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七七事变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七七事变问题。

分享

浏览

4791

文章

25

七七事变卢沟桥在哪个城市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具体地址是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七七事变的图片_七七事变高清图片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现在,小编为你推荐关于七七事变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1、七七事变后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发动抗战

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

在白山黑水间首先点燃的抗日烽烟,立即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抗日的怒火,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侮、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

2、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尽心竭力支援抗战

个八年抗战中,大后方的工人阶级冒着空袭坚持生产,支援前线,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广大农民对抗战的贡献感人肺腑。血战沙场的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源源不断兵源的补充,主要也来自农民。农民以努力生产、协同作战支持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支撑着大后方的巩固。

战前,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抗战爆发后,当祖国召唤、形势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抗战期间,由于大敌当前,中国的资本家和地主也响应政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分别以增加生产和同意减租减息,献上了自己一份报国之心。

3、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各大党派取消反蒋纲领 一致拥护国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为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自动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8年4月,国家社会党领袖张君劢、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后致书蒋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府一致拥护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除拥护政府对日作战外,各中间党派还在创办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支持抗战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4、七七事变后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出人出力出钱支援抗战

少数民族同胞更与汉族同胞风雨同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除早已在东北战斗的满族、朝鲜族等之外,回族、傣族、壮族、高山族、水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

据统计,八年抗战中直接参加对日武装作战的少数民族近四十个。广大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起来,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除捐献款物外,广大华侨还喊出了有力出力的口号,许多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热血青年终止学业,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直接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

5、外国人称七七事变是时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半年前,这两人都参与了反对南京政府的“两广事变”,与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而现在他们跟英国人谈话时却表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人。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是“七七事变”发生近两个月后,战火中的中国给予西方的印象。

关于七七事变的图片

七七事变的图片[1]七七事变的图片[2]七七事变的图片[3]七七事变的图片[4]七七事变的图片[5]

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七七事变》介绍

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七七事变》讲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战开始的前后经过。现在,小编来告诉你电影《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三、《七七事变的》的介绍

1931年9·18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进而虎视华北各省。宛平县是当时的华北要道,驻守在这里的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领导下,对日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感到畏惧。为了避免和日军正面冲突,宋哲元主张从丰台撤出,日军让29军交出防区。日军向宛平城芦沟城进军,30军躲了起来。

五、蒋介石卢沟桥抗战原文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国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三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付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着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国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个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续之以塘沽协定,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无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所驻地区不受任何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为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的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蒋中正

1937年7月17日.....

一、《七七事变》的基本信息

本片是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吴桂苓、吴京安、李法曾、杜志国、郑邦玉、郑继勇、周宁朝等演员联合出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

片名:《七七事变》

外文名称:The Lu Gou Qiao Incident

类型:剧情片/战斗片

年代:1995年

制 片 厂:长春制片厂

历史顾问:程思远、吕正操、贾亦斌

出品人 阎敏军

制作人 裴凤林

监制 __坚、强 卫

四、《七七事变的》的剧情简介

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了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道,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驻守在平津要道宛平城的是中国的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带领下,全军将士加紧练兵,准备抵抗日军的进攻。日军在中国军人的严密防御面前,未敢轻举妄动。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队拒绝,日军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双方交战。日军遂大举进攻卢沟桥,并进一步扩大战事,直逼北平城,华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纷纷奋起声援29军。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应邀赴庐山,与蒋介石就国共合作抗日进行了谈判。

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表明了抗日的态度。 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决定全面抗战。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战场,指挥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控制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能力,二位将军率军以死相拼,先后战死疆场,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代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 29军在日军的强攻下伤亡惨重,宋哲元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宛平城。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挺身而出,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纷纷奋起抗战。

二、《七七事变的》的获奖情况

该片获得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996年第16届金鸡奖最佳道具奖:吕光、程天、施化林;1996年第19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资料_卢沟桥七七事变资料

全文共 2343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亦称七七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资料,欢迎阅读!

1事变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2事变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3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4事变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5事变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6事变起因及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展开阅读全文

卢沟桥七七事变资料

全文共 2432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资料,欢迎阅读!

