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德公宗祠(实用20篇)

浏览

269

文章

644

旧圩汪氏宗祠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旧圩汪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旧圩汪氏宗祠位于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旧圩街。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主体建筑外墙往四向延伸,东北面从主体建筑外墙延伸0.4米,西南面从主体建筑外墙延伸0.4米,东南面以主体建筑外墙为界,西北面从主体建筑外墙延伸3米。面积:944.3平方米。

观珠镇:观珠镇位于电白县中部山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交通通讯便捷,广湛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出口,省道湛江至阳春线横贯全境。 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外销蔬菜、荔枝、龙眼、黄榄以及各贵药材沉香、巴戟等,素有“电白粮仓”的美誉,是广东水果、南药贸易集散地。养殖业蓬勃发展,历来是粤桂12县市小耳花猪贸易集散地,年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虎山胡氏宗祠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虎山胡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虎山胡氏宗祠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虎山村,年代为清。

2019年,虎山胡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士镇:高士镇地处望江县风景秀丽的焦赛湖与武昌湖畔,全镇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余人,辖16个行政村。省道安九(安庆至九江)线与县城主动脉窝甘线(环县公路)呈“十”字型从集镇中心穿越而过,镇区离县城20公里,距安庆市区仅46公里,“三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多年来,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何宅何氏宗祠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何宅何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宅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何宅村中22号,时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21号。

何宅村:何宅村一直有着鸡毛换糖的传统。也是从鸡毛换糖开始,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何宅农民走出了农村,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勤劳耕耘,现在何宅村农民荷包鼓起来了,眼界开阔了,纷纷出资改善村内落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要把何宅村旧貌换新颜。目前,村内的标准化用电,有线电视,电话,路灯等配套设施完善。何宅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何宅村新农村建设于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方村方氏宗祠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方村方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村方氏宗祠位于孝顺镇方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孝顺镇: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是个千年古镇。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署长山县,县治即孝顺。距今已有1380余年了。唐懿宗咸通年间称孝顺乡,北宋在此驻军, 名孝顺镇。元代建驿,又称孝顺驿。明万历时称孝顺市,清代又称孝顺街。孝顺历史悠久,为历代交通要道,商贸繁荣之地。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设孝顺乡人民政府,隶属金华县孝顺区公所。1958年11月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东至金氏宗祠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东至金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

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保护范围:东至公路,南至沟渠,西、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同保护范围,北至公路,西至滨河石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石厦碉楼及宗祠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石厦碉楼及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点:福田沙头街道办事处石厦村

年代:清--民国

说明:石厦碉楼建于民国初年,位于在石厦村中心,面阔4.9米,进深4.6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座南朝北,土木结构,四周外墙用三合土板筑而成,高16.5米。楼高五层,每层有木楼相通,各层皆有在四周外墙设兼有通气和采光作用的设计孔洞,顶层有凸出墙面的防卫设施。该建筑是清代民初时期深圳地区社会面貌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潘氏宗祠,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的石厦村南,创建于清,为三开间两天进深一天井的建筑结构,面阔10.3米,通进深19.6米,建筑物包括院门、前堂、正堂和两廊。

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延伸30米

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单位:石厦股份公司

沙头街道: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位于福田区西南部,南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西与南山区华侨城旅游风景区相邻,北以深南大道为界,东接新洲路,紧靠深圳市中心区。辖区面积18.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5万,下辖12个社区工作站及新洲、沙嘴、沙尾、上沙、下沙等5个集体股份公司;有金地、沙尾、泰然、天安数码城等工业园区;有中小学17所,医院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6所;有红树林自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泾县张氏宗祠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泾县张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山张氏宗祠,俗称“张家祠堂”,位于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始建于清晚期,与张氏宗祠共同体现了张氏宗族曾经的繁盛。

