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沽烈士陵园网上祭奠【实用20篇】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那么你知道去烈士陵园扫墓要注意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烈士陵园扫墓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995

文章

581

篇1: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西麓。

鄂豫边区,虎踞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仅大悟县内就爆发了汪洋店、夏店、芳家畈农民暴-动和宣化店起义,随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边区人民先后配合红25军和红28军,又坚持了5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移驻大悟山,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5师健儿战胜了敌伪顽的夹击、包围和经济-,取得了反磨擦、反“扫荡”斗争的节节胜利,先后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开辟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纵横千里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宣化店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大悟县先后就有7万多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革命烈士8000多人。为纪念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烈遗志,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大悟县修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于1974年动工兴建,1984年11月落成。主体建筑有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于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关镇:大悟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属礼山县四区,为城厢镇,1952年礼山县政府机关由新城迁驻二郎店,同年,城厢镇改为城关镇。四区改为环城区,1958年属环城公社,1975年改城关镇公社,1979年建城关镇。位于县境西部,地处康水西岸,康水自北向南穿境而过。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5.1万。西距广水火车站14公里,距107国道7公里。孝(昌)大(悟)、悟(大悟)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辛集市烈士陵园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辛集市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46年,冀中六分区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市之南,石德铁路之北修建了辛集市烈士陵园,内有六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烈士墓、烈士亭。

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后之来者,1960年束鹿县政府将烈士陵园迁至辛集市兴华鹿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随迁址新烈士陵园。原定名束鹿县烈士陵园,1986年3月改名辛集市烈士陵园。

辛集市烈士陵园占地40亩。园内种植着青松翠柏和各种花草,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王先臣烈士纪念亭座落在陵园南端。北端是烈士事迹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遗物,并有他们的事迹简介。西侧王先臣烈士纪念碑和一区烈士公墓碑南北相对,整个烈士纪念建筑物布局合理,庄严肃穆,浑然一体。

辛集市烈士陵园是重要革命纪念地,园内建有纪念馆、教育馆、纪念碑、纪念亭和英雄塑像。2001年,辛集市政府投资七百万,把陵园建成了集宣传教育、参观、浏览于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国防教育的基地。每年清明节,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学生都到烈士陵园扫墓和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

地址:河北省辛集市石德铁路之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延边烈士陵园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延边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延吉市西北,延吉河以西、人民公园以北的西山上。一九九二年二月经州委、州政府研究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延吉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举行奠基仪式,十一月三十日主体工程基本结束。总投资1,699万元,占地面积36294平方米,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园内建筑有牌楼、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型雕塑、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墓区、革命干部骨灰堂。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充分表现和展示了民族特色。延边革命烈士陵园1995年以来相继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民政部、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省委命名为“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吉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吉林省省委命名为“吉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延边州委命名为“延边州党史教育基地”;延吉市市委命名为“延吉市党史教育基地”;被吉林省档案局评为“全省第七批机关档案工作标兵单位”;被吉林省民政厅评为“09年度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被延吉市市委评为“延吉市第十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延吉街8号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杰烈士陵园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王杰烈士陵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张楼办事处,距市区6公里。是为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与1967年开始兴建的。主要纪念保护设施有依次建有牺牲地点保护亭、事迹陈列馆、纪念广场、烈士墓、刻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墙等。是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2A级红色旅游景点。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位省级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民政部公布其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65年7月14日,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同志,到原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在地雷发生意外0的危急时刻,毅然扑向炸点保护了现场的12名基干民兵和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共产主义颂歌。为悼念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同志,原邳县革命委员会报请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1967年开始建墓,墓体系水泥圆形建筑,墓后侧的墙壁上写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1975年在6057部队的帮助下,建成王杰烈士纪念馆和接待室及配套用房。陵园自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各界人士前来瞻仰悼念,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009年以来,邳州市为了更好保护这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对烈士陵园重新进行规划布局。扩大陵园占地面积达到50亩,重建了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烈士事迹纪念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生动地再现了王杰伟大光荣的一生,诠释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镇张楼办事处境内

邮编:221300

电话:6860819

传真:86620827

王杰(1942—1965)金乡县城郊乡华固村(现金乡镇王杰村)人。1957年,家乡受水灾,他不顾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每周日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义务算帐。1961年,应征入伍,在解放军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3年2月21日, 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做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东双沟青云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双沟青云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东双沟青云革命烈士陵园以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为主。

