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皇

三皇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三皇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三皇问题。

分享

浏览

1727

文章

27

传说中的“三皇”和“五帝”,分别是谁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的“三皇”和“五帝”,分别是谁

传说中的“三皇”和“五帝”,其实也就是羲皇、燧皇、炎皇。这中间的五帝也同样会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当然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主要是指在原始社会,对于人类做出一些特殊贡献的首领,最终就被大家送上了这一个称号。

1、伏羲,相信大家对此也会比较熟悉,因为这也就是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存在,也同样是我国古籍中很早就已经记载的。这本身就是在新石器时代也会根据天地万物出现的变化,然后创造了八卦,也会成就中国古文字的发端。在此时也能够有效结束当时相应的历史,开启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2、神农氏本这本身也就是部落的首领,后来也发明了一些农具,会以显赫的战功然后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此同时也会被大家称之为农业之神。神农氏本身就是一个对于我国民族做出很多贡献的人物,更是一个传奇的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之外,也同样会有医术,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水利灌溉技术,可以说每一个细节上都会让大家特别的佩服。

3、轩辕黄帝这一点大家也会非常的熟悉,因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在中国远古时期也是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首领,而且也同样会有效创建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所以才会被大家送上这样的一个称号。

不过人们也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称号,和帝王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也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始终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人物,我们也会知道,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指的是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原始意义三皇五帝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一作汁光纪),后增补公孙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后期增补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是历史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者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道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另外,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汉时期各地文化融合后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

虽然看似将其神化,但是在近现代考古学家发现三皇五帝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所以三皇五帝的时期确实真正地存在过。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都是谁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燧人氏,风姓,又称燧人,尊称“燧皇”、“天皇”,位列“三皇”之首。伏羲,风姓,燧人氏之子。神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黄帝,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颛顼,“五帝”之一,本名乾荒,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喾,姬姓,名俊,五帝之一。尧,姓伊祁,名放勋,“五帝”之一。舜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一作汁光纪),后增补公孙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三皇五帝时代跨越了良渚、大地湾、仰韶、龙山等文化时期,时间跨度长达7600多年;是古代中国从城邦时代至中央集权化奴隶制国家时代的过渡时期。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说,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的称号由来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继承了远古三皇的称号,最早的天皇时代距今至少已有1万年以上,最晚的泰皇距今至少约6259-6129年。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公孙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河图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北)极同道”。天地初开便有天皇,且与北极同道,其身份极崇高。《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后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后世增补的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指的是历史神话人物中“三皇”和“五帝”的合称,因历史悠久,不同的典籍记载众说纷纭,例如《帝王世纪》和《三字经》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春秋运斗枢》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帝王世纪》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按照流传最广的说法,通常称“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而是在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秦始皇为表明其位置之崇高无比,就采用了三皇之“皇”和五帝之“帝”构成了“皇帝”的称号,因此被称为“始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看完就知道了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是中国传说中的君主。现在普遍认为三皇为天皇伏羲、地皇神农及人皇黄帝。而在《史记》中记载,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其中黄帝比较特殊,既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时间在夏朝之前。其历年无确数,但最少数千年。虽然称呼他们为皇帝,但是他们并不是皇帝的身份,而是作为远古部落的首领,后人为了表示尊重,将他们尊称为皇帝。

另外,因为年代久远,且少有当时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所以史书对于三皇五帝中的具体人选有着不同的说法。但从他们开始,中华文明开始萌芽产生,所以他们也被当作中华文明的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为什么大家只重纪念轩辕皇帝而轻其他两位皇帝?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皇五帝其实大家也知道,是中华民族始祖,但是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好像大家都只纪念什么轩然皇帝,并不会去纪念另外两位皇帝,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轩辕皇帝厉害一些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想让人崇拜,你个人必须得做出奇迹,轩辕皇帝受人崇拜,那不是空巢来风,必有他的前因后果关系。

