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源

发源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发源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发源问题。

分享

浏览

4671

文章

15

黄梅戏发源于哪里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中的其中一种剧种,原名是叫做采茶戏、黄梅调,是用安庆方言歌唱以及念白的方式来表达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安徽省把这种剧种正式的命名为黄梅戏。该戏曲是由采茶灯、秧歌、山歌、花鼓调以及茶歌,先入农村,后入城市,慢慢地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剧种。

黄梅戏吸收了京剧、高腔、青阳腔、采茶戏等比较多的剧种的因素,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它的唱腔是比较淳朴且流畅的,其语调明快抒情而见长,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整个表演质朴且细致,又以真实活泼著称。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发源于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流域。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的正式名称Mekong源于泰语Mae Nam Khong之缩写,Mae Nam(แม่น้ำ)直译为母亲河,引申为大河,Khong(โขง)则由Krom或Khom一词演变而来,是古代泰人对居住于该河流域的高棉人(更准确地说是孟高棉语族诸族)的称呼,因此湄公河是泰人(即生活在今泰国和老挝的傣泰民族)对这条河的称呼,原意为“高棉人之河”(Mae Nam Khong)。

展开阅读全文

台风发源于太平洋的哪一部分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发源太平洋西北部分。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和飓风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生地和活动区域不同。台风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是指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从等级划分来看,风力在12级以上的台风分为三个等级,而飓风等级更多,上限也更高。一级飓风相当于台风或强台风,二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三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或者超强台风,四级和五级飓风则相当于超强台风。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展开阅读全文

四大文明古国发源河流是哪些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1、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古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恒河被称为印度的“母亲河”。

3、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4、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四大文明古国存在的时期,正好是人类农耕文明时期的开始阶段。从自然条件而言,农作物的生产,不仅需要有充沛的灌溉水源,还需要有肥沃的土地。大河流域首先由于水资源的充沛,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其次,大河周期性的汛期,为两岸的土地带来了大量有机物质,使得周边土地非常肥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河流对于一个早期文明而言,最重要的是对外界不确定因素的防御。四大文明古国创造文明的地形都是平原,而河流恰恰是平原防御的最主要依靠的屏障。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发源于哪个国家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湄公河发源地在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主源是中国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的扎阿曲地区。

很多人在影视剧中,看到在我国西南部的邻国,有一条河流叫做湄公河。究竟湄公河发源于哪个国家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跨国水系,流域包括: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

2

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是湄公河的上游,下游三角洲在越南的境内,因为由越南流入南海有九个出海口,因此被称为九龙江。

3

湄公河源头地区的支流众多,只是在扎阿曲与尕纳松多上游地区,就有约四百条支流。

4

湄公河干流河谷较宽,多弯道,经老挝境内的孔瀑布进入低地,到柬埔寨金边与洞里萨河交汇后,进入越南三角洲。

5

湄公河年径流量达到4750亿立方米,排列在东南亚各条河的首位。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

展开阅读全文

木板年画发源于哪个小镇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要说木板年画发源于我国的河南朱仙镇,在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板年画已经列为国家第1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木板年画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形式,距离产生已经有1000多年。

详细内容

1

而木板年画到了清代中晚期的时候,其实是最为鼎盛的时期。不得不说,木板年画其实是年的象征,毕竟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2

而木板年画代表的并不是传统节日的装饰,它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现如今木板年画已经反映出我国民间社会真实的状态。

3

现如今的木板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主要分布在重庆的梁平,河北的武强,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等等地区,其中河南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最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手风琴发源于哪个国家

全文共 150 字

+ 加入清单

1777年,中国器乐盛由意大利传教士阿莫依特神父传入欧洲,随后一些手风琴前身乐器出现在欧洲,大部分未形成就被淘汰。真正的手拉风琴是德国人德里克·1821年,布斯曼用口吹奥拉琴。奥地利人西里勒斯斯奥地利人。·在布斯曼的基础上,德米安改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被命名为世界上第一个accordion的手风琴。

展开阅读全文

新冠疫情一定发源于中国?不一定

全文共 17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在预测疫情时没有考虑外国,但根据国外的一些现状,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起源于中国。”