张氏支祠其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一个天井,建筑面积525.18平方米,保存较好。门楼上部以额枋形式用砖雕包砌突出“张氏支祠”四个大字。砖雕构件共六块,由二龙戏珠、九狮滚珠遍地锦、迎送图等图案组成,是整个支祠建筑中最为精美部分。宗祠门楼高大轩昂,加之门前的石狮、台阶,凸显出庄严凝重之感。前檐墙以上部的砖雕和下部石雕形成近似包框墙的形制,中部大面积水磨花砖贴面。花砖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黑白相间的纹理,加之工匠的匠心独运,用其拼砌出山水、云树等图案,使其极具国画的水墨韵味。与黑漆栅门相互映衬,突出了祠堂的非凡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是其的又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张氏宗祠的砖、木、石构件可以装饰之处,无一不进行精心的雕刻,图案内容儒释道杂糅,或吉祥、或警醒,不仅体现出家族对美好-的企盼,也使得儒家道德劝谕之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于这方寸之中。

张氏宗祠1999年维修复原,其后多有修补,保存较好。2012年,宗祠被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泾县张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后山村:后山村位于丁家桥镇西部,三面被青弋江环抱,南面相邻官庄村。全村辖40个村民组,1074户,共3578人,耕地面积3776亩,山场面积8900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 后山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01名,其中女党员12名,下设3个党支部,党总支支委3名,书记张木进。 村支委:书记——张木进 委员——万汝彬、朱彩虹村委会: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礼嘉王氏宗祠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礼嘉王氏宗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

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

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歇山式建筑在我国古代运用很多,它指的是庙宇殿堂的屋顶形式,即在殿顶两侧的两面坡截断后立起一面墙,然后再形成一个斜坡。这样建筑就有厚重感和纵深感,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并且指导当地确定了修复方案,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它的历史原貌。

王氏宗祠堂屋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4进。依次为门厅、三槐堂、槐荫堂、槐恩堂。整个宗祠堂屋占地面积21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

第一进门厅6楹5间,正中为“礼厅”,前檐筑石库门楼,门额嵌砌砖雕楷书“王氏宗祠”4字,两侧楹联“五马家声远,三槐世泽长”。门后悬挂“王文正公祠”横匾。屋后天井中筑2条平行凉棚式穿廊连接到第二进。

第二进厅屋名“三槐堂”,6楹5间,前后超檐下均构筑沿廊。前檐下悬挂“三槐堂”横匾,堂内正中塑有先祖王旦全身坐像。屋后天井东西两侧各筑进深3楹,面阔3.5间的碑廊,陈列《先祖像赞》碑、岳飞《题王氏家谱跋》碑、《钱振锽丁丑避难纪念》碑、《周陈王氏修缮宗祠碑记》及《修祠续谱功德》碑等。

第三进名“槐荫堂”,6楹5间,前檐翘角下筑沿廊,檐下悬挂“槐荫堂”横匾,堂内自左至右分别塑有中沙礼嘉桥支祖王真一坐像,南渡始迁祖王皋坐像,中沙祖王吾伍坐像。

第四进名“槐恩堂”,进深5楹,面宽5间,供奉王氏列祖列宗牌位。另在正屋两边附建有厨房、库房、大仙阁等辅助房。

精美的砖雕和木雕也是王氏宗祠的一大特色,内容有飞鸟花卉、山水人物,构图讲究,刀法细腻,都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远远望去,马头墙,粉墙黛瓦,砖雕门楼,飞檐重脊,在蓝天映衬下,诉说着昨日辉煌,不禁让人遥想当年风光。

礼嘉桥周陈王氏祠堂,自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以来,未曾规模维修过,屋宇建筑日显破败。为保护祠堂文化遗产,故王氏族人于2006年9月启动宗祠修复工程,历年余,于2007年9月修缮竣工,恢复了祠堂原有明末清初的建筑形制。2008年2月26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礼嘉镇:武进市辖镇。常州市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有名的“雨衣之乡”。1993年撤乡设礼嘉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常州市15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1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北通京杭大运河,南通太湖,永定河穿镇而过,礼坂公路紧靠镇区西侧。辖新路、新生、于家、秦巷、渔池、兴隆、孙觌、建东、沟东、陆庄、贝庄、礼嘉、西仪、毛家、高树15个村委会和礼嘉镇1个居委会。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和凤杨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杨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

