团圆饭就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寓意团团圆圆、发财以及吉祥等。团圆饭的食材和菜式大多都寓意很吉祥,南北各地不同,所以在菜品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广东地区多食用发菜和蚝豉,寓意“发财”和“好市”;江淮地区则会食用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而在北方地区,一般就会吃象征元宝的饺子。总之,通过一系列充满寓意的食物,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团圆饭,是春节期间最为热闹和愉快的时候,在大年夜的时候,丰盛的菜品摆满一大桌,阖家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心里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充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团圆饭的由来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团圆饭是在年三十这天制作的,所以又称“年夜饭”。团圆饭的由来和一个老厨师的故事有关。

每当过年,我们桌上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便是团圆饭。那么你知道,团圆饭的由来是什么吗?

详细内容

1

每年的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根据民间的叫法,团圆饭就是包含了各种食物,如天上的、地上的以及水里的,什么鱼呀、虾呀、蔬菜啦......

2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员外,在家雇佣了一位好厨师,每天为老两口做点可口的饭菜,日子过得还算自在。这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但被抓去当兵了,常年都没能回来。算算日子,离过年也不远了。想到儿子许久没和家里联系了,也不知情况如何,便成天板着一张脸,似乎过年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3

这老厨师跟了老两口好多年了,自然也明白老两口心里的想法,但有什么用呢。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买些菜,做点好吃的,能让老两口高兴一下。

4

到了年三十这天,老厨师在老两口醒来之前就已经买好了菜,在厨房里做好了,还没等端到老两口的桌上,老员外的孩子回来了,把老员外给乐坏了。

5

这下给老厨师出了一道难题,这菜原本是为老两口准备的,现在大团圆了,饭菜不够吃多扫兴,再做一盘怕菜不够,该如何是好。实然,老厨师灵机一动,把已经做好的菜和没做的菜堆在一起炒了一个大份端上了桌。

6

老员外饿坏了,便吃了一口此菜。问了此菜的名字,老厨师一下也给问懵了,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随口说道:“本来也没想取名字,我是为了您团圆而做的饭,就叫团圆饭吧。”后来这个习俗也延续了下来,所以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吃团圆饭。寓意全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团圆饭电视剧大结局是什么?一共有多少集?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团圆饭》由新丽传媒出品当代都市剧,该剧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李光洁扮演的大哥宋一达,和马苏扮演的大嫂白丽娟,为了聚齐五个弟妹而发生的砺志、有趣故事。团圆饭的大结局是大哥跟大嫂在一起了,小五的腿有知觉了,三儿当兵也回来了,顺子和小雪幸福的在一起了,终于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2017年2月,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团圆饭的大结局是一达在大家的劝说下去了娟儿与车公头的婚礼,把娟儿抢了回来,在跑回家后,开门见到了去当兵回来的一和,进屋见到了去看望公婆后回来的小雪和顺子,小梅让一达猜谁回来了,小梅看一达愣住了就把里屋门一打开,是最小的弟弟一文,一文拄着俩拐杖说自己的腿有知觉了,一亚和华春也在一起了,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和说他们都幸福了可还有俩人没幸福,就是大哥和大嫂还没结婚,他们兄弟姐妹一起说为了大哥大嫂的幸福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为什么要一家人吃团圆饭

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回家吃团圆饭,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吃团圆饭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它的由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吃团圆饭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团圆饭的另一个传说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要吃一顿“团圆饭”。这“团圆饭”就是把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东西放在一起做着吃。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好厨师,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被抓去当了兵,眼看要过年了,老员外两口想起儿子一年都没给家里来个信儿,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着脸,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老厨师看在眼里,心里为老俩口伤心,可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想把饭做的好点儿,也叫老俩口高兴点儿。

三十儿这天,老厨师一早儿到街上买了些鸽、鸡、鱼、青菜,在厨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员外的独生子回来了,老员外可高兴了,拉住儿子问这儿问那。这一下可又难坏了老厨师,菜只做两盘,是给老员外两口准备的,可这下成了三个人,端上去两盘菜多扫兴,若再做一盘吧,菜又不够,这可怎么办?想了一会儿,老厨师有办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没做的菜堆在一块炒了一个大盘端了上去。

老员外吃一口大盘菜,觉的味道不错,就问:“这叫啥菜?味道真好。”老厨师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团圆了,我是为了您团圆才做出这样的饭。就随口说:“团圆饭”。从此,这种饭便留传下来了,每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做一次“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

春节吃团圆饭原因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

除夕夜,吃团圆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要有时间,都要赶回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把最丰盛的食品拿出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一样。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有象征团聚的意思。

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团圆饭的习惯。

关着大门吃团圆饭的由来

江南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后,就要将桌子的碗筷收拾干净,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这规矩习俗据说是为了哄骗铁拐李而传下来的。