2020年2月27日,国家卫生委员会高级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传染病防治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尽管疫情的来源尚不清楚,但必须指出的是,此前对新冠状病毒宿主的一系列研究确实证明了“外源性理论”并非毫无根据,目前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推测在此进行了总结。

矛头指向马来亚穿山甲,而不是中国穿山甲。

事实上,为了满足自己的食物和医疗需求,人们捕获了大量的穿山甲并进行非法交易。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中国穿山甲的保护水平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也宣布,中国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已经“功能性灭绝”。

结果,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的马来穿山甲惨遭杀害。

2020年1月,病毒学论坛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据已发表的病毒宏基因组数据集,新冠状病毒携带的病毒与马来穿山甲的S1受体结合结构域在350-530个氨基酸残基上的相似度为97%,从而判断马来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状病毒的宿主。

从那时起,这种新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就一直以马来穿山甲为目标。

2020年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研究新闻发布会。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和岭南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室的沈永义、肖丽华和其他研究人员在会上说,穿山甲可能是新皇冠肺炎的潜在中间宿主。

2020年2月18日,来自香港大学的关彝团队和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的胡彦领团队的论文发表在bioRxiv网站上,这是一个预先打印好的网站。关彝等人分析研究了三批马来穿山甲样品,发现新冠状病毒与马来穿山甲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7.4%。

同时,马来穿山甲冠状病毒和新冠状病毒在病毒受体区的5个关键残基上共享氨基酸(下图中的红色框)。

2020年2月2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岭南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室的沈永义教授和肖丽华教授以及广州动物园的科研部门在预印的bioRxiv中再次发表论文,指出马来穿山甲是新皇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组对2019年3月至12月获得的29份走私穿山甲(4份中国穿山甲和25份马来穿山甲)的组织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马来穿山甲中冠状病毒阳性率为68%(17/25)。

同时,从马来穿山甲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基因分别与新的冠状病毒穗表面糖蛋白(S)、小包膜膜蛋白(E)、基质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有90.4%、100%、98.2%和96.7%的一致性。S蛋白受体的结合域与新冠状病毒几乎相同,只有一个氨基酸序列差异。

可以说,大多数马来西亚穿山甲携带病毒,但中国穿山甲不携带——这解释了这种流行病不一定起源于中国的观点。

病毒变异与病毒重组

关于“外国起源理论”还有其他观点。

2020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研究结果,称武汉华南海产品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进口的,由此推断该市场不是病毒的发源地。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结果还提到,病例的传播至少来自三个渠道。

为了细分来源,研究人员将58种单倍型(由几个决定同一性状的紧密连锁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分成五组。所采用的标准是三个中央(古代超级传播者)单体型(H1、H3和H13)和两个新的超级传播者单体型(H56和mv2)。

H56也是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和台湾患者的传染源。来自其他国家的患者样本较少,大多数来自单一来源。除了从武汉输入或在武汉感染外,其中一些人可能已在广东、新加坡和其他地方感染。

事实上,来自相关背景的人也表示,该病毒可能源自其他地方,并在武汉发生变异。

此外,2017年,史的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可能会直接感染人。

2020年1月23日,史的团队在bioRxiv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到,新的冠状病毒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在整个基因组中具有96.2%的一致性。

基于此,仍有“病毒重组”的说法——主要包括两个推论,一是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与马来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的重组发生在中间宿主,二是蝙蝠冠状病毒直接感染人。

资料来源:智虎@维果鲁斯科勒]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述推论是基于一系列先前的专家研究结果,但并不能完全解释新冠状病毒起源于国外。

我们将继续关注病毒来源的相关科学研究进展。

为什么新的皇冠流行病不一定起源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绥化道教,昔日道教事业的发源圣地

全文共 2914 字

+ 加入清单

绥化道教的兴起时期是清康熙年的时候。道教的建筑业是中华传统建筑初始的发展。但是有跟其他的传统建筑风格不太一样。也跟佛教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所以绥化道教建筑风格多样性,但它的神圣和世俗性是很统一的。本文就一起来了解绥化文化!

