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单骑

单骑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单骑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单骑问题。

分享

浏览

2650

文章

8

千里走单骑的经过是什么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中关羽连过曹操的五个关卡,还斩杀了曹操的六位将领,可谓是忠肝义胆的典范!徐州之战,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而刘备则投靠袁绍。为了保护大哥刘备的家人,关羽暂时投靠了曹操,在关羽“归降”曹操的日子里,关羽受到了极高的待遇,被封为汉寿亭侯,还赐予“赤兔马”。

但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得知刘备下落后,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一路之上,关羽过“山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黄河”五关之时,先后斩杀了“孔秀、韩福、卞喜、孟坦、王植、秦琪”六位镇关大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妇孺皆知的精彩故事,不过,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虽有关羽千里寻刘备之事,但曹操并未派兵追赶或设卡拦阻。此行可谓路途坦荡、一帆风顺,所以“千里走单骑”是真,但“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杜撰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血战长坂坡,斩杀曹军数人,救下刘备妻儿,一战成名!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备只好带着百姓逃往江夏。当刘备一行人到达当阳县时,被追赶的曹军包围。经过一番厮杀,刘备等人才摆脱曹军的追赶。此时,与刘备走散的赵云正带着三四十名手下在乱军中寻找刘备妻儿。在寻找途中,赵云在乱军中先后解救了甘夫人与糜竺,又让糜竺保护甘夫人先与刘备会和。然后,自己换上快马再次返回曹营,一边交战一边寻找糜夫人和刘禅。最终,赵云终于在一口枯井旁找到了受重伤并且抱着刘禅的糜夫人。糜夫人见到赵云赶来,便将刘禅托付给他。为了不拖累赵云,糜夫人毅然决定跳井自杀。赵云见状,只好将墙推倒盖住井口,然后抱着刘禅离开。在乱军中,赵云手持青釭剑杀得曹兵血肉横飞,最终杀出重围。

纵观赵云单骑救主一战,精彩程度难以言表,不仅让人感叹赵云高超的武艺,还佩服他的忠肝义胆。

展开阅读全文

千里走单骑的不是关羽,而是这个被嘲讽千年的老将

全文共 2769 字

+ 加入清单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故事的主角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关羽了。不过我们也知道,在《三国演义》里面,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虚构的,或者是换了一个主角,而千里走单骑其实就是作者换了一个主角,真正做到这件事情的,根本不是关羽,而是另外一个被嘲讽千年老将,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关羽虚构的故事

众所周知,关羽一生充满了传奇,其中一个就是千里走单骑。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但为了追随刘备复兴汉室,毅然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艰辛风霜扑面,最终来到刘备身边,突出了关羽的“忠、义”无双。

然而,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正史上的“千里走单骑”,实际不是关羽,而是这个被人贬低嘲讽千年的蜀汉老将!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擒,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关羽原本是中郎将,但作为败军之将,曹操却非常重视,将他提拔为偏将军。在正史中,关羽在曹营时间不长,大概只有几个月,主要记载了三点:一是与张辽、徐晃等关系最好,二是力斩颜良,文丑不是关羽所杀,三是曹操礼待之。

在阵斩颜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赏关羽为人,想让关羽留下了打拼江山,于是派与关羽关系很好的张辽摸底,但关羽对张辽叹息,“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身在曹营,关羽却还是说的非常直白,这就是耿直的关羽。

张辽如实告之曹操之后,曹操却感慨关羽有情有义,“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曹操尽管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换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可能就会考虑弄死关羽,免得留下后患。这就是宽容的曹操,不仅没有杀心,反而更欣赏关羽。

这一年,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滑县),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官渡之战正式爆发,随即关羽阵斩袁绍大将颜良,兑现了“当立效以报曹公”的承诺。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预感关羽将去,于是立即厚赏关羽,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希望关羽留下。但关羽去意已决,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一封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由此可以看到,所谓关羽“夜读春秋”、“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除了斩颜良确有其事之外,其他都是民间文学的虚构。2.真实的历史如何

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两军相对,相隔不过数十公里,而刘备就在袁绍营地。

既然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也就不存在“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几乎可以一路走直线到刘备营地,又何谈“千里”?另外,关羽离开曹营,应该还带着刘备妻子甘氏和麋氏,因为曹操之前“获其妻子”,而后来甘氏又生下刘禅,所以关羽应该带着甘氏和麋氏一起离开。

《三国演义》中,关羽先在东岭关杀孔秀,再在洛阳城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杀卞喜,过荥阳杀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这条路线极为混乱,缺乏地理知识逻辑,其中洛阳已经完全脱离了官渡之战的主战场。所以,难怪后世学者认为罗贯中缺乏地理知识。