原来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开着大门的。玉皇大帝想了解民间疾苦,于是派铁拐李在此时下凡查看。铁拐李是个跛脚叫花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讨完饭,他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皇大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

据此,富的,玉皇大帝便命令有关神仙让他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间,有一户人家,比别人都奸,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吃年饭时,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打开大门时,桌上空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铁拐李一看,这家够穷了,连年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走了。

这下,这户人家便发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着学起来。谁知道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知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任务,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可是关着大门吃年饭的习惯,却从此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春节要吃团圆饭_春节餐桌上都有哪些禁忌

全文共 27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团圆饭,“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

湖南春节吃什么

吃香喝辣团年肘子

湖南人热衷放鞭炮,据说这是因为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当年开国大典上燃放的便是浏阳鞭炮。基于此,湖南过年时简直就是满城响声震耳。

一条1公斤的大鲤鱼,一个3公斤左右的大肘子——这是湖南地区过年的必备年菜,俗称“团年鱼”和“团年肘子”,而“团年”,顾名思义,也就是“团团圆圆又一年,辞旧岁迎新年”之意。湘人嗜辣,在民间,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几串风干红辣椒,方便主人每餐烹饪时,好洒上几个辣椒,满足味蕾对“辣”的需求。而这也同样延续到了农历新年的饭桌上。他们说,这是吃香喝辣过好年。

年夜饭,吃的便是个吉祥如意,即要能反映出家里过去一年的喜人收成,又要为来年卯足干劲,因此饭桌上的菜,越大个、越丰盛、越吉利,在湘南等传统风俗习惯较为保留的地区尤为盛行。

辣椒满盆红红火火

肘子之外,除夕夜还一定会吃鸡、肉、鱼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清炖,顺便加些党参、枸杞、天麻之类的药材,要选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有的家里还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此外还有当地日渐盛行的大羊肉火锅,图的便是个热闹;至于凉菜、炒菜和点心,特色其实已经并不明显了。

凉菜和烧菜,脱不了的还是个“辣”字:拿红辣椒和剁辣椒炒腊肉、腊肠、圆子、腊牛肉,拿香菜和辣椒拌腊鱼肉、猪耳朵,再加上几种蔬菜——必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年和和气气,事业欣欣向荣。这满满当当地拼成一桌,湖南人的年夜饭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另外,这边同样没有吃饺子的风俗习惯,拿米饭当主食,而喝的是自家拿米和酒曲酿制的甜酒。无菜不辣,无辣不欢,又麻又辣中,湖南人过瘾地吃上年夜饭了。一般从晚上的七八点钟开始,直到十一二点才结束,当地人认为年夜饭越久越好。

湖南人热衷放鞭炮,据说这是因为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当年开国大典上燃放的便是浏阳鞭炮。基于此,湖南过年时简直就是满城响声震耳,硝烟弥漫。

除夕当晚,他们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前,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时,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春节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美好的年头。鞭炮大小、燃放时间随各家定,但燃放时不能中断,这样才会吉利。

新年高升吃年糕

等到年初一,湖南人的第一餐基本都是“年糕”和“芝麻茶”:年糕是家家户户自己打出来的,砖块大小,等到要吃的时候便切成块,然后放进油锅里,两面煎黄,再放进饴糖加水一起煮开,口感非常软糯,也很甜;而芝麻茶便是拿芝麻饮品冲水喝。这两样小食的共同点,便是寓意类似——年糕,谐音为“年高”,芝麻也有节节高之意,所以都是好彩头,并且甜美的口感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等到吃完早饭,各家男主人便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因为当地的说法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而大年初二一家人要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湖南人重礼节讲义气,等到初三初四便开始街坊互拜,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赶完庙会,看完大戏,吃好元宵,这年才算是过好了。

为什么春节要吃团圆饭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

除夕夜,吃团圆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要有时间,都要赶回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把最丰盛的食品拿出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一样。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有象征团聚的意思。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团圆饭的习惯。

春节餐桌上都有哪些禁忌

1、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2、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俗,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3、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4、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当恶心,真的要吐也请以餐巾纸掩口,吐在纸巾上。牙签用完放在盘中即可,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交谈,状似流氓无赖状,非常难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到处走动,那更是离谱的举止了。

6、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7、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8、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广东中秋团圆饭菜谱有哪些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月圆人团圆的佳节,难得举杯邀明月,家人两团圆,你知道广东中秋团圆饭菜谱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广东中秋团圆饭菜谱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广东中秋节食俗

在众多家庭的传统习俗中,除了月饼外,团圆饭的菜式以意头菜取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特色的赏月小食也是蕴涵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菱角有“聪明伶俐”的意思、柚子的“柚”与粤语“佑”谐音,有“祈祷”的意思。

老广州人的中秋从“吃团圆饭”开始。这一天,所有在外的家人都尽量赶回来,已经分家单过的成年儿子也要和妻儿一同回到父母家,在月亮初升之时,合坐共吃团圆饭,以示“月光团圆”。所吃菜式除了年节当令的蔬菜、肉类之外,还必有一道“圆蹄”——即是用发菜、冬菇之类的作料焖烧猪蹄,也是取个团圆的好意头。