一,在人们的蛮慌时代,为了找一口食能填饱肚子守住自已的领地,往往都是争的你死我活发生群欧,失败的一方往往被赶尽杀绝,甚至被放在火上烤食,这便是动物的本性。

从轩辕皇帝开始,摒弃了动物陋习,以仁制人,把战争中战败的各部落融入到一起统一管理,做到了在大管辖区内不分彼此之间一律平等的共产生话,有福同享,有难同担,消除了为争领地战争带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拉开了人类原始文明的序幕,成了有组织的社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雏形行成诞生。

二,因为对中国人后世影响最大。

时间过的太久,好多人都不记得了那段历史了,我们现代的社会框架构造一直沿袭了皇帝的真传,他对我们当代的人文地理,衣食住行,种植养职殖,军事技术等!等!等!方方面面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的生活,他是我国千古一帝中的老大,当然是记念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耶稣真的是中国三皇五帝之一?究竟是谁呢?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耶稣三皇五帝看起来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物。耶稣作为西方人的上帝,而三皇五帝则是中国古代五位非常有名的上古时期的君主。但是却有一种说法认为耶稣其实就是三皇五帝当中的一位。这种说法应该有很多人都觉得不太可信吧,毕竟他们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神话体系。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耶稣真的和三皇五帝有什么关系吗?1.耶稣介绍

耶稣是基督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神话人物,在西方的历史上也确实有这样一个人。

虽然关于耶稣的具体出生年月基督教的不同派别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差异也只在几年之内。综合来看,耶稣其人应该是在中国汉朝时期(公元1年前后)出生的。

在神话中,耶稣是她的母亲玛利亚还未嫁给约瑟之前便怀上的孩子。被戴了绿帽子的约瑟,本打算暗中休了玛利亚,不曾想在梦中遇见了天使。天使告诉他耶稣是神的孩子,是来救赎百姓的。约瑟这才接受了这个孩子以及他的母亲玛利亚。

耶稣长大以后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开始传道。不过由于所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当时的罗马政府相抵触,遭到通缉。公元三十年左右,他被自己的一个门徒犹大出卖,最终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在死后的第三天复活了。

那么复活后的耶稣又去了哪里呢?按照神话所言,复活后的耶稣找到他的信徒说“我要去给更多的人传教”,然后消失在了远方。

这个远方具体指的是那里,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最近有人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耶稣可能和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之一——颛顼是同一个人。为何会有这样的猜测呢?2.耶稣真的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吗

第一,他们认为颛顼在古时的读音和耶稣的读音相似。从这一方面看俩人似乎有某些联系。

第二,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颛顼出生在若水,他的领地在扶余。古意中若水是西方之水,扶余也是在西方,可能就在现在的巴勒斯坦附近。

第三,耶稣死了又复活,颛顼的生平也有死了又复活的故事,这样的巧合令人深思。

以上观点是一位吉林的学者宫玉海提出的。宫教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山海经》一书。

虽然宫教授是中文系的学生,近十年来也在专心致志地研究此书,但是这个观点在我看来不免有些荒唐。

首先来说说这个读音的问题。如果凭读音便认为二者有联系,不免有些草率。而且颛顼也只是一个代号,他还有其它的名字。按《史记》的说法,这位人物姓姬,名乾荒。当然古人一般不会直呼其名。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读音论”确实有些荒谬。

其次,笔者并不否认若水是西方之水。但是,上古时期的西方和现在所言的西方是一回事吗?我们就拿“中原”这个词举例,最早的中原仅仅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小块,后来随着中原部落数千年的扩张,今天的中原可以泛指整个中国。

古人留下的地位名词,只是在自己所知的地界范围内划分而已,时代不同,指向也不同。而这扶余也是同理。毕竟目前还没有考古挖掘能够证明,在上古时期我国的势力范围就已经大到地中海了。

再来说这二人的生平有些类似这一点。上古时期的颛顼起码是夏朝以前的人。而夏朝大约是处在公元前2070至公元前1600年。这样算来,颛顼必定是公元前很多年的人了。而耶稣不过是公元元年左右才出生的人。这样的两个人,若说耶稣的故事可能是照着颛顼的故事改编来的倒还有几分可信度。但若说这俩人是同一人未免太过夸大了。

