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代县

代县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代县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代县问题。

分享

浏览

6273

文章

20

代县雁门关旅游攻略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代县雁门关的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代县雁门关食宿指南

景区南北两个入口处建有前腰铺、后腰铺两个大型驿站式综合服务区,集旅游咨询、停车、住宿、会议、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可容纳2000人就餐,500人住宿,拥有标准车位500个。在雁门关村和阜戈寨两个民俗村,还有农家客栈,可容纳500人就餐,50人住宿。

代县雁门关旅游景点介绍

一、边靖楼

边靖楼(据说是国内最高大的鼓楼)就是代县的鼓楼,坐落在大南街上,可以说是代县的标志,不可不看。流传于华北民间的俗语“代州的鼓楼应县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说的正是这座巍峨不凡的楼阁。我到代县的时候边靖楼正在维修,不能登楼,所以也无须门票。

二、雁门关

在代县旅游,首推的就是雁门关,雁门关门票12元/人。

交通

如果在代县包车的话(包括游览白草口和旧广武城),往返150元;或者在新广武包车游览,包括旧广武城和雁门关,只要50元左右。

小贴士:

雁门关周围的古迹很多,但是交通不怎么方便,所以建议想要好好领略这里的长城风貌的人需花一整天,或更长的时间。本人选择了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案,就是在代县坐代县-大同的车(早上7:00左右,汽车站门口的马路边),在雁门关的路口下车,票价5元,然后步行2Km就到雁门关了。在买票的地方和管理人员砍价,最后没拿门票,三个人塞了20元给管理员,也就过关了!

回到路口,在路边打车,花2元到新广武下车,游览旧广武城,汉墓群,以及白草口长城。

回代县的时候可以乘大同--太原的车,但此车不能直接到代县,还得转车一次。

三、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建于元代,是我国现存的藏式塔的佳作。古塔坐落在如今的县府大院内,县政府可以随意进出,走进大院向右转,沿着路走下去就能看到。无须门票。

四、文庙

位于大南街的西面,距离县汽车站只有100米左右。

门票:10元,开放时间:8:00-19:00

小贴士:

在文庙我也试着和管理人员砍了一下价,最后一行三人买了两张票,省下了10元。

从文庙往西走,还能看到残存的代州城墙,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看看。

五、杨忠武祠

交通:坐代县-繁峙或到砂河方向的车,过枣林镇后在 路北“天波杨府”牌楼下车,沿柏油路行1.7公里到鹿蹄涧村。

六、赵杲观

从代县没有去赵杲观的车,只能打面的前往,往返价格80元左右,行车时间30分钟左右

门票:10元

代县雁门关游览时间

长线游客,从南北两个入口进入景区,沿中轴线到出口约需2.5小时;如单纯游览雁门关景区,约需半天到1天时间,尤其景区建有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登山喜好者停留时间更长;如停留2天可扩展到新广武、旧广武、长城、代州古城、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杨家将祠堂、白人岩等同属雁门文化旅游圈内的代县景区。

雁门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酥梨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酥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代县酥梨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特产。代县酥梨以其果肉松脆、汁多味甜,曾多次在全国、省、市评比中夺魁,素有“黄土高原第一梨”之称。

代县酥梨,誉满京华,其个头大,色泽金黄、果肉酥脆,含糖量高,堪称梨中之魁。代县酥梨是1968年引进安徽砀山梨做为父母本,由忻州地区果树站和代县蚕果站经过不断选育培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

代县酥梨在原产地为1个品种、4个品系,即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引入代县后,由于生育环境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梨品品质截然优于原产地。果形上保持了酥梨个大、周正美观的优点,果皮色泽更加光洁金黄。白皮酥、青皮酥果面色泽都变成了金黄色;金盖酥的锈色盖也逐渐消失;伏酥成熟期推迟,避免了裂果现象。代县酥梨果型似鸭梨,颜色褐黄,皮薄肉厚,酥脆可口,清香浓郁,故取名金酥梨。由于含糖量高达15.5%,超过一般鲜梨的一倍以上,甜如蜜枣,故又称为金蜜梨。这种梨具有其它梨无可比拟的酥、脆、甜、香等特点,因而不仅生食适口性强,若加工成梨脯、罐头等,更是独具特色,别有风味。研究表明,常食金酥梨能够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无论生食或煮蒸食用,均有润肺清心、消痰止咳、解疮毒和解酒之功效。近年来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金酥梨还有养阴清热和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和肝炎病患者,常食用金酥梨确有一定食疗作用。

代县酥梨1976年在全国梨鉴定会上名列榜首;1989年在全国水果鉴评会上再次夺冠;2002年在山西省优质果品蔬菜展销会上获金奖。曾远销港、澳,港、澳市场上称酥梨“色艳如金,味甘似蜜”,是“国梨之秀”。代县因此成为农业部确定的酥梨基地。近年来,代县酥梨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专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红小豆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红小豆,又名赤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21.4%,脂肪0.6%,碳水比含物55.6%,纤维素4.7%。矿物质量2.9%,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B1、B2等。既可做味美可口的豆沙馅,增加食品花样,又能制作雪条、冰激凌等冷饮食品。

