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江国都城遗址碑文【精选20篇】

1982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突尼斯举办科学研讨会,同期在哈马马特召开的执行局会议上,有代表首次提出建立国际古迹遗址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全球性的庆祝活动。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古江国都城遗址碑文!

浏览

7156

文章

1000

篇1:边家林遗址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边家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边家林遗址位于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

1976年发现。1981年,临夏州博物馆会同康乐县文化馆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墓葬17座,灰坑1处。墓葬葬式分为捡骨葬和侧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线纹、大三角纹、葫芦网格纹、平行线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饰有大三角纹和葫芦网格纹的彩陶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遗址上还有齐家文化遗存,有白灰居住面和较多灰坑。遗物有泥质素陶片、篮纹陶片及灰素陶片等。

鉴于该遗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组合特征明显,且在康乐、广河、永靖和兰州等地都有分布,具有典型意义,曾一度被命名为“边家林类型”。这一考古学文化类型填补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至半山类型之间的缺环。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史家塬遗址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史家塬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塬遗址

时代:西周

地址: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

保护范围:遗址南、北长约700米, 遗址东、西宽约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100米。

2014年,史家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镇:石桥镇位于淳化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43.1平方公里,辖石桥、金川湾、刘家硷、鱼车、鱼车山、引安、大槐树、史家塬、白家咀、咀头、闫家沟、富德、高家河、杏园、李塬、雒家16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 2005年10月并村后为9个村民委员会。1700户,7082人。明、清以前,石桥之名即有之。1958年组建时,名为“钢铁人民公社”(公社驻石桥街),1959年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里镇遗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五里镇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镇遗址:

位于宜君县五里镇河东,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镇:五里镇地处宜君县东部,距县城26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川、塬并举的乡镇。东与西村、尧生乡相连,南与棋盘镇接壤,北与黄陵县侯庄乡隔河相望,西与城关镇、彭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镇区规划建设面积0.3平方公里,已建成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13亩,林地面积3320亩。平均海拨800-1000米,气侯属温带大陆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骆驼遗址及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城位于高台县城西20公里处。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另立年号建立的北凉国国都。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

骆驼城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墙基厚6米,残高7米。除东北角外,其它三角都筑有长方形角墩,前部城垣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并筑有瓮城,内城南垣正中辟门并筑瓮城与外城相通。全城布局合理,是遗存较完整的汉唐故城。

明代诗人沈青崖过高台留诗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道出了当年故城周围人丁兴旺,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秀色。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乡永胜村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河驿遗址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新河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河驿遗址,位于山丹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汉明长城脚下,是新建成的旅游景点。山丹县内长城遗址保存完好,312国道穿越城墙豁口,东西两边城墙绵延,新河驿即位于长城与公路交叉口2642号里程碑以东2.5公里处。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古驿站,现存遗址为一正方形土堡,边长70米,总面积4900平方米,墙体上宽3米,下宽5米,黄土夯筑,墙内存一驿井。

这里还设有长城烽火台、长城博物馆,以及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食、宿、娱全方位服务。

交通可乘车至长城与公路交叉口2642号里程碑处,坐木轮马车或骑骆驼,亲自走一段2.5公里长的“丝绸古道”,体验古人在丝路上长途跋涉的苦乐。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瓦窑山遗址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瓦窑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山遗址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下甲积峪村东南6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暴露有陶窑、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盆;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有少量灰陶,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高领折肩罐、鬲、盆等;周代陶片为泥质灰陶,多饰绳纹,器形有鬲、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古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四十里铺镇:四十里铺镇继1997年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7年12月又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镇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现已建成面积4.53平方公里,镇区内公安、法庭、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机构健,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学校、医院、商饮、娱乐、法律等服务功能齐全,粮油、果菜、商贸、木材、牲畜、货运、食品7大专业市场已经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徐李碾遗址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徐李碾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李碾遗址位于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有泥质和夹砂红陶、橙黄陶,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划纹、弦纹,彩陶纹样多见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平口沿盆、瓶、敛口钵、重唇口尖底瓶等;齐家文化的陶片为泥质红陶、夹砂红褐陶,器表素面或饰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侈口罐、双耳罐、高领罐。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内涵及其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晋家坪遗址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晋家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晋家坪遗址位于漳县新寺镇晋家坪村北6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宽带纹、曲线纹、同心圆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瓶、钵、盆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折肩罐、双耳大口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晋家坪村:晋家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方堂邛窑遗址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十方堂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十方村6、7组,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1300平方米,呈条状分布在南河南岸,遗址上散落大量的生产烧造工具垫圈、垫饼、支丁和匣钵。1983年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多次对十方堂邛窑遗址进行调查。1984年—1988年、2005年经国务院、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研究所和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十方堂邛窑遗址Y1、Y3、Y5等窑包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土龙窑、马蹄形窑、唐代民居建筑遗址及作坊遗址,并出土大量陶瓷器物。十方堂窑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延续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大雁塔南广场东北侧,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紧邻现在的大慈恩寺。这是一个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