总而言之,笔者想说,对于处在自己知识盲区的观点或者说法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量,不能轻易相信。3.颛顼简介

颛顼(zhuān xū)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名乾荒;号高阳氏,生于帝丘(今河南濮阳),据《史记》记载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华人文始祖之一。颛顼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建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后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市)。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东郡濮阳顿丘(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城门外广阳里。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高辛(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

全文共 1950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我们是经常会听说的,但是恐怕知道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的人就不多了吧?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一些神话当中的上古时期的统治者,但是,他们却不像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种,很明确就是神话人物的,很多人也分不清三皇五帝究竟是真实存在过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虚构的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皇是华夏的祖先,主要是汉族的祖先,有很多著作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每一本著作列出来的三皇人物都是不同的。在《世本》当中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皇帝,这本书是出自先秦的古籍。在《吕氏春秋》当中所记载的三皇是伏羲,神农,女娲三个人物。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是天皇,地皇以及泰皇。在《史记·补三皇本记》中所记载的又不一样,是天皇,地皇,人皇。《尚书大传》中指出的是燧人,伏羲,神农,在《风俗通义·皇霸篇》书写的是伏羲,女娲,神农。而《白虎通》中指出的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通鉴外记》中记载的是伏羲,神农,共工。

在三皇里面,我们最熟悉应该就是女娲了,我们从小就听过关于女娲的很多神话故事,是上古时期的创世女神,造物造人,补天救世,被世人称为大地之母。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和女娲共同福佑社稷。还有传说中说伏羲是燧人氏之子,伏羲也是中国古代记载中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界的鼻祖。在记载中伏羲是人首蛇身,和女娲结婚生儿育女,造就万物,据说伏羲在称王之后的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的。

燧人氏大家很少听说,这是几十万年前的任务,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就是他发明了钻木取火,被后人奉为火祖,也被位列在三皇里面,被尊称为燧皇,这位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说完三皇说五帝,其实五帝在不同的史料当中记载也是不同的,五帝指的是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最突出的五帝是三种说法,一种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是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颛顼。最后一种说的是:少皞、颛顼、高辛、尧、舜。一般情况大家说五帝都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在中国华夏文明的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虽然是神话故事,但都是属于华夏文明,三皇五帝也是所指诸人。中国的祖先们处于不同时期的文化的象征,每个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女娲是创世纪的人物,和伏羲一起创造人类,以及世间万物,神农代表的是野蛮时代。到了五帝之说,指的是部落联盟鼎盛时期的代表,也是当时的军事民主制时期的重要人物。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后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说,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的称号由来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继承了远古三皇的称号,最早的天皇时代距今已有大约三百多万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约三十多万年。后世增补了燧人、伏羲、女娲、神农、颛顼等诸位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与部落首领的历史。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后期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后世增补的“五帝”分别有如下不同说法:

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

展开阅读全文

庆余年三皇子是谁?三皇子李承平人物介绍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庆余年》中有一个比价有趣的设定,就是朝中除太子外,还有大皇帝、二皇子三皇帝,也就是说三皇帝并不是庆帝第三子,而是第四子。原著中三皇子李承平戏份还算挺多的,但在剧版却迟迟没有现身,可能这也跟《庆余年》分为三季有关,可能三皇帝更多是在后面几季出场。三皇子在朝中的权势完全不如太子和二皇子,不过最适合庆国皇帝这个位置的人却是三皇子,最后范闲也是选择了他。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三皇子李承平,一起来了解下吧。三皇子是谁?