七七卢沟桥事变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

日本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无奈还击。这便掀开了日中战争的序幕。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晚10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 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七七卢沟桥事变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展开阅读全文

亲历者讲述“七七事变”

全文共 2544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7月7日,自7月7日事件以来,74年已经过去了,只剩下7个人见证了它。

2007年7月7日,即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作家方俊在卢沟桥组织了全国9名29岁退伍军人的最后一次集会。他们是来自大陆的15名幸存者的代表。四年过去了,其中几年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目前,中国大陆只有7名最终证人。他们是吴江平、沈殿智、赵新礼、顾、张克宗、王守彦和。

吴江平,98岁:去延安打败日本

1928年5月3日,当我15岁的时候,我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济南的焚烧、杀戮和抢劫老吴曼江平所说的济南大屠杀,又称“五四大屠杀”。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日本出于对中国统一的担心,以保护国民的名义向济南、青岛和吉焦铁路沿线派兵。“为什么我在1936年加入29军?我为什么在1938年去延安?”吴江平拍着自己的大腿喊道,“打日本!98岁的前29岁老兵吴江平说:“74年前,作为一名29军的战士,我在北平的卢沟桥和南苑与日本侵略者战斗至死。1949年,整个国家获得解放。我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在北京工作。我想告诉北京的年轻一代:不要忘记七七事变!永远不要忘记国家和民族屈辱和反抗的历史。我想告诉日本国民,中国和日本从合作中受益,从战斗中互相伤害。"

93岁的赵新礼:战斗4-5小时摧毁日本军队

赵新礼,河南临颍人,上小学才三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家庭很穷,所以我不得不辍学,和我哥哥一起做小生意。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他想抗日,他的二叔在29军工作,所以他加入了29军。那时,士兵必须得到保证,否则他们就不能成为士兵。“七七事变前,我们去天津,心理不平衡。在中国人所在的地方,我们甚至不能驻军。七七事变后,每个士兵都很兴奋,觉得是时候离开了。7月27日,我们在天津与日本作战。当时在天津的旧车站,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战斗,我们在早上六七点消灭了敌人。这时,天亮了,人群打开门,看到我们都睡在街上。他们立即把士兵们拉回家休息。老百姓给了我们很多食物,他们想和日本作战。”赵老说道。

92岁的张克宗:希望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张克宗,河北南皮人,1934年5月在张北县参军,师从赵、。

记者多次采访了二十九军老兵张克宗。最壮观的场景是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附近的一次采访。那是2005年。朝天门码头前是长江。河里行驶的车轮不停地鸣笛,“呜呜”声在山里回荡。

在阳光下,老张克宗解开裤子,可以看到他腹部的伤疤。

张克宗说:“七七事变,我被枪毙了。幸运的是,这是一颗流弹。如果我近距离射击,我将没有生命。那时,我用刺刀割破腹部肌肉,挖出子弹,撕开军装,包扎起来。然后行军作战。”

现年92岁的张克宗身体健康,目前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他最大的希望是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92岁的顾:我不喜欢国民党军队的腐败。

顾,92岁,1936年夏天毕业于邢台市第十二中学。他被北京中华中学录取了几个月。1936年底,他被南苑29军军事训练团录取,在那里接受了6个月的训练。1937年7月,他被军事参谋训练班录取。八月底,日本侵略者进攻南苑,突围时失去了联系。顾回到家乡,考上《中央军事学院洛阳分院》第14期一年多。他于1938年11月毕业,被分配到山西东南部的第10师。由于不喜欢国民党军队中的吸毒和赌博,顾操·平离开了师,在太行山加入了八路军。

92岁的沈殿智: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沈殿智出生于河南省盐城市上桥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3岁时出去谋生,15岁时参军。他是29军37师217团3营12连4班的一名士兵。

沈典最深的感受是,在29军服役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一位进步的知青和两名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帮助下,他阅读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

1938年3月1日,沈殿智和地下党成员王荣祥脱离二十九军,于3月4日加入八路军,并于1938年5月26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王荣祥同志在苏联大使馆工作。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英年早逝。