整个园区内的造像、雕塑、植被都体现了禅意境界,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公园隐逸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使得整个园林闹中取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有一股宁静之气。园内有高宗建寺、玄奘建塔、鉴真东渡、大佛像、牡丹园等景点。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慈恩东路(南门)

类型:城市公园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贵州龙遗址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贵州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贵州龙遗址

贵州龙遗址位于兴义市区顶效镇绿荫村。贵州龙是生活距今2.4亿年前的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195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在兴义顶效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同时还发现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

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有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于同年5月27日头版头条报道,此后国内外许多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贵州龙博物馆建在顶效的贵州龙遗址景区,占地11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登月计划“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题。馆内不仅陈列已经出土的各类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和岩石标本,而且还用图表模型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表现地质构造、地壳、古地理概况等种种地质现象、规律。在顶效绿荫村贵州龙出土量最多的山上,还将建立贵州龙现场科普馆、贵州龙化石遗址保护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伏羲遗址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伏羲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谷境内拥有若干伏羲遗址。

古风台,相传是伏羲的出生地。地处甘谷县城西南10公里的白家湾乡古风台村。这里有八卦山、伏羲洞、伏羲笔、龙眼泉等诸多有关伏羲的景点。而且这里的农户用的都是树梢编织的八卦型鸡灶、鸡笼,巧妙地将伏羲所创造的八卦图运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今,这里已建成伏羲大殿、雷泽故地碑供专家、游人参观、考察。且每年甘谷县伏羲文化研究会都会在这里举办隆重的公祭活动,以纪念这位人文始祖。

大像山太昊宫,占地480平方米,殿宇巍峨宏敞,宫门建于重阶之上,其两侧及正殿前左右并有厦房和套间,木构牌楼式,悬山顶,斗拱层叠,额由本县清代优贡李维屏题“太昊宫”三个楷书大字。宫门内外皆有古柏四棵,院内建有一座八卦池。正殿伏羲塑像,高2.6米,其身披桑衣,腰围虎皮,双手托着八卦盘,筋骨外露,气质浑厚,神采奕奕。整个塑像似观天地万物之变化,如扭转乾坤之举动。殿内墙壁上绘有伏羲演八卦、女娲炼补天等神话故事。据史料记载,太昊宫在明朝万历年间重建过一次,这说明在明以前太昊宫就已经坐落在大像山上了。

羲皇故里碑。镶嵌在大像山双明洞崖下栈道南边的这座碑,高1.85米,宽0.7米,碑石刻有“羲皇故里”四字,是民国戊辰年四月(1928年)由伏羌县士庶人等重建的。

华盖寺伏羲塑像。华盖寺地处甘谷县城西10公里处,316国道旁。华盖寺始建于元代,寺内重要的建筑有伏羲洞、三眼洞等。伏羲洞内塑有高1.24米的原始人状伏羲坐像一尊,其造型逼真,通体瓦蓝。头部有两个突起的小角,两眼圆睁,两手执八卦于胸前,肩、腰部均缠有桑叶,塑像比天水伏羲塑像、大像山伏羲塑像更为袒露,与“蛇身人首”相吻合。

人面鲵鱼彩陶瓶。1957年10月在甘谷县西坪乡石坪村出土的距今有5500多年历史的人面鲵鱼彩陶瓶,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瓶面绘有墨彩“人面长尾”图案。鲵是一种爬行动物,以头、面、四肢乃至叫声酷似小儿,俗称娃娃鱼。人面鲵鱼彩陶瓶,充分体现了距今55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形态,体现了先民们关于人类始祖神话的联想。国家文物局刘志雄先生评价说:“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时期,终于在甘肃省甘谷县西坪仰绍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瓶上,找到了最原始的人面长尾形象,对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及人类始祖的源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1996年国家文物局认定人面鲵鱼彩陶瓶为国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柳家湾南遗址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柳家湾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家湾南遗址