《庆余年》书中有太子,大皇子,二皇子,还有三皇子。很多读者就不明白了,那太子到底排行老几?按理说太子该是嫡长子,大皇子的母亲不是皇后,所以原文写了太子喊大皇子大哥,岁数又比三皇子大,就是说太子就是排行老二的。

实际上大皇子年纪最大,三皇子最小。二皇子和太子年龄相仿,具体年纪作者猫腻没有细说,但推断应该是二皇子略长于太子,因为宁才人是东夷外族,只要还有其他皇子可选,她的儿子注定无缘于皇位了。而二皇子的母亲虽然是皇妃,但地位远不如皇后,庆帝既有意把二皇子当成太子的砺刀石,让他俩较劲,想来多半是二皇子比太子亲近王宫亲贵或仅仅早出世些。

最后范闲在京城遇到了很多危险,范闲都一一化解了。可后来范闲发现杀害母亲的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庆帝之后,他联合了所有的人其中就包括五竹,将庆帝杀害。并将三皇子送上皇位。而五竹则一路保护着范闲,直到范闲归隐海边。三皇子李承平人物介绍

在剧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有其各自独立的主线,因此,在追这部作品的时候,还是得时时刻刻将注意力集中,否则稍有不慎,可能就将重要的情节给忽视了,不过里面的剧情也是非常精彩的,还是很值得各位观众老爷们追一追。

对于剧中父亲的角色,也是让人期待的,范建有两个亲生儿女,分别是范若若和范思辙,还有一个养子,就是范闲,对于这三兄妹而言,他其实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因为有范闲替他管着,他也很放心,后来范若若嫁人了,而范思辙也成为了富豪,就连范闲也是成功复仇了,过上隐居的生活,对于范建来说,依旧是非常圆满的结果了。

林婉儿的父亲是当朝的宰相,可以说是非常有权力的一个人物了,而他对自己的女儿也是非常疼爱的,不忍她受到任何的伤害,虽然位高权重,但也是伴君如伴虎,因此也得小心翼翼,后来庆帝被杀了,三皇子李承平也登上位了,而自己的女儿也和范闲在一起了,对于他来说,其实结果也算过得去的,起码自己的女儿得到幸福,而自己也该享乐晚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都是谁 三皇五帝有哪些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关于三皇五帝很多著作对此有着不同的记载,众说纷纭。

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是燧人、伏羲、神农 。一般情况大家说五帝都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在中国华夏文明的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虽然是神话故事,但都是属于华夏文明,三皇五帝也是所指诸人 。

展开阅读全文

东逯寨三皇庙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东逯寨三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逯寨三皇庙位于五龙口镇东逯寨村北2.5公里太行山支脉凤凰岭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东西18.4米,南北17.5米。

现有三皇殿、广生殿、山门、照壁等。三皇殿为主体建筑,为明代单檐歇山式筒拱券仿木结构无梁殿砖石建筑。前檐平板枋雕云龙、凤凰、云纹、人物、禽兽等图案。东西稍间平板枋上雕刻“拉弓射猎”、“持叉捕鱼”等生活场面,拱眼壁板间雕刻观音、八仙、莲花等,檐下为砖制五踩斗拱。广生殿为硬山筒拱券无梁殿砖石建筑。整个庙寺均就地取材,以凤凰岭附近褐色砂石建筑。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崇祯十年(1637年)重修三皇殿。省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杨焕成先生对这座很重要的明代道教建筑考察后评价,三皇殿属典型的中原地区明代中期地方建筑手法“无梁殿式建筑”。檐下斗拱、拱眼壁、大额枋、平板枋、挑檐檩、檐椽、飞椽、角梁、耍头等砖雕图案精美,为河南现存明代砖石无梁殿建筑中的孤例,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该殿的斗拱形制、檩、椽、枋等结构特征均符合中原地区明代中期地方建筑手法的做法,是研究中原地区,特别是研究河南省明代地方建筑手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重要的建筑历史和科学价值,被列入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三皇庙是济源地区少有的仿木砖石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东逯寨三皇庙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逯寨村:东逯寨村历史悠久,地处济源市五龙口镇东北角,东临沁阳市,北与山西晋城市相连,南有焦克公路,北有焦枝铁路。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田水利大有发展,树成林、田成方,盛产小麦、玉米。村里现有农户650户,人口2800人,土地1600亩,党员65人,劳动力1900人。村里有高标准的舞台一座,文化广场一处,内设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室外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洪井三皇小米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洪井三皇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分布在黎城县洪井乡的烟子村、白云村、洪河村、山窑头村、吴家峤村、横岭村、刘家村、石桥背村、程家村等十多个山区村的“洪井三皇小米”。

