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康县白河沟(推荐20篇)

如果你在北方,可以利用假期去一趟甘肃康县阳坝梅园风景区,去之前看看这篇攻略。

浏览

1816

文章

27

篇1:白河张家大院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张家大院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大院

白河古民居——张家大院位于白河县卡子镇友爱村七组,宅院分上、下两院,相距300米左右。均建于清中期,两院座东北、向西南,座落在界岭河畔,汉白公路对面。

下院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为两幢各一进三座院落,两墙相距80几分,形成正文形整体,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分为大门、前庭、中堂、后室,甬道及两个天井,两侧有厢房。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房屋以西至5间两设封风墙,院外观看,封火墙木林立,飞檐以龙、凤等为主要造型,简洁别致栩栩如生。檐下施水墨彩侩,回廊、栏杆、窗棂均为镂雕,大门为石雕门坊,额题“振否鼓家”四字。大门两侧高3。64米的石门壁上,左雕刻“两岸绿杨一湾芳草即此是江陵胜概”,右侧为“庭前孝养门内出声何处访珂里名家”等30字楹联。南方一幢建筑风格与北幢大致相同,中轴线从西向东依次分为大门、前厅、天井、中庭、天井后堂。前厅两侧的厢房为青石磨制的圆型门洞,门楹、窗棂均为镂雕。门额为“树德务滋”四字,中庭石雕门额四字为“孝友世家”,檐下水墨彩侩。

白河县现遗存民清古民居二十余处,其创建者为湖广移民及当地财主。这些古民居建筑规模、风格等各具特色,现有十余处古民居大貌较为完整,木雕、石刻饰品丰富,图案精美。卡子镇界岭张家

大院和桂花黄家大院已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河郊野公园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目的地介绍

位于密云县白河风景区内,距市区70余千米。是一个集水上娱乐、郊野度假、观光旅游、骑马射箭、垂钓于一处的多功能综合性游乐园。园内自然风光优美,碧云湖贯穿南北,林木覆盖率达65.3%,水域面积40公顷。乐园与密云国际游乐场毗邻,与河对岸的巴蜀文化园遥遥相对。

白河游乐园是白河风景区自列为市级旅游度假区后第一个对外开放全园分为碧云湖娱乐、月湖风光、跑马射箭、郊野度假等几个部分。

碧云湖是在白河故道,由采用先进的初砌技术和用橡胶建成的白河第一坝拦截而成的,长1600米,宽80米。湖内设有快艇、象形船、游泳、滑水、日光浴等娱乐项目。月牙湖是白河游乐园内又一处较大的人工湖,湖面积10公顷,因形似月牙而得名。湖周围以早春观花树和常绿树为主,园林布局体现了农村朴素的自然风光和野趣,湖内还设有摩托艇、荡舟、叉鱼等项目。为了给游人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娱乐,跑马场从内蒙古购进了体形膘壮,善于奔跑的骏马,游人骑马在林中穿梭,可随意张弓搭射以不同历史时间的典故、传说做成的靶子。

在游乐园环境幽雅、景色怕人的林问,还有树皮建成的野趣盎然的木屋,独具特色,悬吊于树上,形状各异的楼阁。二柳垂钓湖,因湖中心两棵多年柳树而得名,湖域面积2公顷,水深2.5米,是目前密云县域内条件最优的垂钓好去处。

白河游乐园,被针叶林、阔叶林高度覆盖,景色怡人的白河绿化工程带是北京重点绿化工程之一。

白河郊野公园在1985年按原格局重建大公主府,大公主府原位于东城区,乾隆二年(1737年)建。为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允秘的王府,同治八年(1869年),改做为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主的府邸,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主,荣寿公主是恭亲王的长女,故称“大公主府”。现在该府占地2.1万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间,分门殿、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楼五进院落。这里已经作为密云县博物馆的所在地,常年有《密云县革命斗争史迹展》、《密云县历史文物展》等展出项目。交通信息

东直门外乘长途汽车至密云再转乘黑龙潭方向的车。地址密云溪翁庄镇

密云密云

溪翁庄镇:密云县辖镇。1961年建溪翁庄公社,1981年析建镇,1983年公社改乡,1986年乡并入镇。位于县境中部,北濒密云水库,距县城1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45公里。面积72.6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京通铁路过境。辖北白岩、溪翁庄、金叵箩、石马峪、走马庄、尖岩、东智东、东智西、东智北、石墙沟、黑山寺、立新村、白草洼、东营子14个村委会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康县黑木耳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康县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康县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康县木耳属毛木耳类,具有朵大肉厚、乌黑光润、质地柔软、滑而带爽、气味清香等特点,早在2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行销国内外市场。