1954年至1958年,沈典在苏联空军学院学习。他于1983年5月退休,享受晚年。

93岁的姚爱华:被日本骑兵吓坏了,他尿裤子了

74年前,姚爱华是一名战地护士,他在1937年的七·七事件中拯救了29名士兵。七·七事件后,她和她的丈夫,一名上尉和一名军医在国家军队医院,随军队一起转移。1948年,随着军队起义,她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姚爱华的姐夫是游胜华。白求恩大夫留给他最后一句话...两张军床,你和聂夫人,还有两双英国皮鞋。冀中给了鲁司令靴子和马裤。贺龙将军也会给他一些纪念品。给叶部长两盒,副部长您十八种设备,博士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蒋校长让他随便选两件作为纪念品……”

1936年,姚爱华在保定同仁中学学习。1937年7月7日晚上,街上的卖报纸的人喊道,“额外的!额外的!二十九军和日军开火了!”

战争越来越紧张了。姚爱华跟随后方医院来到湖北孝感。有一次,其他同志冲她喊道,“小姚,快跑!日本骑兵马上就要到了!”很快日本骑兵就到了。姚爱华赶紧钻进谷仓的干草堆里,用筛子盖住了头。他吓得尿裤子了。日本人离开后,他们从干草堆里出来,带着他们的战友向西跑。

96岁的王守彦:珍惜今天的繁荣

王守彦是二十九军军医,经历了八年抗战。他没有在战争中受伤。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一名年轻的革命者殴打头部。即便如此,他在一次采访中再次表示:“我们已经赶上了好时光,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

王守彦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从小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熟记四书五经”。

1935年,他向29军军医处提出申请。"当时,二十九军的军部仍在北平."王老回忆说,军队非常重视有文化基础的新兵,因为当时知识分子很少。就这样,19岁的王老成了29军的军医学生。

1936年,二十九军军部迁至北平南苑区。王老在军医处筹建处注射室工作,向老军医学习医学技术。

在老人的记忆中,童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九军副司令。"童武功高强."老人回忆说,当时在南苑军营举行的阅兵仪式上,宋、、童等29位将军站在高高的阅兵台上。童格林走上前,问下面的士兵:“你们的大刀又快又快。”士兵们按照惯例从背上拔出了大刀。他们没有把它送到阅兵台,而是用手扔出去,明亮的大刀划出一道高弧线,落到了阅兵台上。童格林的副指挥官伸出手,同样坚定地抓住了大刀。

展开阅读全文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卢沟桥七七事变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相关

卢沟桥七七事变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欣赏(5张)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1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2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3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4#p#副标题#e#

卢沟桥七七事变图片5

卢沟桥七七事变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卢沟桥七七事变时间及简介

时间:1937年7月7日—7月31日

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简介图片

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以及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事变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事变简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5米,宽8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3事变图片欣赏(6张)

七七事变图片1

七七事变图片2

七七事变图片3

七七事变图片4#p#副标题#e#

七七事变图片5

七七事变图片6

4事变的意义及历史价值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七七事变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资料_卢沟桥七七事变资料

全文共 6270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亦称七七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资料,欢迎阅读!

1事变历史意义及价值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2周年纪念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同步直播。

3事变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年纪念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长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00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2007年,抗战馆在当年的7月7日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与之相配合,抗战馆推出了一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的纪念封。由抗战馆参与的纪念抗战历史书籍——《北京抗战遗存》和《抗战家书》在京首发。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七七事变资料相关

5事变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6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7事变的过程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晚10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 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 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8事变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9事变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p#副标题#e#

10事变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_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

全文共 1928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你知道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事变历史意义及价值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七七事变相关

2事变发生的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3事变发生的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4事变发生时间:1937年7月7日—7月31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5事变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七七事变》介绍

全文共 286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七七事变》讲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战开始的前后经过。现在,小编来告诉你电影《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1、《七七事变的》的获奖情况

该片获得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996年第16届金鸡奖最佳道具奖:吕光、程天、施化林;1996年第19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2、《七七事变的》的剧情简介