洪井乡位于黎城县县城西北部,距县城仅8公里,扼全县南北交通之要冲,207国道纵贯全境,19条通村水泥路、柏油路整洁平坦,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丘陵山区,自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3°35′83″至113°39′93″北纬36°56′77″至36°62′07″,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共辖24个行政村,共有2809户,11800口人。三皇米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洪井乡的烟子村、白云村、洪河村、山窑头村、吴家峧村、横岭村、刘家村、石桥背村、程家村等十多个山区村,区域内耕地总面积670公倾,主要推广品种有晋谷21、晋谷35、沁州黄等品种,年平均单产250公斤左右,总产75万公斤左右。

地域范围

洪井乡位于黎城县县城西北部,距县城仅8公里,扼全县南北交通之要冲,207国道纵贯全境, 19条通村水泥路、柏油路整洁平坦,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丘陵山区,自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3°35′83″至113°39′93″北纬36°56′77″至36°62′07″,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共辖24个行政村,共有2809户,11800口人。三皇米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洪井乡的烟子村、白云村、洪河村、山窑头村、吴家峧村、横岭村、刘家村、石桥背村、程家村等十多个山区村,区域内耕地总面积670公倾,主要推广品种有晋谷21、晋谷35、沁州黄等品种,年平均单产250公斤左右,总产75万公斤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三皇小米,金黄透亮,圆润饱满,口感绵甜,粘糯爽口,清香四溢;蒸煮皆宜,酿酒清香;夕日皇宫贡品,今朝桌上佳肴。三皇小米,主要原料品种是晋谷21号,该品种单杆穗大,中晚熟,穗长34.6cm。长立锤形,小穗较长,刺毛短,单穗重21.72g,千粒重3.54g。抗粟瘟病,对白发病免疫。晋谷21号系白谷黄米,其米黄度其它品种无法相比,煮粥粘碗挂锅,适口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该产品于二OO九年六月十二日经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氢基酸总量检测结果约为 10.888g/100g,高于普通产品均值约10.4g/100g;本产品含有维生素C较高检测值为约3.17mg/100g;蛋白质检测结果约为10.3g/100g,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均值。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卫生指标应符合GB2715规定。三皇小米不应使用添加剂,黄曲霉毒素≤5,六六六≤0.05mg/kg;甲基毒死蜱≤50.05mg/kg,溴氰菊酯≤0.5mg/kg,无机砷≤0.15 mg/kg,铅≤0.2mg/kg ,汞0.02≤mg/kg,柠檬黄不得检出。

展开阅读全文

孝义三皇庙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孝义三皇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庙,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城区贾家庄村三皇庙街中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年间曾多次扩建和修葺,但现存建筑结构最早者为元代遗构。像这样原址、原貌、庙群保存完好的三皇庙,专家共识国内罕见。

该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两进院布局。遒劲有力的“三皇庙”额匾镶嵌于始建山门的门额上。中轴线建有乐楼、三皇殿。头院南建碑廊一处,北角设掖门,为一、二进院出入通道。两进院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故掖门前设踏步缓解。二进院三皇正殿座西向东,殿内正面供奉太昊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两侧配祀古代十大名医,南北山墙绘有与名医有关的故事。壁画色彩明艳,线条清晰,两侧耳殿左供财神,右奉牛马王。正殿门额上高悬木刻“三皇庙”竖匾一块,为明嘉靖进士四川按察使邑人梁明翰赠。丹墀下古松参天,旗杆悬斗分竖正殿左右。南北两侧庑廊各一排,现制钟鼓分置其中。