文化典故

我国采食、利用木耳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公元6世纪30年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著酢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葱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将木耳的生长及食用方法描述得非常细致。现在,木耳的用途比北魏时广泛得多,甘肃仅用康县木耳制作的菜肴就达上百种,是各种宴会上的常见珍馐。

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康县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三河乡、白杨乡、岸门口镇、店子乡、豆坝乡、城关镇、迷坝乡、大南峪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康县白玉洞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康县南部,距阳坝镇17公里,这里森林茂密,溪水交错,经专家考证,溶洞形成的时间大约在24亿年前,犹如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奇特的钟乳石凌空悬垂,天然雕凿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白玉洞因洞内有大量珍贵的汉白玉石而得名,分上下两洞,上洞为福天洞,生活着成群的蝙蝠,下洞为白玉洞,开发的洞深有500多米,洞内景点有:敦煌壁画、龙女沐浴、龙宫宝藏、珊瑚群海、火焰山、后幔照壁、女娲补天、水帘洞、天王双塔、雄鹰展翅、群仙聚会、远古冰川、众佛升天等景点百余处,洞内尚有清泉溪流,水声涛涛,气温冬暖夏凉,好似一座天然空调。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白河双塔寺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双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塔寺

双塔寺座落在白河县双河乡双宝村七组的一座高山坳中,原有二塔,相距三米,五十年代其中一塔及山后面的另三座塔被摧毁。双塔寺附近,山泉叮咚,怪石横陈。

此地原称红安寺。据传唐朝此地有庙宇48座,佛门弟子过万人。后有弟子为非作歹,且武功高强,朝庭派开国元勋胡敬德到此予以征剿,48座庙宇被焚毁,因此被称为火烧红安寺。贯通大山两面的二里长地窨子-,后专修此塔以镇此地-。因石碑散失,昔时唱遍秦楚大地《火烧红安寺》大戏的红安寺所在地有待考证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白河石长城遗址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白河石长城遗址

白河县境,发现多处石长城遗址,从旬阳县延续而来,婉蜒于崇山峻岭间。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如卡子乡三双村与湖北茅塔界岭沟交界的山脉中峰上,有石垒城墙,有城门,门宽2.2—3米,石门坎高O.33米,石门转窝直径0.14米,深O.02米,转窝靠陕西一边。墙高1.62米,厚2.84米,石头风化严重。朝湖北方向有石板构筑成的“娘娘庙”一座,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门上有一对联:“威扬秦楚神通大,福庇山河显峦高。”

卡子乡和平村的界岭处,今秦楚交界汉白公路旁,山脉中峰处,有毛石头垒砌的城墙,高处1.5米,低处0.5米,墙厚l米,少数地方有垛。四新乡晏家扒以南,有石城沿山岭而上,沿秦楚分水岭东西向延绵约0.5公里,墙厚约3米,有门宽2米,起伏于林莽深处。

南岔乡小界岭,有城门洞,城门以西有城墙数里,城门空宽1.4米,西边墙高2.45米,厚3.6米,门上无顶。城门两边层峦叠峰,地势险要。

自歌风乡韩家山经梭山沟墒、铁炉沟墒、溪莱沟墒、半天云、回水沟垴、迄汝花沟墒,沿秦楚两省界岭约15公里,石城墙清晰可辨,大部分地段保存较好。其间有城门洞四处,箭楼五处。梭子沟墒城门洞有石门槛等。门洞高均1.72米,宽2.33米。箭楼高2.4米,宽4.08米,其中一箭楼内有台阶,砌城门和箭楼的最大石头长2.38米,厚0.25米,宽0.5米。

白河(包括旬阳)石长城遗址,有别于陕北,关中地区的土夯、砖砌长城,为研究战国时秦楚争霸和中国古长城史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阳市白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南阳市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南阳市中北部,由北向南成片带状走向,主要包括鸭河口水库及其下游的白河和周边一定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4′55"~112°40′50",北纬33°4′29"~33°24′54"。规划总面积17276.2公顷。