红小豆又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剂。其味酸平,入心和小肠经,利水除湿,解毒排脓,煎服9至30克,可治水、脚气、黄疸、泻痢;研未敷调,可治痈肿和腮腺炎。红小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素、痢疾、伤寒杆茵等有抑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金针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金针,又名黄花菜,其色泽金黄,角长肉厚,硕大肥嫩,个头均匀,烹调久煮有烂,吃后余香不绝。金针营养丰富,据科学化验结果,每百克干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60.1克、蛋白质14.1克、灰分0.9克、钙436毫克、磷261克、铁24.3毫克。

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核黄素、硫胺素等。干黄花中含有高达5%的芳香醇,故它又是一种芳香异常的可口蔬菜,自古以来就用它制作盛馔佳肴。佛斋中也少不了它,俗语有“佛界七大菜,黄花不例外”。黄花菜还可入药,它具有利尿、健胃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绿豆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绿豆粒大饱满,滚圆匀称,干净纯色,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22.3%、脂肪1.1%、碳水化合物56%、矿物质4%、维生素1.6%、维生素B1、B2

和胡萝卜素以及含铁量在粮食中居首位。绿豆可制成各种面食点心如团粉、粉丝、凉粉、粉皮等。

绿豆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据我国医学文献记载,绿豆性寒,无毒,煮食用消肿下气,解烦热,治丹毒风症,利小便,益元气和五脏,清胆养胃,解暑止渴。盛夏喝一碗熬绿豆粥,可清凉生津,除烦利尿,是很好的自制饮料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大米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滹沱河两岸东起峨口镇、西至阳明堡有5万多亩滩涂。这里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17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69%,PH值8.4,河水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由这些条件构成了水稻理想的生长环境。代县大米以颗粒大,洁白细腻,蛋白质高,适合性强而著称。一般大米蛋白质含量在6.5——9%,但代县大米蛋白质含量超过10%,达到了出口标准,脂肪、淀粉等含量及有关指标,均属上乘。

代县精大米色白、味香,似江南鱼米,就连毛主席1948年4月6日从延安至西柏坡途经代县时都说:“没想到黄土高原能产这么好的大米,我多吃了一碗。”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辣椒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秋冬之季,代县滹沱河两岸农村的屋檐下,挂起了一串串、一排排的辣椒。那红艳艳的颜色,象用胭脂刚染过一般,鲜灼欲滴,从老远的地方便能望见。过去,我国曾有“望梅止渴”的说法。而代县农民望见这艳丽的辣椒,则会立即生涎引起食欲。他们爱吃辣椒是很出名的。在酸菜缸中,要夹杂淹些辣椒;在豆腐、粉条热菜碗里,辣椒末要放得变了颜色;他们爱吃的红面“河涝”,则更是非放足辣椒不可。因为这样的习惯,他们种植辣椒的历史悠久,精心培植起的羊角辣椒,质细、色红、个大、皮厚、籽少、味辣、油性大、果肉嫩。代县辣椒自从一九五七年出口以来,受到美国、日本、西欧、港澳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得到外商“看去颜色喜人,吃起来辣的过瘾”的好评。代县辣椒有羊角辣椒、尖辣椒、柿子辣椒等品种。代县辣椒成熟后的辣椒胎座和辣椒籽内含有丰富的辣椒素,如在食用时将其洗掉就可减轻辣味。除辣椒素外,它还有龙葵甙,脂肪油,大量维生素C及挥发油。特别是维生素C在蔬菜中占首位。因此,代县辣椒既是调味佳品,又是营养丰富的辛辣蔬菜。代县辣椒因有尖、小、辣的特点,所以用药最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着,辣椒“性辛苦大热,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少量服用,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能治冻伤、风湿痛、腰肌疼痛、关节痛、脱发等。内服用于胃弱,消化不良,肠胃充气,胃痛等

四大产地

代县是中国四大辣椒产地之一。另外三个产地是河北省的望都县、河南省的永城市和陕西省的耀县。代县辣椒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在蔬菜中占首位。代县人精心培育的羊角辣椒,质细、色红、味辣、油性大,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每到秋冬,代县境内,滹沱河两岸的农家屋檐下,都挂有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代县人不仅挂辣椒,而且很能吃辣椒,每餐必有辣椒调味,在腌菜、炒菜和面食中,也要放进足够的辣椒,代县可谓是辣椒之乡。

代县辣椒,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出口量颇大,从1957年开始对外出口以来,先后销往美国、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外商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木器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代县木器工艺已发展到高超卓越的境地。代县木器产品、种类繁多、款式新颖、工艺精湛。以箱、柜、桌、椅为主,多次参加“广交会”展出。为全省水器行业之冠。“推光漆”木器外销日本、法国、美国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睐。为全省水器行业之冠。"推光漆木器外销日本、法国、美国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睐。