时代:秦—汉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焦子河村

A区:东至遗址东侧冲沟沟底,南至庄子村以北,西至柳家湾摩崖造像所在山崖底部,北至柳家湾摩崖造像东西延长线。

B区:东、西同A区,南至柳家湾与淳化县通村公路交汇处,北至A区外扩200米。

2018年,柳家湾南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丘镇:耀县辖乡。1949年为小丘区,同设小丘等5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4万。三(原)照(金)、耀(县)照(金)公路过境。辖寺坡、独石、阿堵寨、小丘、移村、红岩、朱村、坳底、中原、移寨、原党、乙社、东独冢、西独冢、凉泉15个村委会。农产有小麦、玉米、油菜子。乡镇企业有中药材加工及商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城堡遗址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城堡遗址

古城堡遗址坐落于今石包城乡政府西南部3公里处高约50米的山岗上,城堡东西长144.4米,南北宽77米,城门面南而开。城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片麻页岩和石灰岩垒砌而成,城垣残高6-9米,宽1.7-5米,城墙四角呈四方形。从残留的痕迹来看,早期这里建有瞭望塔楼,后期曾作过修葺。城墙以三层土坯间夹一层草层垒起。石城四周挖有护城壕,离城墙约20米,壕宽约20米,深约15米,壕沿用石块夹白茨筑成。城门东侧有一土夯台,疑为后代所筑。城后(北面)小山头上开出一平场,场面略呈方形,每边约60米,可能是当时习武练兵的校场,其边缘也用麻岩垒砌。城内分布房屋建筑20多处,现仅留墙垣残迹,房墙也用石块垒砌,残高0.5-1米不等。屋内地面多遗留有木柴灰烬层,厚约0.4-0.8米,当地群众曾在城内采到青铜箭头、夹砂,绳纹样的石城,在甘肃仅此一处。城内埋藏遗物,目前尚未发掘。根据城的结构和地面暴露的遗物分析,初步断定相当于东汉至魏晋之间的建筑,可能是对羌人作战的军事设施。

在石包城乡南约200米处,还有一座被当地群众叫做“墩庄堡子”的土筑遗址。城堡呈长方形,周长约320米,高约8米,城门向西迎石包城而开,门前筑有一方形土墩,墩底边长约10米,高15米,城堡内原设有仓库和房屋,民国期间多为群众临时居住现今房屋破损严重。解放后,石包城的个别居民亦先后在此居住过。1974年有人曾在城里掘出过陶片,现城堡犹存,城门前的土墩被群众采土时创掘,毁掉了原来的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野狐冢遗址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野狐冢遗址为城固文物保护单位。

野狐冢遗址位于城固县宝山镇西庙村南约100米,原来的遗址呈锥型,高约18米,占地面积约30余亩。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人在遗址旁边修砖窑,用遗址的土制砖,使遗址缩小。现在遗址底部呈长方形,其东西长30米,南北宽26米,高约18米,从遗址的断面看该遗址是由人工夯土组成。每一层夯土后约40厘米左右,并见有圆形孔洞等。野狐冢所在的宝山共有这样土丘七个,故称七女冢,《水经注》载,湑水又东经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星,高十余丈,周廻数亩。后来当地人根据其形状大小分别称之为:塔冢、方冢、小冢、野狐冢等。201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村,距日土县城20公里。据传,城堡前身是’门人’,在形似大象俯卧的土山上所建的门卡。7世纪前,“岭”国大将贤巴敏如泽在此山以东建立贤巴卡尔城堡,贤巴去世后葬于此。10世纪末,当地头人昂巴在山顶西面建新密派卡噶佛殿,主供佛为密宗事部三枯主,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和《般若经》。元初,竹巴噶举派依山而建日布丹佛殿,殿内有竹巴噶举派大师塑像,墙壁偶静猛天众神的壁画。15世纪(元末明初),萨迦派在山以东建夏巴殿。17世纪,格鲁派在山的中央部位修建伦珠曲典寺,在西坡建立分庙—果奴殿(尼姑庙)。17世纪初期,日土宗本在山坡最西边建立宗政府城堡。18世纪,又修建主持堪布的拉让宫殿,共有两层。山下有朵盖齐本的诸多建筑。此后统称为琼宗噶莫城堡,又因城堡的山体形状与建筑布局与布达拉宫相似,故称“小 ”。文革时期,当地群众在墓葬中挖出贤巴尸骨及衣物、陶罐等陪葬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盘山营盘遗址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盘山营盘遗址为大方县文物保护单位。