俗话说:无鸡不成宴,在南方人的习俗中,宴会上基本缺少不了鸡,南方人把鸡比喻为“凤”,而凤是吉祥之物,因此白切鸡、豉油鸡、飘香鸡等菜品应运而生。

另外,虾和鱼也是团圆饭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在粤语中,虾的谐音就是“哈”,团圆饭中有虾就有“哈”,代表着一家团聚喜气洋洋,开开心心;鱼则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在广东许多地方,中秋节还会有吃螺蛳的习惯。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除此之外,团圆饭套餐的搭配也颇有“学问”,比如,荤的、素的、甜的、辣的,主食、甜品、水果等各种菜式搭配,选择种类尽量多样化,另外点菜时需要注意的是菜品的质量和分量,避免浪费。宴上的饮料搭配,市民不妨选择富含维生素的桔子汁或者葡萄酒等,既可消除油腻感觉,减少体内堆积的油脂,又可开胃健脾。

广东中秋团圆饭菜谱

1、红烧圆蹄

材料:猪圆蹄、蒜头(拍碎)、姜片、葱段、小棠菜、桂皮、八角、上汤或水、米醋、酱油、红糖、盐、淀粉。

做法:先把圆蹄去毛、洗净,加入米醋飞水,捞起备用。开镬下油,爆香蒜头、姜片、葱段,加入上汤或水、八角、桂皮、酱油、红糖、盐煮开,再放入圆蹄,用小火焖至稔,取出。将小棠菜灼熟围在碟边,焖好的圆蹄上碟,用原汁勾薄芡,淋在圆蹄上便成。

2、清蒸大闸蟹

材料:大闸蟹4只,香葱1段,姜1块,香油1小匙,酱油2小匙,香醋1小匙,白糖1小匙。

做法: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葱、姜洗净切末;把葱末、姜末、香醋、白糖、酱油、香油调和成蘸料,装碟;把大闸蟹放入蒸锅中蒸熟(蒸大闸蟹大概需要15~18分钟),解去细绳,装入盘中即可食用。

3、蒜蓉开背虾

材料:鲜活大虾、葱姜蒜、红椒、生抽、香醋、糖、香油。

做法:大虾洗净处理好,用利刃顺着大虾背部划开,挑出肠泥。葱姜蒜、红椒剁成蓉和生抽、香醋、糖调匀,烧热香油浇在上面调成蒜蓉酱,用小勺舀适量的蒜蓉酱,依次镶嵌在大虾背部的空隙里。最后装盘,烧开水大火隔水蒸5-6分钟即可。

4、白切鸡

材料:三黄鸡1只(约1000克)、香葱1棵、生姜1小块、大蒜6瓣、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白糖1小匙、味精0.5小匙。

做法:鸡宰杀洗净,把鸡的嘴巴从翅膀下穿过去,然后把鸡放入热水中浸30分钟,注意用小火,保证锅里的水不会沸腾,利用水的热度把鸡浸透、泡熟,这样鸡肉会比较嫩。葱、姜洗净切末,蒜剁成茸,同放到小碗里,再加糖、盐、味精、醋、香油,用浸过鸡的鲜汤将其调匀。接着把鸡拿出来剁小块,放入盘中,把调好的汁浇到鸡肉上即可。

中秋节吃的水果

柚子

中秋节老百姓必吃柚子,柚子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柚子谐音游子,中秋是团圆节,游子当然回家团圆了。另外,“柚”与“佑”谐音,也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柚子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成熟,是中秋佳节的应景水果。

哈密瓜

中秋,哈密瓜也很适合一家人齐分享,甜甜的哈密瓜,吃起来更美味,让中秋甜上加甜。哈蜜瓜也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水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果胶、糖类、维生素等。哈密瓜还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其味甘如密,奇香袭人,享誉国内外。

葡萄

每年的中秋之季也是葡萄的成熟之季,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则滋阴养肾,黑头发的功效更为突出。红色葡萄含逆转酶,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防止血栓形成,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绿葡萄则偏重于清热解毒。白葡萄具有补肺气、润肺功效,很适合咳嗽、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食用。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为什么要吃团圆饭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的民间当中除夕被人们称为是团圆夜,人们在这个时候要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那么你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除夕为什么要吃团圆饭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接着就是守岁。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杜甫也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的佳句,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江南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后,就要将桌子的碗筷收拾干净,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除夕守岁到几点:午夜12点就可以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一种为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而年轻人守岁为了和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因此,守岁的意思为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到来新年的满怀希望。

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一般来说,守岁时间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守岁是一种对旧年的不舍以及对来年的美好期望,守岁要守到几点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身体较差,或者是白天较为劳累的,建议还是按照正常的休息时间入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那天要干什么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也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2、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4、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5、挂灯笼