湿地公园以大型人工湖泊和具有丰富水量的自然河流为核心,以由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大型库塘和运河/输水河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在河南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在中原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公园内湿地总面积为1307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7%。

湿地公园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线主干,其开阔的水域、良好的水质、宽阔多样的生境以及周边众多可以取食的农田,为迁徙候鸟在南阳段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和觅食场所。湿地公园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中线的重要节点。

湿地公园地处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域。过渡性气候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多样的生境。调查显示,湿地公园内有高等维管植物90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包括乌苏里狐尾藻、野菱、野大豆、莲、金荞麦和中华结缕草等。有野生脊椎动物25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包括黑鹳、大天鹅、小天鹅和鹗等;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两栖动物、鸟类和兽类达154种。湿地公园还地处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上。

湿地公园以鸭河口水库和白河为主体,贯穿上段森林景观、中段乡村田园景观和下段现代城市景观,营造并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风貌的复合湿地景观极具特色。同时,湿地公园还蕴藏着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独特的河南民俗文化、丰富的湿地生态文化、厚重的汉文化和三国文化,配合湿地公园周边巨大的城乡人口,为开展科普宣教与生态休闲奠定了客源基础。

湿地公园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集湿地保护保育、恢复修复、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展示、湿地科普宣教、湿地科研监测和湿地生态旅游于一体,被区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

保护保育区主要包括鸭河口水库及周边一定范围的水源涵养林,以及下游白河段。保护保育区面积为1619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3.8%。该区是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生态基质,是南阳市的战略水源地,是以水禽为代表的众多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规划该区在对现有水体、动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生态恢复和修复,构建良好的水文联系,营造良好的生境,打造水禽栖息乐园。

恢复重建区主要包括湿地公园范围内的白河最下段,规划对现有的采砂行为进行规范,对采砂迹地通过水系疏通等重建良好的河流水文特征,打造良好的生态水岸,适度恢复和修复水禽栖息地,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水禽栖息乐园。

宣教展示区主要包括鸭河口水库大坝和溢洪道区域至焦柳线河段。主要通过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宣教方式,进行湿地宣教中心、湿地宣教长廊、湿地文化长廊的建设,打造湿地科普宣教基地,传播湿地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管理服务区包括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管理局和湿地保护管理站等。

通过规划与建设,白河湿地将被建设成:

南阳市优质充足水源地和生态安全屏障,水禽栖息乐园!

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游览观光兼备、具有浓郁汉韵风情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滨河西路

邮箱:nybhsd@163.com

邮编:473006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河瓷窑遗址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瓷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河瓷窑遗址原名巩县瓷窑遗址,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水地河、白河、铁匠炉村一带白河两岸台地上。南北长5千米,东西宽1千米,面积约500万平方米。1951年发现,2005年4月~8月,由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现灰坑50余个、沟3个、窑炉3座,文化层厚3~4米,出土大量的白釉、酱釉、青釉、黄釉等瓷器,并有少量三彩片,器物类型有碗、盘、盆、水注、执壶等,还出土有大量的匣钵、支烧、垫饼等。时代从北魏延续到唐代晚期。

白河瓷窑遗址为研究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盛唐时期陶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陶瓷史和经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白河游览区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是南阳的母亲河,她发源于伏牛山东麓,在南阳市内全长320公里,流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白河在市区内穿城而过,全长24.5公里。白河游览区就位于南阳市区南部的白河市区段上,南阳撤地设市之初,市委、市政府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建设特色城市出发,提出了“水城”建设目标,目的是通过创建白河游览区,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突出

“水城”特色,塑造亮丽景观,尽快把游览区建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白河游览区的建设与发展,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白河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和高水平的开发,尤其是2000年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白河游览区定位于南阳市的生态轴、发展轴和景观轴,提出要围绕白河做文章,要把白河游览区建成为南阳的“外滩”,并制定了详细的白河游览区整体规划和分区规划,进一步加大了白河游览区投资建设力度,如今的白河游览区已初具规模,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形成了具有16000亩水面的碧波长湖,堤、林、路、岛、桥、绿、水相互协调,相映成趣,在南阳市区形成了具有乡野情趣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南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中,在道路桥梁建设上,拓宽延伸后的景观大道滨河路和白河大道顺河延伸15.6公里,仲景路、华山路与独山大道纵向穿插,卧龙桥、白河大桥、南阳大桥跨河连络,形成了白河游览区长约32公里的环形大通道。