道教在绥化,从早期传入到兴起,又一直到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新时期,共历经了五个发展时期,每一发展时期都对绥化的社会、人文产生了一定的深远影响,同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综上所述,道教在绥化的发展历史,本文主要针对这五个发展时期做以概述:

一、早期传入时期

道教传入绥化,约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今有北林区慈云观内圣旨碑石为证。因碑石刻有龙腾纹理,所以又名龙碑石,这块碑石虽然历经风雨磨砺,但碑身雕有的龙腾缠绕和前后两面刻有的“圣旨”、“诰封”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唐代时期,绥化当时隶属渤海国。由于渤海国效仿唐朝,也遵奉道教为国教,致使社会各层信奉道教者居多。影响所及,当时的绥化也是道教盛行,男女道士及世俗信徒也有一定的数量。

金代时期,道教在绥化继续盛行,并且一直延续到了元明时期。这源于大金国对道教也是崇重盛行,且当时的绥化是大金国屯粮、金兀术点将台及美妮公主城等所在地,再加上金天会年间《道经》的北传、中原道士与信徒(包括道教推崇者宋徽宗)的北迁等原因。

二、兴起时期

清康熙年间,为绥化道教事业的兴起时期。据辽宁本溪铁刹山志记载:康熙年间(1667年起),东北道教开山始祖郭守真(全真龙门派道教第八代宗师)命其弟子王太兴在绥化创建慈云宫(后为圣宗庙,今绥化市北林区慈云观)收徒传法。

此后,王太兴弟子广泛遍布于黑龙江各地建庙布道。先是,在海伦修建了青云宫、铁力凌云山修建了太圣宫,之后又在海伦建凌云宫、三圣宫(今仍存),铁力潘家冈建玉清宫、中大营建得胜宫(今伊春铁力关帝庙),庆安疙疸山建玉清宫。

在绥化城内又建关帝庙、太和宫……同期,在黑龙江各地广建青华宫、治圣宫、太平宫、太圣宫、紫霞观、全真庵、同善宫、全至庵、关帝庙……(至今部分宫观仍存)。故此,王太兴就成为了黑龙江道教事业的始祖、道教的一代宗师,绥化也逐渐的成为黑龙江道教事业发源圣地……

三、兴盛时期

自闯关东的社会习俗开始以来,山东等地大量移民陆续携眷辗转来到绥化筑室定居、劳作谋生。随之,更多的道教门派相继传入绥化城内。在这一时期,绥化诸多宫观纷纷建起并收徒传教,斋醮科仪等法事活动也日益增多。

直至清末民初之际,绥化各地宫观仍有续建。如绥化城内有龙王庙,道教信徒二十余人,青冈有以道人主持之关庙,在铁力有光绪三十二年由孙永庆(绥化慈云宫道士)始建的凌云山太圣宫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绥化道教事业的发展。

据1936年的绥化史料档案记载,当时的绥化地区共有大小宫观68处、门徒信众不计其数,凡道教的活动盛日,逛庙会的、烧香祈祷的善男信女往来不绝。此情此景,在全国都未见先例。

这些宫观的修建堪称是绥化开发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领域都达到了文化艺术的顶峰,把一块璀璨的艺术瑰宝和一大笔丰厚的历史遗产留给了黑土地的后人,而绝不是仅仅留给道教信奉者。

“文革”前,慈云宫(后为圣宗庙,今慈云观)旧址的庙宇建筑极具规模,观址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要布置有广场、山门、钟鼓楼、关帝殿、慈航观音殿、玉皇大殿、三清大殿、天台、护法殿、经堂、斋堂等。

所有庙宇建筑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中华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再加上融合了东北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殿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使本来沉重的大屋顶变得透逸典雅。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墙壁和殿宇下宽阔的月台,或是香霭仙乐的衬托下,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严和神圣。

并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绥化道教宫观的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的发展,但又有别于传统世俗建筑,也不同于佛教建筑,道教的信仰特点决定了其建筑的多样性、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统一。同时,其田园式建筑与宫殿式建筑风格并存,反映了道教“仙道贵生”,出世与人世并重的崇高思想。