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6、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除夕算是新年吗

除夕不是新年。

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晚上为除夕,含“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之意,旧时又称“除夜”、“除日”、“岁除”、“岁暮”、“岁尽”、“暮岁”等,民间多俗称“大年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原因

全文共 1622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夜最让人期待,也最温馨幸福的,莫过于吃团圆饭。每个人都尽可能在年前赶回家里,为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原因大全,欢迎参阅。

除夕为什么要开灯

除夕夜之所以要开灯,是因为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古老的凶猛野兽叫做年,捕食百兽,到了寒冬的时候,山里面缺少食物,会闯入村庄,伤害人畜,所以每年到了除夕,人们都会用红色的东西挂在各个地方,放鞭炮,燃烟火,彻夜的灯火通明,就是要守住年关,驱赶年兽,保佑新的一年团圆美满。

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原因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团圆饭的习惯。

除夕守夜的传说

传说一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传说二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团圆饭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好厨师,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被抓去当了兵,眼看要过年了,老员外两口想起儿子一年都没给家里来个信儿,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着脸,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老厨师看在眼里,心里为老俩口伤心,可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想把饭做的好点儿,也叫老俩口高兴点儿。

三十儿这天,老厨师一早儿到街上买了些鸽、鸡、鱼、青菜,在厨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员外的独生子回来了,老员外可高兴了,拉住儿子问这儿问那。这一下可又难坏了老厨师,菜只做两盘,是给老员外两口准备的,可这下成了三个人,端上去两盘菜多扫兴,若再做一盘吧,菜又不够,这可怎么办?想了一会儿,老厨师有办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没做的菜堆在一块炒了一个大盘端了上去。

老员外吃一口大盘菜,觉的味道不错,就问:“这叫啥菜?味道真好。”老厨师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团圆了,我是为了您团圆才做出这样的饭。就随口说:“团圆饭”。从此,这种饭便留传下来了,每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做一次“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吃团圆饭的由来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除夕这天晚上,全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举杯祝酒,一起吃年夜饭。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凡是能够回家的,一般都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中,所以年夜饭又叫“团圆饭”。

吃团圆饭的风俗

1、吃团圆饭的风俗:在江南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

2、吃团圆饭的风俗:在北京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除夕吃团圆饭的由来

有关团圆饭由来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着许多趣味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其中,广为流传的较为普遍的,是一则有关大家齐合力相互抵挡“年”的小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狠的怪物,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大家管他们叫“年”。它的外貌凶狠,天性残暴,专食飞鸟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感,大家谈“年”害怕。之后,大家渐渐地把握了“年”的主题活动规律性,它是每过三百六十五天窜到群体聚居地的地区尝一次口鲜,并且出现的時间全是在天黑以后,直到鸡啼暮色,他们便回到树林中来到。

算准了“年”席卷的时间,老百姓们便把这恐怖的一夜视作大关来熬,称之为“年尾”,每到这一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提早搞好晚餐,歇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奶粉所有拴牢,把庭院的前后门都封死,躲在屋子里吃“团圆饭”,因为这顿晚饭具备凶吉未卜的寓意,因此 购置得很丰厚,除开要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就餐表明和谐阖家团圆外,还须在用餐前先供拜祖先,祈祷先祖的神明庇佑,才能顺利的渡过这一夜。

吃完饭后,谁也害怕入睡,坐着一起闲谈练胆。不吃团圆饭是熬不住年的。因此 就慢慢产生了除夕夜吃年夜饭的习惯性。

除夕吃团圆饭的寓意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五湖四海的朋友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除夕节比较大的仪式就是团圆饭了,那么,在除夕吃团圆饭有什么寓意呢?既然叫做团圆饭,自然就寓意着团团圆圆。一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饭,聊着自己的经历,交流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在除夕夜吃团圆饭,就是因为除夕夜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家在这一天团圆然后跨年,等到新年第一天大家也还是团聚在一起的,寓意着一家人能够永远欢乐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要有鱼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要有鱼,希望大家喜欢!

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要有鱼

中国传统团圆饭的风俗 团圆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

除夕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早晨:扫尘 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首先是扫尘。尽管在腊月廿四已经“扫尘土”,但除夕的清理卫生是为“过年”做铺垫的,旧俗在过年的三天里,家中不再扫地,以避免把“财运”扫走。故在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将室内和院落清扫干净,将垃圾扔掉,以示辞旧迎新。过年期间燃放爆竹的纸屑则不再清理,寓意新年财源广进,五彩斑斓。