和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镇:和凤镇位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端,西临风光旖旎的石臼湖,北依景色优美的凤栖山,南与高淳县接壤,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和凤镇域面积97.0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全镇现有耕地4.87万亩,年产粮食3.6万吨以上。 和凤镇为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有水面3万多亩,山坡地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洲邓氏宗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大洲邓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洲邓氏宗祠”位于南昌县东新乡大洲村邓家自然村西南部,为单层青灰砖连体建筑,坐东朝西,共三进,两个天井,建筑面积785平方米,内部为左右对称的抬梁和穿斗式木架构。前堂主梁上有墨书“嘉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年”字样,中堂为过堂,后堂“彝伦堂”高大宏伟,共15架梁,金柱硕大,直径达40厘米左右,柱下有木櫍和石础,坊间无雕花饰件。是研究宗祠建筑的重要实证。

大洲邓家自然村西傍南隔堤,东南距东新乡政府约200米,北距生米大桥约1500米。

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南昌县博物馆

大洲村:大洲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坪陈氏宗祠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高坪陈宗祠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高坪陈氏宗祠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双溪桥乡高坪村,年代为清,为新发现。

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外延伸10米。

建筑控制地带:祠堂四周外延伸30米。

双溪桥乡:乡镇概况 双溪桥乡位于永定区东南部,东与沅古坪镇相连,东南接谢家垭乡,西南与沅陵县的七甲溪乡、火场乡交界,西与石长溪林场、区林科所接壤,西北与三岔乡为邻,北交慈利县金岩乡,辖雷家山、高坪、昌溪、董家山、苗湾、陈家山、双溪桥、孙阳坪、徐术坡、高家溪10个村,70个村民小组,2个乡办林场,共1749户,6520人,主要姓氏有符、陈、孙、李等,大多数是土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易氏宗祠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易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易氏宗祠位于河伯岭山麓的易氏村乡道边,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续修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3.15亩。

宗祠系青砖、木、石料结构瓦屋四合院,粗柱大梁,石门柱,石柱石础。正立面为一字墙,墙上檐水出口为泥塑的鱼蛤蟆,开三扇大门。正大门门额雕刻“双狮戏球”,门厅上为戏楼,开伞顶,檐口制花边。正殿、后殿以两内天井相隔,又以过廊相连。过廊伞顶上盖垂檐游亭。一层四面均置花格落地木窗;二层六角檐口花边;卷棚翘角,挑梁外端雕刻龙头;青瓦屋面,攒顶戴宝葫芦。正殿、后殿及横屋封山墙系马头墙。墙角泥塑神像及异兽。

河伯乡:邵阳县辖乡。1949年为古峰、四望乡属地,1956年设河伯乡,1958年属幸福公社,1961年析置河伯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河伯岭下,距县城3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3.1万,乡政府驻源头。有公路联结207国道。辖永佳冲、路口市、五皇冲、井子、河柏、城背、五洞、苏江城、雷公铺、龟田、新坪、源头、易仕仙、青吉、石杨、陈仕、上杨、杨田、双合、杨青、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板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叶氏宗祠为衢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叶氏宗祠位于衢江区周家乡板桥村板桥自然村,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呈纵长方形,通面阔13.28米,通进深32.07米,总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并逐进升高,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门楼)、小天井、前厅、大天井和后厅,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正立面为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五楼式,两侧设八字墙。大门左右置有抱鼓石,刻有简单动物图案。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二柱用五檩,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前厅与后厅间的厢房面阔两间。后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次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四柱用十一檩,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有花草雕刻图案。

