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德公宗祠【通用20篇】

浏览

277

文章

644

陈东陈氏宗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陈东陈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东陈氏宗祠位于西乡塘区陈东村岭头坡1号,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陈东陈氏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东村:陈东村隶属于西乡塘区上尧街道,地处于大学东路。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共(600)户,2300人。村“两委”干部8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党支部委员2人分别为曾焦带、宋汝明。 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总数55名,预备党员2名分别为陈立彬、陈盛克,其中男党员39名,女党员16名,35岁以下党员19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2名,离退休党员11名。 党支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廖家湾廖氏宗祠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廖家湾廖氏宗祠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郴州廖氏宗祠位于苏仙区廖家湾乡廖家湾村,时代为清。

2012年,郴州廖氏宗祠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20米处。

廖家湾乡:廖家湾乡位于苏仙区最南端,南恃五岭,与宜章县交界,西与北湖区交界,距郴州市30公里,境内山川秀美,峰峦叠嶂,全乡拥有国土总面积36.8平方公里,稻田面积10444亩,共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5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623户,总人口11800人,农业人口11287人。 廖家湾乡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横穿境内,乡内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鱼龙桥杨氏宗祠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鱼龙桥杨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鱼龙桥杨氏宗祠位于怀化市中方县石宝乡,年代为清。

2019年,鱼龙桥杨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宝乡:石宝乡、新路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路河镇石宝乡地处雪峰山西麓,位于中方县东部,沅水东岸,东面与铁坡、锦溪相连,北面与接龙、丁家两乡相连,西与新路河毗邻,南与洪江市群峰乡接壤。全乡共辖9个村,92个村民小组,2389户,总人口10028人。全乡总面积45.3平方公里,稻田5673亩,旱地1163亩,油茶、杉林27208亩。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境内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叶山叶氏宗祠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叶山叶宗祠为浦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叶山叶氏宗祠位于浦城县古楼乡叶山村,时代为宋代。

叶山叶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山村:叶山村(又名叶家山)地处闽北,位于武夷山东麓,座落在浦城县西部,系浦城县古楼乡一个小行政村,这里青山绿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东与仙阳镇永建村接壤,西邻古楼距乡所在地8公里,南与上云村交界,至黄处垅水电站3公里,北连中坛村至茶园2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65人,计102户,辖1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村民都为汉族人。 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南楼吴氏宗祠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南楼吴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楼吴氏宗祠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年代为明。

南楼村吴氏宗祠,又名至德堂。南楼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吴氏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平面为五开间三进两明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意为步步高升。每进之间落差很大,天井狭小而狭长,用材规整。特别是砖雕门楼规模宏大,中间四柱五楼牌坊式,两边各带两间门罩,形成暗七间砖雕门楼,雕刻艺术精湛。前进明次间设藻井,四周用出二跳五踩斗拱承托,斗拱出象鼻昂,制型古朴典雅。中进明次间均为抬梁式,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月梁造,桁条均有斗拱支托,明代特征明显。后进梁架皆为穿斗式,《宗谱》中明确记载为前明建筑。

2005年11月3日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官溪胡氏宗祠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官溪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

官溪胡氏宗祠建筑年代清晰,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设计布局有序,施工考究,风格独特,是宝贵的古建筑艺术遗产。官溪胡氏宗祠主体建筑由门廊、门厅、戏台、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享堂、小斤、左右厢厅、左右附房组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特点,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重视各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合理安排。整个建筑平面呈矩形,门廊、门厅、戏台、天井、正厅、享堂、厢斤、附房等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了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空问布局讲究谨均衡,但却灵活舒畅,使整个建筑既扩大了空间,又使各个独立的建筑相互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科学又合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官溪胡氏祠背依后背山,正面为桃溪、照壁和半月形月池,左前为文昌阁,右前方是桃源桥,依托充满美感的自然环境,构成宽松、和谐、舒畅均衡的总体空间,将宗祠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得景随形、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官溪胡氏宗祠是当地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记录着胡氏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胡氏家族的圣殿,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文昌阁、桃源桥、古井相辉映,成为当地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官溪宗祠建筑文化精髓及精神层面上的意义,不仅融进了散居各地的胡姓子孙血脉中,而且在定程度上影响着赣浙闽三省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文精神,对研究民间大型建筑的选址、布局以及中国宗祠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019年10月7日,官溪胡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江西省玉山县仙岩镇内村

开放信息:有限对外开放

仙岩镇:玉山县辖镇。1958年置八都公社,1984年更名仙岩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八都溪上游。东邻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镇、茅畈乡,距县城17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7万。玉(山)官(溪)、玉(山)詹(德湾)公路过境。辖桥棚、大塘头、埂头、后陈、周源、黄茅坞、毛家、吴家、毛家垄、竹川10个村委会。八都溪自南向北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江湾萧江宗祠江泽民故里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江湾萧江宗祠江泽民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革期间又被拆毁。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二00三年九月,第三次重建。萧江宗祠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美,是江湾景区的标志,一进景区的大门,大家第一眼就能看到这座大宗祠。