四、衰退时期

黑龙江解放后初期,各地区大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但有相当一部分土改干部对宗教政策尚无明确认识,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历史背景下,道教被视为封建迷信,“泥菩萨”被捣毁。

加之道众们自力更生辛勤开创的山林和土地,被视为出租雇工经营的封建剥削现象,致使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庙观被占被毁,一时道士四散。例如:当时的绥化原有10多处庙观,仅遗两处庙观。故此,绥化的道教事业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衰退。

“文革”期间,对包括宗教在内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破坏,绥化道教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受到极左路线的严重冲击,“红卫兵”冲入宫观内,损毁了一切庙宇建筑,道众被迫离散或还俗,教务活动也随之停止。

道教界于近代的两起的空前劫难中,土改人员及“红卫兵”把宫观内铜铸的、泥塑的神像套上绳子拉倒,掏出里面用金银装上的“心”。然后,能砸碎的砸碎,不能砸碎的则和卸下的钟鼓,搜出的经卷和珍贵法器等全部掠走。

有的建筑规模较大的宫观捣毁不了便用炸药炸毁,神灵圣像被当了成练枪的耙子,被打得弹洞遍体,铁力太圣宫就是其例。更有道教弟徒被人身攻击、诬陷定罪等种种手段,摧残着中华文化瑰宝——道教。一时间内,天怒人怨,风雷吟鸣,神悲灵叹……

五、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政府在纠正“文革”错误的过程中,也为恢复、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出了巨大努力。最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落实,道教徒的信仰重新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近些年来,在市政府领导的悉心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绥化所辖的北林、海伦、绥棱、兰西等地道教事业纷纷兴起,道众们发扬爱国爱教、重生贵和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塑造着宗教文化精品和旅游景观。

绥化道教界,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成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北林区的慈云观,该观道众在史明洁住持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打造着“回归自然、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的发展理念,崇尚和谐是当今道教的基本宗旨,不懈地对道教教理、教义做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阐释。

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志愿服务、捐献灾区、扶助老幼孤寡、环保等公益事业;在该观道众的共同努力下,慈云观于2007年11月,被授予“市级文明活动场所”光荣称号;2009年5月,被授予“省级文明活动场所”光荣称号。

为促新时期绥化道教事业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团结绥化道教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绥化道教界共同发起,慈云观主办,经绥化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于2009年5月22日成立了绥化市道教协会这一全市规模的道教团体组织,会址设在慈云观内。

2010年12月,绥化市道教协会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可以说,今天的绥化道教已步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道众们正在用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力量!

你可能也喜欢:

沧州为什么叫狮城,你知道吗?

唐山抗震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四大书院,汇集历朝历代名流之地

中国四大清真寺,信徒的寄托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哪儿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因举办地点在古希腊奥林匹亚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在其发源地古代希腊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

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般历史学家都认为,从公元前776年始,竞技表演以比赛形式出现,因而人们通常把这作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始年代。后来,由于各种因素,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停办。

然而,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和其他各国人民有志于恢复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事。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主要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6年4月6—15日,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标志了现代奥运会举办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发源于哪儿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来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其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与古箫一样,可用于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来的箫、笛非常相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激进。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发源于哪个国家 湄公河发源地是哪国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唐古拉山东北坡。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缅甸,老挝,越南,然后注入南海,流入中南半岛被称为湄公河,下游在越南故被越南称为九龙江。

湄公河的上游是澜沧江,在我国境内的被称为澜沧江,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自北向南流经缅甸,老挝,越南,然后注入南海,河流总长度为4180米,总面积为81.1万平方千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湄公河源头为扎曲,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的胡志明市流入南海,下游在越南故被越南称为九龙江,在我们中国境内形成了很多支流,为我国境内,还有它流经的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丰富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皮草的发源历史

