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充墓作文开头最新6篇

浏览

2581

文章

6

篇1:王充论衡名句 王充的名言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王充写的这个《论衡》,还是非常出名的吧,好像在书中也读过了,那么有的人就对这个王充非常的好奇了,想知道这个王充论衡名句还有这个王充的名言了,有对这两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了,一起来学习学习吧!王充论衡名句

1、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出自汉·王充《论衡·本性》。孔子是道德的鼻祖,是先秦诸子中最卓越的人物。

2、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出自汉·王充《论衡·书解》。固:必定。工:精于,擅长于。人有某种优长,一定也有某种短处;人擅长于某方面事务,一定在另外某些事务上显得笨拙。这句话指出人都有优缺点、长短处。

3、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不学习便可以熟练地掌握,不询问他人就能通晓,从古到今,还没有这样的事情。

4、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出自汉·王充《论衡·量知篇》。学习的士人应当勤学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使得自己进步,对自己身体有益的知识,就像将稻谷做成米饭,吃了会使人长胖一样。

5、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出自汉·王充《论衡·命禄》。开凿不停止,沟渠就会越来越深;砍斫不停止,就会得到更多的柴薪。这句话用来比喻,只要坚持不断的努力,就会获得成绩。

6、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寒冷不积累了一段时间,便不会下霜;温暖持续一段时间,冰雪就会融化。这句话用来比喻事物发展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7、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出自汉·王充《论衡·别通》。人走在浅水里见到的是虾,到了深水区能观察到鱼、鳖,到了极深的水域就能见到蛟龙了。足迹达到的地方不同,所能见到的事物也是完全不同的呀。这句话指出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他的眼界、见识就会不同;因此,只有见得广、经得多、站得高、钻得深,才能获得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

8、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以平常心态对待得失,不因为获得官职而欣喜,也不因为失去官位而悔恨。

9、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出自汉·王充《论衡·量知》。人的学问知识能力成就的取得,就像骨头、象牙、玉、石这些材料的加工一样,需要经过精心的切、磋、琢、磨才成。

10、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出自汉·王充《论衡·案书篇》。才华有高下之分,没有古今的分别;文章有真实与虚伪,但是没有新旧的差别。写文章没有新旧的差别,对于同一事物,可能古今有无数的人都歌颂、描写过,但只要写得真诚,能够出新意,就是好文章。如果抄袭,不认真,不真诚,是出不了好文章的。王充的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4、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5、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6、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7、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8、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

9、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10、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11、誉人不增其美。

12、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13、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14、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

1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16、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17、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18、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19、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20、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21、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22、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23、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24、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25、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26、处逸乐而欲不纵,居贫苦而志不倦。 27、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28、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29、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30、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31、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32、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33、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34、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35、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36、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37、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

38、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39、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知此草木所此草木所不能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充的论衡什么朝代 论衡出自于什么朝代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王充的《论衡》是东汉时期的作品。王充是东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与发展者,其代表作品《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

《论衡》的历史评价

《论衡》这本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王充的《论衡》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针对神秘主义的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

《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充是什么朝代的人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他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王充身处的朝代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正因为他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因此,将王充写作《论衡》视之为"异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充是什么朝代的人?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

王充是汉代人,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思想著作。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东汉思想家。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思想著作。

他的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虽然王充的思想中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但仍然达到了他的时代的最高水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于后来的许多儒生对王充心有余悸。

王充的思想主张

天自然无为: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

天不能故生人: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

今胜于古: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王充墓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王充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充墓位于上虞杭浦村西南十四都乌石山上。清嘉庆十二年邑人林鉴修治,咸丰五年林臣、谢简廷重修立石。1965年扩建茶声时将墓平毁,仅存咸丰五年所立石碑一块,上刻“汉王仲任先生充之墓”。

1981年省人民政府款在原址修复,墓呈圆形,用乌石砌成,顶部封土植草,通高2米,直径5米,墓前立清咸丰五年墓碑。墓台宽10米,深11米,也用乌石筑成,墓台前立《王充简介》的说明碑。墓地造型简洁朴素、庄重肃穆,四周为葱郁的茶树所环抱。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杭浦村

类型: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建议20-40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章镇镇:章镇镇由原章镇镇、大勤乡、龙浦乡撤并而成,位于上虞南大门,与嵊州市三界镇接壤,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曹娥江穿镇而过,45分钟可抵杭州、宁波,全国第一座独塔斜拉桥飞架曹娥江上空。章镇镇风景宜人、文人荟萃,素有“上数章镇,下有崧镇”之美称,是上虞市五个中心镇之一。 章镇镇地域面积140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348个村民小组,13261。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王充论衡主旨是什么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王充其实想必大家也知道的,还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虽然这个人不为大家所熟悉,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书上反正是有这个出现过的,他还有这个题目出现了,这个题目反正也是把人都考住了,很多人也问了,这个王充《论衡》主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单选] 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参考答案◆】:B

王充《论衡·佚文》讲了什么?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

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