“萧江宗祠”是萧江氏族发源地江湾旃坑族建的一座祠堂。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

不仅规模庞大(占地面积有2400平方米)、建筑宏伟、雕刻精细,而且人文丰富、历史悠久,为“江南第一祠”。

江湾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当属”萧江宗祠“了,号称是”江南第一祠“!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革期间又被拆毁。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二00三年九月,第三次重建。萧江宗祠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美,建筑材料考究为内所罕见。

景点位置: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

类型:历史建筑祠堂

游玩时间:建议20-40分钟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婺源五天旅游通票210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深澳康氏宗祠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深澳康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县康氏宗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澳县深澳镇新街107号,是清嘉庆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万”之称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

康氏宗祠(当地人称康厝祠),它不仅是岛上现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当年康氏家族盛极一时的见证,更隐藏着主人“康百万”传奇的发迹故事。

康氏宗祠由主座三进,两侧巷厝、后包厅及大门口埕、戏台、书斋等建筑物组成。大门口埕左侧树有“朝议大夫”旗杆座。主体建筑进深54.6米,面阔28米,门埕连戏台深42米、阔28米。二进大门两侧梁檐及墙壁有精致石雕。有名盖九县的一对油麻石鼓、屋檐倒吊镂空石花篮。二进大门内有精工漆金木雕屋架。二进与三进之间的两廊墙壁上有清嘉庆六年辛酉科二甲第二十名进士、四川岳池人康以铭所题写的“忠、孝、弟、敬、义、礼、廉、节”劝世文石刻8副。三进大堂及拜亭屋架梁柱有精工金漆木雕。是南澳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中期祠堂,经历过1918年7.25级强烈地震,建筑结构至今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罗洪莫氏大宗祠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罗洪莫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洪村现存的古建筑有莫氏大宗祠、履恕莫公祠、竹斋莫公祠、梅村莫公祠、敏斋莫公祠、尧夫莫公祠、雪峰莫公祠共7间。其中莫氏大宗祠建于明隆庆5年(15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面积527平方米;梅村莫公祠建于民国,面积140平方米;竹斋莫公祠建于清代中期,面积268平方米;敏斋莫公祠建于民国,面积130平方米;履恕莫公祠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面积328平方米。莫氏大宗祠是德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向东南,为砖、木、石结构,总面阔13.7米,总进深38.5米,占地面积527.45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中堂石柱础保留明晚期的建筑特征,中、后堂梁架有明显的清中早期建筑特征,对研究明末清初古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罗洪莫氏大宗祠保存一块完好的碑石,记述莫毓芳为岭南第一位状元封开莫宣卿的第十五代裔孙,因来罗洪设馆授徒,遂安家落户。

罗洪村:罗洪村委会位于德庆县悦城镇的西部,旧国道321线穿境而过,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多人。罗洪村委会距离德庆县城约45公里,距悦城圩镇约6公里,地处丘山岗地带,于2009年铺设连接现321国道的村道新农线2.2公里,地缘优势较好。村委会地处丘陵地带,罗洪村委会利用本地石灰石资源优势,引进优质蔬菜和建设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官陂曹家曹氏宗祠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官陂曹家曹氏宗祠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官陂曹家曹氏宗祠

类型:古建筑

时代:清嘉庆十一年(1807)

地址:白沙镇星光村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白沙镇:白沙镇位于常宁市东南部,湘江支流舂陵河的上游,东与耒阳隔河相望,西南依大义山与桂阳接壤,东南与永兴毗邻,是常宁、耒阳、桂阳、永兴四县(市)边境上的重要集镇。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将原阳加乡并入白沙镇。1998年底,辖28个村,4个居委会,204个村民小组,7471户,293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3人,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11700亩,其中水田8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独树庄氏宗祠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独树庄氏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独树庄氏宗祠位于潮安区江东镇上庄村,时代为清。

2016年,独树庄氏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庄村:上庄村宋朝景炎年间(1276-1278),政局紊乱,帝王缺主见,偏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对外妥协乞合,外患日益猖獗,造成养0引狼入室之势。宋朝政局顿失控制,蒙人大举入侵,宋室政权瞬间分崩离析,国人无不痛心,独树庄氏先祖弥渊公立于国难当头,承父祖志,效忠报国,于福建泉州,毅然奋起率众勤王,投奔丞相文天祥麾下,授命于危难之际,钦授挂印大将军,帜书“奋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贤吴氏宗祠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三贤吴氏宗祠为浦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贤吴氏宗祠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蓬尾村,时代为清代。