全文共 2125 字

+ 加入清单

从人类文明诞生起,毛皮服饰的涵义之一就是显示宗教的权威与身份地位的高贵,毛皮服装的确切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动物毛皮是人类最古老的服装材料之一,毛皮服装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服装形式之一,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纵观历史,人类最初穿着毛皮的动机是御寒护体,后来毛皮又成为崇拜图腾的权力和象征,其后因高贵华丽的外表而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志,到现在毛皮已成为时尚的宠儿,社会地位的象征。今天跟安全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皮草的发源历史吧。

人类的祖先最早生活在气候温暖适宜的环境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原始人逐渐脱落掉身上的动物式的毛皮,半裸露出身体。不难想象,看到周围的动物都有着厚实温暖的毛皮,赤身裸体的人类祖先自然会想到“借用”动物的毛皮来护身保暖。关于人类最早使用毛皮类服装的时间,可追溯至四五万年前。当时全球正处于“远古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十分寒冷。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发现:动物不仅可以食用,其毛皮还可以用来御寒,出于生存的本能,人类产生了对服装的需求,开始披挂兽皮御寒保暖。

通过对旧石器时代后期原始人洞穴画的研究可以发现,正是在“远古冰川时期”前后出现了大量人类早期的服饰迹象,并且至少可以认为“防寒护体”是人类穿着服装的动机之一,这也就是后人冠予的“服装防寒护体说”的形成。当然,对于服装的起因还有诸如“吸引异性说”、“原始宗教迷信说”、“遮羞说”和“求美说”等观点。在《旧约圣经创世纪》中,有关这方面的描写比比皆是,并记载了上帝将亚当、夏娃用毛皮遮体,驱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由于兽皮挂在身上,行动起来非常不便,并且身体的许多部位仍然暴露在寒冷之中,人类开始想把毛皮制成一定的形状穿在身上。逐渐地,原始人类学会了用石刀裁割兽皮,缝制衣服。考古学家对在法国西南维泽尔河岸穆斯特文化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做出分析后认为,用三角形石片修整的刮削器,主要用作切刀,裁割兽皮,制作服装,说明5万年前的穆斯特古人已经开始用兽皮缝制衣服了。

原始社会末期,兽皮主要是为了显示宗教的权威而穿戴。在古埃及,人们除了崇尚亚麻面料,就是对具有权利象征意义的兽皮情有独钟,各类兽皮身价百倍,而其他的毛皮,尤其是羊毛皮,则被认为不干净而不被接受。

13世纪以后,毛皮服装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毛皮主要用于衬里和镶边贴身穿着。毛皮胚料被缝合成大块的规则形状,供裁缝制作服装衬里。

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教廷和封建领主双重统治的形成,使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思想逐渐左右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服饰上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等级制度。17世纪,巴洛克式样大行其道,伊丽莎白时代僵化、刻板让位于轻柔、流畅、随意的织物服饰。而毛皮除用于围巾、手笼和帽子外,就很少见了。这种毛皮时尚日渐式微的背后却孕育着新的生机。

17~18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资本主义得到蓬勃发展,生产资料机械化进程加快,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毛皮服装开始进入规模化制作阶段,毛皮加工及毛皮服装制作技术趋于成熟化和专业化,有了专门的毛皮服装加工场,而且规模比较大,从最先开始的生毛皮加工工序,到修整、处理毛皮,再到毛皮服装的加工缝制,各道工序都可在工场里完成。这一时期,毛皮行业开始形成,规模与产量也较以前有大幅提高。因此,毛皮为更多的贵族以及新兴资产阶级所使用。

穿着名贵的毛皮衬里外衣,是18世纪贵族阶级男子的象征。值得一提的还有海狸皮帽子,虽然早已有之,但在此时才走上时尚的前台。

19世纪80年代之后,在毛皮和皮革服装制作方面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有些人喜欢将整个小动物缝缀于服饰上,猫、松鼠、猴、虎、熊等幼崽的头,甚至是蜈蚣、蛇、蜥蜴无所不用。这里面有心理学方面的原因,或许穿着者犹如先民一样,在匍匐于服饰上的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身上,找到了征服和胜利后的满足。

20世纪初,毛皮服装既保持了社会地位的标志作用,又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增加了时髦的概念和活力,并已逐渐从社会阶级地位的标志开始步入时装阶段。这个阶段的毛皮更加注重毛皮本身自然外观的表现。