从正史中来看,关羽曹操都是一时俊杰,关羽忠义无双,而曹操更是气度非凡,能够放走关羽这个明日敌人,可见曹操心胸气魄,手下能够大批俊杰为他效力不是没有原因的。

尽管关羽千里走单骑是虚构,但三国时期,还真有一次千里走单骑,主角是“蜀中无大将”的廖化。3.真正千里走单骑的主角

廖化,本名廖淳,字元俭,出身沔南世族,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南漳县)人。前将军关羽辟为荆州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廖化亦归入孙吴。《三国志》上记载寥寥几笔,所谓“羽败,属吴”,实际情况可能是关羽战败之后,荆州大小官员纷纷投降,廖化无奈只能随大流投降。但廖化忠于刘备、忠于汉室,身在吴营心在汉,总想逃到益州去。

然而,廖化想要逃回刘备身边,可谓困难重重:一是路途遥远,从荆州江陵(关羽大本营,被东吴占领)或公安到成都,大约有千里之遥,中间还有数百里东吴控制区,二是廖化是蜀国投降高官,自然会被东吴严加看管,如何骗过东吴是个问题,三是廖化还有一个“累赘”,这就是他的老母亲,一人逃都很困难,带一个老母的难度更是翻倍。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宗张杨传第十五》中记载的非常简略,“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廖化靠炸死骗过东吴上下,然后就与老母昼夜西行,至于其中实际过程可能艰险无比。

从感动古人角度来看,廖化的诈死千里走单骑,肯定不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来的轰轰烈烈,但深究之下,廖化却比关羽更令人感动,因为关羽体现的是“忠义”,而廖化版的千里走单骑除了体现忠义之外,还多了一个“孝”,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境界超过了关羽。

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亲率诸将东征孙吴,在秭归与廖化相遇。刘备对廖化回归非常感动,“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随后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参与夷陵之战。

史书没有记载廖化在夷陵之战中的表现,但从他后来“别督”这一官职来看,刘备应该认同他的军事才能。诸葛亮时代,廖化职务是丞相参军,后来又“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足见廖化能力不俗。

《三国志·后主传》中记载,“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当时廖化已经年过70了,却还派上前线去抵御邓艾,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应该贬低的是蜀国,褒奖的是廖化,而廖化不是我们印象中可有可无、能力平庸的一员老将。

关于廖化的眼光,《汉晋春秋》中记载了他对姜维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维率众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指出“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姜维。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地名)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姜维掌权之后,一连11次北伐,却几乎都是失败而归,对蜀国打击和消耗不可谓不大,但问题在于姜维对手和蜀国力量都比不过魏国。

可以说,无论是廖化千里走单骑中的“忠义孝”,还是军事才能,廖化都是三国时代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将军。263年冬,奉刘禅之命,与姜维等到涪县向钟会投降。264年春,廖化与宗预一起向内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廖化年龄是个谜,但根据宗预在261年所说“吾等年逾七十”来看,廖化应该70多岁,可能接近80岁,演义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描述也算符合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神秘失踪的四人,一人曾单骑击败吕布,一人曾被曹操威胁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在三国时期神秘失踪的人其实也还是蛮多的,但是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四个人,因为这个四个人也还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因为曾经打败过吕布,也曾经被曹操威胁了,那么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呢?他们又有什么故事可言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要看看!

熟读三国史的人都应该知道三国中大部分人物从出场到结局都交代的很清楚。但有些人只是交代了开头,却没有结局,就好像神秘失踪了一样,他们的结局往往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那么他们都去哪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位关羽的一个儿子——关索;书中提及他的篇幅不到50个字。他出现于诸葛亮擒孟获出兵之前。说是以前受伤了,在某个庄里养病。现在病好了,就来报到了。诸葛亮惊讶不已,就让人报给天子,然后命关索为先锋。好,一切到此为止。再以后,关索是死是活,再没有任何报道。即使后来蜀国缺兵少将,也只是用到关兴,张苞。同为一辈的关索,人间蒸发,音信全无。