上午:贴春联 贴春联是除夕上午的重要内容。春联要在正晌午时(即十二时)之前贴好,称作“封运”或“封门”,超过十二时则认为不吉。 旧时市场上没有出售现成的春联,都是自家购买红纸自撰春联或请村邻的文化人代撰。每到年关在即,便是那些文化人最风光的时候。烧热的土炕上放一张方桌,以教师为主体的文人挥毫泼墨,为前来求联的村邻写完一家又一家,其乐融融。 春联的内容多取吉祥和谐之句,正门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家福满门”之类,同时还要贴左右对称的大福字和以尉迟敬德与秦琼为原型的门神画像,意在阻挡鬼魅的侵扰。

中午:团圆饭 除贴春联外,除夕中午的团圆饭可谓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午餐。其特点是家口齐全,菜肴丰盛。家人无论在何方就业,都要风尘仆仆赶回到父母身边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午餐必备的菜肴有鱼,寓意富富有余;鸡,寓意吉祥如意;豆腐白菜,寓意幸福发财;粉丝,寓意人长寿、运长久;桃罐头,寓意逃脱灾祸,祛病安康;美酒,寓意天长地久,生活美好。其他菜肴则因家庭经济状况而异。 新中国成立前,受雇于财主或工商户的长工、伙计,除夕中午也会受到雇主的款待,是一年中最后一餐。如果雇主端酒向伙计敬酒道声“辛苦了”,并当即把该付的工资全部付清,就表明第二年你被解雇了,吃完这顿饭后就卷铺盖卷走人;如果雇主一再地向雇工敬酒,席间不提结账之事并谈好下年的待遇,说明雇主会继续用你。所以对这些雇工来说,这是一顿决定下年命运、提心吊胆的午宴,令人生出些许酸楚。 对于那些负债的人来说,除夕就更不好过了。旧时过了小年之后,债主就会派人四处追债,还不起债者只得东躲西藏,称为“躲债”,躲过了除夕午餐之后才能回家,因为讨债人也回家吃团圆饭去了。旧俗春节期间不讨债,春节讨债会被当成疬鬼,不得善终。因此负债者只要躲过了除夕中午,这场债就算暂时躲过去了。

下午:请年 除夕午宴之后,家中男主人便郑重地将宗谱悬挂到堂屋对门的墙上,称作“请宗谱”,并设香案、摆供品,置烛台,做好祭祖准备。除夕下午挂宗谱,也是老辈传下的规矩。 家庭主妇们便开始忙活晚餐了。这一餐无一例外都吃饺子,俗谚说的“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指的就是此餐,称作“请年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寓意财源广进,又因形圆,寓意全家团圆。除夕饺子多用肉馅,因肉馅饺子饱满,寓意生活富足,平安吉祥。 晚宴开始前,家中男丁要举行“请神”仪式,即在住地西方的空地上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请列祖列宗的灵魂回家过年,称之“请年”。居住农村的则在屯西边的岔路口请神。此俗源于佛教,人们俗信列祖列宗去世后住在西方极乐世界。请神仪式结束返回庭院时,要在门口地面上横放一根木杠,称做拴马杠,意为骑着骏马下界的祖宗们拴马之用。祖宗请回家时,门要敞着,然后焚香叩拜,之后在整个春节“送年”之前,香案上香火不断,晚间还要点燃蜡烛,早、晚进行揖拜。

夜晚:守岁 发子 压岁钱 吃完“请年饺子”便开始守岁了。这是一年中最特殊的一个夜晚,一家人通宵不眠,因为此时是家庭成员最齐全的时候,叙旧话新正适时,家庭大事多在此间作出规划和决定。据史料记载,守岁之俗最早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庚肩吾有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当时守岁称“照虚耗”,人们燃烛点灯通宵达旦,象征把一切邪魔和病疫照跑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团圆饭菜谱有什么

全文共 1858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在乎的聚餐,那么除夕团圆饭有什么菜谱推荐?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除夕团圆饭菜谱7、五谷丰登

原料:鸡脯肉、腰果、黄瓜、红萝卜、木耳、葱、姜、鸡蛋。精盐、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做法:将鸡脯肉切成丁,用鸡蛋、粉芡腌一下。各种配料切成三分见方的块,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锅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热时放入鸡丁滑熟、沥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炒香,下配料、鸡丁、调料、腰果翻炒,最后勾芡放一点香油,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除夕团圆饭菜谱4、洪福齐天

原料:豆腐、虾仁、番茄。

调料:精盐、料酒、鸡汤、粉芡。

做法:将豆腐切成2寸见方的块,煮一下。将葱、姜、番茄炒至红色下豆腐及虾仁、调料,倒入高汤炖透即可。

除夕团圆饭菜谱10、高升排骨

原料:上好排骨1斤。

调料:酒、醋、糖、生抽、胡椒粉少许。

做法:先将排骨切成喜欢的大小,热锅下油,爆炒到排骨微黄即可。依次往锅内加1匙酒,2匙醋,3匙糖,4匙生抽,一大杯水(刚能没过排骨就行),喜欢的可以加点胡椒粉,不加也行。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至排骨酥软即可上碟。