进入21世纪,毛皮服装的硝皮工艺出现。新的剪裁方式、新的制作技巧以及新的着装功能,配合毛皮与其他面辅料的设计结合,早已突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毛皮外衣体积厚重、外观庞大的印象,其主要消费者也因毛皮服装有了更多的变化和选择,由年长而富有的人,转变为更多的年轻有为的青年人。新设计的皮草以外观机理丰富、手感光滑细腻、蓬松柔软,在视觉和触觉上的特性,以及珍贵稀有性,成为名媛的珍爱。

中国皮草行业在过去的20年里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皮草服装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在繁荣的背后,产业升级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设计、管理和营销等。有追求的皮草人士不断上下求索,清华皮草总裁班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主要在清华大学—哥本哈根皮草设计实验室进行,一部分是比较商业化的设计,一部分是创新的设计。在2012年的圣诞节,每位游览丹麦哥本哈根蒂沃利公园“圣诞市场”的游客,都将有幸一览由哥本哈根皮草提供展示的创意皮草服装。商业化的设计对皮草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利润,支持行业向前发展;创新化则是对未来的诉求。更多关于皮草的健康生活安全常识请关注安全网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文艺复兴发源

全文共 3840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发源地。在十四世纪,富裕的商人、手工业工场主、银行家成为北部城邦里新兴的统治阶级。这个新兴阶级需要文学艺术丰富它的精神生活,反映它的生活理想,也需要科学技术增加它的财富。它培养出大量为它服务的人才:法律家、外交家、艺术家、诗人和学者。这些人重视现世生活,强调个人作用,蔑视否定现世的基督教;他们研究人和人的生活,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有了高度的成就。

古希望、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对人文主义思想和诗人、艺术家的创作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思想家和诗人更重视罗马文化,因为他们的民族意识渐渐觉醒,渴望意大利统一;作为古罗马的“后裔”,他们追本溯源,向往罗马古代的光荣。

意大利并未能得到统一。它从十五世纪后期起,成为法国和西班牙的侵略对象。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战争频繁,大部分地区受西班牙控制,许多城邦已经变为封建式的公国,同专制暴君统治着。加上东方贸易因土耳其势力膨胀而陷于停顿,商运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也使意大利经济凋零,工商业活动范围缩小,资本转入农业,又回到落后的封建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衰退,政治的日趋反动,宗教裁判所势力的猖獗,进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如布鲁诺、康帕内拉、伽利略等遭受迫害,人民起义受到残酷镇压,文艺复兴也就在意大利结束了。

在文学上,文艺复兴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号称人文主义先驱的彼特拉克的卜伽丘。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生于佛罗伦萨。他父亲是当地一个公证人,和但丁同时被流放。彼特拉克本人早年旅居普罗旺斯多年,曾漫游法国、弗兰德斯和莱茵河流域。他喜欢搜集希腊、罗马古籍抄本,研读罗马著名作家的著作,说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典学问的“两只眼睛”。一三七四年罗马市民群众起义,反对贵族的暴虐统治,彼特拉克写信给起义首领科拉·底·里恩佐表示支持。彼特拉克的著作大部分是用拉丁文写的,如他的叙事诗《阿非利加》(1342)。诗中颂扬了古罗马西皮奥击败汉尼拔的英雄事迹,他希望这部作品能使他“永垂不朽”。但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集》。

《歌集》主要歌咏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诗,诗中赞颂祖国,号召和平与统一,揭露教会的腐化。《歌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但不能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而又脱离人民,轻视群众。这些矛盾正是从中古过渡到新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他的抒情诗继承普罗旺斯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克服了抽象性和隐晦的寓意,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精神,使爱情诗接接近生活。诗人在劳拉身上寄托他关于美和精神品质的理想,同时也对她的形体之美一再加以歌颂。彼特拉克对于自然之美也很敏感,有些诗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清、凉、甜蜜的水》这首诗就是显著的例子。彼特拉克善于叙述内心的变化和抒写爱情的经验,超过以前的诗人。这些诗都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念。他的《歌集》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开创了道路。《歌集》中占大部分的十四行诗达到艺术上的完美,成为欧洲诗歌中一个重要诗体。