大殿对面是明清以来几经重建的乐楼,做工考究,雕刻华丽,高悬民国八年所刻额匾一块。-凸体金字“海市蜃楼”,由晚清书法名家秦龙光所书。乐楼天花板彩绘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神彩各异,栩栩如生。前后台间,镶嵌彩绘大块玻璃为整座戏台增添光彩,时有“玻璃戏台”的美誉,曾形成邑内外“为看戏台而看戏”的时尚。

三皇庙内多数建筑保存完整,该庙真实反映了道教庙宇建筑的平面布局,尤其是三皇庙正殿现存整体梁架及建筑部件仍保留元代遗构,结构简洁稳固,再现了元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建筑理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并有一定品味的文化底蕴。

三皇庙内所祀“三皇”,即伏羲、神农、轩辕。传说中伏羲画八卦而定四方,结网罟教民以渔猎;神农艺五谷而兴农事,尝百草群药圃;轩辕造农具,定节气。“三皇”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历朝历代多有拜谒、公祭、民祭、祭拜活动连年不绝,香火旺盛历久不衰。

为弘扬三皇圣德,传承三皇文化,满足炎黄子孙祭拜始祖,以继承传统,繁荣家乡经济,贾家庄村委委员会承民心,顺民意,于公元二零零五年六月(乙酉年四月)完成重修三皇庙第一期工程。

2013年5月,孝义三皇庙景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话:0358-782822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展开阅读全文

元三皇庙碑刻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碑刻为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宿迁境内现发现最早的碑刻。该碑座落在真如禅寺山门前广场西侧。

三皇庙创建两庑碑1985年7月出土。石碑总高3.84米,额正背面皆为二蟠龙抢珠造型,刻工精致,呼之欲出。碑额正中篆印一方,文曰:“创建两庑”。碑座为赑屃,昂首左视,神态逼真,背纹清晰。正面楷书碑文完整清楚,而碑阴题名大部漫灭难识,碑身断为两截,出土后经粘合,已筑亭护之。碑文乃1337年(元惠宗至元三年)夏历七月乡贡进士济宁路郓城县晏逢真撰,淞江府官医提领宿邑朱应仙书丹并篆额,下邳刘云孙镌。内容称颂邑宰王仲宽捐己俸为三皇庙创建两庑并塑十代名医像之功绩。

三皇庙创建记碑此碑立于元延佑五年(1318年),。碑体高2.30米,宽1.02米,厚0.22米。出土时不见碑帽,碑体上沿部份破裂,少数文字模糊不清。碑文字体行楷,内容为颂扬轩辕等三皇及后世圣人,“以医道为务、以济民生”的功德,阐述了“古人无贵贱,以医为师”,“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思想观点。简要叙述了谋划创建三皇庙的目的和经过,此碑现存项王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阁无梁殿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阁(无梁殿)为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阁(无梁殿)位于襄城县城关镇北关街,时代为明。

2005年,三皇阁(无梁殿)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院墙东墙基为起点向东5米、西墙基为起点向西5米、南墙为起点向南10米、北墙基为起点向北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沿为起点外扩10米。

城关镇:襄城县城关镇南望紫云山,西依北汝河。境内交通便利,永西、郑南、洛界三大国、省道和平禹铁路纵横交错,东距许平南高速公路仅7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20余公里,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城关镇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人在这块气候温和、水草丰美的沃土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2700多年的建城史,为这块仅有7.3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星罗棋布地留下了诸如汉代古城墙、瓮城、。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谷森林公园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山门镇东南10公里处的三皇谷森林公园2003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隶属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山门林场,地处秦岭山脉与关山山脉的结合部,是牛头河的发源地。该公园距清水县城40公里,距天水市90公里,海拔1600——2100米,年平均气温8℃,相对湿度70%,森林覆盖率达76.1%,属典型的暖温带山地半湿润气候区,素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森林浴场”之称。