1940年8月初,罗炳辉司令员率新四军五支队八团、十团和四支队七团北渡三河开辟淮宝。8月16日,罗司令员率部在攻打双沟的战斗中,有10名新四军战士光荣牺牲。解放后,为了纪念烈士,东双沟镇政府便修建了10名无名烈士的合葬墓。

1990年4月,东双沟镇在原地对10名无名烈士合葬墓进行了维修扩建,烈士墓由土坟改为水泥浇筑而成,上面有大理石覆盖,大理石上刻有烈士主要事迹。同时对陵园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墓区面积600平方米,正式命名为“东双沟青云革命烈士陵园”。还将东双沟镇烈士厉庆祥从东双沟镇庆祥村迁葬陵园,供后人凭吊,还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碑。2011年4月,为实施“慰烈工程”,镇政府将散葬在该镇的7名烈士迁葬到陵园。目前,陵园里共有9座烈士墓,安葬着18名烈士。

东双沟青云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双沟镇青云居委会青云桥北侧100米,由一条水泥路直达陵园,陵园纪念广场长30米,宽50米,由水泥铺设而成。园内建有一座面南背北的纪念碑,系砖质结构,碑底座呈正方形,长、宽2.5米,碑高8米,顶上缀有红色五角星,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碑的北面东西两侧建有两座烈士墓,东面一座是为解放淮宝而英勇牺牲的10名无名烈士合葬墓,西面的一座为厉庆祥烈士墓。最北面一排有7座卧式烈士墓,是2011年新迁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焦作市烈士陵园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焦作市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作市北依巍巍太行,南邻中华母亲河—黄河,地扼晋豫咽喉,山川秀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烈士陵园为原太行军区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烈士陵园,占地23亩。安葬烈士785名,烈士墓560座。

一、烈士陵园历史

1943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想太行军区发布命令:在晋冀鲁豫和豫北中间地带的道清铁路沿线开辟建立太行第八军分区。

1945年9月8日焦作第一次解放后,太行第八军分区和专署就拟定了建立太行八分区烈士公墓。同年,改为四分区抗日烈士公墓。1946年元月竣工。在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9月19日焦作被占领,烈士陵园遭到破坏。1948年9月24日焦作第二次解放,政府拨巨款重建烈士陵园。近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先后拨款对烈士陵园进行多次修缮。

二、烈士陵园园内环境

陵园园内含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太行八分区事迹陈列馆、华夏魂碑林、烈士墓区、骨灰堂、烈士墓碑碑廊、烈士英雄事迹浮雕、中华英烈百人石雕像、仿古陵园大门等。

太行四分区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原坐落在焦作老广场内(现东方红广场),1945年修建,1959年因城中心东移至东方红广场,“文革”期间原题词被毁。1992年中共焦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陵园中心重建,1993年12月26日竣工。碑体上半部呈五棱形,正面镌刻原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刘伯承同志的题词“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其他四面分别为邓小平题词“通过天险,绝路逢生”;-题词“烈士英明万世流芳”;杨秀峰题词“四专区人民复活纪念碑”。

烈士墓碑碑廊:位于烈士纪念碑西侧,原碑廊1964年修建,现碑廊为1993年冬重建,南北长30米,宽4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碑廊高3米,共陈列烈士墓碑150方。

中华英烈百人石雕像:位于纪念碑东侧,原碑廊1964年修建,现碑廊为1993年冬重建,南北长30米,宽4米,占地120平方米。共雕塑李大钊、瞿秋白、赵一曼等中华英烈雕像。

焦作烈士陵园秉承褒扬先烈、垂范后人的精神。每年清明节、七月一日都要举行大型爱国教育活动。是焦作市爱国教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爱国教育基地,1987年9月焦作烈士陵园被列入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89年至今被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市级“文明单位”,2013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烈士街33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富村乡烈士陵园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富村乡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以西200米处。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富村,播下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40年代末,在中共云南省地下党领导下,先后在富村松子山、新厂、玉麦登、大凹子等地组织了4个游击大队,共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有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励后人,富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碑刻及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身东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面浮雕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刻“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村之年;北面刻“1950”象征富村解放之年;塔基四周刻有题字、建塔说明及68位烈士姓名。西南距塔300余米处并列烈士墓冢7座,除三座有名字外,其余均为无名烈士墓。每逢清明时节,当地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群众等主动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1年6月28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被命名为曲靖市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十二烈士陵园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八十二烈士陵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二烈士陵园,在淮阴县城西北30公里的刘老庄,前为淮阴古寨公路,东近刘老庄小学。

