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吴越

吴越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吴越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吴越问题。

分享

浏览

3169

文章

7

吴越文化指的是哪里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吴越文化指的是江浙地区的文化。吴越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属于江浙地区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主要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范围也是非常的庞大,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以及江西的东北部等地。

吴越文化又可以细划分为“吴文化”以及“越文化”,两者具有一定的渊源,吴越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标志,例如舟楫、农耕、悬棺墓以及好勇尚武等,在先秦典籍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从最早起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发展而来,在历史的激荡中,吴越文化依旧是具有极大的风采。而在这一过程中,“吴文化”和“越文化”也在相互的交融中逐渐统一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浙江历史文化的代表:浙江吴越文化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吴越文化也叫作浙江文化是浙江地区的地域文化,同时也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越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各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文化。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你所不知道的浙江吴越文化,都来看看吧。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以钱塘江为界,吴越文化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晋室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短期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在保留了较多当地土着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中国文化。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要占2/5。

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南宋和明朝吴越人开始赶超中原及北方,成为官场主流;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

回眸历史发展的长过程,“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来看,传统的吴越文化,是海派文化乃至现今长三角文化的渊薮和根基,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新生。这些为进一步把握吴越文化的内涵、特质及其价值取向,并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推进文化整合,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绝非诸种文化因子之间单纯的“传”或“递”,也不是各种传承方式和路径的简单叠加。文化传承的本质,在于各种文化基因的累积和裂变,在于诸种传承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从而使文化具有流动性、延续性和再生性。

猜你可能也喜欢:

青海传统建筑风格与特色

古色古香的安徽传统建筑文化

海南传统节日与风俗

难度五颗星的安徽方言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吴越文化浅谈: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通常指的是吴地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也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本期的吴越文化带你去了解吴文化特色意义

吴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既有地域特点,又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六朝以前,在中国文化史上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相比中原地区,吴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

永嘉南渡是一个转折的关键,随着代表正统的政权南迁,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吴地文化实现转型。具体表现为形成今天的吴语语系;由尚武变为崇文;当地隐逸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渗透。唐宋以降,吴地名人辈出,成为文化发达地区。

南宋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当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江南一带是市民思想传播的大本营。明朝中后期,江南不仅工商业繁荣,而且是全国学术、文化、艺术、娱乐的中心,又是明末清初重要社团的活动舞台。吴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睿智机敏、聪慧灵动;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这些特质对当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

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

一是厚德载物的和谐性。

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赞誉。厚德载物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从远古的泰伯到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

二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

三是经世致用的务实性。

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工商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经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着名的代表之一。

四是开拓进取的创造性。

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的历史传统是重农贱商,但吴地很早就开始工商并重。及至当代,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显示其创造性。

你可能也喜欢: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简介

吸纳多种文化而成的福建闽南文化特色

文化溯源的开端,广府文化故事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吴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哪方面?面面俱到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吴越文化在早期,是分开的,分别是吴文化,越文化,这两种文化都起源于长三角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吴文化,越文化有很多相似的点,当然也有不同之处,将其融合就成了如今的吴越文化。那么你知道吴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哪方面?本期专题告诉你答案。

吴越文化典型代表:

1、吴语,以苏州话,无锡话,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等最为典型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吴语是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吴语区江南群城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音规范、以江浙系人所作白话文为现代语法规范的江左江南吴越人共同语。通行于吴越江南,为吴语区文化情感之认同,为吴越文化之根基。

2、昆曲,世界文化遗产,600年历史,百戏之祖。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

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着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3、越剧,现今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以爱情为主题,以婉转柔美的唱腔,儒雅的女小生为主要亮点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4、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汉族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你可能也喜欢:

涨眼力!良渚玉器的泌色鉴定介绍

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哪个,位于哪个方向

俄罗斯的首都在哪儿,传说中没有眼泪的莫斯科

快节奏的美国快餐饮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吴越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吴侬喃语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吴越文化分布在中国江浙一带,其文化特点与当地为人是很相似的,外柔内刚。

说到吴越地区,你们会想到什么?是说话特点:吴侬喃语?还是江南水乡的柔和又有其个性?

接下来我们就来正确认识吴越文化,了解吴越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以钱塘江为界,吴越文化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吴越文化的特点:

(1)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溯(长)江、环(太)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越文化缔造者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了这一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今天更要不断强化这种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努力将长三角文化打造成“包孕吴越”、“汇通大海”的多元文化体。

(2)聪慧机敏

聪慧机敏、灵动睿智。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风。长三角文化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理当对其予以充分吸纳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3)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务实求真。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毫无疑义,大力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正是如今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重任。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求实、务实风格的延续。

(4)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超越自我。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只有始终坚持这种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增强突破意识,摆脱狭隘的视域和地域羁绊,才能进一步助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你可能也喜欢:

遗址组成部分:大汶口山西会馆介绍

遗址组成部分:大汶口太阳部落介绍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传统文化:春节民谣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吴越钱氏海塘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吴越钱氏海塘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越钱氏海塘位于市区六和塔至艮山门老塘内。

是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吴越国王钱镠调动军民在候潮门、通江门外修筑的海塘。史书记载,杭州早在秦汉时就受到钱江潮的严重危害。唐代时,崔彦为杭州太守,因杭城向东南扩展,虽在城东南修筑了五里多长的沙塘,但潮患依然,“光化二年九月,浙江溢,坏民居甚众”。钱镠建国之初的一次潮害,“自秦望山东南至十八堡,数千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钱氏海塘的修筑先在离岸29尺处取罗山大木打桩六层,每层中间用装满石头的竹笼和泥土充实,称为泥塘。泥塘之外又植桩木十余行以折水势。泥塘之内,再叠石为堤,使之坚固。海塘自六和塔至艮山门堤长338593丈,用钱109440缗。钱氏海塘工程浩大,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方法,从而基本上遏止了江潮倒灌,使杭州居民摆脱潮水的为害,土地淡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文天祥称其功为:“非止一时之保安,实有千年之功德,洵堪百世之模楷”。

展开阅读全文

吴越国王陵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吴越国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安吴越国王陵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和玲珑镇,建于五代十国,是吴越国创始人之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陵墓包括吴越国第一代国王钱缪墓、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墓及钱缪的父母钱宽、水邱氏墓。钱缪墓位于临安市锦城镇东北面的太庙山南坡,占地面积120亩。墓上有大型封土堆,高约9米,长宽各约50米,有华表、石马、石羊和钱王祠。

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墓-康陵,位于临安市玲珑镇祥里村庵基山东北坡。墓葬为砖廊石室,分前、中、后室。墓内后室刻有天文图,四壁有石刻浮雕和彩绘的牡丹图案。前室也有壁画。该墓是目前吴越钱氏王室墓中保存最完好、内涵丰富的。

钱宽、水邱氏夫妇墓位于临安市锦城镇西墅村明堂山,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均为砖砌船形结构,分前后室。后室内均绘椭圆形天文图,内容为二十八星宿和北斗。墓内出土的越窑褐彩青瓷是青瓷器中的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