该园占地3665公倾,集森林、水体、野生动植物和奇峰峡谷景观为一体,主要景观有皇帝遗迹、古镇遗址、观音峰、鹿鸣山、火焰山等。园内林海莽莽,青山叠翠,草场碧绿,山花烂漫,清流潺潺,鹿声鸣鸣、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是天水市唯一的以亚高山草甸为主体的草原风情旅游区。园内建有仿古式别墅、蒙古包、多功能餐厅,设有跑马、狩猎、射箭、野炊、徙步探险等旅游项目,有烤鱼、烤羊、山野菜和农家面食等地方特色小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吃、住、行、乐和旅游探险、避署观光为一体的天然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三皇五帝是传说还是真实的 历史上真有山三皇五帝吗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三皇五帝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其实对于三皇五帝究竟是谁,一直以来各种说法也不相同,因此简单来说,他们被认为是远古时期的不同的部落的首领。然而这本身其实就已经带有很浓重的神话色彩了,究竟三皇五帝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并不存在,只是后世人创造出来的一些神话人物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三皇五帝指的是谁

“三皇五帝”这个词,详细绝大多数炎黄子孙都不会陌生,毕竟我们翻开图书馆内的各类国内史书,首先看到的就是三皇五帝的故事。

但是“三皇五帝”具体是指哪几个人,历史上各种文献记录比较混乱,说法有好几种。

关于三皇的说法有“天皇、地皇、泰皇”说、“伏羲、神农、黄帝”说、“伏羲、神农、女娲”说、“伏羲、神农、祝融”说、“伏羲、神农、燧人”说、“伏羲、神农、共工”说等。

关于五帝的说法,有 “黄帝、颛顼、喾、尧、舜”说、 “少昊、颛顼、喾、尧、舜”说、 “黄帝、颛顼、太昊(伏羲)、少昊、炎帝”、“黄帝、庖牺(伏羲)、神农、尧、舜”说、“黄帝、颛顼、喾、尧、少昊”说等。

但是不管说法有多少种,所有历史文献都认为三皇五帝就是传说中华夏人的始祖,是华夏文明的缔造者。

相信很多人其实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所谓三皇五帝是否真实存在过?三皇五帝究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呢?

2、三皇五帝真实存在吗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从三皇五帝至夏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是非常模糊不清的。就连距离夏朝最近的商朝,甲骨文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关于三皇五帝的明确记载,大多数是起源于周朝。

不过,这也并不能够证明三皇五帝是周朝人虚构出来的神话人物,毕竟目前发现的关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文物还太少,有可能真正记录三皇五帝事迹的文物还埋藏于地底。

当然,现在很多学者持这样一个观点:三皇五帝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是三皇五帝指代的可能并不是某几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类人,或者说是几个上古时期大的部落群体。

目前,我国已经挖掘出多处三皇五帝时代的大型文化遗址,例如“陶寺遗址”、“石峁遗址”、“河洛古国遗址”、“良渚遗址”,向人们暗示着,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真的在我们身处的这片土地上活跃着。其中,“良渚遗址”还成功申遗,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文明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上古时期,“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再是一句空话。

3、三皇五帝在历史上存在吗

此外,人类分子学引入考古领域,也为我们寻找三皇五帝提供了支持。由于人类Y染色体是研究父系血缘的最佳材料,因此很多学者通过Y染色体寻找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在严实和王传超的论文《Y chromosomes of 40% Chinese are Descendants of Three NeolithicSuper-Grandfathers》(《40%的中国人的Y染色体来自三个新石器时代的超级祖先》)中提及:

"在树上观察到,5000到6000多年前左右,在中国出现了三个超级祖先,一个在M117下,一个在M134的另一个分支,即F444下,还有一个在002611的下游F11下。这三个超级祖先出现的年代很接近(次序按不同方法算出来有所区别)。我把他们分别称为Oα,Oβ和Oγ,算作对现有单倍群命名系统的一个改进。这三个大约6000年前的人的后代构成了现在汉族人群的40%以上。"

“这三个超级祖先Y染色体扩张年代正好在五六千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对应的文化包括仰韶时代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晚期等。"

因此,三皇五帝或许真的存在与我们的历史长河之上,只不过还尚待人们去追寻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