代县木器制作,技术上要求十分严格,选料考究,工序复杂。推光漆木器有八道工序:制坯、披麻、刮泥、油漆、推光彩画、罩漆、铜工。图案新颖、构图精巧,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彩画图案不仅有传统的仕女、八仙、罗汉、山水花鸟、五福四喜、天官赐福、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而且有富于地方特色的名山盛景,如云冈风貌、杨家将等,使人百看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二郎庙代县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二郎庙代县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郎庙,位于代县峪口乡峪口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献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与献殿相连,屋面呈勾连搭式,台基共用,基宽12.1米、深11.5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正殿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峪口村:峪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浮屠塔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浮屠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浮屠塔,又称洪济寺砖塔,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东若院村北约5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原为洪济寺内建筑,现寺毁仅存塔,为宋代风格。

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六边形单层砖塔,通高4米。平面呈六边形,底边长1.5米。塔基束腰须弥座,塔身六面向内略弧,南北向雕有板门,其余四面雕有菱花窗,叠涩处仰莲塔檐,上承束腰须弥刹座,塔刹已毁。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东若院村:东若院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极乐寺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极乐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极乐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上木角村南约2000米的狮子山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23平方米。现仅存大殿基址和东西僧舍,余皆为新建。僧舍为石券窑洞结构。寺内现存清康熙十八年(1679)铁云板1块。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极乐寺,东邻繁峙县石佛寺,南与圭峰寺隔岭相望,西毗峨口白云寺,北连洪济寺。旧属繁峙县,1955年划归代县峨口镇。清朝同治年间,以生活简朴、学习刻苦、持戒精严而著称的清末民初、兼祧临济、曹洞二宗法脉的湖北钟祥籍宗门高僧清一禅师(1842-1916)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道场,发现这里山高路险,人迹少至,风景幽绝,适宜禅修,遂创建寺院,开单接众,一时极乐寺成为闻名遐迩的十方常住。该寺坐落在崇山环抱之中,如宝莲蓬,冬暖夏凉,景色优美,实为修行圣地,旅游观光景点约30处,著名者如狮象山、凤凰泉、悟空坐禅、劈山救母、仰天大佛等。寺院植被、树木品种多,松林常青,花卉异彩纷呈,犹如置身百花园。(内容摘自山西佛教网)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上木角村:上木角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隆兴寺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隆兴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隆兴寺,位于代县峨口镇富村下新街。创建年代不详。据戏台匾额题记载,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10平方米。

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15.6米、深8.1米、高0.25米。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稍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峨口镇:代县辖镇。1958年属聂营公社,1961年析置峨口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83.1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京原铁路、太钢峨口铁矿专用铁路及通往五台山的公路过境。水资源丰富,峨河全年有水。省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已竣工。辖峨口镇居委会和郝街、楼街、峨西村、兴圣、富村下前街、富村麻黄街、富村下园街、富村下街、正下社、东下社、西下。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妙觉寺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妙觉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妙觉寺,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关村中。据寺内钟铭记载,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代、民国多次修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69平方米。 寺内现仅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4米、深9米、高1.2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存明代铁钟1口。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东关村:东关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城隍庙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城隍庙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城隍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七年(1650)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37平方米。 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后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后殿砖砌台基,基宽18米、深10.8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稍间施有四扇四抹格扇窗。庙内现存清维修碑1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西北街村:西北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慈云庵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慈云庵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庵,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鲍家巷。据碑碣载,创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 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东侧为僧舍。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8米、深9.5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庵内现存明竭1方,清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东南街村:东南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报恩寺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报恩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中。据现存碑载,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78平方米。 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耳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4.95米、深8.4米、高0.5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前廊式结构,前檐明、次、稍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存元碑1通,清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聂营村:聂营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普照寺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普照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据寺内元代石灯塔及正殿题记载,建于元至顺四年(1333)、至正四年(1344)重修,明弘治十年(1497)重建,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予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和东西配殿,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1米、深10.3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元石灯塔1座,明重修碑4通,清重修及功德碑4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正下社村:正下社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青山寺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青山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寺,位于代县新高乡口子村西。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乾隆十五年(1750)、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93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正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8.5米、深7.9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重修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口子村:口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兴佛寺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佛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兴佛寺,亦称龙王庙,位于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龙王殿题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23平方米。

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龙王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10米、深8.7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戏台平面呈“凸”字形,石砌台基,基宽11米、深9米、高0.72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坡歇山顶、后坡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陈家堡村:陈家堡村。

展开阅读全文

代县毛泽东路居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毛泽东路居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路居,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侧县政府后院。1948年4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由陕北赴河北西柏坡时途径住宿。

路居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54平方米。现存正房6间,西厢房7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现室内陈设有毛泽东当年使用过的物品。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东北街村:东北街村,山西省代县上馆镇下辖村,东北街村坐落在县城东北角,临县城主街道,交通便利。现有耕地1030亩,1050户共2100多人,其中男女劳力共880人,党员28人。东北街村无明显主导产业,基本以务农、打工、经商维持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