除夕团圆饭菜谱8、年年有余

原料:鲤鱼。

调料:白糖、醋、番茄酱、精盐、料酒、粉芡、鸡蛋、面粉、花生油。

做法:将鱼宰杀,洗净,在鱼身上切几刀,用精盐和料酒腌10分钟。将鸡蛋、面粉、水、粉芡少许、花生油少许调成浆抹在鱼身上,锅内放花生油待油温升高时,下入挂了浆的鱼炸到熟透,沥出油,放入盘内。将锅放在火上,放入糖、醋、盐、番茄酱等熬成汁,淋少许芡,至汁浓,浇在鱼身上即可食用。

除夕团圆饭菜谱9、发财好市

原料:发菜半两(因为现在发菜是国家保护植物,不能食用,所以可以用海带丝或其他藻类代替),大蚝豉6只,鲜冬菇12朵,芥兰若干,姜片,鲍鱼汁适量。

做法:发菜和蚝豉提前半天开始浸泡。冬菇去蒂,顶上切个十字口,用滚水先焯一下。芥兰切成合适的长短,用油盐水焯熟,摆碟边。热油先爆一下姜片,接着放入蚝豉,冬菇翻炒一下,加2杯水10分钟,再放入发菜,加盐、糖调味,煮几分钟至水差不多干。倒入用鲍鱼汁加生粉水做成的芡汁煮开,直到留一点点汤汁即关火浇在成品上。

除夕团圆饭菜谱2、竹报平安

原料:活竹节虾500克、鹌鹑蛋10个。西兰花100克、葱、姜片少许。

调料:白糖100克、白醋10克、料酒20克、李锦记番茄沙司适量、精盐、味精、生粉、色拉油适量。

做法:将竹节虾10只剪去虾须,从背部用刀片开,抽去虾线。将鹌鹑蛋煮熟去皮,西兰花洗净切成小朵。将另外竹节虾去头、去壳、去尾,用刀片两下,用少许盐、生粉、鸡蛋清搅拌一下待用。锅内放色拉油烧至7~8成熟(150℃~200℃),将带壳竹节虾放入锅内,炸至红黄熟透捞出,倒出色拉油。

锅内留少许油,将葱、姜炒香,放入大虾,烹少许白醋,加入白糖、精盐、番茄沙司、清水,将汁熬至浓亮即可捞出,放在圆盘周围。西兰花放在沸水内焯透变绿,放在锅内加少许盐、味精炒匀即可摆放在盘中。将去皮虾球过油,放入葱、姜、鹌鹑蛋、虾球、料酒、精盐、味精,炒匀后勾少许芡汁即可出锅,放在西兰花中间,全部制作即可结束。

除夕团圆饭菜谱5、节节登高

原料:肉排骨、葱、姜。

调料:精盐、姜、料酒、李锦记排骨酱、色拉油、高汤。

做法:将排骨剁成约4指宽的节块,放葱、姜、精盐、料酒入水煮成八成熟捞出。锅内放油烧热,下葱姜炒香后,放入排骨、调料,高汤煨透即可出锅食用。

除夕团圆饭菜谱6、吉祥如意

原料:鸡胸脯肉400克、火腿条50克配料:葱、姜丝各30克、鸡蛋2个、面包糠少许。

调料:精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10克、色拉油500克(约耗50克)、生粉适量、花椒盐少许、李锦记生抽10克。

做法:鸡胸脯肉用刀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用葱、姜、料酒、精盐、胡椒粉、味精腌约10分钟待用。将鸡胸脯肉铺平,放上火腿条、葱姜丝,然后卷成筒状放在生粉内蘸匀,再放入鸡蛋液内蘸匀,最后放在面包糠内滚蘸均匀待用。锅内放入清油,烧至五成熟(约80℃~90℃)放入鸡卷浸炸至金黄色熟透即可摆盘食用。

除夕团圆饭菜谱1、四喜鲜蔬

原料:玉米芯、荷兰豆、胡萝卜、草菇各适量。

做法:草菇先焯一下水,捞起。胡萝卜用一小段切片,另一段刨成丝。把荷兰豆和玉米芯一起炒熟,调味,加生粉水打个薄芡,装起铺在碟的底层。另起锅炒一炒草菇,加胡萝卜,加蚝油生粉水打芡即可,把它们排在碟子中间。

除夕团圆饭菜谱3、锦上添花

原料:西芹200克、净墨鱼400克。葱、姜片少许、红萝卜适量、鸡蛋清1个。

调料:精盐、味精、鸡精各10克、色拉油100克(约耗50克)、生粉、香油少许。

做法:西芹洗净切成段,用沸水焯一下待用。墨鱼片成薄片,用蛋清、生粉、精盐腌约10分钟待用。锅内放入色拉油烧热后,把墨鱼放入滑熟待用。锅内留少许油,将葱、姜炒香,然后放入西芹、墨鱼、调料同炒,最后勾少许芡汁,淋少许明油即可装盘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团圆饭吃什么

