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医书

医书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医书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医书问题。

分享

浏览

178

文章

3

失传2000多年的扁鹊医书找到了 有哪些意义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失传两千多年的扁鹊医书重新现世,为人们揭示了这段失落的历史。这部宝贵的医书不仅记录了扁鹊医学理论和治病经验,也为研究中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扁鹊医书的发现,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应该珍惜这部医书,深入研究其中的医学思想和疗法,推动中医学的现代化进程,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他的医术和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扁鹊医书则是记录扁鹊医学理论和治病经验的重要文献。相传,扁鹊医书共有九卷,内容丰富,包括诊断、治疗、药物等多个方面。由于战乱、天灾等多种原因,这部宝贵的医书在两千多年前失踪,成为了历史上的遗憾。

在失传的这两千多年中,扁鹊医书的价值和影响力并未因失踪而减少。相反人们对扁鹊医学思想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和“砭石、毒熨、草药、针刺”等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扁鹊医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诊断、治疗、药物等多个方面。其中,“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人的观察、询问、听诊和触诊,实现对病人病情的准确判断。扁鹊在治疗方法上独具匠心,提出了“砭石、毒熨、草药、针刺”等疗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药物方面,扁鹊医书记录了多种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和使用方法,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扁鹊在治未病和预防医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失传的扁鹊医书刚出土,为何扁鹊就被踢出了历史书?

全文共 2517 字

+ 加入清单

扁鹊作为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名医,神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非常的敬佩他。正是因为扁鹊治病救人非常厉害,因此后世才会将扁鹊作为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推崇和发扬他的事迹和精神,也被写进了教科书。但是原本失传了千年的扁鹊医术出土之后,扁鹊就被移出了教科书,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两件事情之间有没有关系,究竟为什么把扁鹊移出教科书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扁鹊的故事

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2、为何扁鹊被移出教科书

在春秋战国时代,时代混乱战争爆发。一个分裂时期最容易衍生出各种文化,成就各个领域的文人将军。这片腥风血雨的土地上有一位神医,他游历了许多国家,拯救了很多病人,拯救了无数个家庭,他就是扁鹊。

扁鹊医术高超,救人无数,望闻问切的诊法流传至今,其成就不只如此,因为扁鹊的医术为后世所推崇。在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专门为扁鹊写了《扁鹊》。他是中国历史上,正史记载中第一个古代医生。

然而,对于扁鹊的存在,仍有不少争议。是因为太史公给扁鹊立传时,其中所记载的三例医案,却根本经不起后人推敲。据史籍记载,扁鹊曾为春秋时期的赵鞅治病,医治过虢国太子,也为战国时期的秦武王请过脉,可是这三位人物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赵鞅和秦武王间隔了200多年。假如说承认司马迁的记载是真实的,那等于承认扁鹊是个活了两百多年的老神仙,正因如此,史家们才开始怀疑扁鹊的真实性。

2013年,成都地铁在建设过程中挖出了9本汉代竹简医书,经过专家数日苦心研究,一致认为这些医书与扁鹊有关。即便如此,扁鹊的名字也没能改变从教科书上划掉的命运。因为历史学家们认为: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来证明扁鹊的存在,而那九本医术书上也没有署名,无法证明就是扁鹊的。

考古学家解释说,四川汉墓出土的“扁鹊医书”破损严重,要具体研究才能了解里面的全部内容,是一个特别长的过程,所以到底是不是“扁鹊”留下的还不能完全确定,教科书先把他移出去,等有证据后再移回来。

其实不仅仅是扁鹊,近些年来随着各种考古学的发现,史家们也纷纷以各种理由将一部分历史人物从教科书中删除,比如卫青、霍去病、张衡等等。

在小编看来如果世间万物若非要论是非,恐怕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要被删掉一大半。有时我们需要学习的更是是历史人物的精神。3、扁鹊是否真实存在

史料记载扁鹊存在于公元前407到公元前310年,因医术高超被世人尊称为神医,并用上古神话中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来称呼他(也有一说是神鸟扁鹊)。而他本人则叫姬越人,也就是说历史书中的“扁鹊”并不是第一个扁鹊,而是第二个。

太史公曾在《史记》中为扁鹊立传,根据他的描述,扁鹊有三个经典医治案例经不住史学家们的推敲,他医治过赵简子,又医治过虢国太子,还医治过蔡恒公,而这三个人的时间跨度有200年,这与扁鹊的存在时间自相矛盾,显然这超出了常人的寿命范围,基于此,史学专家们认为:扁鹊未必真实存在。