三贤吴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蓬尾村:蓬尾村位于水北街镇东南部,与松溪县花桥乡、祖墩乡毗邻,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村。全村现有人口1300人,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蓬尾村经济:林业、农业、烤烟是全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全村种植烤烟520亩,实现烟稻轮作。2006年全村新增造林面积2000亩,全村农民还大力发展瓜果业、畜牧业等。蓬尾村的社会事业:“村村通”工程使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习氏大宗祠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习氏宗祠位于水边镇湖洲村偏东,始建于北宋元丰乙丑年(1085),由该村第三世祖习仁德所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小青瓦压面,马头山墙,占地面积14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现建筑为清代遗存。

整体建筑呈长方形,面阔24.15米,进深58.54米。由前院、门廊、门厅、前天井及左右厢廊、正厅、后堂组成。习氏大宗祠建筑规模较大,装饰雕刻精美,内曾保存纪昀题写的“天府呈オ”金漆凸雕匾额。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湖洲村:峡江县湖洲村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千年古村,2013年初,被江西省评为156处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基地之一。目前正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千年古村落,梦想成为世界古村落遗产,村子不仅古老,而且环境清净优美:山青水秀,四面环山,雄峰叠嶂,气势宏伟;村前小桥流水,沂江河溪,蓝天碧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戏水无忧,夏天更为村民们的纯天然泳池,孩子们的消暑乐园;村中古祠古庙,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桃村袁氏大宗祠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桃村袁氏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大宗祠位于北滘镇桃村村。始建年代未详,现存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广东祠堂风格。坐西向东,三间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3.6米,总进深45米,面积612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瓜柱式梁架。

头进为乐台式头门,有包台,白麻石方檐柱、弓梁,门面白麻石勒脚,水磨青砖外墙,砖雕墀头,门内南面次间壁上有土地神龛。

20世纪30年代,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建立西海根据地,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谢立全和谢斌两位干部于1940年9月到达西海,1941年7月,由谢立全主办的第一期军政干部培训班就在袁氏大宗祠开课。这段时期,此祠成了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

2006年10月25日,袁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桃村村:桃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桃村、横岸和绿道。常住人口8164人,其中户籍人口2164人,外来人口6000多人。现时桃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党支部党员数共93人。桃村下设一个集体资产办和一个经济股份合作社,股东总数1875人。桃村拥有850多亩的工业区,辖区内企业150多间,主要以经营彩印、纸类包装、五金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营张氏宗祠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新营张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银城镇新营村,古民居众多,以宗祠为代表,吸引游人前住观光。张氏宗祠始建于明初,后因水毁,清康熙年间重建,砖木结构,由门坊、门厅、中堂、廊屋、天井等部分组成,面积约600平方米,2002年修复。该宗祠始祖为明初武将张昭,其人有勇略,从征有功,曾封百户侯,后升千户侯,世袭。

舒氏公祠由清朝后期舒期汉三等人创建,为五间三进二天井,回廊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仅屋柱就有100根,其中石柱18根,雕梁画栋,双檐待飞,宏伟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洑溪徐氏宗祠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洑溪徐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兴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宜兴溪隐村人,8岁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试一甲第2名,授翰林院编修,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历任国史总裁、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辅,弘治十一年(1498)进华盖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卒后赠太师,谥文靖。在徐大宗祠的第三进正厅,存放着徐溥的画像,据了解这幅画像的年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以前。

这幅画像是我们整个徐大宗祠的镇馆之宝,它是由徐氏的嫡系子孙捐赠给我们宜兴文管会,在去年。首先它是明代的朝服的画像,穿着大装朝服,这个朝服就是我们所说的蟒袍,重要的一点他都有配饰佩玉。

整座徐氏宗祠坐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进,后仅存二、三进。第二进面阔17米,进深6.8米,硬山顶,阳山石圆柱,其梁与枋上均有彩绘,但已模糊不清。二三进间天井进深14.8米。第三进为正厅,因梁柱为楠木,又称楠木花厅。面阔17米,进深9.6米,歇山顶,其梁架结构保持了明代始建时的原貌。厅内梁柱枋椽上均有彩绘,有缠枝花卉、包袱锦、云鹤等图案。

它中间的三节用的都是楠木的梁柱,这个规格就是比较高的,因为古代的典章制度中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用楠木的建筑材料。他的花厅当时是雕梁画栋,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花已经将近500多年了,上面的花还能大概的看到,这个是不容易的。在整个宜兴的祠堂建筑中,这个是规格最高的。

洑溪徐氏宗祠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年代久远,兴盛于明、清两代,体现了人文胜地宜兴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相互补充,是江南地区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2019年10月7日,洑溪徐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明朝大臣徐溥(公元一四二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公元一四五四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卒,谥文靖。徐溥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漳州林氏宗祠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漳州林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福建省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