乔万尼·卜伽丘(1313-1375)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早年在那不勒斯经商,接触以宫廷和贵族骑士生活,熟读罗马古典文学作品。他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这一城邦的政治斗争中,他拥护共和政体,反对贵族和勾结贵族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但是轻视下层群众。他和彼特拉克交往,热心研究古代典籍,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

卜伽丘的早期作品是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传奇和叙事诗。他的杰作是《十日谈》(1348-1353)。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中古行吟诗人的传说,有的取材于东方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和《七哲人书》),但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故事多半以爱情和聪明机智为主题,也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作者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生活腐朽、道德败坏,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等聪明勇敢,赞美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卜伽丘热爱现世生活,坚决反对禁欲主义,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一大步。他的创作表现出文艺复兴初期的民主倾向。他最进步的思想是对于封建社会中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批判(如第4日第1故事和第6日第7故事)。但是《十日谈》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于放纵的情欲描写过分,也有道德说教的地方。

《十日谈》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发展了中古的短篇故事,不仅叙述事件,并进而概括现实,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绘自然。作者有意识地注意结构上的技巧,例如使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镶嵌在一起;在第一日第九故事里把情节发展的转折点放在两个主题的交*点上。他创造了一些巧妙的讽刺手法。卜伽丘是一个自觉的文体家,《十日谈》的散文以古代罗马作家为典范,结构完整,文笔精炼,善用对比,语言丰富、鲜明、生动,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十六、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发生过很大影响,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此后一直到十六世纪,意大利短篇小说风行一时,短篇小说家都继承卜伽丘的创作传统,写出当时资产阶级所喜爱的接近现实而又复杂曲折的新故事。

卜伽丘死后一直到十五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主要表现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上,没有出现重要作家。十五世纪中叶以后,诗人、作家虽然众多,甚至像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大艺术家也写出过不少优秀的抒情诗,但他们的意义不能同文艺复兴早期的彼特拉克和卜伽丘相比。这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主要在绘画、雕刻、建筑和科学方面,同时民间文学也得到提倡和发扬。