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已经沿用了千年,《史记》中却讲扁鹊所依仗的医术并不是“望闻问切”,而是从神人“长桑君”那里学到的“透视术”,用双眼便可以穿透人体见到五脏六腑。如此说来,扁鹊倒成了全自动的CT扫描仪了,说他是神人兴许比神医来的实在。

如果照史学家们的研究来看,那扁鹊活该被踢出历史课本,因为历史讲究真实性、科学性,所有不科学的历史都应该被剔除。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便是对最具影响力的史书也应该在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质疑。毕竟《史记》跨度太大,大部分内容也是太史公道听途说或者从别的史书总结而来的,某些地方欠考虑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如果因为质疑就把整个人物否定掉,着实难以服众,这口锅司马迁和《史记》怕是背不动。

经过近几年的变化,历史课本中卫青、霍去病、张衡等人的故事纷纷以各种原因被删去。到底什么才能称为历史?基于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问题的介绍,综合起来是这么回事:“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事件的一门科学,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实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并去解释它。广义的历史学是指: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历史学专指后者。”

这段冠冕堂皇的介绍依然让人一脸懵逼,历史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说,其实它是一种后人对前人的敬畏与尊重,其中神话色彩与真实事件相存相生,如果非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恐怕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要删去一半。我们可以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批判历史中都荒谬之处,但不能草率否定历史。我们可以因为没有确切的研究发现来质疑某个历史片段,但却不能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便对其进行否定;就如人们发现一瓶啤酒有酒沫,可以怀疑实际并没有那么多酒,但却不能完全否定瓶里有酒一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历史亦然。

展开阅读全文

《传信方》——大诗人刘禹锡写就的医书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悲伤和孤独的时候。我说秋天比春天好。”;"在旧社会,王谢堂飞进老百姓的家里.";“山不高,神仙有名。水不深,但龙是灵魂。”......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都是出自唐代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光辉之笔。

仕途失意

唐代宗历七年(772年),进士刘绪的妻子陆适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禹锡,名叫孟德。刘旭是一个成功的科举候选人,表明鲁也是一个著名的家庭成员。未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里。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获得了最高学位。两年后,刘禹锡被任命为威尔士亲王学校图书后,通过考试的民政部门采取学士学位。贞元二十一年(805),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在“永贞革新”中失败。刘禹锡在龙州(今湖南常德)被贬为司马。这首诗被判有罪后,他被降职为连州(今广东清远)总督。

刘禹锡(网络图)

从小学医

唐代连州属于一个极其偏僻荒凉的地方,交通闭塞,物质资源匮乏,文化教育落后。连州刺史刘禹锡最难过的是当地人民贫穷,缺乏医疗和医药。普通人,甚至是政府首脑和小官员,只有在生病后才能勉强度日。

刘禹锡因“少病”而患“挑针填饵”病。长大一点后,看到同伴强壮的青春,他感到羞愧。因此,他“从世界医学专家那里借来了医学书籍”,并自学成才。他读过许多医学书籍,如《本草》、《药对》、《素问》和《随笔药方》。他还“学会了摸脉求表”,收集了各种医方、药方和炮制药材的方法。刘禹锡经常对他的朋友吹嘘说“他的技术足以自卫”,“家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去过医生家求医”,“麦饭石不傻”...据文献记载,刘禹锡的医术甚至达到了“走进门内,好好治病”的水平。

正在此时,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薛景辉送来了他的《古今验方集》。刘禹锡随后撰写了《答阆中评方》,并与薛景辉进行了深入的书信往来。

编写医学书籍

“先去治病的国家,然后是患病的人”。刘禹锡受到政治打击,被贬到连州的基层。之后,他看到了连州人无药可医的艰难处境。他马上决定要收集一批疗效好、价格低、便于人们随时取用的药物处方。

刘禹锡在医学书籍的编纂上有原则。

首先,处方必须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

刘禹锡的好朋友柳宗元听说他要编医书,马上派人到元十一年(817年)把其中一本书叫做“治霍乱盐汤”。次年1月和2月,又分别送来了“治疮”和“治脚气”。柳宗元的三个药方都是他亲自使用的,疗效显著。因此,刘禹锡把它列入了他的医书。