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是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还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来生员用。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宗祠确切建筑年代已无考,经专家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

漳州比干庙不仅长期供奉比干,还做为林氏族人赴考往来生员的接待处。文革前比干庙内仍高挂多块明清状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钎、林士章均高挂其上。正殿两边厢房各有十几间书屋,各区林氏考生均可来此住宿读书作文。资料可查,明、清时期漳州林氏族人进宫殿试揭榜甚众,且大多继承先祖比干之人格气质。明嘉靖探花林士章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胸心宽阔,乐于助人,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深得皇上信任并赐给三间五楼十二柱式石牌坊一座,矗立于现漳州香港路,石牌匾两面分别刻楷体巨字“尚书”、“探花”。明万历当朝东阁大学士林钎以“清恬异常,高风亮节”著名于世。明代〈〈云山居士集〉〉作者林偕春进士“立朝刚直,不阿权势,文章气节,为世崇重”。近现代大文豪林语堂1895年生于漳州,1919年往美国哈佛大学文科就读,获文学硕士,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专攻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曾到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并参加鲁主办的“语丝社”。林语堂才学广博、学贯中西,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著作〈〈剪拂集〉〉、〈〈京华烟云〉〉等被推荐为国际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是当今唯一的中国人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现漳州建有林语堂故居纪念馆。自古以来,漳州林氏后裔文人辈出,漳州比干庙是古时漳州人民崇尚文化之风的一个窗口。

漳州比干庙不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建筑本身即是一座难得的有较高考古研究价值的古建文物。2006年漳州林氏宗祠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峤张氏宗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东峤张氏宗祠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峤张氏宗祠年代为清,位于四都镇东峤村,类别为古建筑。

2013年4月17日,东峤张氏宗祠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墙外延东、西各4米,南、北各10米。

东峤村:东峤村位于四都镇东部,与梅洲乡接壤。全村现有945户、3800人;耕地面积2600亩,山地面积8500亩,淡水养殖面积1100亩。是四都镇的一个重点行政村。 村区位优势突出,国道324线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捷。距厦门210公里。汕头95公里。东峤村又具潜在的人文优势,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蜚声国内外。旅居国外、台湾地区的乡亲达60多人。东峤村依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朱河朱氏宗祠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朱河朱氏宗祠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河朱氏宗祠位于天华镇朱河村,年代为清代。

朱河朱氏宗祠太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宗祠主体建筑。

建设控制地带:宗祠主体建筑两侧外延10米,背后至排水沟后50米,南至公路下。

天华镇:“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天华”之名即源于朴老这一朴实诗句。我镇做为太湖县进山第一镇,既是典型山区,又是重点库区。美丽的花亭湖风景区沿岸线该镇占2/3。18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居全县之首,全镇辖39个行政村,357个村民小组,8426户,3.27万人。近年来,全镇人民紧紧围绕“集镇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做好旅游、山场、水面三篇文章”,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嵩溪徐氏宗祠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嵩溪徐氏宗祠为浦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嵩溪徐氏宗祠位于浦江县白马镇嵩溪行政村嵩溪自然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嵩溪徐氏宗祠为浦江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溪村:嵩溪村坐落于浦江县东北部,距浦江县城23公里,现有居民970余户,2800余人。该村历史悠久,文风素盛,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清康熙年间村中创立了声闻遐迩的“嵩溪诗社”,到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6年成立“嵩溪学社”,分诗文、书法、绘画、科技等组,村民们常切磋诗书画,举办习作展。村内小奚潺潺,整个村落因地势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错落有致,许多建筑更是横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含黄氏大宗祠、月轩黄公祠、黄氏名贤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东至西依次为:月轩黄公祠、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均属清代大式建筑,总面积1667平方米,分别由该村黄氏族裔、同治进士黄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议,于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于1862-1876)陆续建成。建筑格局均为三进连庑廊夹天井布局,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石础青砖墙,硬山式顶,抬梁木架构;绿釉瓦当滴水。

建筑群气势雄壮,祠内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砖雕、灰雕等多种饰物,其中以放置祠前的6只神态各异的石雕狮子最为精美。黄氏大宗祠基本保存原来的建筑格局,具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朝晚期(1889年),状元黄槐森、黄德森兄弟组织了重修。该祠堂群为三进两院结构,总占地面积4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2平方米。

作为斗门地区保存原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00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荔山村:荔山村位于乾务镇西部,南部紧邻珠峰大道,西部紧邻富山工业园区以及新城大道,全村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012亩,其中水稻面积423亩,鱼塘面积3959亩,其他(花卉、果树、香蕉及其他经济作物等)面积1630亩。现有常住人口10680人,2275户,其中户籍人口4680人,外来人口6000人。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选好、配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