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了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道,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驻守在平津要道宛平城的是中国的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带领下,全军将士加紧练兵,准备抵抗日军的进攻。日军在中国军人的严密防御面前,未敢轻举妄动。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队拒绝,日军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双方交战。日军遂大举进攻卢沟桥,并进一步扩大战事,直逼北平城,华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纷纷奋起声援29军。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应邀赴庐山,与蒋介石就国共合作抗日进行了谈判。

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表明了抗日的态度。 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决定全面抗战。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战场,指挥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控制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能力,二位将军率军以死相拼,先后战死疆场,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代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 29军在日军的强攻下伤亡惨重,宋哲元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宛平城。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挺身而出,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纷纷奋起抗战。

3、《七七事变》的基本信息

本片是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吴桂苓、吴京安、李法曾、杜志国、郑邦玉、郑继勇、周宁朝等演员联合出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

片名:《七七事变》

外文名称:The Lu Gou Qiao Incident

类型:剧情片/战斗片

年代:1995年

制 片 厂:长春制片厂

历史顾问:程思远、吕正操、贾亦斌

出品人 阎敏军

制作人 裴凤林

监制 __坚、强 卫

4、《七七事变的》的介绍

1931年9·18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进而虎视华北各省。宛平县是当时的华北要道,驻守在这里的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领导下,对日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感到畏惧。为了避免和日军正面冲突,宋哲元主张从丰台撤出,日军让29军交出防区。日军向宛平城芦沟城进军,30军躲了起来。

5、蒋介石卢沟桥抗战原文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国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三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付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着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国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个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续之以塘沽协定,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无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所驻地区不受任何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为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的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蒋中正

1937年7月17日.....

七七事变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相关资料

全文共 2838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相关资料

1月20日

虽日本中国驻屯军所属部队集结于密云、高丽营、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区,宋哲元以19日秘密协定下令37师向西苑集结。第29军令132师在永定河以南集结,另该师独立第27旅进入北平担任城防。日军却突然炮击宛平县、长辛店,致使遭受损伤,吉星文亦负伤。

2月26日

廊坊沦陷,守军退至通州,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29军撤出。19时,日军第一大队乘车经广安门向北平城内开进,受到守军阻击。

3月19日

宋哲元两手空空回到北平。独立混成第11旅团抵达指定地区。以18日日军侦察机遭射击为借口,22时发表声明要求日军得自由行动,撤去37师,并取缔排日运动,23时29军张自忠、张允荣签字同意。

4月21日

37师集结完毕。

5、七七事变的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6月10日

日本撕毁9日的协定,重提三点协定,要求29军道歉,日军四次挑起战事,又四次进行谈判。

7月18日

朝鲜军第20师团到达预定地区。

8月7日

日本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龙王庙大瓦窑之间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日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电冀察当局,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国军拒绝此一要求,但为防止事态扩大,派出河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三人,与日方代表缨井、日军补给官寺平、秘书齐藤三人前往调查,但日军于晚上八点左右开始炮击卢沟桥。

9月25日

日军在天津塘沽港卸下大批军用品,用40辆车日夜不停向丰台运送,此时,华北日军共集结了十万多人。随即,日军20师团77联队11中队侵入廊坊(38师113旅226团驻地)。

10月12日

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古北口出发。

11月31日

独立39旅被解除武装。驻屯旅团占领大灰厂附近地区。改编为保安队的独立27旅突围到察哈尔回归143师序列。此时平津完全沦陷。

12月28日

8时,日军在军司令香月清司指挥下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动总攻。主攻为第20师团,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驻守南苑的第29军特务旅、第38师第114旅、骑兵第九师等部发起攻击。南苑守军在日军攻击之下,指挥失灵,各自为战。位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前进到大红门地区,切断南苑到城内的道路,阻击向城内撤退的第29军,战至13时,南苑陷落,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殉国,此时,第29军第37师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被日军增援部队击退。日军独立混成旅攻占清河镇。该地守军冀北保安部队第2旅退守黄寺。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沙河。下午,宋哲元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于当日晚离北平赴保定。第37师奉令向保定撤退。