唐代作家柳宗元的形象(网络图)

刘禹锡在《治疗慢性腹泻方》中记载他“有红白相间的斑点,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变成了白脓”。所谓慢性痢疾是指长期持续的痢疾,也称为“持续性痢疾”。就在他沮丧的时候,令狐将军告诉他,一个方子说:“拿三个梨(注2)。最好的情况是,两门大炮用来取皮,一门是生的,另一门是用在最后。将一两片沸腾的浆液放在一起。如果是空痢和水痢,加一块钱和七块甘草粉……”刘禹锡亲自使用后,结果是“一切正常”。因此,他很自然地将这个在他自己使用后有效的处方加入到医学书籍中。

其次,处方必须简单易操作。例如,在夏秋之交,坐了一个长夜后,治疗腹胀如腹部结石疼痛的处方只需要“半升大豆和8美分的生姜,两升水在顶部,一升或更少后,油炸,然后立即采取,它的坚定性和膨胀性是分散的。”

同时,处方所需的药物应该尽可能便宜。刘禹锡不仅亲眼目睹了李雅的《李雅芝全咳齐起义方》中的药方“神一样灵验”,而且还使用了农村常见的干姜、皂荚和肉桂(注3),普通家庭不用额外的钱也能找到。

医学哲学

元和十三年(819),刘禹锡本着“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利益”的精神,将自己收集、朋友推荐、引用的50多张药方编成《送书》一书。《春秋》是“书信往来”的意思。以这本书的书名,刘禹锡的意思是,他正在告诉每个人他的证明和有效的处方。

刘禹锡的《传话方》两卷后失传,现已有《传话方集解》的编辑本。(孔子旧书网)

该书完成后,刘禹锡还在《传信的故事》一书中提出“未病先防,后攻后治”,阐明了他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学理念。

在代和五年(831),刘禹锡最终被推出,并释放到苏州省长。他后来被调任汝州省长和同州省长。刘禹锡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病逝于洛阳。

刘禹锡,以他的诗歌和作品而闻名,在一个“医疗行业既便宜,士绅文学想到过去,往往鄙视和蔑视它”的时代,尤其有价值当然,他也解释了他学习医学和写医学书籍的做法:"如果世界等于一边,而不读一边,疾病将被托付给一个平庸的丈夫手中的女儿,这将是非常危险的。"这意味着人们通常不读医学书籍。一旦他们患了疾病,他们只能花很多钱去看医生。如果他们遇到一个运气不好的庸医,他们就会死去。

连州刘禹锡纪念馆的刘禹锡形象

风格创新

《方传鑫》记载的药方基本上是治疗当时的常见病,如脚气病、痢疾、霍乱等。虽然处方只有50多张,但涵盖了内、外、妇孺、口腔、眼科等多个学科,涉及13种疾病。其中,内科杂病处方12张,五科疾病处方32张,外科疾病处方4张,预防保健处方5张,其他奇病处方1张。

然而,如何使普通人在《信使》中记载的药方写完之后就能理解和相信其疗效,不仅是刘禹锡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古代文人在编撰医书时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伟大的天才刘禹锡在编写医书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因此,他在编写《寄件人》时采用了一种相对新颖的风格。那就是“用医学来讨论现状,并附上一个测试用例”。附上以下实际案例以证明先前处方的效果。

影响深远

因为“发送信息”中的处方有效、便宜且容易获得,所以在穷人中很受欢迎。

从古至今,“传信”一直受到历代医生的高度赞扬。该书所载方剂为宋代著名医书所引用,如明代李时珍的《图经》、《本草纲目》等。然而,不幸的是,“信息发送者”自元代就已失传,但它却散落在其他医学典籍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送信息的收集与解读》是一部被后人编辑并遗失的作品。

刘禹锡一生坎坷,流亡二十多年。然而,他“如果他贫穷,他会更好,他不会落入高位”。他不仅写了许多在他的仕途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而且还为当地人留下了一本非常实用的医学书籍,如《信息发送党》。

2012年底,刘禹锡铜像在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连州信息网)前揭幕

-

注一:令狐将军是唐代文学家、化州刺史、河阳刺史令狐楚(866-837)。

注2:哈利路亚是一种产于波斯的药材。《太平广记》卷414《本草》:“高仙芝切大食,他李乐,长五六寸。”

注3:肉桂是肉桂的一种,它是除去外层粗糙表皮的桂圆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