把人文主义思想和民间文学题材融合在一起,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的是卢多维科·阿利奥斯托(1474-1533)。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为菲拉拉公爵艾斯提家族服务多年。他的代表作是传奇体叙事诗《疯狂的奥尔兰多》(1516-1532)。这部长诗情节复杂,主要线索有三条:奥尔兰多(即罗兰)对安杰丽嘉的爱情;查理大帝及其骑士对回教徒的战争;鲁杰罗对勃拉达曼提的爱情。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线索。奥尔兰多迷恋安杰丽嘉,为寻找她走遍天涯地角,后来知道她已和梅多罗结婚,他由于气愤和绝望而发了疯。在发疯的场面,作者描写奥尔兰多的心理变化深刻入微,是全诗的顶峰,作品即由此得名。诗人以这三条线索为纲,把许多故事巧妙地穿插在一起,但叙事、抒情和田园诗的成分、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严肃和诙谐的情调互相交错配合。书中人物,除了英雄美人以外,还有魔术师、妖精和仙人。作者对于冒险离奇的骑士故事都用嘲讽态度来处理,用以说明骑士生活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使这部富于幻想的长诗具有了现实意义。诗中歌颂了爱情、友谊以及忠贞、勇敢和牺牲精神。热爱现实世界,热爱人体、自然和艺术之美,反对宗教偏见和禁欲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诗中得到反映。作者有时也谴责外国侵略者和意大利各据一方的暴君们,希望意大利实现和平与统一。阿利奥斯托的诗音韵和谐,语言鲜明生动。他的创作对于后来欧洲叙事诗很有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的著名诗人是托夸多·塔索(1544-1594)。他生在一个廷臣和诗人的家庭,作过菲拉拉公爵艾斯提家族的宫廷诗人,由于神经失常被监禁七年之久。塔索是人文主义者,对于爱情、美和感官的快乐有热烈的要求。而这时天主教教会为了抵制宗教改革运动,加强了有关宗教信仰的控制,引起他的内心矛盾,他怀疑自己的宗教思想是否正统,害怕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他的叙事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这部作品以歌颂的态度叙述第一次十字军将士在高弗莱多·底·布留尼的统帅下,经过种种挫折和残酷的战斗,最后取得对回教徒的胜利,攻下圣城耶路撒冷。这个主题在当时有政治上的现实意义。土耳其断绝了意大利东方贸易的出路,威胁着意大利本土,作者要唤起英雄精神,抵抗土耳其的扩张。他又企图通过基督教与异教的斗争和两种文化思想的冲突来显示基督教信仰的力量,这和当时天主教反对宗教改革的运动有联系,但是诗中异教因素往往战胜了基督教因素。许多故事描写爱情的力量战胜了基督教信仰,如里那尔多由于迷恋魔女阿尔米达而忘记了自己的基督教战士的责任。塔索所要表达的宗教思想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天主教教会强加在人们头上的,它毫无打动人心的力量。基督教英雄史诗的创作源泉事实上早已枯竭,塔索塑造出来的基督教英雄高弗莱多也只能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可是在一些表现非基督教精神的人物形象和场面的描写上,这部长诗却显示出它的艺术威力,闪耀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后的光芒。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文艺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他们首先面临的任务是为诗歌辩护,因为当时天主教会认为诗歌不能表现真理而且伤风败俗。在早期,彼特拉克和卜伽丘都认为诗歌能用寓意表达真理,起到教育作用。十五世纪中叶以后,研究亚理斯多德《诗学》和贺拉斯《诗艺》的风气盛极一时。但是形成两派:保守派把亚理斯多德的理论看成普遍永恒的“法则”;革新派则强调民族、时代和风俗习惯不同,不能完全走古希腊、罗马的老路,为一些新兴的文学体裁进行辩解。这两派的“古今之争”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比特币未来会不会有好的发展?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很多人都在投资虚拟货币,其中选择最多的就是比特币,只是有一些人对于比特币了解并不多,不知道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当我们在打开手机观察比特币行情时,或许很多人都会询问这一个话题,所以在投资时真的想要知道怎么样才能够有所拓展,必须要了解比特币,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虚拟货币,但是在这背后会有一些风险。

1、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

比特币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在最早时,它只是在网络上所出现的一种虚拟货币,和腾讯公司所为大家推出的Q币有一些相似,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其实也可以购买一些物品,当时的比特币一个就相当于6989元,在进入到2020年的时候已经达到十几万人民币。比特币的推出是在2009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它早已成为数字货币中的软黄金,很多人都会选择投资。

2、比特币未来有没有好的发展

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从调查之后会发现它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比特币在发行之后并非一直都有着好的价格,在进入到后期同样也会有明显下跌,比如在进入到2020年9月4号,比特币的价格也第1次的跌破11,000美元,为什么会如此?这和传统市场具有着同步下滑的特点,另外目前的加密交易者早就已经摆脱之前对于去中心化金融的一种狂热投资,这种狂热的投资大部分都会发生在以太坊上,以太坊的价格在周四的时候下跌幅度达到8.3%。由此可见,在这背后确实有一定的风险,另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大家全部都选择出售比特币,也导致目前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希望大家在投资时应该引起警惕。

比特币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10多年左右,伴随着大家对于投资价值的一种认可,许多人都会觉得比特币简直是目前虚拟货币的一种软黄金,具有着价值储存的效果,甚至有很多人都会把它当成是一种储蓄,然后并非是作用在目前的支付消费过程中,那么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呢?如果你仔细的阅读,必然就可以了解问题的答案。

比特币发源于哪个国家?比特币在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会逐渐看涨,但是前提就是手里面必须要拥有比特币,目前在获得比特币的时候有着各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通过购买商品的方式进行交易获得,另外一种是通过劳务获取的方式,也就是可以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所以这就有了更好的一种效果,其实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劳务来获得比特币很明显要更加的划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