1940年3月18日,日军驻淮阴地区六十五师团三个步兵大队及一个骑兵大队共3000余人。在师团长川岛率领下,分兵数路,合围我驻在六塘河北岸张圩一带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我军主力部队。新四军三师十九团二营四连在刘老庄奋起阻击来犯之敌,打退敌人五次冲锋。因敌众我寡,阵地被摧毁,战士们与敌人肉搏,歼敌200余人,四连82名勇士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该地又挑选82名优秀子弟参军,上级命名为“刘老庄连”。当时群众在战后自动搜集忠骸,筑成高大的土墓,命名“八十二烈士墓”。1945年地方政府复用砖石建成“八十二烈士墓”,1946年12月26日国民党军队用炮火将墓摧毁。1955年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墓,1964年筑起围墙,并建陵园。陵园占地80亩,座北朝南,拱形门楼上 书-“八十二烈士陵园”七字。两边由李一氓题“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挽联,陵园正中为一座八角重檐“壮志亭”,亭中立石碑一块,刻有李一氓撰写的纪念文章,背面有舒同题“八十二烈士碑”六个大字。亭东筑有烈士公墓,砖石水泥结构,方塔形,高8米,正面李一氓书“八十二烈士墓”,左侧是黄克诚题词:“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右侧是张爱萍题词:“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墓的四周有两层水泥栏杆,十级台阶,墓前有石狮一对。墓的对面是烈士祠堂,砖木结构,面宽4间24米,进深10米,檐高5米。堂内陈列有四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等烈士画像、遗物和朱德总司令、陈毅军长表扬刘老庄战斗的文章节录,以及刘老庄战斗的历史资料等。祠的西北栽有82棵青松,象征烈士的精神浩气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泰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新泰革命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泰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89亩,背倚峭拔险峻、层峦叠翠的青云山,前拥碧波荡漾、一望无垠的青云湖,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园内集中安葬着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和平建设年代1973名新泰籍有名革命烈士和719名无名烈士,其中著名烈士108名,1990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为充分发挥革命烈士陵园“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爱国主义基地作用,打造新泰红色旅游圣地,新泰市委、市政府自2009年以来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扩建。新辟烈士陵墓区5000平方米,建成“柳埠红”花岗岩卧碑烈士墓2000余座,对散葬在各地的新泰籍革命烈士全部进行了集中安葬;新建及改扩建革命史纪念馆1座、烈士纪念碑1座、牌坊1处、凉亭2处,烈士英名碑亭、无名烈士碑亭各1处,悼念广场2600平方米、景观广场500平方米、瞻仰通道3870米,新增绿化美化面积1万余平方米。新泰革命史纪念馆于2012年7月1日对外开放,馆内收集展示了大批历史珍贵资料和革命文物,展览分为平阳星火、浴血抗战、解放风云、英烈千秋四个部分,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新泰光荣的革命历史,全方位展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历程和伟大革命精神。整个革命烈士陵园形成了以革命烈士纪念碑、悼念广场、革命历史纪念馆为轴线,两侧碑亭、道路、美化绿化对称,与古新泰八景之一的“敖山峭壁”相呼应,道路畅通、卫生整洁,三季有花、四季有景,集瞻仰、祭奠、-、游览休闲、办公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式单位,目前已成为泰安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基地、泰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泰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泰山医学院等大中小学德育实践教育基地。