据《叶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八年(1138)叶端臣卧葬岭下桥头,其子正纪、正伦守庐墓板桥。该建筑保存较好,布局严谨,特别是门楼设计科学美观,木雕精细,造作考究,艺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周家乡:衢县辖乡。1950年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两条。辖石井、后堆、诚村、板桥、川坑、江家、崇源、苦竹岗、坞溪桥、丰村、宋家、上林、蟠塘坞、周家、后溪塘、井头根、下清源、裴家、相对、上姜、宅基、春山坪、上岗头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石灰、食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菜、枇杷、茶叶、柑橘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水尾刘氏宗祠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水尾刘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祠位于叙永县水尾镇翻山村四社明堂湾,东距大水公路100米。宗祠坐西向东,由山门,民宅组成,四合院分布。面阔50米,进深46米。为湖广填四川刘姓家族祭祀用之祠堂。现存天井6个,山门1座,民宅9栋。山门为二柱以开间二重檐歇山式,檐下刻深浮雕人物故事场面,施彩绘,二石柱完整石雕刻对联一副“明明我祖维彼陶唐氏之谓大同以亲九族,栾栾寝庙施于孙子莫敢不来悼念先人”,民宅为川南民居特色建筑,板壁,木格扇门窗,檐下垂柱宫灯等保存较好,公元199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是保存较好,规模较大,雕刻精美的家族祠堂建筑,极具保存价值。我局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到叙永县对刘氏宗祠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保存情况很好。2010年,水尾刘氏宗祠被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16日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向四周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外延50米。

水尾镇: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水尾乡,1958年改公社,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2.5万。川云公路东线经此。辖钢铁、米城、月明、喜马、川心、水星、会龙、保卫、安全、兴店、大堰、翻山、豆地、林峰、敦梓、白合、青冈、官斗、天应、分龙、西溪21个村委会和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敦梓街4个居委会。竹木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竹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湖宗祠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中湖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湖宗祠

年代:明~清

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

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

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

2009年,中湖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峰镇:九峰镇,位于平和县西隅偏南,九峰镇原名河头大洋陂。九峰这座千年天地精华孕育出一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闽粤两省通衢的漳州市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雄栖在闽南第一高峰,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麓,中央苏区县——平和县的大西南。境内面积211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人,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明正德年间王阳明疏请设平和县治,置县于九峰大洋坡,奠定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化刘氏宗祠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新化刘氏宗祠为新化文物保护单位。

新化刘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百茶源村。

新化刘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筑本体为砖木四合院,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3平方米,分正殿、戏台及二层两侧厢房,整体风格小巧别致,建筑构件灵动精美。

戏楼为青瓦歇山式建筑,一层通祠堂正门,铺砖石地面;二层为戏台木楼板面,顶部上方及周围满绘图案。

全国宗祠千千万,大部分壁画内容是暗八仙、吉祥图案等,诗句作为壁画主题的祠堂真的是少之又少。新化县的这个刘氏宗祠就是其中之一。

刘氏宗祠已是新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但它的保护级别不应止步于此。原因不仅在于壁画的独一无二,还因为宗祠内现存的建筑构件在全国宗祠中实属罕见。

“龙凤花卉”缕空额枋额枋刻三龙两凤,周饰花卉,髹金漆。金漆在木雕上广泛运用是在潮州地区,湖湘地区相当少见。

百茶源村:百茶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北二蓝氏宗祠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二蓝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北二村,

该祠是浙江省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畲族宗祠。宗祠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面积650平方米,建筑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清嘉庆14年重修后厅,咸丰7年重修。

1998年被立为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作整体维修。建筑为砖木三开间三进二天井结构。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门楼、前厅、天井及两厢正厅,天井和两厢、后楼。建筑做工精细,门楼步廊设卷棚,为三重檐歇山顶,前厅明间设戏台,次间为二层廊楼,戏台顶施藻井,为歇山顶建筑。中厅明间为四柱拾梁式,次间为五柱穿斗,前设卷棚,后为双步架,中厅上挂有“种玉堂”文匾一牌。后厅设太公堂,抬梁式屋架。整座建筑用料粗大,雕梁画栋,帽梁叠顶,雕刻极为精细。具有很高文物价值。