在橡胶坝建设上,新建的白河第四橡胶坝长709米,和第二、三橡胶坝珠连璧合,遥遥相望,使白河游览区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的6000亩增至16000亩。四坝的建成,使白河游览区真正形成了天水一色、上下贯通的壮丽景观。

在划船基地建设上,由6条全长2500米的国际A级标准赛船道、观礼台和指挥塔等组成的水上运动基地,位于白河南岸,是全国12个同类标准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城市自然河道建成的水上运动场地。

市政工程建设上,投资5000万元、占地200

亩、作为我市纪念南阳解放50周年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解放广场纪念碑就矗立在白河岸边。投资2亿元、可容纳1万多人的南阳市体育中心就座落在美丽的白河之滨,成为白河游览区景观之一。

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已成为南阳市区的一颗旅游明珠。公园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水城面积16000亩,上下延伸长达15.6公里。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好似一条银练素带,波光闪闪,堤、林、路、岛、桥、水相互协调,相映成趣,形成了天水一色、上下贯通的壮丽景观,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南阳市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景点位置

河南省新野县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岷山南段东麓,弓杠岭的东北侧。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04度

2分

-104度

12分

,北纬33度

11分

-33度17分之间,总面积约2万公顷,属九寨沟县(以前南坪县)白河乡,是以保护金丝猴为主的保护区。

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金丝猴主要生活于四川西部、贯州、云南、甘肃和陕西南部以及湖北西部,因分布地域的差别而出现川、滇、黔三个地理亚种。由于它们的稀有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而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丝猴的美名来源于它们全身具有光亮如丝、长而细密的黄棕色毛。它们喜欢生活下森林中,是一种典型的树栖动物。四川省南坪县的白河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成群的金丝猴在森林中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它们喜欢森林中的各种嫩芽、枝叶、花、果实和种子。温暖的春秋季节,多在海拔较低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中生活,当进入盛夏时节,金丝猴便迁移到海拔稍高的针叶林带中活动,这一地带气候凉爽,林内阴暗潮湿,的确是避暑的理想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茶马古道康县段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康县段)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东起大南峪窑坪村,经大南峪乡(古兰皋)、大三岔(古散关)、云台镇(白马关)、大堡、长坝、望关,向西进入至武都,沿平洛河翻越太石山,经昌河坝进入西和、礼县、成县。尤以望关石猫梁遗址最为典型,并有路碑见证。

该遗址位于康县望关乡政府西北100米处的石猫梁山垭上,为古代康县至武都的客商通道。东面斜坡石路上开凿有石台阶,现存二十级,长11米,西南坡上有石上开凿台阶路和石砌路基本长20多米。山垭上现存半截石碑,残宽20厘米,商90厘米,厚18厘米,字迹大部分可以辩认,其中有“……示知一应经商人等……茶马贩通番捷路……”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白河堡水库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水库即燕山天池位于白河上游延庆县东北,距北京市区110公里,距延庆县城30公里。明时这里建有要塞靖安堡,扼守白河峡谷,故称白河堡。夏季平均气温20摄氏度。是北京第五大水库和海拔最高的水库。

白河堡水库枢纽工程于1970年9月6日开工,于1983年竣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云州水库以下)2657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为9060万立方米。百年设计、千年校核。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泄洪洞、南北干渠等。

地址:北京延庆区白河堡白河上游

类型:水利工程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康县核桃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核桃康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核桃产业几乎是康县人人受益的拳头产业。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总体布局,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活机制、强服务、兴科技、抓管理、重加工、增效益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核桃栽培面积达24.3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24.1%,其中盛果期面积6.5万亩,约120万株,年产核桃干果330.7万公斤,年加工核桃仁80万公斤,产值3066万元,居全省之首,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2%。产业覆盖了全县28个乡镇,以中北部20个乡镇最集中,受益人口16.28万人,人均核桃专项收入169元,主产区达到215元,分别占人均纯收入的14.5%和20.5%。主要分布在该县牛头山以北的中北部地区,是全国重点核桃基地县之一。核桃产品以含油量高,风味独特,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津、沪、冀等大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1997年,被甘肃省命名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基地县”,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河木瓜酒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木瓜酒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特产。白河木瓜酒是以当地产的上等鲜木瓜为主要原材料,经低温两次发酵酿制而成的果酒,最大限度的吸取和保留了鲜木瓜中的有用成分,使其独具酸涩爽口、醇和甘甜、果香持久之特点。