第二位李进;李进,东汉末年兖州济阴郡乘氏县人,为李叔节胞弟,三国时代中一个冷门人物。其他的一些关于他的资料都没有记载。尽管历史没有太多他的记载,不过不可否认他的能力,话说那年,吕布和曹操交锋,那时候正好连年干旱蝗虫四起,吕布军中粮草供应不足,不能跟曹操打持久战,于是吕布便撤退了。在撤退途中,吕布到乘氏停了脚,进入到李进所管辖的城池,于是想强占。李进单骑出城迎战,大战33个回合击败吕布,打退其率领的一千并州骑军,如此强悍的战绩,足以看出李进并非常人,但令人费解的是,此后史书再也没有记载过李进,一代猛将就这样昙花一现,消失在三国的历史中,不过他的这么一场战绩也让他在史书上留了一笔,后人看来,他至少也是一名英雄人物。

第三位乐进,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在五子良将中,只有乐进最终不见了踪影,他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濡须之战的时候,当时东吴凌统出战乐进,本来是一场挺公平的决斗,但曹魏方面的曹休,他却放冷箭,射中凌统胯下的战马,就在乐进准备挥刀斩凌统的时候,乐进却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最终双方都救回了各自的将领。凌统是战马被射中,所以还能参战,但乐进中箭之后,就消失不见了,演义中也没说他去哪了,死了还是活着。

第四位徐庶;徐庶可以说是大家公认的神秘男子,在荆湘地区比较有名的隐士,之后被刘备发现重用,之后因为母亲被曹操挟走,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临走更是向刘备推荐人才,并表示终生不为曹操献计,更奇怪的是徐庶投奔曹操之后,就像一粒石子丢进了大海,再也没有任何回声,再也没有任何记载。难道真的是演义里说的那样,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吗?还是因为徐庶的能力在曹魏阵营根本显示不出来呢?若说投降过去的谋士多了,比如贾诩、郭嘉等等,如果你真有那金刚钻,曹操大概都能让你用武之地的。若是徐庶一点能力也没有,曹操大概也不愿意养一个没什么本事的闲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千里走单骑路线介绍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千里单骑的故事非常有名,而且千里走单骑是正史中存在的真实事件,并不是杜撰出来的。不过当时关羽真的走了一千公里么?古代如果靠骑马要走一千公里怎么也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虽然古时候有800里加急的说法,一天能跑400公里,但是中间是每10公里就换一次马,基本上全程都让马处于精力最充沛的时段。而关羽只有一匹马一天能走个40公里就不错了,而且关羽是从许都出发到浚县,中途走的还不是直线花的时间就更久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路线图,一起来看看当时关羽的行程到底是有多艰苦。

关羽收到刘备的来信后,直接带着两位嫂嫂骑着赤兔马就出发了。曹操知道留不住关羽所以也没阻拦他,但是路上曹魏的关卡却不知道关羽要走的消息,所以中间发生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关羽是从许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前往到河南省浚县,我们现代要去这两个地方只需要200多公里路程,但是古代没直达的线路,所以关羽只能绕着走。

之后关羽先来到第一个地方就是东岭关,位于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是在许昌的西北方向。不知道是关羽没带地图,还是说关羽也是一个路痴,竟然离目的地越走越远。可能也是因为怕曹操变卦,所以要快速逃离曹营,也就没想这么多了,不过确实这个路程绕的有点远。关羽在东岭关斩杀孔秀后来到了第二站洛阳。

到了洛阳关羽才发现自己是走错路了,洛阳是在西方向,而浚县是在东边,这下子走了好多冤枉路。随后关羽立马向东行驶,来到了汜水关。其实汜水关离黄河已经不远了,只要关羽渡过黄河就来到了袁绍的领地那也不用怕曹操的追兵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关羽刚过黄河,就收到了刘备的一封书信,刘备说自己又去了汝南。就跟关羽约定在汝南相见,汝南是在许昌东南方向400公里的地方。估计这时候关羽已经菊花一紧了。

但是没办法,毕竟还是要去和自己的大哥见面,而且大哥的搜搜们还在自己身边。随后关羽快马加鞭赶到汝南,最终在张飞把守的古城和刘备相见。可见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一路并不轻松,而且还走了很多冤枉路,对于关羽来说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为忠义之士。起码对面曹操给出的诸多诱惑也没上当。而且关羽还是一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在华容道上最后放走了曹操,算是事件是假的但也说明了关羽的确是一位侠义之士,对得起后人为他修庙祭拜。

展开阅读全文

千里走单骑的究竟是谁?为何他被嘲笑千年?