近年来,新泰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按照国家、省《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的规定,精心维护各类纪念设施,认真挖掘整理革命史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接待前来瞻仰的各界群众达4万余人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余次,较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与此同时,陵园各项管理工作和基本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至2014年连续10年被评为“新泰市文明单位”,2011年荣获“泰安市党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民政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群众满意窗口”。2015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命名为“省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滕州烈士陵园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滕州烈士陵园位于滕州市大坞镇仁山。抗日战争时期,滕州(原名滕县)是对日军作战的主战场,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滕县保卫战和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3月15日,日军3万余人,在大炮、飞机掩护下,沿津浦路南下,进犯滕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4000余名川军将士在滕县阻击日军,经过3昼夜激战,全部壮烈殉国。李宗仁曾高度赞誉“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1938年5月21日,中共滕县特支在滕县南塘举行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后编入八路军第115师。为纪念滕县保卫战和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滕县烈士陵园于1962年始建,1985年更名为滕州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4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著名英烈纪念碑亭、英烈园、大型兵器广场等。陵园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山东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山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为丽水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缙云县是革命老区县,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缙云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宣传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褒扬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县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金山烈士陵园,2006年12月更名为革命烈士陵园。

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包括牌坊式门庭、纪念碑、纪念馆、墓园和纪念亭。纪念碑高12米,宽2.4米×2米,纪念碑底座两侧刻有319名烈士名录。纪念碑右侧下方,建有烈士纪念亭。纪念馆共有三层,总面积约663平方米。第一层为接待室,第二层为会议与展示厅,第三层也为展示厅。展示厅主要内容为:内容简介、人物介绍、实物展示、历史全貌(包括历次战斗、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全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解放缙云的整个革命斗争历史。目前纪念馆收藏有119幅珍贵烈士照片,20多件烈士遗物和革命历史文物等。

1991年,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被缙云县人民政府确立为缙云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革命烈士陵园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漳溪乡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溪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源县漳溪乡中联村——漳溪乡人民政府后的一个小山岗上。

该陵园建于1967年,2005年重修,是为纪念漳溪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陵园门楼牌坊,明间横额镶嵌浮雕铜字“革命烈士陵园”行书。陵园中间纪念碑,空心混凝土砖砌而成,长方体尖锥顶通高7.5米,由碑座和碑身组成,碑座由四级水泥台阶由下向上收缩台阶,碑身四边由钢筋混凝土砌筑边框,红砖砌身,攒尖顶。正面碑身镶嵌灰塑浮雕行书漆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在字下还镶嵌有青麻石阴雕“革命烈士碑志”石匾。

陵园坐西向东,呈砖石形,由门楼、牌坊、石阶、纪念碑及围墙组成,长17.2米,宽46.76米,占地面积804平方米。

中联村:中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蜀山烈士陵园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蜀山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蜀山烈士陵园位于合肥西郊风景区大蜀山东麓,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1990年5月,蜀山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蜀山烈士陵园也是合肥市旅游景点之一。

蜀山烈士陵园的前身为安徽省烈士公园,始建于1955年。1976年3月,为了突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用,从原安徽省烈士公园中分离出一部分,成立合肥蜀山烈士陵园。蜀山烈士陵园现由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大蜀山革命公墓、悼念广场、烈士纪念碑等部分组成。

安徽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2642平方米,陈列着全省有代表性的从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190位烈士的光辉业绩,其中有中国0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之子陈延年同志、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许继慎同志、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同志、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炳辉同志和彭雪峰同志等革命先烈。陈列馆存有450幅图画及烈士手抄、名人字画、领导题词等,还有全省各地县的烈士英名录。

蜀山烈士陵园自1981年开放以来,年平均接待参观者达20万,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鼓舞作用,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每逢重大纪念日,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驻肥部队都来举行各种悼念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经过近50年的荒山造林绿化,合肥蜀山烈士陵园面貌清新,一直是合肥市唯一的宣传纪念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在合肥人民的心目中,一提到烈士陵园就知道是专指大蜀山西北侧这块地方。国务院批准的《合肥大蜀山森林旅游风景区规划》,蜀山烈士陵园亦在其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集宁烈士陵园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集宁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集宁烈士陵园位于集宁区西郊翟家沟行政村侯家沟西南,距市区约五公里,占地面积1500亩。2002年4月,遵照原集宁市政府批示,将集宁战役牺牲的烈士遗骨及墓地近万人由卧龙山烈士墓地统一迁入西山陵园内,批准正式成立“集宁烈士陵园”机构,并先后被乌兰察布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3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同年由国家投资400万,地方配套150万对烈士墓区、烈士广场和老虎山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改扩建,2010年完工,现成为全国革命烈士重点保护单位,在内蒙古仅四家之一,集宁战役纪念馆是烈士陵园其中之一,于2008年10月动工扩建,2010年底对外开放,目前成为我市、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老虎山后山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山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烈士陵园位于南朗镇长沙埔村,依山而建,于1960年3月落成。坐西向东,面临珠江口,总面积166675平方米。陵园门口建有牌坊,上 书-“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为刘田夫题字。沿宽阔的墓道,右方建有光荣亭,左方建有花棚架。顺小径直通革命史迹陈列馆,主道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呈四角形,高10米,底周长20米,林锵云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还写了碑志;欧初题写“永垂不朽”;谭桂明题写“浩气长存”,陵墓呈大圆顶,直径15米,埋葬365具烈士遗骸,谢立全为陵墓题写“革命烈士之墓”。