13月22日

37师开始撤退。

14月9日

双方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仅两个小时,日军又开始炮击宛平城,双方达成协议退至永定河两岸,国军开始退兵,但日军却按兵不动。

15、七七事变简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6月27日

发现和平无望的宋哲元,拒绝日军一切要求,急令29军各部集结平津一带,派人星夜赴保定,催促孙连仲北上支援,日军参谋总长下达武力占领平津的命令。日军对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的第29军驻军袭击。守军分别退至南苑及北苑。

17月17日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宣布守土抗战的决心。宋哲元到天津与日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谈判停战。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到达指定地区。朝鲜军第20师团从朝鲜龙山出发。

18月8日

凌晨5:30左右,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率步、炮兵400多人,开始发动攻击。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要求蒋介石尽快履行西安事变时的承诺。下午,日军向城内中国守军猛攻。国军第29军37师109旅219团(团长吉星文)奋起还击。

19、七七事变的历史价值

领导以北伐为标志的国民革命的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需要解决两大结构性矛盾:对内求国家统一,对外求民族平等——这实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家性难题。北伐成功后,蒋介石的选择是:对内继续消灭反侧,对外暂时忍耐待时。亦即“先安内,后攘外”。这一道路,历史学家郭廷以先生的评论是:“在步骤上亦自言之成理,岂奈为势所不许可。”

所谓“势所不许可”,以中日两国关系观察,“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失去东三省,按“后见之明”的研究者的历史复盘:日本执政当局亦有文官集团与军人集团之别,当时国民政府虽无能力全面对抗日本,但完全的不抵抗,反作用于日本当局,遂使军人集团气焰日彰。其结果,军人集团一路狂飙,演进至“卢沟桥事变”之时,完全控制日本政局。其扩张之心侵略之行,再无国内的制衡之力。内外之间,略有闪失,稍微失衡,后果便难以收拾。

“九一八事变”,以及东三省之失,再次昭示中国现代化转型之艰难。如果说晚清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亦即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国家,其特殊之处,按历史学家金冲及先生所论:近代中国一切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现代化转型之际,中国与现代化先发国家——“中国/列强(帝国主义)”的矛盾,才是我们理解晚清以及民国,甚至当代中国核心性与结构性矛盾之一。自鸦片战争开始,其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海战,无不是传统中国“忍无可忍”之下被动而仓促的应战。也差不多无有例外,每次对抗外侮,都伴随着国内政治格局的动荡。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内(对抗太平天国)外两场战争,由此导致的国内政治格局,至1894年的甲午海战,结果显现:“李合肥一人对一国。”(梁启超语)中国内部的糜烂,已无能力以一国之力应对外侮。这当然悲哀,却是事实,亦是传统中国结构性矛盾之必然。

对抗外侮,已无动员并组织一国之能力,清亡,没有意外。1911年,辛亥革命后,如何在列强压迫下,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国家,便是当政者历史性的挑战。

七七事变相关

20月30日

驻通县伪冀混成第1旅团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

21月29日

8时,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和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战至18时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退至古城。战后又回到北苑。北京城内独立27旅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驻防天津的29军38师部队,凌晨主动向日军进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攻击。开始时较为顺利,后在日军飞机大炮反击之下,15时开始撤退,天津陷落。

22月11日

双方签订秦德纯松井协定。然而日本近卫内阁已经决定向华北增兵。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七七事变观后感,欢迎阅读。

七七事变观后感分享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

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

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虽然是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七七事变的影响

1事变后全国人民尽心竭力支援抗战

个八年抗战中,大后方的工人阶级冒着空袭坚持生产,支援前线,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广大农民对抗战的贡献感人肺腑。血战沙场的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源源不断兵源的补充,主要也来自农民。农民以努力生产、协同作战支持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支撑着大后方的巩固。战前,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抗战爆发后,当祖国召唤、形势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抗战期间,由于大敌当前,中国的资本家和地主也响应政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分别以增加生产和同意减租减息,献上了自己一份报国之心。

