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诗

名诗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名诗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名诗问题。

分享

浏览

246

文章

3

重阳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东是哪儿?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因而又叫“重九”。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九”代表着“阳”,重阳日也是阳气最足的日子;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古代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我们最熟悉的写重阳节的诗词,也是写“登高”这一习俗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身处异乡,格格不入,时时怀乡思人,特别到了佳节,家人相聚之时,思念加倍,因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短小精悍的句子道出了万千身在异乡的人的内心的苦涩心绪,强烈地引起了游子们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而后两句是想想兄弟们都登高庆祝重阳,大家都差了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茱萸也是聚集阳气之物,可以辟热气而御初寒。

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过没有,篇名叫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吗?显然不是!相反的,他是一个山西人。

古人的“山东”“山西”“江东”“江西”都是指某座具体的山的东或西,某条江的东或西。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在古代,很多地名都和现在的叫法不同。比如说: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的“金陵”是指今天的江苏南京;

“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中的“广陵”是指今天的江苏扬州;

“渔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中的“武陵”是指今天的湖南常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是指今天的湖北荆州;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中的兰陵其实是今天的山东枣庄;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中的“徽州”是指今天的安徽黄山;

“姑苏城外寒山,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是指今天的江苏苏州;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琅琊”是今天的山东临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浔阳”是指今天的江西九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长安”是指今天的陕西西安;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中的“锦城”是指今天的四川成都;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更迭,中国许多城市都历经多次易名。诗文典籍中那些美丽的地名,不仅传承着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心中,是我们的怀古之情,对中国河山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中秋的名诗佳句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中国有着非常悠久历史也是非常的传统的一个节日。你知道关于中秋的名诗佳句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关于中秋的名诗佳句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关于中秋的名诗佳句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

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展开阅读全文

曹操的哪三句名诗,能够完败作诗数万首的乾隆?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写诗写得最多的人,古往今来无人能及,他一个人一生一共写过四万多首诗,要知道,整个《全唐诗》收录的也不过四万多首。然而,如此高产的诗人,留下来的诗歌竟然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而且就算听过,也可能会觉得水平真的很一般,仅仅用曹操的三句诗就能完败。那么,这三句诗又是哪三句呢?

自古上位者都爱摆弄一下自己的文笔,历朝皇帝不管是皇室子孙即位的,还是草莽出身自己打天下的,都爱有事没事写首诗证明一下自己的文采,似乎这样就可以证明自己文韬武略。

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真正有文采的都流传出去了,确实有不少帝王的诗写得不错,像曹操、李煜等,那可都是鼎鼎有名的大诗人;也有不少是滥竽充数的,在当时或许受到底下人的吹捧,可放到如今愣是半首都没传出去。

乾隆这位皇帝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肯定想不到他是著诗最多的皇帝。他数十年的生命中写的诗竟高达四万首,都快赶上《全唐诗》了。

这四万首诗平均一下,乾隆每年得写500首诗,这就相当于他每天要写一到两首诗。身为皇帝,每天处理大量的政务那是理所当然的,而乾隆在位六十年,政务缠身下的他还能如此兼顾作诗的数量,实在是厉害。

但是可惜的是,他创作了这么多首诗,也没能被写进文学史里,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没有大诗人这一项。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乾隆写的诗虽然数量多,可是质量不行啊!有些人或许一生就写了那么一两句诗就可以千古流传了,但是乾隆显然不是这块料。

金庸先生还曾经以毒辣的语言来讽刺他的诗作,认为他简直是侮辱了他所写的风景名胜,说他的诗文连个秀才都比不上。而乾隆本人还曾经写过一首诗以此来笑话钱谦益的诗: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这是在嘲讽钱谦益的作品只配用来盖酒坛子,没有丝毫价值可言。然而在大家眼里,乾隆的四万首诗才是真堪覆酒瓮吧!

其实在古代上位者之中真正能算得上大诗人的人并不多,曹操便是其中一个。乱世之枭雄的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他的谋略才华却远胜很多皇帝。这位可真真是文韬武略的人物。曹操文采非凡,他的诗气概,声势,深度,文采一应俱全,也莫怪乎能够千古传唱,弦诵不绝。

现在网络新词汇很多,流行语录也换得快,曾经“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很是流行,很多人都很赞同。其实这原是以曹操的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改写的。不过比起网友们恶搞的,酒鬼们更赞同原句吧。这也可以看出曹操的这句诗传唱度极高。

而很多上了点年纪的人还喜欢用曹操的一句诗来作为座右铭,这句诗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短短八个字,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有这么一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句的传唱度就没有前两句那么高了,但是它的深度却远胜于前两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懂得珍惜造物者所给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该干嘛就干嘛,该大展宏图的时候就赶紧建功立业,过了这个阶段就不要再执迷不悟了,该养老就养老,该消停的就消停。

曹孟德之文采乃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在经过历史的沉淀洗礼后,曹操的诗作仍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能做到如此者,又有几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