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中山市“红-旅”的重点。位于伟人孙中山故居纪念博物馆东南面约1千米,从市区出发沿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广珠东线可直达,旅程25公里,由西往东还可从沿海高速公路可直达,交通十分便利。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960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11.6亩(合140925平方米)。里面建筑有门楼、牌坊、纪念铜像、革命烈士纪念碑、光荣亭、革命烈士墓、革命史迹陈列馆等组成。在革命烈士墓内安放有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1010位烈士中的322具革命烈士的遗骨或骨灰,供后人瞻仰,以达到“褒扬先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在革命史迹陈列馆内建有当年战争场景12个,各种图(照)片237张(幅),革命历史文物45件,宣传书刊10多种,展馆内容全部采用现代最先进的声光电自动控制,生动明了,引人入胜。馆藏内容详细记载了中山人民外受帝国主义铁蹄-,内遭“三座大山”压迫,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自建园以来先后历经十多次维修、扩建和重新修整,现所有建筑物和墓道均用花岗石铺贴,园内庄严肃穆,绿树成荫,因是依山傍海而建,故空气特别清新,是一个缅怀先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中山市委宣传部

南朗镇: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中山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与香港隔海相望。辖区土地面积2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1万人,旅居海外侨胞近5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拱公路、广珠城际轻轨和中山东部快线纵横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武清区烈士陵园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武清区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清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杨村镇塔园路,1958年迁至杨村镇机场道。2008年9月,陵园再次选址重建。

重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7万平力一米,其中建筑面积2600平力一米,绿化面积1.2万平力一米,广场、道路、园区硬化面积1.2万平力一米。烈士陵园建有毛泽东题写碑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区、武清区革命史展览馆等纪念设施。展览馆分别展示了国内革命战争、抗口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同时期我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场面。烈士墓区安葬着74位有名烈士、62位无名烈士的遗骨。无名烈士墓上立有圆形汉白玉花圈式墓碑,墓碑正中是由62朵花环绕着的五角星,四周是松枝柏叶,象征着62位烈士生前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他们的崇高品德像苍松翠柏一样万年长青。

重新修建后的陵园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种植了松树、杨树等观赏树木,栽植了草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是天津市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双拥教育基地和花园式单位。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清区烈士陵园地址:武清区杨村街大桥道育才南里育红巷7条南,周一至周五8:00-11:00,14:00-17:00免费开放,联系电话:8226688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雄烈士陵园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南雄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中国0的领导下,南雄人民长期坚持与-反动派开展武装斗争。在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南雄100多个村庄遭受-军队严重摧残,被毁房屋6000多间。南雄人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后,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58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在五里山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列为广东省重点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原坐东向西,高大的牌坊为正门,宽阔的横匾嵌着“革命烈士陵园”6个大字。牌坊后面长着两株榕树,树龄约在35年左右。榕树长得枝叶繁茂,绿叶婆娑,与陵园相映成趣,象征着革命烈士万古长青。

1987年12月,0南雄市委、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革命烈士陵园,在南雄解放43周年前夕竣工。重修后的陵园大门,面向323国道,门为仿古建筑,气势宏大,雄伟壮观。距门面余米处,在座赭红色的陈毅同志石雕坐像。陈毅头戴八角红军帽,身着红军装,脚穿草鞋,腰间插驳壳枪,目向远方。基座砌黑色花岗岩板石,前碑刻《梅岭三章》壮丽诗句;后碑刻:“陈毅将军,中华雄杰。粤赣转战,威震顽敌。游击三年,斗争艰极。油山历险,梅岭突劫。山林为障,众志铁壁。破敌清剿,壮怀激烈。追求真理,心鉴日月。功高不居,来者启迪。佳间炙口,英名垂册。刻像石碑,千秋仰节。”