2事变后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出人出力出钱支援抗战

少数民族同胞更与汉族同胞风雨同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除早已在东北战斗的满族、朝鲜族等之外,回族、傣族、壮族、高山族、水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

据统计,八年抗战中直接参加对日武装作战的少数民族近四十个。广大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起来,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除捐献款物外,广大华侨还喊出了有力出力的口号,许多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热血青年终止学业,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直接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

3事变后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发动抗战

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

在白山黑水间首先点燃的抗日烽烟,立即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抗日的怒火,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侮、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

4事变后的中国各大党派取消反蒋纲领 一致拥护国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为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自动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8年4月,国家社会党领袖张君劢、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后致书蒋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府一致拥护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除拥护政府对日作战外,各中间党派还在创办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支持抗战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外国人称七七事变是时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半年前,这两人都参与了反对南京政府的“两广事变”,与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而现在他们跟英国人谈话时却表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人。“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是“七七事变”发生近两个月后,战火中的中国给予西方的印象。

七七事变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起因及背景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发起了侵华战争。现在,小编来告诉你七七事变起因

1事变的起因——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相关

2事变的起因——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相关资料推荐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相关资料

1、七七事变的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2、七七事变的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3、七七事变的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

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的相关资料:

4、七七事变的基本信息

发生时间:1937年7月9日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冯治安旅长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5、七七事变的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历史资料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的相关历史资料,欢迎阅读。

1事变的主要经过

7月7日夜10时,日军驻丰台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

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中国守军隧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应敌,战事时断时续。全国抗战序幕由此拉开。

2事变的简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3事变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4事变的影响

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并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提出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14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5事变的历年纪念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长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00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2007年,抗战馆在当年的7月7日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与之相配合,抗战馆推出了一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的纪念封。由抗战馆参与的纪念抗战历史书籍——《北京抗战遗存》和《抗战家书》在京首发。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七七事变的相关历史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真实图片

全文共 126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不仅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开启。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七七事变真实图片

七七事变真实图片5张

七七事变真实的图片[1]

七七事变真实的图片[2]

七七事变真实的图片[3]

七七事变真实的图片[4]

七七事变真实的图片[5]

七七事变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七七事变的图片_七七事变高清图片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现在,小编为你推荐关于七七事变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1事变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2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1、七七事变后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发动抗战

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

在白山黑水间首先点燃的抗日烽烟,立即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抗日的怒火,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侮、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

2、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尽心竭力支援抗战

个八年抗战中,大后方的工人阶级冒着空袭坚持生产,支援前线,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广大农民对抗战的贡献感人肺腑。血战沙场的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源源不断兵源的补充,主要也来自农民。农民以努力生产、协同作战支持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支撑着大后方的巩固。

战前,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抗战爆发后,当祖国召唤、形势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抗战期间,由于大敌当前,中国的资本家和地主也响应政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分别以增加生产和同意减租减息,献上了自己一份报国之心。

3、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各大党派取消反蒋纲领 一致拥护国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为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自动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8年4月,国家社会党领袖张君劢、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后致书蒋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府一致拥护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除拥护政府对日作战外,各中间党派还在创办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支持抗战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4、七七事变后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出人出力出钱支援抗战

少数民族同胞更与汉族同胞风雨同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除早已在东北战斗的满族、朝鲜族等之外,回族、傣族、壮族、高山族、水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

据统计,八年抗战中直接参加对日武装作战的少数民族近四十个。广大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起来,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除捐献款物外,广大华侨还喊出了有力出力的口号,许多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热血青年终止学业,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直接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

5、外国人称七七事变是时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半年前,这两人都参与了反对南京政府的“两广事变”,与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而现在他们跟英国人谈话时却表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人。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是“七七事变”发生近两个月后,战火中的中国给予西方的印象。

关于七七事变的图片

七七事变的图片[1] 七七事变的图片[2] 七七事变的图片[3] 七七事变的图片[4] 七七事变的图片[5]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

全文共 114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时期,作战、政治、经济,至为艰巨,筹策创新,日无暇晷。现在,小编来分享七七事变纪念图片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分享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1]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2]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3]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4]

七七事变纪念图片[5]

七七事变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