全文共 2198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之夜,北京年夜饭是有特色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团圆饭吃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团圆饭菜谱四、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色泽金红,香味浓郁,咸鲜适口,是北京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寓意好。

材料:猪肉馅250克、鸡蛋1个、马蹄5个、葱花少许、油菜5棵、白芝麻少许、姜片2片、玉米油足量

调料:盐1茶匙、白胡椒粉1/2茶匙(3ml)、姜粉1/2茶匙(3ml)、生抽1汤匙(15ml)、蚝油1茶匙(5ml)、冰糖1茶匙(5ml)、香油1茶匙(15ml)

做法:

1.肉馅放入盐、白胡椒粉、姜粉拌匀。加入生抽、蚝油、香油混合,加入少量的清水顺一个方向搅拌上劲。放入一枚鸡蛋和葱花顺着一个方向搅打。

2.办好的肉馅再放入碎马蹄丁一同办好。

3.取适量肉馅揉成团,在两手之间来回适当摔打,一来为了整形,而来可以让肉馅更加紧致。

4.锅中倒入足量的玉米油,炸丸子的油温建议稍微高一些比较好。

5.丸子炸制微黄变色即可。

6.炸好的丸子用漏勺捞出沥干即可盛出。

7.我做的丸子不是特别巨型的,所以250克,做了大概8个。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大小来自由掌握。

8.煮锅中倒入少许底油,放入姜片。

9.丸子码放在锅中,调入生抽。

10.再加入约500ml左右的热水烧开。

11.锅中放入冰糖同煮。

12.见锅内汤汁翻滚,转小火焖煮约30分钟。

13.另外取一小锅,放入清水烧开,点上两滴油,焯一下油菜。

14.油菜焯水即可捞出,控干码入碗底,把焖煮好的丸子码上,浇上汤汁即可。

北京团圆饭菜谱一、北京清蒸绿萝卜

主料:绿萝卜300g、蒸鱼豉油适量、玉米油适量、花椒适量、大葱适量、枸杞少许

做法:

1.首先将绿萝卜去皮,准备好花椒和大葱。

2.大葱切丝,绿萝卜切片备用。

3.将切好的绿萝卜片摆盘,上面点缀几个枸杞。

4.放入开了的蒸锅内蒸8分钟。

5.时间到了将盘子取出,浇上蒸鱼豉油。

6.将大葱丝摆在萝卜上。

7.用炒勺烧点花椒油。

8.趁热泼在葱丝上即可。

北京团圆饭菜谱二、酥焖带鱼

材料:带鱼400g、姜片20g、葱段20g、蒜头10颗、清水1大匙、花椒1小匙、料酒1小匙、陈醋3大匙、白酒2大匙、酱油1小匙、香油1/2大匙、鸡精1/3小匙、白糖1/2大匙、香叶2支、干红辣椒2支、盐少许、油适量

做法:

1.带鱼去掉头尾和内脏,洗净后剪成5、6cm长的段,擦干表面的水分。

2.用菜刀在鱼身的两面各划出十字花刀或一字刀纹,加花椒、料酒和盐腌制半小时。

3.锅中倒油,烧至7成热时下入带鱼。

4.炸至两面金黄后捞出来沥油。

5.在高压锅的底部铺上一层姜片。

6.将炸好的带鱼段码放在上面,尽量码在一层上,紧密一点也没关系。

7.在一个干净的小碗里倒入陈醋、清水、酱油、香油,搅拌几下。

8.继续加入白酒、鸡精、白糖。

9.撒少许盐。

10.将碗里的料汁搅拌均匀,直到没有白糖的颗粒。

11.搅拌均匀的料汁倒入高压锅里,没过食材的2/3处即可(如果料汁不够,则加入适量的清水),在带鱼段上铺上香叶、干红辣椒、葱段和蒜头。

12.大火烧至冒热气后转小火,焖烧25-30分钟即可。

北京团圆饭菜谱五、北京糖醋排骨

材料:猪子排350-400g、清水适量、鸡蛋半个、玉米淀粉3大匙

糖醋汁:白糖4大匙、米醋3大匙、料酒2大匙、酱油1大匙、清水2大匙、水淀粉1大匙、姜末1/2大匙、葱末1/2大匙

腌制子排用到:酱油1小匙、油1大匙

炒制时用到:葱花1小匙、蒜末1小匙、油适量

做法:

1.将白糖和米醋倒入碗中,搅拌均匀至没有糖的颗粒。

2.继续加入料酒、酱油、清水和水淀粉。

3.然后加入姜末和葱末。

4.用勺子搅拌均匀,碗汁就调好了,即老糖醋汁。

5.猪子排和适量的清水倒在锅中,大火烧开以去掉多余的血沫。

6.捞出子排,在温水下冲洗干净后沥干。加入鸡蛋和1小匙酱油,用手抓匀使其入味。

7.再倒入玉米淀粉和1大匙油。

8.用手抓拌均匀。

9.烧热炸锅中的油,立起一根筷子试验油温,当从锅底冒出小油泡围绕在筷子周围时说明油温正合适。

10.下入子排炸至变色后捞出,其间依据肉的熟成程度适当转中小火。

11.第一次炸制完成。

12.炸锅重新开火,旺火下入炸好的子排复炸一次,15秒后即可捞出来沥油。

13.炒锅中放少许油,烧至6成热时用葱花和蒜末炝锅。

14.倒入调好的糖醋汁,用铲子不停地搅拌。

15.待汤汁黏稠透亮后放入子排。

16.迅速地翻匀,使汤汁包裹在子排上即可。

北京团圆饭菜谱三、豆儿酱

北京人的年饭里,有一道不得不提的传统菜品--“豆儿酱”,这道菜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还是家喻户晓的。“豆儿酱”是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清爽可口,用来佐酒开胃,再合适不过了!

材料:猪皮、黄豆、胡萝卜、豆腐干、水疙瘩、葱、姜、大料、花椒、酱油、盐、料酒

做法:

1.将猪皮清理干净,拔净毛,再用刀将猪皮上的脂肪刮干净,用水洗净。烧一锅开水,水开后将肉皮放入,焯5分钟后捞出。

2.焯好的肉皮稍晾凉些,将肉皮表面的肥脂再刮一遍,全部去除干净,再用水冲净后,切成细条,再切成小丁备用。

3.黄豆事先用水泡发,然后煮至8成熟,即稍微还有一些硬度时捞出备用。

4.将胡萝卜洗净切成小丁,豆腐干和水疙瘩都切成小丁。

5.锅中倒入水约1200ML,烧开后,倒入肉皮细条、葱段、姜片、大料、花椒,如有浮沫要撇出。

6.水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煮约40分钟至肉皮熟软后,将葱、姜、花椒、大料捞出弃之。

7.将煮好的黄豆、胡萝卜丁、豆腐干丁、水疙瘩丁都倒入锅中,倒入少许酱油、料酒、盐,继续煮约10分钟。

8.肉皮汤煮好后,晾凉一些,倒入平底的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至凝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夜最让人期待,也最温馨幸福的,莫过于吃团圆饭。那么,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除夕吃团圆饭习俗介绍: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除夕吃团圆饭的原因: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团圆饭的习惯。

团圆饭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好厨师,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被抓去当了兵,眼看要过年了,老员外两口想起儿子一年都没给家里来个信儿,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着脸,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老厨师看在眼里,心里为老俩口伤心,可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想把饭做的好点儿,也叫老俩口高兴点儿。

三十儿这天,老厨师一早儿到街上买了些鸽、鸡、鱼、青菜,在厨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员外的独生子回来了,老员外可高兴了,拉住儿子问这儿问那。这一下可又难坏了老厨师,菜只做两盘,是给老员外两口准备的,可这下成了三个人,端上去两盘菜多扫兴,若再做一盘吧,菜又不够,这可怎么办?想了一会儿,老厨师有办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没做的菜堆在一块炒了一个大盘端了上去。

老员外吃一口大盘菜,觉的味道不错,就问:“这叫啥菜?味道真好。”老厨师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团圆了,我是为了您团圆才做出这样的饭。就随口说:“团圆饭”。从此,这种饭便留传下来了,每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做一次“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团圆饭的由来 团圆饭的来历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古代有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个好厨师。老员外的独生子被抓去当兵,眼看要过年了,也没有儿子的消息。厨师便准备炒两盘菜给老员外吃,这时老员外儿子回家了,老员外觉得两盘菜三个人吃太扫兴,厨师就想到把菜炒在一起装在大盘里,老员外觉得这道菜非常美味,肯定是跟家人团圆有关,就把这顿饭称为团圆饭

老员外把这顿饭称为团圆饭,寓意美满团圆,从此,这种饭便流传下来了,每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做一次“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这也就是团圆饭的由来了。

吃团圆饭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大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年夜饭又称“团圆饭”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再忙也要回家和家人吃个团圆饭,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呢?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各地年夜饭风俗:

1、关东年夜饭: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

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2、重庆土家年夜饭:“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3、朝鲜族:“岁酒”和“德固”占据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春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的和最重要的节日。朝鲜族的年夜饭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把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夜,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

除夕夜守岁吃年夜饭的习俗,是过年中富有标志性的活动之一。古代人在吃年夜饭时,桌上放一个烧的很旺的火炉,全家人围着火炉吃年夜饭,因此也叫“围炉”,寓意日子过得红火兴旺。现在,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户户也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在外的家庭成员,凡是能回家的,都会在除夕前赶回,所以年夜饭又被称作“团圆饭”。现在的团圆饭,菜式也都各具美好寓意。在南方,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象征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个好彩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