重修后的纪念碑为凸形,碑高26米。前碑身砌洁白彩釉砖,其他三面为粉红色水磨石米,“南雄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原0中央书记陈丕显题。埤座嵌花岗岩石刻:“壬申初春,面事俱兴。雄州各业,如展翅昆鹏。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乃重修烈士碑。原碑建于1953年,经30载风雨,今日修缮,加高5米,雄伟耸云霄,期面世纪念,万民景仰,是为记。”整座碑造型挺拔,雄伟壮观,庄严简洁,碑四角松柏翠绿,处处鲜花绿树。

在纪念碑的东、西旁,分别有座工农赤卫队塑像,高2.7米。东侧为手握钢枪的工人赤卫队员,象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赤卫队员背挎大刀,显示工农赤卫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西侧是女农民赤卫队员,扎南雄乡间妇女头帕,着农民女襟衣,背着斗笠,右手提一竹筒水,意在慰劳红军游击队胜利归来。在她腰间皮带上插一颗手榴弹,意寓随时支前参战,消灭来犯之敌。

在碑后20余米处,筑有一座大牌坊,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这里静谧肃穆,令人起敬。每年清明节前后,各界人士纷纷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城市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永城市革命烈士陵园为永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西城区。

永城市是革命老区,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1955年经省政府批准,建永城市烈士陵园,于1957年竣工。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西城区宝塔路中段路北,占地60030平方米,建有纪念碑、陈列馆、烈士公墓等。烈士公墓安葬自抗日战争以来为解放永城地区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及在和平时期牺牲的永城籍烈士共186名。公墓分上下两层,上层安放着150名革命烈士遗骨,下层安放着36名烈士骨灰。陈列有盛税堂行医药箱、挂包和烈士题词等13件物品。自2008年始,已在永城东城区划地重建。

烈士陵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望江县渡江烈士陵园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望江县渡江烈士陵园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望江县渡江烈士陵园兴建于1959年,是为纪念牺牲在渡江战役中的革命先烈而建。陵园内现安放210位渡江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名烈士82位,无名烈士128位。1996年,烈士陵园迁址重建,2000年4月21日建成开园。新陵园建设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院内建筑古朴典雅。陵园以主门楼、渡江烈士纪念碑为主轴线,两侧有广场花园相应衬。园内建筑有渡江烈士纪念碑、渡江雕塑、渡江烈士骨灰陈列室、资料陈列室等。

凉泉乡:望江县地处西南边缘,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凉泉乡位于望江腹地,泊湖、岚杆湖、武昌湖镶嵌其两侧,太阳山、祈雨山座落其中,境内山青水秀,地盛物丰,实属“鱼米之乡”,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总控制面积近125平方公里,人口4.7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望江县为滨江古邑古雷池所在地,凉泉乡更是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在外知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祭奠烈士留言怎么写?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1、拥有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永远祭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一切的先烈们。

2、“英烈”,看到或者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一种内心深处的敬意油然而生。前辈为了实现梦想流血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没有理由懈怠,更要为了中国梦努力奋斗。

3、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勿忘他们的卓著功勋。

5、多少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用自已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使红旗更鲜红,五颗星星更明亮。

6、英烈斗志绝不忘,向老前辈鞠躬礼,是她们用生命为大家点亮了人生的道路。

7、谢谢你们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你们的精神。将来长大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

8、烈士们,正是有了你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每一阵微风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每一缕阳光正是有了你们的牺牲才有的。烈士们,我敬佩你。

9、 战士们!是你们用自己的心血,才让我们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是你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这么多的生命,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应有尽有,哪像你们以前连喝一口水都很难,你们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0、我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辉煌,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英烈抛头颅、洒鲜血,又怎会有今天幸福和谐的生活?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2、 不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向英烈们学习,为祖国的昌盛贡献力量。

13、当年,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枪林弹雨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倘若没有他们的付出,哪来的中国?向烈士敬礼!

14、没有你们的牺牲与付出,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快乐,我深深地怀念你们!

15、没有无数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哪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在此,我们深切地缅怀,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激烈着后来人不断前进!

16、伟大的战士们!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让祖国繁荣昌盛,让我们过上无忧无虑,幸福温暖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