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一直都在民间流传,而来源自然还是大家很熟悉的《三国演义》了。不过我们也知道,《三国演义》里面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不是全部,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还是虚构的,这一段故事也是如此。不过千里走单骑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只不过主人公并不是关羽,而是一个被人们嘲笑了千余年的八十岁老将,这个人就是被笑话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中的廖化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历史上的廖化为何千里走单骑?廖化又为什么会被后世嘲笑了千年呢?1.廖化千里走单骑是怎么回事

关羽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忠义无双的品质,不仅仅赢得了时代的认可,更赢得了后世的膜拜与效仿。被后世推崇为“武圣”,甚至可以与文圣人孔子齐名。影响极其深远。

关羽的忠义确实不假,曹操找张辽试探他的时候,其直言必当立功以报曹操,然后离开曹魏找寻旧主刘备。但是他千里走单骑这件事,却是罗贯中根据三国时期发生的真实事件,以移花接木的写作手法,记录在了关羽的头上。事实上,汝南根本就在曹操势力范围边境,谈不上千里走单骑。

他就是关羽的心腹爱将廖化,樊城之战因种种原因,蜀汉痛失荆州,关羽父子二人双双被斩。而廖化,也成为了东吴的俘虏。但是他日夜思念先主,于是诈死,携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不远千里回到了蜀地。刘备喜出望外,拜廖化为宜都太守。

不过廖化虽然有关羽一样的忠义,却没有关羽一样的运气,其忠义品质不但没有得到后世的赞赏,反而在军事上背上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恶名,被后世贻笑了近千年之久。

很多人都把这句话理解错了,大家都以为这句话说的是廖化没能力,不懂打仗。事实上并不是,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蜀中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刘备逝世后,廖化多次担任先锋大将,屡有战功,由宜都太守一路迁升至广武督、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并领爵中乡侯,赋予假节特权。名位与张翼相当,而在宗预之右。

当年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蒋琬就坚持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和廖化等人。即说明廖化是一员儒将,是蜀国后期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谋的将才,同时也是姜维北伐战役中的主力大将。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维率众出狄道北伐,廖化对他说道:“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姜维不听,果然被邓艾击败。从他的这段话来看,更能够证明廖化是名副其实的儒将。——因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并非贬低廖化。

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蜀中人才凋零、青黄不接,因为当年廖化已经七十多岁了【注:宦官黄皓专权,廖化路过宗预住所,宗预说过“吾等年逾七十”】!而七十多岁的老廖化,不但不能颐养天年,还必须担负起蜀国先锋大将的重任,在前线披坚执锐、蹈锋饮血,跟敌人正面厮杀。——这种事本来应该是年轻人去做的,只可以蜀中后继无才,只能让老廖化亲自披挂上阵。2.廖化怎么死的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兴兵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派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廖化率军北至阴平,听闻魏将诸葛绪攻向建威,于是停下来等待,观察其动向。

同年九月,姜维为邓艾所逼,从沓中退驻阴平,与廖化合军,欲前往救援阳安关口。中途得知阳安关口被攻克,钟会军长驱直入,于是放弃阴平,撤往白水,后又与刚好到达汉寿的董厥、张翼军会合,一同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进攻。

十一月,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廖化等人于是随姜维向东进入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以察明虚实,不久后得到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于是与姜维等到涪县向钟会投降。

景元五年(264年)春,廖化与宗预一起向内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3.《三国演义》中的廖化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廖化的形象与历史有较多出入。廖化首次出场于第27回,初为黄巾军,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关羽千里寻兄,廖化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刘备两夫人劫掠上山。杜远想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却要将她们送归,杜远不从,被廖化斩杀。之后廖化想要跟随关羽,关羽虑其黄巾出身不从,于是拜别。

等到刘备入益州时,廖化再引军投靠,刘备命其助关羽守荆州。后关羽攻襄阳,以廖化为先锋,数有功劳。荆州被吕蒙袭取后,廖化突围往上庸、成都求救。刘备起兵伐吴,廖化随从。后主继位,廖化为飞卫将军,以副将身份随诸葛亮北伐。后又同关兴共为先锋,屡立战功,曾杀败司马懿,得其金盔,录为头功。诸葛亮去世,廖化又数次任先锋,跟从姜维北伐。后为右车骑将军,守汉中。汉亡,廖化随姜维诈降魏将钟会,事败,与董厥都托病不起,不久因忧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是什么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千里单骑的故事:三国时期,关羽、刘备在下邳失散后,关羽为曹操所俘,在曹操处受到曹操礼遇;在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时,就要去投奔刘备,但是曹操不肯放行;没有通关文书的关羽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护送刘备的家眷在谷城和刘备团聚了。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出处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关羽的简介

关羽,字云长。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与“文圣” 孔子齐名。在小说名著《三国演义》里,关羽是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展开阅读全文

千里走单骑的下一句 千里走单骑的下一句是什么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千里单骑”的下一句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出自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的情节:

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曾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这段情节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他与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全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