白河县具有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天然山泉水和纯净的大气环境,所生产的木瓜酒中既有木瓜中人参皂甙的特有功效成分,又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天然矿物质。

据鉴定,白河木瓜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和多种营养素,特别富含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极高,是葡萄干得300倍,是目前世界其他水果难以比拟的。

白河县逸酒酒厂是白河县经贸局下属企业白河县酒厂的改制,属个体承包私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逸牌”木瓜酒和甘蔗酒,生产规模为年产3000吨。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曾获得多种奖项。2003年7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国家质量卫生安全全面达标食品”。目前,百益木瓜酒,在安康市及周边地区已家喻户晓,可谓是“享誉金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阳白河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南阳白河(古称淯水)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的母亲河,源于伏牛山玉皇顶东麓,经南阳最终流至湖北襄樊注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水。白河为古老的常年河流,流经河南省界内全长329公里,流域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25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似一条银练素带,波光闪闪,堤、林、路、岛、桥、水相互协调,相映成趣,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南阳市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成为了南阳的一张城市名片。

景点位置

河南省新野县城关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白河木瓜

全文共 4179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木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河木瓜,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木瓜又.称香木瓜,万寿果,是该县的乡土品种,种植历史悠久。白河县是中国最大光皮木瓜生产基地之一。白河光皮木瓜色泽金黄、气味芳香,该县利用木瓜生产的木瓜酒、果醋也是该县具有竞争力的优特产品,市场反映良好。.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东部的大巴山北麓,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70%以上地区为海拔170-1200米的低山和河谷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地资源状况,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孕育出该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仅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其中木瓜就是主要的农产品之一。.

生产情况

种植情况

木瓜是白河县的乡土品种,已经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当地百姓在图2白河木瓜生产基地

.务农之余,也有光皮木瓜栽植的悠久历史,自然分布广泛。2000年,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白河县提出了在全县发展10万亩木瓜的目标。2002年白河县在拥有野生木瓜面积约7000亩基础上,结合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木瓜种植,到2008年木瓜面积已发展到10.75万亩。2008年产量实现2.14万吨,产值突破3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200元,几乎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009年,全县15个乡镇113个村中,累计栽植木瓜10.7万亩,其中连片栽植6.4万亩,零星栽植4.3万亩。4.5万亩开始挂果。超过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超过2000亩以上的大村38个,全县培育10亩以上的大户152个,加工企业4个。其中,中厂镇顺利村5个村民小组576户,就有350户建有木瓜园,该村采取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办法,强力推行标准化栽培管理,被市、县确定为国家木瓜标准化栽培中心示范区。该村栽植面积累计达到2700亩,有1500亩已进入初果期,亩产达到1500公斤,产值达到225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照这样算来,白河木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极具潜力。.到2010年,已建成木瓜生产基地10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木瓜生产基地,年产鲜木瓜可达15万吨。.

地域范围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大巴山北麓,汉江南岸,地理位置坐标介于东经109°37′-110°10′,北纬32°34′-32°55′之间。县境内最高海拔1901米(五龙尖),最低海拔170米(汉江出境右岸),相对高度差为1731米。东、南、北三面与湖北省接壤,西与旬阳县相邻。东西长53.3公里,南北宽41.35公里,土地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白河木瓜农产品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我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划定白河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白河县15个乡镇、58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7133公顷,年总产量10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白河木瓜生产地是以低山为主的河谷阶段和低中山两大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汉江横流北部,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中部有太山庙梁突起,构成典型的“山”字形地貌。除西部、南部边境的太平山、九格荡、韩家山、安尖山、圣母山、平顶山、野人山等峰岭在1200米以上外,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

(2)水文情况:白河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占90.9%;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占3.5%;10-30

平方公里的23条,占35;30-50平方公里的10条,占1.3%;50-100,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全县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31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1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7.8%,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2174吨。

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最大流量3160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72立方米/秒,年输沙量5446万吨。县境西部的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板沟、北店子沟和麻虎沟。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全县多数水源水质较好,污染较轻,一般以一、二级为主,个别达到三、四级。绝大多数水源水质适宜工农业用水,多数井、泉水质符合人畜饮用标准。