盘山营盘遗址位于黄泥塘镇化联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古遗址。

黄泥塘镇:2013:撤销大方县鸡场乡、黄泥塘镇,合并设置新的黄泥塘镇,以原鸡场乡、黄泥塘镇地域为新设置黄泥塘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黄泥村。在大方县东部。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2.77万,其中彝、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占9.7%。辖1居委会、15村委会。1949年属鸡场乡。1953年析设甘棠、在拱、化联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鸡场公社。1961年析建甘棠、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简介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驻通渭县城。三十日傍晚,红军文艺联欢晚会和大会餐在南门外的河滩上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由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全体将士高歌《国际歌》后,叶剑英、杨尚昆、邓发等领导人相继作了继续北上抗日的动员报告。联欢晚会热烈欢快,李克农、黄兴等指战员和战士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戏剧、魔术等节目。10时晚会结束。十月二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离开通渭城,踏上奔赴陕北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果树园,后改建为田径运动场,并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修建了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碑,以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

一九八四年五月,通渭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六月,中共通渭县委、通渭县人民政府命名该遗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城市道路改造,结合南园体育场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纪念碑。二00七年五月,投资12.6万元建成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广场,广场占地576平方米,其中心竖立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碑一座。该碑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孙颖设计,县委书记燕胜三、县长令续鹏撰文,原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书写。

纪念碑高2.2米,宽3米,由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碑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身由红色大理石砌成,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纪念碑坐西朝东,寓意着红军从通渭奔赴陕北,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英明决策。纪念碑像一个火炬,寓意着红军长征精神从“星星之火”到光耀全国,取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又一次伟大的长征。纪念碑矗立在体育场内,形同奖杯,寓意着“全国田径之乡”的体育健儿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信息来源:通渭县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梅沙遗址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大梅沙遗址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梅沙遗址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村前海湾沙堤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与周代。1980年发现,其后于1992年、1993年两次发掘共2405平方米。遗址Ⅰ区(沙堤中部)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有两个文化层,发现有灶坑遗迹。出土陶器有夹砂与泥质两种,器种有釜、罐、碗、豆、器座、支脚等,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划纹、叶脉纹、水波纹、贝印纹、指甲纹、附加堆纹等。石器有斧、锛、刀、拍、砺石等。T11③层的木炭标本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250年。Ⅱ区(沙堤西南部)为周代,第二文化层出土大量几何印纹陶器,其中多为夔纹陶器,也有原始瓷豆。陶器纹样多为组合纹,如夔纹与方格纹、云雷纹、凸格或凸点纹组合。陶器种类有瓮、罐、豆、钵、杯、器座、纺轮等,多见圜底器,少量圜凹底和圈足器,部分陶器的器身有刻划符号。石器有斧、锛、凿、砺石。清理同时期的墓葬10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一般长2.3米~4.15米,宽0.8米~1.71米,墓向多为东北向。有的墓底置一个直径与深度均0.2米的小坑,但坑内无器物。其中6座有青铜器,包括有短剑、矛、斧、钺。在该地点还采集到青铜镞和戈,是墓葬遗物。

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赞木庙遗址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赞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公元399年,晋代高僧法显一行四人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经过两年的艰苦跋涉,401年他们来到于阗,在于阗国王的挽留下,法显在于阗呆了三个月,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行佛大典,然后又继续西行,一年后,终于到达了印度。回长安时,除带回大批的佛教典籍外,法显还把他取经途中的游历写成一本《佛国记》,关于“赞木庙”的情况就记载在这本书中。介 绍该庙地处和田西南36公里处,又名“库克玛日木”(波斯语音译,意为“蛇山”),相传伊斯兰修行者曾在此与蛇一-行,故尔得名。遗址现存两层石窟,西面有3个深坑。山后有一座麻扎,葬的是以前各大战役中阵亡的将士,每年七八月份,远近的穆斯林都会到这里来拜谒。交 通 乘和田到拉依喀乡的班车,然后再从当地租车到景点。

新疆和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