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地游客想要进入该祠堂参观必须要有介绍信,否则不予参观。

北二村:北二村:北二村为航埠镇行政辖区内的行政村,位于航埠镇西部边缘、常山港南岸。村庄距离航埠镇区约5千米,主要通过村庄南侧的320国道沟通。村庄西与北一村紧密相连,东与殿前村毗邻,北面临江(常山港),与沟溪乡孔氏集居村隔江相望,西南与常山县招贤镇接壤。北二行政村范围仅北二村1个居民点,无其它自然村。北二村有村民451户、1468人,其中蓝姓畲族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石龙叶氏宗祠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石龙叶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叶氏宗祠位于石龙镇新维村,建于清代咸丰辛西年(公元1861年)秋,距今有140多年,是新维村立围的标志。祠堂占地400多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红石青砖琉璃瓦顶,三进两厢,内设议事厅,环境幽雅,村民常在此聚合。邻近叶姓员生赴考也在叶氏宗祠歇息、攻读,历史上产生举人多名,其中有三名举人均在“叶氏宗祠”前立旗杆,光耀后人。2001年,新维村在原址按原貌重修,祠堂大门两侧有举人石碑3块,周围另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重修的东门牌楼及“如绿”、“公祠”、二房厅、宝安家塾、召轩家塾、集于家塾等分支叶姓祠堂多间。

新维村:石龙镇新维村座落于东莞市石龙镇西北面,建于清朝中期,清咸丰酉年为新维村立村标志,全村现有村民人口540多名,约154户,面积0.57平方公里,由于地理因素,被广深铁路线分为上、下新维,但属于同一村委会,未设村民小组。一、主要经济情况1、适逢改革开放,新维村利用地处石龙镇中心区域性地理优势,抓住机遇,在红棉路建起了新维商贸大厦、名典商贸大厦,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车陂村苏氏宗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车陂村苏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村苏氏宗祠位于车陂街道车陂村高地大街17号。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历代有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三进,占地面积392平方米。祠前广场占地面积782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祠堂右边的附属建筑至源厅,建筑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左廊墙上镶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设立义仓教训子孙勤耕习读孝顺和睦”黑色砚石碑。有一定史料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街道:车陂街道办事处于1981年成立。地处天河区东面,管辖的地域横跨中山大道、黄埔大道,东靠东环高速公路,西至车陂路,南临珠江,北接广深高速公路。辖区行政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5万人,流动人口约5.1万人),下辖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原车陂村)与11个社区居委会。 街内交通便利,主要交通干线有中山大道、黄埔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罗洪莫氏大宗祠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罗洪莫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洪村现存的古建筑有莫氏大宗祠、履恕莫公祠、竹斋莫公祠、梅村莫公祠、敏斋莫公祠、尧夫莫公祠、雪峰莫公祠共7间。其中莫氏大宗祠建于明隆庆5年(15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面积527平方米;梅村莫公祠建于民国,面积140平方米;竹斋莫公祠建于清代中期,面积268平方米;敏斋莫公祠建于民国,面积130平方米;履恕莫公祠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面积328平方米。莫氏大宗祠是德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向东南,为砖、木、石结构,总面阔13.7米,总进深38.5米,占地面积527.45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中堂石柱础保留明晚期的建筑特征,中、后堂梁架有明显的清中早期建筑特征,对研究明末清初古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罗洪莫氏大宗祠保存一块完好的碑石,记述莫毓芳为岭南第一位状元封开莫宣卿的第十五代裔孙,因来罗洪设馆授徒,遂安家落户。

罗洪村:罗洪村委会位于德庆县悦城镇的西部,旧国道321线穿境而过,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多人。罗洪村委会距离德庆县城约45公里,距悦城圩镇约6公里,地处丘山岗地带,于2009年铺设连接现321国道的村道新农线2.2公里,地缘优势较好。村委会地处丘陵地带,罗洪村委会利用本地石灰石资源优势,引进优质蔬菜和建设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蒲坂戴氏宗祠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蒲坂戴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坂戴氏宗祠位于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前戴自然村。明成化十八年(1482)戴敬斋创建。祠占地面积1188平方米,坐北向南,为单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大埕、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该建筑保持明代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是研究莆田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蒲坂郑氏宗祠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坂村:蒲坂村蒲坂村南依壶公山,距镇中心1.5公里,西畔木兰支流,北靠莆秀公路。全村农田面积2050亩,人口6146人,户数1300户,分成25个村民小组,党员90名。该村是一个以农业用地,禽畜养殖业为主的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3522元,蒲坂村于1994年开始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现已建成200幢商住楼,并分别建成一条宽10米,长300米。

展开阅读全文