(3)气候情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1850.5小时,日照百分率42%,年总辐射量108.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11.6℃。无霜期约234-261天,初霜期多在11月中旬,终霜期多在3月上旬。10℃≥有效积温3602-5170℃。年平均降水量793.5毫米,由于气候温和,地势相对高差较大,垂直气候特征明显。

(4)土壤:白河木瓜生产区为典型的土石山区,岩石种类较多。由于构成岩性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土壤。土壤以黄棕壤为主体,土层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石栎含量中等,有机质含量1.8%,pH值5.3-8.2。适宜木瓜生长。

黄棕壤类是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是在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一种森林土壤。其成土条件与成土过程具有明显的过渡特点,是亚热带的红、黄壤与暖温带的棕壤、褐土的过渡类型。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的风化物。土层厚度一般为20-50厘米,土壤有机质中等,一般为1.4-1.7%,全氮含量较低,一般为0.1%左右。土壤pH值5.5-8.2之间,大多呈中性偏碱性。土壤潮湿,水分含量充足。

(5)人文历史情况:白河县被誉为陕西木瓜之乡,具有生产木瓜的资源优势。2003年县委、县政府适时做出“二次创业”决定,将木瓜确定为我县农村“五大”绿色产业之一,进行规模发展,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木瓜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成立白河县木瓜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旨在通过“建木瓜产业基地→创办龙头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反过来又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模式,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富奔小康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自《实施意见》下发后,全县上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连片、科学管理”要求,坚持“集中连片建基地,规模生产求发展”的原则,实行“对外寻求科研协作,对内坚持政策兑现和种苗、农资价格补贴”的办法,确保了全县每年3万亩的发展速度和标准规范建园、科学规范管理的建设质量,全县木瓜栽植面积由2003年的2.6万亩发展到10.75万亩,其中连片木瓜园6.36万亩,木瓜规范化栽植技术普及率达到78.6%,提高了木瓜的产量和品质,全县目前木瓜产量达2万余吨,产值为4000万元,人均增收220平均元,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木瓜规范化栽植技术研究成果于2007年2月被安康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白河木瓜典型特征的生态类型Ⅰ和生态类型Ⅱ的种子,用做生产用种(见表1)。

(3)生产过程管理:白河木瓜生产过程需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和白河木瓜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4)产品收获后处理的规定:木瓜的收获为人工采摘。果实采收后,可以放置在有防晒防雨设施的阴凉通风处短暂贮存,包装前进行选果分等,包装后送入附合贮藏场地要求的库房贮存。

(5)生产记录要求:

①详细记录木瓜生产过程的日期;

②准确记录收获日期、产品种类、数量(指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下木瓜的产量);

③农业投入品记录:A、化肥种类、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B、农药种类、浓度、使用日期、使用次数;

④准确记录木瓜种植年限。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白河木瓜个大肉厚,肉质软滑,色泽鲜黄,香气袭人,味甜带酸,以其“花果兼美、色香俱佳”而倍受人们称道,素有陕西“木瓜之乡”的美称。春季先开花后长叶,花期早且长,花瓣圆形,深红或浅红色,也有白色,花多,成簇成串,艳如桃花,盛似海棠;金秋硕果累累,果面金黄,香气浓郁。

表1不同生态类型木瓜特性特征

性状

品系树

型长

势初

花成熟

期瓜

型皮

色香

气含水

量%品

质单瓜重

(克)单株

产量

(公斤)

生态类型1中等

平展弱5月

上旬10月

中旬长椭

圆型豆青色玉兰花

香气78.6佳200-25025

生态类型2中等

直立中5月

上旬10月

上旬近圆型黄色香气

浓郁75.3最佳250-30028

生态类型3高大

直立强5月

上旬10月

下旬椭圆型绿黄色香气

较差66.4欠佳300-50035

(2)内在品质要求:白河木瓜分为三个等次。各等次鲜果理化指标(见表2)。

表2各等次鲜果理化指标

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备注

可溶性总糖(%)>54-5

含水量(%)>75>65

齐墩果酸(%)≥0.2

卫生指标(见表3)

表3光皮木瓜卫生指标

项目指标(mg/kg)备注

汞(以Hg计)≤0.01

砷(以Ag计)≤0.5

铅(以Pb计)≤0.2

镉(以cd计)≤0.03

敌杀死≤0.5

多菌灵≤2.0

(3)安全要求:白河木瓜市场准入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程: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标识包装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非商用果可以散装。商用果包装应采用新鲜、清洁、无毒无异味,且不会造成产品内外损伤的材料。内包装应柔软,包装容器应符合透气和强度的要求,大小适宜一致,以保证产品的搬运堆垛,保存和出售。容器一般为纸箱。

(2)标志、标签:包装上应明确标明无公害食品-白河木瓜字样。同时执行储运图示标志GB/T191、标签GB7718的规定。

(3)贮藏场地的基本要求是:阴凉通风,温度10-20℃,相对湿度45-60%,无毒无异味、无污染。

(4)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通风、有防晒防雨设备。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或重金属等混运。小心装卸,堆垛适宜牢靠,不得挤压碰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白河蔓营古刹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蔓营古刹

在白河县西营镇蔓营村,有一座山寨。海拔1400米,晴空无云时向东远眺可见武当山天柱峰,白河县城也可尽收眼底,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山顶有仿武当山的“金顶”,

传说山顶大殿内有一颗避风珠,无论-,殿内神灯不闪不灭。古有道士10余名,香火很旺。

2006年前后,几个好道村民集资重建了山顶道观,水泥路已通行到山脚下。蔓营寨下民居耀眼,百亩藕塘鸭鱼成群,河边垂柳郁郁葱葱。“莲花开时景如画,云雾起处林似海”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此谓“蔓营古刹”一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白河大仙寺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大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河大仙寺亦称火山大仙寺、关仔岭大仙寺,简称大仙寺,俗称旧岩,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关子岭。它是-家三级古迹,临济宗佛寺,与俗称新岩的火山碧云寺合称为南瀛八大景之关岭云岩,也为白河区最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之一。

白河大仙寺由临济宗参彻禅师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历经几代完善扩大,曾一度成为此区最大的宗教胜地。但在日治时期时惨遭破坏,逐渐被荒废。民国四年,大仙寺管理人台湾斋教龙华会会长廖碳,为挽回寺运,特往日本视察,回国后得到沈得临住持(德融禅师)的鼎力支持,募得基金,模仿日本奈良东大寺,重建了大雄宝殿,并创设大仙岩书房(今仙草国小前身)于寺前。使之逐渐恢复生机,来此烧香拜佛的信众和游客不断增多。

Baihe Big Fairy Temple

必去理由:台南住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之一

白河区 [Baihe Distric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白河大峡谷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峡谷,距离北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却罕有人至。从西边以延庆县白河堡水库为起点一直向东蜿蜒,直至密云县密云水库,全长130余公里。东段地跨怀柔与密云,全长近40公里,沿东西方向横卧在燕山山脉之中。历史上的密云也就是秦朝时期的渔阳,白河乃为渔水,历经百年,如今已成为一条风景绝佳的峡谷之道。

白河峡谷是从白河堡水库流向密云水库的河流大峡谷,与永定河官厅峡谷和拒马河峡谷并称“京都三大峡谷”,其间跨越延庆、怀柔、密云,随山就势,是一处原始风貌保留相当完整的自然峡谷,被形容为“百里画廊”。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白河大峡谷就开始成为中国国家登山队和国家攀岩队进行攀岩、攀冰及体能训练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广大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把这里作为他们参与这些运动的根据地。值得一提的是,“白河大峡谷”一词完全出自攀岩爱好者之口,这正如同桂林阳朔,原来“拇指峰”、“中指峰”等山峰都是一些无名峰,后来是攀岩爱好者们攀岩活动的需要才被相继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河黄姜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黄姜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特产。黄姜是白河县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黄姜俗称“火藤根”,学名盾叶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外表棕褐色,肉质为黄色,黄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粗纤维、挥发油和激素类药用成份,可提取皂素、双烯、黄体酮等多种医药、化工用品,有“激素之母”和“药用黄金”之美誉,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中药材。

黄姜在白河县有着久远的野生历史,1998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黄姜产业化种植作为白河经济发展战略之一。通过“行政推动、效益拉动、典型带动”等手段,使全县的黄姜种植面积于2003年达到14万亩,年产鲜姜10万吨。2003年黄姜产业平均为每个姜农提供纯收入300余元,提供特产税15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打造白河黄姜品牌,把白河县树立为“中国黄姜之乡”,通过各方努力,2004年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并制定系列标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